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糖尿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중화당뇨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5809
  • 国内刊号: 11-57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tn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翁建平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洪靖;张金萍;赵文惠;杨兆军;张波;帅英;王昕;萧建中;邢小燕

    目的 探讨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内分泌门诊5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1例)(男40例,女41例)和无冠心病组(447例)(男249例,女19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较高[分别为(60±12)和(69±8)岁,t=-8.64,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分别为(9±7)和(12±7)年,t=-4.44,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分别为6.8%±1.1%和7.4%±1.2%,t=-3.38,P<0.05),收缩压增高[分别为(130±15)和(134 ±15) mm Hg(1 mm Hg=0.133 kPa),t=-2.26,P<0.05];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血脂症、脑卒中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发生率均较高(x2=14.29、9.47、25.01、7.56,均P<0.05).2组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相当,但HbA1 c<7.0%比例在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无冠心病组(分别为48.1%和68.2%,x2=12.1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合并脑卒中、收缩压以及他汀药的使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8、1.11、1.47、2.72、1.03和2.41,均P<0.05).结论 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表现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对于这些患者不能仅注重血糖的管理,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并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 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杨晓菊;徐琳;杨宗利;戴淑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胎盘组织形态学异常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GDM患者44例,按空腹血糖是否≥5.8 mmol/L分为血糖控制欠佳组(A组)10例和良好组(B组)34例,以同期健康孕妇37名为对照组(C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胎盘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在胎盘中的表达,并比较各组差别与妊娠结局关系.与胎盘组织HIF-1 α、VEGF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A组出现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例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GDM组(A+B)患者绒毛成熟不良、干绒毛小动脉增厚和胎盘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充盈的发生比例[61.4%(27/44)、38.6% (17/44)、50.0%(22/44)]与C组[13.5% (5/37)、10.8%(4/37)、18.9% (7/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60、8.100、8.450,均P<0.05);(3)A、B、C3组患者胎盘HIF-1 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1 ±0.13、0.72 ±0.12、0.47±0.11;VEGF mRNA表达为0.96±0.23、0.75±0.27、0.43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00、33.250,均P<0.05);(4)A、B、C3组患者胎盘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2.4%、32.4%;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32、28.115,均P<0.05);(5)胎盘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与绒毛成熟不良(r=0.764、0.875)、干绒毛小动脉增厚(r=0.655、0.885)及毛细血管充盈(r =0.685、0.766)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GDM患者血糖控制状态与胎盘组织中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高表达有关,可能导致胎盘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异常,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 多种胰岛素过敏的1型糖尿病患者脱敏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宇;闫娜娜;卫国红;李海;李延兵;廖志红

    目的 报告对多种胰岛素过敏的1型糖尿病患者脱敏随访治疗情况,并复习国内外报道的相关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认识.方法 对该患者用过小剂量序贯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诺和灵R、猪胰岛素)、地塞米松加入胰岛素泵诺和灵R中持续泵入等方法进行胰岛素脱敏治疗.监测指标为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红斑、硬结直径及瘙痒程度以及胰岛素抗体水平.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时,过敏反应较前明显减轻,尤其是方波输注模式时瘙痒明显减少.使用诺和灵R+地塞米松胰岛素泵治疗时少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无红斑,无硬结或偶有直径0.5 cm的硬结,不伴瘙痒;胰岛素泵治疗结束3个月,胰岛素笔注射后,皮肤过敏反应逐渐减轻至消失,无红斑和瘙痒,大腿部位有时有小硬结,胰岛素抗体逐渐降低至正常,但出现右侧腹部局部脂肪萎缩.结论 地塞米松与胰岛素混合加入胰岛素泵的方法胰岛素过敏反应轻微,胰岛素泵方波输注模式有助减轻胰岛素过敏症状.

  • 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陈睿;陈莉明;于珮;于德民

    目的 比较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0日至2012年6月20日住院的体质指数(BMI) >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其中利拉鲁肽治疗组52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57例,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24周,于用药前、用药4、12、24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d后血糖均开始下降,24周后利拉鲁肽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FPG分别下降(2.9±1.3)、(3.5±1.2) mmol/L(t=-3.2,P<0.01);PPG分别下降(4.2±3.7)、(4.5 ±2.8) mmol/L(t=-0.83,P>0.05);HbA1c分别下降(1.7±0.6)%、(1.9±0.8)%(t=-0.6,P >0.05).利拉鲁肽组体重下降(4.2 ±2.7)kg,门冬胰岛素30组体重增加(1.2 ±1.7)kg(t=3.7,P<0.05).两组收缩压分别下降(5.2±4.4)、(1.8±2.3)mmHg(1 mmHg=0.133kPa)(t=4.9,P<0.01).两组间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出现TG、TC、LDL-C降低和HDL-C升高,但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拉鲁肽组比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但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比14.0%,t=-1.51,P>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2%比1.8%,t=2.00,P<0.05).结论 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而利拉鲁肽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体重和血压,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降糖药物覆盖率调查研究

