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恶性血液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景柯;朱兴虎;梅振阳;左文丽;邓梅;魏旭东;李玉富;宋永平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合并带状疱疹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21例合并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8%。感染发生部位多位于胸、腰部皮肤。中位发病时间为化疗开始后4.5个月。年龄≥45岁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45岁患者(3.9% vs 0.8%,P =0.01)。采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7.0% vs 2.3%,P =0.026)。治疗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或阿糖腺苷为主要方案,平均病程为12 d,2例高龄患者同时合并真菌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年龄≥45岁、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对于免疫力异常低下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提示预后不良。

  • 多层螺旋 CT 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继承;丁长青;曹远东;谢军;刘德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确诊的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多层 CT 扫描等临床影像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肺癌位于上肺叶8例(右侧6例,左侧2例)、右中肺叶1例、右全肺3例;中央型6例、右上纵隔型4例、周围型2例。上腔静脉梗阻征表现为环状包埋及夹心状包埋(6例)、推移(5例)、完全闭塞(1例)。增强 CT 还显示了3例侧枝循环形成情况。结论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

    作者:胜照杰;孙静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行立体定向放疗序贯吉西他滨化疗,对照组17例行吉西他滨化疗。比较观察2组患治疗结束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直径治疗后均有所减小,而观察组减少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1 a 生存率及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能够有效控制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情,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羟考酮控释片联合甲强龙对中重度肺癌癌痛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赵秋菊

    目的:探讨羟考酮控释片联合甲强龙控制中重度肺癌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观察镇痛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104例中重度肺癌癌痛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羟考酮控释片与甲强龙联合治疗。羟考酮控释片的起始剂量为5 mg·(12 h)-1或10 mg·(12 h)-1,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及时调整羟考酮控释片剂量,直到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甲强龙起始剂量为40 mg·d -1,疼痛缓解3 d 后可减至10 mg·d -1维持治疗;2组均以15 d 为1疗程;对2组镇痛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采用 KPS 评分对2组镇痛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对中重度肺癌癌痛的缓解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8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癌痛治疗期间,治疗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的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等,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癌痛治疗的进行。镇痛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分别为71.2%和51.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考酮控释片可以有效控制中重度肺癌癌痛,联合使用甲强龙既能减轻其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及研究。

  •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序贯替吉奥同步放化疗与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比较观察

    作者:李士猛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序贯替吉奥同步放化疗与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9例诊断明确且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在2种综合治疗方式后的生存状况,分为 A、B 组,其中 A 组20例,B 组19例,A 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以替吉奥为同步化疗药物;B 组采用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化疗。采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受益反应来评价近期疗效;远期随访以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为观察终点,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A组可评估患者16例,B 组15例。在完成周期治疗的患者中,A 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优于 B 组(分别为31.2% vs 26.7%,81.3% vs 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0.047)。A 组患者总的临床受益反应率高于 B 组(80.6% vs 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A 组的疼痛评分降低及疼痛改善持续时间明显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体质量增加及 KPS 评分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略高于 B 组(5.8个月 vs 4.9个月,16.1个月 vs 15.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3、0.348)。A 组的1 a 生存率(70.2%)略高于 B 组(6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15)。在血液学毒性反应方面,A 组发生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不全方面,A 组与 B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序贯替吉奥同步放化疗较联合化疗在肿瘤局部控制及疼痛控制方面上更优,但2种综合治疗在提高患者的生存方面效果相近;2种综合治疗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其中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序贯替吉奥同步放化疗较联合化疗的血液学毒性稍低。

  • CT 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弛;杨国辉;王猛;潘元威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技术在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骨肿瘤患者45例,均行 CT 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术,并经手术病理验证,比较分析穿刺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取材成功率100.0%,其中获得明确诊断者43例(95.6%)。45例患者中32例患者结合病史和临床血生化指标证实符合诊断,余13例患者经外科手术获得病理证实。并发症方面,有6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周围少量出血,发生率为13.3%,未发现大量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 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技术对骨皮质完整的骨肿瘤病变诊断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50例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分析

