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十堰地区778例女性HPV的感染状况

    作者:陈鹏;梁荣鑫;罗焰静;祝铖;李莲

    目的 分析本地区女性HPV感染现状,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膜杂交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778例女性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共检测出289例HPV感染者,HPV感染率为37.15%,其中高危型感染占74.74%,低危型感染占17.65%,高、低危型混合感染占7.61%.高危型感染率高的前5型别为HPV16(9.13%)、HPV58(7.46%)、HPV52(5.53%)、HPV33(3.60%)和HPV31(2.31%),低危型以HPV6(3.99%)和HPV11(2.31%)为主.HPV高危型感染率(30.59%)显著高于HPV低危型感染率(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52、P<0.001).高危型多重感染率(21.34%)显著高于低危型多重感染率(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201、P<0.001).在HPV阳性者中单纯感染228例(78.89%),多重感染61例(21.11%).各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6、P=0.393),各年龄段感染类型均以高危型为主.结论 高危型感染以HPV16、HPV52和HPV58为常见型别,低危型感染以HPV6常见.感染类型以单纯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以高危型和高、低混合型感染常见.该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与年龄无关.

  • HBsAg阳性母亲其婴幼儿免疫阻断后无/低应答危险因素及个体化免疫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庞琳;王彩英;何明;何树新;杨洪玲;刘玉环;赵扬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其婴幼儿免疫阻断后无/低应答的危险因素,以及个体化免疫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出生母亲HBsAg阳性的婴幼儿144例,根据完成3次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后,即婴儿7月龄时的HBsAb水平,分为无/低应答组(53例)和正常应答组(91例).分析两组母亲孕早期HBVDNA水平、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婴儿出生史、喂养史以及出生后HBV标志物等,分析婴儿无/低应答的危险因素.选取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计划结束后无/低应答婴儿50例,正常应答婴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无/低应答婴儿进行个体化免疫干预,18月龄时比较两组患儿应答状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未按时添加蛋白质类辅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儿童发生无/低应答的风险分别是正常儿童的25.51倍(Waldχ2=12.45)、20.54倍(Waldχ2=14.59)、28.47倍(Waldχ2=15.36)和16.67倍(Waldχ2=19.09)(P均<0.001),母亲孕期e抗原、核心抗体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免疫不应答的风险分别增加1.001(Waldχ2=3.97)和1.16倍(Waldχ2=4.45)(P均<0.05).通过个体化免疫干预治疗,18个月龄时,83.3%的低应答儿和70.0%的无应答儿获得正常应答,与正常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12;χ2=2.32、P=0.15),干预后低应答组的表面抗体水平与正常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61),而无应答组抗体水平仍较正常组偏低(t=2.43、P=0.02).与干预前相比,无应答组和低应答组的抗体水平均显著增高(t=2.54、P=0.02;t=2.76、P=0.01).结论 母亲孕期高水平HBeAg、HBcAb,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未按时添加蛋白质类辅食、未注射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发生乙肝免疫无/低应答的危险因素.个体化免疫干预可有效提高免疫应答率,提高HBsAb水平,降低感染HBV的风险.

  • Lumipulse HBsAg-HQ与Architect HBsAg-QT定量的一致性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

    作者:张占卿;陆伟;周新兰;王雁冰;丁荣蓉;黄丹;李秀芬

    目的 探讨血清Lumipulse HBsAg-HQ与Architect HBsAg-QT定量的一致性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方法 选取147例HBeAg阳性和128例HBeAg阴性患者.HBsAg-HQ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Fujirebio 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HBsAg-QT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Abbott Architect I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Medcalc 15.1软件.结果 血清HBsAg-QT<100000 mIU/ml患者,血清HBsAg-HQ与HBsAg-QT呈显著正相关(r=0.861,P<0.001),血清HBsAg-HQ与HBsAg-QT总体不一致率为6.45%(2/31);血清HBsAg-QT≥100000 mIU/ml患者,血清HBsAg-HQ与HBsAg-QT呈显著正相关(r=0.929,P<0.001),血清HBsAg-HQ与HBsAg-QT总体不一致率为0.25%(6/244).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Q和HBsAg-QT预测病理学分级≥G2、≥G3和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与对角参考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预测病理学分期≥S4的ROC曲线下面积大;血清HBsAg-HQ与HBsAg-QT预测肝组织相同病理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sAg-HQ和HBsAg-QT预测病理学分期≥S4的佳截断值分别为7.328×106 mIU/ml和6.194×106 mIU/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5%和75.00%、64.35%和67.83%.结论 血清HBsAg-HQ与HBsAg-QT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血清HBsAg-HQ和HBsAg-QT对HBeAg阳性患者病理学分期≥S4有一定预测意义.

