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糖尿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중화당뇨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5809
  • 国内刊号: 11-57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tn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翁建平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150例糖尿病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贾洪霞;黄倩;房玉杰;杨文娟;高彬;姬秋和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1型糖尿病组(T1DM,23例)、2型糖尿病组(T2DM,127例),对照组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及我科医护人员共48人.记录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收集受试者24 h内排出的粪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粪便中粪弹性蛋白酶(FE)的含量,对所有受试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进行评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粪便F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4±237)比(502±194)比(576±170) μg/g,F=6.93,P<0.01].以FE< 200 μg/g作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判断标准,结果显示30.4%(7/23)的T1DM患者及7.9%(10/127)的T2DM患者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5).以是否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病程、胰岛素治疗与否、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3)、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HbA1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与健康对照相比,T1DM和T2DM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血脂关系及其对血脂异常的预测作用——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10)

    作者:杨光燃;袁申元;傅汉菁;万钢;朱良湘;袁明霞;潘素芳;卜祥雷;张建东;杜雪平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血脂谱问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北京三甲医院与15个城区社区联合开展糖尿病纵向管理项目基线数据库中2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脂异常的诊断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果 (1)2410例中男986例,女1424例.平均颈围为(36 ±4)cm.总胆固醇为(5.2 ±1.1)mmol/L;甘油三酯为(1.8±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0±0.9) mmol/L;(2)男性、女性的颈围均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男性r=0.093,女性r=0.077,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男性r=-0.144,女性r=-0.062,均P<0.05);(3)预测高甘油三酯血症佳的颈围切点:男性为37 cm,女性为35 cn;预测HDL-C降低的颈围切点男性为40 cm,女性为35 cm;(4)预测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男性组为0.511,女性组为0.480(P >0.05);预测LDL-C升高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527;女性为0.519(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血脂密切相关,尤其是甘油三酯和HDL-C;颈围可能做为筛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指标之一.

  • 床边血糖管理系统监测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特点

    作者:张舒婷;陈红梅;文玉琼;傅晓莹;陈志江;张晓宇;杨华章;邝建

    目的 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医用SureStep 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634例住院不同糖尿病分型的患者共203 802次血糖监测数据中的低血糖发生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或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3634例(男/女:1805/1829例).平均年龄为(59±15)岁.血糖监测共203 802次,监测密度大为早餐前(33 567/203 802,16.5%),小在凌晨(17 701/203 802,8.7%),午餐前(21 271/203 802,10.4%)亦较低.共发生低血糖事件2453次,发生密度为1.2%.凌晨(506/2453,20.6%)及午餐前(406/2453,16.5%)低血糖发生率高.有近1/3患者(1127/3634,31.0%)住院期间发生过低血糖,其中单次低血糖占52.4%(590/1127),2~3次低血糖为32.8% (370/1127),4次以上者达14.8%(167/1127).以逐步筛选法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1型糖尿病(OR:2.478,95% CI:1.067 ~5.754)、多次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2.254(1.283 ~3.959)、三或四段胰岛素:2.307(1.310 ~4.065)、预混胰岛素:2.119(1.179 ~3.808)、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2.008(1.560~2.583)].结论 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多发生在凌晨,其次到午餐前,恰是血糖监测密度少时段,关注凌晨及午餐前血糖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及HbA1c <7.0%患者在控制血糖达标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 姜黄素抑制棕榈酸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作者:邹润梅;薛君力;赵红丽;尚桂莲;许莹;徐焱成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棕榈酸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0、250、500 μmol/L棕榈酸干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24 h,观察细胞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IL-6水平;噻唑蓝法(MTT)确定姜黄素作用RAW264.7细胞的佳时间和浓度;细胞分为姜黄素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0 μmol/L姜黄素和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1h后,均给予500 μmol/L棕榈酸作用24 h,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细胞中RIP140、TNF-α、IL-6 mRNA水平和上清中TNF-α、IL-6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500 μmol/L棕榈酸组RIP140 mRNA表达较0μmol/L组显著升高(3.40±0.51比1.01 ±0.21,t=7.436,P<0.01);0、250、500 μmol/L棕榈酸组TNF-α mRNA(1.00±0.03、1.79 ±0.12、2.16±0.13)和蛋白[(197 ±25)、(371±10)、(485±17) ng/L]、IL-6 mRNA(1.00±0.51、2.55±0.15、2.59±0.17)和蛋白[(953 ±66)、(1081±36)、(1182±18) ng/L]与棕榈酸剂量明显相关(F=99.308、187.049、152.958、26.594,均P<0.01);棕榈酸处理后,细胞变圆、皱缩甚至崩解;姜黄素作用RAW264.7细胞的佳时间为1h,佳浓度为20 μmoL/L;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RIP140 mRNA(1.00 ±0.05比0.63 ±0.01,t=-13.79,P<0.01)、TNF-α mRNA(0.64±0.11比1.00±0.07,t=-4.532,P<0.05)和蛋白[(322±12)比(485±17) ng/L,t=-13.577,P<0.01]、IL-6 mRNA(0.57±0.05比1.00±0.02,t=-14.167,P<0.01)和蛋白[(241 ±47)比(1182±18) ng/L,t=-44.810,P<0.01]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形态正常,细胞间仍有连接融合.结论 RIP140可能参与姜黄素抑制棕榈酸诱导的炎症反应过程.

