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高平;江英强;苟兰琼;李小芳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疗效.方法盐酸吗啡缓释片30 mg/12 h开始给药,然后根据镇痛效果调整剂量,不能缓解者按25%~50%逐渐加量至患者感到舒适为止,小剂量60 mg/d,大剂量600 mg/d.结果56例中,癌性疼痛完全缓解13例(23.2%);明显缓解17例(30.4%);中度缓解21例(37.5%);轻度缓解及无效5例(8.9%);总缓解率为91.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各平均为32.21±5.80和49.27±5.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未发现药物依赖性.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癌性中重度疼痛的理想药物.

  • MTT法测定食管癌细胞株化疗药物敏感性

    作者:曹静;赵志华;李道明

    目的分析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对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食管癌细胞株对4种不同浓度的5-氟脲嘧啶的体外敏感性.结果不同浓度的5-氟脲嘧啶对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是12.5μg/mL(49.40±6.10)%、25 μg/mL(58.26±6.53)%、50 μg/mL(73.01±6.46)%、100 μg/mL(77.73±4.80)%.结论MTT法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剂量,提高化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与临床意义

    作者:庄红丽;孙慧;张秋堂

    目的研究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免疫表型对B-ALL诊断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99例B-ALL免疫表型.结果伴髓系表达的B-ALL(MY+B-ALL)CR率低于无髓系表达B-ALL(MY-B-A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7,P<0.05).结论伴髓系抗原表达B-ALL疗效及预后较差.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食管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温洪涛;张蕾;李继昌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谱分析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变化.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量升高且显著高于TIMP-2.结论MMP-2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MP-2/TIMP-2平衡失调有关;MMP-2与TIMP-2联合检测有助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 截短的食管癌相关基因ECRG4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作者:杨扬;樊青霞;王留兴;郭黎平;陆士新

    目的本实验旨在构建ECRG4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ECRG4所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ECRG4基因序列前端编码疏水性跨膜区28个氨基酸的cDNA序列截去,再将截短的cDN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上,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表达菌株BL21(DE3),低浓度IPTG低温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使用Ni-NT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结果构建了截短的ECRG4-pET30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IPTG低温诱导得到大量可溶性蛋白,并且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效表达的、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的ECRG4原核表达产物,并为进一步研究ECRG4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 TP方案配合腹腔热化疗治疗上皮型中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

    作者:李丽华;任洪军

    目的探讨TP方案配合腹腔热化疗治疗上皮型中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P方案化疗,对有腹水者腹腔穿刺,并留置深静脉导管,待腹水排净后用生理盐水1000~1500 mL+DDP 40~50 mg+5-Fu 1.0 g腹腔灌注,灌注后常规做腹腔微波热疗,一般2~3次,1次/周.对照组采用CAP方案化疗,对有腹水者给予腹腔化疗,不做微波热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61.36%(27/44),对照组31.25%(15/4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CA125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肌肉酸痛及骨髓抑制.结论该疗法能明显提高上皮型中晚期卵巢癌治疗的总有效率,毒副反应轻.

  • 41例甲状腺癌冰冻切片诊断分析

    作者:郭健;卢义生;赵东晖;何建方;李志芳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要点,提高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6例甲状腺疾病中冰冻切片并经石蜡切片证实的41例甲状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1例甲状腺癌冰冻切片38例术中确诊,1例误诊为甲状腺不典型腺瘤,1例高度疑为乳头状癌而延迟诊断,1例因肿物钙化明显无法冰冻制片而漏诊.结论甲状腺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漏诊和过诊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术前了解病史,取材全面细致,掌握各型甲状腺癌的镜下特征,并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共同诊断是提高甲状腺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冬凌草甲素含量

    作者:宁宇;赵培荣;连小珂;王留兴;樊青霞;王瑞林;孙燕

    目的建立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RP-HPLC测定方法,为深入研究冬凌草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提供有效和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C-18反相色谱柱,乙醚作为萃取剂,检测血浆中冬凌草甲素含量,并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结果RP-HPLC法测定乙醚萃取的血浆中冬凌草甲素保留时间稳定,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结论采用RP-HPLC方法检测乙醚萃取的血浆中的冬凌草甲素,可作为研究冬凌草甲素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可靠检测手段.