    作者:陈敏;窦京涛;东黎光;阮丹杰;丁静;张永顺;田勇;赵继红;巫继东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区域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所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4种降糖药(国家基本降糖药:动物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口服普通剂型)的覆盖率及血糖达标情况.方法 2011年1月至3月对北京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苹果园、月坛、龙山和花乡社区)的904例T2DM患者进行现状问卷调查和抽血化验.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社区国家基本降糖药物的覆盖率.结果 (1)4种国家基本降糖药物中二甲双胍普通剂型覆盖率高,达40.5%(366/904),4个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6,P<0.05);龙山社区高为48.6% (121/249),月坛社区低为36.2% (75/207).(2)格列吡嗪普通剂型覆盖率为3.1% (28/904),4个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14,P<0.05);花乡社区高为14.3% (16/112),龙山社区低为0.(3)格列本脲覆盖率0.6% (5/904),4个社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3,P >0.05).(4)动物胰岛素覆盖率0.2%(2/904);花乡社区为1.8% (2/112),其余3个社区均为0.(5)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为33.2% (300/904),4个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9,P<0.05);月坛社区高为55.1% (114/207),其次为苹果园社区33.0% (111/336)、龙山社区24.1%(60/249)、花乡社区13.4% (15/112).结论 北京市社区T2DM患者中,国家基本降糖药物使用覆盖率偏低,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不高,但较早实行社区医疗管理结合医院转诊模式的月坛和苹果园社区的血糖达标率较高.

  • 基于皮肤自体荧光的糖尿病快速无创筛查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灵;王贻坤;叶山东;王宏志;张元志;李飞;叶成松;张龙;刘勇

    目的 基于皮肤自体荧光光谱,反映受试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累积水平,并比较皮肤荧光法与空腹血糖(FPG)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院健康体检及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皮肤荧光、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h血糖测量(2 h PG)的受试者201名,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1名、糖调节受损组2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组63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诊断采用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测量比较各组FPG,并行OGTT,测定2 hPG,且同时检测受试者右前臂内侧皮肤的荧光,记录皮肤荧光强度值.统计学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糖调节组、糖调节受损组和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平均FPG分别为(4.99±0.45)、(6.57± 0.27)和(9.45±3.98) mmol/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0.88,P<0.05).皮肤荧光平均值分别为(1.88±0.12)、(1.92 ±0.14)和(2.15±0.22)A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8,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在FPG=6.1 mmol/L这一工作点,空腹血糖法用于糖尿病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2%和65.1%.在相同特异性水平下,皮肤荧光法的敏感性达到77.8%,皮肤荧光法的筛查敏感性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法.结论 与空腹血糖相比,皮肤荧光法筛查糖尿病具有无创、快速的优点,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宫内发育迟缓大鼠第36周胰岛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璐;唐暎;项守奎;华飞

    目的 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第36周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20只体重250 ~ 270 g的8~ 10周健康雌性SD大鼠,饲养于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动物房,适应性饲养2周后将雌雄鼠合笼,以发现阴栓当天记为雌鼠受孕第1天,雌鼠受孕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孕中晚期热量限制的方法建立IUGR大鼠模型.造模组孕鼠自妊娠11d起给予对照组总热量50%饲料,新生鼠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新生鼠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者入选为IUGR组;对照组新生鼠即为正常组,对照组孕鼠自由进食.两组每窝各保留8只新生鼠继续饲养,仔鼠21 d断奶后以标准饲料喂养至36周.选取第36周(中老年阶段)雄鼠为研究对象,实施腹腔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合成相关基因[胰岛素基因1(Insulin1)、胰岛素基因2(Insulin2)以及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的表达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第36周,IUGR组大鼠胰重及胰重/体重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4971±525)比(5844±398) mg和(0.58±0.05)%比(0.69±0.04)%,t=-2.65、-3.39,均P<0.05].糖负荷后各时点(30、60、120、180 min)血糖值IUGR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0 min:(17.9±1.5)比(16.1±1.1) mmol/L,60 min:(13.4±1.1)比(11.7±1.4) mmol/L,120 min:(10.1 ±0.8)比(8.6±1.0) mmol/L,180 min:(8.9±1.0)比(7.6±0.9) mmol/L,=2.31、2.37、2.77、2.34,均P<0.05];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分泌水平两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0.10、-0.65、-0.83、-0.58,均P>0.05).IUGR组大鼠胰腺组织中Insulin1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减少(0.79±0.17比1.25±0.28,t=-2.78,P<0.05),而Insulin2、PDX-1基因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1.46,均P>0.05).结论 IUGR大鼠第36周糖耐量减退,胰腺组织中Insulin1基因表达下调.

