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疗效及预后的评价

    作者:吴赤红;田庚善;徐小元;于岩岩;陆海英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及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MARS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MELD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MELD≤30分、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3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0.0%、34.3%和94.4%,3个月病死率随MELD分值增高而增高,前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在MARS治疗前后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在≤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均超过3个月,MELD分值达到或超过40分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在1.54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地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MELD评分系统判断MARS治疗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其C-统计值为0.789,佳临界值32,相应的敏感性80.1%,特异性50.1%.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MARS治疗可提高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关系研究

    作者:兰孟东;马佩卿;赵红心;郎振为;沈冰;王培之;张亮;刀文彬;石晓虹;马志春;张福杰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布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5例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PCNA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 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及PCNA的表达;在各期淋巴结病变中,Foxp3及PCNA的表达模式相似,在1、2期淋巴结病变中,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滤泡间区和付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其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更显著.Foxp3与PCNA的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其数量逐渐降低或耗竭.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面部五色诊断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宏志;黄雪兰;王拥泽;关卫兵;杨跃武;戴敏;谢和平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面部五色诊断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在日常光线下,采用Canon Power Shot G5数码相机拍摄患者面部照片,根据色调、色泽对比初步确立面色分级,并行肝穿刺病理组织活检确立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 经SPSS 11.0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面部五色变化(包括颜色和光泽度)与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等级正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早期肝硬化患者面部五色诊与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或者纤维化程度的进展,相应的会出现面色善恶变化的趋势.这一结论可以用于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李芳;杜建霞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患者88例,其中三重感染74例,四重感染14例,用日期随机法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患者中合并丁肝病毒 (HDV)、巨细胞病毒 (CMV)、甲肝病毒 (HAV)与戊肝病毒 (HEV)者较多,分别为84.1%、43.2%、33.0%、26.1%.多重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较单纯感染者重,疗效差,住院时间长.结论 与慢性乙型肝炎单纯感染相比,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严重,疗效较差.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

    作者:黄燕;贺常东;谢建萍;范学工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80~100 ml/d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腹水的深度,血清K+ 和Na+,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2组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好转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P<0.05).治疗组的总胆红素(Tbil)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PT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IL-8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而TNF-α 2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血清K+和Na+ 的水平2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未见明显的腹水增加.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使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在4周内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

  • 微小RNA技术与病毒性肝炎研究

    作者:李晓光;成军;洪源

    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尤其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当比例感染者可发生慢性化,严重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免疫损伤是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微小RNA(microRNA)是普遍存在的转录后调节微小RNA,又由于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细胞内长期存在,这就为机体和病毒本身产生microRNAs提供有力条件,这样宿主与病毒microRNAs,病毒与宿主microRNAs之间必然会存在相互的联系,推测对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肝癌的发生等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生存时间研究进展

    作者:栾承;刘民

    艾滋病(AIDS)的流行已20余年,AIDS的危机已远远超过10年前的预测[1].在缺乏治愈手段之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研究对了解AIDS的自然史,估计人群感染率、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HIV感染和AIDS发病的自然史,了解病程的进展,及时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世界各国均开展了有关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研究,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 丙型肝炎病毒诱导肝细胞脂肪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淑玲;成军

    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我国普通人群抗-HCV的阳性率为3.2%.国内外大量的实验室与临床资料研究显示,慢性HCV感染者容易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文献[1-6]报道成人慢性HCV感染者约有50%(30%~82%)合并肝细胞脂肪变;儿童慢性HCV感染者亦有较高的脂肪肝检出率,约25%[7].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7TP2蛋白结合肝细胞蛋白的编码基因

    作者:袁菊;成军;洪源;靳亚平;韩莉;陶明亮;李越;王琦

    目的 筛选HCV p7蛋白反式调节蛋白p7TP2的结合蛋白,探讨HCV的致病机制及新蛋白p7TP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p7TP2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单倍体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细胞文库质粒pACT2的单倍体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选择并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阳性文库质粒与诱饵质粒回交,以证实其相互作用.结果 筛选出与p7TP2结合的蛋白基因10个,其中包括金属硫蛋白2A、载脂蛋白H、蛋白C、果糖二磷酸醛缩酶B、配对免疫球蛋白样2型受体α、CTL1基因类胆碱运输蛋白等已知功能蛋白基因相互作用,回交试验已经证实其相互作用.结论 由本研究结果发现p7TP2蛋白可以结合一系列不同功能的肝细胞蛋白,作为一种新基因,对它的进一步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阐明HCV感染及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病理机制提出新的思路.

