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糖尿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중화당뇨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5809
  • 国内刊号: 11-57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tn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翁建平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组织蛋白酶G在1型糖尿病小鼠CD+4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邹芳;赖晓阳;李经;蔡霞;雷水红

    目的 验证调节组织蛋白酶G(CatG)对1型糖尿病(T1DM)NOD小鼠CD4+T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并探讨特异性阻断CatG对T1DM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6周龄雌性NOD小鼠84只,体重16~1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6只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2只),检测各组CatG的基因表达与CD4+T细胞活化状态.另外48只小鼠进行T1DM造模,糖尿病前期组给予CatG小干扰RNA(CatG siRNA)干预(n=12),糖尿病组给予CatG抑制剂(0.1 mg腹腔注射,隔日1次,n=12).设立相应模型对照组(各12只),干预8周后处死取材.观察CatG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小鼠对CD4+T细胞活化、胰岛功能、胰岛炎症的影响;观察早期应用CatG siRNA对NOD小鼠CD4+T细胞活化状态及糖尿病进程的影响.3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小鼠CatG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42± 0.21、0.60±0.33、0.9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9,P<0.05),正常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CD4+T细胞逐渐活化,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Th)1比例明显升高,而Th2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显著下降(F=11.85~21.36,均P<0.01).(2)与对照组相比,特异性CatG抑制剂组NOD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t=11.26~12.45,均P<0.01);胰岛素分泌水平升高(t=11.89~13.78,均P<0.01);外周血和脾脏CD4+T细胞的活化水平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应用CatG siRNA后Th1细胞比例下降[外周血:(5.1±1.4)%比(2.4± 0.3)%,脾脏:(10.6±2.0)%比(6.3±1.5)%,t=20.78、27.96,均P<0.05],Th2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20.59~30.25,均P<0.05),小鼠血糖降至正常或处于糖尿病前期水平,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t=31.69~33.98,均P<0.01).结论 CatG是T1DM发病中CD4+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主要效应蛋白酶.特异性阻断CatG可能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活化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或阻断T1DM的发生发展.

  • 利拉鲁肽对小鼠胰岛β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作者:葛李娜;魏蕊;杨琨;杨进;洪天配

    目的 研究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对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培养Min6细胞,在添加或不添加GLP-1受体拮抗剂exendin(9-39)的情况下,给予利拉鲁肽干预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ELISA检测上清液FGF-21水平.在另外的实验中,Min6细胞给予10 nmol/L利拉鲁肽和(或)5 μg/ml FGF-21中和抗体孵育24 h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胰岛素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10及100 nmol/L利拉鲁肽可剂量依赖性上调Min6细胞FGF-21 mRNA(分别为1.26± 0.24、1.52±0.41、1.21±0.26比1,F=3.523,P=0.021)和蛋白(分别为1.61±0.27、1.70±0.45、1.27±0.10比1, F=5.052,P=0.006)表达,增加FGF-21分泌[分别为(0.21 ± 0.05)、(0.25 ± 0.08)、(0.26 ± 0.07)比(0.19 ± 0.06)μg/mg蛋白,F=16.44,P=0.007],添加exendin(9-39)可削弱10 nmol/L利拉鲁肽的上述效应[mRNA表达水平:0.85±0.15比1.31±0.16,t=4.133,P=0.026;蛋白表达水平:1.27±0.13比1.74±0.06,t=10.55,P=0.009;分泌水平:(0.23±0.11)比(0.26±0.10)μg/mg蛋白,t=4.159,P=0.025].与对照组相比,10 nmol/L利拉鲁肽可促进Min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1.22±0.47)比(0.55±0.23)μg/mg蛋白,t=3.19,P=0.024],添加FGF-21中和抗体可消除该效应[(0.67±0.28)比(1.22±0.47)μg/mg蛋白,t=4.371,P=0.007].结论利拉鲁肽可呈GLP-1受体依赖性地促进小鼠β细胞系Min6的FGF-21表达和分泌,FGF-21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介导利拉鲁肽促进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效应.