    作者:郭守娟;胡应亮;师炎敏;丁照黎;韩全乡;李国文

    目的:对孤立性浆细胞瘤(SP)的特点和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帮助临床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入组50例 SP 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应用 Kaplan-Meier 法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外浆细胞瘤(EMP)组与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组、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组的 log rank 检验结果提示,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50例SP 患者与16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P 患者中, EMP 与 SPB 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SP 好发于中老年人,预后较好,部分可转化为 MM。

  • 18F-FDG PET-CT 对食管癌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迎节;王克善;徐建伟;刘然然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 在食管癌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食管癌术后放疗后临床怀疑复发而行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细胞学及病理学结果分析其18F-FDG PET-CT 检查结果。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吻合口局部代谢明显增高,以标准摄取值大值 SU-Vmax≥2.5为阳性诊断标准,18F-FDG PET-CT 对局部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0%。结论18F-FDG PET-CT 对食管癌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是检测食管癌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有效手段。

  • 儿童 EB 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传单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张素琴;汤晓屿;李玉琴;刘玉峰;刘婵娟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儿童 EB 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PS)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 EBV-HPS 的认识,减少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 EBV-HPS 患者及同期收治的93例 IM 患者。EB-HPS 组中,男24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14∶1,年龄1~9岁,中位年龄4.2岁;IM 组中,男53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1.32∶1,年龄1~12岁,中位年龄5.8岁。2组病例均以男性多见,前者好发年龄为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后者好发年龄为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对2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EB-HPS 组在高热持续时间,肝脾肿大程度均明显高于I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室检查示血细胞减少及血清铁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损伤:EBV-DNA 载量,纤维蛋白原减低,甘油三酯升高均明显高于 I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B-HPS 组56.0%的患者可在骨髓检查中见噬血细胞现象,IM 组中仅有9.0%的患者可在骨髓检查中见噬血细胞现象。EBV-HPS 组死亡率为23.2%,而 IM 组为0.0%。结论儿童 EBV-HPS 好发年龄为幼儿期及学龄前期,IM 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对 EBV 感染后存在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患儿早期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肝功能、EBV-DNA 载量、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骨髓细胞检查能够及时对 HPS 进行诊断,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

  • P53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富强;谭改民

    目的:探讨 p53和 c-myc 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中 p53和 c-myc 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和 c-myc 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其 IPI 有关(P ﹤0.05)。p53和 c-myc 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312, P ﹤0.05)。结论联合检测 P53和 c-myc 蛋白有助于判断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

  • 索坦治疗14例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作者:王伟;乔亚敏;朱玉楠

    目的:观察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索坦)对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常用化疗剂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置2个剂量观察组:4/2方案组按50 mg·d -1,用4周歇2周,6周为1周期;持3方案组按37.5 mg·d -1,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良事件后,4/2方案可调整为2/1方案(按25 mg·d -1,用2周停1周,3周为1周期)。每组7例,若每组≥2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将停止继续用药。结果14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3例 PR,8例 SD,3例 PD。4/2方案组7例患者中,出现2例严重不良事件和2例次 DLT,而持3方案组7例患者未出现 DLT。结论索坦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DLT 是手足皮肤毒性和血小板减少。持3方案患者耐受性较好。对中国人而言,4/2方案出现不良事件后调整为2/1方案较为安全,而对于年轻和体质好的患者优先采用4/2方案。

  • 肾癌组织中转录因子 E2相关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

    作者:顾玉彬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转录因子 E2相关因子2(Nr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63例肾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 Nrf2和 IGF-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肾癌组织中 Nrf2和 IGF-1的阳性率分别为79.37%、76.19%,癌旁正常肾脏组织分别为16.67%、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肾癌组织中Nrf2和 IGF-1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 均﹤0.05)。肾癌组织中 Nrf2和IGF-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452,P ﹤0.05)。结论肾癌组织 Nrf2和 IGF-1持续高表达,这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319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王彩;魏素菊;洪雷;王俊艳;张帆;李艳华

