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环境分离株的氟康唑敏感性与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作者:郑皓;李文革;古文鹏;陈小萍;卢金星

    目的 分析分离自树叶、树皮和腐殖质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比较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的进化关系,为流行病学调查及有效控制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7年9月采集云南省境内环境标本,分离培养提取菌株DNA进行转录间隔区测序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药敏实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利用eBURST分析菌株亲缘性.结果 采集环境标本200份,分离光滑假丝酵母菌3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13株环境分离株均对氟康唑敏感.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的序列型均为ST3,1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被分为7个二倍体序列(DST),包括4个新DST型(DST813~DST816).eBURST分析显示,光滑假丝酵母菌均为CC3型,CC730是热带假丝酵母菌环境株的主要型别.结论 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存在相同的起源株.树叶、树皮或腐殖质中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人类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潜在来源.

  • 热带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毒力表型特征研究

    作者:于栓宝;李文革;车洁;边富宁;卢金星;吴媛

    目的 描述临床分离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培养不同时间的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并分析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的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差异.方法 将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热带假丝酵母菌鉴定后分别接种在牛血清蛋白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和羊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检测蛋白酶活性、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结果 热带假丝酵母菌培养24、48和72 h时均具有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活性,但未表现出磷脂酶活性;热带假丝酵母菌在48和72 h时的蛋白酶活性高于其在24 h时的活性,在72 h范围内,溶血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持续增长;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蛋白酶活性(P=0.368)和溶血活性(P=0.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热带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培养不同时间具有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活性,但无磷脂酶活性.

  • 热带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基因与氟康唑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宏;窦娟;任芒格;张全斌;马云霞;商润萍;金柳;张景萍;王萍;周永安

    目的 探讨热带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表达水平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太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分离的4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采用ATB FUNGU3试条进行药敏试验;RT-PCR的方法检测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在热带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在氟康唑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0.905±0.026 vs.0.735.+0.101;0.749±0.028 vs.0.542±0.068,P均<0.05).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基因CDR1和MDR1高表达可能与氟康唑耐药相关.

  • 血液病患者真菌血症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作者:马永超;张晓艳;陈传欣;仇红霞;徐卫;钱思轩;吴汉新;陆化;李建勇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根据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评分,高危11例、低危5例;根据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所有患者均属于高危组;血培养结果检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68.8%,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18.8%,黏性毛孢子菌1株占6.2%,镰刀菌1株占6.2%;突破性真菌血症6例占37.50%;治疗方案为单药治疗10例,联合用药6例;治疗有效11例占68.80%,均为完全缓解,死亡5例,其中2例治疗无效,3例放弃治疗.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血症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方法更适合评估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性.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热带假丝酵母菌暴发流行控制

    作者:侯庆中;钟巧;杨建珊;高晓玲;廖颖芳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热带假丝酵母菌暴发流行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措施,达到尽快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8年5月21日-6月2日共发生5例医院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从出现第2例开始跟踪调查,出现第3例时,采取多科合作、多种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果医院感染病例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控制;所有病例得到及早有效治疗,均痊愈无死亡.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及早发现、及早跟踪,采取多科合作、多种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流行和治疗患者的有效方法 .

  • 热带假丝酵母菌致尿路感染1例

    作者:吴建章

    患者,男,75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尿频、尿痛7周于2011年3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7周前,因左侧股骨颈骨折行髓内针固定术,术前曾行保留导尿,术后出现发热伴尿频、尿痛、尿道烧灼感等,体温38.7℃,尿白细胞(++),抗生素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上述症状间断发作,遂来我院.入院体检:T 37.8℃,P 86次/min,R 20次/min,BP 160/90 mmHg.神清,体质消瘦,腹部耻骨联合上轻度压痛,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尿白细胞(+++),空腹血糖9.9 mmol/L.

  • 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分析

    作者:应颖;刘发娣;熊英;莫冰;卢婷;迟利军;龚甜;阎燕;郭晓;黄孝天

    目的 研究热带假丝酵母菌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并探讨其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检测14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热带假丝酵母菌ERG11全基因序列,DNA测序后经生物信息学分析CtERG11基因突变.结果 14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中,128株对氟康唑敏感,占90.1%;4株为氟康唑剂量依赖(S-DD)株,占2.8%;10株对氟康唑耐药,占7.1%;CtERG11序列分析发现,氟康唑敏感株中未见基因突变;S-DD株中出现G1362A和C1404T沉默突变;耐药株中共出现T225C、A242C、T243C、G264A、A395T、C461T和G1362A等7种点突变,并导致DS1A、Y132F和S154F氨基酸突变.结论 D81A、Y132F和S154F氨基酸突变可能与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 重复序列PCR与多位点分型技术在热带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比较

    作者:江岑;董丹凤;俞焙秦;彭奕冰

    目的 分析比较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与多位点分型技术(MLST)在热带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来自5个地区6家医院的147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以Ca-21、Ca-22、Com-21两两组合为引物,选用合适的引物对进行 REP-PCR后通过电泳获得REP-PCR型.在不同型别中各挑选3株采用MLST法扩增热带假丝酵母菌的6个管家基因,扩增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得到相应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结果 REP-PCR以Com21-Com21为引物对分型效果好,REP-PCR与MLST分型结果一致.147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产生A~H共 8种REP-PCR型,分别对应MLST的ST146、新型1、ST136、ST127、ST177、ST169、新型2和ST117.结论 REP-PCR与MLST在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中分辨率相同,而REP-PCR更为方便迅速,可作为实验室大量菌株分型的首选方法.

