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干扰素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海燕;王银铃;朱莉;陈慧;钱峰;李明;朱伟;张雪华;胥萍;朱传武

    目的 探讨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72例HBeAg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同期以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T细胞PD-1和Tim3的表达.结果 干扰素治疗前,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和Tim3表达的中位百分率分别为35.5%和4.8%,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3%和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 = 805.0、P = 0.043,U = 741.5、P = 0.013).干扰素治疗12个月时,患者CD8+T细胞PD-1和Tim3的表达分别为32.7%和4.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3.305、P = 0.001,Z = 2.065、P = 0.039);在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者中,CD8+T细胞PD-1和Tim3表达的中位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无转换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 = 209.0、P < 0.001, U=302.0,P<0.001);在ALT复常与异常者之间,两项指标的中位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29.5、P = 0.635,U = 209.5、P = 0.405);在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下限者中,CD8+T细胞PD-1表达的中位百分率显著低于病毒仍可检测的患者(U = 371.5、P = 0.011),而CD8+T细胞Tim3的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558.0、P = 0.727).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和Tim3呈高表达状态,干扰素治疗可以下调其表达,并且其表达降低与干扰素疗效有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军;赵平;靳雪原;程勇前;闫涛;刘红虹;吴亮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感染的不同阶段及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水平的差异,推测固有免疫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0例,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各20例;健康成人20例为健康对照.检测CHB患者不同感染阶段及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期间的HBV DNA载量、ALT水平,应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APOBEC3G mRNA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成人比较,CHB、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含量分别升高1.4倍(t=-3.166、P=0.003)、1.37倍(t=-2.206、P=0.0335)、1.44倍(t=-3.381、P=0.0014)和3.95倍(t=-4.790、P=0.0002).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血中的APOBEC3G mRNA的含量与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2、P=0.8097).应用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含量分别是未经治疗的CHB患者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患者的2.36倍(t=4.085、P=0.0002)和2.40倍(t=4.9、P <0.0001).CHB炎患者ALT水平升高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含量增高1.3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7、P = 0.0112).HBV DNA载量高低与A3G mRNA含量无关(F=0.2124、P=0.8871).结论APOBEC3G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 新生儿侵袭性感染B族链球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机制

    作者:李娟;高坎坎;容莉莉;关小珊;邓秋连;钟华敏;龙燕;高秀蓉;张丽华;穆小平;袁春雷;计文婧;刘海英

    目的 通过分析侵袭性感染新生儿的B族链球菌(GBS)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型,为新生儿GBS感染的防治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4家医院GBS侵袭性感染< 90 d新生儿病例.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GBS分离株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应用PCR方法进行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确诊新生儿GBS侵袭性感染93例,其中34例(36.6%)早发型,59例(63.4%)晚发型.93株GBS分离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GBS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100%敏感;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6%、2.2%和1.1%.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60.2%、78.5%和93.5%;耐药表型以固有表型(cMLSB)为主,占53.9%,其次为L表型(26.3%)、诱导表型(iMLSB)(15.8%)和M表型(3.9%).56株红霉素耐药菌株ermB基因的携带率为85.7%,2株(3.6%)耐药菌株同时携带ermB和mefA基因,均未检出ermA.87株四环素耐药菌株中,四环素耐药基因tetO和tetM携带率分别为74.7%和46%,其中25株同时携带tetO和tetM,均未检出tetL和tetK基因.结论 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仍是治疗新生儿侵袭性GBS感染及高危新生儿预防GBS感染的首选药物.广东地区GBS红霉素耐药机制以ermB基因介导的核糖体靶位改变为主,四环素耐药机制以tetO和tetM基因为主.

