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运用ROC曲线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抗-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组合在涂阴肺结核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作者:沈兴华;张晓龙;唐佩军;王雪峰;胥萍;陈兴年;汤伟;吴妹英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抗-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组合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结核病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资料完整的疑似肺结核病例共512例,采用IGRA试剂盒检测其血浆γ-干扰素含量,同时应用蛋白芯片识别仪检测其结核分枝杆菌蛋白16 kDa和38 kDa以及抗-脂阿拉伯甘露糖(Lam)含量,应用ELISA检测抗-结核分枝杆菌(TBAb),并将5种检测结果进行平行分析。结果在涂阴肺结核的单一检测指标中,IGRA的AUC大,诊断效能好。在各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二联组合16 kD + IGRA和三联组合IGG +16 kD + IGRA较好,且两种组合的检验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622、P =1.107),AUC分别为0.694和0.667,灵敏度分别为82%和96%,特异度分别为57%和36%。结论多项检测指标联合较单一指标检测能够提高涂阴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16 kD + IGRA和IGG +16 kD + IGRA为IGRA、抗-分枝杆菌在涂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优组合。

  • 新生儿病原菌实时监测及反馈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作者:吴俊填;丘惠娴;郑丽萍;郑敏芬;周曙明

    目的:研发并建立新生儿病原菌实时监测及反馈平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新生儿科自2014年1月起研发并建立新生儿病原菌实时监测及反馈平台。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及主要病原菌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新生儿病原菌实时监测及反馈平台实施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40%(112/4658),与实施前的5.93%(258/43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121、P<0.001)。入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对照组患者感染症状彻底消失时间为(7.09±1.24)d,观察组患者为(4.36±0.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691、P =0.017)。新生儿病原菌实时监测及反馈平台实施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及青霉素耐药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生儿病原菌实时监测及反馈平台的研发和应用能够促进医疗信息共享,为预防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 10%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皮肤感染性创面的疗效

    作者:杜俊峰;何平;罗会舟

    目的:观察10%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皮肤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收治的50例出现皮肤感染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10%聚维酮碘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敷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2,P=0.0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5.3±0.4)d和(10.3±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4,P =0.03)。结论使用10%聚维酮碘乳膏能够有效治疗皮肤感染性创面,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 深圳市12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学特点

    作者:张文萍;张仲明;张秋萍;单万水;万彦彬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液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涂片、外周血、HIV RNA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外周血及骨髓象等血液学指标。结果122例AIDS患者中,112例(91.80%)患者出现外周血异常,其中白细胞计数减少者47例(38.52%),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102例(83.61%),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者89例(72.95%),血小板计数减少者40例(32.79%);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57例(46.72%),巨核细胞计数减少者92例(75.41%),部分患者甚至未见巨核细胞;红系比例降低者90例(73.78%),粒系比例增高者79例(64.76%)。骨髓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颗粒增多增粗、易见空泡和组织细胞。在CD4+ T细胞<10个/μl的患者骨髓中,发现噬血现象8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4例,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弓形虫感染1例;另外,在6例可见分类不明细胞的患者中,1例经组织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诊断为淋巴瘤细胞,1例经PET-CT提示为淋巴瘤肾转移,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白血病;CD4+ T细胞水平51~200个/μl组和0~50个/μl组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程度显著高于CD4+ T细胞201~500个/μl组(P均<0.05)。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改变与HIV RNA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相关;骨髓增生程度随着CD4+ T细胞计数减少而减低,免疫功能下降时血液系统易合并感染;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方法简单、快速,可直观反映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且能及时发现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及肿瘤细胞,对AIDS患者并发症诊断、及时提示临床加强机会性感染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调查及风险分析

    作者:姜君;张伟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湖北省宜昌市某医院1086名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纳入本研究,按照工作中是否曾接触过结核病患者或其分泌物划分为接触组与非接触组,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分为临床组、医技组及行政组。所有受试人群均进行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组间进行T-SPOT.TB试验阳性率比较。结果接触组与非接触组研究对象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55.03%和4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5、P =0.018)。行政组与医技组研究对象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44.27%和62.28%(χ2=9.803、P =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政组与临床组研究对象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44.27%和5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4、P =0.063);临床组与医技组研究对象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4,P =0.038)。针对不同工作年限段的临床组与医技组中医务人员进行T-SPOT.TB试验阳性率分层比较,工作年限<5年群体中,医技组与临床组研究对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 =0.489);工作年限5~15年群体中,医技组研究对象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组(χ2=5.018,P =0.046);工作年限>15年群体中,医技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组(χ2=7.320,P =0.031)。临床组研究对象中,结核专业组与非结核专业组T-SPOT.TB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 =0.036)。结论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与不同工种、工作年限以及与患者接触与否有关,应加强对医技人群和从事非结核病专业临床医务人群的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

