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老年患者肺结核的应用研究

    作者:郭新美;尹丽霞;寇昌伟;栾婷婷;马娟

    目的:通过对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测定、痰结核菌涂片检查以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4种检查方法的比较,证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老年人肺结核更具有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试验组,再选择50例未患肺结核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测定、痰结核菌涂片检查以及结核感染T 细胞检测方法,对比记录4种方法检测效果。结果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测定、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及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的阳性率试验组患者分别为83.0%、59.0%、72.0%及98.0%,对照组分别为92.0%、8.0%、2.0%及0,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阳性率高于优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核抗体测定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验组阳性率较高,对照组无阳性检出,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特异性达98.0%,敏感性100.0%。结论4种检测方法中,使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老年人肺结核的检测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 结直肠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胃泌素血症及环氧合酶-2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樊巧;蔡国民;周环宇;冯红军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 Hp与高胃泌素血症及环氧合酶‐2(COX‐2)的相关性,为制定控制感染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1例,另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经结肠镜检查,并且未发现明确的消化道疾病患者98例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抗Hp IgG水平,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泌素和COX‐2水平变化,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 Hp阳性率、高胃泌素血症发生率及COX‐2阳性率分别为70.2%、52.9%和6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15.3%和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直肠癌患者 Hp阳性与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 Hp阳性患者高胃泌素血症发生率及COX‐2阳性率分别为64.7%、89.4%,均明显高于 Hp阴性患者的25.0%、3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H p阳性率明显升高,并且与高胃泌素血症发生及COX‐2表达相关,为揭示结直肠癌的病因和制定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

  • 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强;曹明杰;陈玲;王金丽;马筱玲

    目的:监测和分析血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送检的1005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对血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的分离菌株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005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检出阳性率为5.97%,其中革兰阳性菌38株占63.33%、革兰阴性菌21株占35.00%、真菌1株占1.6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 RCNS )检出率分别为40.00%和93.33%,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4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抑制耐药菌的传播。

  • 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及灌洗在 RIC U多药耐药菌定植与感染的鉴定评价

    作者:易震南;蔡欣;黎月秋;伍俊;黎东明

    目的:分析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及灌洗(BALF)在RICU 多药耐药菌(MDROs)定植与感染的鉴定价值,为感染的诊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1月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收治的2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定植组216例、感染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和肺泡灌洗液的定量细菌培养,评价支气管镜黏膜活检、BALF 和联合诊断在MDROs定植与感染中的鉴定价值。结果感染组82例患者黏膜均出现炎症反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32.93%,菌落数为(2.09±0.56)104CFU/ml;定植组中炎症亚组患者 VAP发生率23.08%,菌落数为(1.45±0.78)104CFU/ml ,非炎症亚组患者VAP发生率为7.34%,菌落数为(0.97±0.35)104CF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定量培养的灵敏度82.93%、特异度93.06%,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的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81.94%,联合诊断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气管镜黏膜活检及BALF在MDROs定植与感染的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尿毒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医院感染血清炎症指标的变化研究

    作者:何援军;金劼;潘晓红

    目的:对尿毒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医院感染血清炎症指标的变化展开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改善尿毒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炎症状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和治疗6月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IL‐6、IL‐8、TNF‐α及CRP水平,分别为(21.8±5.1)、(19.1±3.1)、(39.2±7.8)pg/ml及(5.5±2.3)mg/L,显著低于透析前的(33.9±6.5)、(25.9±3.5)、(54.3±8.6)pg/ml及(7.3±1.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IL‐6、IL‐8、TNF‐α及CRP水平与透析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透析6个月后IL‐6、IL‐8、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血清炎症状态,临床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积极改善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血清炎症状态。

  •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肠球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利明;费锦萍;薛聪平

    目的:探讨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分析肠球菌属耐药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老年患者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共分离出粪肠球菌71株、屎肠球菌96株,药敏试验使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1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肠球菌属的耐药性。结果肠球菌属检出率泌尿外科占33.53%、重症医学科占23.35%、内分泌科占15.57%;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7.32%、73.24%、69.01%,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2.82%,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以及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5.83%、94.79%、92.71%,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5.21%。结论由于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所导致的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治疗可首选万古霉素,但是仍然需要重视对菌株的培养以及耐药性分析,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运用,以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 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唐云月;崔雅琴;严华钰;刘汉舟;张彬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减少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2123例进行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123例开胸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感染率为4.95%;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切口及泌尿道,分别占60.00%、23.81%及7.62%;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134株占62.91%、革兰阴性菌64株占30.05%、真菌15株占7.04%;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95%及96.30%。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 复杂性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剑秋;庞亿寒;熊雄;管丽丽;王洁;庞华

    目的:探讨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125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25例尿路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31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占18.97%、革兰阴性菌213株占68.49%、真菌39株占12.54%;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0;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50.00%,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达>90.00%;对美罗培南、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15.00%;真菌对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进行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

  •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莹;陈杏春;梁亮;谭春艳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814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培养分离,并使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运用WHONET5.4和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检出938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814株,检出率为19.3%,检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312株,检出率为17.2%;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占52.8%,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及气管吸物,分别占18.0%、11.5%;IC U及呼吸内科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分别占26.5%及21.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于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的应用广、住院周期长的临床科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多药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严重感染可选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