  • 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葡萄糖透析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全天血糖谱比较

    作者:谭琴;刘建彬;刘娟;邓婉萍;吴险峰;郭群英;毛海萍;阳晓;余学清;李延兵

    目的 研究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8例,其中15例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13例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为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格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组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各组动态血糖参数特点.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组间基线差异,并处理血红蛋白对HbA1c的影响效应.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N组>11.1 mmol/L血糖百分比(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比0,P <0.05],且>7.8 mmol/L曲线下面积(AUC)、>11.IAUC、平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血糖大值(MAX)、日内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有升高趋势(P值介于0.056 ~0.094).而DN组上述指标则更高.此外DN组平均血糖水平(MBG)、24 h AUC、透析相关指标如腹膜透析时血糖、透析后MAX也明显高于NDN组[(9.4±2.5)比(6.4± 1.3) mmol/L,(7.0±2.7)比(4.2±1.3) mmol·L-1·d-1,透析时血糖(8.6±2.8)比(6.2±1.4) mmol/L,透析后MAX(11.5±2.6)比(8.5±2.4) mmol/L](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7%的DN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如MBG、24 h AUC、>7.8AUC及PT、>11.1PT,腹膜透析相关指标如透析后MAX也较NDN组显著升高(t值为1.808 ~3.627,均P<0.05).DN组的夜间低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于NDN组及正常对照组.在DN患者中,使用2.5%葡萄糖透析液与1.5%透析液的患者相比,各项血糖指标均有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 CAPD时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可影响患者的血糖稳态,对DN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 锌转运蛋白-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何明明;班博;边德志;李萍;张梅;满冬梅;廖更新

    目的 研究山东济宁地区锌转运蛋白-8(SLC30A8)基因rs1326663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探讨其与妊娠糖尿病(GDM)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4 ~ 28周妊娠期妇女(45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其中203例诊断为妊娠糖尿病(GDM组),248名为妊娠糖耐量正常者(NGT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03例GDM患者及248名妊娠糖耐量正常者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分别用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中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9%(87/203)和65.5% (266/406),均显著高于NGT组的31.4%(78/248)和56.0%(278/496)(x2=6.259、8.362,均P<0.05),而GDM组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8%(24/203)、34.5% (140/406),均显著低于NGT组的19.4% (48/248)、44.0% (218/496) (x2 =4.721、8.362,均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GDM风险是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49倍(OR=1.490,95% CI为1.136 ~1.953,P=0.004).CC基因型患G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2.60倍(OR =2.600,95% CI为1.321 ~5.119,P=0.006).CC→CT→TT基因型间HOMA-β依次升高(分别为5.1±0.5→5.4±0.6→5.6±0.6,F=30.432,P <0.01).结论 SLC30A8基因rs13266634 SNP与山东济宁地区GDM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风险等位基因,SLC30A8基因可能是该地区GDM易感基因之一.

