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作者:薛春泉;朱娜;杨爱仙

    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 44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2~60个月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后18例,手术加放疗后6例,放疗后20例.单纯适形放疗30例,加用常规放射治疗14例.结果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Ⅰ~Ⅱ级27.3%(12/44)、Ⅲ~Ⅳ级20.5%(9/44);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Ⅰ~Ⅱ级31.8%(14/44)、Ⅲ~Ⅳ级11.4%(5/44);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31.8%(14/44),部分缓解(PR)50%(22/44).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2/44)、40.9%(18/44).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均能耐受.

  • 放射性核素89Sr内照射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疗效观察(附66例分析)

    作者:易济民;莫逸

    目的探讨89Sr(锶)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89Sr静脉注射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结果 6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75.75%,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广泛性骨转移癌患者药物止痛或外照射放疗止痛效果有限,采用89Sr内照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而药物不良反应较低.

  • X-刀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启峰

    目的评价X-刀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从1999年8月至2001年12月采用X-刀治疗肝癌病人40例(11例原发肝癌,29例肝转移癌),采用6~7个照射野进行照射,90%剂量线包括计划靶区(PTV),每周三次,每次5-9 Gy(平均7 Gy),总剂量从25~50Gy(平均40.2 Gy).结果在所有的病人中,症状不同程度减轻,CR 32.5%、PR 45%、NC 12.5%、PD 10%,在12个月的随访中,3、6、9、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67.5%、45%和27.5%.结论 X-刀治疗肝癌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X-刀 肝癌 放疗
  • 124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昱明;张纯;奚南德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和有关预后因素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住院的12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近期的缓解率为89.2%,1年生存率为21.8%,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其中手术加放疗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和1年生存率为40.0%,放化疗组为7.0个月和27.4%,都显著优于单放组4.8个月和11.5%(P<0.05),分析显示生存率与原发灶未控,合并颅外转移,放疗剂量,身体状况有关,与肺原发灶病理类型,脑转移灶数目无关.结论 影响肺癌转移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脑转移时原发灶控制与否,是否合并颅外转移,脑部放疗剂量,身体状况.对于肺癌脑转移的病人确诊后,只要身体可以耐受应进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

  • 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PTEN、PC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晟磊;王建设;高新平;赵卫星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PTEN、PCNA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28例正常食管黏膜、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食管癌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TEN、PCNA表达情况.结果随食管上皮增生程度加重,PTEN阳性表达含量渐减,PCNA表达递增,食管癌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PTEN、PCNA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PTEN有明显缺失现象,与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

  • 小儿淋巴结霍奇金病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作者:季健玲;施公胜

    目的探讨小儿淋巴结霍奇金病的诊断要点.方法对18例小儿淋巴结霍奇金病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各种霍奇金病在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其中,CDl5,CD30,CD45,Fascin在四种亚型的霍奇金病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霍奇金的诊断与分型的准确率.

  • 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执芬;周云;樊青霞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体外诱导凋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时间细胞的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0,12,24,48小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6.0%,14.3%,16.0%;细胞周期也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与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结论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有时间依赖性,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G2/M期阻滞实现的.

  • 4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敬果;徐祎;王聪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6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6例GIST中良性8例,交界性14例,恶性24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6%及67.4%,Desmin及S-100少数病例灶性阳性.结论 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 不同手术径路治疗贲门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倪红飞;汪美华;潘跃东;梁栋

    目的研究贲门癌手术径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贲门癌手术病例,经胸82例,经腹68例,分析二种径路手术的切端阳性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围手术期死亡率,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结果二种径路手术的切端阳性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围手术期死亡率,5年生存率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贲门癌手术方式应以经腹手术为首选.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径路
  • 鼻咽癌的准适形放疗

