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奥沙利铂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青芳;关露露;陈小兵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化疗药物,抗瘤谱广、不良反应轻是其主要特点.但是,随着其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也被发现.近年来研究显示,血小板减少症是奥沙利铂治疗期间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高达70%,可导致化疗延迟甚至中止.骨髓抑制是奥沙利铂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新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其他的作用机制,包括脾隔离症、溶血尿毒综合症、奥沙利铂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的作用机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现对奥沙利铂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奥沙利铂疗程持续和达到更好疗效、及时预防不良后果提供依据.

  • 纳米给药系统抗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钰;胡静;刘宝瑞;钱晓萍

    目前,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其包封性质和靶向传递作用而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就纳米给药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趋化因子受体7及其配体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屈元姣

    趋化因子受体7(CCR7)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CCL21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已成近年研究热点.CCL19/CCR7轴、CCL21/CCR7轴在肿瘤侵袭过程中介导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针对肿瘤CCR7表达进行干预已在体外研究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对这2组趋化因子受体及配体体系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针对CCR7靶向干预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与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耿介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比较其相对于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的优点.方法 入组84例接受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均为宫颈鳞癌,临床分期Ⅰb~ Ⅱa期,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LNSRH组32例,RH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并对术后膀胱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膀胱功能评估LNSRH组明显优于RH组(P<0.05).结论 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RH相比,能改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 放疗后复发食管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一叶;王巨超;赵建

    目的 分析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接受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照组仅采用再程三维适形放疗.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3 a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原因远处转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用于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安全有效,死亡原因多以远处转移为主,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向阳;王文玉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分别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62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研究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9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51.62%)、肿瘤控制率(77.42%)高于对照组(45.17%、70.9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94%、4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均可取得较好疗效,虽然2组不良反应类型有所不同,但患者均可耐受,临床应依据病患病情等特征选择有效干预方案.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秋泽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104例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支持,均持续1周.于术前1d(T0)、支持第1天(T1)及支持第8天(T2)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体液免疫指标(IgA、IgC、IgM)和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 +/CD8+)水平.结果 T2时,2组营养指标(TP、ALB、TRF)、体液免疫指标(IgA、IgC、IgM)和部分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较T1时增高(P<0.05),CD8+水平则较T1时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供应充足,且对患者免疫功改善有一定帮助,疗效确切,于病情转归有利.

  •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涛;刘清泉;徐崇松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入组7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MDA均有所上升、SOD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2/37),低于对照组的21.62% (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用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虽然对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影响,但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CT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毅;刘建新

    目的 探讨CT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入组97例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T检查为恶性者93例(95.88%),病理学病检活体组织为恶性者97例(100.00%);CT显示97例患者病灶大小11 ~92(51.24±11.32) mm.平扫CT值(30.28±6.01) Hu,其中出现淋巴结肿大83例(85.57%).97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74例(76.29%),其中合并肺不张38例(39.16%),胸膜转移3例(4.05%);周围型肺癌23例(23.71%),CT表现有:类圆形20例(86.96%),边缘光滑18例(78.26%),分叶征15例(65.22%),血管聚束征10例(43.48%),毛玻璃征4例(17.39%),毛刺征3例(13.04%),胸膜凹陷征2例(8.70%),空泡征1例(4.35%),胸膜转移9例(39.13%).中央型患者胸膜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周围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示肺内病灶早期出现淋巴结肿大时要考虑小细胞肺癌的可能.中央型与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胸膜转移存在明显差异,但肺癌的终确诊还需依赖临床病理.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闫东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3例乳腺癌患者,以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HER-3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HER-3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HER阳性组与阴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HER-3阳性表达率为73.49%(61/83),HER-3阳性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HER-3阴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6.33±0.39)个月,多于阳性组的(23.20±0.71)个月(P<0.05).结论 HER-3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其高表达状态可对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可通过针对HER-3进行靶向治疗改善临床疗效.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

    作者:张新;智艳芳;荣守华;李雅;樊婷婷;李肖甫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组则给予高危型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筛查结果.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发现80例患者均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观察组检出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有38例,对照组有26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检查的满意率为97.5%(39/40),对照组的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氟维司群联合戈舍瑞林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LCN-2及Six1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主根

    目的 探讨氟维司群联合戈舍瑞林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及Six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戈舍瑞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氟维司群联合戈舍瑞林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其LCN-2和Six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75.00%,优于对照组的45.00% (P<0.05).治疗后2组患者LCN-2和Six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厌食、潮热、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氟维司群联合戈舍瑞林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脑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倩;申玉鑫;张永远;吴维霞;周志刚

    目的 分析已确诊脑原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对其表现予以鉴别.方法 23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诊断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均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轴位扫描,其中2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CT示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MRI示病灶的形状多为团块、结节、蝶翼,表现多为脐凹、缺口或尖角,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脑原发淋巴瘤患者的CT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瘤体积较大而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较轻;MRI表现为团块状及分叶状,均匀显著强化.

