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중화신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97
  • 国内刊号: 44-121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香美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熊果酸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作者:李琳;徐莉;范秋灵;汪旭;张艳宁;王力守

    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足细胞Wnt/β-catenin通路活化及足细胞形态改变,探讨熊果酸保护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足细胞并分为4组:正常糖组(葡萄糖5.5 mmol/L)、甘露醇组(葡萄糖5.5 mmol/L+甘露醇19.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和熊果酸组(葡萄糖25 mmol/L+熊果酸5μmol/L).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测足细胞形态转化;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紧密连结蛋白1(ZO-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足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足细胞Wnt1、Wnt3a、Wnt5a、Wnt5b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糖组足细胞呈不规则的树枝状,高糖培养下足细胞向鹅卵石、细长状态的间充质细胞形态转化.高糖诱导足细胞后ZO-1蛋白表达下调,α-SMA表达增加,Wnt5a mRNA表达下调,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GSK3β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相对于高糖组,熊果酸组足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比例减少,ZO-1蛋白表达增加,α-SMA蛋白表达下降,Wnt5a mRNA表达上调,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GSK3β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熊果酸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减轻足细胞损伤.

  • Erbin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周巧丹;陈琳;张颖;詹娟;胡芝芝;裴广畅;韩敏;曾锐;徐钢

    目的 探讨ErbB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在体内外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体外细胞转染Erbin对IRI的影响.方法 (1)体内实验:建立肾脏IRI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再灌注3、6、12、24、48 h模型组.收集并检测各组血清中BUN、Scr水平,采用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Erbin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Erbin及NF-κB p65的表达变化.(2)体外实验: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IRI模型,分别在更换正常含血清培养基后3、6、12、24 h收集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Erb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IL-6、TNF-α炎性因子分泌.质粒Prk5-myc-Erbin瞬时转染建立Erbin过表达模型,分为对照组、IRI组、Erbin组和Erbin+IRI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Erbin表达、NF-κB激活、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分泌.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Scr、BUN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24 h达到峰值(P<0.05);同时再灌注6、12、24、48 h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管型形成,肾损伤评分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 0.05),以24 h为显著;24h模型组肾小管内Erbin及细胞核内NF-κB p65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均P< 0.05).(2)与对照组比较,IRI组细胞核内NF-κB p65、细胞凋亡率及炎性因子(IL-6、TNF-α)分泌均增加(均P<0.05);再灌注12、24 h模型组Erbi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24 h组为显著.与IRI组比较,Erbin+IRI组细胞核内NF-κB p65、细胞凋亡率及IL-6、TNF-α分泌均降低(均P<0.05).结论 Erbin在肾脏IRI中的表达增加.过表达Erbin可抑制IRI组中NF-κB的激活和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的分泌,进而减少肾损伤程度.

  • 活性维生素D3通过PI3K/p-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作者:宋志霞;郭银凤;周敏;张晓良;刘必成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信号通路在活性维生素D3保护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永生系足细胞MPC5,并将其分为5组:正常葡萄糖浓度(NG)组、甘露醇对照(NG+M)组、高糖(HG)组、高糖+不同浓度1,25(OH)2D3(HG+ VD)组(分为0.1、1、10、100、1000 nmol/L组)、高糖+1,25(OH)2D3+PI3K抑制剂LY294002(HG+VD+LY294002)组.观察不同浓度的1,25(OH)2D3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足细胞损伤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足细胞裂隙隔膜蛋白nephrin、podocin和足细胞损伤标志蛋白desmin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PI3K、Akt、p-Akt等指标改变.结果 与HG组相比,HG+VD(100、1000 nmol/L)组细胞nephrin、podoc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P< 0.05);HG+VD(100 nmol/L)组Desm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 0.05).与HG组相比,HG+VD(100 nmol/L)组细胞PI3K-p85以及p-Akt蛋白表达降低(均P< 0.05).与HG+VD组相比,HG+VD+LY294002组细胞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desmin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1,25(OH)2D3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p-Akt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Meta分析

    作者:翟婷婷;刘孟春;刘雪梅;徐岩;刘丽秋

    目的 系统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对接受血管造影术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7月.纳入有关RAS阻滞剂影响CIN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分别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和7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患者15 897例,其中7490例接受RAS阻滞剂治疗,对照组84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患者CIN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4.35%比12.13%,P=0.04).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ACEI/ARB组患者CIN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12.23%比7.32%,P=0.02),且ACE/AARB组患者血管造影术后Scr升高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2).结论 RAS阻滞剂可增加接受血管造影术患者的CIN发生率,RAS阻滞剂可促进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