    作者:温尊北;张坤强;曾德豪;林启富;陈宗友

    目的探讨准适形放疗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96例初治鼻咽癌随机分为准适形组及常规组各48例,准适形组采用面罩固定、定位、拍片、划靶区、作挡块、验证、等中心外照射;常规组行常规放疗.结果准适形组残留8例,常规组13例(P>0.05);两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75.0%,无瘤生存率62.5%,其中准适形组为68.75%,常规组56.25%,P=0.206.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准适形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结论准适形放疗可提高疗效,减轻放疗反应.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适形 放疗
  • CD44v6、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孙萍;刘淑燕

    目的探讨CD44v6及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CD44v6与p53的表达有无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v6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p53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CD44v6和p53是两个独立因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强;张守宽;贾雪峰

    目的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恶性淋巴瘤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 ELISA检测方法,对30例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同期取淋巴结良性病变22例作对照,恶性淋巴瘤均取病理活检证实.结果良性淋巴结病变端粒酶活性为0.034±0.026,恶性淋巴瘤端粒酶活性为0.349±0.143,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介入导管法在心包腔穿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应用

    作者:黄锡梅;蔡茂德;苏炳光;吴祥成;凌华晃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法在心包腔穿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Y型介入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心包腔,经针尾部置入导丝,再经导丝置人猪尾巴侧孔导管于心包腔内,抽液减压和心包腔内化疗.结果 21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所有临床病例均获缓解(16例)或明显好转(5例).结论介入导管法心包腔穿刺准确率高,心脏损伤机率小,术中尽量抽取心包积液后加心包腔内化疗能有效地缓解心包填塞症状,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包积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 盖诺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齐志刚;都振利

    目的观察盖诺(国产诺维本)持续120小时静脉输注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3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腺癌15例,鳞癌6例,腺鳞癌2例.化疗2个周期.结果有效率为47.8%,中位缓解期5.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39.1%.结论盖诺持续120小时静脉输注加DDP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高,用药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与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稚冰;马胜林;朱利明

    目的观察和比较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初步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45例晚期NSCLC患者,分别接受吉西他滨+草酸铂(GL)方案或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治疗,GL组22例,GC组23例.两组患者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两组均有22例可以评价疗效.GL组有效率为36.4%(8/22),其中CR 1例;GC组有效率为31.8%(7/22).GL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5.9个月,GC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6.0个月.GL组1年生存率36.36%,中位生存期10.1个月;GC组1年生存率31.82%,中位生存期11.1个月.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结论 GL方案和GC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相似.两组的骨髓抑制毒性相似,GL组的神经毒性明显但主要表现为轻度,为可逆性,GC组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明显.本组资料提示GL方案较GC方案耐受性好.

  • 血液透析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伟;张莉蓉

    目的探讨慢性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的活性及血液透析对它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4小时及50名健康志愿者各取5毫升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HPLC)测定红细胞的TPMT活性.结果健康志愿者活性的平均值为(17.1±4.6)U/mL pRBCs,慢性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红细胞内TPMT活性平均为(22.3±6.7)U/mL pRBCs,而血液透析后4小时TPMT活性平均为(17.5±4.0)U/mLpRBCs.结论除了遗传因素可以影响TPMT活性外,尿毒症患者可因肾功能不全诱导TPMT活性上调,而血液透析后诱导因素去除,TPMT活性又接近正常.

  • 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明月;范魁生;樊青霞;王庆端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人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光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冬凌草甲素可诱导HCT8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冬凌草甲素对HCT8细胞株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凋亡有关.

  • 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癌6例报告

    作者:吴宏;陈海林

    目的探讨放射癌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及病情的不同,给予手术+放疗、单纯放疗、放疗+化疗及单纯化疗.结果 6例患者除1例因手术复发,再放疗1周后放弃治疗外,其余5例取得较好近期疗效.结论对于放射癌的治疗,综合治疗比单纯放疗效果好.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癌 治疗
  •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及生发中心增生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汪美华;汪水生

    目的研究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的腋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SH)和生发中心增生(GCH)与ANNBC预后的关系.方法将SH分为3级:-,+,++;GCH分为GCH(-)和GCH(+);将淋巴结反应状态分为4组:SH(-)+GCH(-)组、SH(-)+GCH(+)组、SH(+,++)+GCH(-)组、SH(+,++)+GCH(+)组.分别比较3组SH和4组淋巴结反应状态的ANNBC的10年生存率.结果 ANNBC的10年生存率随SH分级数的升高而升高(P<0.05).SH(+,++)+GCH(-)组10年生存率与其余3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H(++)组和SH(+,++)+GCH(-)组10年生存率均超过90%.结论 SH可作为ANNBC的预后指标之一,可作为术后选择辅助治疗的参考依据.