  • 不能手术食管癌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期放化疗疗效的比较观察

    作者:张健

    目的 比较不能手术食管癌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A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B组采用同期放化疗,比较观察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85.0%(34/40)和92.5%(3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能手术食管癌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均安全有效,后者的疗效稍有优势,不良反应也有增加趋势,2种方案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子野数目对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作者:林涛;高留刚;眭建锋;于静萍;孟庆红;倪昕晔

    目的 探讨子野数目对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保持计划的优化目标参数不变,仅把多叶光栅子野数目改变为15、25、30、40、60,并为每例患者设计5个计划.比较各个计划间的靶区大剂量、小剂量、平均剂量、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关注剂量受照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V40、V50),机器跳数.结果 在所有的计划方案中,15子野的方案的临床靶区的CI、HI与其他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肠的V50随子野数目增加而减小(P<0.05).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随子野数增加而增大(P均<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调强计划25子野能够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同时能有效减少治疗时间,可作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应用参考值.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刘立卷;姜晓聪;张高高

    目的 比较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与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例乳腺肿块患者分别进行H-MRS及细针穿刺活检,采用两独立样本参数检验比较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H-MRS乳腺癌检出率明显低于细针穿刺活检(P<0.05).结论 乳腺癌在行H-MRS时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因为部分良性乳腺肿瘤与乳腺癌存在影像学特征重叠,H-MRS仍不能完全替代细针穿刺活检进行乳腺癌确诊.

  • 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宪宇;张萍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采用放疗配合甘氨双唑钠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的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对照组.增敏组35例采用调强放疗和甘氨双唑钠,对照组31例仅单纯调强放疗.结果 增敏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采用调强放疗配合甘氨双唑钠近期疗效好于单纯调强放疗,且安全性好.

  • 三阳性乳腺癌271例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分析

    作者:管小青;顾书成;吴骥;江小玲;侍孝红;袁牧;陆柏林;邱兴;袁振;郑向欣

    目的 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方法 收集271例TPBC患者,并与随机抽取的283例HER-2阴性的Luminal B Ⅰ型患者进行对比,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71例TPBC患者2a内远处转移89例(32.84%),而随机选取的Luminal B Ⅰ型患者283例2a内远处转移有32例(11.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BC患者5 a内远处转移137例(50.55%),而Luminal B Ⅰ型患者为52例(18.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方面的比较:TPBC患者和Luminal B Ⅰ型患者的1 a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100.00%,2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4%(176/271)、86.22% (244/283),2 a总生存率分别为85.24%(231/271)、95.76%(271/283),3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98%(149/271)、81.98% (232/283),3 a总生存率分别为69.74%(189/271)、80.92%(229/28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3.54%(118/271)、76.33% (216/28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47.23%(128/271)、67.49% (191/2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PBC具有生物学行为差、肿块较大、病理分级多为Ⅲ级、常有脉管或神经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增殖指数和高肿瘤负荷等病理特征;TPBC远处复发早,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和Ki-67表达情况选择个体化、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可使此类患者获益.

  •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杨欣怡;李宁;邓文英;谢晋玲;张钟予;韩雪灵;罗素霞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和单药阿帕替尼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晚期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失败的38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9例为双药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19例为单药组,采用阿帕替尼,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双药组和单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1.1%和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4%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50个月和3.00个月(P=0.01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49个月和5.78个月(P =0.022).双药组和单药组均出现I、Ⅱ度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乏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腹泻、口腔溃疡.结论 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疗效优于单药阿帕替尼,双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能成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方案一种新的选择.

  • 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凯;杨峥;饶石磊;齐书然;万里新;王旸

    目的 观察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54例不能或不愿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其中28例接受替吉奥(商品名维康达,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同步调强放疗(观察组),26例仅接受调强放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29%(25/28),高于对照组的65.38% (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4.29%、46.43%,均高于对照组的34.62%、1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其中观察组的I、Ⅱ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

  • 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婷;周玉冰

    目的 探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化疗方案为紫杉醇联合顺铂,观察组化疗方案为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宫颈癌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作者:邓曦祥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3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18例)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16例),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7.4±28.5) min,显著长于EMR组的(36.3±9.6) min(P <0.05);ESD组患者病灶平均直径为(4.5±1.6)cm,显著大于EMR组的(2.5±1.2)cm(P<0.05).ESD组患者整块切除率(90.7%)、治愈性切除率(79.6%)、纵向边缘阴性率(85.2%)、横向边缘阴性率(83.3%)均显著高于EMR组的50.0%、37.5%、43.8%、37.5%(P均<0.05).2组患者常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穿孔、术后延迟出血等,均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肿瘤,能够切除较大病灶,安全性高,能够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Ib1期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志红;黄冬梅;邓克红;王武亮;袁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对Ib1期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100例Ib1期育龄期宫颈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LNSRH手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PL,观察组)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加LPL(对照组),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和性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1 a时,观察组便秘、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排便不尽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排便功能自我评价结果显示,2组排便功能自我评价结果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评价更好.2组肛管大缩榨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肛管直肠测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交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结论 LNSRH用于治疗Ib1期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比LRP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和性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状态.

