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GR5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秀连;谢平;吕其君;王崇树

    目的:通过检测LGR5蛋白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而推论LGR5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方法:收集52例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手术标本,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LGR5蛋白在胃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测得,胃癌组织中LGR5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86.5%和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测得LGR5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蛋白在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中的平均△CT值分别为6.71 (s=1.63)和8.59 (s=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LGR5因子的表达值与肿瘤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病理分期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术前外周血CEA、CA19-9水平不相关(P均>0.05).结论:LGR5基因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致癌基因扮演着重要角色;LGR5基因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提示LGR5蛋白与Hp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相互作用,促进胃癌的发展;但LGR5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以及肿瘤分期等病理学特征均无显著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术前外周血CEA、CA19-9检测值均不相关.提示LGR5基因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能作为判断预后及推测复发的指标.

  •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许秀丽;徐婉妮;王映梅;闫庆国;王哲;郭双平

    目的 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原位杂交检测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结果 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患者年龄35 ~ 78岁,平均52.6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3例.3例肿瘤位于脾,1例位于肝,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或散在分布;瘤细胞呈短梭形,胞质丰富,淡伊红染色,核呈梭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核仁,仅有轻度异型性.免疫表型:瘤细胞CD21、CD35及簇蛋白(clusterin)(+),EBER散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例伴随有IgG4阳性浆细胞的高表达.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2~96个月,其中1例失访,余4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有必要加强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

  • 宫颈腺癌8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萍萍;陈英;陈淼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生存分析研究其临床病理联系.结果 89例患者平均年龄51.5岁(31 ~74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直径0.2~9cm.临床表现为接触后阴道出血62例,阴道流液48例,8例由常规体检发现.病理诊断为普通型腺癌6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绒毛管状腺癌、肠型黏液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各4例,浆液性腺癌2例,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癌1例.随访74例,随访时间7~ 123个月.普通型腺癌分化程度越低,患者生存率越低(P<0.01),随着肿瘤分期增高,患者生存期缩短(P<0.01).结论 宫颈腺癌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检查.普通型腺癌分化越低,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 成人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雪;金木兰;罗静;叶俏;刘洋

    目的 阐明成人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的认识.方法 报道3例成人肺LCH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染色、Masson三色染色、weigert间苯二酚-品红染色及电镜检查,并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 3例均可见明显的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性肉芽肿改变,免疫组化染色S-100、Cdla和CD68(+).3例患者均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其中1例患有肺动脉高压,其肺活检组织中可见小动脉和小静脉内膜纤维性增厚,血管腔狭窄.结论 开胸肺活检或电视胸腔镜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对肺LCH的确诊有重要作用;免疫组化S-100和Cdla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该病的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晚期患者应警惕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

  •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

    作者:樊祥山;高凤娟;周强;王益华;吕翔;孟奎;吕泉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层肿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r of infancy,MNETI)是一种罕见肿瘤,通过对患者代谢产物分析以及对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等研究,普遍认为其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又因患者发病年龄多<1岁,故有此命名.现结合本院1例MNETI,复习国内外新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

  •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孟宇宏;虞积耀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瘤(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罕见亚型.EAML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特别是当肿瘤显示不典型的特征时很容易与有些肿瘤混淆.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组织发生、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等进行讨论.

  • 咽部及蝶窦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林岚;王纾宜;王坚

    脊索瘤是一种沿脊柱中线发生的肿瘤,大部分发生于脊椎骶尾部,也可发生在颅底,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颅底脊索瘤多发生于斜坡、鞍区,发生于鼻咽、口咽和蝶窦部的较为少见,治疗也较为棘手,我们收集近年来12例脊索瘤的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肿瘤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叶佩燕;陆云飞;徐庆年;陈晓蓉;杨宗国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肿瘤(H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GEO微阵列肝细胞癌基因数据集,分析8种与肝脏疾病相关的LncRNA与HCC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以及LncRNA对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影响.结果 H19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P<0.05),MEG3、HOXA13、KCNQ1OT1在HCC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CC肿瘤组织中HULC与AJCC分级、BCLC分级、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5),UCA1表达与BCLC分级呈正相关(r=0.135,P<0.05).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UCA1是HCC肝内转移的危险因素(OR=6.054,95% CI=1.429 ~ 25.642,P<0.05).相反,肿瘤组织中HULC可能为HCC肿瘤大小的抑制性保护因子(OR=0.805,95% CI=0.678 ~0.956,P<0.05).结论 HULC为抑制HCC发展的保护性因子,UCA1高表达可能为促进HCC发展的危险因素.