  • 2011-2013年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李慧娟;周东鹏;赵楠

    目的:了解2011-2013年胸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 PI板条和软件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依据CLSI新版本进行结果评价。结果2011-2013年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共分离出791株肺炎克雷伯菌,3年分离率依次为16.4%、15.7%和18.0%,送检标本以痰液多占84.0%;3年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依次为33.9%、32.8%和39.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呱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19.7%,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100.0%;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曲南等耐药率有增加趋势的抗菌药物,应合理使用,特别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呱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 感染性疾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李庆;王光海;鞠瑛;耿鑫金;李淑翠

    目的:研究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液中的降钙素原(PCT )、中性粒细胞CD64(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确诊的80例感染患者和40名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组,每组各40例,采用罗氏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PCT、Becton Dikison FACS Calibur 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芬兰 Quick‐Reader散射比浊仪测定CRP、制定工作曲线选取 PCT、CD64及CRP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组和对照组的PCT、CD64及CRP表达水平和阳性率。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CD64及CRP水平的阳性率,分别为60.00%、77.50%、52.5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30.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病毒感染组CRP水平的阳性率为47.50%与对照组1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D6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2.50%、35.00%,与对照组25.00%、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CD64和CRP表达水平升高,病毒感染性疾病导致CRP表达水平升高,PCT、CD64和CRP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其中CD64的诊断价值高。

  • 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詹伟锋;何楷然;刘新强;曾举浩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预测病情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7例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试验组)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创阻抗法监测急性脓毒血症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检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两组检测数据,并分层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试验组重症感染患者心率(HR)、心脏指数(CI)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患者SIRS评分为4分的患者与评分为2分和3分比较,表现为 HR、CI和左心做功量(LCW)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不同年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明显变化;且两组均未发生与检测相关并发症。结论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现为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随病情逐渐严重而表现为趋于明显增加或降低,因而血流动力学微创检测方法,可成为预测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 脑脊液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温昌明;王新凯;张保朝

    目的:观察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 H )、腺苷脱氨酶(ADA )、免疫球蛋白(Ig )及β‐微球蛋白(β‐M G )的改变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及时判断脑组织损害程度,以判断预后。方法对2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34例化脓性脑膜炎组、28例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的LD H、ADA、Ig、β‐M G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比较。结果 LDH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gA、IgG、IgM 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LD H、ADA、Ig、β‐M G的检测有助于3种常见脑膜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刘江梅;郑君;鞠鑫;张安美;丁彬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行手术的95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并鉴定病原菌,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50例手术患者中共有8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4%;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26.9%、革兰阴性菌61株占65.6%、真菌7株占7.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均>50.0%,对利福平敏感性高,其次是克林霉素和米诺环素;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达50.0%~100.0%,对亚胺培南、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长春;贾晓君;张淑敏;王萍

    目的:分析医院综合 ICU 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C RBS I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2344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确诊患者血液及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18例确诊为CRBSI ,感染率为9.3%;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4.7%、革兰阴性杆菌占21.1%、真菌占14.2%,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8.9%、14.2%、8.3%及8.3%;革兰阳性菌耐药严重,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很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性相对较低;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性良好,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对伏立康唑较敏感。结论 CR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困难,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CRBSI具有重要意义。

  • 子宫内膜癌患者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的表达

    作者:沈巧珍;史爱丽;闫咏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细菌感染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局部微环境中的炎症变化的关系,以揭示炎症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中的机制。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子宫内膜癌(研究组)与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各40例,采集宫颈分泌物及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IL‐6、IL‐11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00%、30.00%,高于对照组的15.00%、5.00%,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时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00%、33.33%、28.57%,FIGO分期Ⅰ期、Ⅱ期时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41%、33.33%,不同分化程度、分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IL‐6、IL‐11阳性表达升高,提示感染及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过程。

  •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分析

    作者:杨秀智;张海邻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且与内毒素、炎症程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8月接受诊治的老年肺炎患者97例,另选择同期非肺炎老年患者53例,分别检测血清PCT、内毒素、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PCT与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肺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占56.60%、革兰阳性菌69株占43.40%;肺炎患者中非重症肺炎组IL‐8、TNF‐α、PCT水平显著均低于重症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非重症肺炎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重症肺炎组患者PCT水平显著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重症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非重症肺炎组患者PC T水平与非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重症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肺炎患者检测血清PC T水平,对于鉴别诊断肺炎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宗良;赖春颜;梁敏锋;马均宝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对菌株进行分离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 VIT EK‐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及药敏检测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葡萄球菌属133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06株占52.73%、表皮葡萄球菌501株占37.42%、溶血葡萄球菌56株占4.18%;葡萄球菌属主要分离自创面、痰液、血液,分别占32.56%、23.15%、19.34%;M RSA检出率为25.35%、M RCNS检出率为70.14%;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 G 的耐药率高达91.11%、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达62.51%、46.53%、46.5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葡萄球菌。结论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临床治疗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钱九光;刘桂清;孙忠平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感染患者344例,采集患者血液、痰液标本等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中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 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344例感染患者检测标本中共分离出39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232株占58.7%、革兰阳性菌129株占32.7%、真菌34株占8.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物耐药率较高,部分可达100.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4.7%、64.7%及11.8%,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为100.0%;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80.0%。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为复杂,存在多药耐药性,需积极采取对策降低多药耐药性的发生。