  • 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

    作者:田玉红;张丽霞;程立;崔高亮

    目的:研究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与耐药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400例,其中1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对分离出的感染样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探究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结果40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3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4.00%。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泌尿道(68.42%)和下呼吸道(23.03%)。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74%)和铜绿假单胞菌(18.42%)。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较强,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弱,分别为4.41%和8.82%,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异帕米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弱,分别为17.65%和0.00%。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泌尿道和呼吸道,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耐药性较强。

  •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

    作者:冼永超;程书权;杨景毅;倪辉;黄成军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PE + DPMAS)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PE)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疗效,并探寻节省血浆的方法。方法98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PE + DPMAS组)患者51例应用血浆置换(PE)联合DPMAS;对照组(PE组)患者47例,行单纯PE治疗,5~7 d进行1次,平均每例应用2~3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结果治疗后PE + DPMAS组和单纯PE组患者TBil、ALT、AST、GGT、ALP、GLB和PT等主要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组患者血清K+、C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 =4.015、4.186,P均<0.001);PE + DPMAS组患者血清Na+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715、P =0.000);两组患者血清Ca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 + DPMAS组:t =4.306、P =0.000,PE组患者:t =16.528、P =0.000)。98例患者总治疗有效率66.3%,其中PE + DPMAS组患者为70.6%,PE组患者为6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5、P =0.352)。与PE组比较,PE + DPMAS组患者可节省50%~60%的血浆,且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80.8%降至17.6%,口周麻木的发生率由91.4%降至74.5%。结论 PE联合DPMAS和单纯PE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CLF患者的肝脏功能,PE + DPMAS治疗可更好地降低电解质离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更佳,从而提高患者近期的生存率。

  • 体质指数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刘莉莉;贾燕;李娟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或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脓毒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将患者分为体质量过轻组(30例)、体质量正常组(50例)和体质量过重组(20例);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75例)和死亡组(25例)。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对各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与体质指数均呈正相关(r =0.63、P =0.001);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r =0.57、P =0.003);肿瘤、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与体质指数无相关性(P均>0.05)。死亡组中患者的年龄、降钙素原、乳酸、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死亡组中患者的体质指数和糖尿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乳酸、降钙素原、脓毒症休克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高体质指数有利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 百色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陆杰灵

    目的:探讨2007年至2014年百色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及相关部门制定血液安全保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百色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常规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198308份,百色市中心血站筛查抗-HIV阳性253例,经百色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HIV确认实验室确认抗-HIV阳性76例,HIV感染率约为0.040%。HIV筛查阳性与确认阳性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306,P<0.001);抗-HIV确认阳性例数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0,P<0.001)。结论百色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血站应采取措施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输血传播HIV危险,保障临床中输血安全。

  • 抗-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测分析

    作者:程勇;曹敬荣;王培昌

    目的:分析抗-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以提高对神经梅毒患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抗-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MRI、CT)检查等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女比例4︰1,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2.6±12.4)岁。其中梅毒性脑膜炎型患者1例(5%),脑膜血管型患者8例(40%),麻痹性痴呆型患者8例(40%),脊髓痨型患者2例(10%),麻痹性痴呆合并脊髓痨型患者1例(5%);有明确梅毒史患者6例(30%),首诊误诊率高达70%。所有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均为阳性(1:2~1:128),脑脊液TPPA均阳性,RPR阳性17例(85%)(1:2~1:16)。脑脊液白细胞>10×106/L患者18例(90%),均为单核细胞升高;蛋白升高患者17例(85%),葡萄糖异常患者15例(75%),氯化物水平和脑脊液压力均正常;17例行脑脊液IgG检测16例患者升高(94.12%);15例患者脑脊液IgG寡克隆带检测13例阳性(86.67%);13例患者中CSF-24 h IgG合成率升高者12例(92.31%)。各临床型患者脑脊液实验室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P =0.95)。结论神经梅毒以壮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是易误诊的可治性疾病,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检查对指导早期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某院多重耐药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卫红;宋宏先;王娟;郭亮

