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婴儿11例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汪雪玲;万钢

    目的 分析11例婴儿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原因和时间,为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09慢性HBV感染母亲分娩的409例婴儿随访观察,所有婴儿均在出生后2 h内、15~30 d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并按0-1-6方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婴儿出生时外周静脉血的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HBeAb、HBcAb)和HBV DNA,并于婴儿1个月、7个月~3岁随访.409例慢性HBV感染母亲按照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分为3组,分别为HBV DNA阴性组147例患者(<5×102拷贝/ml)、低病毒含量组124例患者(≥5×102~<1.00×106拷贝/ml)、高病毒含量组138例患者(≥1.00×106拷贝/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母亲血清HBV DNA和HBVeAg水平对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 发生母婴传播的11例婴儿中,45.45%(5/11)婴儿从出生至1月龄HBsAg、HBV DNA持续阳性,1月龄时HBsAg均>250 IU/ml、HBV DNA均>1.00×106拷贝/ml,免疫失败,全部进展为慢性感染,分析为宫内感染;54.55%(6/11)婴儿出生时至1个月龄无明确感染,抗-HBs均阳转,但在7月龄时5例婴儿、12月龄时1例婴儿发生HBsAg、HBV DNA阳转,分析为产后感染.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婴儿感染率分别为0、0.81%(1/124)和7.25%(10/138),高病毒载量组较低病毒载量组婴儿感染风险高8.98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是影响母婴传播的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28~6.39、P=0.01).结论 婴儿出生后经严格主-被动联合免疫,血清高病毒载量母亲分娩婴儿仍有HBV母婴传播风险,母婴传播的原因除宫内感染外,产后感染亦是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特别在被动免疫消失,主动免疫尚未产生时,婴儿存在较大母婴传播风险.

  • 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败血症患者66例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构成

    作者:余丰;梁飞立;李玫蓉;方敏;吴继周

    目的 调查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构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体分布和耐药.结果 入组患者咳嗽、咯痰、发热、纳差、乏力、消瘦、贫血、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肝功能损害多见,多合并口腔真菌感染、肺部感染及老年慢性病,病死率高.真菌感染55例,以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对所有抗真菌药物均敏感.革兰阴性菌感染10例,以沙门氏菌属多见.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吩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感染2例,对克林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苯唑西林均100%敏感.结论 广西横县老年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度高.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理学分析

    作者:李慢;周新刚;马志园;齐立明;王鹏

    目的 通过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以提高对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神经外科手术收治的36例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指标、脑活体组织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分别根据患者中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结果 颅内占位性病变AIDS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1.4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等.无特殊病原体感染的HIV脑病患者16例(44.4%);脑实质感染性病变患者12例(33.3%),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6例(16.7%),真菌感染者3例(8.3%),弓形虫感染者1例(2.8%),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例(2.8%),梅毒感染者1例(2.8%);发生颅内肿瘤患者8例(22.2%),其中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患者4例(11.1%),Burkitt淋巴瘤患者3例(8.3%),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1例(2.8%),经治疗后,好转者27例(占75%),无变化者5例(占13.9%)和死亡4例(占11.1%).36例患者中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者20例(55.6%),50~100个/μl者7例(19.4%),100~200/μl者5例(13.9%),>200个/μl者4例(11.1%).HIV脑病与脑实质感染性病变、颅内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HIV脑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其他两种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P=0.31,F=0.17、P=0.26).结论 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复杂,HIV脑病发病率高,其次是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当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应尽早行脑活体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 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变异分析

    作者:杨松;李玥;王笑梅;欧蔚妮;邢卉春;成军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部分已知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选择ADV治疗非耐药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患者HBV反转录酶区与S抗原序列.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与焦磷酸测序法明确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比较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与无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耐药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HBV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结果 ADV耐药组与对照组患者人口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42例rtA181T耐药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均为sW172*.在rtA181T/sW172*变异患者体内,该变异株在病毒准种中所占平均比率为(42.6±22.1)%(12.2%~100%).与非ADV耐药组患者相比,ADV耐药组患者发生HBsAg疫苗逃逸变异(χ2=12.8736、P=0.0003)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χ2=4.8344、P=0.0279)几率显著升高.结论 我国ADV耐药患者rtA181T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主要为sW172*变异,HBsAg抗原疫苗逃逸变异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与ADV耐药相互影响,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西安地区百日咳儿童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

