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者支原体类型差异及药敏动态分析

    作者:张永红;夏良海;方师群

    目的 分析本地区男性与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者支原体类型的差异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三家医院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49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35例,女性2522例,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支原体检查结果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957例研究对象中支原体阳性者2280例,阳性率为46.0%,其中病原携带者673例(占29.5%),感染者1607例(占70.5%).不同年份间支原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原体阳性率逐年升高.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支原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u)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人型支原体与Uu混合感染(Mh+Uu)构成比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种性别Mh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的敏感性分别为90.6%、76.9%和69.9%.结论 21~40岁女性人群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健康宣教应加强,且诊治时应取材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诊断有目的地选择药物治疗.

  • 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邓莉平;韦芳菲;熊勇;高世成;张永喜

    目的 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注射液(PegIFN-S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时甲状腺功能异常(TD)或甲状腺自身抗体(TAs)产生情况及对疗效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国产PegIFN-SA联合RBV治疗的CHC病例4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PegIFN-SA皮下注射(1.5μg/kg、1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皮下注射(派罗欣180μg、1次/周),两组患者均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1200 mg/d),HCV基因2、3型患者治疗24周,非HCV基因2、3型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均随访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及停药后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HCV RNA水平.结果 试验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36.5±12.0)岁(19~56岁),HCV基因2、3型患者6例,HCV非基因2、3型患者24例.治疗结束停药半年后HCV持续应答率为83.3%(25/30),共13例患者出现TD或TAs,其发生率为43.3%(13/30);9例发生TD患者中4例(44.4%)丙型肝炎复发,高于未出现TD者(1/2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国产PegIFN-S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抗体阳性较为常见,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CHC更易复发.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欧有冠;朱蕾;吴海燕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接受阑尾切除术治疗的155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是否引入腹腔镜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t=0.171、P=0.865)、C-反应蛋白(CRP)(t=0.556、P=0.579)和淀粉样蛋白A(SAA)(t=0.317、P=0.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t=2.634、P=0.009)、CRP(t=6.140、P<0.001)和SAA(t=2.160、P=0.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6.703、P<0.001),术中出血量(t=14.168、P<0.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t=3.859、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3.374,P=0.001)、术后肛门排便时间(t=2.994、P=0.003)和术后住院时间(t=6.917、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更显著,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同源性

    作者:茅国峰;梁美春;陈建东;周洁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及其同源性.方法 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流感染者中分离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揭示菌株间的同源性.同时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的临床资料,以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的危险因素,并以是否存活作为预后判定标准,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共分为7个克隆株,其中克隆A 15株,克隆B 8株,克隆C 3株,克隆D 2株和克隆E各2株,克隆F和克隆G各1株.3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37.5%.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7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周、APACHEⅡ评分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存在均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35、6.353、6.679和5.606,P均<0.05).结论 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年龄、ICU住院时间大于2周、APACHEⅡ评分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存在患者更易导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

  • 戊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及意义

    作者:蒋煜;徐飞;胡居龙;华文浩;李坪;魏红山

    目的 观察戊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方法 分析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6例戊型肝炎患者(观察组)血清GP73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GP73水平为(38.82±15.67)ng/ml,观察组患者血清GP73为(80.06±52.33)ng/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85、P<0.001);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r=0.28、P=0.01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r=0.36、P=0.002)总胆红素(TBil)水平(r=0.47、P<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呈负相关(r=-0.329、P=0.004).结论 血清GP73显著升高的人群需考虑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可能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在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阳;褚小玲;孙立元

    目的 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JUC)应用于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创面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科室就诊的231名使用光动力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光动力治疗期间,每次光动力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局部使用硼酸溶液外敷,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长效抗菌材料JUC局部外用.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56%,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总复发率为3.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82%、10.57%、4.07%、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后,应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JUC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疼痛感,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位点序列分型与耐药谱型的相关性

    作者:洪金玲;李维正;周璇;薛冬英;戴俊华;张洁

    目的 探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清洁中段尿样本中分离培养的大肠埃希菌,应用MLST方法进行菌株分型研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UPEC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93株UPEC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1.1%~3.2%,保持高度敏感性.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均有一定敏感性,耐药率低于50%.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SMZ耐药率>50%.产ESBLs菌株59例(63.4%),ESBLs阴性菌株34株(36.6%).分离株共有33个已知序列型(STs),1例未知ST型,其中多的克隆群为ST131(23/93、24.7%),ST648(9/93、9.7%),ST405(7/93、7.5%)和ST1193(7/93、7.5%).结论 UPEC具有多药耐药性,MLST分型提示UPEC菌株具有多样性,ESBLs与UPEC抗菌药物耐药有一定相关性,ST型与耐药谱型无相关性.

