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农贸市场中蜚蠊携带单增李斯特菌的调查及菌株特征分析

    作者:李华;王艳;王毅;叶长芸

    目的 初步探索农贸市场中蜚蠊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农贸市场中食品李斯特菌污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0-12月从北京市某肉类(猪肉、羊肉、鸡肉)和水产品销售市场共采集147份蜚蠊样本进行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 蜚蠊样本中李斯特菌的分离率为58.06% (78/147),包括单增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威尔李斯特菌,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率为17.68%(26/147),以水产品销售区域蜚蠊中分离率高(18.18%).血清型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c、1/2a、3a和1/2b,优势的血清型为1/b(34.60%)和1/2c (34.60%);PFGE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11种PFGE带型,优势的PT型为PT16(19.23%)和PT30(19.23%).MLST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5种序列型,分别为ST87、ST9、ST121、ST155、ST35,优势的序列型为ST87(34.62%).结论 农贸市场中蜚蠊能携带李斯特菌且不同食品销售市场中蜚蠊所携带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型别不同,可能与不同食品类型携带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型别不同而蜚蠊与食品间有交叉污染有关,因此蜚蠊可能成为农贸市场中传播单增李斯特菌并污染食品的危险因素之一.

  • 四川省自贡市食品和环境携带屎肠球菌的耐药性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杨晶;王红;朱文涛;张桂;金东

    目的 研究四川省自贡市食品和环境样本中屎肠球菌耐药性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方法 对2013年采集的157份食品和环境样本进行屎肠球菌分离鉴定,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屎肠球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屎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hyl,esp)的情况,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序列分型.结果 自贡地区肉制品和冰箱拭子样本屎肠球菌分离率为28.03%(44/157),其中耐药菌株的比例为86.36%(38/44).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65.91%(29/44)、31.82% (14/44)和27.27% (12/44),对环丙沙星,高浓度链霉素和高浓度庆大霉素以及氯霉素也有一定的耐药率.分离到1株喹奴普丁-达福普丁耐药的菌株.未检测到对青霉素类、糖肽类、脂肽类、喹诺酮类和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44株屎肠球菌分为38个ST型别,ST94克隆群为优势克隆群,包括13株菌.分离到1株CC17克隆群的屎肠球菌多重耐药菌株和1株ST957的八重耐药菌株.检测到2株携带esp基因的屎肠球菌.结论 自贡市食品和环境中存在多种ST型别的屎肠球菌,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重视肉制品中耐药屎肠球菌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

  • 中国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分型分析

    作者:徐征;朱兵清;高源;徐丽;邵祝军

    目的 了解我国血清不可分群(non-serogroupable,NG)脑膜炎奈瑟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选取我国2005-2011年分离的104株血清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分群(A、B、C、W、E、X、Y、Z、H、I、L、K、cnl)方法,检测其ST序列群及基因群.结果 104株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中,基因群分布为荚膜基因缺失菌株(capsule null locus,cnl)(36株)、B群(20株)、C群(14株)、W群(9株)、E群(9株)、X群(3株)和Y群(3株),余下10株未鉴定出基因群;未发现其他基因群菌株.MLST分型将104株NG菌株分为45种ST型,其中14种为新的ST型;17种ST型可归为7个序列群(65株);cnl菌株全属于ST-198序列群,B群和C群菌株以ST-4821为优势序列群,W群以ST-11和ST-174序列群为主.结论 我国NG脑膜炎奈瑟菌具有基因多态性,其中ST-198序列群全部为cnl菌株.

  • 北京首例输入性ST-11 complex C群流脑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董梅;黄芳;周建军;吴疆

    目的 了解北京首例输入性ST-11 complex 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分离的ST-11 complex C群脑膜炎奈瑟菌株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集疑似病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培养、细菌学鉴定,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鉴定,同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外膜蛋白PorA 、fetA基因检测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经细菌学、血清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该菌株为脑膜炎奈瑟菌C血清群;porA为P1.5-1,10-8,fetA为F3-6;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表明,该菌株基因序列型(ST)为ST-2724,属于ST-11/ET-37克隆系;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为中等耐药,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该菌株为脑膜炎奈瑟菌C:P1.5-1,10-8:F3-6,序列型是ST-2724,属ST-11/ET-37克隆系,对常用抗菌药物尚未出现耐药现象.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到的ST-11/ET-37克隆系C群脑膜炎奈瑟菌株,为输入性,提示应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 陕西省ST4821克隆群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发现

    作者:王增国;侯铁军;魏晓光;孙亚辉;马超锋;吴守芝;李平;周海健

    目的 针对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的处理,对患者标本及其接触者进行脑膜炎奈瑟菌检验,了解感染原因、分析密切接触者的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及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患者标本和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分离培养并提取核酸,PCR检测脑膜炎奈瑟菌;分离菌株和患者血清核酸进行血清分群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及4份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ctrA基因阳性.其中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3株脑膜炎奈瑟菌;患者血清标本及分离菌株均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显示患者血清为ST4821序列型、其余3株细菌分别为ST7623、ST4821、ST5586.结论 实验显示一种高致病性的ST4821型脑膜炎奈瑟菌已存在于陕西省健康人群中并引发感染病例致患者死亡,应全面了解本地区脑膜炎奈瑟菌的健康携带和病例状况.