  • 不同糖尿病风险评分在体检人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蕾蕾;潘洁;曹素艳;郭立新

    目的 探讨不同糖尿病风险评分在体检人群中筛查糖尿病的效果,分析体检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北京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进行糖尿病风险评分筛查,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反映筛查方法的准确度;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异常者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的AUC为0.83[95%可信区间(95% CI)0.811~0.843],佳切点值为26.5分时,灵敏度83.48%,特异度61.45%,约登指数为0.45(P<0.05).(2)年龄≥50岁[比值比(OR)=2.646,95% CI:1.707~4.101]、糖尿病家族史(OR=13.103,95% CI:6.076~28.259)、BMI≥25 kg/m(2OR=2.400,95% CI:1.609~2.580)、男性腰围≥90 cm(OR=3.869,95% CI:1.687~8.872)、女性腰围≥85 cm(OR=1.787,95% CI:1.183~2.699)、高血压(OR=7.812,95% CI 1.560~39.113)、高甘油三酯(TG)(≥1.7 mmol/L)(OR=1.751,95% CI:1.138~2.696)、吸烟史(OR=3.974,95% CI 2.085~7.474)、每周中等强度活动量<150 min(OR=10.446,95% CI:5.304~20.574)、每餐主食量100 g以上(OR=58.581,95% CI:24.899~137.826)是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均P<0.05).(3)综合以上危险因素对体检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得出AUC为0.88(95% CI:0.862~0.890),佳切点值为31.5分时,灵敏度88.60%,特异度68.68%,约登指数为0.57(P<0.05).结论 C-DRs适用于中国体检人群糖尿病的筛查;每周中等强度活动量<150 min、每餐主食量100 g以上、吸烟史、高TG等危险因素可提高C-DRs筛查糖尿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1 rs2227981和rs2227982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易患性的关系

    作者:肖蕾;徐宽枫;顾愹;付麒;王知笑;蔡赟;陈姝;陈阳;陈恒;许馨予;顾威;杨涛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1(PDCD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585例T1DM患者(T1DM组)及同期本地区76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利用毛细管电泳和片段分析技术(SNaPshot技术)对其PDCD1基因rs2227981(PD-1.5)和rs2227982 (PD-1.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两组间rs2227981和rs222798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T1DM易患性之间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PDCD1基因rs2227981位点CC、CT、TT基因型在T1DM患者中的频率分别为50.6%、40.0%、9.4%,健康对照者中为56.6%、37.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5,95% CI:1.06~1.48,P=0.01),等位基因C、T在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分别为70.6%、29.4%和75.1%、24.8%,T等位基因的存在可增加患T1DM的风险(OR=1.26,95%CI:1.06~1.49,P=0.009).PDCD1基因rs2227982位点TT、TC、CC基因型在T1DM患者中的频率分别为20.2%、51.8%、28%,健康对照者中为25.8%、49%、2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8,95% CI:1.02~1.38,P=0.031),等位基因T、C在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分别为46.1%、53.9%和50.3%、49.7%,C等位基因可增加患T1DM的风险(OR=1.15,95% CI:1.01~1.30,P=0.028).结论 PDCD1基因rs2227981位点C/T和rs2227982位点T/C多态性与T1DM易患性相关.

  •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减少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脏脂质蓄积

    作者:程亚芬;孙明晓;郭君;黎健;郭立新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脏脂质蓄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通过高脂喂养C57BL/6J小鼠6周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将10周龄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D组,n=10,标准饲料喂养)、高脂喂养组(HFD组,n=12,高脂饲料喂养, 300 μ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和二甲双胍组(Met组,n=12,高脂饲料喂养,二甲双胍300 mg/kg体重溶于300 μl生理盐水中灌胃,每日1次).分别干预4周后比较3组小鼠的体重、摄食量、血脂、肝酶、肝脏脂肪变程度、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HFD组相比,Met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32.9±1.1)比(36.4±1.1)g,t=2.257,P<0.05],但两组摄食量没有统计学差异(t=1.191,P>0.05).与HFD组相比,二甲双胍干预4周后,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t=2.285~2.860,均P<0.05).与HFD组相比,Met组小鼠肝脏中脂质浸润显著减少(t=28.000,P<0.001)、肝脏中TG与TC含量明显降低(t=2.394、2.281,均P<0.05).与HFD组相比,干预4周后,Met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0.82±0.07比0.59±0.03、0.94±0.12比0.42±0.10,t=-2.892、-3.463,均P<0.0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成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24±0.05比1.56±0.08、1.09±0.07比1.42±0.06,t=3.447、3.507,均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AMPK通路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脏中脂质蓄积,有望成为NAFLD的治疗药物.