  • 奥沙利铂加氟脲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鼻咽癌

    作者:刘冬生;谢敏明;罗永成;林漳国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醛氢叶酸(Leucovorin,LV),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鼻咽癌(NPC)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鼻咽癌患者21例.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LV 200mg/m2,静脉滴注2 h,随后5-Fu 375 mg/m2,静脉推注10 min,再接5-Fu 3.0mg/m2用输液泵连续滴注120 h,以上治疗21天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结果 21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3例(14.3%),部分缓解(PR)11例(52.4%),4例患者稳定(19.0%),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黏膜炎等.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者.结论该研究表明,L-OHP加LV和5-Fu持续滴注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缓解率较高,毒性相对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急性中度高容性血液稀释对坐位脑肿瘤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作者:马艳丽;李敏;韩雪萍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液体进行急性中度高容性血液稀释对脑肿瘤坐位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坐位行脑肿瘤切除病人2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Ⅱ),Ⅰ组麻醉诱导后采用HES,10 mL/kg进行扩容,Ⅱ组麻醉诱导后采用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进行扩容.然后均置病人坐位,观察病人坐位前后血液动力学、HCT和电解质平衡的改变.结果Ⅰ组有效维持了血液动力学的平衡,血K+出现了稀释性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Ⅱ组扩容维持时间短,血K+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HES扩容能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但可引起K+稀释性下降.

  •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p53、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任秀花;郭坤;李珊珊;闫爱华;常福聚

    目的定位分析p53、CD44v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CD44v6蛋白在4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大体标本中的不同病变区域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食管癌自然病史中呈现渐进性高表达,而CD44v6蛋白则在其中呈现渐进性低表达.p53蛋白表达在单纯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蛋白则在原位癌与浸润癌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在食管癌自然病史中的渐进性高表达与CD44v6蛋白在其中的渐进性低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和CD44v6蛋白表达的改变与食管癌自然病史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鼻内窥镜下切割吸引器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

    作者:李小芳;贺春燕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7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采用切割吸引器逐渐切除肿瘤,并将其根部骨膜去除.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鼻腔内窥镜下切割吸引器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是治疗鼻咽血管瘤的较好术式,值得推广.

  • 大肠癌c-met、p5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刘国永;刘文静;郭长青

    目的探讨c-met、p53在大肠癌中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6例腺瘤、16例正常组织中c-met、p53、MVD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c-met、p53、MVD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c-met(+)和p53(+)的组织中MVD值(32.98±10.07,35.44±10.42)显著高于c-met(-)和p53(-)者(17.29±8.65,22.17±9.54)(P<0.05).c-met、p53的表达与MVD计数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c-met、p53均参与调控大肠癌的微血管生成.

  • 涎腺多形腺瘤与腺样囊性癌中MMP-2的表达差异与MVD的关系

    作者:张旭;何伟;张兰;肖燕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及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与该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6例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2、CD34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阳性率(68.2%),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28.6%).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MVD的平均值(63.41±4.43)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45.43±4.30).MMP-2高表达阳性组的MVD的平均值(66.84±4.65)明显高于MMP-2表达阴性组(44.76±3.53).结论 MMP-2促进涎腺肿瘤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定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 巨大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王建敏;俞建荣

    目的总结巨大胸腺瘤病人的诊断和手术经验,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手术治疗巨大胸腺瘤16例.结果巨大胸腺瘤主要表现为胸闷、活动后气急胸痛、轻咳、间隙性的低热、贫血等症状.CT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效果较好,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巨大胸腺瘤的诊断无困难.临床分期需术后病理检查结合术中所见确定.手术完全或大部分切除肿瘤,配合术后放化疗可以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 内镜下放置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波;史美祺;潘良熹;陈嘉