  • 维生素D2预防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作者:石小霞;柳德学;贾玉珍;徐娜;李瑞阁;陈玉才;张丽平;王馥香;王立新

    目的 探讨维生素D2注射剂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用随机单盲试验法将2~4岁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534例)和对照组(526例).两组儿童均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儿童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2注射剂5000 IU/kg,肌肉注射、1次/月,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疗程开始、疗程结束及1年后各检测1次血清中25(OH)D水平,记录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频次,1年后评估疗效.血清25(OH)D水平、社区获得性肺炎年住院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估指标.结果 入组儿童治疗前血清平均25(OH)D水平为42.5 nmol/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为62.4%(661/1060);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儿童血清平均25(OH)D水平分别为45.7 nmol/L和79.7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01),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为分别为60.1%和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93、P<0.001).疗程结束1年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儿童血清平均25(OH)D水平分别为44.6 nmol/L和75.4 nmol/L(t=28.79、P<0.001);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分别为60.7%和19.4%(χ2=187.87、P<0.001);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率为分别为23.6%(126/534例)和6.8%(36/526例)(χ2=61.7、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儿童无明显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患儿出现口渴、无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19).结论 2~4岁社区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高发生率.常规给予1次/月维生素D2注射剂5000 IU/kg,安全有效,且能够改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预防和减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 某三级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相关感染经济负担评估

    作者:徐必生;袁华兵;杨萍

    目的 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相关感染对住院费用、抗菌药费用及住院日的影响,评估其导致的经济负担,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调查2015年本院细菌株分布情况,分为多重耐药菌组和非多重耐药菌组,对不同菌株的住院费用、抗菌药费用和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54.08%(53/98),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8.76%(38/98)、33.31%(969/2906)和26.01%(186/715),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36.15%(94/261).MDROs相关感染的平均住医院日较非MDROs的显著增加(t=7.50,P<0.001).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64 d、29 d和26 d,较非耐药组患者(均为18 d)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P<0.001,t=3.39、P=0.001,t=3.09、P=0.002).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抗菌药费用分别为86063/5506元、48500/2402元、56221/2254元,较非耐药组的23958/2024元、23741/1590元、20024/1318元,均显著增多(P均<0.05).结论 MDROs感染可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日及经济损失.积极采取有效的院感管控,提高抗菌药应用水平,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 21819例老年住院肝病患者病因及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张亦瑾;万钢;高学松;李洪杰;刘丽改;刘楠;欧蔚妮;段雪飞

    目的 研究老年肝病患者的病因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9月至2016年3月老年肝病住院患者21819例,按时间段分为两组,第一组为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762例患者和第二组为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05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老年肝病患者以60~65岁年龄组患者多,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两组老年肝病患者病因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χ2=45.78、P<0.00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数占老年肝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χ2=117.19、P<0.001).第二组老年肝病住院患者住院病死率(3.98%)低于第一组的住院病死率(5.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6、P<0.001).两组老年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原发性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组与第二组患者死因构成中,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由8.16%上升至17.06%(χ2=14.33、P<0.001);而肝硬化病死率由26.28%降至15.34%(χ2=16.93、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并发症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由86.21%降至5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97、P<0.001).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癌、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腹水均是患者死亡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老年肝病的主要病因,但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呈上升趋势.老年肝病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原发性肝癌是老年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认知及防护行为分析

    作者:李静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情况以及不同医护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差异,为探索该院职业防护与安全的全面控制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制定问卷对该院职业暴露防护认知及暴露管理进行调查分析,本阶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院210名在院医护人员为问卷的调查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由医护人员的人口社会学资料、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状况、医院职业暴露管理行为,个人职业暴露状况及职业防护行为等部分组成.结果 医护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的平均得分为8.11分;总体认知较好,不同科室、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管理认知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不同学历和工龄间职业暴露管理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院医护人员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比例仍有10.20%,对患者是否携带病原微生物表示不关心或从未考虑的比例为14.80%.89.00%的医务人员暴露后紧急处理比较规范,97名发生过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中80.41%(78例)的医护人员及时上报,并坚持暴露后的监测与随访.结论 该院的职业防护认知和在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和上报情况较好,但仍需继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能力和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 哈尔滨某三甲医院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黄超群;王福祥

    目的 分析哈尔滨某三甲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情况,为地区性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50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标本,提取HCV RNA进行核心(core)片段扩增和DNA测序.根据测序结果,采用进化树方法对所得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分型,获得入组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中4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成功扩增出HCV core基因部分片段(+328 nt~+726 nt),其中各种HCV基因分型分布如下:基因分型结果1b型12份(28.57%),2a型29份(69.05%),3a型1份(2.38%).结论 哈尔滨某三甲医院丙型肝炎患者HCV的基因型常见为HCV 2a型,其次为HCV 1b型,偶见HCV 3a型.