  • 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危险因素

    作者:卜岚;白轩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32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全血及临床资料,并于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随访4个月.检测患者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型.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32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失访96例,剩余225例患者中73例(32.4%)发生药物性肝毒性(肝毒性组),152例(67.6%)未发生药物性肝毒性(无肝毒性组).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χ2=0.830、P=0.003)、NAT2基因型(χ2=7.361、P=0.025)、CD4细胞计数(χ2=4.380、P=0.036)以及氟康唑治疗患者数(χ2=9.924、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MI、NAT2基因型和氟康唑治疗均为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低BMI、慢乙酰型NAT2基因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易发生肝毒性,建议慎重同时使用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药物和氟康唑.

  • 48小时内血清降钙素原与动脉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俞冲;韩旭东;顾玉玲

    目的 探讨48 h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动脉乳酸(LAC)清除率对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第28天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3例(经ICU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或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者)和死亡组41例(经治疗无效,在观察期间死亡者).两组病例入住ICU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PCT、动脉LAC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 h后,存活组较死亡组患者血清PCT(PCT48 h)显著下降[(3.31±1.05)ng/mlvs.(4.37±2.13)ng/ml,t=3.375、P=0.001]、动脉LAC水平(LAC48 h)显著下降[(2.11±0.55)mmol/Lvs.(2.52±0.92)mmol/L,t=2.845,P=0.006].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PCT及动脉LAC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c-48 h[(49.62±5.85)%vs.(42.29±4.99)%,t=-6.607、P<0.001)及LACc-48 h[(51.27±3.44)%vs.(44.86±5.55)%,t=-7.277、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48 h和LACc-48 h对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对良好预后的OR值分别为1.212和1.570.以PCTc-48 h和LACc-48 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7.986、P=0.435),得出PCTc-48 h和LACc-48 h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方程为logit(P)=0.430+0.251×(PCTc-48 h)+0.472×(LACc-48 h).ROC曲线图显示PCTc-48 h曲线下面积为0.842,LACc-48 h曲线下面积为0.901.而PCTc-48 h和LACc-48 h联合预测价值大,曲线下面积为0.944,其大约登指数为0.819,佳临界值为35.32%,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6%和80.95%.结论 PCTc-48 h和LACc-48 h联合检测可作为脓毒性休克预后判断的简便有效指标.

  • 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骨科术后感染的疗效

    作者:郭旭锋;刘勇军;高宏伟;赵养学;马丁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导致骨科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感染者429例,计算机随机系统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5例行万古霉素复合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患者)和对照组(214例行CEMEX GEN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患者),依据随访观察指标与治愈标准汇总试验结果,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传统的彻底清创外加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治疗骨科感染较单一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含庆大霉素的抗菌药物)疗效更好,治愈率高达89.77%,而单一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含庆大霉素)的治愈率仅为37.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3、P=0.024),两种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10、P=0.074).结论 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治疗骨科感染疗效远优于单一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

  •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不同孕周应用核苷(酸)类似物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

