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HBV垂直传播儿童免疫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芳;易为;张丽菊;白玉青;刘敏;曾慧慧;蔡皓东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本院妇产科和儿科门诊所收治的母婴阻断失败的患儿38例,随访其母亲的年龄、孕期情况、产前HBeAg和HBV DNA情况、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分娩方式及产后哺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母亲中HBeAg阳性37例(97.4%),HBV DNA载量为(6~7)log10拷贝/ml者35例(92.1%);38例母亲中有24例(63.15%)为剖宫产,14例(36.84%)为自然分娩;2例母亲全孕期服用拉米夫定,其中1例产生拉米夫定耐药,另1例发展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导致母婴阻断失败;随访到36例母亲的喂养方式,其中人工喂养者32例(88.9%),母乳喂养者4例(11.1%).结论 HBV DNA高载量的HBeAg阳性母亲是HBV感染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HBV-S基因变异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是疫苗免疫失败的罕见因素;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均不能降低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的几率.

  • 2008~2010年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翟如波;张昊;孙跃岭;邱广斌

    目的 了解本院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分离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共859株,采用 VITEK-2 Compact 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情况,应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59株,主要分离自痰液524株(61.0%),伤口分泌物153株(17.8%);科室分布情况为:呼吸内科291株(33.9%),肿瘤科157株(18.3%),神经内科133株(15.5%).本研究所分离菌株中MRSA共253株(29.5%),诱导型克林霉素检测阳性菌155株(49.1%).MRSA检出率逐年升高,MRSA对16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其中三者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结论临床中应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因抗菌药物滥用而导致的耐药菌株的产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oDCs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及其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帆;潘修成;陈明;郭忠胜;李丽;冯霞;张言超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s)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MoDCs诱导的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B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组)、健康对照者(NC组)外周血MoDCs表面PD-L1的表达,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正常参考值< 40 U/L)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HBV DNA水平.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分别体外培养CHB患者的MoDCs.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s表面PD-L1表达的变化;负载HBsAg的MoDCs和异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以PD-L1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PD-1途径后,MTT法检测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上清液中IL-12、IFN-γ和IL-10的浓度.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MoDC表面PD-L1的表达高于ASC组和NC组,且与患者ALT、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随抗病毒时间的延长,MoDCs表面PD-L1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封闭PD-L1途径后,MoDCs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MLR中IL-12、IFN-γ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降低的程度大于相应的未封闭PD-L1途径组.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MoDCs表面PD-L1表达水平的升高,降低了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MoDCs表面PD-L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阻断PD-L1/PD-1途径能够提高MoDCs诱导的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 酞咪哌啶酮和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继瑞;谢学磊;魏明;袁冶;李翼;郭义平;黄晴;王艳秋;刘炜;胡智敏;黄正辉;郭晓红;康亮

    目的 探索酞咪哌啶酮和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17例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加酞咪哌啶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初治患者(非孕女性) 治疗2周后作常规复查(包括TNF-α、IL-1、胸部X片、痰涂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2周内痰结核分枝杆菌阴转率高且快(P< 0.05),疗效明显.结论 酞咪哌啶酮作为抗结核治疗常规药物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小莹;赵文轩;苏海生;刘海玲;张瑞娟;王山军;张友谊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抢救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HF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危重型HFRS患者40例,随机分成CRRT组(20例)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肾功能均具有可比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与HD组相比,CRRT组患者治愈和好转率均显著提高(P< 0.05).结论 应用CRRT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病死率.

  • 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腰围与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瑞丹;陈卓然;陈建能;卢燕辉;陈洁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110例NAFLD患者和143例CHB并NAFLD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ANOVA)、Bonferroni法,比较三组间BMI、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差别,分析各项指标与CHB并NAFLD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和CHB并NAFLD组的BMI、WHR、WC、TG、AST、ALT、GGT水平均显著增加(P< 0.05).NAFLD组的WHR和WC值显著高于CHB并NAFLD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B并NAFLD患者的发病机制与血脂紊乱相关,尤其是高TG血症,临床中监测WHR与WC 有助于CHB并NAFLD的早期诊断.