  • 2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彪;赵晓光;王磊;王瑶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2008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9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出现医院感染的23例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9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7.72%.其中切口感染占39.13%,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1.74%和17.39%.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与年龄(>60岁)、基础性疾病、骨折分型为Ⅲ型、曾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住院时间长(≥20 d)相关(P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骨折分型(P=0.006)、侵入性操作(P=0.017)、基础性疾病(P=0.023)和患者年龄(P=0.048).结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闻海军;王亮

    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2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于服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基础上结合中药调理.治疗周期均为30 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显有效率为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33%)和显有效率(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17、P=0.012,χ2=2.103、P=0.03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5、P=0.034).结论 采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 两种病毒核酸提取方法在流行感冒诊断中的比较

    作者:刘亚楠;李珺;华文浩;宋淑静;马小亮;董建平;宋蕊

    目的 探讨离心柱法与Trizol法在流感病毒核酸提取中的差异,以找到提高阳性检出率的方法.方法 对592例临床流行感冒(流感)疑似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离心柱法与Trizol法分别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巢式PCR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以2000 bp Marker为标准,在564 bp区域出现阳性条带者为流感阳性.结果 592例临床流感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应用离心柱法提取核酸222例(37.5%)阳性,甲型流感患者212例,乙型流感患者10例.Trizol法提取核酸显示66例(11.1%)患者呈阳性,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分别为63例和3例.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北京地区流感病毒流行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乙型流感病例较少.流感的发病与季节相关,集中暴发时期在12月份左右,高发感染人群的年龄段为21~40岁,与性别无关.在病毒提取效率上,离心柱法阳性率显著高于Trizol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6,P<0.01).结论 北京地区流感病毒的流行以甲型流感为主.离心柱法提取核酸效率要高于Trizol法,有利于早期进行病原学诊断.

  •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萍慧;刘丽

    目的 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治疗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行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治疗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中药辅助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均行常规胃部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引起的胃炎,两组患者胃炎类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仅行根除Hp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辅助加味柴胡疏肝散中药治疗.胃镜辅助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5周、12周慢性胃炎胃镜积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上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1.48±2.35)、(21.34±3.21)和(9.12±2.01)、(13.28±2.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进行用药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行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7%和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28).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积分分别为(13.28±2.03)和(9.12±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29).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Hp根除方案优于单纯HP根除治疗.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调控机制

    作者:王鲁梅;卢婉娇;莫瑞玲;张斌;李俊杰

    目的 探讨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调控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且具有较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70例,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筛选抗-Hp阴性和抗-Hp阳性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和IL-4水平.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抗-Hp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对照组患者中抗-Hp阳性和抗-Hp阴性者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荨麻疹患者组中抗-Hp阳性患者IFN-γ和IL-4水平分别为(298.74±35.46)pg/ml和(251.31±29.98)pg/ml,低于抗-Hp阴性患者的(322.45±50.02)pg/ml和(214.45±51.0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4、P=0.034,t=3.569、P=0.028);慢性荨麻疹患者IFN-γ及IL-4水平为(122.74±81.36)pg/ml和(297.12±79.14)pg/m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9.46±34.56)pg/ml和(1512.12±151.2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4、P=0.016,t=1.072、P=0.034).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具有调控作用,可以导致Th细胞亚群失衡,进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程度加重.