    目的:分析影响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19例Ⅲb ~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 Kaplan-Meier 方法计算生存率,采用 Cox 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1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1、2、3 a 生存率分别为53.0%、26.1%、18.1%。单因素分析显示 PS 评分,治疗前外周血红蛋白、白蛋白及中性粒细胞,TNM 分期,首诊伴骨、肝、脑转移及转移器官数目,一线化疗周期数,是否应用 EGFR-TKI 与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PS 评分,治疗前外周血红蛋白、白蛋白、中性粒细胞,TNM 分期,首诊伴脑转移,转移器官数目,一线化疗周期数及 EGFR-TKI的应用与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有关(P ﹤0.05)。在对接受 EFGR-TKI 治疗的83例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发现,既应用 EFGR-TKI 又接受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但各亚组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S 评分,治疗前外周血红蛋白、白蛋白、中性粒细胞,TNM 分期,首诊伴脑转移,转移器官数目,一线化疗周期数及 EFGR-TKI 的应用是影响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FGR-TKI 的应用可以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既应用 EFGR-TKI 又化疗的患者可能为获益大。

  • 胃癌患者血清中 IL-6和 VEGF 的水平检测

    作者:王丹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IL-6和 VEGF 水平,并分析 IL-6和 VEGF 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 IL-6和 VEGF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 ﹤0.05)。胃癌患者血清中 IL-6和 VEGF 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 ﹤0.05)。结论 IL-6和 VEGF 在胃癌患者体内存在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用于胃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倩;卢辉

    目的:对比分析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分别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在晚期胃癌一线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2种不同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组(A 组,26例)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组(B 组,31例),所有患者均化疗至少4周期,按 RECIST 标准评价并比较2组的客观疗效,按 NCI-CTC 3.0标准评价并比较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有效率为38.4%,疾病控制率为76.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2.5个月;B 组分别为38.7%、80.6%、5.3个月、14.0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毒副反应方面,A组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88.5%,高于 B 组的61.3%(P ﹤0.05);A 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 B 组的67.7%(P ﹤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有差异,但均属可耐受范围,2种方案均可作为晚期胃癌化疗方案,临床制定化疗方案需个体化选择。

  • 沉默 UVRAG 对白血病K562/ADM 细胞自噬及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曹强强;殷小成;肖亮;肖正香

    目的:探讨沉默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对人白血病 K562/ ADM 细胞自噬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UVRAG 蛋白在 K562及 K562/ ADM 细胞中表达差异。特异性干扰 UVRAG 基因的 UVRAG siRNA 及 Scramble siRNA 在 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 K562/ ADM 细胞,CCK-8法、MDC荧光染色及 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 UVRAG siRNA 转染前后 K562/ ADM 细胞耐药性、自噬水平以及 P-糖蛋白(P-gp)表达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ting 检测显示 K562/ ADM 细胞中 UVRAG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K562细胞(P ﹤0.05);与 K562/ ADM 组及 Scramble siRNA 转染组相比,UVRAG siRNA 转染组 UVRAG 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05),以48 h 效果佳,提示 UVRAG siRNA 能高效沉默 K562/ ADM 细胞 UVRAG;CCK-8法显示与 K562/ ADM 组及 Scramble siRNA 转染组相比,UVRAGsiRNA 组对阿霉素敏感性显著增高,IC50值明显下降(P ﹤0.05);MDC 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到 UVRAG siRNA 转染后 K562/ ADM 细胞胞浆中自噬泡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 显示 K562/ ADM 细胞中 Beclin-1、P-gp 表达及 P62降解明显高于 K562细胞,与K562/ ADM 细胞及 Scramble siRNA 转染组相比,UVRAG siRNA 转染组 Beclin-1、P-gp 表达及 P62降解显著降低(P 均﹤0.05)。结论 UVRAG 蛋白在 K562/ ADM 细胞中高表达,与白血病 MDR 密切相关;UVRAG siR-NA 下调 UVRAG 表达可降低 K562/ ADM 细胞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自噬水平及下调 P-gp 表达有关。

  • 洛铂联合香菇多糖序贯性胸腔灌注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任贵兵;王磊;张府桓;孟小茹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入组治疗后复发的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分为2组。观察组22例治疗方案:胸腔置管后排净胸腔积液,将洛铂30 mg 溶解于生理盐水50 mL 中进行胸腔灌注,1周后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4 mg ﹢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24例治疗方案:每周1次于胸腔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4 mg ﹢生理盐水20 mL,直至胸腔积液完全引出,拔除引流管。2组治疗后评价疗效,同时观察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2%,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率63.6%,均高于对照组的50.0%、37.5%(P 均﹤0.05)。2组均未出现由于严重毒副反应而不得不终止治疗病例。结论洛铂联合香菇多糖序贯性胸腔灌注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 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 CD3和 CD2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柴晓菲;孙亚冬;张冰;刘慧;于庆凯

