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2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王吉春;陈操;周伟;张晓美;张宝云;董小平;石琦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2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rpsc蛋白及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发现散发型CJD确定诊断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63例,疑似诊断病例29例,遗传型CJD病例8例(突变分别为R208H、E196A和V180I各1例、E200K 2例、T188K3例)及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5例(突变为D178N,129M/M).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59岁(39,79),男女性别比为0.91∶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53岁(36,84),男女性别比为1.41∶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46.74%.临床诊断病例中,同时出现3种典型临床表现的为29例,占46.03%,同时出现4种典型临床表现的为8例,占12.70%,而疑似诊断病例大部分只出现2种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MRI 3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2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MRI 3项检测结果中,阳性结果越多,患者出现典型临床表现越多.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发病特点.

  • 中国2013年克雅氏病监测网络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张晓美;周伟;张宝云;肖康;陈操;董小平;石琦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3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发现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116例(38.80%),疑似诊断病例25例(8.36%),遗传型克雅氏病病例9例(3.01%),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FI)3例(1.00%).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期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1岁(32,86),男女性别比为0.87∶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53岁(21,78),男女性别比为0.79∶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临床诊断病例中,同时出现3种及以上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所占比例比疑似诊断病例要高.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3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对283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其中278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277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3年我国监测到的克雅氏病病例的报告时间、长期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克雅氏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断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和阳性检测结果.

  • 2011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石琦;陈操;周伟;张宝云;高晨;张瑾;田婵;韩俊;董小平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1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rPSc蛋白及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没有发现散发型CJD确定诊断病例,发现临床诊断病例57例,疑似诊断病例15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2例,GSS综合征病例(P102L)1例及遗传型CJD病例5例,包括V203I、E196A、E200K各1例及2例T188K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61岁(43,82),男女性别比例为0.46∶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62岁(39,77),男女性别比例为0.88∶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54.9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1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发病特点.

  • 2014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肖康;周伟;张宝云;陈操;董小平;石琦

    目的 了解中国12个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网络省(直辖市、自治区)克雅氏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4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克雅氏病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发现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143例(44.14%),疑似诊断病例15例(4.63%),遗传型克雅氏病病例10例(3.09%),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8例(2.47%).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1岁(24,81),男女性别比为1.07∶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7岁(33,76),男女性别比为1.5∶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三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对324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其中297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294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4年我国监测到的克雅氏病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克雅氏病的发病特点.

  • 2015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陈操;周伟;张宝云;王园;肖康;董小平;石琦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5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2015年共监测病例366例,其中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134例,疑似诊断病例29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4例,吉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征病例1例及家族型CJD病例17例,包括11例T188K、4例E200K、1例E196K及1例E196A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3岁,男女性别比为1.13∶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0岁,男女性别比为1.64∶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6.81%.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5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特点.

  • 中国2008年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田婵;高晨;石琦;韩俊;周伟;张宝云;高永军;董小平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 朊蛋白与信号蛋白14-3-3β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梅国勇;李媛;王桂荣;张宝云;田婵;陈操;周瑞敏;王新;李晓丽;王克霞;韩俊;董小平

    为进一步确定PrP蛋白与14-3-3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确定PrP蛋白与14-3-3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利用免疫共沉淀、pull down和能量共振转移(FRET)实验检测PrP蛋白与人14-3-3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的部位.结果证明,PrP蛋白与人14-3-3蛋白在体外、组织水平及细胞水平均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且证实作用的部位在PrP蛋白的106-126位氨基酸.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14-3-3蛋白在Prion疾病中的影响及Prion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 14-3-3蛋白的新认识

    作者:潘伟男;邓水秀;赖利平

    14-3-3蛋白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的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家族,主要以同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在哺乳动物中由7种亚型组成。7种不同亚型的14-3-3蛋白在人类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14-3-3蛋白的序列保守性和独特性、结构特征、结合靶点、调控机制以及作为潜在药物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大鼠脂肪细胞中14-3-3蛋白与葡萄糖转运子4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旭;王姮