  • 尿调蛋白基因和天津地区汉族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郭俊;陈莉明;常宝成;郑妙艳;温娟娟

    目的 探讨尿调蛋白(uromodulin,UMOD)基因多态性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者(NC)9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210例和DKD患者280例(GFR≥ 90 ml/min组105例,60 ml/mim≤GFR< 90 ml/min组84例,GFR< 60 ml/min组91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进行UMOD基因rs13333226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 NC组、T2DM组和DKD组患者的AA、AG、GG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8%、58.9%、13.3%,41.0%、48.6%、10.5%和54.3%、36.1%、9.6%;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8%、34.8%和27.7%.NC组与DKD组间、T2DM组与DKD组间在基因型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MOD基因的G等位基因是DKD的独立保护因素(B=-0.248,Wald=8.012,P=0.021,OR=0.780,95% CI 0.612~0.968).结论 UMOD基因rs13333226 G等位基因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群DKD的独立保护因素.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与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改变的关系

    作者:郑淑蓓;郑育;李占园;潘殊方;金领微;周志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MHD治疗的125例患者临床资料,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患者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按照WHO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F23、Klotho蛋白、1,25(OH)2VitD3水平.结果 125例MHD患者有82.40%存在股骨颈骨密度降低,56.00%患者存在腰椎骨密度降低.分别根据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结果分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改变与FGF23无相关性.根据股骨颈骨密度分组的骨质疏松组Klotho蛋白水平较骨量正常组[(387.172±54.137)ng/L比(429.883±41.776) ng/L],骨量减少组[(387.172±54.137)比(410.598±61.056) n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腰椎骨密度分组的骨量减少组Klotho蛋白较骨量正常组[(387.263±53.255) ng/L比(417.108±56.179) ng/L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lotho蛋白与股骨颈BMD(r=0.252,P=0.005)、股骨颈T值(r=0.297,P=0.001)、腰椎BMD(r=0.202,P=0.024)及腰椎T值(r=0.202,P=0.024)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Klotho蛋白水平与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伴低BMD相关.结论 MHD患者合并CKD-MBD伴低骨密度比例较高.Klotho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提示Klotho蛋白升高可降低透析患者CKD-MBD合并低BMD的发生.

  • 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张琪;范贵娟;张杰;贠琳;黄帅;徐瑞;李国华;闫素华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RD)组(182例)和高血压不合并早期肾损害(NRD)组(236例),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血脂、血糖、血浆醛固酮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RD组与NRD组间CYP11B2基因-344C/T位点CC、CT、TT3种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RD组TT基因型频率高于NRD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RD组(P<0.05).TT基因型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CC型和CT型(P<0.05).在校正血压后基因型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 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关,T等位基因易发生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导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主要依赖于血压的改变.

  •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构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模型

    作者:张晓波;李鞠;乔善磊;夏彦恺;唐凤英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血清的代谢物特征并构建疾病血清代谢物诊断模型,寻找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就诊的30例PNS患者.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方法对PN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n=30)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物无靶标检测,采集代谢物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构建PNS诊断模型,并进行MetPA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PCA)、非监督的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均显著区分PNS组与健康对照组,PLS-DA模型的预测率Q2=0.300,解释性良好(R2X=0.581,R2Y=0.4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NS患者血清胆甾烷3,7,12,15醇、二酰甘油、植物鞘氨醇和色氨酸均降低,鞘磷脂、精氨酸和谷氨酸均增加(均VIP>1且P<0.05);PNS患者血清代谢紊乱通路主要包括鞘脂类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嘧啶代谢(影响因子>0.10,均P<0.05).结论 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有望成为临床诊断PNS及病情监测的新方法.

