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糖尿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중화당뇨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5809
  • 国内刊号: 11-57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tn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翁建平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胰淀素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

    作者:肖金凤;李晓通;赵新;贺秉军;商学良;韩丽鑫;吴广彦;丁雪梅;朱铁虹

    目的 观察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的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的影响.方法 以Ins-1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6.7 mmol/L葡萄糖处理组及0.1、1、10 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下Ins-1细胞KATP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孵育液中的胰岛素含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16.7 mmol/L葡萄糖组相比,0.1 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胰岛素释放量及KATP通道半数激活电压(V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7±0.93)比(4.95 ±0.49) μg/L和(9.4±1.4)比(13.0±2.4)mV,t=1.022、-2.244,均P>0.05];而1 μmol/L及10 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显著下降为(3.44±0.32)和(2.23±0.55)μg/L(t=3.751、5.354,均P<0.05),而V0.5则分别显著提高到(28.2±2.7)和(33.3±2.1)mV(t=-5.053、-10.707,均P<0.05).结论 高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可通过抑制高糖对KATP通道的关闭作用进而抑制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变化

    作者:韩菲;杨立成;孙红喜;杨菊红;王靖宇;张祎;杨笑云;许杰;郑妙艳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变化特点.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10例,分为无CKD组(94例)、CKD 1期(134例)、CKD 2期(122例)、CKD 3期(80例)、CKD 4期(36例)、CKD 5期(44例),计算各组高血压患病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平均血压、脉压及血压节律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CKD 5期患者95.4%合并高血压(χ2=54.533,P<0.05);随CKD进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比例逐渐升高,CKD5期患者ISH所占比例高达56.8%(χ2=29.456,P<0.05),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双期高血压(SDH)患病率未见显著差异(χ2=8.477、10.505,均P>0.05);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脉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均逐渐升高(F=32.829、10.134,均P<0.05);随CKD进展,收缩压、舒张压夜间下降百分率逐渐减低(F=17.827、10.519,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与24 h收缩压、脉压呈负相关(β=-0.20l、-0.237,均P<0.01),与体质指数、舒张压夜间下降百分率、收缩压平滑指数呈正相关(β=0.134、0.151、0.145,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血压特点以收缩压升高为明显,且脉压增大,同时伴随血压节律的明显异常.故应加强对其血压及血压节律的监测.

  • 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维生素D受体及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烨;肖珊;茅江峰;张园园;朱筠

    目的 探索活性维生素D3对维生素D受体(VDR)不同表达水平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建立SD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VDR过表达组(肾脏原位注射含有VDR的慢病毒)、正常表达组(注射单纯载体)和低表达组(注射干扰VDR表达的慢病毒).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每组骨化三醇(即活性维生素D3,VD,0.03 μg·kg-1·d-1)治疗或花生油对照处理后,分为6组:VDR过表达+VD组、VDR过表达+花生油组、VDR干扰+VD组、VDR干扰+花生油组、空载体+VD组、空载体+花生油组.37d后采集标本,以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VDR表达,并进一步检测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胶原蛋白1(COL-1)的表达情况.采用HE及Masson染色对大鼠肾脏形态结构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检验法比较各组数据.结果 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VDR过表达+花生油组相比,VDR过表达+VD组VDR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t=-19.67、-5.18、-25.57、-10.06,均P<0.01);与VDR过表达+花生油组相比,VDR过表达+VD组TGF-β1和COL-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t=15.62、8.20、28.28、5.81,均P<0.01);与VDR干扰+花生油组相比,VDR干扰+VD组VDR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t=-53.67、-7.00、-19.81、-8.06,均P<0.01);与VDR干扰+花生油组相比,VDR干扰+VD组TGF-β1和COL-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t=12.0、8.50、21.22、5.42,均P<0.01);与空载体+花生油组相比,空载体+VD组VDR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t=-20.39、-5.46、-25.92、-6.38,均P<0.01);与空载体+花生油组相比,空载体+VD组TGF-β1和COL-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t=17.80、10.61、47.36、8.23,均P<0.01);病理检查显示VDR表达越低组肾脏结构越紊乱、纤维化程度越严重.活性维生素D3干预后各组大鼠的肾脏结构及纤维化程度均可明显改善.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通过VDR途径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纤维化.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内皮素受体A和B表达的变化