    目的评价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晚期食管癌合并狭窄和瘘的患者,在内镜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带膜支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放置支架,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瘘口得到封闭,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所致恶性狭窄和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 内镜
  • 控制性切除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庆惠玲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在显微镜下行"控制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2例经病理诊断为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行"控制性切除术"的手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中治愈29例,占90.63%;术后复发3例(均为硬斑型),占9.37%,均再手术后治愈,所有病例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对于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应首选显微镜下"控制性切除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复发率.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30例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于龙珍

    目的评价X-刀立体放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0例患者(原发肿瘤21例,转移性肿瘤9例)47个病灶,均采用高剂量分割治疗,每周三次,分5~8次进行,处方剂量6~8 Gy,总量40~48 Gy.结果 17个病灶完全消失,23个病灶缩小,4个病灶无变化,3个病灶稍增大,肿瘤控制率93.6%.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肺癌有肯定的近期疗效.

  • 紫杉醇、顺铂联合CF+5-Fu持续滴注120小时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作者:马群;王宏;蔡淼

    目的评价以紫杉醇、顺铂联合CF+5-Fu持续滴注120小时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方法 30例均经病理学确定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PTX135m/m2).结果初治组2例取得CR,7例PR,复治组1例取得CR,4例获得PR,总有效率46.6%.结论紫杉醇、顺铂联合CF+5-Fu持续滴注120小时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表达的关系

    作者:戴秀梅;刘慧;王绪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bcl-2、p53蛋白在57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57例NSCLC组织中,34例表达阳性,占59.6%.Survivin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SCLC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15/19)和50%(19/3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38.1%(8/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上调和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在NSCLC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延军

    肝癌的死亡率较高,以前临床上缺少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复发性肝癌.近年来,我们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认为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复发性肝癌,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梗阻性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39例体会

    作者:于秀芝

    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梗阻性结肠癌45例,其中Ⅰ期切除吻合39例,全部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急症病人,口服或静脉滴抗生素不超过1天,无法作术前肠道准备.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3~75小时,平均52小时,肿瘤部位及手术种类见表1.

  •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再次颈部吻合的护理

    作者:张梅;于素娟;孙雪梅;王福红

    食管癌术后胸内瘘死亡率高,文献报道达50%以上[1],对其临床处理有保守治疗和再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尽早手术.我科于2003年6月收治1例胸内瘘患者经再次行颈部吻合术后,又继发颈部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治疗,患者住院105天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化疗药液外渗的处置及护理

    作者:梁薇

    随着肿瘤患者的不断增加,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1].而采用静脉注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发生渗漏性损伤约为4.65%[2].一旦发生化疗液外渗,轻者可造成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进程.

    关键词: 化疗 外渗 护理
  • 脑转移瘤34例分析

    作者:罗德轩;唐文生;许保华;唐丽;董云英

    脑转移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自1988-2003年共收治颅内转移瘤手术34例,约占同期颅内肿瘤的5.6%,现分析报道如下.

  • 异时性双原发癌6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蒋荣;杨多涛

    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观点的普及、手术及放化疗手段的实施,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致双原发癌甚至多原发癌在临床也日益增多.本文就作者自1997年以来发现的双原发癌6例报道如下.

  •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徐明英;吕传爱;侯庆珍;梁欣;王岭梅;薛洪范;刘学萍

    口腔黏膜内面衬以未角化的复层扁平鳞状上皮,这些上皮更新速度快,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因此在用放射治疗口腔、鼻咽等部位的肿瘤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或轻或重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这种反应往往产生强烈的疼痛,影响病人进食,妨碍口腔清洁,或成为感染入口,并影响病人说话,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甚至被迫终止治疗,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做好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对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抗癌药泵的使用及临床护理