  • 综合管理有助于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作者:邢晓欢;严晋华;杨黛稚;李津;邓洪容;章燕;姚斌;翁建平

    目的 探讨综合管理对1型糖尿病(T1DM)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年8月6日至2013年1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随访的T1DM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包括3个月1次的规律随访、糖尿病教育、治疗方案调整及免费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等.根据HbA1c是否达到相应年龄段的血糖控制目标将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A1c达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44例T1DM患者,男64例,女80例,中位年龄29.0岁(四分位间距22.0,38.0,下同),糖尿病病程4.5年(2.8,9.0),体质指数(BMI) 19.8 kg/m2(18.9,22.0),干预前HbA1c 8.2% (6.7%,9.8%),41例(28.5%) HbA1c达标.完成3、6、9、12个月随访的患者分别为97、50、44、36例,HbA1c达标率分别为50.5%、80%、77%、63.9%.随访3、6、9、12个月HbA1c分别为7.2%(6.4%,8.3%)、7.2%(6.6%,7.9%)、7.0%(6.4%,7.7%)、7.0%(6.5%,8.0%),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BMI较小、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较高的和病程较短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结论 综合管理有助于T1 DM的血糖控制,增加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对血糖控制有利.

  • 十二指肠空肠套管治疗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进展

    作者:吴秋丽;吴梦杰;刘明

    肥胖症和糖尿病正在成为全球流行疾病,世界肥胖人口已达10亿,仅中国就有2亿[1].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3.66亿人,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5.52亿[2].调查显示2007至200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患者达到9240万[3].糖尿病及肥胖患者内科治疗仅能短期缓解及控制体重,不能阻止糖尿病的进程.而减肥手术方式复杂,并存在相关风险,应用受到限制.十二指肠空肠内套管(DJBS)植入术,能够弥补药物治疗和手术的缺点,是一项侵入性更小、成本效益更高的治疗肥胖症及糖尿病的新技术.本文对DJBS植入术的机制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表达及活性调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郭凯锋;陈海冰

    已经明确,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异质性的复杂疾病,众多研究表明,基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对其相关的易感基因及调控因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阐明其发病机制,而发展更好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策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核辅激活因子,众多的研究表明其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PGC-1基因参与到糖尿病致病相关的各种代谢通路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其与2型糖尿病线粒体形态和结构的关系之前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1].本文将就PGC-1基因表达调控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明确其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 目前推荐的肝脏疾病、葡萄糖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策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作者:Musso G;Cassader M;Rosina F;郑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囊括了从单纯的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一系列病变.NAFLD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相关并发症(限于NASH)的风险.各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对NAFLD患者肝脏疾病、葡萄糖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来自意大利都灵的2位研究者查阅了2011年11月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通过标准方法进行结局评价:NAFLD组织学/影像学/生化特征、糖代谢和心血管风险因子的变化.研究共纳入78项随机临床试验(38项关于NASH,40项关于NAFLD).其中,32项研究评估了治疗后组织学变化,55项评估了糖代谢情况,68项评估了心血管风险因子.生活方式干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二甲双胍、抗氧化剂药物的使用情况被广泛评估.

    关键词:
  • 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学变化和新型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

    作者:Permutt Z;Le TA;Peterson MR;郑佳

    传统的磁共振成像(MRI)测定肝脏脂肪变性常受到T1像偏倚、T2像衰退以及脂肪质子多频信号干扰的限制.新型的MRI技术例如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能够校正上述影响因素,然而并未专门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与肝脏活检进行比较.研究为检测MRI-PDFF与肝脏组织学确认的脂肪变性等级以及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在51例经活检确认的成年NAFLD患者进行有关代谢特征的生化检测,应用MRI确认肝脏脂肪变性PDFF,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网络(NASH-CRN)组织学评分系统进行肝组织活检分级.