  • 4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冷学艳;孙瑞敏;张丽蕊;曾兆军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治率.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本院所收治的4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6 ± 3.4)岁.既往有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者11例(24.4%),同时患有肺结核者39例(86.7%);急性起病者25例(55.6%),亚急性和慢性起病者20例(44.4%);有结核中毒症状者30例(66.7%),有颅内高压表现者39例(86.7%),颅神经损害者15例(33.3%),意识障碍者11例(24.4%),病原学检查阳性2例(4.4%).脑脊液检查:蛋白水平升高者45例(100%),氯化物水平降低者44例(97.8%),糖含量下降者43例(95.6%).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结核和激素治疗,42例(93.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自动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治疗效果和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

    作者:姜梅杰;秦霞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Kp,采用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Kp中的存在情况,用E-test方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经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证实菌株Kp1、Kp2 、Kp3、Kp4、Kp5和Kp6均含DHA-1、CTX-M-14和KPC-2基因.Kp1同时含SHV-12基因,Kp2和Kp3同时含SHV-11基因,Kp4同时含CMY-2和SHV-12基因.Kp5和Kp6同时含SHV-2基因.6株Kp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均耐药,仅1株Kp对亚胺培南中介,其余菌株均耐药;2株Kp对氨曲南敏感,其余菌株均耐药;3株Kp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1株中介,2株敏感;4株Kp对左氧氟沙星敏感,2株耐药;3株Kp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敏感,3株耐药.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Kp均携带多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治疗失败.

  • 2011年某院住院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瞿嵘;郭智;纪妍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细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住院患者所分离的革兰阳性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细菌分离株共687株,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301株(43.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1株(29.3%)、链球菌属99株(14.4%)及肠球菌属85株(1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MRSA)株106株,占35.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CNS)174株,占86.6%.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未发现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本院革兰阳性细菌耐药呈增长趋势,须予以足够重视并尽早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 S-腺苷蛋氨酸对HBV感染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高海兵;林明华;潘晨;林太杰;陈立;王香梅;黄建荣

    目的 调查HBV感染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并评价S-腺苷蛋氨酸对患者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HBV感染相关的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中期患者(其中包括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和非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不同阶段生存质量的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中文版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HBV感染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的SF-36中文版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下降(P< 0.05);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和非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的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的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高于同期非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P< 0.05);对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与治疗2周后比较,各维度分数与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非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仅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及总分值有所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400,P= 0.000;t= 2.340,P= 0.026;t= 2.567,P= 0.016;t= 15.031,P= 0.000),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情感职能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95,P= 0.083).结论 HBV感染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的QOL状况降低,S-腺苷蛋氨酸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QOL状况,且起效较快.

  • 241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冬;李洪璐;刁振瀛;李常青;陈志海;李兴旺

    目的 通过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以及病原学特点,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及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住院治疗的2411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从患儿咽拭子中分离病原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散居儿童1392例(57.74%),显著多于群居儿童(P<0.05).本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和膝等为主.本组病例中的2411例患儿全部出现皮疹;其中1845例患儿有发热症状,占76.52%.本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后,2404例(99.7%)治愈.本研究中重症病例279例(11.6%);住重症ICU病房者29例,占1.2%;死亡7例,占0.29%.本组病例均行病毒分离及鉴定分析,有1308例(54.3%)检测出病毒;其中279例重症病例分离出EV71 186株,柯萨奇病毒A16 18株,其他肠道病毒32株.结论 手足口病好发于散居儿童,感染EV71后易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且病死率高,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

  • 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评价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研究

    作者:黄婷;刘映霞;董常峰;李汉英;王耀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评价肝脏纤维化分期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3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S0),再选择经肝组织活检已证实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弥漫性肝病患者77例(S1~S4),其中73例为HBV感染者,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测量所有受检者肝脏的s3、s4、s5、s6、s7、s8段以及肝包膜的剪切波速度,运用二维超声测量肝、脾大小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按照肝脏组织学病理结果将77例弥漫性肝病患者分为无肝脏纤维化(S1)组、肝脏纤维化(S2~S3)组、早期肝硬化(S4)组.结果 S4组患者肝脏各段剪切波速度较S0组、S1组和S2~S3组患者的各肝段剪切波速度显著增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2~S3组与S0组、S1组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相比也显著增快(P< 0.05),S1组与S0组间、各组间肝包膜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定量分析肝脏组织的弹性、剪切波速度等生物力学属性,从而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方法简易且准确、重复性强、取样点多,值得推广应用.