    目的: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多重耐药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型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的鉴定卡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多重耐药菌株的来源、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多重耐药菌株624株,其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93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71株、大肠埃希菌(E. coli)57株、肺炎克雷伯菌(KNP)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27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SE2株以及奇异变形杆菌(PM)2株。阳性球菌中以MRCNS多重耐药所占比例高(占77.7%),其次为MRSA(占55.7%)、VRSE低(占4.5%);阴性杆菌中E. coli多重耐药为显著(占68.6%),其次为CRABA(65.1%)、CRPAE(21.3%)和PM(13.3%)耐药均不显著。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中,MRCNS对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青霉素(PEN)、克林霉素(CLI)、米诺环素(MNO)和左氧氟沙星(LVX)的耐药性均显著高于MRSA(χ2=27.210、77.496、17.341、26.098、10.882、32.475,P均<0.001);E. coli、KNP和PM等对亚胺培南(IPM)均100%敏感,对阿米卡星(AMK)、头孢西丁(FOX)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敏感性也较高;CRPAE与CRABA仅对哌拉西林(PIP)和CSL的耐药率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强。结论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升高,且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导致抗感染疗效受到很大限制。

  • 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分析

    作者:段园园;曹敬荣;闵嵘;张丽丽;赵琪彦;王育英;谢威;王培昌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抗菌药物使用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和配套鉴定及药敏卡,应用Whonet 5.6进行耐药分析。结果75例入组者主要分布科室为ICU、普外科、血液科和急诊内科,平均年龄63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46.67%)、颅脑疾病(30.67%)、糖尿病(29.33%)、胆道疾病(18.67%)、低血红蛋白症(18.67%)、肾功能不全(14.67%)和实体器官肿瘤(13.33%)多见,发生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15例(2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5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占42.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0.67%和8.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00%)和阿米卡星(10.67%)耐药率较低(均<20%)。入组患者病死率为25.33%,MDR组患者病死率(29.73%)高于非MDR组(21.05%)。感染性休克、入住ICU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8.91、P =0.025,χ2=6.63,P=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病死率高,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

  • 2013至2015年度某院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刘婷;芦红萍;庞琳;孟一星;曹金凤;闫永红;韩铭;刘顺爱;成军

    目的:分析2013至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住院患者共84例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及柯萨奇A16(CoxA16)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与2013年和2014年度本院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86.9%(73/84),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占44.05%(37/84),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占40.48%(34/84),CoxA16型肠道病毒占2.38%(2/84)。与2013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χ2=10.20、P=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EV71型感染率显著升高(χ2=28.38、P<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与2014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χ2=15.50、P<0.001),差异均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EV71型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 =0.019)。结论2013至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变化较大,2013年本院手足口病患者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4年以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5年以EV71型和非EV71非 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在未来的手足口病防控中应在重视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同时,重视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余东阳;李真;余卉;刘少平;邵亚苹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感染者样本(一般感染组和严重感染组患者各4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中心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样本中PCT、hsCRP浓度、白细胞数(WBC)和Sepsis评分值,比较两个感染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CT、hsCRP、WBC计数和Sepsis评分的差异,分别比较两个感染组患者PCT、hsCRP、WBC计数和Sepsi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一般感染组和严重感染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CT、hsCRP、WBC计数和Sepsi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严重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患者各指标相比,PCT、hsCRP和WBC计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Seps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1、P=0.241)。结论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CT与hsCRP检测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重症哮喘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经验

    作者:黄晨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重症哮喘合并口腔真菌感染者106例为试验组,未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以及基础疾病方面的差异,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病程、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6.471、3.492、7.548,P =0.004、0.041、0.002)。试验组患者中曾接受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者显著多于对照组(t=3.498、8.735、6.551、3.072、6.827、9.403,P =0.032、0.040、0.001、0.038、0.006、0.002、0.027)。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后,试验组106例患者中97例(91.51%)治愈,6例(5.66%)感染加重,3例(2.83%)于研究期间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对照组72例患者中11例(15.23%)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1.39%)死亡。结论重症哮喘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正确的口腔护理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口腔真菌感染。