  • 北京市昌平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特征分析

    作者:牛桓彩;吴杨;舒高林;刘毅;马文军;李东迅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16年12类食品中分离的22株Lm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抗生素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2株Lm分为5种血清型(以1/2c、3a血清型为主);19种毒力基因携带谱(T1~ T19),毒力基因阳性数为6~12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分为8个序列型(ST)(包括7个新型STA1~STA7),STA3为主要型别;分为17种PFGE带型,其相似系数为63.5%~ 100.0%,PTI为主要PFGE带型.结论 昌平区食源性Lm以1/2c、3a血清型为主,STA3为主要型别,PTI为主要PFGE带型,其毒力基因的携带具有差异性,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株,为食源性Lm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山东省济南市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单晓英;白爱英;刘尊玉

    目的 分析2005-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m)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Nm的分子分型进行研究,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2005-2018年,共分离到130株Nm,涵盖A、B、C、W135、Y5种血清群及不可分群(NG).130株Nm分为37种序列型(ST):2株A群分为2种ST,分别属于已知克隆群(cc)5和未知克隆群(UA);24株B群分为17种ST,分别属于cc4821、cc162及UA;39株C群分为8种ST,分别属于cc4821、cc32及UA;54株W135群分为3种ST,分别属于cc11和cc4821;1株Y群为ST-92型,属于cc92;10株NG分为8种ST,分别属于cc4821、cc198及UA.108株已知cc菌株中,cc11占48.15%(52/108),cc4821占45.37%(49/108);22株UA菌株包括18种ST,其中,15株B群具有10种ST.结论 济南市2005-2018年分离的Nm ST型别分布呈现多态性,在NG和B群中尤为明显.cc4821和cc11为两大优势克隆群,B群Nm呈现多克隆化趋势.

  • 2006-2016年四川省猪链球菌血清2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作者:廖虹瑜;罗隆泽;曾林子;祁腾;杨小蓉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6-2016年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0年间分离株之间的关联,为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猪链球菌基因组上的7个管家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对2006-2016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例样本中分离的27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 27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分为2个ST型,其中19株为ST7型,其余为ST1型;2006-2007年以ST7型为主,2007年后主要为ST1型.结论 近年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均为散发,未出现暴发疫情,可能与流行菌株的ST型变化相关.

  • 中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19F血清型的基因分型分析

    作者:严彩芳;赵红庆;高源;朱兵清;徐丽;高朝辉;邵祝军

    目的 研究中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19F血清型菌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来自全国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性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网络实验室的57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进行ST序列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处理分型数据并进行ST型聚类分析.结果 35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血清型菌株共分为6个ST型,其中ST320型29株,占82.9%,为优势基因型.其他6株分别为ST876(2株,5.7%)、ST4560(1株,2.9%)、ST9230(1株,2.9%)、ST7759(1株,2.9%)和ST6429(1株,2.9%).2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F血清型菌株包括7个ST型,其中ST271型14株,占64%,为优势基因型.其余8株分别为ST236(1株,4.5%)、ST320(2株,9.1%)、ST1937(2株,9.1%)、 ST6993(1株,4.5%)、ST9236(1株,4.5%)和ST9240(1株,4.5%).结论 我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血清型菌株主要基因型为ST320型,19F血清型菌株主要基因型为ST271型,ST320型为19A和19F菌株共有的基因型.

  • 多位点序列分型及其应用

    作者:张少敏;徐建国

    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是一种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细菌分型方法.这种方法通过PCR扩增多个管家基因内部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分析菌株的变异.MIST操作简单,结果能快速得到并且便于不同实验室的比较,已经用于多种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进化研究.随着测序速度的加快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分析软件的发展.MLST逐渐成为细菌的常规分型方法.

  • 苏州市首例输入性ST3789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的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朱轶姮;詹亚惠;张梦寒;栾琳;张钧;卫慧

    了解1例输入性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离来源于患者瘀斑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病原体,常规细菌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uh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的7个管家基因的序列,结果显示分离到的4株脑膜炎奈瑟菌均为B群,基因型为ST3789型,该菌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大部分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磺胺中度耐药;环丙沙星1株中度耐药,2株耐药;氨苄西林1株敏感,2株中度耐药.