    目的 研究在大鼠脂肪细胞中,14-3-3蛋白与葡萄糖转运子4(GLUT4)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 用胶原酶Ⅰ消化雄性SD大鼠附睾上的脂肪垫,获得分离的脂肪细胞.在纯化的细胞中,采用低渗裂解和甘油梯度速率沉降技术获得3个含有GLUT4的组分:T、H和L.用交联了1F8(GLUT4特异性单抗)的琼脂糖微珠对脂肪细胞总提取物以及上述3个组分分别进行免疫吸附实验,经吸附后在上清液和微珠的洗脱液中分别进行14-3-3蛋白和GLUT4的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在脂肪细胞的总提取物以及上述GLUT4的3个组分T、H和L中,14-3-3蛋白都能够与GLUT4发生免疫共沉淀.共沉淀下来的14-3-3蛋白在免疫印迹分析时显示为2个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9 ku和60ku,提示14-3-3蛋白可能以二聚体的形式与GLUT4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在生理条件下,14-3-3蛋白与GLUT4在大鼠脂肪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

  • 14-3-3:保护性信号转导调节蛋白

    作者:陈晓钎;乌维宁;于常海

    14-3-3蛋白家族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可溶性蛋白.在哺乳动物,14-3-3蛋白主要存在于脑.14-3-3蛋白与许多蛋白结合,在细胞凋亡、生长、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是细胞内重要的保护性蛋白.14-3-3蛋白还是一些脑疾病的诊断标志.14-3-3蛋白有可能成为治疗一些疾病的靶点.

  • 细粒棘球蚴重组14-3-3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学鉴定

    作者:黄瑾;李宗吉;张静;王淑静;王洁;张焱;高岭;赵巍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蚴14-3-3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原核表达、纯化该重组蛋白,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 方法 从重组质粒pGEM-T/Eg14-3-3中获取14-3-3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并表达、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ELISA对该蛋白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 成功构建含目的片段14-3-3 的基因工程菌株;ELISA检测显示,用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特异性抗体,Western blot鉴定该抗体能识别重组抗原及原头蚴、囊液、囊壁抗原. 结论 构建的 pET28a/Eg 14-3-3菌株能高效表达14-3-3蛋白,初步鉴定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 5株内阿米巴14-3-3蛋白序列比较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林育涛;付永峰;程训佳;Hiroshi Tachibana

    目的 比较具有不同致病性以及毒力的5株内阿米巴的14-3-3蛋白序列,并选取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用以指导进一步实验研究.方法 收集各虫株滋养体的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收录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各种在线分析工具和Genetyx软件ver 13.0,对所得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进化树,并对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的14-3-3蛋白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5株内阿米巴属虫株均含有3个14-3-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个别位点存在差异.取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14-3-3-1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蛋白比较并构建分子进化树,与种系进化过程非常吻合.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预测,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14-3-3-1含720个碱基,编码239个氨基酸;14-3-3-2含717个碱基,编码238个氨基酸;14-3-3-3含723个碱基,编码240个氨基酸.3种异构体都带有2个14-3-3蛋白家族标记,含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但不含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定位序列以及信号肽.该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半衰期>10 h. 结论 内阿米巴属14-3-3基因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14-3-3蛋白是研究物种进化的理想分子.

  •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信号转导蛋白epsilon 亚型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作者:唐小牛;汪学龙;沈继龙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信号转导蛋白epsilon亚型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Sj14-3-3,并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鉴定,为其进一步保护性免疫的研究提供条件. 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为模板,用RT-PCR法合成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蛋白epsilon亚型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经双酶切及PCR鉴定后,再亚克隆入pBK-CMV真核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BK-Sj14-3-3,转染到大肠杆菌BL21,双酶切鉴定后,通过IPTG的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及Western-blot鉴定. 结果 RT-PCR产物、 pGEM-T-Sj14-3-3及pBK-Sj14-3-3分别经双酶切均获得一特异性基因片段,其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后其分子质量为32 ku,并能被抗14-3-3多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Sj14-3-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是一分子质量为32 ku融合蛋白,并能被抗14-3-3多克隆抗体识别.

  • 14-3-3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裕福;张怡冰;冯晓东;林绅晖;乔娜;孙忠怡;周文平

    14-3-3蛋白家族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其通过与配体蛋白结合,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周期、凋亡、代谢、细胞骨架重组及细胞表型转化等重要生理活动的调节.目前研究显示,14-3-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了14-3-3蛋白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以及14-3-3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

  • 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鹏;殷国勇;曹晓建;励建安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缺血30mir/再灌注15min组(B组)、缺血30mir/再灌注1h组(C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D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制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ASK1的蛋白表达及活化情况,免疫共沉淀分析ASK1与14-3-3蛋白间相互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活化ASK1(pASK1)及14-3-3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表达.结果:光镜检查B组的脊髓组织形态学与A组比较无明显改变,C组及D组脊髓间质明显出血,神经细胞肿胀;电镜检查C组及D组神经细胞出现细胞核浓缩、染色质聚边、脱髓鞘改变等早期凋亡征象;Western blot蛋白电泳显示B组ASK1无明显活化,C组及D组ASK1显著活化;免疫共沉淀分析提示ASK1与14-3-3蛋白在C组及D组发生蛋白分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时pASK1与14-3-3蛋白均在细胞浆内表达.结论:ASK1介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14-3-3蛋白与ASK1蛋白的分离可能是导致ASK1活化的机制之一.