  • 脑脊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家驷;王廷杰;舒仁明;李清明

    目的 探讨脑脊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和对比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所收治的隐球菌性脑膜炎(n = 14)、单纯结核性脑膜炎(n = 61)和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n = 37)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及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3.18 ± 1.14 mg/L)显著低于单纯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4.62 ± 1.42 mg/L)(P< 0.01),而与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3.68 ± 1.42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M组的其他脑脊液生化标志物,如糖(Glu)、氯化物(Cl-)、总蛋白(TP)、腺苷脱氨酶(ADA)、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和微量蛋白(mALB)等,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V(+)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6例)cystatin C水平为(3.48 ± 1.16 mg/L),与HIV(-)隐球菌性脑膜炎组(8例)(2.96 ± 1.15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脊液cystatin C可作为脑膜疾病鉴别诊断的一种新的标记物,有利于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但其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的鉴别诊断应慎重考虑.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HBV cccDNA、tDNA及HBV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华东;江建宁;陆晖;韩晓群;周海兰;吴霜;苏明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内HBV ccc DNA含量与肝细胞tDNA、HBsAg、HBcAg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58例(未抗病毒组)、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抗病毒组)的肝细胞HBV ccc DNA和tDN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表达,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tDNA、HBsAg、HBcAg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HBV ccc DNA、HBV tDNA含量与HBsAg、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模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细胞内HBV cccDNA含量与HBV tDNA含量呈高度正相关(P<0.0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疗程> 2年并达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停药标准,肝细胞内ccc DNA、tDNA含量较未抗病毒组显著降低,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检出HBV ccc DNA、tDNA.结论 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HBsAg、HBcAg在肝细胞的表达模式间无一定规律性.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2~3年并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 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洪泉;赵运立;王继美;蒋秀芳

    目的 评价国产仿制品注射用美罗培南(倍能)对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注射用美罗培南(美平)作对照药物.结果 倍能与美平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60%和82.3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64%和91.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2%和5.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美罗培南(倍能)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高.

  • YMDD变异与ALT、HBeAg及HBV DNA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建国;王璐莎;柴艳云;王先英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血清YMDD检测且出现病毒学反弹的6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治疗前HBV DNA载量、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和变异后HBV DNA载量、ALT的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YMDD变异者42例,其中YIDD变异者30例,YVDD变异者8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者4例,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61.8%.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水平显著低于YMDD野生组(P< 0.05);YMDD变异组与YMDD野生组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MDD变异组与YMDD野生组治疗前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YIDD变异组患者治疗后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YVDD变异组患者治疗后的HBV 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IDD变异组与YVDD变异组治疗后的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MDD变异组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YMDD变异,采取补救措施,提高疗效.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焦炳欣;郭杰;陈志海;李兴旺;杨晓玲;何艳群;周淳;周茹;华文浩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共67份和健康人血样20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疟原虫检测,并与镜检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对临床确诊的20例疟疾患者在抗疟药治疗前后的虫体密度与3种方法检测的疟原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份患者血样用荧光定量PCR法、镜检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62.7%、56.7%和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71).3种方法检测20份健康人血样结果均为疟原虫阴性,特异性为100%.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镜检虫体密度呈直线相关(r= 0.958,P= 0.042).原虫血症较高水平时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药物治疗后原虫血症较低水平时,虫体密度< 50/μl时,镜检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仍为阳性,总疟原虫拷贝数均值为2.92 × 102 拷贝/ml,提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镜检法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疟原虫快速敏感,且特异性强,可作为镜检法的补充.

  • 2008~2010年某院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王妍;马俊;姜英;赵连锋;李平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滨州市传染病医院各种传染病疫情变化,对目前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2008~2010年本院所收治的传染病病种及相应的住院人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传染病的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2008~2010年,结核病始终高居本院传染病病种的首位;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数较以往显著增高(已上升至第二位).住院患者人数较以往显著降低的疾病有麻疹、各种肝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较以往持衡的传染病病种包括水痘、破伤风、猩红热、风疹和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发传染病.结论 本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居前3位的疾病是结核病、肝病和手足口病.2010年传染病住院患者居前5位的是结核病、肝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结核病和肝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而手足口病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 血清HBsAg和HBeAg的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岑枝梅;冯铁柱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侵入人体后主要感染肝脏细胞,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近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 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性的预测

    作者:石艳;肖绍树

    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ogastiric varies,EGV)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一旦破裂则可引起大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对其危险性的预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在我国,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肝硬化患者中,肝炎肝硬化占大多数,本文就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性的预测作一综述.

