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比较观察

    作者:高伟艳;顾爱丽;朱眉;姚丽鸽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58例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奥施康定组30例,美施康定组28例.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 mg·(12 h)-1,美施康定起始剂量20 mg·(12 h)-1,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评价镇痛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显著减轻,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施康定组起效更快,其起效时间均为1 h之内,而美施康定组起效时间为2~3 h.奥施康定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美施康定组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奥施康定与美施康定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相近,但奥施康定起效更快,毒副反应更轻,服用安全,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之一.

  • NJO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力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任宏;龙启才

    目的 观察邻吡啶醌二取代衍生物(NJO)对4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效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和克隆形成法测定NJO对4种肿瘤细胞株(Bel-7402、Glc-82、HT-29、HepG2)的体外抑制效力.同时运用透射电镜、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探讨NJO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机制.结果 NJO可以明显抑制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NJO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在体外抑制4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且作用存在一定范围的浓度依赖性,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制剂.

  • 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贺广珍;李金运;张敬川

    目的 探讨BP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P1以及乳腺癌组织中Bcl-2、ER、PR、C-erbB-2的蛋白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表达水平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8,P<0.05);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阳性细胞数与Bcl-2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653,P<0.05).BP1高表达与ER、PR及C-erbB-2有关(P均<0.05).结论 BP1蛋白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Bcl-2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凋亡有关.

  • 累及野照射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于德洪;徐经芳;唐天友;王建设;章龙珍;辛勇

    目的 探讨累及野照射(IFI)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6例NSCLC患者分别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野和IFI野来进行计划设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2组靶区、正常肺组织及食管的受量情况.结果 IFI组靶区的受量与适形度均高于ENI组(P<0.05);食管受量低于ENI组(P<0.05);而正常肺组织受量与E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FI调强放疗治疗NSCLC在不增加正常肺组织和食管受量的基础上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平均剂量,具有良好的剂量学优势.

  • 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刘毅;吴风雷;胡楠;杨成喜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 瘦素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06%(49/68)、64.71%(44/68),相应癌旁组织分别为42.65%(29/68)、33.83%(23/68),正常肺组织分别为26.47%(18/68)、29.41%(20/68).瘦素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0.05).在肺癌组织中瘦素与瘦素受体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4,P<0.01).结论 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肺癌 瘦素 瘦素受体
  • 恩度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姚勤红;林青凤;刘少平;沈冬;林峰;茅卫东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先采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试验组30例采用恩度(45 mg)联合奈达铂(40 mg)进行胸腔内灌注,而对照组30例仅采用奈达铂(40 mg)进行胸腔内灌注,观察2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76.67%,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 血清IL-6和IL-8检测在化疗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吴建军;刘继斌

    目的 探讨血清IL-6和IL-8检测在化疗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4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血清中IL-6和IL-8水平.结果 对照组、卵巢良性疾病组以及卵巢癌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49.96±9.35)ng·L-1、(61.45±10.53) ng·L-1、(161.57±6.87) ng·L-1(P<0.05),血清IL-8 水平分别为(53.56±11.59)ng·L-1、(78.58±9.67)ng·L-1、(222.52±11.87)ng·L-1(P<0.05).卵巢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IL-6、IL-8水平与分期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 lL-6和IL-8可能参与了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变化可间接反映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 64排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立;任宏政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64排螺旋CT表现,着重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邻近组织关系及并发症,并对其矢状位进行A/N比值测量.结果 CT平扫均可见鼻咽顶后壁不规则软组织增厚、鼻咽腔不同程度狭窄、后鼻孔阻塞,8例伴有鼻窦炎,7例伴有中耳乳突炎,中、下鼻甲肥厚13例,双侧扁桃体肥大4例.A/N值≤0.60者5例,>0.60~0.70者16例,>0.70者9例.结论 64排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能够准确做出诊断,并且明确是否有并发症,可作为儿童腺样体肥大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 晚期食管癌FP方案时辰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守华;蒋从飞