  • GCS、P-gp和MRP在胰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佐正;陈本栋;赵琳;李明皓

    目前胰腺癌化疗效果不尽人意,引起化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为明确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本实验检测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P-糖蛋白(P-gp)和MDR相关蛋白(MR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 肝细胞肝癌胆道侵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疗效

    作者:张谞丰;刘学民;李慕行;魏涛;吕毅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肝癌) 侵犯胆管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本组回顾研究对象为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446 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有否胆道侵犯,将446 例肝癌患者分成胆道侵犯组(35 例)和胆道未侵犯组(411 例).胆道侵犯组男性24 例,女性11 例,年龄(51.3±2.0)岁,采用根治性肝切除或根治性肝切除+胆肠吻合术或癌栓切除+T 管引流术.胆道未侵犯组男性329 例,女性82 例,年龄(50.5±0.5)岁,采用根治性肝切除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手术情况;患者术后接受随访,记录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比较采用U 检验或t 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肝炎及肝硬化、肝功能分级、肿瘤病理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用Χ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类变量差异性检验;采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胆道侵犯组和胆道未侵犯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4±19)μmol/L、(22±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3).胆道侵犯组与胆道未侵犯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门静脉侵犯、小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5、10.232、12.543、20.423,均为P<0.05);两组的肿瘤包膜、卫星灶、组织学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胆道侵犯组患者的肿瘤切缘<1 cm 者23 例、逸1 cm 者12 例,胆道未侵犯组<1 cm 者180 例、逸1 cm 者23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12).胆道侵犯组与胆道未侵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6±1.2)h、(603±87)ml、(24.6±1.6)d 和(4.2±0.5)h、(666±25)ml、(23.6±0.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0.779、0.688,均为P>0.05).胆道侵犯组与胆道未侵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35)和41%(168/4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3,P>0.05).胆道侵犯组1、3 年生存率分别为46%、25%,胆道未侵犯组分别为75%、42%;胆道侵犯组术后中位生存期18.5 个月,胆道未侵犯组为46 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4,P<0.001).胆道侵犯分型B1 与B0、B3 与B0 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2、12.119,P<0.001),B3 与B0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05).结论黄疸为肝癌胆道侵犯患者的临床特点,当肝癌患者出现黄疸时应怀疑合并胆道侵犯.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门静脉侵犯、小血管侵犯的患者易发生胆道侵犯,胆道侵犯患者病理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切除仍是肝癌胆道侵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方法.

  • 989例胸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方微;陈东;商建峰;武迎;滕飞;付稳;崔亚艳;连国亮;梅少帅

    目的 回顾性探讨胸主动脉夹层(TAD)及胸主动脉瘤(TAA)手术病例,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病理学特征,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为治疗及干预TAD/TAA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常规HE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Masson、弹力/VG及AB/PAS),分析2007年至2012年989例TAD(660例)及TAA(329例),观察比较其发病部位、临床分型、发病诱因、主动脉壁组织形态学特点,并对其中的128例标本的主动脉壁形态学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 主动脉壁病理形态学半定量分析:基本形态学改变是主动脉壁发生退行性变,TAD得分高于TAA(9.61±3.34对7.40±3.52,P =0.000);合并马方综合征(MF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AD较TAA在纤维化、斑块形成及中膜坏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合并MFS者,在囊性中膜坏死、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及弹力纤维断裂3个指标上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粥样硬化(As)在纤维化(P =0.017)及中膜变性坏死(P =0.044)指标上与其他诱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HP)在中膜变性坏死(P=0.011)较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D对主动脉脉壁结构的破坏更严重,预后比TAA差.对主动脉壁评分有差异性改变的诱因是HP、As及MFS,三者是TAA/TAD的主要原因.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变性坏死、排列紊乱及重塑)是发生TAA/TAD及MFS的重要因素.单纯TAA/TAD的平滑肌变性坏死重于基质降解,而合并MFS的TAA/TAD则是平滑肌重塑、基质黏液样变性重于平滑肌坏死,因此,需进一步做平滑肌表型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以进一步探讨TAA/TAD及MFS发病的始动环节.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杨静;景在平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方法:对53例胃癌切除患者胃癌组织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分别检测胃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VEGFR1、VEGFR2、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程度的胃癌组织中:VEGFR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R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量随着浸润深度、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增.结论: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程度的胃癌组织中,VEGFR2的表达有差异性,VEGFR3的表达亦有差异性,且VEGFR3的表达随着浸润深度、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而递增,提示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为研究胃癌的治疗新靶点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探讨