    作者:尹迎辉;王玫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抗病毒治疗的起始孕周.方法 2013年1月1日~2016年4月1日于解放军第302医院妇产中心产检并住院分娩且完成产后1年随访的孕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共213例.根据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分为孕24周组和孕28周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母婴阻断成功率、母婴并发症以及停药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 孕24周组和孕28周组孕妇抗病毒治疗4周时HBV DNA载量分别为(4.53±0.59)log10IU/ml和(4.42±0.43)log10IU/ml(t=1.58、P=0.07),较基线水平下降约3.4 log10IU/ml;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8周时HBV DNA载量分别为(3.82±0.43)log10IU/ml和(3.68±0.39)log10IU/ml(t=0.06、P=2.44);抗病毒治疗4周至8周两组患者HBV DNA平均下降约0.7 log10IU/ml;两组患者分娩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2.82±0.48)log10IU/ml和(3.30±0.53)log10IU/ml(t=3.83、P=0.07).两组新生儿7月龄和12月龄时HBsAg均为阴性,母婴阻断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母婴并发症、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出生缺陷率以及停药后ALT升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HBV载量的免疫耐受期孕妇无需提前抗病毒治疗,可根据需要适当推迟用药,但需保证至少4周抗病毒治疗疗程.

  • 经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

    作者:李加雄;邱雪梅;唐淑妮;卢惠伦;游世伦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体位引流、平衡水电解质等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奥林巴斯BF-260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热退时间、咳嗽咯痰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FiO2)、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CD4+/CD8+)、炎症因子指标(CRP、TNF-α、IL-6)及疗效情况(显效、有效、无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热退时间为(4.22±1.12)d、咳嗽咯痰消失时间为(6.17±0.59)d、啰音消失时间为(7.12±4.05)d、住院时间为(10.2±2.7)d,对照组患者热退时间为(5.83±0.72)d、咳嗽咯痰消失时间为(11.29±0.85)d、啰音消失时间为(10.29±3.12)d、住院时间为(11.9±3.2)d,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78、39.276、4.922、3.223,P均<0.01).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Fi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44、19.090、6.329、5.477,P均<0.001);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3、6.667、3.577、5.416,P均<0.001).研究组患者炎症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4.6%)优于对照组(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51、P=0.002).结论 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疗效方面,相比保守治疗,经支气管镜灌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纠正血气指标不合格,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血清免疫细胞水平及显著提高有效率,优势明显.

  •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分析

    作者:李翠乔;刘亮;贾金广;刘欣

    目的 分析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后心血管事件(CVEs)发生情况,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河北省无极县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1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常规检查(血液、炎症及营养素摄入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急性心功能衰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探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患者出院10 d、30 d和60 d时随访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CVEs发生率分别为10.00%、20.00%和37.27%,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22、4.18、P=0.02、0.01、0.04);感染组患者全因病死率为1.82%、4.55%和13.64%,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07、2.55、P=0.03、0.00、0.03).感染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为(15.76±1.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3.35±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5、P=0.03).心血管事件组患者RDW为(14.18±1.96)%,显著高于非事件组患者(13.48±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P=0.02).结论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可使CVEs发生率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升高,RDW增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心率过速及慢性肾脏病是预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CVEs和全因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 60例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重型高危影响因素

    作者:邓慧玲;张玉凤;刘宇阳;张瑜;王小燕;王军;袁娟;余鹏博

    目的 分析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病的早识别、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共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60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且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三痛"典型表现发生率并不高.实验室指标检查显示:入组患儿白蛋白异常、尿蛋白异常、降钙素原、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30×109/L(χ2=34.75、P<0.001)、ALT>500 U/L(χ2=27.30、P<0.001)、PCT>25 ng/ml(χ2=8.45、P=0.02)、尿蛋白阳性(χ2=11.32、P<0.001)和Scr>250μmol/L(χ2=7.89、P<0.001)共5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PLT、ALT、PCT、Scr显著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是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

  • 肝硬化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李聪;陈羽婷;杨松;成军

    肝硬化患者因其免疫力低下、下肢水肿等原因是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高危人群,常见的皮肤软组织感染部位为下肢,常见的感染类型为蜂窝织炎.与一般人群不同,肝硬化患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血清肌酐值和MELD评分为肝硬化患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我国肝硬化患者合并皮肤软组织的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尚需进一步明确,旨在为优化此类患者的优化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 诱导表达人IFITM3的293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H1N1型流感病毒侵染作用