  • 重症甲型 H1N1流感病毒基因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玉香;汪杨;鲍万国;张凯宇;王峰;于振香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 H1N1流感患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和特异性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3月医院45例甲型 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鼻咽拭子和血清各64份,采用巢式 RT‐PCR、血凝抑制法检测不同时期甲型 H1N1流感患者咽拭子中的甲型 H1N1 RNA、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子中新型甲型 H1N1流感病毒、通用病毒IV‐NP、流感通用病毒IV‐MRNA阳性率,分别为51.11%、88.89%、93.33%,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68.89%,抗体效价均>1∶320,其中14份样品抗体效价>1∶5120;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占20.00%,单独抗‐甲型 H1N1阳性48.89%,单独甲型 H1N1 RNA阳性31.11%,两者联合会提高H1N1检出率;45例甲型 H1N1流感患者不同时期采取的血清及咽拭子数共有64份,在发病1~7 d组抗‐甲型H1N1、甲型H1N1RNA检出率RNA阳性率分别为26.09%、86.96%,在发病8~13 d组及14~30 d组抗‐甲型 H1N1、甲型 H1N1RNA 检出率 RNA 阳性率分别为64.00%、4.00%及87.50%、12.50%。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和抗‐甲型 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均可用于甲型 H1N1流感的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多存在于感染早期,抗‐甲型H1N1多在病后1周检测出,两者相结合可提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出率。

  • 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作者:杨志勇;王开明;郑延贵;冯磊;李甲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12月于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结果14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2.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皮肤及黏膜组织、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5.7%、28.6%、14.3%;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40.8%,革兰阴性菌45株占59.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60.0%,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45.0%。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掌握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月婷;车丽双;黄荣桂

    目的:探讨半永久和临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12月使用半永久和临时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143例,取导管远端处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设备及试剂确定病原菌性质,以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91株占77.12%,革兰阴性菌检出27株占22.88%;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67%和93.33%,而对庆大霉素以及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仅为5.33%和24.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均为95.6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较低,均<15.00%。结论采用半永久或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应尽早取血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而在结果报告之前,可以经验性的给予万古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者是亚胺培南进行治疗。

  • 梅毒患者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耐药性分析与临床治疗

    作者:许卫华;张洁;李俊

    目的:观察梅毒住院患者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321例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入选患者进行支原体属感染分析,并对其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梅毒住院患者中发生支原体属感染154例,感染率为47.97%,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 u )感染率为25.23%、人支原体(M h )感染率为9.34%、U u+M h感染率为13.40%;支原体属对多西环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低,为0.65%,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为42.21%,其次是罗红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3.12%及24.03%;女性梅毒合并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患者治疗后转阴率为63.26%,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85.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梅毒住院患者出现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率偏高,支原体属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多西环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为氧氟沙星,男性患者的支原体属治疗转阴率明显优于女性患者。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青松;张琴;苏恩裕;徐春晖;苏东;张磊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药敏,采用W HON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2442株,其中2009年分离出770株占31.5%、2010年602株占24.7%、2011年413株占16.9%、2012年657株占26.9%;4年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总耐药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10.7%、头孢他啶为14.0%、美罗培南为21.9%、头孢吡肟为21.9%、氨苄西林/舒巴坦为22.1%、亚胺培南为25.4%、哌拉西林为26.3%,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以左氧氟沙星低为3.0%,其次为环丙沙星8.8%、阿米卡星12.5%和妥布霉素16.3%。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分离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占据重要地位,针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建议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时可选用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复合制剂,选择其他类抗菌药物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

  • 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杨坚娥;黄菊;黄少君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变化趋势和抗菌药物使用,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及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边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3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抗菌药物使用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41%、3.71%和4.76%,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综合IC U、神经外科、手外科、综合科和肿瘤科;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为浅表切口感染;2011-2013年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8.88%、60.53%和53.51%,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20%、33.44%和28.2%,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均>80.00%,符合医院管理年评价标准对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50.00%的要求。结论应将综合IC U、神经外科、手外科、综合科和肿瘤科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加强重点环节管理,降低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继续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

  • 高龄肺癌患者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调查研究

    作者:张苏;李鹏;张鹏;寇继光

    目的:调查研究高龄肺癌患者发生真菌性肺炎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参考,以降低真菌性肺炎所致的病死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1月128例发生真菌性肺炎的老年肺癌患者,采集其痰液标本进行培养,检测真菌分布;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维持4周,并于治疗后再次进行真菌检测及复查CT ,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真菌分布及治疗后转归。结果老年肺癌发生真菌性肺炎患者感染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2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0株,占62.5%;胸部影像学表现以斑片状阴影多,占68.8%;所有患者均患有冠心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咳嗽,分别占79.7%及99.2%;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为81.3%,病死率为18.7%,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结论高龄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率高,易导致重症肺炎,临床应合理用药,加强对感染预防控制。

