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病原学分析与皮瓣修复

    作者:郑文彧;李光;刘金波;李易晟;辛学

    目的 探讨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皮瓣移植与感染细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128例足踝部感染性创面患者,分别于皮瓣移植术前收集样本,分析病原菌的分类、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指导性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全身抗菌治疗,选择合适的皮瓣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28例足踝部感染性创面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高的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ESBLs),发现2株亚胺培南和1株美洛培南耐药菌株.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肠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2.14%(9株),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经过全身抗菌治疗和合适皮瓣手术,128例患者均达到临床痊愈.结论 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治疗过程中,应包括对感染的预判,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把握好手术时机的关键因素.

  • 荆州市血吸虫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作者:杜爱民;钟雯;李永国;曾姣娥

    目的 调查荆州市血吸虫病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方法 于荆州市附近县市抽取5个乡镇,由镇血防站调取诊断明确的血吸虫患者名单,对其实验室生化检测资料进行统计,然后在5个乡镇选取5个村血吸虫患者进行现场检测,评估血糖水平.对未检测的患者进行电话访问,以核实患者的患病状情况、生活方式及治疗状况.结果 共调查30周岁以上成年人139289人,其中糖尿病患者8553人,患病率6.14%;血吸虫患者1689人,血吸虫病合并糖尿病患病57例,患病率为3.37%,与普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6,P<0.001).血吸虫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Cr、AST、ALT和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普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 耳穴压豆法联合益气活血生肌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术后感染的疗效

    作者:王志

    目的 研究耳穴压豆法联合益气活血生肌方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术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96例盆腔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148例患者于术中和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给予耳穴压豆法联合益气活血生肌方预防感染;对照组患者148例于常规术中、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动态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和体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排气、排便时间及各种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 d、5 d CRP浓度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8.254、6.337,P=0.007、0.01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543).研究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49、3.161,P=0.028、0.041).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和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03%和5.41%;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0.81%和18.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29、5.661,P=0.036、0.024).结论 耳穴压豆法联合益气活血生肌方可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感染,还可减轻疼痛,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时间.

  • 颅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玲;陈霞;王桂明

    目的 分析造成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可能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目标性监测545例颅脑手术患者,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结果 545例患者中32例发生SSI,感染率为5.87%;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 h、术中失血量≥300 ml、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及全部住院天数延长是SSI发生的高危因素(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SSI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256、95%CI:0.090~0.726),全部住院天数延长是独立的危险性因素(OR=6.601、95%CI:1.136~38.350).结论 颅脑手术患者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工作中需积极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SSI的发生.

  • 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

    作者:谭何易;唐胜军;罗永强;严高武;汪玉磊;谢婧;黄婷婷;赖应龙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分类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 14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4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4株、占81.9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占15.26%、14.06%、13.25%和10.04%;革兰阳性菌检出41株(占16.4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和咽峡炎链球菌较常见,分别占5.62%、3.61%和2.81%;真菌检出率较低,仅4株(占1.6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68.00%~10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90.0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和咽峡炎链球菌分别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以及青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接近1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可试验性选用左氧氟沙星或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其次可考虑革兰阳性菌所致,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青霉素抗感染治疗.

  • 胸腺肽序贯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长;黄希田;毛文忠;凌乔;刘雪峰

    目的 评估胸腺肽序贯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544例HBeAg和HBV DNA均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257例和单用拉米夫定组287例.患者获得完全应答后继续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序贯治疗组患者继续治疗14.80个月,单用拉米夫定组患者继续治疗14.60个月.分别检测HBV DNA载量、HBV病毒表面标志物、YMDD变异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治疗结束时统计累计完全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序贯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7.59%,47.08%和46.30%,单用拉米夫定组患者分别为43.21%,32.06%和31.7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958、12.850、12.183,P均<0.001).获得完全应答按指南标准停药随访序贯治疗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患者分别为平均105.90个月和104.02个月,统计累计持续完全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其中序贯治疗组患者分别为37.74%,34.24%和33.46%,单用拉米夫定组患者分别为20.21%,16.38%和16.38%,两组差异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460、23.193、21.431,P均<0.001).序贯治疗组完全应答患者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显示,治疗后CD4和NK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t=2.984、2.868,P=0.045、0.047),CD4/CD8复常率升高(t=3.012、P=0.044).治疗期间,序贯治疗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45%和18.82%(χ2=4.126、P=0.042).随访期间序贯治疗组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患者(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P=0.008).结论 胸腺肽序贯拉米夫定治疗CHB提高了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可作为CHB患者安全、经济、有效的优化治疗.