    作者:裴华颖;张丽敏;杨万霞;王建荣;杨林

    目的 探讨肾组织局部内皮素受体A和B(ETAR和ETBR)表达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住院经肾病理确诊为2型糖尿病、DN患者28例,依据肾病理分型分为3组:DN Ⅰ级组(S1,n=8),DNⅡ级组(S2,n=10),DNⅢ级组(S3,n=10).来自肾肿瘤患者病肾切除后远离肾肿瘤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C,n=5).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法定位ETAR、ETBR在肾组织的分布部位,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肾小球硬化率,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行方差分析、q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1)DN患者男性1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1±10)岁,各组间年龄、血压、血肌酐和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尿蛋白定量随DN加重逐渐升高,组间有显著差异.(2)ETAR和ETBR主要在近端肾小管表达,在肾小球有极少量表达.(3)对照组肾组织内ETAR表达少于ETBR.随着病情加重,DN患者肾组织中ETAR表达逐渐增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4.78,P<0.05).(4) ETAR/ETBR比值在各组间分别为C组0.370±0.021,S1组0,830±0.188,S2组1,230±0.093,S3组2,110±0.14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21,P<0.05).(5)ETAR的表达及ETAR/ETBR比值与患者病程、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硬化率呈正相关(r=0.522~0.833,均P<0.05).结论 肾组织局部ETAR、ETBR表达明显增加、ETAR/ETBR比值倒置与DN进展相关,与DN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活性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炎症通路的影响

    作者:刘莉娜;宁聪华;吕国栋;曾小云;肖珊;朱筠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VD]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JNK/C-Jun)炎症通路表达的影响及其发挥肝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5只[平均体重(280±1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VD治疗组(VD).VD组以骨化三醇灌胃,DM组和NC组以花生油灌胃.8周后处死称取体重,分离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留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NK、C-Jun及其下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述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FPG、ALT、AST、TC及TG水平增加,体重下降[分别为(25.7±2.3)比(5.8±0.9) mmol/L、(137±12)比(53±6)U/L、(162±13)比(65±7) U/L、(1.43±0.17)比(1.21±0.08) mmol/L、(1.32±0.15)比(0.73± 0.10) mmol/L、(362± 12)比(452± 16)g,t=29.573、26.142、14.395、10.632、11.746、9.539,均P<0.05];与DM组相比,VD组仅有ALT、AST及TG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2±10)比(137± 12)U/L、(129± 11)比(162± 13)U/L、(1.06±0.14)比(1.32±0.15)mmol/L,t=5.382、6.043、5.268,均P<0.05].NC组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DM组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伴有炎细胞浸润;VD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减轻.DM组JNK、C-Jun、TNF-α和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NC组,VD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低于DM组(χ2=19.958、20.710、20.969、21.255,均P<0.05).相关分析表明C-Jun、TNF-α、IL-1β与JNK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857、0.821、0.836,均P<0.05). 结论 1,25(OH)2D3可能通过下调JNK/C-Jun炎症通路发挥改善糖尿病肝脏病变的作用.

  • 间歇性高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损伤作用及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同源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邵晨;王晓黎;王涤非;李国姣;郭妍;董玉梅

    目的 探讨间歇性高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损伤作用及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同源性磷酸酶(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组(CG组,11.1 mmol/L葡萄糖培养)、持续高糖组(SHG组,33.3 mmol/L葡萄糖培养)、间歇性高糖组(IHG组,11.1 mmol/L及33.3 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12h),3组细胞均培养3d.欧文比色法(MTS)测定细胞增殖活性,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放免法测各组细胞胰岛素分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测定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钙离子荧光探针法(Fluo 3-AM)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细胞PTEN蛋白表达.各组内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HG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PTEN表达均较CG组显著增加(t=8.310、10.261、17.890、5.123,均P<0.05),细胞增殖活性、胰岛素分泌均较CG组显著降低(t=-19.630、-2.053,均P<0.05).IHG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平以及钙离子浓度及PTEN表达均较CG组及SHG显著增加(t=6.200~18.227,均P<0.05),细胞增殖活性、胰岛素分泌均较CG组及SHG组均显著降低(t=-27.800、-2.790、-8.167、-1.503,均P<0.05).IHG组较SHG组及CG组Ins-1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且排列紊乱.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PTEN表达增高有关,间歇性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作用较持续性高糖严重.

  • 胰高血糖素样肽1通过调控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改善高糖及波动性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及凋亡

    作者:唐甜甜;郭立新;潘琦;王晓霞;金军华;宫环;张恩毅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持续性高糖和波动性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入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成6组:正常葡萄糖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持续性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培养)、波动性高糖组(5.5 mmol/L和30 mmol/L葡萄糖培养,每12h交替1次)、正常葡萄糖+10 nmol/L GLP-1组、持续性高糖+10 nmol/L GLP-1组、波动性高糖+10 nmol/L GLP-1组.后3组均先加入10 nmol/L GLP-1预处理半小时,后以相应浓度葡萄糖培养.各组细胞经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30 mmol/L高糖处理HUVECS不同时间(0、3、6、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加入GLP-l前后GRP7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将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设定为1,波动性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增至1.20±0.0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86,P<0.05);波动性高糖+GLP-1组细胞凋亡率降至0.87±0.01,与波动性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0,P<0.05).与对照组(0h组,设定为1)相比,高糖处理HUVECS 3 h GRP78的表达量升高至1.6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5);6h达到高峰(2.82±0.59),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3,P<0.05);12h后开始下降,高糖作用48 h下降至0.98±0.59,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378,P>0.05).波动性高糖组GRP78的表达水平降至(0.77±0.04),与持续性高糖组(0.96±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5).结论 持续性高糖和波动性高糖均可引起内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后者通过进一步抑制防御蛋白GRP78的表达,加重内质网应激;GLP-1可通过增加细胞内GRP78的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进而改善凋亡.