  • 糖化白蛋白与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静;包玉倩;贾伟平

    糖化白蛋白(GA)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反应的早期糖基化产物[1].因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约17 d),且白蛋白与血糖的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快,所以GA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敏感,通常认为GA测定可反映患者近期(约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目前GA已成为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血糖监测指标[2].本文将简述GA与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进展.一、GA与HbA1c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30 d内的血糖水平影响HbA1c水平达50%,而90 ~ 120 d只影响10%.所以,在血糖监测体系中GA是对HbA1c的有效补充.近年来,GA与HbA1c的关系受到广泛重视,通过研究GA与HbA1c的关系可进一步认识GA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糖尿病小鼠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改变

    作者:Huang A;Yang YM;Yan C;孙阳

    为了探讨在糖尿病进展过程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对内皮细胞功能减退所发挥的特定的作用,并探讨MAPK阻断剂及激动剂是否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研究者分别评估了3个月和9个月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及对照组小鼠肠系膜动脉中,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激活水平.结果发现,在各组中P38、JNK及Erk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差异,但是磷酸化P38和JNK表达在3个月糖尿病小鼠中显著增加,在9个月糖尿病小鼠中进一步增加,然而Erk磷酸化在9个月糖尿病小鼠中却显著降低.

    关键词:
  • 皮肤自发荧光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关系

    作者:Noordzij MJ;Mulder DJ;Oomen PH;许婧

    皮肤自发荧光是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积累的一种无创标志物.既往基于初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研究表明,皮肤自发荧光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且对并发症有预测作用.研究分析了来自荷兰5家医院的5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中位糖尿病病程为13年,中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5%.61%的患者有微血管并发症(其中肾脏病变38%,视网膜病变36%,神经病变35%),42%的患者有大血管并发症.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心血管事件10年风险的中位数为19%.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相比,皮肤自发荧光中位数升高[2.77(四分位间距:2.39 ~3.28)比2.46(2.08~2.84)].

    关键词:
  • 服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脏手术术中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

    作者:Sato H;Carvalho G;Sato T;温雯

    手术创伤损害术中胰岛素敏感性,并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近期欧洲及美国心脏病学会均建议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然而,有研究报道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和新发糖尿病风险.为此研究者对无糖尿病的血脂异常患者CABG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术中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这项前瞻性非随机试验中,他汀组纳入的是已服用亲脂性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至少3个月的患者,而对照组纳入的是未接受任何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术中通过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以稳态条件下体外循环(CPB)开始前、进行中以及接近结束时的葡萄糖输注率作为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对心血管和肾脏预后的价值

    作者:Miot A;Ragot S;Hammi W;李婷

    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在各种人群中静息心率(RHR)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者在10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静息心率由心电图测定.主要事件为心血管事件和肾脏患病-病死率的复合标准[心血管死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或)卒中、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肾脏替代治疗],以非心血管事件源性死亡进行校正.次要事件是肾脏的复合标准(肾脏替代治疗或双倍血清肌酐水平),以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进行校正.

    关键词:
  • 尿蛋白质组学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Zürbig P;Jerums G;Hovind P;胡云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尿白蛋白或用血肌酐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来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DN),尚无早期诊断DN的敏感指标.前期研究发现尿胶原代谢的改变与肾脏损伤关系密切,在尿白蛋白分泌增多之前,尿中胶原蛋白片段分泌异常.尿中有许多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胶原蛋白片段,其中273片段(CKD273)对慢性肾病(CKD)高度敏感.本研究通过前瞻队列研究法,评估尿蛋白质组分是否可作为DN早期(在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前)的诊断依据,同时从273蛋白片段中找出对DN早期诊断有价值的蛋白片段.

    关键词: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准确把握与规范应用

    作者:周健;贾伟平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血糖监测技术,其监测原理与回顾性CGM相同,但能在反映即时血糖信息的同时提供血糖报警、预警功能,从而更为全面地显示血糖波动的特征,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糖调节.目前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实时CGM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可以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实时CGM对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度、监测结果解读能力及患者教育要求更高.为了使这项新技术能规范、合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2年组织全国专家修订了2009年版的《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修订后的《指南》就实时CGM的技术特点,与回顾性CGM的主要区别,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就临床应用的规范流程、报警处理的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结合《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1],简要介绍实时CGM技术的准确性、临床应用特点及适应证.