    目的 观察F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晚期或接受过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时辰化疗组接受FP方案时辰化疗,而常规化疗组接受常规FP方案化疗.比较观察2组化疗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0%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Ⅱ度或以上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P方案时辰化疗是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风彩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2±3.3)分,对照组为(7.3土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胸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的关系

    作者:冯建丽;蔡媛;江奎;车潇良;郑甦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多发于31~50岁(41.7%)及51~70岁(47.5%);常见肿瘤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3%);45.8%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Ⅰ级浸润性导管癌占8.5%,Ⅱ~Ⅲ级占91.5%;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9.2%.Ⅰ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阴性表达率均低于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浸润性导管癌中无一例有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而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中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9%)和(58.1%)(P<0.01).结论 乳腺癌中ER、PR阴性表达的比例近50%;ER阴性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有关;ER阴性表达、高组织学分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的近期疗效

    作者:罗永森;孙勇;荣卫华;顾寒;段锐;张宇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1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24 h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感染、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术后24 h内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7.8±1.1)分,术后(1.9±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脊椎转移瘤的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且安全可靠.

  • 周剂量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姜勇;崔林;吴兴军;何学军;刘兴祥;周向荣;刘建军

    目的 探讨周剂量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将44例不宜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增敏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22例.2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设野,常规分割外照射,总剂量60~66 Gy.放疗增敏组在放疗同期每周接受1次紫杉醇(40 mg·m-2)化疗,连用6周.结果 4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放疗增敏组与单纯放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63.6%(P<0.05);1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3%和50.0%(P<0.05);1 a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2.7%和45.5%(P<0.05);1 a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4.5%(P<0.05).2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周剂量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能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毒副反应未明显增加.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沙琪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具有介入治疗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单独行TACE治疗,观察组31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AF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51.6%(P<0.05).观察组术后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各时期的生存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疗效优于单独应用TACE.

  •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玉清

    目的 观察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中ND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刘宗文;冯天平;赵景志;田薇薇;韩娜;孙淼淼;娄欣;胡爱侠

    目的 通过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ND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 培养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提取其mtDNA中的ND1基因,并测序.结果 测序发现,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mtDNA中ND1基因的3 971处出现点突变,由C突变为T.结论 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mtDNA的ND1基因的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作者:刘小北;苏全胜;冒晓蓓;薛利军;任丽丽;许晶;褚晓源

    目的 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试验组晚期胃癌患者46例给予消癌平注射液加佳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佳支持治疗.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效加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 AQP-1、MMP-9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丁雪贞;李文雅;李世朋;于乐;谢瑞芳;张露露;周洁;马灵筠;席守民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AQP-1、MMP-9的表达.结果 AQP-1主要表达于肾透明细胞癌新生毛细血管或正常肾脏组织毛细血管细胞膜上,而MMP-9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间质中,均呈黄褐色.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肾脏组织中AQP-1阳性率分别为89.7%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与MMP-9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5,P<0.05).结论 AQP-1、MMP-9的异常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 回生口服液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凝血功能、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燕平;邓雨霞;苏翔宇

    目的 观察回生口服液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凝血功能、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6例患者给予放疗和回生口服液,而对照组25例患者仅给予放疗.放疗过程中评价毒副反应,结束后2周评价客观疗效.所有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2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Fib).结果 放疗后试验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分别为(502±296) μg·L-1、(3.95±1.15) g·L-1,而对照组分别为(706±332) μg·L-1、(4.60±1.67) g·L-1(P均<0.05).总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3%(24/26)和92.0%(23/25)(P>0.05).2组主要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皮肤反应、直肠刺激反应、膀胱刺激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回生口服液联合放疗可改善宫颈癌患者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对放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 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分析

    作者:孙来荣;顾连兵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 551例患者均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阻塞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进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单肺通气时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及萎陷肺持续正压通气,并调整呼吸参数.结果 541例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阻塞器经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定位良好,肺萎陷满意,SpO2、PetCO2维持正常范围.10例患者术中改为开胸手术,其中4例因肺广泛粘连、4例因肺功能差单肺通气时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2例因解剖异常致双腔管无法正确定位难以单肺通气.结论 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是单肺通气时患侧肺萎陷满意,有效的单肺通气管理能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重度肺功能障碍、肺广泛粘连应视为胸腔镜下长时间单肺通气的相对禁忌证.