  • 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美芳;宋昱晨;王月花

    目的:研究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好转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肺隐球酵母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治疗与转归,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4例临床表现不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咳嗽及乏力为主,肺部CT表现为近胸膜团块实变影9例、病灶周围伴有晕征6例、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各2例,分别占45.0%、30.0%、10.0%、10.0%,初诊时误诊12例,误诊率高达60.0%;经氟康唑或伏立康唑等抗真菌治疗后,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随访未见其他脏器播散。结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症状较轻,近胸膜团块实变影及病灶周围伴有晕征是其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氟康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愈后未见复发。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俞彩娣;张思泉;张海邻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技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采用临床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治疗组2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技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体温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血像正常及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血像正常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95±4.38)、(5.93±2.64)、(11.75±3.86)d及(16.87±4.52)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3.18±10.23)、(14.75±5.67)、(18.76±4.32)d及(22.56±6.3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对照组为64.2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技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咽部清洁方法研究

    作者:樊蕴莉;常秋芳;张琳

    目的:探讨口咽部清洁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效果,以降低口腔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123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41例, A组采用喉镜直视下电动牙刷清洁;B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联合口腔冲洗;C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比较3组患者口腔清洁效果。结果经3种不同方法清洁口腔后,A、B、C组口咽部清洁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80.49%、65.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C组牙菌斑指数分别为(1.02±0.02)、(1.62±0.56)、(2.38±0.2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 F=6.37,P<0.05);A组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直视下电动牙刷清洁口咽部效果更佳,明显改善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口腔异味和牙菌斑,且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口腔感染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

    作者:谭洪武;张纪玲;季涛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 Hp根除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COPD合并 Hp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34例、B组34例、C组30例;A及B组均针对 H p感染采取根除治疗,A组采用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B组采用莫西沙星四联法治疗;C组患者未采取根除治疗,比较A、B组 Hp根除率,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随访中呼吸功能量表评分(Borg )、肺功能表现、运动承受力、S‐Gorge生活质量评分和记录随访期间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A与B组患者H p根除率分别为50.00%、88.2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除患者治疗后12个月肺功能表现、运动承受力、Bo rg评分均优于未根除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患者治疗12个月后 S‐Gorge生活质量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33.95±5.88)分、(1.19±0.78)次,均优于未根除患者(43.48±6.12)分、(2.03±0.93)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Hp感染根除后,可提升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受力并降低急性发作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莫西沙星四联疗法对COPD患者根除Hp临床效果更好,可酌情选用。

  •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现状分析

    作者:朱亭亭;黑发欣;肖丹朝;辛冉;庞琳;王晓春

    目的:了解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现状,为预防与控制血液透析人群中丙型肝炎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6-9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个城市的血液透析机构开展调查,收集血液透析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相关信息。结果4个城市共有94所医院开展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床位1588张,透析机1561台,2013年总透析量为61339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中 HCV、HBV、梅毒和 HIV感染率分别为1.76%、7.61%、0.96%和0;有23.40%的医院具备 HCV‐RNA检测能力。结论医院应加强血液透析的管理,提高HCV‐RNA检测能力,预防与控制透析患者中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钱纪江;章瑾;孟德莉;金法祥;刘国钧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12月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动力学变化、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2例,占38.71%,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株占50.00%、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50.00%;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发现赘生物及菌落30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29例,占96.67%;误诊1例,误诊率为3.33%;检出赘生物分布包括右心赘生物4例占13.79%、左心赘生物23例占79.31%,同时累及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各1例,各占3.45%;检出赘生物29例患者中赘生物<10、11~15、16~20、>21 m m ,分别占55.17%、34.48%、6.90%、3.45%。结论感性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干预措施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秦璟璟;冯文华;陈玉华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病程恢复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常规组患者未进行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率干预组为7.0%、常规组为18.0%,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为92.0%,共检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65.4%,革兰阳性菌9株占34.6%;咳嗽恢复、体温恢复及感染控制时间干预组患者分别为(4.34±1.21)d、(2.22±0.42)d及(8.08±4.75)d ,常规组分别为(8.29±4.02)d、(3.21±0.77)d及(14.83±5.80)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其进行干预措施,能减少肺部感染率,缩短咳嗽恢复、体温恢复、感染控制时间。

  • 综合干预措施对急诊留观危重患者获得性感染控制的研究

    作者:钟利君;诸伟红;何志文;黄赣英;谢菊艳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方案对急诊留观危重患者获得性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960例急诊留观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获得性感染率、生命体征、转归、治疗费用、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15.4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21%;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67%、治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88%、83.12%;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2.8±0.3)d、治疗费用(1059.7±11.2)元,均低于对照组(21.6±1.5)d、(1402.1±31.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23 d时,感染率均高,分别为26.03%和5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获得性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病原菌分析

    作者:毛治尉;王平;郭攀;孙漾丽

    目的:探讨心内重症监护病房(CC U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为降低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CCU 收治的104例发生医院感染心力衰竭患者(感染组)及同时期104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未感染组)临床资料,调查其感染部位与病原菌分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心力衰竭感染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次,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黏膜,分别占58.12%、19.66%、9.40%;104例心力衰竭感染患者标本培养阳性76例,阳性率为73.08%;共培养出病原菌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革兰阳性菌25株、真菌4株,分别占65.88%、29.41%、4.71%。结论 CC U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年龄大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患者IL‐6、TNF‐α、BNP水平较未发生感染者增高,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 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研究

