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治疗疗效的探讨

    作者:李向永;林国莉;吴元凯;杨柳青;张秀娟;卢翠蓉;谢冬英;高志良;崇雨田

    目的 分析阿德福韦酯(ADV)疗效欠佳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对具有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优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ADV治疗48周时HBV DNA≥103 拷贝/ml定义为ADV疗效欠佳.对147例门诊服用AD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统计.对可能影响ADV疗效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对具有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优化治疗进行分层分析,以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为观测指标,使用乘积限法(Kaplan-Meier)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时序检验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现,YMDD变异与否(OR:7.888,95%CI:2.302~27.031,P=0.001)、基线HBeAg状态(OR:6.001,95%CI:2.080~17.306,P=0.001)、基线HBV DNA水平(OR:1.635,95%CI:1.007~2.655,P=0.047)、对ADV是否发生原发无应答(OR:15.214,95%CI:1.800~128.609,P=0.012)、初始病毒学应答(OR:0.172,95%CI:0.057~0.517,P=0.002)为ADV疗效欠佳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且YMDD变异阳性、基线HBeAg阳性、基线HBV DNA水平越高、对ADV发生原发无应答及未发生初始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越易发生ADV疗效欠佳.本研究中优化治疗组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未优化治疗组.结论 YMDD变异阳性、基线HBeAg阳性、基线HBV DNA水平高、对ADV发生原发无应答及未发生初始病毒学应答是发生ADV疗效欠佳的高危因素,具有上述5个发生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从优化治疗中获益.

  • 重症登革热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其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作者:廖宝林;张复春;唐漾波;胡凤玉;周伟泽;王建;洪文昕;张霞意

    目的 观察重症登革热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重症登革热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登革热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重症登革热患者与23例非重症登革热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7A、IFN-γ、TNF-α及sTNFRⅠ的表达水平.结果 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均与非重症患者有显著差异;除IL-17A,上述其他细胞因子在重症登革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比非重症患者高.结论 IL-6、IL-10、IFN-γ、TNF-α及sTNFRⅠ在重症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 HIV-1感染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真;洪坤学;高占;贾明明;胡新韬;赵全壁;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 探讨我国HIV感染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IPC)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全血染色、全白细胞设门对92例HIV-1感染者和59例健康对照进行IPC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外周血IPC变化与CD4+ T细胞计数和HIV血浆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 T细胞及IPC绝对计数的均数分别为342.000个/μl和3.431个/μ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965.000个/μl和5.995个/μl,P均<0.001);HIV感染者IPC细胞数量与CD4+ T细胞计数成正比(r = 0.430,P<0.001),与HIV血浆病毒载量成反比(r =-0.483,P< 0.001);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感染者IPC水平明显低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P<0.005).HIV慢性感染者的IPC水平显著高于艾滋病患者(P<0.001),新发感染者的IPC水平(5.080个/μ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38),但新发感染与慢性进展者的IPC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可显著降低机体的IPC水平,IPC水平变化与HIV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 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临床分析

    作者:周海兰;李华东

    目的 探讨并分析EV71感染手足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 分别测定30例EV71阳性和30例EV71阴性的手足口病患儿与同期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用t检验统计分析EV71阳性组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与EV71阴性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EV71阳性组和阴性组手足口病患儿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EV71阳性组患儿血清IgG、IgA、C3、C4水平降低(P< 0.05);IgM明显升高(P< 0.001).结论 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但EV71感染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无显著特异性.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红;王桂爽;谢雯;闫杰;王艳斌;程丹颖;欧蔚妮;冯亮;成军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在治疗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时治疗组PTA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12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7.1% 和17.2%,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 202例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分析