  • 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施险峰;张春来;黄杨;徐皖湘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表阿霉素(EPI)联合化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NVB 25mg/m2,第1、8天,EPI 60 mg/m2第1天,每21天为一周期,共用2~4周期,随访6~36个月.结果18例24处转移灶中,完全缓解(CR)37.50%(9/24),部分缓解(PR)16.67%(4/24),疾病稳定(SD)37.50%(9/24),SD≥6个月者20.83%(5/24),疾病进展(PD)8.33%(2/24).总有效率(CR+PR)54.17%,临床获益率(CR+PR+SD≥6个月)为75.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5个月.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率高达87.50%.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周围静脉炎.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2.22%,Ⅲ~Ⅳ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1.11%.结论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ERK1和P38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剑;王树俊;裘宋良;杨观瑞;张亚冰;裘一兵;张聚真;孙豫;杨静;薛乐勋;赵立群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中ERK1和P38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人中晚期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其中15例包括早期癌)中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成员ERK1和P38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和P38在中晚期鳞癌中的表达高于早期癌和正常黏膜,有统计学差异(P<0.01),P38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ERK1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鳞癌中ERK1和P38处于过度表达状态,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 DF生化调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库建伟;潘瑞华;庞晓阳;朱琳

    目的观察小剂量顺铂联合5-Fu持续滴注组成的生化调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晚期食管癌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DDP 10 mg/m2、5-Fu 0.5 g加液体持续滴注12 h,连用10天;对照组DDP 20 mg/m2、5-Fu 1.0g加液体持续滴注12 h以上,连用5天,21天为一周期,连用3周期.结果治疗组CR 2.63%,有效率57.89%,对照组CR 3.13%,有效率53.1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反应及白细胞下降程度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其它严重毒副反应.结论DDP联合5-Fu治疗晚期食管癌剂量10天分割治疗与5天分割治疗客观疗效无差异,但前者毒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不须住院,更加经济.

  • 1999-2004年徐州市部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病案分析

    作者:张训保;吴秀娟;卓朗;苗春霞

    目的通过对1999-2004年徐州市部分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状况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减少和消除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因素提供建议.方法对收集的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标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99-2004年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住院人数逐年增加,男性住院患者始终多于女性,以70岁以下老年患者多,所患癌症前三位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女性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论随着恶性肿瘤成为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重视老年人癌前保健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的重要课题.

  • 夏枯草对Eca109细胞的影响

    作者:马丽萍;赵培荣;田爱琴;张书红

    目的研究夏枯草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测定夏枯草对Eca10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研究夏枯草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00 mg/mL浓度的夏枯草组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Eca109细胞在100 mg/mL夏枯草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见明显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100 mg/mL的夏枯草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 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菊敏;孙石磊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12.5 mg,甲基睾丸素5 mg,每日1次,连服90天;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均发生闭经.A组治疗后,经量减少49.32%,瘤体缩小52.20%;B组治疗后经量减少39.80%,瘤体缩小44.10%.结论抗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是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

    作者:李玮浩;谢志徵;王陆林;张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性肝癌(HCC)血管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对30例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性切除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CD105,VEGF,MMP9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被CD105抗体染色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数,以测定微血管密度.对微血管密度与VEGF、MMP9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MP9、VEGF表达都呈阳性的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和VEGF单阳性的组织.结论MMP9、VEGF在肝癌微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 NVB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化疗后的晚期乳腺癌30例疗效分析

    作者:袁蕾蕾;种道群;贾雪峰;赵海波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Vinorelbine,NVB)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治疗用过蒽环类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NVB 25 mg/m2,d1,8,DDP 35 mg/m2,d1~3,每3周重复1次.结果有效率为43.3%(13/30),均为PR,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Ⅳ度发生率为40.1%.结论NVB联合DDP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对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患者亦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NVB 顺铂
  • 三氧化二砷体外诱导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冰;王锦绣;樊青霞;赵培荣;王瑞林;王留兴

    目的本文拟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诱导因高甲基化失活的雌激素受体重新表达的可能性.方法以雌激素受体高甲基化失活的人乳腺细胞系MDA-MB-23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As2O3处理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ER-α基因mRNA表达.结果经1.0 μmol/L、2.0 μmol/L和4.0 μmol/L As2O3处理的MDA-MB-231细胞均能扩增出ER-α基因.结论一定浓度的As2O3可通过去甲基化作用诱导MDA-MB-231细胞系重新表达ER-α.