    作者:康世瑾;李冬玲;申红萍;刘娇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8例EAML患者的的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镜下见8例EAML主要上皮样细胞构成,多呈巢状和片状弥漫分布,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透明状,核仁较大呈空泡状,有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B45,Melan2A和SMA均弥漫阳性,EMA,CK呈阴性.结论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属于不确定恶性潜能的肿瘤,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临床和组织学易与RCC或其他肿瘤相混淆,免疫组织化学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二例

    作者:魏建国;孙爱静;童阔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是一种罕见的间充质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WHO的新分类将其列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一个类型,并称其为CFT[1].尽管CFT属于良性肿瘤范畴,但因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加强对此类型肿瘤的正确认识,对判断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十分重要.现将2例C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 食管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徐琼;何春燕;曹丽芳;周平安;齐彬

    食管恶性肿瘤中以鳞癌为常见,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平滑肌肉瘤非常少见,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5%.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对手术切除的一例食管平滑肌肉瘤进行报道,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宋瑶真;张晓飞;宋伊丽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同,术前诊断困难.本研究旨在分析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患者共28例,年龄32~77岁,平均52.5岁,其中绝经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术前的超声表现和术后的病理结果.

  • P15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白骏恒;郭亭芳;陈广斌;肖鹏

    目的:研究P15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15基因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中P15蛋白的表达.结果:P15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和PTNM分期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15基因单独表达在胃癌发展中作用不显著.

  • 结直肠腺癌KIAA1199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相关性

    作者:张婷;崔戈;章林平;李阳;张晓岚;周洪昌;顾福萍

    目的 探讨KIAA1199基因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PCR)检测手术切除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KIAA1199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结直肠腺癌组织蜡块KIAA1199蛋白原位表达;分别分析KIAA1199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腺癌组织KIAA1199mRNA水平(2-△△Ct=42.410 6±1.060 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Ct=1)(P<0.01),结直肠腺癌组织KIAA1199mRNA水平与患者年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0.01),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直肠腺癌组织KIAA1199蛋白表达水平[83.00%(83/1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阴性)(P<0.01),结直肠腺癌组织KIAA1199蛋白表达水平与原发灶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 KIAA1199基因可作为一种较有价值的评估结直肠腺癌病程进展及预后的标志物.

  • 内镜切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附559例报告)

    作者:齐志鹏;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时强;蔡世伦;武逸人;姚礼庆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膜下肿瘤(SMTs)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下诊治结直肠SMTs 559例临床资料、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结果 结肠SMTs中以脂肪瘤148例(84.1%)为常见,其次为颗粒细胞瘤(GCTs)9例(5.1%),平滑肌瘤7例(4.0%),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7例(4.0%),胃肠间质瘤(GISTs)1例(0.6%)及其他SMTs4例(2.3%).其中脂肪瘤可发生于结肠各段,以右半结肠多见;GCTs多见于右半结肠;平滑肌瘤、NETs多见于左半结肠.直肠SMTs中以NETs349例(91.1%)为常见,其次为脂肪瘤13例(3.4%),平滑肌瘤11例(2.9%),GISTs7例(1.8%),GCTs1例(0.3%)及其他SMTs2例(0.5%).其中NETs可发生于直肠各段,以下段直肠多见;脂肪瘤、平滑肌瘤多见于直肠上下段;GISTs可见于直肠各段.结论 结肠SMTs中良性病变多,可允许内镜下随访,当出现临床症状或瘤体短时间内增大时行内镜下治疗.直肠SMTs中有恶变倾向的病变占绝大多数,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

  • 青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黄群生;程克力;何晓生;陈平;熊家庆;吴小剑;兰平;练磊

    目的 比较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青年(诊断年龄<40岁,398例)和老年(诊断年龄60 ~ 70岁,398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通过术后随访了解病人的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存活率,采用Log-rank检验与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青年组病人肿瘤家族史比例高(P< 0.00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P=0.015),更倾向接受新辅助治疗(P< 0.001),血清白蛋白高(P< 0.001),术前贫血比例高(P=0.017),而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及体重指数(BMI)较低(P值均<0.001).术后病理,青年组病人肿瘤体积较大(P<0.001),浸润型肿瘤比例高(P=0.023),分化程度较低(P=0.003)且黏液腺癌的比例大(P<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的3年存活率分别为85.5%与85.6%.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均显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HR=10.85,95%CI 4.698~25.050,P< 0.001)及脉管癌栓阳性(HR=4.283,95%CI 1.956~9.378,P<0.001)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存在差异,但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Ⅳ期及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8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