  • 食品检验用标准菌株分子水平质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徐潇;石继春;王春娥;梁丽;李康;孙文媛;陈翠萍;叶强

    目的 建立食品检验用标准菌株分子水平质控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 使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使用的标准菌株进行分子确认,并对不同的批号进行验证.结果 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符合该菌株所在的菌属,并获得标准菌株16S rRNA基因标准序列,不同批号的标准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确定了每株标准菌株的ST型和基因型,并对不同批号的菌株进行了基因型比较,未发现型别改变;对无PulseNet标准操作方法的菌株,开展方法学研究,获得了适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电泳参数,建立了标准菌株分子指纹图谱,比较不同批号菌株的PFGE图谱,相似性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首次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突破了使用传统质控方法的瓶颈,从分子水平实现对标准菌株稳定性的评价,保证了标准菌株在食品检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肺炎克雷伯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能力评价

    作者:杜小莉;周海健

    目的 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用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的分型能力.方法 选用22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PFGE方法的分型力、可重复性、分辨力、流行病学一致性及其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分型一致性进行评价.挑选全部220株菌株进行实验,评价PFGE的分型力;挑选18株菌株重复2次实验评价PFGE的可重复性;分别挑选3组无流行病关联的碳青霉烯耐药临床株、腹泻患者肠道分离株、食品分离株,使用Simpson差异指数(D)评价PFGE的分辨力;挑选同一次暴发期间分离的34株菌株,评价PFGE的流行病学一致性及其与MLST对暴发菌株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挑选64株不同来源的菌株,评价PFGE和MLST分型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的分型一致性.用BioNumerics软件对所有实验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2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16株通过PFGE能够获得有效的图谱,其分型力为98.18% (216/220);18株菌株重复2次实验的图谱完全一致;PFGE对无流行病关联的50株碳青霉烯耐药临床株、34株腹泻患者肠道分离株、48株食品分离株分型的D值分别为0.9910、0.9964、1.0000;针对34株暴发期间分离菌株,PFGE能够很好地甄别出暴发菌株,高度相关菌株和不相关菌株,并且分型结果与菌株分离病区、分离时间具有一致性;针对暴发菌株,PFGE能够将相同MIST型别的菌株聚成一簇;针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PFGE不能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分成相同或相似的带型或者聚成一簇.结论 PFGE对肺炎克雷伯菌分型具有很好的分型力、可重复性和分辨力;针对暴发菌株,PFGE能够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聚成一簇;针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PFGE和MLST分型一致性差.

  • 2005-2014年上海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研究

    作者:屠丽红;张曦;陈洪友;宋元君;陈敏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上海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基因(ctxA)、溶血素基因(hlyA)、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pA)、调控蛋白基因(toxR)和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CTX(u)基因组基因(zot、ace).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11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试验.结果 患者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93.2% (41/44)为产毒株,水产来源菌株58.3% (21/36)为产毒株,6株水体来源菌株均为非产毒株.PFGE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35个型别.MLST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9个ST型,其中流行菌型为ST 69型,非产毒株以ST 162型为主.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的耐药情况比非产毒株严重.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对萘啶酸耐药严重.结论 上海市患者和水产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构成以产毒株为主.PFGE分型提示水产为霍乱疫情的主要传染源.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高度克隆化,流行菌型为ST 69型,耐药情况严重.

  • 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环境分离株的氟康唑敏感性与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作者:郑皓;李文革;古文鹏;陈小萍;卢金星

    目的 分析分离自树叶、树皮和腐殖质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比较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的进化关系,为流行病学调查及有效控制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7年9月采集云南省境内环境标本,分离培养提取菌株DNA进行转录间隔区测序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药敏实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利用eBURST分析菌株亲缘性.结果 采集环境标本200份,分离光滑假丝酵母菌3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13株环境分离株均对氟康唑敏感.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的序列型均为ST3,1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被分为7个二倍体序列(DST),包括4个新DST型(DST813~DST816).eBURST分析显示,光滑假丝酵母菌均为CC3型,CC730是热带假丝酵母菌环境株的主要型别.结论 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存在相同的起源株.树叶、树皮或腐殖质中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人类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潜在来源.