  • 徐州市2696例女性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

    作者:王莉娜;丁芹;潘玉;宋正霞;秦亚楠;张言超;颜学兵

    目的 探讨本地区妇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PCR斑点杂交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高危组、中高危组、低危组,分析HPV在女性人群中的感染率、基因型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2696例患者共有HPV阳性1272例,阳性率为47.18%.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者780例(61.32%),重叠感染者492例(38.68%).共检测到阳性例次2053例次,其中高危型1307例次(63.66%),中高危型271例次(13.20%),低危型475例次(23.14%).HPV感染的阳性率以20岁及以下组患者为高(66.67%),>60岁组患者低(3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19、P<0.001).21~30岁组患者感染例次构成比为29.17%,31~40岁组患者为32.31%,41~50岁组患者为25.86%,患者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1、P<0.001).高危型中16、52、58型为主要的感染型别,低危型中6、11型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01).结论 本地区妇科患者HPV感染以单一感染和高危感染为主,感染率高的亚型是高危16型;不同年龄分层的感染率略有不同.

  • 艾司洛尔与米力农联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影响的相关分析

    作者:肖振涛;左玲;张国庆;聂绍良

    目的 探讨Esmolol与Milinone联合用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3例,对照组39例;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余等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及中心静脉压在治疗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患者下降程度更为显著(t=2.41,P=0.0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每个时间段乳酸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出现明显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上升、碱剩余下降等代谢性酸中毒状态,Esmolol与Milinone联合用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状态.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作为血清学指标对该类患者的预后的判断有参考意义.

  • HBV与HCV共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作者:陈羽婷;杨松;成军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是病毒性肝炎临床诊疗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往往病情进展更为迅速,预后更差.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之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是这些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案.随着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不断进展,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的方案在临床上应用的证据不断积累.尤其是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部分共感染者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的问题,备受临床广泛关注.现就HBV/HCV共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恙虫病基础和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谭雪梅;刘园园;雷旭;杨靖;李健;刘龙;李金科;李芳;李刚;谭华炳

    对恙虫病防治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提升恙虫病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知网以"恙虫病"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检出文章共238篇.对检出文献进行筛查、整理、综合、综述,发现恙虫病发病率近年来急剧升高,但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误治发生率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和非疫区医务人员对该病认知不足,病史询问和体检不详细;确诊方法阳性率低、特异性差.提高对恙虫病发病的认识,恙虫病的热型为稽留热、弛张热,热度为高热或超高热;仔细查体寻找焦痂、皮疹是减少误诊的首要步骤;通过恙虫病东方体检测、恙虫病东方体IgM检测为确诊恙虫病的关键;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下降、嗜酸性粒细胞下降)、降钙素原(升高)、多器官功能损害证据等对恙虫病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 HCV核心蛋白调控SREBP-1c表达水平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敏;王琦;刘顺爱;成军

    目的 探讨HCV核心蛋白调控SREBP-1c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构建HCV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1b,3a),转染HepG2细胞系,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Sirt1和SREBP-1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Sirt1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4.10-Sirt1,与pcDNA3.1/myc-His(-)-Core(1b,3a)共转染HepG2细胞系24 h后检测核心蛋白对Sirt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pmirGLO-SREBP-1c-3'-UTR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与pcDNA3.1/myc-His(-)-Core(3a)共转染HepG2细胞系48 h后检测SREBP-1c-3'-UTR相对luciferase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b型和3a型HCV核心蛋白表达组SREBP-1c的mRNA表达上调(分别上调1.358倍和1.337倍,P=0.043、0.008)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分别上调1.608倍和1.926倍,P=0.042、0.008);与对照组相比,1b型和3a型HCV核心蛋白表达组Sirt1 mRNA表达上调(分别上调1.566倍和1.71倍,P=0.037、0.006),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分别上调1.436倍和1.588倍,P=0.026、0.009);与对照组相比,HCV核心蛋白表达组Sirt1的启动子活性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HCV核心蛋白表达组SREBP-1c-3'-UTR相对luciferase活性下调(相对值为0.667,P=0.008).结论 HCV核心蛋白上调SREBP-1c与Sirt1的表达,可能是HCV相关性肝脂肪变的发病机制之一.microRNA参与HCV核心蛋白对SREBP-1c的表达调控,而是否有microRNA对HCV调控Sirt1表达发挥作用尚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一、概述腹水(ascite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约为15%, 5年病死率约为44%~85%[1-2].因此,腹水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1年4月,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制定了《临床指南:成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2001)》.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制定了《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并于2009年和2012年进行了更新.2006年英国肝病学会也制定了《腹水管理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1996年、2013年国际腹水俱乐部(ICA)制定了《腹水管理共识》[3-6].我国也先后制定过多个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专家共识等.为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腹水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肝病、消化、感染、药学和统计学等领域的专家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非强制性标准,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硬化腹水诊治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可以指南为参考,充分了解病情,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全面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关键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