  • CD44v5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维汉族差异

    作者:吉利力.依明;吕新全;买尼沙木;吐尼沙;阿米娜

    目的探讨CD44v5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之间可能存在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汉族患者的乳腺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维族及汉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3种病变中CD44v5表达情况.结果CD44v5表达率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IDC淋巴结转移组CD44v5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P<0.05);在维汉族之间IDC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5可能对乳腺IDC的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其表达在维汉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 67例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误诊分析及首发症状回顾

    作者:邹宏志;吴惠娟;谢新生;陈胜梅

    目的提高临床各专科医师对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PENL)的认识,减少PENL的早期误诊.方法对早期均误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7例PENL患者的误诊原因及首发症状进行分析及回顾.结果误诊原因:1)PENL早期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2)各专科医师对PENL认识不足;3)病理活检取材困难或患者早期不接受病理检查而贻误诊断;4)病理误导;5)对诊断NHL有一定提示作用的LDH和β2-MG的检查重视不够.结论对可疑为PENL的病例要尽早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并要注意多次、多部位检查和动态观察,必要时应开胸、开腹探察和切脾病理活检.

  • 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C-erbB-2及ER、PR表达的影响

    作者:管小青;江小玲;袁牧;沈毅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C-erbB-2及ER、P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7例Ⅱb~Ⅲb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接受CAF方案化疗为A组,术前接受TA方案化疗为B组,分析并对比两个不同方案术前和术后C-erbB-2及ER、PR表达的情况.结果A组新辅助化疗后(即术后)ER、PR阳性表达例数略减少,而B组新辅助化疗后(即术后)ER、PR阳性表达例数略增加,阴性例数减少.两组化疗不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对C-erbB-2都无明显变化.结论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可上调ER、PR阳性率,仅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可使ER、PR阳性例数减少.B组方案优于A组方案,B组方案更能使术前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受益.

  •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15例

    作者:陈建华;刘玉生;刘树佳;王彤

    目的探讨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皮肤,切除乳腺组织和腋窝淋巴结,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结果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10例,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再造5例.优11例(73.3%),良4例(26.7%).结论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切口隐蔽,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润祥;赵金奇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NHL分别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及速率法测定β2-MG和LDH水平.结果NHL患者血清β2-MG及LD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β2-MG及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低危组与中-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瘤负荷较大组血清LDH值明显升高,而β2-MG无明显差异.结论β2-MG及LDH可作为NHL的辅助诊断指标,且LDH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肿瘤负荷的大小.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永顺;赵志华;李海梅;曹静;王永霞;李道明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缺氧应答调节因子,对缺氧环境下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0例不同期别食管鳞癌和5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比较食管癌和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类型、期别食管鳞癌中HIF-1α的表达差异.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且HIF-1α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反应呈负相关.结论HIF-1α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HIF-1α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 Shh和Ptch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树俊;张剑;裘宋良;杨观瑞;张亚冰;裘一兵;张聚真;孙豫;杨静;薛乐勋;赵立群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hh和Ptch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hh和Ptch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中Shh和Ptch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和68.6%,与正常组织相比Shh和Ptch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Shh和Ptch的高表达及Hh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可能是食管癌治疗的一个理想靶标.

  •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淑;张凤珍;王彦英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适宜手术范围.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另外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作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对141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宫旁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05例中,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26例,占24.76%.除Ⅰ a期外,其余各期均有淋巴结转移发生.Ⅰ b、Ⅰ c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0%与21.05%.141例行广泛性与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者中,宫旁组织转移2例(Ⅱa、Ⅲb期),宫旁淋巴结转移2例(Ⅰ c、Ⅲb期),宫旁血管瘤栓2例(Ⅰ b、Ⅰ c期).结论除Ⅰ a期外的其他各期子宫内膜癌,均宜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

  • P-糖蛋白在食管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牛虹;李继昌;王贵吉;王留兴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食管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在69例食管鳞癌和64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P-gp在69例食管癌中仅1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5%,P-gp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率为57.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P-gp在贲门癌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5).P-gp的表达与贲门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gp在食管癌的多药耐药中所起作用甚微,食管癌的多药耐药可能与其他耐药蛋白的表达有关;而贲门癌的多药耐药则与P-gp的表达有关;P-gp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但并不能反映肿瘤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特征.