    目的:研究 CD3﹢和 CD20﹢淋巴细胞在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组100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中 CD3﹢淋巴细胞、CD20﹢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中,CD3﹢96例(96.0%), CD20﹢54例(54.0%),原发灶 CD3﹢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 ﹤0.05)。结论乳腺癌原发灶有淋巴细胞浸润,CD3﹢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DNA 聚合酶β高表达与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继强;宁召锋;李梁;刘霞;李瑞卿

    目的:观察 DNA 聚合酶β(DNA polβ)表达对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 DNA polβ表达分为阴性单纯放疗组、阴性放化疗组、阳性单纯放疗组、阳性放化疗组4组。各组均进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 /次,5次/周,中位处方剂量60 Gy。2个放化疗组放疗的同时给予顺铂、5-Fu和亚叶酸钙方案化疗,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给予。结果阴性单纯放疗组、阴性放化疗组、阳性单纯放疗组、阳性放化疗组的3 a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4.5%、61.5%、41.7%、53.8%,3 a 生存率分为31.8%、38.4%、25.0%、26.9%。结论 DNA polβ表达阴性者放疗联合化疗可改善其生存。

  • 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静芳;原玉芬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 SCC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10例 SCCC 患者中,Ⅰb 期7例,Ⅱb 期1例,Ⅲb 期1例,Ⅳ期1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EMA、Syn、NSE、CgA、CD5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70.0%、70.0%、80.0%、40.0%、90.0%。7例Ⅰb 期患者随访3~36个月,1例失访,3例死亡,余3例生存;1例Ⅱa 期患者,随访24个月,生存;1例Ⅲb 期患者确诊6个月后死亡;1例Ⅳ期患者确诊7个月后死亡。结论 SCCC 恶性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病理形态学与胃肠道和肺的小细胞癌相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食管癌临床局部微量化疗的初用

    作者:毛彦普;薛向生;毛新萍

    目的:寻找食管癌治疗的新方法,要求疗效好、毒副反应轻、适用范围广、费用低、设备简单、容易操作,以利于向基层医院推广。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确定用药的安全性,通过文献复习、标本滴药实验了解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渗透速度的差异,达10~20倍,通过设计医疗用管保证抗肿瘤药物准确足量滴注在肿瘤组织表面,保证疗效。然后进行临床试验以明确疗效。结果实验结果均显示肿瘤组织对抗肿瘤药物的速渗、良好存储性和薄荷醇的助渗作用,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局部微量连续用药的高浓度和长时的存贮性,以显示治疗的高效性,9例患者中7例达 CR,2例达 PR,总有效率为100.0%;对人体的安全性,未发生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严重毒副反应,仅有4例食欲下降。结论该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是可行的、疗效好、毒副反应轻、适用范围广、费用低、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有利于向基层医院推广。

  • 肺所谓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萍;孟宪宇

    目的:探讨肺所谓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提高对 PSH 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22例 PSH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男2例、女20例,年龄29~77岁,中位年龄56.6岁。PSH 主要有实性结构、乳头状结构、血管瘤样结构和硬化区结构4种。2种细胞:其一立方上皮细胞被覆乳头表面、血管瘤样区及腔隙(即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其二实性区及乳头轴心的圆形及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特征:2种瘤细胞均表达 TTF-1、EMA,均无间皮及血管内皮表达。间质圆细胞(多角形细胞)表达 vimentin,且部分不同程度散在表达 CgA、syn。Ki-67特征性表达于细胞膜。结论 PSH 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组织形态呈多样性,以混合结构为主,免疫组化对诊断有帮助。

  • 肿瘤患者不同静脉滴注方式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静

    静脉滴注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患者体质和肿瘤类型的不同,血管充盈度也不同,浅表静脉穿刺存在困难,加上患者住院时间较长,需进行化疗、营养支持、对症支持、抗肿瘤等治疗。需要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静脉滴注方式,尽可能减轻患者因静脉滴注本身带来的痛苦与不适。