    作者:王军;孙芳;刘瑞清;袁娟;张玉凤;徐鹏飞;张瑜;王小燕;邓慧玲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百日咳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2015年至2016年百日咳患儿的病例资料,按年龄、疫苗接种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入组857例百日咳男女性别比1.21︰1,中位年龄为5.8(3.1,12.1)个月,全年散发,6~9月份为高峰期,492例(57.4%)患儿有家庭内咳嗽接触史.与>6月龄组患儿相比较,≤6月龄患儿出现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憋气呼吸暂停、重症百日咳、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发生率较高,住院天数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517、29.939、25.632、30.740、15.046、4.476,t=4.940,P均<0.05).与免疫组患儿相比,未免疫组患儿出现痉咳、发绀、憋气呼吸暂停、重症肺炎、重症百日咳发生率较高,且住院天数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17.747、10.058、10.257、39.463,t=4.559,P均<0.05),两组患儿出现鸡鸣样回声以及并发百日咳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1.989,P均>0.05).与普通型百日咳病例相比,重症患儿年龄小、未接种DTP比例更高、发热和肺炎发生率高、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幅度大、住院天数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47.214、53.394、7.993,t=7.938、-8.060,P均<0.01).所有患儿入院治疗1周内痉挛性咳嗽消失者515例(60.1%),明显缓解者198例(23.1%),无死亡病例,住院天数中位数为8(6,10)d.结论 西安地区儿童百日咳全年散发,以6~9月份为高峰期,≤6月龄未完成基础免疫的患儿临床症状较重,但预后大多良好;血常规白细胞显著增高和未接种百白破疫苗者为重症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

  • 流式细胞术在高危16型和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胡小云;方红辉;曹国磊;范志能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技术在高危16型、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筛查的2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后对其行流式细胞技术诊断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下正常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者16型和18型HPV E6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式细胞技术诊断CINⅡ期、Ⅲ期、宫颈癌者阳性率低于荧光PCR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流式细胞技术诊断≥CINⅡ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5%(35/40)、98.2%(157/160)和96.0%(192/200);荧光定量PCR诊断≥CINⅡ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0%(34/40)、96.9%(155/160)和94.5%(189/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流式细胞技术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样品交叉感染所致的假阳性,提高HP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炜炜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接受PegIFN和RBV联合治疗的148例HC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持续性病毒应答24周(SVR24)、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病毒应答(ETR)、持续性病毒应答12周(SVR12)、复发、无效应答、病毒学突破评估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148例HCV感染者失访12例(8.1%).136例HCV感染者中128例(94.1%)患者出现EVR、118例(86.8%)患者出现ETR、114例(83.8%)患者出现SVR12、112例(82.4%)患者出现SVR24、8例(5.9%)患者无效应答、6例(4.4%)患者复发、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2.9%).HCV RNA、HCV基因型和UA均为影响HCV感染者SVR24的因素(P均<0.05).结论 PegIFN联合RBV治疗HCV感染疗效显著.HCV基因型2/3、HCV RNA水平较低和尿酸与HCV SVR相关.

  • 疟疾患者炎症指标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学松;郭江;段雪飞

    目的 探讨感染指标在疟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纳入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118例疟疾患者,124例局部细菌感染者以及64例败血症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感染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局部细菌感染、败血症和疟疾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的差异.结果 疟疾患者的降钙素原较局部感染者显著升高(χ2=5.89、P<0.001),但与败血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1.000);疟疾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败血症患者(χ2=5.32、P<0.001)和局部感染者(χ2=7.85、P<0.001)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疟疾患者PCT较普通疟疾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4、P=0.002).结论 疟疾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有助于疟疾和不明原因感染的鉴别诊断.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

    作者:谢放;孟庆华;侯维;陈德喜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确诊的慢性HBV感染(CHI)患者(108例)、NAFLD患者(120例)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132例)共360例.入组病例均行肝组织活检术,标本分别行HBsAg和HBcAg检测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学指标以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较CHI患者,NAFLD患者和HBeAg(+)CHB合并NAFLD患者AL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较CHI和NAFLD患者,HBeAg(+)CHB合并NAFLD患者的AST与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较NAFLD患者,HBeAg(+)CHB合并NAFLD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升高.CHI患者、NAFLD患者和HBeAg(+)CHB合并NAFLD患者三组患者的肌酐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两两比较高尿酸血症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HI患者和NAFLD患者相比,HBeAg(+)CHB合并NAFLD患者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炎症和纤维化发生率在HBeAg(+)CHB合并NAFLD患者中升高,提示NAFLD的存在可能与CHB病情进展有协同作用.