    作者:陈庭富;严琦敏;秦明;梁艳;贾社群

    目的:探讨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发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17.5%;易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腹膜、消化道、泌尿系统及其他部位,分别占41.7%、27.8%、16.7%、8.3%及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实施侵入性治疗、血清白蛋白<30 g/L、血白细胞<4×109/L、有并发症、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实施侵入性治疗、有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是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很多,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作者:高项羽;刘喆;孙凯;付红光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麻醉镇痛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9月-2013年3月53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A组)和67例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B组),进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下呼吸道感染率。结果 A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4.0%,明显高于B组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共分离出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革兰阳性菌7株占27.0%,B组共分离出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77.8%、革兰阳性菌4株占22.2%,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2.5%、9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进行腹部手术患者均是有效的麻醉镇痛方式,但后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华;李伟;崔红赏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率、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创通气率观察组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h PaO2水平分别为(74.6±9.1)、(84.2±9.2)、(94.9±9.4)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85.2±10.1)、(97.3±10.8)、(124.3±12.4) mm Hg ,PaCO2水平分别为(49.8±2.0)、(47.7±1.8)、(46.2±1.4)mm Hg ,均高于对照组的(42.8±1.7)、(39.7±1.3)、(37.2±1.5)mm Hg ,两组患者P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明显降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通气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物理治疗的疗效探讨

    作者:廖亮;欧明亮;陈军辉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物理治疗的影响及相关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2013年收治的133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67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肺部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每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aO2)、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9%、(12.80±2.10)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70%、(22.60±2.50)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每天排痰量(19.00±1.20)ml及SaO2(5.20±1.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1±0.90)ml及(2.3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进行肺部物理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尿路感染的研究

    作者:程斌;邵丰;刘耀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并观察采用0.25%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106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将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注,观察组采用0.25%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细胞升高、拔管后尿培养阳性、拔管后尿白细胞≥10/H P发生率分别为50.94%、24.53%、22.64%,观察组分别为35.85%、18.87%、1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logo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留置导尿、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是造成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高血压病无关。结论聚维酮碘膀胱灌注能有效地预防治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 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研究

    作者:周一龙;庞昕;李勤杰;杨卫华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其预后,为临床预防和降低白内障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3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364例、509只眼,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80例、244只眼,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进行预防;观察组患者184例、265只眼,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进行预防,评估两组患者冲洗前、后及术后第2天细菌培养结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冲洗后及术后第2天细菌阳性率均为0.75%,均低于对照组5.33%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低于对照组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循证护理应用的研究

    作者:何会红;姜丽萍;朱亚玲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并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循证护理,发生肺部感染患者15例,感染率为9.38%,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7例,感染率为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原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及麻醉方式、受伤至就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手术方式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高危因素较多,包括患者年龄、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手术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采取循证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 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方华;罗军;周林杰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11月在医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的67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5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0例,感染率7.4%;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80.6%,革兰阳性菌5株占16.2%,真菌1株占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有吸烟史、麻醉时间>3 h、合并基础疾病、插管部位、插管途径、拔管时间延迟以及插管深度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麻醉时间>3h、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延迟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 肾移植患者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CT 表现临床分析与治疗研究

    作者:李强;黄涛;高扬;董震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不同CT 表现特点,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肺曲霉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肾移植手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C T 表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真菌感染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C T结果表现为结节、空气新月征、晕症分布率,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0.95%、42.86%、33.33%,试验组分别为76.19%、52.38%、33.33%,两组患者的C T特征相同,主要以结节、空气新月征为主;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半乳甘露聚糖阴性占66.67%、阳性占33.33%,试验组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半乳甘露聚糖阴性占90.48%、阳性占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5.71%、试验组为95.2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表现主要以结节、空气新月征和晕症等;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曲霉菌病疗效确切,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 高位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后感染的对照研究

    作者:盛成胜;孙宁杰;何建华

    目的:探究高、低位胆道梗阻(BDO)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接受ERCP术的BDO患者160例,其中高位BDO患者80例(高位组)、低位BDO患者80例(低位组);依据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WBC )和临床症状统计分析两组感染率,并对感染者的胆汁标本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类型。结果高位组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9例,感染率为23.8%,低位组患者发生胆道感染9例,感染率为11.3%,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位组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株占22.7%,革兰阴性菌17株占77.3%;低位组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0株,其中革兰阳性3株占30.0%,革兰阴性菌7株占70.0%,两组感染病原菌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BDO是ERCP术引起胆道感染的高危病种,应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保障患者安全。

  •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病原菌分布的调查研究

    作者:朱清;张驰;叶永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病原菌分布,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泌尿外科住院的456例手术患者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因素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56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4例,感染率9.6%;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中,采用膀胱前列腺开放手术的感染率高为15.3%;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77.5%,革兰阳性菌9株占18.4%,真菌2株占4.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留置导管和合并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85、3.125、2.571,P<0.05)。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多发生在膀胱前列腺开放手术,住院时间、留置导管和合并糖尿病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不同药物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研究