  • 紫杉醇脂质体周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 SCCA 水平的影响

    作者:苑文娜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周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磷状细胞癌抗原( SC-CA)水平的影响。方法7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n =37)和对照组( n =36),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周疗同步放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步放疗方案,比较观察2组治疗的疗效和血清 SCCA 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中、治疗后的血清 SCC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中血清 SCC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周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能够降低血清 SCCA 水平。

  • 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明阳;肖红;李媛媛

    目的:分析微创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前者采用微创胃癌根治术,后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观察2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的7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手术状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进展

    作者:桑倩;张国俊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组织的一类较为少见的胸膜肿瘤,该病起病隐匿,易误诊,预后极差。石棉暴露、猿猴病毒40感染等被认为是恶性间皮瘤的危险因素。目前治疗 MPM 的方法较多,效果欠佳,主要依靠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性治疗,其目的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是 MPM 惟一可获得治愈的治疗手段。另外,生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疗法及基因疗法等亦用于 MPM 的治疗,但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就近年来 MPM 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原发食管NK/T细胞淋巴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曹婧语;张蕾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2个月,胃镜发现食管肿物7 d 入我院,患者于2013年12月出现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伴腹胀、呃逆、反酸,不伴发热。胃镜检查可见食管多发隆起型肿物,取组织活检检查,我院病理结果会诊示:(食管中下段)NK/ T 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CD3(﹢)、CD5(-/﹢)、CD2(﹢)、CD7(﹢)、CD56(﹢)、Gran-B (﹢)、EBER(﹢)。实验室检查:EB 病毒 DNA 7.54×105(正常参考值﹤5×102),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正常,甘油三酯2.41 mmol·L -1(正常参考值﹤1.7 mmol·L -1)。CT检查示:鼻咽部无明显异常,食管下段管壁增厚(图1)。骨髓穿刺无明显异常。行改良 SMILE 方案(甲氨蝶呤2 g·m -2,d1;地塞米松40 mg,d2~4;异环磷酰胺1.5 g·m -2,d2~4;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 u ·m -2, d3~9;依托泊苷100 mg·m -2,d2~4)化疗6周期,化疗后 EB 病毒 DNA 正常,评价疗效为 CR(图1)。

  • 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徐达;魏金星;高宛生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以“左侧睾丸肿大30 a 余,发现左侧睾丸占位3个月”为主诉收入我院。查体:左侧睾丸明显肿大,大小约4 cm ×5 cm,表面皮肤正常,无红肿、溃疡等,无阴囊坠涨、睾丸绞痛等不适。左侧睾丸中极可触及1结节,质软,约1.5 cm,无压痛;双侧精索正常,无曲张、压痛;双侧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未触及。抽血检查:甲胎蛋白(AFP):1.8 ng·mL -1,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0.100 mIU·mL -1,睾酮:16.8 nmol·L -1,雌二醇:68 pmol·L -1。阴囊彩超示:左侧睾丸增大并其内低回声结节,左侧附睾内低回声结节,左侧睾丸约4 cm ×5 cm,右侧睾丸约2 cm ×3 cm。CT 平扫增强回示:左侧睾丸病变并睾丸鞘膜积液。完善相关检查后以左侧睾丸占位为诊断行左侧睾丸根治术。术中可见左侧睾丸约4 cm ×5 cm,中极有一包块凸起,睾丸白膜完整未受侵袭,双侧精索精囊腺形态正常,切除睾丸纵行切开后可见肿瘤包膜完整质地为棕黄色。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回示:左侧睾丸间质细胞瘤,免疫组化:SALL(-),CK8/18(-),Vimentin (-),Inhibin-a(-),CR(﹢),CD99(-),AR(-/﹢),Ki-67(﹤3%﹢),AFP(-),Glypican-3(-), PHH3(0/10 HPF),CD34(血管﹢)。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复查阴囊内超声、腹膜后肿物超声、胸片、肿瘤标志物、睾酮、雌二醇,结果均正常,不考虑肿瘤复发或转移,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 多学科综合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及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伟杰;常志伟;王留兴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作为临床新兴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广大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是一种进步,对于这类患者采取 MDT,可以取各个学科之长,制定出优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获得佳治疗效果。这一方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需要肿瘤学的教学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肿瘤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系统了解 MDT 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