  • 妊娠中晚期口服替诺福韦酯阻断HBV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王海斌;李晖;杨晓冬;龚明;高斯媛;张芳容;夏佳

    目的 探讨感染HBV的妊娠中晚期孕妇口服替诺福韦酯(TDF)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已拒绝终止妊娠及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纳入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包括分别于妊娠第20周、第24周、第28周、第32周及第36周开始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5个治疗组的孕妇各20例;从拒绝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BV的孕妇中纳入2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37、P<0.001).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在孕24周和2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68).治疗组胎儿出生后48周检测HBsAg、HBV DNA阳性率均为0%.治疗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其所产婴幼儿均无出生缺陷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孕28周前口服TDF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且安全地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 糖尿病合并不同临床表型肺部感染者的细菌谱分析

    作者:刘春妮;初卫江;高爱芹;饶小胖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不同临床表现肺部感染者的细菌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抗感染对策.方法 根据208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呼吸道症状组(RS)、全身症状组(SS)及综合症状组(CS)共3组,取其痰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培养,培养菌株232株,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结果 CS组混合感染(19.13%)较RS组(4.00%)和SS组患者(11.39%)显著上升(χ2= 5.41,P = 0.01);RS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G+C)感染仅占20%,SS组患者G+C感染占69.6%, CS组患者G+C感染为33.9%(χ2= 9.90,P = 0.001);RS组患者革兰阴性杆菌(G-B)感染占76%,SS组患者G-B感染仅占25.3%,CS组患者G-B感染为59.3%(χ2= 14.87,P = 0.001);RS组患者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利福平、头孢呋辛和头孢唑肟耐药率显著低于SS组和CS组(P均< 0.05).SS组患者链球菌对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及头孢唑肟耐药率显著低于CS组(P均< 0.05);SS组患者ECO对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唑肟耐药率显著低于CS组(P均< 0.05);RS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噻汚、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显著低于SS组和CS组患者(P均< 0.05);RS组患者中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噻汚、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及氨苄西林耐药率显著低于SS组和CS组患者(P均< 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不同临床表型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谱分布存在差异;针对以上感染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抗感染治疗.

  • 十色流式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状态

    作者:宋洋子;孔雅娴;郝禹;姜钰;汪笛;徐玲;种雪静;戴国瑞;赵红心;曾辉

    目的 建立十色流式方案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状态.方法按多色流式配色原则,初步确立抗人CD3、CD4、CD8、CD45RA、CD25、CCR7、CD28、CD38、HLA-DR抗体及7-AAD的配色方案.采用1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PBMC标本进行适电压调节、荧光补偿设定和FMO对照;设定条件后,检测5例HIV/AIDS患者的外周血样本.结果 建立检测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状态的优十色流式染色方案,采用此方案检测5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分析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及活化程度,发现不同细胞亚群中活化分子HLA-DR、CD38、CD28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十色流式方案可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状态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 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葛新顺;于沛涛;赵成松;张英;姚瑶;蒋荣猛

    目的 探讨帕拉米韦在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甲型流感患儿共30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分为帕拉米韦治疗组(150例)和奥司他韦治疗组(15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拉米韦治疗组和奥司他韦治疗组患儿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7.9 h和42.7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8.325、P < 0.001);两组患儿中位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17.8 h和22.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365、P < 0.001).两组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帕拉米韦治疗组和奥司他韦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9、P = 0.246).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消退.结论 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快速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 难愈性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定植感染相关因素

    作者:倪俊;许献荣;陈瑞彩

    目的 分析难愈性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定植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12年至2015年本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定植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难愈性创面感染中共分离出2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43.77%),革兰阴性菌149株(56.23%).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39.25%)、铜绿假单胞菌(71株,26.79%)和大肠埃希菌(28株,10.57%).177例患者中138例有定植感染,39例无定植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面面积(Z =-3.970、P < 0.001)、近日住院史(χ2= 5.865、P=0.015)、住院时间超2周(χ2=5.869、P=0.0154)、低血红蛋白(χ2=6.545、P=0.011)、近期导管植入(χ2= 5.710、P = 0.017)、近期手术(χ2= 4.320、P = 0.038)和近期输液治疗(χ2= 10.023、P=0.002)为病原菌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面积(OR=1.516、95%CI:1.140~2.015,Waldχ2= 8.179、P = 0.004)为病原菌定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感染分泌物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创面面积与病原菌定植感染密切相关.