    作者:单小松;丁亚楠;王冀伟;杜磊;刘海鹏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不同药物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9月治疗的86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脑脊液置换术和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各项脑脊液检验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70%、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64%、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除氯化物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脊液的各项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CT 在腹腔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付风魁;朱荣广;刘玉元;曹强;张明明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感染的CT征象和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提高CT在腹腔术后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经过腹腔手术治疗且术后经临床、生化检查等证实为腹腔感染的7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C T图像,对比分析C T征象与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71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中37例行胃肠道手术、30例行肝胆胰系统手术、4例行生殖泌尿系统手术;患者腹腔出现腹水57例占80.3%、包裹性积液23例占40.4%、腹腔脓肿17例占23.9%;2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的C T主要表现为腹腔渗出或少量腹水,34例患者行超声或C T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的主要表现为大量腹水、腹腔包裹性积液和腹腔脓肿;13例行再次开腹手术患者的腹腔感染均较重,多出现腹腔内容物或切口的粘连,脓肿或包裹性积液的位置不适合穿刺引流。结论 CT是诊断腹腔术后感染较实用的检查手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抗感染金属植入物的抗感染效果分析

    作者:牟月芝;王淑英;李宏伟;王雪峰

    目的:探讨抗感染金属植入物的治疗效果,并观察X线对感染的作用,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132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64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植入物治疗,观察组予抗感染金属植入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感染发生率和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在X线的表现。结果治疗后感染率对照组为7.8%、观察组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渗液消失、疼痛、体温恢复正常、骨痂形成、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金属植入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X线平片无明显变化。结论抗感染金属植入物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而X线平片则能早期发现异常。

  •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牛文博;于滨;丁源一;王贵英;于跃明;周超熙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106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规定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并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 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 )。结果106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55.2%,革兰阳性菌56株占35.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5.0%、11.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9.4%;表皮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2.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易受到革兰阴性菌感染,将药物联合治疗则比单独使用一类药物效果更好,对结直肠癌手术后感染病原学及药敏进行分析,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意义。

  •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内置物保留治疗

    作者:袁海胜;胡泊;吴新萍

    目的:调查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发生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以及保留内置物的治疗方法,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行脊柱内固定术后未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细菌感染发生的原因,采用保留内置物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感染进行有效清除。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9±5.8)岁、(264.2±20.8)min、(575.0±42.0)ml及71.4%,均高于对照组的(45.7±6.3)岁、(157.87±17.9)min、(240.0±37.0)ml及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以急性感染多见,其细菌培养结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5.20%,迟发感染则以少数存在,其细菌培养类型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80.00%;通过内置物保留手术治疗后,所有急性感染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血沉系数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迟发感染患者治疗后复发,效果差。结论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患者年龄及有无并发症,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应给予重视;通过内置物保留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急性感染症状,可以推荐采取内置物保留治疗,但对迟发感染患者需慎重考虑治疗方案,防止复发。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玉海;徐阿炳;钱锦锋;班吉鹤;孙德弢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3.75%;共分离出病原菌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占30.31%,革兰阴性菌22株占66.66%,真菌1株占3.0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为0;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接台手术、Ⅲ类切口、植入物、伴有糖尿病是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感染率较高,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切口感染率。

  • 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裘项旭;胡旭颋;王超军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期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300眼,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A组)、鼻泪管逆行硅胶管植入术组(B组)以及利用C T 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组(C组),每组各100眼,术后观察3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病原菌检出及医院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比较,A、C两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2.0%和89.0%,均显著高于B组的76.0%;3组患者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5.0%、14.0%、4.0%,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1.0%、12.0%、2.0%;C组患者感染率为0,低于A组的3.0%及B组的4.0%。结论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高,术后病原菌检出率及感染率均较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

    作者:许宏辉;徐宏明;黄红辉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腹部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特点,为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及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9月350例行上腹部全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50例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0例,感染率为14.28%;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97%,并有17株为多药耐药菌;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入住IC U、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插管途径以及术后拔管时间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入住ICU、麻醉持续时间长、插管途径以及术后拔管时间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上腹部全麻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均加大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临床上应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作者:李齐心;万九菊;吕雪蓉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1130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切口感染率,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30例产妇剖宫产术后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 h、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胎膜早破、合并妊娠并发症、连台手术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1 h、BM I≤24.0 kg/m2、无胎膜早破、无妊娠并发症、非连台手术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BM I、胎膜早破、妊娠并发症、接台手术是影响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性质、地点、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有关,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感染率。

  • 产妇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析

    作者:张敏;罗云;周军;西慧芳;李延华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的500例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切口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调查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00例产妇中共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切口感染产妇送检标本分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35.1%,革兰阳性菌21株占56.8%,真菌3株占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30 kg/m2、合并基础疾病及孕期并发症、产后住院时间>5d、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产后住院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导致手术切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控制影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

  • 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张冬梅;王雅莉;李红娟;周芹

    目的:检测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了解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和稽留流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172例,同时选择同期早孕且要求人工流产患者168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方法检测解脲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药敏试验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的耐药性。结果稽留流产组解脲脲支原体基因拷贝数和细胞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8±1.4)×106/m l和47.7%,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的(0.7±0.2)×106/m l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40岁及妊娠次数≥3次组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阳性率及基因拷贝数,明显高于30~39岁组和20~2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脲脲支原体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为2.4%,其次依次为四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7%、3.7%、11.0%和15.9%。结论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妊娠次数的增加不断升高,临床应根据解脲脲支原体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产生的危害。