  •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刘玉明;姚志雄;叶孝银;吴冰冰

    目的 比较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舒芬太尼注射液对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0例ASA 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羟考酮组、舒芬太尼组,每组40例,分别于术毕前10 min患者自控镇痛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0 mg·kg-1·h-1及舒芬太尼注射液2.00 μg· kg-1·h-1.采用VAS记录患者术后4h、8h、12h、24 h及48 h的疼痛评分,评估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盐酸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4h、8h、12 h、24 h及48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盐酸羟考酮组镇痛满意度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羟考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用于经腹胰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相当,不良反应较舒芬太尼少,患者满意度高.

  • 以肾功能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瘤1例报道

    作者:任占良;任小朋;张泳;韩英杰;张卫锋

    胸腺瘤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的肿瘤[1-2],而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其发生率为23.1%~53.6%[3].少数患者可伴发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病例是以肾功能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瘤,临床罕见,现报道如下.

  • C-MYC和MXI1在晚期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郜娜娜;贺新爱;马馨;许林平

    目的 观察C-MYC和MXI1在晚期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和MXI1在100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晚期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MYC和MXI1在晚期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55.00%.晚期肺腺癌组织中C-MYC、MXI1的表达呈负相关(r=-0.206,P<O.05).C-MYC阴性患者比C-MYC阳性患者具有较长的生存时间(21.00个月vs 1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90,P<0.001);而MXI1阳性患者比MXI1阴性患者具有较长的生存时间(21.00个月vs 13.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80,P <0.001).结论 C-MYC和MXI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晚期肺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人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与验证

    作者:樊敏杰;金瑾;韩化敏

    目的 筛选人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为肿瘤诊断试剂及肿瘤药物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吸附细胞,人肺癌细胞A549为靶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经4轮差减吸附淘筛,采用细胞ELISA鉴定噬菌体与肺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并测序获得多肽序列.结果 经4轮筛选噬菌体富集率逐级递增,共挑选394株噬菌体利用ELISA验证,将特异性较好的5株噬菌体克隆基因测序,获得重复率高的序列(4/5).结论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了与人肺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为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 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刘单;兰光友;邓述恺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mol·L-)的二甲双胍在不同时间点(24、48、72 h)处理A549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OX-2、VEGF的水平.结果 24 h:各实验组OD值分别为0.684±0.048、0.645±0.073、0.613±0.037、0.593±0.058、0.573±0.0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各实验组OD值分别为0.681±0.057、0.613 ±0.032、0.557±0.065、0.506±0.063、0.453±0.0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2 h:各实验组OD值分别为0.728±0.047、0.635±0.083、0.575±0.059、0.519±0.053、0.451 ±0.0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2 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OX-2和VEGF的表达均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与二甲双胍干预的浓度和时间有关;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COX-2及VEGF的表达,这可能与二甲双胍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机制有关.

  • 扶正抑瘤方对H22原位肝癌小鼠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旭征;曹治云;林薇;郑良朴;章尤权;陈惠云;王少珍;林佳佳;杜建

    目的 探讨扶正抑瘤方对H22原位肝癌小鼠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荷瘤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荷瘤小鼠灌胃扶正抑瘤方18 g· kg-1·d-1),另设空白组(正常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每组8只.连续给药2周后处死,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 Tregs的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又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诱导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药物组的瘤体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达62.56%;模型组CD3+、CD4+T淋巴细胞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减低(P<0.05),CD4+ CD25+ Tregs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给药后CD3+、CD4+T淋巴细胞含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CD4+ CD25+ Tregs则明显下降(P<0.05),Foxp3和ICOS蛋白水平也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扶正抑瘤方可以通过调控CD4+ CD25+ Tregs的数量和功能,提高H22原位肝癌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 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晓宁;焦红亮;杜伟;李建斌;杨波

    目的 探讨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体外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为混合UCB-MSCs体内治疗胶质瘤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混合UCB-MSCs对C6胶质瘤细胞Caspase-8、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混合UCB-MSCs对C6胶质瘤细胞有使凋亡蛋白Caspase-8、Bax、Caspase-3表达增高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的趋势.结论 体外混合UCB-MSCs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