    关键词:
  • 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后暴发1型糖尿病误诊为类固醇糖尿病一例报道

    作者:杨洋;孙丽荣

    药物过敏不仅可引起广泛的皮损,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还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着病毒学、细胞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药物过敏还可以诱发多种疾病,现报道药物过敏反应后暴发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1D)一例.一、病例资料患者杨××,男,33岁.2010年12月10日因服用"散利痛"后出现周身疱疹,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诊断"剥脱性皮炎",给予甲泼尼松28 mg,每日一次,1周后开始每周减4 mg至停用.应用甲泼尼松后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第10天发现空腹血糖7 mmol/L,建议饮食控制;服用甲泼尼松第30天出现烦渴、恶心、呕吐,于2011年1月12日就诊于我院,查血糖33 mmol/L,尿酮体3+,尿糖4+,以"糖尿病酮症"入院.既往体检及应用甲泼尼松之前血糖正常,发病前体质指数(BMI)26 kg/m2,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关键词:
  • 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卫庆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和我国的糖尿病治疗指南[2],如果单一或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不能维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或6.5%的治疗目标时,就要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率.我国的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还可以保存患者的β细胞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3].但是,胰岛素治疗带来诸多获益的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其中体重增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不仅成为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一个心理障碍,而且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胰岛素治疗的获益.

    关键词:
  • 从多重危险因素管理看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作者:曾龙驿;邹丽媛

    糖尿病为慢性病主要死因之一,其流行状况日趋严峻.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2011年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66亿人,其中460万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的花费约为4650亿美元.2007至2008年我国≥20岁成人糖尿病人群为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为1.48亿.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75%~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2~4倍.一、从机制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对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性已得到多数流行病研究证实.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心肌梗死可减少14%[1].糖尿病还改变早期和晚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2].

    关键词:
  •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目前的证据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苟林;冉兴无

    迄今为止,高血糖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一观点已没有人怀疑.在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1]中,强化治疗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与常规治疗组(HbA1c <9%)相比,患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其后的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EDIC)研究[2]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了42%(P=0.02),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降低57% (P =0.02),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强化控制血糖后能带来长期的心血管受益.同样,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3]显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常规治疗组(平均HbA1c 7.9%)相比,强化治疗组(平均HbA1c7.0%)患者全部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下降25%,心血管并发症(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减少16%,尽管这一差别当时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2),但在研究结束后进行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4]显示:相比常规治疗组,早期的强化降糖治疗不但可以长期持续减少微血管事件,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远期大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从而验证了EDIC研究于1型糖尿病患者所得出的结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对远期大血管并发症是有益的".

    关键词:
  • 无创检验技术EZSCAN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爽;李强

    有效、便捷地筛查出糖代谢异常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的关键.EZSCAN是由法国Impeto Medical公司研发的一种对汗腺功能进行无创检测的工具,可早期检测出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能检测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该方法可弥补目前常用检测手段的不足,有望成为今后糖尿病早期筛查与慢性并发症检测的有力工具.一、EZSCAN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应用反向离子电渗法和计时电流法测量汗液中氯离子浓度,测出电化学皮肤电导率,精确评估汗腺功能[1].反向离子法是指给予一定电流刺激后,使离子传出细胞膜到达皮肤表面的过程.用两组大面积镍电极分别作阳极和阴极,将逐渐升高的不超过4V的直流电压施加于阳极,在阴极上产生电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产生电流.

    关键词:
  •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解析

    作者:包玉倩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自1968年Rahbar[1]在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中首次发现HbA1c,并证明其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至今已40多年,在此期间,经过全世界科学家和临床医师的反复探索、研究和实践,人们对HbA1c应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HbA1c不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与监测的金标准,而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HbA1c的临床应用已逐渐拓展至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及预测等方面.

    关键词:
  • 在思考中前行

    作者:杨颖;霍永丰;周佩珍;张远明

    中华糖尿病杂志从2009年创刊至今,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已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开始逐步向精品期刊行列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博客、微博、微信等大量自媒体的产生,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者,我们一直在思索:读者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在今天能提供什么营养?在变化的环境中需要坚守什么信念?如何能让杂志适应新的时代并引领学术导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需要追根溯源[1],以探求适应时代的办刊之道.

    关键词:
中华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