  • 妇产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调查

    作者:梁登辉;高原;贺英;张玉虹

    目的:检测门诊妇产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从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随机抽取2820例,利用斑点杂交法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分析检测,并记录检测效果,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结果282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1023例,感染率为36.28%;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中,高危型644例、低危型124例、常见亚型89例、混合感染166例,分别占62.95%、12.12%、8.70%、16.23%;>60岁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宫颈细胞学异常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20~30、31~40及41~50岁组年龄段的 H PV感染率相近,51~60岁患者感染率低;而>60岁患者感染率高。

  •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相关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曹秀贞;张丽菊;易为;刘敏;窦晓青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预防控制策略以降低发生率,提高围生期母婴安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2月足月胎膜早破产妇83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产妇90例为正常组,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妇引产流产史、妊高症、糖尿病、阴道炎宫颈炎史及性生活等分布率分别为25.30%、14.46%、15.67%、32.53%、26.51%,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双胎及多胎妊娠、瘢痕子宫、胎位异常及巨大儿等分布率分别为9.64%、12.05%、14.46%、10.84%,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等分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 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分别为14.46%、13.25%、10.84%、6.02%、13.25%,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易发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母婴围生期结局与预后。

  • 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林素凤;金晓琴;方妩梅;许红英;沈社良

    目的:探讨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产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60例,感染率为5.80%;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呼吸道、生殖道及泌尿道,分别占48.33%、25.00%、16.67%及10.00%;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47.66%、革兰阴性菌56株占52.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膜早破、侵入性检查、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量,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率。

  • 妇产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柳;李鹏宇;宁静;贾静辉;王鲁君;徐丽;高珍珍

    目的:研究妇产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97例妇产科患者临床资料,分离感染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997例妇产科患者中13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50%;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58例占42.96%、泌尿道46例占34.07%、消化道16例占11.85%、切口15例占11.11%;感染患者共分离1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25.00%、革兰阴性菌105株占59.66%、真菌27株占15.34%;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74.07%及71.43%。结论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高,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

  • 三级管理体系对E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诸伟红;姚洁;沈小玲;黄赣英;钟利君

    目的:探究三级管理体系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 E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医院 EIC U收治的50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体系,另选择2014年1-12月医院EICU收治的504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三级管理体系;对EICU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观察并记录,计算患者感染率;调查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预防感染的态度以及行为结果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1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18%,对照组患者中有3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34%,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满意度研究组患者为94.44%,对照组为7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预防感染态度以及灭菌合格率明显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级管理体系能够明显降低EIC 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医学生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门阳;王瑛;贾慧敏;南静;安娜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对医学本科教学在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中应用的效果,加强学生对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认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40名学生,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培训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表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总分,分别为(126.25±18.16)分和(115.76±15.0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L教学组技能操作中手卫生、无菌技术、穿脱手术衣、针刺伤处理的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理论知识考试PBL教学组平均考试成绩略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L教学组的总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PBL教学法能显著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 建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机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董卫国;陈静;史登平

    目的:探讨建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分类落实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发生医院感染793例为试验组,随机抽取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0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参数,标准化各影响因素系数,计算出分值及风险级别。结果根据统计变量结果并结合医院感染管理日常监测指标,遴选出疾病诊断、基础疾病、导管植入、呼吸机使用、手术类型及时间、麻醉类型、有无植入物、放化疗、糖皮质激素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13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构建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模型效果:灵敏度83.6%,特异度76.2%;计算出各评估指标分值,≥5分为高危人群;建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结论建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通过对住院患者的有效评估,分类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对高危患者提前干预预防控制,可预期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

  •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老年患者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艳;常娟;丁琳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老年患者感染的相关性,为干预和减少临床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12月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将56名医护人员纳入研究,对所有入选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分析,分别统计感染和未感染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医护人员接触性治疗护理操作次数及相应的医护人员洗手次数,计算洗手率。结果200例老年患者有18例发生接触性感染,感染率9.00%;感染患者相应的医护人员在实施接触性操作前的洗手率及洗手后手卫生达标率,均明显低于未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种类、数量与手卫生不达标患者检出病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住院发生感染和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直接相关,应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以减少接触性感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使用便携式手消剂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

    作者:朱越献;干铁儿;朱倪琴;吴建浓;江丽萍

    目的:评价使用便携式手消剂对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医院普通内科病房的30名护理人员,采用前后对照干预研究,干预手段是为观察对象配备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按压式手消剂,采用现场直接观察法、随机手部采样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干预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调查发现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36.50%提高至干预后的6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手消剂的消耗量也明显呈上升趋势,从干预前的(2.14±0.26)ml/床日增加至干预后的(5.33±0.30)ml/床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手部菌落计数合格率干预前为25.00%,干预后提高至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自我评估也明显提高。结论使用便携式手消剂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管理与效果评价

    作者:朱雪梅;张雅茹;刘玉芳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管理的实施方法,使手术器械的清洗走向专业化,从而使清洗更彻底、灭菌更有效、器械使用更安全,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手术器械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合理配备手工清洗、机械清洗、消毒灭菌所需设备及配套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满足工作需要,相应增加配备手术器械、敷料包等物资基数,保证有效储备和正常供应。结果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手术器械,保障了清洗包装及灭菌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效率,并有效预防了由于器械清洗不彻底造成的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通过对手术器械的专业化清洗、消毒、灭菌,使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安全,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利益。

