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糖尿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중화당뇨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5809
  • 国内刊号: 11-57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tn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翁建平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军队某部干部糖调节受损者3年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琳;杜娟;吕进;李全民;胡晓强;杜瑞琴;朱艳秋;张秋兰;王爽;王利营

    目的 探讨军队某部体检干部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6月至9月,军队某部1429名参加体检人群中筛选出糖调节受损(IGR)者并于2015年完成对其糖耐量状态的再评估.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9名体检人群中,IGR者共214例(15.0%),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52例(24.3%),糖耐量减低(IGT)113例(52.8%),IFG+IGT者49例(22.9%).3年后随访时,IGR受试者中转归为正常糖耐量者为78例(36.4%),仍为IGR者105例(49.1%),发展为糖尿病者共31例(14.5%).基线时IFG、IGT、IFG+IGT人员3年后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5%、8.8%与30.6%(χ2=13.55,P=0.001).IFG+IGT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IFG的1.8倍(OR=1.84,95%CI:1.090~3.102,P=0.022)和IGT的4.5倍(OR=4.54,95%CI:1.868~11.056,P=0.001).空腹血糖(OR=4.21,95%CI:1.937~9.155,P<0.001)、餐后2 h血糖(OR=1.41,95%CI:1.024~2.027,P=0.036)、糖化血红蛋白(OR=10.30,95%CI:2.831~37.489,P<0.001)分别为IGR发展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糖化血红蛋白≥5.7%时,3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是<5.7%人群的5倍(OR=4.99,95%CI:1.837~13.538,P=0.002).结论 军队某部体检干部,IGR患病率低于一般人群,IFG+IGT发展为糖尿病风险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为IGR向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 生长分化因子11对高糖诱导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欢;向光大;梅稳;张佳佳;朱彪;刘敏;向林;董靖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系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体外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培养MIN6细胞,分别加入重组GDF-11蛋白(rGDF-1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Ⅰ抑制剂SB43154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等干预因素.根据实验目的及干预因素不同将细胞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GDF-11组、高糖组、高糖+GDF-11组、高糖+GDF-11+LY492002组、高糖+GDF-11+SB431542组.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性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以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叉头转录因子1(FoxO1)、磷酸化FoxO1(p-FoxO1)、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磷酸化S6k1(p-S6k1)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IN6细胞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用小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 高糖可明显降低Bcl-2/Bax比例,升高凋亡关键酶Cleaved-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增加(分别为0.39±0.03比3.82±0.26、0.83±0.04比0.17±0.02、26.1%±3.0%比7.9%±0.8%,t=23.12、-27.60、-10.11,均P<0.01).而重组GDF-11蛋白干预可上调Bcl-2/Bax比例,减少Cleaved-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t=-44.110、19.530、6.535,P<0.01).SB431542或LY294002与MIN6细胞共培养后rGDF-11的抗凋亡作用均明显减弱(均P<0.05).高糖显著降低p-Smad2水平(荧光强度表示),升高p-Smad3水平(t=4.830、5.760,均P<0.01).rGDF-11预处理可恢复细胞内p-Smad2水平,而SB431542明显抑制rGDF-11诱导的MIN6细胞p-Smad2蛋白表达的增加(t=5.55、3.04,均P<0.05).高糖可明显减少p-Akt、p-S6k1、p-FoxO1水平,而rGDF-11预处理后p-Akt、p-FoxO1水平明显高于HG组(均P<0.01).加入LY492002后,显著抑制rGDF-11诱导的细胞内p-Akt、p-FoxO1蛋白表达的增加(均P<0.05).结论 GDF-11可能通过激活TGF-β/Smad2及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减少高糖诱导的β细胞凋亡.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变化

    作者:李慧;陈沁;喻晓兵;郭立新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OCTA在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行OCTA检查,测定黄斑区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并经眼科专科医生检查,根据早期DR治疗研究(ETDRS)国际DR分期标准判定眼底情况,分为无DR组(NDR)共85只眼,DR组共23只眼.正常对照组共98只眼.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大于糖尿病组(51%±4%比50%±5%,F=5.828,P=0.017),正常对照组黄斑旁中心凹、黄斑上半侧、中心凹旁上方、中心凹旁颞侧、中心凹旁鼻侧血流密度均大于糖尿病组(F=4.794、6.677、6.117、7.294、4.656,均P<0.05).正常对照组FAZ面积明显小于糖尿病组[(0.29±0.08)mm2比(0.33±0.09)mm2,F=12.300,P=0.001].正常对照组、NDR和DR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逐渐减少(51%±4%比50%±5%比47%±4%,F=10.605,P=0.000),FAZ面积则逐渐增大[(0.29±0.08)比(0.33±0.07)比(0.38±0.10)mm2,F=10.892,P=0.000].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I-J值)4.422,P=0.000],而与ND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J值1.196,P=0.051),正常对照组与NDR组及DR组相比FAZ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J值-0.043、-0.091,均P<0.05).NDR组与DR组相比,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J值3.227、-0.048,均P<0.05).结论 OCTA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下降、FAZ面积扩大,黄斑区出现缺血改变,有助于早期进行干预.