  • 某院2014年度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

    作者:赵书平;姜梅杰;谭斌

    目的:探讨院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HONET 5.6软件对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6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6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依次为65.0%(106/163)、39.9%(65/163)、3.7%(6/163)和1.2%(2/163)。其中78.5%(128/163)的标本来源于痰液,16.0%(26/163)的标本来源于血液;41.7%(68/163)的标本来自ICU重症监护病房;21.5%(35/163)的标本来自儿内科病房。结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血流感染。临床治疗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或复方新诺明。

  • 青蒿琥酯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凶险型恶性疟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晓兰;邵俊;林华;郑瑞强

    目的:探讨凶险型恶性疟的临床特征及青蒿琥酯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凶险型恶性疟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例凶险型恶性疟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凶险型恶性疟患者均为境外输入,均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居住史,均为中年男性,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病情进展迅速,快速出现神志改变,并伴随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及休克等。经给予青蒿琥酯联合血液净化并积极对症治疗,2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间断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遗留肾功能不全,另1例患者出院时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长期随访2例患者均未见再燃现象。结论尽早诊断凶险型恶性疟,及时予以青蒿琥酯抗疟治疗的同时,早期、持续行血液净化治疗,并及时予以对症治疗,有利于凶险型恶性疟的预后。

  • 综合护理干预在细菌性阴道感染者中的应用

    作者:彭凌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细菌性阴道感染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和综合护理组4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细菌性阴道病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阴道炎护理、个体化健康指导以及针对性心理护理等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t =4.50、P<0.001),而护理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t =7.21、P<0.001);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作者:陈爱平

    目的:探究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CIN患者共110例,其中CIN Ⅰ期患者48例,CIN Ⅱ期患者40例,CINⅢ期患者22例。随访观察110例CIN患者3年内病变情况,其中85例(77.27%)未发生癌变,25例(22.73%)转变为宫颈癌;选取同期110例宫颈上皮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级别的CIN患者Uu感染率相比,CIN Ⅰ期、CIN 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中Uu感染者显著多于无Uu感染者(χ2=6.000、16.200、5.818,P =0.01、0.00、0.02)。不同级别CIN患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组患者Uu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1、15.421、7.636,P =0.01、0.00、0.01)。进展性癌变患者Uu感染率显著高于未癌变患者(χ2=4.112、P =0.043)。结论解脲脲原体与CIN相关性较高,临床上减少Uu感染可更好地控制CIN的发生,并减少其发展为宫颈癌的几率。

  • 布鲁菌病临床误诊个例复习及预防

    作者:温祺;郝润来;唐中权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误诊、误治的常见疾病,以增加临床对布鲁菌病的认知度。方法通过对布鲁菌病误诊个例的文献复习,将误诊疾病按系统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布鲁菌病累及呼吸系统可被误诊为重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或胸膜间皮瘤,累及循环系统可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或风湿性心脏病,累及消化系统可被误诊为药物性肝炎、肝硬化或胆道蛔虫病,累及血液系统可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累及神经系统可被误诊为脊髓炎,累及运动系统可被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结核,累及生殖系统可被误诊为睾丸炎、附件炎或先兆早产,其他也可被误诊为成人Still病。结论布鲁菌病可被误诊为多系统、多器官疾病。详细追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常规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是减少布鲁菌病误诊误治的有效途径。

  •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辉;兰涛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险恶、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过去几十年来,SAP发病率显著增加,SAP可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引起细菌或内毒素易位,继而出现胰腺组织继发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而影响SAP患者的预后。在SAP发病过程中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SAP发病机制研究中尤为重要。现将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研究模型的建立及进展

    作者:王琦;谢雯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发严重的肝脏疾病。过去10余年间,HCV体外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细胞研究模型为HCV致病机制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以及疫苗研发等提供了便利的研究平台。本文着眼于细胞研究模型的发展历程,对研究中主要阶段以及关键应用领域进行综述,并重点展示目前应用为广泛的JFH1细胞培养系统。旨为读者系统了解HCV细胞研究模型提供帮助。

  • 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帆;边赛男;刘晓清;孙凤;詹思延

    我国是全球耐多药结核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广泛耐药结核(XDR-TB)是为严重的一种耐药结核病,疗效差、病死率高。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研究证实其对XDR-TB治疗有效。本文通过对耐药结核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以及利奈唑胺的抗菌机制、治疗XDR-T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利奈唑胺治疗XDR-TB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