  • 青岛地区宿主IL-28B基因多态性及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作者:史昌河;宋秀云;魏阳;周永

    目的 了解青岛市HCV基因型和宿主IL-28B基因多态性以及二者对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纳入40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治疗前检测其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以及人IL-28B基因型等指标,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患者的疗效.结果 HCV基因1a、1b、2a、3a型感染者例数分别为1、28、10和1例.宿主IL-28B基因SNP rsl2979860 CC型28例,CT型12例;SNPrs8099917 GT型8例,TT型32例.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共29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VR).治疗2周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与非应答组患者比较,两组获得的RVR(χ2=11.25、P=0.001)和SVR(χ2=15.09、P<0.001)患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V非1b型,IL-28B SNPrs12979860 CC型和SNP rs8099917 TT型均与抗病毒治疗2周时应答率、RVR、SVR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青岛地区CHC患者HCV基因型以基因1b型为主;青岛地区CHC患者IL-28B SNP位点以rs12979860 CC型和rs8099917 TT型为主;HCV基因型、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预测抗病毒疗效的指标,可用于指导慢性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

  •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作者:范丰田;安百芬;袁启霞

    目的 分析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宫颈癌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病理学诊断分为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另选取宫颈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分别为62.50%和9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χ2=25.365、P<0.001,χ2=50.032、P<0.001).对照组患者阳性HPV高危率(0.00%)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53.33%)和宫颈癌组(93.33%)(χ2=4.030、P=0.045,χ2=12.273、P<0.001);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的高危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χ2=114.425、P<0.001).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OR=2.063、95%CI:2.011~2.124)和高危HPV感染(OR=1.032、95%CI:1.005~1.114)均与宫颈癌发生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3).结论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呈正相关,有效筛查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癌,以做好防控措施.

  • 哈尔滨市男男同性恋HIV-1感染者gag基因分型特征分析

    作者:岳超;金刚;李海宁;宋波;林元龙;张铮;金春英;李宇欧;高玉梅;王福祥;刘树林;李庆海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确诊的男男同性恋(MSM)HIV-1感染病例gag基因序列,确定新发感染毒株基因型.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12月确诊且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gag基因.采用MEGA 5.05软件构建gag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基因型特点.结果 共收集49例MSM感染者样本,且均获得gag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49例gag基因主要分布于3个亚型内,其中CRF01_AE亚型39例,占79.6%;B亚型5例,占10.2%;CRF07_BC亚型4例,占8.2%.另外,发现CRF01B重组型1例,占2.0%.在CRF01_AE毒株中,92.3%(36/39)与我国MSM人群参考株成簇,7.7%(3/39)与泰国及我国西南地区异性传播参考株成簇.结论 本研究时间段哈尔滨市确诊MSM感染病例以CRF01_AE基因型为主.MSM人群可能成为本地区复杂基因型的重要来源,实时监测该人群新发感染病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制定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 某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刁云锋;涂悦;张赛

    目的 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至2014年本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45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0.89%(409/450),革兰阳性菌占7.11%(32/450),真菌占2.00%(9/450),其中,分布广的4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0.00%,135/450)、铜绿假单胞菌(27.11%,122/450)、鲍曼不动杆菌(14.22%,64/450)和大肠埃希菌(9.11%,41/4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等普遍耐药.基础疾病、侵入性治疗、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和白蛋白低等可能是医院感染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院神经外科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呈流行趋势,基础疾病、侵入性治疗、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和白蛋白低与医院感染者预后密切相关.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的疗效

    作者:杜俊峰;罗会舟;何平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敷药方式治疗,待伤口愈合后进行缝合或植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先用负压封闭引流药物将创面湿敷,然后使用吸引机进行治疗一周,结束后进行2期植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创面愈合所耗费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创面愈合分别为28例(70%)和8例(20%),治疗14 d后分别愈合8例(20%)和16例(40%),治疗21 d后分别愈合3例(7.5%)和6例(15%),治疗21 d以上分别愈合1例(2.5%)和10例(2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创面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 59例老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滨;刘小伟;倪秀莹;赵利;夏德全;孙朝霞;杨谦;吴翠萍

    目的 探讨老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59例老年SFT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预后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9例).比较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及转归,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59例患者均出现MODS,其中治愈者50例,病死9例,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放弃进一步治疗而自动出院(将自动出院病例归入死亡组),病死率为18.64%(11/59).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脑等器官受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器官损害数量增加,病死率随之增高.患者受损器官严重程度、男性、高热(≥39.0℃)、热程>3 d以及发病后就诊晚(≥6 d)等因素,与预后不良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器官损害严重度、男性、高热、热程及就诊时间延迟等是预后不良、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 白细胞群落参数在监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甜;朱易华;顾德林;陈俊林;曹兴建