  • 3C疗法在垂体生长激素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明;沈艳军;彭兰博;孙洁;段洪刚;田亚强

    目的 探讨动态3C疗法在垂体生长激素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垂体生长激素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3C方案监测治疗.比较整个围手术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前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清蛋白等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整个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较对照组降低(t=8.688、5.016,均P<0.05),实验组术前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4.7±1.3)比(8.1±2.2)d,t=4.823,P<0.05],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优低于对照组[(152±31)比(186±51)μmol/L,t=10.523,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更少[(36±9)比(40±13)U/d,t=4.461,P<0.05],低血糖发生率更低[(5.2±1.2)%比(9.1±2.3)%,t=5.333,P<0.05],特别是在手术当天、术后生长激素水平变化较为显著的特殊阶段,实验组在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势(t=4.590~9.519,均P<0.05).结论 3C治疗系统可实时动态监测血糖,反映血糖变化趋势,能够安全、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在垂体生长激素瘤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米格列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

    作者:吕肖锋;于德民;孙子林;张力辉;薛耀明;肖新华;郭立新;田浩明;关晓宏;陆菊明

    目的 以阿卡波糖为对照,评价米格列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全国10家三甲医院中入选新诊断T2DM患者21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10%],分为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起始剂量均为50 mg每日三次口服,以后根据空腹血糖情况(≥7.0 mmol/L)增加剂量至100 mg每日三次.分别于基线、治疗后第12周、24周检测两组HbA1c、空腹血糖和餐后2 h静脉血糖、胰岛素的变化.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还包括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结果 治疗24周后米格列醇组与阿卡波糖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HbA1c(6.8±1.1)%和(6.8±1.0)%、空腹血糖(7.2±1.9)mmol/L和(7.0±1.3)mmol/L和餐后2 h血糖(9.6±2.9)mmol/L和(10.1±3.4)mmol/L,χ2=0.02,t=0.71、1.26,均P>0.05].两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分别为(10.3±4.2)比(9.6±3.7)mU/L和(9.8±3.6)比(9.7±3.8)mU/L,t=1.33、0.55,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阿卡波糖比较,米格列醇降低T2DM患者的HbA1c和血糖水平呈非劣效性,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相当.

  • 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鹤;刘德林;杨兵全

    目的 观察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糖尿病足病中心就诊的273例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频生物电阻抗法、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JAMAR握力测功器、简短肌肉功能测试等检测指标分成肌肉减少症组(38例)和非肌肉减少症组(235例).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踝肱指数(ABI)、神经传导速度(NCV)、经皮氧分压(TcPO2);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计算肌肉面积及密度,分析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研究中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为13.97%(38/273).2组间在年龄、体质指数(BMI)、HbA1c以及糖尿病病程、NCV、TcPO2、ABI、肌肉面积和密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91~6.1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bA1c、糖尿病病程、NCV、TcPO2、ABI是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OR=4.281、6.114、2.895、1.093、5.460、1.160,95%CI:1.751~10.543、1.202~31.094、1.185~5.846、1.012~1.180、1.793~16.624、1.020~1.300,均P<0.05).结论 高龄、糖尿病病程长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肢体血管、神经功能差的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易发生肌肉减少症.

  •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

    作者:马婧;谭翠霞;钟莉;陈大伟;王椿;刘关键;冉兴无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探讨CGMS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和龙泉驿区社区的102例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佩戴72 h CGMS,且每天三餐前及睡前4次自我血糖监测(SMBG),用Clarke误差分析评估CGMS与SMBG的一致性.收集人口学资料和血脂、肝、肾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低血糖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并基于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血糖波动控制目标进行探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02例患者有49例发生低血糖,其中夜间低血糖31例,平均血糖(MBG)(6.9±1.1)mmol/L,血糖标准差(SDBG)(1.4±0.7)mmol/L.(2)取946对匹配的SMBG值与CGMS值,Clarke误差分析示99.05%的点位于A区和B区,进一步分析低血糖时的一致性,发现82.05%的点位于A区和B区.(3)与无低血糖组相比,低血糖组MBG、SDBG、连续重叠净血糖作用、低血糖指数(LBGI)、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值、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有统计学差异(t=1.807~33.957,均P<0.05).(4)CGMS监测到49例出现140次低血糖事件,以晚22:00至早晨6:00夜间时段低血糖发生率高(45.00%),单次低血糖时长35(25.00,45.00)min.(5)低血糖发作次数与职业状态、月收入呈负相关关系(r=-0.249、-0.295,均P<0.05),LBGI与职业状态、月收入呈负相关关系(r=-0.202、-0.254,均P<0.05),回归分析LBGI与低血糖事件呈独立正相关(r=2.618,OR=13.712,P<0.05).(6)ROC分析显示,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其控制目标分别为MBG<6.93 mmol/L、SDBG<1.38 mmol/L、LBGI<0.84 mmol/L、MODD<1.44 mmol/L.结论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发生率高,CGMS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可以全面地监测到SMBG不易发现的低血糖,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从机制到临床应用