  • 麻痹性痴呆与无症状型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电信号复杂度分析

    作者:姜美娟;李务荣;伍文清;黄宇明;许东梅;王素梅;秦开宇;马小杨

    目的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手段,分析麻痹性痴呆(GPI)和无症状型神经梅毒(AN)患者的脑电信号复杂度(LZC)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2例麻痹性痴呆(GPI组)和43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患者(AN组)安静闭眼状态下的脑电信号(LZ),于Matlab 7.0平台上进行LZC分析,比较两组患者LZC值的变化.结果 GPI组患者在各导联、左右半球及全脑LZC值均低于AN组,其中双额(F3、F4)、双颞(T5、T6)及右中央(C4)导联LZC值显著降低(F3:0.417±0.116 vs.0.468±0.128,F4:0.413±0.115 vs.0.463±0.130,T5:0.398±0.117 vs.0.457±0.128,T6:0.395±0.115 vs.0.456±0.128,C4:0.405±0.120 vs.0.462±0.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2、P=0.043,t=2.753、P=0.045,t=2.711、P=0.047,t=2.766、P=0.044,t=3.017、P=0.031).结论 LZC值可作为认知功能变化较灵敏的观察指标.随着认知功能的降低,麻痹性痴呆患者额、颞区LZC值可同向下降,可能为麻痹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预测依据.

  • 手足口病患儿营养支持

    作者:付华;李艳静;邢剑侠;马艳玲;温博

    目的 了解营养支持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含量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已确诊的手足口病(包括初次感染及反复感染者)住院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患儿年龄及病程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锌(4.83±1.57μg/ml)和钙(66.73±10.48μ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60、P=0.031,t=2.790、P=0.030).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A(1.99±0.31 mg/dl)和IgG(13.74±2.86 mg/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0、P=0.001,t=2.650、P=0.02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失衡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组患儿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5.512、P=0.036,t=10.202、P=0.001).结论 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其临床结局.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外结核患者样本临床应用

    作者:宋江勤;向健;杨昊;周锦

    目的 评估赛沛分子检测技术(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GeneXpert MTB/RIF)检测心包和胸腔积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人民医院和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6例结核病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158例胸腔积液和128例心包积液样品.每个样品均经过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罗氏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LJ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测定.使用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 MTB/RIF技术检测MTB的有效性.结果 在286例积液样本中,MTB通过LJ培养阳性者51例(17.8%),GeneXpert MTB/RIF测定阳性者43例(15%),抗酸染色镜检阳性者11例(3.8%).GeneXpert技术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3%、100%、100%和96.7%,抗酸染色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3%、99.1%、81.8%和85.4%.GeneXpert技术检查心包积液中MTB的灵敏度可达90%.GeneXpert MTB/RIF和抗酸染色镜检鉴定两种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有效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3.199、33.715、P均<0.001).结论 GeneXpert MTB/RIF技术对于检测胸腔和心包积液中的MTB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27例临床研究

    作者:白萌萌;孟林;李文;崔玉婕;张冬梅;桑艳峰;刘咏梅;唐静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实验室非特异性指标相关因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承德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的127例出生0~3 d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为感染组,103例0~3 d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围产期因素以及实验室指标等.结果 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感染组患儿喂养困难(15.7%)、呼吸困难(30.7%)、呻吟(31.5%)、皮肤黄染(18.1%)和窒息(5%)等初始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24.574、33.282、38.039,P均<0.001).围产期因素中两组新生儿母亲孕晚期有感染病史和胎膜早破>18 h两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6、10.717,P均=0.001).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08,t=6.378、P<0.001,t=4.860、P<0.001).感染组患儿ROC曲线分析显示: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佳截断点分别为8.0 mg/dl、12.65×109/L和63.15%,敏感性分别为24.3%、62.2%和68.9%,特异性分别为99.0%、81.2%和84.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4、0.707和0.769;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三者联合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75.0%,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显著高于单项指标.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围产期因素密切相关,以呼吸系统症状为始发临床表现多见.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价值.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有利于早期识别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作者:孙国先;单清;林涛;徐德宇;侯红玲