  • 临床来源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贾园春;袁敏;陈东科;周海健;陈霞;赵晓菲;李娟;陈会波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临床分离的21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1种临床常用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扩增及序列比对检测耐药基因(包括blaNDM、blaKPC、blaIMP、blaVIM、blaOxA)携带状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β-内酰胺类药物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也高达76.19%;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3.81%、23.81%和19.05%.Carba NP试验阳性菌株17株,均携带blaNDM-1基因,其余4种基因检测均为阴性.MLST显示21株菌株共有9种ST型别,其中携带blaNDM-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主要为ST167型和ST540型.PFGE显示来自泌尿外科的3株菌株电泳图谱完全相同,另外来自不同病房的2株菌株电泳图谱也完全相同,提示医院内存在同一克隆菌株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医院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布呈现多态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是携带blaNDM-1基因;携带该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呈现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加强对碳青霉烯耐药菌株基因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将对减缓或阻断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安徽省马鞍山市分离的枸橼酸杆菌的分子分型

    作者:刘丽云;汪永禄;金东;LAN Rui Ting;原方芳;叶长芸;徐建国

    目的 了解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分离到的枸橼酸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7-2011年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腹泻患者粪便、食品和食品加工者肛拭分离到62株枸橼酸杆菌,包括13株弗氏枸橼酸杆菌、41株杨氏枸橼酸杆菌和8株布氏枸橼酸杆菌.所有菌株用XbaⅠ酶切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扩增7个管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 PFGE将62株枸橼酸杆菌分成43个带型(PTs),MLST将其分成53个ST型别(STs).CITX01.CN0039是PFGE的优势带型,由2007-2008年间从食品和腹泻患者粪便分离的7株杨氏枸橼酸杆菌组成.53个ST型别分成5个ST序列群,ST序列群39个优势菌株来自腹泻患者粪便、食品和食品加工者肛拭分离的枸橼酸杆菌.从腹泻患者粪便、食品和食品加工者肛拭分离得到的枸橼酸杆菌具有相同的PTs和STs.结论 在食品和人群中监测枸橼酸杆菌对预防和控制枸橼酸杆菌引起的腹泻是必要的.

  • 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肠毒素基因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高红;郑剑;宋启发;周伟艳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临床株肠毒素基因分布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宁波市各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e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D基因(sed),对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6、2008和2011-2013年共收集临床株155株,其中肠毒素基因阳性株为45株,阳性率为29.03%;4种基因阳性率依次为16.77%、5.81%、11.61%和3.87%;形成8种基因组合,以sea(14株)、sec(9株)和sea+ sec(8株)三种组合为主.45株菌株可分为15个ST(sequence type,ST),ST1有14株,占31.11%;ST5有6株,占13.33%;ST1121和ST15的菌株均为4株,各占8.89%.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在宁波地区临床株中发现ST12、ST573和ST1121三种新的ST.45株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7个主要分支.在ST1克隆群中,sea阳性率为72.73%(16株),sec阳性率为54.55%(12株),以sea+ sec组合为主(8株).结论 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肠毒素基因阳性率较高,以携带sea和sec为主,形成8种基因组合.有15种ST型,发现ST12、ST573和ST1121三种新的ST.ST1克隆群为流行优势菌株,其次为ST5克隆群.ST1克隆群以携带sea和sec为主.

  • 2008-2017年鄂西北地区脑膜炎奈瑟菌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高景枝;张雅婷;何飞;郑向梅;吕静;杨红梅;李国明

    目的 分析鄂西北地区2008-2017年分离到的72株脑膜炎奈瑟菌(Nm)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对Nm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群,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基因分群,用K-B纸片和E-test检测试纸条进行药敏试验;选取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结果 血清分群结果为B群14株、C群10株、W群3株、E群1株、不可分群44株.基因分群结果:B群33株、C群10株、W群3株、E群1株,其他及不可分群25株.70株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氯霉素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14%、21.43%、28.57%、98.57%和98.5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青霉素和利福平均敏感.17株菌株共有12种序列型别,其中12株菌株不能归入现有克隆群,其他5株属于CC4821(4株)和CC175(1株).55株菌株分为48种不同的PFGE带型,带型相同的菌株其基因群亦相同. 结论2008-2017年鄂西北地区分离的Nm菌株主要为B群;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和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MLST分型以CC4821为优势克隆.PFGE分型特征呈多态性,未出现优势带型.

  • 湖南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夏昕;戴德芳;湛志飞;覃迪;张红;李放军;高立冬;邹明祥

    目的 了解湖南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集疑似病例的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和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疑似病例脑脊液及血液中分离培养出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健康携带者带菌调查咽拭子中分离培养出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均为ST-11型菌株,属于ST-11/ET-37 complex高致病克隆系.3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全部耐药.结论 湖南省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是由ST-11型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健康人群中也出现ST-11型W135型脑膜炎奈瑟菌的携带,W135群流脑在湖南省存在潜在流行的趋势.

241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