  • 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毛艳玲;何芳;彭雪峰;孔东燕

    目的 了解早发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点及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60岁T2DM患者237例,根据糖尿病确诊年龄分为早发型T2DM(EDM组,发病年龄≤40岁)72例和迟发型T2DM(LDM组,发病年龄>40岁)165例.收集两组疾病家族史、性功能障碍评分等相关临床资料并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DM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EDM组[62.50%(45/72例)、45.83%(33/72例)、4.17%(3/72例)、87.00%(60/72例)]吸烟、饮酒、抑郁症阳性家族史比例及抑郁状态比例均高于LDM组[41.82%(69/165例)、27.27%(45/165例)、0(0/165例)、23.60%(39/165例),χ2=8.589、7.821、14.888、79.922,均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EDM患者中,初诊年龄、体质指数(BMI)、动脉粥样硬化、C肽水平、性功能障碍是出现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OR(95% CI)分别为0.699(0.592~0.824)、2.112(1.392~3.205)、0.000(0.000~0.007)、0.984(0.976~0.993)、101473.811 (535.586~19225546.110),均P<0.001].结论 EDM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比例更高,T2DM初诊年龄、BMI、动脉粥样硬化、C肽水平和性功能障碍可能是EDM男性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

  • 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郝向波;房辉;李玉凯;刘晓爽;周玉梅;马一嘉;张志月;张红蕊;邱明月;甄艳凤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水平及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唐山工人医院就诊的T2DM男性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不伴DR组(NDR,n=45)、非增殖型DR组(NPDR,n=42)以及增殖型DR组(PDR,n=38);同时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非糖尿病健康男性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C).记录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收集临床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空腹血清ucOC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或经秩转换的LSD检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筛查采用非条件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T2DM各组血清ucOC水平均低于NC组,ucOC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PDR

  • 胰高糖素样肽-1在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赵爱国;刘慧兰;刘峰

    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远端回肠、结肠和直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延缓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GLP-1在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GLP-1与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对GLP-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与酮体或酮症酸中毒的关系

    作者:邢影;姬秋和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SGLT2主要分布于肾脏近端小管S1段,负责90%的肾小管葡萄糖转运[1];SGLT2i可选择性地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每天将约70 g的葡萄糖,相当于280 kcal(1 kcal=4.184 kJ)的热量,通过尿液排泄掉,属于不依赖于胰岛素的一类新型药物.2012年首次在欧洲上市以来,发现此类药物除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外,尚有许多额外获益,如减重、降压、减轻尿蛋白和降尿酸等[2-4],因而受到临床广泛关注.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首次报告在使用SGLT2i的患者中出现酮症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病例,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故本文就SGLT2i与酮体或DKA之间关系产生机制等作一综述与探讨.

    关键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减少糖尿病肾脏事件:作用机制与临床转化

    作者:肖建中

    近,令糖尿病界兴奋的降糖药物莫过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其临床应用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备受关注.

    关键词:
  • 糖尿病新药热点

    作者:陈大伟;冉兴无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7年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4.25亿,预计2045年可能达到6.29亿,我国以1.14亿成为糖尿病患者绝对数量多的国家.过去20年,降糖新药不断涌现,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改善状况并不乐观,迄今仍有一半左右的患者未实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控制目标,严重低血糖的状况也无显著改善,远期心血管获益也不明显[1].随着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一系列新药如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LT2)抑制剂先后上市并依靠良好的临床效果迅速占据各大指南重要地位.此外,许多基于新靶点的降糖新药研发也逐步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可以预见传统的降糖方案会因此而发生较大变化.现就近年来糖尿病新药热点作一概述.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一例

    作者:申黎艳;王青;孟平平;王飞;孟旭霞;黄天桥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真菌的感染率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合并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糖尿病(尤其是合并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或重度烧伤等.根据以往文献[1-2]报道,主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为念珠菌、曲霉菌属、新型隐球酵母菌,毛霉菌较少见.现将一例糖尿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后方案转换的临床指导建议

    作者:《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后方案转换的临床指导建议》编写委员会

    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诊断患者大多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起始口服降糖药物(oral antidiabetic agents,OADs)治疗;如有显著临床症状且血糖明显升高,则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高糖毒性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部分恢复,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基因突变致原发性肾性糖尿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红波;李楠;裴育;王先令;杜锦;巴建明;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

    目的 通过报道1例原发性肾性糖尿(PRG)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师对PRG的临床特征及分子致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方法 收集1例PRG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SLC5A2基因突变结果,并回顾性分析自1979年至今国内学者报道的肾性糖尿患者的资料,汇总我国已报道的SLC5A2基因突变型.结果 患者实验室检查提示其糖代谢正常,分子诊断发现该患者的SLC5A2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了错义突变(c.917 G>T,p.S306I).复习国内文献报道的85例PRG患者,涉及17个家系及多个散发病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7~73岁(平均年龄34.03岁),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11例患者(占12.9%)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症状, 3例以尿路感染起病.上述患者均符合肾性糖尿诊断标准,其空腹血糖波动于2.8~6.6 mmol/L,61例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糖尿病,6例患者进行了为期4个月至15年的随访,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PRG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良性过程,基因分析有助于该病的病因诊断.

中华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