  • CIK细胞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常占国;徐全晓;马磊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胸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化疗药物灌注):顺铂60 mg+地塞米松5 mg,每3 d 1次; 试验组(CIK细胞灌注):CIK细胞每次2~5×1010个,每天1次,连续灌注3 d.结果 恶性胸腹腔积液缓解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毒副反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IK细胞胸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 局部晚期宫颈癌53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郝颂华;宋颖;杨玲竹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NACT组53例LACC患者术前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的NACT,化疗结束3周后行子宫根治性手术;而对照组47例LACC患者仅常规术前准备后行子宫根治性手术.观察NACT组的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以及2组的手术情况.结果 NACT组化疗有效率为83.02%,且毒副反应较轻.NACT组的术后脉管瘤栓阳性率、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的NACT对LACC近期疗效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手术预后也较好.

  • VEGF与Notch1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作者:曹文庆;赵峰霞;赵玉哲;张静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Notch1蛋白在60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和Notc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Notch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5),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4,P=0.001).结论 VEGF和Notch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高表达有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 四肢骨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战江

    目的 探讨四肢骨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四肢骨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对其手术方案及疗效进行详细观察.结果 本组随访期内死亡2例,均死于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为(2.8±0.3)分,远低于术前的(8.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86.7%,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结论 手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与米非司酮单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蔡素敏

    目的 比较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与米非司酮单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且毒副反应轻,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祝瑞平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7例中晚期NSCLC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接受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而对照组37例仅接受NP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稍高于对照组的4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乏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7.5%、40.0%、42.5%,低于对照组的54.1%、70.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较单独NP方案化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 肿瘤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及局部热疗的护理

    作者:王淑娟;孔培培

    腹腔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1].外周静脉化疗腹腔药物浓度低,不仅效果差,且全身毒副反应严重.近年来,热化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热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被认为是治疗这类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2].为此我科利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及局部热疗治疗腹腔肿瘤及腹腔转移肿瘤,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作者:樊向阳;王燕冰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占胃肠道肿瘤的1%~3%,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好发于胃,其次是小肠、结直肠和食管,网膜、系膜或腹膜后区少见.作者回顾性分析了金水区总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GIST患者的CT、病理和临床资料,以探讨GIST的CT表现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矢状窦旁脑膜瘤29例临床分析

    作者:凌国锋;张雁儒;赵二勤;卜俊辉

    目的 分析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操作等资料.结果 本组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Ⅰ级切除10例,Ⅱ级切除15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因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其余28例效果良好.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应力争完全切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术中正确处理矢状窦,保护脑功能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矢状窦 脑膜瘤 手术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翠霞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M2-丙酮酸激酶(M2-PK).结果 观察组患者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血清CEA、CA125、CA199、M2-PK、CA724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利用Elekta Omni-Wedge技术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董志祥;崔建国;柏晗;赵彪;潘香

    目的 探讨Elekta Omni-Wedge在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的作用.方法 以1例胸部肿瘤患者为例,分析Omni-Wedge在调节射束强度分布、改善靶区均匀性方面的优势.结果 Omni-Wedge能获得较 Motorized Wedge或Virtual Wedge 好的效果.结论 对于某些病例,Omni-Wedge在改善靶区均匀性上有很好的作用.

  • Th17细胞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维;曹莉

    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 17, Th17)是以高分泌白介素(interleukin,IL)17为特征的CD4+T细胞,可表达IL-17A、IL-17F、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抗胞外菌感染和介导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文拟就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肿瘤免疫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食管癌术前放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郭伟;王建华

    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单纯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5 a生存率仅为20%左右,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使进展期(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由于食管癌术后病理缓解率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所以如何提高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关键.作者就目前术前放化疗合并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及生物学标志物等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