  • 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旭;王立;沈波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初治的Ⅲ~Ⅳ期NSCLC病例32例,以21天为1周期,吉西他滨1.0 g/m2静脉滴注d1,8;草酸铂100 g/m2静脉滴注d1,8;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2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37.5%(12/32).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度的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分别为12.5%和15.6%.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为晚期NSCLC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人表皮生长因子2及拓扑异构酶Ⅱα在卵巢上皮肿瘤的表达及相关性检测

    作者:杨冬萍;乔玉环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NEU)及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卵巢上皮肿瘤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的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卵巢上皮癌,19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的HER-2/NEU及TopoⅡα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ER-2,TopoⅡ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7.2%,66%.明显高于良性上皮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对二者相关性进行检测,二者表达正相关,(rs=0.358 P<0.05).结论HER-2,TopoⅡα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卵巢良性上皮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相关.提示两基因表达的上调可能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 Fhit和Survivin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杨万广;王钟富;谷元廷;张连平

    目的探讨Fhit和Survivin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例正常乳腺组织,5例增生乳腺组织,15例原位乳腺癌组织,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增生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乳腺原位癌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0%(0/5),33.3%(5/15)和66.7%(4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肿瘤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Survivin表达强阳性率则逐渐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相关(P<0.001).结论Fhit、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鼻咽癌调强放疗受照剂量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张书旭;王兆武;沈国辉;谭剑明;林生趣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分布特性.方法用拓能公司WiMRT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放疗方式下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时靶区受照剂量高、正照组织受照剂量低,但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大.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明显优于常规放疗.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率的影响(附60例分析)

    作者:孔忆寒;赵静;王婷;卢宜民;张涛

    目的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对32例Ⅲ期NSCLC患者(Ⅲa期21例、Ⅲb期11例),术前采用MVP及NP方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灌注化疗后3~4周内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中CR 9.3%(3/32);PR 37.5%(12/32);NC 53.2%(17/32).26例施行了手术切除,总切除率81.3%.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Ⅲ期NSCLC病理分期,提高Ⅲ期NSCLC的手术切除率.

  • 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1995-2004年26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例分析

    作者:李韶华;李亚利;周丽;秦豫培;刘卫娜;韩晶;孙哲;温巍;王能超;王立东

    目的动态观察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食管癌和贲门癌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地区发病情况的了解.方法严格记录扶风县人民医院10年间(1995-2004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记录,逐年分析就诊患者的人数、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治疗情况等.结果10年间该医院共收治各类恶性肿瘤1439例,其中食管癌和贲门癌共265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数的18%;1995-2004年每年确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人数无明显变化.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尤以贲门癌更明显(男:女,6.3:1);高发年龄段为60~70岁之间;患者以农民居多,占93%~94%;住院例数占全部食管癌和贲门癌例数的16%,手术例数仅占8%.结论扶风县人民医院10年间每年收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人数无明显差异,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扶风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贲门癌更为显著.

  • 艾迪注射液联合D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作者:陈小兵;肖毅军;罗素霞;刘义兴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D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艾迪注射液联合DF方案(5-Fu/DDP)治疗晚期食管癌30例,均为初治患者.完成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结果CR 0例,PR 18例,SD 10例,PD 2例,总有效率(CR+PR)60.0%(18/30),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均是轻度且可逆的.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DF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而且毒性较小的方案.

  • 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消瘤芥治疗复发难治性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明智;郑晓珂;耿丽;李鑫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MTX)联合消瘤芥(AT-1258)治疗复发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观察12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给予MTX 2~3 g/m2联合AT-1258 20~40 mg化疗,同时给予水化、碱化、利尿、保肝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4例霍奇金淋巴瘤近期有效率为7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有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66.7%,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消瘤芥治疗复发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 金喜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疗效观察

    作者:孙萍;康国庆;周梦强;王文胜;赵秀生

    目的评价金喜素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金喜素1 mg/m2,静脉点滴,第1~5天;DDP 25 mg/m2,静脉点滴,第1~4天;每21~28天重复为一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CR 1例,PR 14例,总有效率CR+PR 46.9%.本案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金喜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的化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改良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作者:张明智;姚志华;耿丽;李鑫

    目的应用改良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探讨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60~78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改良CHOP方案治疗4~6个周期,观察其疗效.结果CR 17例,PR 8例,RR 89.3%.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均较轻,心脏毒性发生率低.结论改良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NHL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 分区性颈清扫术应用在cN0和cN1期口腔癌中的远期效果