  • HCV NS4A与钙离子信号调节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位点的确定

    作者:程勇前;王琳;成军;刘妍;徐东平;钟彦伟;李晓东;戴久增

    目的 明确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A(HCV NS4A)与钙离子信号调节亲环素配体(CAML)相互结合的具体位点.方法 构建CAML不同剪接体及缺失突变体的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入酵母Y187菌株,分别与转化了HCV NS4A的酵母AH109菌株进行配合,在含X-α-gal的酵母四缺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 转化了CAML不同剪接体及CAML缺失突变体pGADT7/CAML-1-211,pGADT7/CAML-1-57的酵母Y187菌株与转化了HCV NS4A的酵母AH109菌株配合后在四缺培养基上均有菌落生长,并且菌落呈现蓝色.转化了CAML缺失突变体pGADT7/CAML-58-211,pGADT7/CAML-234-296的酵母Y187菌株与转化了HCV NS4A的酵母AH109菌株配合后在四缺培养基上未见菌落生长.结论 HCV NS4A与CAML的相互结合位点位于CAML的N-末端1~57位氨基酸残基,CAML不同剪接体与HCV NS4A均可以相互结合.

  • 内毒素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王沁芳;赵龙凤;郝彦琴;李红

    目的 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进而探讨内毒素(ETX)对RPMC脱颗粒释放TNF-α的影响.方法 将悬浮培养的RPMC分为5组:(1)无ETX处理组;(2) 0.5 μg/ml ETX处理组;(3) 1 μg/ml ETX处理组;(4) 2 μg/mL ETX处理组;(5)4 μg/mL ETX处理组.37 ℃孵育2 h ,收集RPMC上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ETX处理组与无ETX处理组相比RPMC脱颗粒现象明显;不同浓度ETX处理组刺激RPMC释放TNF-α的量均高于无ETX处理组(P<0.05),与ETX剂量依赖性不明显(P>0.05),给予1 μg/mL ETX处理时TNF-α的释放量高.结论 ETX体外可刺激RPMC脱颗粒,释放TNF-α,但与ETX剂量依赖性不明显,由此可推测内毒素可通过刺激RPMC释放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关系

    作者:刘映霞;位兴辉;罗志雄;李红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变异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特异耐药变异位点.结果 在湖南128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中,HBV基因型B为107例,占83.6%;基因型C为21例,占16.4%,未发现基因型A、D、E、F、G、H型.总的耐药变异发生率48.4%(62/128),发生在12、24和36个月者分别为4.7%(6/128)、16.4%(21/128)、42.9%(55/128),随治疗时间延长,变异发生率增加(P<0.01).基因型B、C感染发生YMDD突变率分别为49.5%和42.9%,无显著差异(P>0.05),但YMDD变异类型在两基因型中不同,基因型B、C发生YVDD变异分别为64.2%(34/53)和0.0%(P<0.01),YIDD变异分别为22.6%(12/53)和88.9%(8/9),P<0.01.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一年尚未检测到耐药变异,45例经阿德福韦酯治疗24月时变异发生率为4.4%(2/45),变异率在B、C基因型患者中分别为0% (0/38)和28.6% (2/7),变异型均为N236T.结论 基因型B为湖南省的优势基因型,HBV基因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 74例麻疹患者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董建平;李玉贤

    北京海淀医院2005年至2006年,感染疾病科、儿科门诊共诊断麻疹患者74例.本文就其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 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患者血清HBV DNA及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分析

    作者:唐星火;卢东红

    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与免疫异常有关,在炎症反应和抗肿瘤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检测29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31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及33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患者的IL-6、IL-8水平;并检测上述93例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以探讨HBV感染相关慢性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其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

  •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玉华;韩忠厚;彭勋;赵培利;孙玉革;张立慧

    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4种.ADV在LAM耐药或变异的患者中应用广泛.为观察ADV的抗病毒疗效,24例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使用ADV治疗,同时20例使用LAM治疗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临床观察

    作者:于桂琴;秦宏;周小辉;林佩纯

    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内毒素血症在加重和促使肝病并发症形成的重要原因.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较少有文献报道.本文旨在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肝纤维化酶谱等客观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本文对10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做初步的研究.

  • 肝硬化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董建平;谢雯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如未经过合适的治疗,肝硬化患者终发展为终末期肝脏疾病,并发多脏器损伤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这部分患者的病情危重,凝血系统尤其突出,因此,其病理学资料非常缺乏.为了明确这部分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我们对于历年来收治的43例通过尸检病理证实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乙型肝炎的管理

    作者:孙凤霞;孙静媛

    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生命周期的认识和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对乙型肝炎自然史的认识为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线索.

  • 重视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耐药

    作者:成军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确立,未来几年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就是新型核苷(酸)类似物的研发.随着对于CHB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治疗临床研究中发现HBV的耐药是一个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只有充分重视HBV耐药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方针.

  • 第002例——发热、头痛、腰痛伴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作者:王艳斌;肖江;谢雯

    病例摘要患者男,22岁,战士,主因"发热、头痛、腰痛4天"于2006年8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d在军事训练中突然出现晕厥,当时无抽搐、口吐白沫等表现,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未测体温及血压,立即送往部队医院,测血压100/45 mm Hg,给予补液治疗后血压亦无明显上升,治疗期间出现体温升高,高体温为38.1℃,不伴寒颤,同时伴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为非喷射性,内含咖啡样物质.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