  •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章晓燕;刘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的难点.DPN的发生与高血糖、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及慢性炎症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等有关.DPN的治疗主要包括:(1)加强血糖控制和危险因素管理;(2)针对发病机制治疗;(3)止痛.疼痛是DPN的主要症状,约1/3的DPN患者可有神经痛,且2型糖尿病(T2DM)患者神经痛的发生率高于1型糖尿病(T1DM).神经痛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外周机制学说与中枢机制学说.由于DPN的麻木、刺痛、烧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往往造成失眠,甚至会因为不堪其扰而悲观失望,引起自杀倾向,因此,对症止痛是DPN治疗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 炎症与糖尿病肾病新进展

    作者:王越;李启富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DN的患病率也显著提高.在中国某些地区,高达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肾脏并发症.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除糖脂代谢紊乱与血液动力学异常外,DN的发生发展还有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等多个病理过程参与其中.

    关键词:
  • 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作者:金兴倩;李强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也是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寿命长短的决定性因素.微血管病变是其特征性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使多靶点治疗成为可能.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与胰腺β细胞上GLP-1受体(GLP-1R)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腺苷环磷酸(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诱发电压门控型Ca2+通道开放,促进胞内胰岛素合成分泌,实现葡萄糖依赖性的血糖调节.天然GLP-1的半衰期非常短,能被二肽基肽酶Ⅳ(DPP-4)迅速降解[1].

    关键词:
  • 糖尿病肾病中的近端肾小管损伤机制

    作者:张朝云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DN.目前临床上对于DN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经循证医学验证能延缓DN进展的药物仅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然而,DN患者即使长期使用足量的ACEI或者ARB,也不能完全阻止其进展至ESRD.多项临床研究表明,ACEI或者ARB能将DN进展为ESRD风险降低20%~53%.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靶点,而这有赖于对DN发病机制的新探索.

    关键词:
  • 纤维化与糖尿病肾病

    作者:李启富;胡金波

    既往认为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不可逆的肾小球纤维化及瘢痕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肾小管病变,尤其是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纤维化,在DN进展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DN的病理分型种类繁多,但从早期的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到晚期的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程度始终是DN进展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合并倾倒综合征一例

    作者:严倩华;安晓飞;余江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胰岛β细胞所受免疫损伤进程缓慢,胰岛素分泌进行性减少,终需要胰岛素治疗.倾倒综合征是导致功能性低血糖症的原因之一.我们近来收治一例LADA合并倾倒综合征的患者,现介绍如下.病历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21年,间歇性神志模糊半月”人院,患者21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易饥伴体重下降”至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1型糖尿病”,予以胰岛素注射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改为“诺和灵30R早14 U、晚16 U”,空腹血糖波动在5~6 mmol/L,餐后2h血糖波动在9~12mmol/L.

    关键词: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新进展

    作者:苏日娜;杨慧霞

    2015年4月15日至18日,在德国柏林召开了第八届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研讨会(以下简称DIP).会上重点讨论了各国妊娠期高血糖的诊治现状,回顾了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历史由来、诊断标准的变迁及目前仍然存在的巨大争议,再次肯定了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HAPO)研究的重要意义,即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孕妇随着妊娠期血糖升高其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本次大会还展望了目前正在进行的HAPO随访研究,该研究将探讨妊娠期不同程度高血糖对孕妇及子代健康的远期影响.

    关键词:
  • 谷赖胰岛素:一种新型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作者:李光伟

    胰岛素的发展经历了3次里程碑式的跨越.第一代胰岛素为动物胰岛素,第二代为重组人胰岛素,第三代为胰岛素类似物,后者解决了人胰岛素制剂不能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问题.根据起效速度的不同,胰岛素类似物又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赖脯和谷赖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常规人胰岛素(RHI)的起效时间为30~45 min,但超过75%的患者无法在餐前30 min注射胰岛素,因而可迅速起效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于餐后血糖的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谷赖胰岛素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家族的新成员,2012年底在中国上市.本文就谷赖胰岛素的药理学特性、临床疗效及耐受性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华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