    作者:杨玉英;万钢;孙承民;孙凤霞;王宪波;张锦前;成军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的相关特点.方法 将本院10年来诊治的202例老年重型肝炎患者与同期2138例中青年重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个年龄组急性重型肝炎(ALF)、亚急性重型肝炎(SLF)、慢性重型肝炎(CLF)的患病率、病因学及转归情况.结果 两个年龄组重型肝炎均以CLF为主(老年组63.3%,中青年组83.7%),而老年组中SLF所占的比率(30.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2.6%).导致老年重型肝炎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56.4%)、戊型肝炎(19.8%)、未分型肝炎(10.9%);两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无效病例老年组为63.9%,中青年组为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重型肝炎老年组中SLF和CLF治疗无效病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导致重型肝炎老年组预后不佳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65.1%)、戊型肝炎(13.2%)、未分型肝炎(7.0%);因戊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至重型肝炎的老年患者治疗无效病例分别为44.7%和73.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24.5%和54.8%(P< 0.05).结论 老年重型肝炎以CLF为主,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老年重型肝炎多预后不良,且导致治疗无效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老年患者在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

  • 伏立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致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郭智;何学鹏;刘晓东;刘丹;张媛;杨凯;陈鹏;刘兵;陈惠仁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致真菌感染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60例,分为伏立康唑注射液组(治疗组)和氟康唑口服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经过伏立康唑注射液二级预防,移植后3个月内共发生真菌感染者6例,发生率为7.5%(6/80);对照组80例中发生真菌感染者16例,发生率为20%(16/80),治疗组移植后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的二级预防能显著降低移植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作者:甘巧蓉;郑玲;李艳珍;李芹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本院2008至2009年期间收治的1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病程、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皮疹特点和消退规律、各项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年龄趋向低年龄组,76.19%为3岁以下儿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病率高于市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多数(71.42%)有发热,多数(97.62%)均有口腔疱疹及手足疱疹,合并支气管炎者32例、电解质紊乱者8例、咽峡炎者5例和肝损害者1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多见,126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炎,可出现心肌受损及肝功能受损,尚未发现肾功能损害,只要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其预后良好.

  • 干扰素对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谐捷;蔡卫平;叶露;胡凤玉;高艳青;李惠琴;卢瑞朝;陈伟烈;许敏;唐小平;张复春

    目的 通过分析HIV/HCV合并感染者使用长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早期治疗效果,探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HIV/HCV合并感染的抗HCV治疗方案.方法 129例经HAART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者随机选用PEG-IFN-α-2a或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利用巢氏PCR加测序分析检测HCV基因分型,COBASTM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抗HCV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的外周血HCV RNA载量,获得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结果 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为1型患者占34.0%,非1型者占66.0%.使用普通干扰素抗HCV治疗组RVR、EVR、cEVR与PEG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普通干扰素组中HCV非基因1型早期治疗效果优于HCV基因1型(P< 0.05),PEG干扰素组HCV-1型和非1型早期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EG及普通干扰素在抗HCV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效用(P< 0.05).结论 PEG及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方案治疗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均能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普通干扰素方案对HCV非基因1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胎停育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军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儿停止发育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8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1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08例因慢性HBV感染第1次胎停育患者为入组研究对象(胎停育组),随机将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分娩者按年龄和末次月经配对的108例慢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分娩组).对两组患者相同孕周时(平均孕11.0±2.4周)的慢性HBV感染史、HBV DNA载量、肝功能异常情况、早期用药及凝血功能等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分类资料采取χ2检验.结果 胎停育组半年内有间断肝功能异常者34例,对照组20例(χ2 = 4.840,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早期HBV DNA载量≥105 拷贝/ml者胎停育组有38例,分娩组有19例(χ2 = 9.163,P=0.002).胎停育组正在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者6例,分娩组有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06,P=0.580),胎停育组纤维蛋白原(FIB)增高者29例,分娩组有16例(χ2 = 4.744,P=0.029).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处于高病毒复制期及近半年肝功能异常时妊娠后易发生胎停育.一直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妊娠患者未见胎停育的风险增加.