    作者:樊大庆;胡少南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的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分区性颈清扫术应用于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的远期效果.方法84例cN0或cN1期患者均接受了术前化疗,分区性颈清扫术及术后放疗,并复习文献对比多种术式的颈部复发率.结果84例中1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53例cN1中有10例为pN0,全组颈部复发率为13.2%.cN0中有6例出现隐性转移,该组复发率为6.5%.按是否侵犯包膜外颈部复发率分别是20.0%和10.3%.结论分区性颈清扫术在cN0和cN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上可以取代改良性颈清扫和全颈清扫术.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晓丽;臧文巧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健择)联合顺铂(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对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21天GP方案治疗.结果30例中,无CR,PR 12例,SD 12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为40.0%(12/30).中位生存期(MST)为8个月.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10.0%(6/26).结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21天方案是有效、经济和安全的.

  • 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何敬波;易铁男

    目的观察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经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排尽胸液后,注入高聚生3000 u加顺铂40 mg/m2,1周及2周后各重复注药1次,共3次,观察疗效.结果CR 16例,PR 11例,NR 5例,有效率84.4%.结论胸腔内注入顺铂和高聚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毒副反应小、可耐受的方法.

  • 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作者:陈小静;袁有荣

    乳腺癌术后,若腋窝淋巴结超过4个或若原发灶分期为T4,需要胸壁放疗,常用5~7 MeV的电子线照射,当放射线穿过皮肤时,则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炎.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80例,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护理

    作者:刘学萍;王岭梅;范敏;刘金英;张文欣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是治疗晚期肺癌的又一手段,它可以有效的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同时经导管动脉灌注又可以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增加游离药物的浓度,提高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经导管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不但可作用于肿瘤局部而且又可进入肺门及纵隔的淋巴结转移灶,消除肺癌的近处转移灶并抑制肺门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具有总用药量少、全身毒副作用小和持续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1].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我们为18例肺癌患者行BAI,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同位素配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80例

    作者:叶宏勋

    骨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骨转移发生率为30%~85%[1].发生骨转移后可导致顽固性骨疼痛,因此止痛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是肿瘤临床医生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们收集了2002-2005年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伴有骨转移80例,患者有疼痛,且程度均在Ⅲ级以上.分别采用单纯局部外照射和局部外照射+89Sr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 肿瘤姑息切除加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灵民;刘考;马庆娥;王亚伟;杨爱菊

    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成为目前新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早、中、晚期癌症患者均适用[1].我科于2003年8月引进该项技术,对37例腹腔肿瘤患者实施肿瘤姑息切除加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吡喃阿霉素与5-氟脲嘧啶联合用药引起的心脏毒性--附4例报道

    作者:刘秀春;亓建哲;李文力;马如飞

    吡喃阿霉素(THP)是ADM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瘤谱广,活性优于或相当于ADM,心脏毒性明显低于ADM,被广泛用于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胃癌等;5-Fu是一种抗代谢类抗癌药,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与THP联合用药效果较好.THP心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QRS波群电压降低、非特异性ST-T改变、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可逆性改变,但有累积毒性[1].5-Fu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绞痛,经钙离子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2].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间4例THP与5-Fu联合用药时出现的严重心脏毒性反应,报道如下.

  • 肺实质良性孤立结节误诊为肺癌36例分析

    作者:赵海波;刘金君

    肺孤立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一个直径小于3 cm近乎圆形的病变,或称为"硬币状病变",该病变完全由肺实质包绕,无其他异常,其定性诊断仍是一个难点.本文回顾1995年5月-2005年5月肺实质良性孤立结节曾诊断为肺癌后证实为良性病变36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对策,籍以吸取经验教训.

    关键词: 良性结节 误诊 肺癌
  • 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患者女,76岁,左腰部疼痛2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3天入院.入院后尿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B超示:左肾肿大约20 cm×8 cm×5 cm,实质内见5 cm×4 cm实性占位性病变,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

  • 肝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付胜伟;李树军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应首选外科治疗,但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多已失去了外科治疗的机会.近年来有六种微创技术(射频、微波、激光、冷冻、乙醇消融和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比较有效,本文对其发展概况、作用机制、病历选择、临床结果及其优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癌 微创治疗 进展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