    目的 调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现状,为合理、有效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9.49%、11.50%、27.73%、8.87%和26.89%;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常用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占65.32%),而较少使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占11.49%);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用法、用量及给药时机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当、频繁换药、违反用药禁忌分别占38.71%、32.26%、12.90%、11.29%和4.84%.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氯霉素仍保持活性.

  • 神经型布鲁菌病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分析

    作者:曹敬荣;王岩;王育英;谢威;陈典典;段园园;闵嵘;王培昌

    目的 总结神经型布鲁菌病(NB)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过程,为提高临床和实验室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的12例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脑脊液(CSF)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非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比较平均发病年龄,CSF白细胞数、蛋白含量、氯化物、葡萄糖水平等.结果 12例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43±14)岁;10例患者来自流行地区,9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3例既往诊断布鲁菌病;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6例有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表现;3例患者表现为复视、视力下降;伴有听力减退伴步态不稳,肢体麻木无力,精神状态改变者各4例.血清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100%)较CSF凝集阳性率(58.3%)和CSF培养阳性率(46.1%)对临床诊断神经型布鲁菌病价值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8、P=0.005,χ2=73.79、P=0.005);12例NB患者CSF白细胞数(单核为主)和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正常或减低,与非NB感染者相比,CSF葡萄糖检测具有重要价值(P均<0.05).给予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治疗后12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神经型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或漏诊,非疫区医务人员应重视CSF血瓶培养及布鲁杆菌凝集,加强多学科协作交流以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泽波;陈莉华

    目的 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162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20例)和对照组(1106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形成风险评估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52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结果 住院时间>15 d、使用三联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全身麻醉、合并肝病、合并血液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激素治疗、放疗或化疗、手术时间>3 h以及侵入性操作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建立风险评估量表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00%,低于评估量表建立前的31.98%(χ2=6.622,P<0.05).结论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评估患者感染风险,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并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侯志飞;赵学森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FITM)是一类新型抗病毒细胞防御分子,其在人体组织细胞中普遍表达,主要定位于质膜、内体及溶酶体中,这些部位是病毒侵入细胞的主要靶点.IFITM通过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膜融合,从而限制多种病毒侵染,包括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寨卡病毒等.虽然,IFITM已经被证明可以抑制8个病毒科数十种病毒,而且其主要抑制病毒进入阶段的融合过程,但IFITM抗病毒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IFITM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IFITM抗病毒谱及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研究进展

    作者:王帅;赵汝岗;张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AIDS患者的病死率逐渐降低,但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本综述主要介绍AIDS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AART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OPG/RANK/RANKL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简述AIDS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

  • 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赵一鸣;刘秀红;李伟华;刘晓霓;李宁

    全球每年约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虽然戊型肝炎病死率在一般人群中低于1%,但HEV感染妊娠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30%.此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器官移植、放化疗和HIV感染等)HEV感染所导致的慢性戊型肝炎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过去仅有戊型肝炎病例输入的发达国家,近年来亦频繁出现本土散发病例,HEV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关注近两年来的研究数据,回顾HEV生物学、流行病学特征、肝外表现、治疗及诊断的新进展,阐明戊型肝炎的研究方向是在与人类生活密切接触的偶蹄类动物中寻找新orthohepevirus基因型;更好地了解准包膜HEV(eHEV)包膜起源和结构以及参与eHEV释放和重返细胞宿主因素/途径,有助于靶向治疗性干预.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胡月;王宇;刘景院;张福杰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亚洲成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尽管诊断技术在不断进步,新型抗菌药物陆续上市,但C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不同研究中CAP病原菌分布各有不同,耐药情况也有所差异.本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耐药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和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中涛;熊勇;邓莉平;田素芳;陈飞

    目的 提高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43岁男性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患者,给予综合抗感染、抗炎(小剂量地塞米松)、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及治疗PSM、HPS、HNL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