  • 漳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瑞丹;高建平;卢燕辉;谢佳新;曹广文;朱青川;苏亚勇

    目的 了解漳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特异性引物以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271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2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B型228例,占84.1%;C型38例,占14.0%;D型4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4%.入选患者中未检出A、E、F基因型.B、C基因型在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与肝炎程度无显著相关性.B、C型肝炎患者的年龄,性别,ALT、AST、TBil、DBil、TP、ALB水平,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漳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有少量的D型及B、C混合型.B、C基因型与乙型肝炎患者ALT水平、HBV DNA载量、HBeAg阳性率等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经治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蔚莉;马秀云;吴璐;蔡晧东

    目的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增多,而经治患者耐药后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难题.比较拉米夫定(LAM)经治患者在不同病情发展时期改用恩替卡韦(ETV)治疗2年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选择ETV-050和ETV-056纳入研究患者及部分门诊患者共64例,按照患者在ETV治疗前是否中断LAM治疗分为连续治疗组(29例)和不连续治疗组(35例),均应用ETV 1.0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应答和反弹情况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结果 不连续治疗组病毒应答率显著高于连续治疗组,从治疗第12个月开始,不连续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连续治疗组,达到65.7%,而连续治疗组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只有31.0%(P<0.05).不连续治疗组的 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反弹率较低,但与连续治疗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LAM经治患者在不同状况下服用ETV治疗存在疗效差异.存在LAM耐药的患者不建议直接换用ETV治疗;LAM经治但未耐药者或曾经LAM耐药而基线无耐药者仍可以选择ETV治疗.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分析

    作者:李思杰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今后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53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研究期间入院的569例病例中发生院内感染者53例,感染率为9.3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P< 0.05).38例院内感染患儿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株(68.42%),革兰阳性球菌12株(31.58%),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 早产儿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严格控制预防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关键.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机体代谢的影响

    作者:肖江;郜桂菊;李鑫;韩宁;刘龙;杨涤;张黎颖;赵红心;毛羽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艾滋病患者代谢状态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HAART后的高脂血症艾滋病患者42例与未经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41例,就基线血脂水平、高脂血症类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横断面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艾滋病患者未进行HAART治疗组中,血脂异常以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为主(24.32%),14.63%(6/41)患者评估为心血管病事件低危组;在HAART治疗组中,临床分型以混合性高脂血症为主,其中高TG+高TC血症者占42.86%,高TG+高TC+低HDL血症者占11.90%,高TG+低HDL血症者占23.81%,35.71%的患者评估为心血管病事件低危组,中危和高危组患者各占11.90%.HAART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比例分别为78.58%和4.88%;分别有1例(2.44%)和16例(38.10%)患者诊断为代谢综合征;分别有19.05%和21.95%的患者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结论 在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血脂异常以低HDL血症为主,部分患者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等的临床表现;随着HAART的应用,血脂异常向混合高脂血症转化,且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 提示,艾滋病患者在HAART治疗前后应检测引起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 乙型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关系

    作者:陈龙;罗雄燕;吴凤霞;袁国华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代谢和感染等因素有关.

  • 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万山;李凌华;胡凤玉;宋伟南;邝燕玲;蔡卫平;唐小平

    目的 探讨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患者抗真菌治疗前的系列标本:未培养血液、阳性血液培养物和阳性骨髓培养物,以12例健康人血液为阴性对照.提取上述标本的基因组DNA,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1份阳性血液培养物、21份阳性骨髓培养物及2份未培养血液标本均扩增出目的 条带,而12份健康人血液标本未扩增出条带.阳性PCR产物测序结果 与广东、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马尔尼菲青霉菌(PM) rDNA 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AB298970、AB298950、L37406、AJ853738)一致性高达97%~100%,证实为PM.PM与新型隐球菌及烟曲霉菌rDNA ITS序列的遗传距离远,与青霉菌属其他菌种绳状青霉菌和桔青霉菌rDNA ITS序列的遗传距离近.结论 PCR可敏感、特异的检测出培养阳性标本中PM,并能有效缩短PM检出时间,但直接采用患者血液进行PCR检测的阳性率较低,方法有待改进.

  •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干扰素α(IF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长期治疗耐药变异率较高,限制了CHB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应用.

  •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策略

    作者:

    目前我国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背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B virus, HBV)的途径、病毒基因型、病程长短、肝脏病变程度和对治疗药物敏感性等不同,即使有同样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按同样的规范方案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早期应答欠佳,从而影响了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