  •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降钙素原对评估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意义

    作者:谢君杰;易汛;徐昉

    目的 研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降钙素原(PCT)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0例老年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的PCT、白细胞(WBC)水平、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差异及其与CPIS的相关性.结果 与入院第1天相比,生存组患者治疗7 d后PCT水平和CPIS值显著下降(P均< 0.001);治疗前后WBC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入院第1天相比,死亡组患者治疗7 d后WBC、PCT和CPIS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组间比较PCT和CPI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第1天SCAP患者WBC、PCT、CPIS与预后均无相关性;第7天SCAP患者WBC与预后无相关性(P > 0.05),第7天SCAP患者PCT及CPIS与SCAP的预后相关(r = 0.44、P = 0.023,r = 0.58、P = 0.017).结论 PCT和CPIS与老年S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SCAP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标记,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

  • HIV/AIDS患者鼻出血72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立松;姚玉廷;房高丽;马爱民;侯静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鼻出血的临床特征、易发原因,以探讨临床上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本院于2010年12月至2017年2月其他科室到耳鼻喉会诊的HIV/AIDS合并鼻出血7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疾病特点,总结相关因素,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患者鼻腔黏膜以干燥、溃疡、糜烂或萎缩为主(24例),其中14例患者鼻腔黏膜水肿,22例患者合并鼻窦炎、鼻前庭炎等相关疾病;出血性质以黏膜破溃、糜烂、水肿等出血为主(37例),其余患者为动脉出血(21例)及静脉出血(14例);出血频次以多次为主,> 3次者47例,首次发作者17例,2~3次者8例;出血侧别以双侧为主(43例),单侧出血者29例.以上各指标采用多个率趋势的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72例患者中65例出现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异常,70例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经积极治疗后成功治愈者52例、缓解者18例、无效者2例.结论 HIV/AIDS患者鼻出血与其基础疾病相关,临床上采取鼻腔填塞及鼻内镜下微创治疗疗效良好,辅以局部可调式鼻腔冲洗器保湿护理的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恰当地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早期眼底筛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愉;柳月红;许雪静;刘彬彬;董迪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92例AI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和治疗基础上,还利用眼底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筛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观察组46例患者中20例(43.48%)眼底正常,16例(34.78%)单眼发病,10例(21.74%)双眼发病,其中14例(30.43%)患者眼底表现棉绒斑,3例(6.52%)患者眼底表现单纯视网膜出血,4例(8.7%)患者眼底表现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5例(10.87%)患者眼底表现结核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分别有12例、2例、3例和4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观察组中不同类型眼底病变患者CD4+T细胞计数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眼底病恶化时间平均缩短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6.08、P = 0.048).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在AIDS患者发病早期可准确筛查出眼底病变,同时检测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水平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亦对提高AIDS眼底病患者诊断率,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 手足口病与微量元素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付华;李静;陈海霞;马艳玲;温博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与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多种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锌、钙、铁、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儿童血清锌、钙、铁和镁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而研究组患者血清铜水平虽高于对照组血清铜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9.7100、P = 0.1933).研究组患儿血清IgA、Ig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4.8700、P = 0.0065、t =-5.6200、P = 0.0024).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微量元素缺乏、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应注意增强患儿免疫力及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治愈率.

  • 路邓葡萄球菌的鉴定、耐药和临床感染分析

    作者:崔嵬;田树时;冯柏娥;曹敬荣;谭雅楠;黄培艳;刘朝军

    目的 探讨路邓葡萄球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来自解放军第261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医院共34株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和MALDI-TOF MS蛋白质谱进行路邓葡萄球菌的鉴定,使用革兰阳性菌细菌药敏卡片VITEK-2 AST-GP67 Test Kit试剂盒和WHONET 5.6进行药敏试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株临床分离的路邓葡萄球菌中,皮肤软组织感染伤口分泌物占首位(47%),其次为骨和关节感染、乳腺疾病和妇科宫颈疾病共占9%,再次为血流感染、耳部疾病、鼻部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共占6%;路邓葡萄球菌除对青霉素耐药率达到91%以外,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耐甲氧西林路邓葡萄球菌阳性菌株比例为32%,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路邓葡萄球菌所致感染部位主要在皮肤软组织、乳腺、骨和关节部位、血液、耳鼻部和泌尿生殖部位,且对临床大部分抗菌药物比较敏感.