    作者:李铮;樊效菊;韩睿

    过去对于维生素D(vitamin D,VitD)的认识仅止于调节钙磷代谢,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项研究尤其是基因受体分析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VitD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在糖脂代谢、免疫以及炎症反应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受损为主要特征的2型糖尿病(T2DM)与VitD关系尤为密切.本文就近年来VitD与T2DM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糖尿病足减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会娟;齐心;关辉;温冰;袁戈恒;郭晓蕙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生率高、致残/死率高和花费高等特点.糖尿病足每年发生率约为2%,一生中可能发生率高达15%~25%[1].足底压力增高是糖尿病足溃疡(尤其是神经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但目前造成糖尿病足溃疡的足底压力阈值还存在争议[2].溃疡部位的有效减压是治疗溃疡(尤其是神经性溃疡)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减压治疗不仅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同时对于预防溃疡的发生及复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
  • 口服降糖药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使用

    作者:杨昱;王昆;刘超

    研究显示,2%~10%的妊娠女性会罹患妊娠期糖尿病(GDM),由于关系到母胎健康,GDM的管理受到医患的格外关注.在经过生活方式调整仍不能使血糖达标时,需要启动药物治疗.相比胰岛素而言,口服降糖药使用方便,降糖效果亦理想,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在国外较常使用.中国并未将口服降糖药列入GDM的注册适应证,故其临床使用经验有限.本文将对上述两种口服降糖药在GDM中的使用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 糖尿病足溃疡评估与清创

    作者:颜晓东

    影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因素复杂,既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感染因素,也有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器官功能损害和合并症、并发症因素,创面局部因素,如组织坏死、炎性渗出、骨髓炎等也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因此,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评估和清创成为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步骤,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合理及时的清创处理的意义不只是促进创面愈合,也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在一些专科相继开展,包括内分泌科、骨科、创伤科、血管外科和伤口门诊,一些不规范的处理方法不仅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治疗费用,部分还导致感染扩散,截肢致残.因此,有必要在糖尿病足病相关指南指导下开展规范化的创面评估与清创.美国糖尿病学会2013年颁布"住院糖尿病足病临床诊治指南",提出糖尿病足病的评估和创面处理要由糖尿病足病防治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必须具备创面评估和感染、缺血的分期分级能力[1].

    关键词:
  • 自体脂肪组织功能微片段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一例

    作者:孙铭良;景斐;高峰;刘文驰;陈青;赵家军;李秋

    在我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足者约占5.2%[1],糖尿病足患者的5年死亡率为43%~55%,截肢率高达26.4%[2],这一疑难重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脂肪组织含有丰富的多潜能元件,将其移植到溃疡创面,一方面可以修复受损的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还可以促进组织再生,从而达到溃疡愈合目的.我院糖尿病足防治中心近期使用自体脂肪组织功能微片段移植治疗一例糖尿病足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并发夏科膝关节病一例

    作者:胡璟;石鸿雁;王爱红;许樟荣

    夏科关节(Charcot joint)病属于一种临床少见疾病,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好发于大关节,以无痛性关节破坏与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糖尿病夏科关节病以足部及踝部病变更常见,膝关节病变较少见.现将我们近来收治的一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并发夏科膝关节病的病例介绍如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关键词:
  • 中国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筛查研究(China DiaLEAD)研究总结暨结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作者:《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部

    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筛查研究(China DiaLEAD)项目于5月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研究总结暨结果发布会.该项目由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地区候任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发起,并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足病学组前任组长许樟荣教授和现任组长冉兴无教授共同牵头执行,于2016-2017年在全国21个城市的30家三甲医院开展,调查了10804位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数据,记录了临床医生超过3个月的医学实践和糖尿病并发症诊疗行为,旨在提高医生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视,对医生进行规范诊疗的指导,培养医生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筛查早治疗的诊疗习惯,并探讨在ABI筛查基础上更有效便捷的筛查公式.

    关键词:
  • 美国糖尿病学会2017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立场声明解读

    作者:张新媛;肖新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与治疗的理念,在200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指南以后的15年间有了突破性进展[1],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常规、广泛应用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作为评估视网膜病理改变及评估视网膜厚度的有效手段;(2)眼底照相机揭示眼底更大范围的微血管病变;(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不仅作为治疗水肿累及黄斑中心凹的一线选择,目前也推荐治疗增殖期DR (proliferative DR, PDR);(4)慢性高血糖不仅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同时也导致视网膜神经元的损伤,两者为视力下降的共同原因.另外,随着内科药物以及诊疗设备的进步,患者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面获益更多.本次声明由密西根大学Kellogg眼科中心的Thomas Gardner教授组织,邀请8位著名眼科教授如John Hopkins医学中心、Wilmer眼科研究所的Sharon D. Solomon教授以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Emily Chew教授等,于2017年3月发表了新的DR诊断及治疗的立场声明[2],其内容同时适用于医师及患者.

    关键词:
  • 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华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