    作者:侯志飞;蒋栋;赵学森;曾辉

    目的 建立诱导表达IFITM3蛋白的293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人IFITM3对H1N1型流感病毒侵染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构建IFITM3/pcDNA5/FRT/TO expression vector质粒及诱导表达细胞株,建立H1N1型流感病毒假病毒评价系统,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对筛选的诱导表达细胞株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293诱导表达细胞株能够很好表达目的蛋白,且诱导表达出来的IFITM3蛋白使H1N1型流感假病毒感染率下降97%(t=38.08、P<0.001),使水泡性口炎假病毒(VSVpp)感染率下降68%(t=54.56、P<0.001),而阴性对照组小鼠白血病假病毒(MLVpp)感染率(t=1.282、P=0.2208)和拉沙假病毒(LASVpp)感染率(t=0.4814、P=0.6377)无显著影响.结论 IFITM3蛋白诱导表达细胞株可以显著抑制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FITM3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和分子机理提供了细胞模型和实验基础.

  • 拮抗Toll样受体4的表达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莉芳;王鲁文;张海月;龚作炯

    目的 观察拮抗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并应用TLR4单克隆抗体进行干预,观察TLR4单克隆抗体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肾脏组织学、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以及肾组织中TLR4及NF-κB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改善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损害;降低血清中Cr、BUN、胱抑素C、IL-1β和IL-6水平(t=7.20、7.86、9.99、8.79、3.92,P均<0.05),并且降低肾组织中TLR4及NF-κB p65水平(t=20.94、11.21,P均<0.05).结论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保护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基于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定细菌和人基因组拷贝数比值方法的建立

    作者:潘晓微;王贤军;刘云惠;杨宁敏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检测细菌和人基因组拷贝数比值的方法.方法 分别设计细菌和人基因组特异性引物及通用探针.以大肠埃希菌和幽门螺杆菌混合菌液及人全血样本模拟混合样本.采用TaqMan-MGB荧光PCR方法对不同稀释浓度的混合样本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实测比值(Ct值换算成拷贝数的比值)与理论比值,评估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经变异系数法(CV)分析,6个不同浓度样本(DB1、DB2、DB3、DH1、DH2和DH3)的CV值依次为4.48%、1.57%、4.67%、1.55%、0.49%和1.29%.9组模拟混合样本中,实测比值(DB/DH拷贝数)和理论比值的误差均小于0.1,且两组数值相关性极显著(r=1.000,P<0.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定细菌和人基因组拷贝数比值的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良好,可用于细菌和人类组织样本基因组拷贝数比例的检定.

  • 人布鲁杆菌感染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华丽;徐新民;蒋荣猛;陈志海;韩冰;徐艳利;李兴旺

    目的 分析5种常用诊断人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效果,为布鲁菌病的诊断制定有效、实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案,并评估试管凝集滴度在判断布鲁杆菌感染严重程度中意义.方法 收集137例布鲁菌病确诊病例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78例非布鲁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乳胶凝集试验(LAT)、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免疫胶体金法(GIC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抗-布鲁菌,比较以上5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析其诊断意义;并分析试管凝集试验不同抗体滴度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评价试管凝集试验滴度效价在评估布鲁菌病严重程度中的作用.结果 RBPT、LAT、SAT、iELISA和GICA 5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7.08%、97.81%、95.62%、95.62%和90.51%,特异度分别为97.44%、96.15%、98.72%、79.49%和93.59%,约登指数分别为0.95、0.94、0.94、0.75和0.84;不同SAT滴度患者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706、P>0.05).结论 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程选择合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RBPT、LAT、SAT的检测效果均较好,RBPT联合LAT进行初筛以减少漏诊;而SAT滴度效价并不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 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治疗进展

    作者:何杰;张强;李鑫

    布鲁菌病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可表现为全身多系统损害,其中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为布鲁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文旨在对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国外普遍试行WHO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而我国遵循的为2012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制定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头孢类.对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以及早期、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对于存在严重脊柱、关节破坏的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则应采取手术治疗.

  • 布鲁菌病研究进展

    作者:段毓姣;陈勇;孙华丽;窦唱;宋凯丽;徐艳利;蒋荣猛;李兴旺

    布鲁菌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呈全球范围流行,而我国近年来布鲁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布鲁菌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复发或者呈现慢性化,甚至可以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故早诊断和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布鲁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各系统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