  • 12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谢俊杰;孙恒彪;潘祖汉;尤旭;叶育华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调查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住院部及门诊送检标本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数据,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12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患者痰液(565株,45.4%)、伤口分泌物(234株,18.8%)、脓液(136株,10.9%)和血液(89株,7.1%);检出65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2.8%,其中,痰液中MRSA检出率高(75.6%).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197株,15.8%)、ICU(172株,13.8%)、创伤骨科(161株,12.9%)和呼吸内科(132株,10.6%);神经外科以MRSA检出率高(77.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性较好,对青霉素类敏感性差.MRSA仅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性较好,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青霉素类以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结论 临床MRSA检出率较高,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临床科室经验用药同时应配合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预防及减少MRSA感染的发生.

  • 合理抗病毒治疗在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治疗目标中的应用

    作者:张元山

    本文就核苷类药物(NAs)和干扰素(IFN)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来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进行探讨.为逐步达到满意甚至理想的治疗目标,通过评估和监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定量的变化,需要在适合的时机联合序贯干扰素治疗.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大限度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研究进展

    作者:杨松;邢卉春;成军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问题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研究的不断进展,耐药检测新技术逐渐被研发,对病毒变异的机制了解更加精确且全面.核苷(酸)类似物新的可疑耐药位点不断被提出,但这些位点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明确.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过程即是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逐渐被认知,在此过程中病毒准种及全基因组序列存在动态演变.核苷(酸)类似物耐药仅为此相互作用过程的表现之一,应将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放在机体免疫与病毒相互作用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研究.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准种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玉莲;宋修光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逆转录酶缺乏校正活性,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大量核苷酸错配,故HBV在宿主体内表现为大量在遗传学上高度相关而又有差别的病毒群体,这一群体称为准种,宿主体内的病毒准种在宿主免疫压力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不断发生动态变化,因此HBV准种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耐药检测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HBV准种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血清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作者:金彩婷;郭利伟;梁伟峰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是引起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延缓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纤维化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肝组织活检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操作,应用受限.用可靠的无创性血清标志物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能降低肝组织活检的需求,本文就无创性血清标志物作一综述.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晓虹;杨浩鸣;郑璇儿;杨淑梅;杨杰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否抑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生长.方法 将IRPA菌液加入hUCMSCs细胞悬液中设为实验组,将IRPA菌液加入成纤维细胞细胞悬液中为对照组,共培育6 h后采用平板计数法对两组IRPA进行计数并比较;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共培育上清液中抗菌肽LL-37(Cathelicidin/LL-37)及人β防御素2(HBD-2).结果 实验组中的细菌集落数(CFU)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3 ± 0.58)× 106CFU/ml vs.(3.69 ± 0.91)×106CFU/ml,t=19.93、P=0.031].实验组共培育液中抗菌肽LL-37和HBD-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菌肽LL-37:(7.99 ± 0.45)ng/ml vs.(0.18 ± 0.04)ng/ml,t =78.30、P=0.007;HBD-2:(249.38 ± 14.19)pg/ml vs.(1.00 ± 0.58)pg/ml,t=78.23、P=0.009].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起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分泌抗菌肽LL-37和HBD-2来实现.

  • 闭合性骨折后发生全身剥脱性皮损而病原学阴性的猩红热患者一例

    作者:刘园园;李金科;杜卫星;谭华炳

    目的 提高对特殊临床表现猩红热的认识.方法 通过1例罕见的肱骨闭合性骨折后发生全身剥脱性皮损、病原学阴性的猩红热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强调与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川崎病、麻疹鉴别诊断的必要性.结果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辅检,患者得到准确诊断.经科学隔离、规范治疗而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鉴于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GABHS),具有传染性,因而快速诊断、消毒隔离极为重要.

  • 中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危重症病例的救治及随访

    作者:熊号峰;李传胜;谭建波;刘玉凤;孙瑶;蒲琳;向攀;张铭;刘景院

    目的 探讨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危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裂谷热危重症患者为45岁男性,在非洲务工两年回国,当地无裂谷热疾病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周身肌肉酸痛,进行性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提示肝、肾功能重度损伤.入院第3天,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其他病原核酸均为阴性,确诊为裂谷热.经持续血液净化、保肝、稳定细胞膜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尿量逐渐增加,肝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痊愈出院.门诊随访半年,肝肾功能均正常,视力无异常.结论 裂谷热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传入我国的风险逐渐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损伤是危重症裂谷热的主要表现,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可有效控制.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