    作者:武桂平

    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多数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提高患者生存率,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外,还应解决术后复发问题.多数恶性肿瘤对化疗敏感,但传统的化疗给药方法存在许多缺点,近年来随着皮下埋入式多功能化疗泵逐渐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泵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晚期不能切除或转移的导向性化疗及切除后预防复发的导向性化疗.其优点是:1)药物局部浓度高,可直接、反复、长期作用于癌灶,不经全身吸收,毒副作用较全身用药少,避免了由静脉滴注引起的全身副作用;2)经一次手术置人,可终生使用;3)消除体外插管引起的感染和生活上的不便[1].我科自1995年8月-2003年1月对消化道肿瘤使用埋入式化疗泵20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化疗泵 使用 护理
  • 喉碰撞瘤1例

    作者:王薇;谢云亭;程淼

    患者男,60岁,渐进性声嘶3年加重半年.查体:左颈部饱满,喉摩擦音存在,左声带固定,旁中位,表面有菜花样新生物,左右侧动脉三角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间接喉镜:会厌抬可,左声带旁中位,固定,表面有一菜花样肿物,室带充血水肿胀,左披裂活动差,灼区肿胀.

  • 后腹膜恶性卵黄囊瘤1例

    作者:宗艳丽;王全义

    恶性卵黄囊瘤(malignant youlk sactumor)又称内胚窦瘤,为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好发于婴儿、青少年,年龄范围为2~15岁,平均为18岁.本例患者为46岁,且发生于后腹膜,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 腹水脱落细胞检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1例

    作者:武显杰;丛建秀

    患者女,48岁.因腹痛、消瘦一个月于2003年10月入院.PE:消瘦,B超:肝内见3cm×3cm实性占位,脾肋下腹水症.肝功能:卢戈氏碘试验:++,TTT试验:12U,GPT:<25U.腹水检验:黄色微浊,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学检查:细胞计数1 × 109/L,单核76%,多核24%.离心涂片,Wright-Giemsa染色,镜检:涂片中见大量的肿瘤细胞;深染,异形性明显,瘤细胞散在分布,大小不一,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瘤细胞巨大,胞浆丰富,内含大量黑色素颗粒,各细胞黑色素颗粒数量相差悬殊:核大,深染,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偏位,染色质细粒状,核仁大而明显.

  • 卵巢骨瘤1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患者女,43岁.体检发现盆腔包块3年,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缩短2年余.专科检查:外阴产式,发育正常、血染.阴道畅,暗红色染,血液来自宫腔.宫颈光滑,宫体前位,约13 cm×10 cm×8 cm,右前壁压痛,活动欠佳,质硬.双附件(-).B超诊断:子宫增大,多发性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占位.临床以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而行手术切除.

  • 以皮肤结节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1例

    作者:贾雪峰;孟祥菊

    患者,男,68岁.因发现腹壁多发皮下结节1个月于2004年1月25日来本院就诊.入院体检:一般状况尚可.右锁下可及一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 cm.下腹壁可及3个皮下结节,直径约0.5~3.0 cm,无红肿,触痛,质硬,活动度可,界清.行腹壁皮下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为转移性鳞癌.食管镜检查:食管中段6~9点处可见新生物,长约4 cm,取活检病理示:(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Ⅰ~Ⅱ级.诊断为食管癌Ⅳ期,现全身化疗中.

  • survivin与妇科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李婷;刘凤英

    自1972年Kerr等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细胞凋亡与人类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凋亡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Clem等于1994年在杆状病毒的研究中发现一类分子水平的调节因子,即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IAP),能够钝化宿主对感染的自杀反应.此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一系列的IAPs.survivin是近年新分离的哺乳动物IAP.它的结构独特,选择性表达于恶性肿瘤,从而成为肿瘤包括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中新靶点.本文拟就survivin的结构、表达特点、功能及作用机理、与妇科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张绪慧;陈达理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两个阶段.当实体瘤生长至1mm3以上时即需要瘤内血管生成,否则肿瘤静止于休眠状态,不发生转移,而一旦进入血管生长期,即迅速生长,其转移潜能也迅即出现[1].目前证实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的产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而在众多的血管生长因子中,能够特异地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故VEGF及其受体与肿瘤的有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