    目的 分析白细胞群落参数(VCS)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监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3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用药前、强化期以及5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值(MNS)及其相应标准差(SD值),计算用药前﹑后VCS参数的变化幅度(△VCS).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病例对照组(489例,血常规指标均正常)和粒细胞下降组(65例,ANC<2.0×109/L),以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病例对照组患者强化期MNV和MNV-SD较用药前显著升高(t=-2.207、P=0.030,t=-2.030、P=0.043),而MNS显著下降(t=-2.104、P=0.045).粒细胞下降前1周MNV、MNV-SD、MNS与患者用药前相比,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t=-27.953、9.627、7.724,P均<0.001),而ANC、NE%均无显著性变化(t=2.032、P=0.051,t=1.977、P=0.052).ANC下降至2.0×109/L以下时,△MNV与△ANC水平呈负相关(r=0.868,P<0.001),△MNS则与之呈正相关(r=0.847、P=0.000).发生粒细胞下降前1周患者MNV、MNV-SD、MN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778和0.804,均高于ANC(AUC=0.633)和NE%(AUC=0.589),且当MNV的Cut-off值取≥150.05时,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达82.3%和72.5%,诊断性能均优于其他指标.ANC+NE%+MNV+MNV-SD+MNS联合诊断时,其灵敏性和特异度分别高达88.5%和84.2%.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参数MNV、MNV-SD变大,MNS下降,当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时,MNV、MNV-SD、MNS变化更为显著,且发生在粒细胞下降前,与ANC、NE%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及特异性显著提高.

  •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及其预防性治疗

    作者:张梦阳;张硕;周宝桐;刘晓清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任何损害免疫应答的因素均可能明显改变HBV感染的状态,引发HBV感染再激活.再激活可表现为无症状,也可为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在不同危险因素下,HBV再激活率为24%~88%,病死率高于10%.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基线高病毒载量以及HBV表面抗原阳性等.准备接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均需进行HBV标志物筛查,并进行危险度分级,继而确定预防性治疗方案,这对预防HBV再激活所致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作者:刘安楠;杨松;成军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可导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同时与一系列肝外表现相关.神经系统损害是HEV感染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近年来,关于戊型肝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吉兰-巴雷综合征和神经痛性肌萎缩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主要的神经系统表现.急性戊型肝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与病毒的直接作用两方面.本文对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颅内感染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芳;李常新

    颅内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脑屏障通过脑的实质、被膜及血管引起的炎症,其致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朊病毒等,因血脑屏障等保护作用,颅内感染较其他感染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则治疗棘手,因此,临床上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其危险因素.气象改变为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关于气象因素影响颅内感染发病的方式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合分析各致病原与气温、气压、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对颅内感染致病机制进行概述,以根据气象变化预测其发生,进而实现一级预防.

  • 生物活性透明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应答作用

    作者:尤娜;褚萨萨;朱进;张馨;杨志国;汪茂荣

    目的 探讨经人透明质酸酶PH20特异处理的重组HA,即生物活性透明质酸(B-H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 DC细胞和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株(THP-1)经不同浓度的B-HA预先处理,加入LPS刺激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HP-1细胞实验中,与LPS组相比,B-HA 20 mg/ml不仅能够显著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量,同时能够显著增加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其细胞中TNF-α、IL-8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4.41±1.94、35.76±4.19和4.99±0.07,而LPS组分别为38.48±1.47、62.7±1.93和2.27±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81、P=0.0290,t=5.695,P=0.0300,t=15.20、P=0.0040).细胞上清中三者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609.00±75.66)pg/ml、(213.10±9.14)pg/ml和(496.3±41.92)pg/ml,LPS组分别为(3018±102.8)pg/ml、(587.4±3.140)pg/ml和(243.3±20.23)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080,t=38.74、P=0.0007,t=5.434、P=0.0320).在人外周血分化的DC细胞实验中,B-HA对细胞因子TNF-α、IL-8和IL-10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 B-HA能有效调节人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其炎症反应;对人DC细胞的炎症反应无显著影响,提示B-HA对人炎性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作用具有选择性.

  • 新型HIV-1核酸定量内标构建及验证

    作者:李庆;刘芳;岳秀娟;李冰;陈德喜

    目的 构建一种稳定的以病毒颗粒为基础的HIV核酸定量检测内标.方法 在实验室原有新型表型耐药载体pcDNA6.2-LTR gagpol的基础上,利用PCR扩增法在不改变p24保守区基础上突变核苷酸,经Gateway重组得到含突变碱基的pNL43-?ENV-LUC-ATTR表达载体,该载体与水泡性口膜炎病毒(VSV)质粒共转染293细胞48 h后收集上清中HIV-1内标假病毒颗粒,检测p24抗原含量,定量假病毒滴度,以倍比稀释内标质粒、内标质粒与阳性标本混合品、内标假病毒颗粒与阳性标本混合品为模板进行实时定量PCR法,观察内标质粒、内标假病毒颗粒内的核酸与内标引物探针的匹配情况,以及是否受样本探针引物的干扰.结果 定点突变表型耐药载体pcDNA6.2-LTR gagpol内的p24保守区片段;获得仅具有1次感染性的HIV-1假病毒颗粒(3.61×109 IU/ml);p24抗原检测含量为283.2 pg/ml;实时定量PCR法确定内标质粒、内标假病毒颗粒内的核酸与内标引物探针匹配良好,内标引物探针对阳性标本探针无干扰.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以假病毒颗粒为基础的HIV-1核酸定量检测内标.