  • 14-3-3蛋白与乳腺癌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嘉峻;李志高

    14-3-3蛋白家族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质,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运输、生长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研究证明,在许多恶性肿瘤中,14-3-3蛋白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本文就14-3-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肿瘤发展的关系、与乳腺癌的关系及潜在治疗靶点做一综述.

  • 14-3-3β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晓亮;章翔;曹卫东;曹磊;甄海宁;王西玲;霍军利

    14-3-3蛋白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小分子二聚体,研究发现其参与了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细胞信号传导、新生血管形成、细胞骨架构建等多种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1-5].目前,凋亡抵抗、细胞周期调控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被认为是胶质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本实验拟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中14-3-3蛋白β亚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2家系患者的临床 、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

    作者:边洋;王帅;韩晓琛;姚生;刘建国;戚晓昆

    目的 探讨2个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家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2个FFI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对先证者行视频脑电及头影像学检查,脑脊液14-3-3蛋白及朊蛋白基因(PRNP)测定.结果 2个家系共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家系1起病年龄分别为47、60岁;家系2起病年龄分别为46、58、58、60岁.家系1的2例患者死亡总病程约6个月;家系2的患者病程均超过12个月,仍存活.家系1患者诱发因素为惊吓,后出现睡眠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家系2的患者无明显诱因,以记忆力下降、睡眠减少起病,后出现运动障碍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不突出.影像检查2例先证者示全脑轻度萎缩,未见彩带症;视频脑电未发现周期性三相波;2例先证者脑脊液14-3-3蛋白均阳性;PRNP基因均为D178N-129MM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镇静药或抗焦虑抑郁药,疗效不佳.结论 睡眠紊乱伴精神行为异常是FFI主要的临床表现;FFI在家系内部不同个体间临床表现相似,而在不同的家系间有明显的临床变异性;影像学表现为全脑轻度萎缩,无彩带征;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PRNP基因均为D178N-129MM型;视频脑电未发现周期性三相波;传统镇静药或抗焦虑抑郁药对其疗效不佳.

  • 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克-雅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黄艳红;乔富宇;孙景巽;王月仲;任剑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 对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机构报告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共报告监测病例261例,支持CJD诊断的有80例,其中散发型克-雅病(sCJD)疑似诊断病例35例,sCJD临床诊断病例44例,遗传型克-雅病(gCJD)确诊病例1例,另外还有5例诊断为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FI).病例首发症状主要为快速进行性痴呆,临床表现根据出现频率高低依次进行性痴呆(100%)、锥体/锥体外系症状(76.47%)、视觉或小脑功能障碍(48.23%)、肌阵挛(43.53%)、无动性缄默(21.18%)和其他(31.76%).辅助检查以头颅核磁共振(MRI)异常征象为主,实验室检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率较高(51.76%,44/85),人类朊蛋白基因(PRNP)检测发现6例基因突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显示发病时间、地区和职业均呈散在性.对所有诊断病例进行随访,有35例失访,失访率41.18%.结论 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流行病学特征与2008-2013年的监测情况大致相同,定期随访有助于CJD正确诊断.

  • 2008-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克雅氏病监测网报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曲倩倩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南)片2008-2013年疑似克雅氏病(CJD)网报病例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克雅氏病监测方案》,对经我国CJD监测网络上报的可疑病例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PrP蛋白及14-3-3蛋白检测.结果 2008-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CDC(南)共对116例疑似CJD网报病例(平均年龄54岁,男女性别比77∶39)进行流调及随访.其中,散发型CJD确诊病例1例(女,71岁);临床诊断病例5例,平均年龄67岁,男女性别比为4∶1;疑似病例18例,平均年龄为61岁,男女性别比为10∶8,致死性家族型失眠征(FFI)病例1例(女,46岁).结论 2008-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南)监测到的CJD疑似病例较多,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较少.临床及确诊病例中以散发型CJD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在该病防范过程中疾病监测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病例随访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