  • 眼科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雪维;吴爱民;糜玲珑

    目的:研究眼科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眼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试验组(抗感染组),其余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抗感染组),用相同手术方法进行眼科手术,缝合切口后,试验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对照组则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对比两组患者3~8d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3d愈合共14例,3~8 d愈合共21例,>8 d愈合共5例;而对照组患者<3 d愈合共5例,3~8 d愈合共13例,>8 d愈合共22例,试验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5%,平均愈合时间为(3.8±0.4)d;对照组有效率为45.0%,平均愈合时间为(7.2±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疼痛、红肿等感染症状,但相比于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眼科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创口愈合有明显作用。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降低腹股沟疝修补术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欣;魏琳琳;董青

    目的:探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观察组13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头孢替安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未给予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和1.47%,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7.74±0.78)×109/L 和(71.93±5.30)%,对照组分别为(7.79±0.75)×109/L和(72.33±5.02)%,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2±0.38)d和(6.82±0.77)d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5±0.42)d和(6.54±0.48)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费为(301.98±28.7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2.76±40.8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或者促进伤口愈合无效果,反而增加治疗的费用,因此无必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 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分析

    作者:张波;李学刚;李雯;董建明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8-2013年住院患者标本送检率、病原菌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进行统计,依据抗菌药物对细菌作用原理进行分析。结果 DDDs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β‐内酰胺酶抑制类和青霉素类;检出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酸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9.8%、21.9%和13.5%;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DDDs在连续增长阶段呈强相关,产酸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DDDs呈弱相关,金黄色葡糖球菌耐药率与青霉素类DDDs呈强相关,与氟喹诺酮类DDDs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增加目标用药以及通过降低用药起点,科学、安全、有效的选择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病原菌耐药率。

  • 预防用药对控制胸部创伤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

    作者:晏丽云;周灵云;葛小琴;江洪

    目的:研究预防用药对控制胸部创伤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0例接受胸部创伤后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采用相同手术方法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缝合胸腔后,试验组患者使用头孢硫脒预防胸部创伤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而对照组则未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2.6%、对照组为4.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胸腔引流667~691 m l、置管时间2~8 d、抗菌药物用药时间2~8 d、住院时间3~8 d;对照组患者胸腔引流629~671 m l、置管时间3~8 d、住院时间为3~8 d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对控制胸部创伤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无影响,在使用头孢硫脒预防胸部创伤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与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试验可靠性高。

  • 抗菌药物围术期应用联合术中聚维酮碘宫腔擦洗预防剖宫产感染的研究

    作者:唐未坤;张峰;汪洋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和聚维酮碘宫腔擦洗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影响,以降低产妇剖宫产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进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手术前单纯应用抗菌药物组60例(对照组)和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联合聚维酮碘宫腔擦洗组60例(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静脉滴注甲硝唑3 d ,观察所有产妇手术后各项体征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热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分别为95.00%及3.33%,对照组分别为100.00%及2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手术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联合聚维酮碘宫腔擦洗对于预防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的降低,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 制霉菌素与氟康唑外用对口腔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菊;赵蔚萍;雷先会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与氟康唑外用两种治疗方案对于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以指导临床更加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质性肺炎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制霉菌素组及氟康唑组,每组各32例,制霉菌素组给予制霉菌素药膏治疗,而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外用治疗,治疗结束后判断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感染真菌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制霉菌素组为93.8%、氟康唑组为68.8%,制霉菌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制霉菌素治疗间质性的肺炎所致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氟康唑外用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治疗方法简单、安全。

  • 武汉地区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

    作者:杨玲花;朱倩芸;梅红彬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性,为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10月武汉地区9所精神医院(科)收治的合并呼吸道感染女性精神障碍患者307例,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并通过 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7例患者送检痰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88株占64.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4.57%、21.50%和11.60%,革兰阴性菌检出102株占34.81%,真菌3株占1.03%;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对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11.17%和12.23%,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达到98.04%、97.06%和94.12%;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低,仅为6.87%。结论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丰富多样,而且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

  •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涛;唐公杰;王新波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莫匹罗星软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于医院就诊的64例中小面积烧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2%磺胺嘧啶银治疗,对比观察治疗5~10 d后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10 d后,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37.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10,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48,P<0.05);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对中小面积烧伤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徐星娥;陈翔;王跃胜;陈华栋

    目的:为配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开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软件,实现对抗菌药物的重点监控,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并实施有效督查。方法以医院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载体,开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参照《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疗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结果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软件嵌入医师工作站,极大地方便医师对药物信息的查询,同时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全面科学的管理,主要抗菌药物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自2013年启用该系统后医院DDD值和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第四季度医院DDD值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达41.08和29.62%。结论该系统使用方便、快捷,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昱;张红瑾;安爱军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109例M RS A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万古霉素组73例及利奈唑胺组36例,万古霉素组予以万古霉素1.0g,每12h1次进行治疗,利奈唑胺组予以利奈唑胺0.6g,每12h 1次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万古霉素组为76.71%、利奈唑胺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M RS A肺部感染患者,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敏感性均较高,总体疗效万古霉素略高,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利奈唑胺略高。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