    关键词:
  • 高脂饮食促进肝脏内质网应激和脂质生成的代际效应

    作者:Li J;Huang J;Li JS;李晏丽

    几十年来,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剧增,这种现象可能不能单独用摄入过多的高脂食物来解释.近的研究表明高脂饮食母亲的后代断奶之后,如果用高脂饮食喂养,比正常饮食喂养易发生更严重的NAFLD,表明前馈循环可能增加后代的NAFLD风险.本研究在连续三代小鼠中用高脂饮食喂养阐明上述前馈循环.研究者用高脂或者正常饲料连续喂养三代C57BL/6小鼠(F0、F1、F2).在雄性子代中对比研究体重、摄食、肝脏组织学、胰岛素、瘦素、甘油三酯、组蛋白甲基化以及与脂质生成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

    关键词:
  • 内脏脂肪组织中细胞黏合素C和Toll样受体4水平增加是肥胖时联系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重构的纽带

    作者:Catalán V;GómeZ-Ambrosi J;Rodríguez A;徐曦

    肥胖与细胞外基质的炎症性改变相关.细胞黏合素C(TNC)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外基质(ECM)糖蛋白.研究通过测定脂肪细胞中TNC的水平,分析脂肪细胞、间质血管碎片细胞(SVFC)对炎症和ECM调节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d(TNF-d)和脂多糖(LPS)对脂肪细胞和SVFC的刺激效应.本研究从75名受试者中获得样本,分析其内脏脂肪组织(VAT)、脂肪细胞和SVFC中TNC、TLR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另外,在两种不同肥胖小鼠模型中测定TNC的表达.

    关键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体力活动少相关: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作者:Gerber L;Otgonsuren M;Mishra A;张彬;王梦莹

    高强度的运动能改善机体代谢状态,并可能动员肝脏脂肪.而运动疗法也早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治疗中.该研究旨在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并观察NAFLD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来自于2003-2006年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资料(NHANES)中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加速表读数记录受试者连续7d量化的体力活动总数以及在不同活动水平所花费的时间.所有的测定值都以"次/min/d"表示:(久坐不动为< 100,轻度活动为≥100~2020,中等强度活动≥2020 ~ 6000,高强度活动为≥6000).

    关键词:
  • 审视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樟荣

    2013年1月31日,英国研究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发表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关注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癌症和全因死亡危险升高相关.尽管文章作者指出,在解读结果时应考虑到不同治疗组患者基线特征存在差异,此项研究仍引发医师和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担忧和思考.因而,有必要深入分析此项研究,并回顾和审视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 从A1chieve研究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作者:杨文英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下降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截肢和死亡风险下降43%,大血管并发症风险下降37%,心力衰竭风险下降16%[1].由于疾病进行性进展的特点,2型糖尿病患者为了有效控制血糖,或早或晚都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2].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胰岛素类似物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胰岛素制剂,相对于传统的人胰岛素能更好地模拟生理状态下胰岛素的作用,从而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平稳和更有效地降糖效果,更少的低血糖事件[3-6].由于临床试验严格规定了患者的入组条件和治疗方案,因此药物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往往需要观察性研究进行进一步评价.A1chieve研究是一项多国多中心的大型观察性研究,评价了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相门冬胰岛素30)、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单用或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实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

    关键词:
  • 胰岛素类似物致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性低血糖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望荣;罗佐杰;梁敏;冼晶;梁杏欢;秦映芬

    自1973年Hirata[1]首先报道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致低血糖以来,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主要是动物胰岛素及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致免疫性低血糖,但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致免疫性低血糖罕见.因病例少、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对其检测指标不规范,使其易误诊.现报道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患者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关键词:
  • 胰岛素制剂的发展

    作者:杨兆军;杨文英

    1890年Von Mering和Minkowski发现切除狗胰腺可使狗发生糖尿病,从而第一次真正将糖尿病病因和胰腺联系在一起.但1898年Zuelzer及其他学者试图用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未获成功,反而引起严重过敏和局部化脓感染.在此后的20余年时间里,大量的实验证据逐步汇集,发现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在于胰腺的内分泌胰岛,胰岛可分泌一种调节血糖稳态的"因子".1920年加拿大多伦多外科医生Banting和助手Best将狗的胰腺导管结扎,使胰腺腺泡萎缩,从萎缩了的胰腺中提取冷却提取物,再给发生了糖尿病的狗注射,发现狗的血糖确实可以明显下降.在生物化学家James Collip帮助下,Banting和Best改进了胰腺提取物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大大减少了提取物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希望与挑战并存

    作者:陈丽;宋君;赵汝星

    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都存在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衰竭问题,区别仅在于前者β细胞损伤发生在早期,是急进性的,自身免疫过程直接造成其损伤;而后者β细胞功能衰竭则发生在失代偿期,是渐进性的,胰岛素抵抗及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促进了β细胞退行性变[1].因此,通过各种手段维持或重建胰岛功能一直是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当前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无疑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可能性.

    关键词:
  • 无创筛查糖尿病的方法

    作者:郭立新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渐增高,人们更为关注如何更便捷准确地筛查、诊断糖尿病,目前临床上快捷、简便的方法是测量毛细血管血糖(即指尖血糖).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以静脉血浆葡萄糖值界定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首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只有40% ~60%[3].

    关键词:
中华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