  • 耐氟康唑热带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中新;叶乃芳;江雨璐;黄颖;沈继录;徐元宏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耐氟康唑热带假丝酵母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热带假丝酵母菌,用ATB 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剂盒测定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对8株耐氟康唑的菌株及随机选取的17株敏感株,提取基因组DNA,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标准序列(M23673)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均扩增到ERG11基因并成功测序,发现7个不同的碱基突变位点.耐药株错义突变位点为Y132F、S154F和K143Q,其中K143Q为首次报道;敏感株无错义突变位点.结论 耐氟康唑的热带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存在多个错义突变位点,且多为多位点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 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检验调查

    作者:罗云;王瑜敏;罗盛

    目的 对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治疗状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血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阳性病例共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男31例,女16例,中位年龄51岁;血液内科24例,重症监护12例,急诊、呼吸、消化和胃肠外科等总共11例.生化特性鉴定显示,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相比分离菌株蛋白酶活性较低,脂肪酶无显著差异,而葡糖苷酶活性较高.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所有真菌均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氟康唑敏感63.8%(30/47),伊曲康唑敏感59.6%(28/47),伏立康唑敏感68.1%(32/48).治疗后,23例患者预后良好(49.0%),24例患者死亡(51.0%),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致病性强,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广.目前应用的卡泊芬净针和广谱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应对该菌属感染引起重视,加强对其进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热带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与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甘雪华;罗永慧;汤翔群;段颖卿

    目的 探讨热带假丝酵母菌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ERG11序列设计引物.对氟康唑靶酶基因ERG11进行PCR扩增,DNA测序后对比分析耐药株与敏感株及标准株的碱基差异.确定耐药株基因一级结构上的突变点,并推测分析靶酶蛋白的氨基酸改变及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氟康唑敏感株的ERG11基因DNA序列与氟康唑敏感标准株ATCC750完全一致.耐药株出现+395、+513、+783处点突变,导致132位氨氨酸改变.结论 ERG11基因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与氟康畔耐药有关.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来源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作者:张甜甜;朱玉霞;樊尚荣;石玉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3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的亲缘关系,体外比较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通过对6对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用eBURST分组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菌株的进化和变异.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CDR2、ERG1、ERG3、ERG6、ERG9和ERG11表达.结果:38株菌株中获得30个二倍体序列(DST),其中14个新DST,11个新等位基因,27个DST为单体型.eBURST分组,主要分成2组,大多数DST属于单体型.聚类分析总共分18个进化枝.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咪康唑、布康唑、克霉唑、特康唑、特比萘芬和制霉菌素14种抗真菌药物的MIC90分别为0.030μg/ml、0.015μg/ml、0.500μg/ml、1.000μg/ml、0.125μg/ml、0.250μg/ml、1.000μg/ml、0.250μg/ml、2.000μg/ml、2.000μg/ml、0.250μg/ml、0.250μg/ml、256.000μg/ml和8.000μg/ml.绝大多数耐药基因表达量较高的菌株可能在进化枝11和14.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MLST变异较大,菌株之间遗传距离较远.热带假丝酵母菌对特比萘芬普遍耐药,对目前其他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多为敏感.

  • 高浓度卡泊芬净对热带假丝酵母菌体外抑菌现象研究

    作者:金高明;吕火祥;周永列;胡庆丰;朱永泽;沈辉

    目的:探讨高浓度卡泊芬净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菌特性.方法:对临床分离20株具有高浓度抑制现象的热带假丝酵母菌使用微量板稀释法用高药物浓度检测抑菌现象,并且取其中的1株应用时间-杀菌曲线法检测卡泊芬净抗菌活性.结果:低浓度(≤4μg/ml)作用时,细菌生长数随时间变化而急剧降低,而高浓度(8μg/ml、10μg/ml、16μg/ml)时,细菌生长数随时间无显著变化.结论:卡泊芬净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卡泊芬净对热带假丝酵母低浓度时有较强杀菌能力,而高浓度时则表现抑菌现象,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等的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秦金喜;李仲兴;杨永昌;袁欣;柏秀菊;石忻罗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对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54株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强,抑菌带宽.产蓝绿色素的第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制率均达100%,产黄绿色素的第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抑制率也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菌株的抗真菌活性优于不产色素的菌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 热带假丝酵母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初步评价

    作者:龙燕;郑磊;曾方银;杨红玲;王前

    目的 建立、优化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高效引物、探针检测5种临床标本中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真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灵敏度可达10 copies/ml,与人类基因组、细菌及其他真菌无交叉阳性反应.与真菌培养法的检测一致性好(Kappa值为0.916,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带假丝酵母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直接用于各种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检测,而且可大大缩短报告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于栓宝;吴媛;卢金星

    随着免疫功能不全人群增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的非白假丝酵母之一.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与一系列的毒力因子有关,重要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和生物膜形成、天冬氨酰蛋白酶、磷脂酶及溶血活性.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多集中于白色假丝酵母菌,而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十分有限,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新的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