  • 孕期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分布

    作者:任成娥

    目的 探讨孕期妇女感染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00例孕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孕期将其分为孕早期(14周以下)153例、孕中期(14~28周)146例和孕晚期(28周以上)101例;按年龄分为3组,≤24岁组152例,25~28岁组146例,≥29岁组102例.对孕期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孕期和不同年龄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和23种基因型的分布.结果 400例孕期妇女中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67例,总感染率为16.63%,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感染率分别为18.51%、13.76%和19.54%,不同孕期妇女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7、P=0.167).孕期妇女宫颈常见的HPV感染亚型及其感染率分别为HPV16(21例,5.25%)、HPV6(13例,3.25%)、HPV11(11例,2.75%)、HPV18(10例,2.50%)和HPV52(14例,3.50%).孕期妇女年龄≤24岁时有较高感染率(99例,24.75%),年龄25~28岁孕妇感染率为12.25%(49例,12.25%),年龄≥29岁孕妇感染率为15.25%(61例,1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4、P=0.031).结论 孕期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较高,且24岁以下孕期妇女感染率尤为突出.常见基因型为HPV16,其次为HPV52、HPV6、HPV11和HPV18.

  • 四川地区81例带绦虫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滕俊;陈竹;姚宇亮;张涛;尹源;杨蓉

    目的 总结2012年至2015年四川地区带绦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81例带绦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病例年龄为16~79岁,以青壮年(20~50岁)多见(58例,70.37%),且男性多于女性(1.25︰1);均为藏族人群,以甘孜州、阿坝州地区为主(73例,90.13%);均有食用生牛肉史.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70例,86.4%),部分患者可自主排出白色蠕动节片(22例,27.16%),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0例,24.69%)和贫血(15例,18.64%).内镜均发现扁平软体白色蠕动节片,包括胃镜阳性6例(7.41%)和肠镜阳性75例(92.59%).患者常患有基础疾病(50/81,占61.73%),多以基础疾病就诊而发现带绦虫感染.70例患者接受中药驱虫治疗,治愈65例(92.86%).结论 有食用生牛肉史的藏族人群是带绦虫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常规行带绦虫病的相关筛查.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带绦虫病的常规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及误诊.

  • 地方性斑疹伤寒伴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作者:宋德刚;邱方;刘秀娟;杨涛;孙谢文

    目的 了解地方性斑疹伤寒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以提高对危重型斑疹伤寒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收治的1例地方性斑疹伤寒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研究纳入1例70岁男性地方性斑疹伤寒合并MODS患者,给予多西环素抗炎、丙种球蛋白、血液滤过等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尿量增加,腹胀好转,但部分脏器功能进行性恶化,后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早期应用多西环素及血液滤过对治疗重症斑疹伤寒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仍需进一步总结经验.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脑室出血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一例临床分析

    作者:尚振德;孙密密;孙即奎;孟宪兵;武涛;姬广福

    目的 提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自发性脑室出血、侵袭性肺部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的认知.方法 结合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脑室出血及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以发热、乏力、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心、肝、肾、凝血等多脏器损害,重者病死率高;脑室出血可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及时恰当的救治预后较好;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在难以取得活检组织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应结合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尽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脑室出血及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临床罕见,其发生可能与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免疫力低下、凝血异常有关.

  • 高龄糖尿病患者合并紫色色杆菌感染死亡一例

    作者:王亚妮;梅春丽;燕醒狮

    目的 了解高龄糖尿病合并紫色色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紫色色杆菌感染的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收治的1例高龄糖尿病合并紫色色杆菌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84岁男性糖尿病合并紫色色杆菌感染者,给予联合抗细菌、厌氧菌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但因家属放弃治疗后5 d死亡.结论高龄糖尿病患者合并紫色色杆菌感染需在发病早期积极行联合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紫色色杆菌
  • 伴放线放线杆菌性败血症一例

    作者:金柯;刘根焰;李军;翁亚丽

    目的 探讨伴放线放线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抗菌药物的选用.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例伴放线放线杆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伴放线放线杆菌性败血症患者为56岁男性,长期于地下停车场工作且以夜间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消瘦.血培养至第8天见细菌生长,第19天时鉴定为伴放线放线杆菌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并持续正常,复查炎性标志物等基本正常,复查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结论 对于长程发热患者需尽早进行血培养,且当怀疑为苛养菌所致血流感染时血培养观察时间应延长;抗伴放线放线杆菌治疗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