  • 炎性小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庆才;朱鏐娈;马雅銮

    炎性小体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分子量约700 kD,此概念由Tschopp研究小组于2002年首次提出[1].炎性小体能够调节胱冬肽酶-1(caspase-1)的活化进而在天然免疫防御的过程中促进细胞因子前体pro-IL-1β和pro-IL-18的切割成熟[2];还能调节caspase-1依赖的形式编程性细胞死亡(pyroptosis)[3],诱导细胞在炎性和应激的病理条件下死亡.目前已发现的炎性小体主要有4种,即NLRP1、NLRP3、IPAF和AIM2炎性小体.已发现的炎性小体一般均含有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caspase蛋白酶及一种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家族蛋白(如NLRP1)或HIN200家族蛋白(如AIM2).炎性小体活性异常与人类的多种遗传疾病或后天疾病发生相关,如遗传性周期发热综合征等[4].

  •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启动子DNA的结合蛋白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纪冬;成军;韩萍;邵清;陈国凤

    目的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进一步阐述PS1TP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PS1TP1启动子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PS1TP1启动子的DNA片段,并通过亚克隆方法构建真核报告载体pCAT3-PS1TP1p后转染HepG2细胞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以验证所获得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将PS1TP1启动子DNA片段进行固相化,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将所获得的噬斑裂解液进行PCR扩增,测序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 pCAT3-PS1TP1p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中CAT表达活性是对照组(pCAT3-Basic空载体)的32.9倍,是pCAT3-promoter的4.2倍,提示所获得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经4轮筛选共得到阳性克隆18个,经PCR扩增、测序,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筛选出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编码基因共15个.结论 PCR扩增后所获得的PS1TP1启动子DNA片段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作用,为研究PS1TP1启动子功能奠定了基础;噬菌体展示筛选结果提示PS1TP1可能参与了细胞周期调节、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且有可能在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发育和B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清除HBV的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张影;张勇;杨爱平;张福奎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清除HBV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HBsAg的结合及补体C2、C4在MBL-HBsAg复合物上的沉积.结果 不同浓度MBL重组蛋白相互作用后,MBL与HBsAg的结合呈剂量依赖性增加,MBL处理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而在用BSA替代HBsAg包被的阴性对照组中补体水平未增加.分别用HBSS/Ca2+,HBSS/EDTA和含2 mg/ml聚甘露糖的HBSS/Ca2+溶液稀释MBL(终浓度为10 μg/ml)作用后,与HBSS/Ca2+组相比,HBSS/EDTA组和含2 mg/ml聚甘露糖的HBSS/Ca2+组中MBL与HBsAg的结合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浓度MBL重组蛋白作用后,随着MBL与HBsAg的结合增加,MBL-HBsAg复合物上沉积的补体C2、C4水平也显著增加(P< 0.01),而平行对照组中未增加.结论 MBL以Ca2+依赖方式通过糖基识别区直接结合HBsAg,并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参与HBV的抑制与清除.

  • 提升编辑的人文素养提高编辑的学术眼光——2012年医学电子出版物编辑业务培训班纪要

    作者:陈晓鹰;鲁玉红

    2012年6月18至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协办的"2012年医学电子出版物编辑业务培训班"在五彩缤纷的羊城隆重举行.来自31种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编辑,正在申办电子期刊的医疗机构及其他兄弟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的医学电子期刊编辑同行,共80余位学员与培训班的授课老师们共聚广州,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o附属口腔医院会议中心共同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学习交流时光.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1专家共识侧记

    作者:叶继斌

    2011年夏季是蜱虫病疫情的一个高发期.河南省信阳市是全国蜱虫病疫源地之一,属高流行区,首发病例在光山县(2007年),解放军第154医院感染科是收治该病患者为集中的定点收治医院,所收治患者数居全国首位,故对于该病的临床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河南省卫生厅根据本省疫情特点,拟近日制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1专家共识".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