  •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巍;胡伟锋;韩国锋;王会玲;张金元

    目的 探讨残余肾功能(RRF)对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CA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规律CAPD治疗3个月以上的成年患者118例,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将其分为RRF组[rGFR≥1ml· min-1·(1.73 m2)-1]和无RRF组[rGFR<1ml· min-1· (1.73 m2)-1].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血生化指标、心胸比、透析充分性及残余肾功能,记录患者的血压、尿量、超滤量及透析剂量,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同RRF状态腹透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RRF组与无RRF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因、并发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及心胸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RRF组比较,无RRF组患者腹透龄长,尿量减少,腹透超滤量和透析剂量增加,血清白蛋白、血钾、总尿素清除率(Kt/V)降低,血肌酐、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升高(均P< 0.05).与RRF组比较,无RRF组在躯体健康总测量及生理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均P< 0.05).两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心理健康总测量及SF-36总体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GFR与SF-36总体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β=1.330,P=0.07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β=-0.477,P<0.001)、血肌酐(β=0.020,P< 0.001)、心胸比(β=57.823,P=0.004)、血清白蛋白(β=0.772,P=0.016)、腹透超滤量(β=-0.006,P=0.031)与SF-36总体评分相关,rGFR与SF-36总体评分无相关性(β=0.099,P=0.302).结论 无RRF的CAPD患者生理健康低于RRF患者,但两组患者精神健康及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F与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相关性.慢性炎性反应、容量负荷增加和营养不良可能影响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

  • SIRT1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所致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张婷婷;杨晶;张颖;蒋甘孺;孙京华;李胜开;尹忠诚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肾损伤(AKI)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 (SIRT1)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能调节基因沉默、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以及能量代谢.白藜芦醇作为SIRT1天然激活剂能特异性激活SIRT1的表达.NF-κB通路为控制凋亡的重要通路,有研究证实白藜芦醇通过NF-κB调控神经细胞凋亡[1-31].然而,SIRT1能否通过NF-κB通路调控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SIRT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凋亡的调控作用,并研究NF-κB通路在其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为寻找AKI防治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华法林相关肾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韦明明;甘良英;董葆;杨冰;王宓;蔡美顺;左力

    本文对1例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换瓣术后阵发性房颤接受华法林(warfarin)治疗,出现急性肾衰竭,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华法林相关肾病(warfarin-related nephropathy,WRN)的病例进行报道,通过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伴肾脏浸润一例

    作者:金娟;刘岳明;龚建光;赵黎;李一文;何强

    患者,29岁男性,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伴皮肤瘀斑,未予重视.3d前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皮肤轻微擦碰即产生瘀斑,于外院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WBC) 34× 109/L,血小板(PLT)17×109/L,为进一步诊治住入本院治疗.血常规:WBC 27.98× 109/L,PLT 25× 109/L,血红蛋白(Hb) 80 g/L,原始细胞52%.患者WBC高、贫血、PLT低,外周血可见异常细胞,初步考虑急性白血病,给予骨髓检查明确诊断.入院肾功能:尿素氮(BUN) 9.06mmol/L,血肌酐(Scr) 254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2+).

    关键词:
  • 载脂蛋白L1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婷;李贵森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威胁健康的公共问题[1].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寻找CKD的易感基因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证据表明载脂蛋白L1(apolipoprotein L1,APOL1)基因一些变异会增加肾脏疾病的易感性,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高血压肾病(hypertensive nephropathy,HT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肾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HIVAN)、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2-3].

    关键词:
  • 遗传性肾脏尿酸排泄异常疾病

    作者:张冰清;曾学军;陈丽萌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迅速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年代初北京地区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4%和1.3%,2005年分别增至13.8%和6.0%[1-2];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病理生理基础,还与血管结构和功能损伤[3],及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4].约90%的高尿酸血症是由于排泄不足所致[5],肾脏排泄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径[6],直接决定了血尿酸水平[5].尿酸在肾脏的转运排泄过程涉及多种蛋白参与,先天因素、环境和疾病状态等导致这些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尿酸水平的异常.遗传性肾脏尿酸排泄异常疾病是研究人体调控尿酸排泄相关基因的功能,有助于深入理解肾脏排泄尿酸的机制,发现潜在的治疗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简述其遗传学、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进展.

    关键词:
  • 线粒体自噬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小管损伤研究新进展

    作者:唐丹;覃艳;孙林;刘伏友;肖力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主要的病因,小管损伤是DKD的早期改变与特征[1].目前认为高糖引起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蛋白激酶C(PKC)、氧化应激等因素参与了DKD小管损伤,其中活性氧(ROS),特别是线粒体ROS异常起中枢作用[2-3].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通过自噬体形成,选择性清除受损或不需要的线粒体,并与溶酶体融合,降解损伤或功能缺失线粒体、进而维持ROS平衡的过程,其参与了红细胞分化和衰老、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4-5].新近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可能参与了DKD状态下肾小管损伤[6-7].我们对线粒体自噬与DKD小管损伤的关系作全面综述.

    关键词:
中华肾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