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的变化特征

    作者:田梅梅;黄玉波;张仁雯;郝晓花;李兴旺;魏红山

    目的 观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肝脏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接受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共119例.选取1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GP73浓度.结果 与152例健康体检者(34.57 ± 11.53 ng/ml)相比,11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129.1 ± 97.13 ng/ml)显著升高(P< 0.0001).其中62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00 U/L的患者,其血清GP73水平(152.6 ± 101.9 ng/ml)显著高于57例血清ALT< 200 U/L者(103.6 ± 85.41 n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6).但给予中药治疗组(44例)(130.5 ± 101.4 ng/ml)与给予西药治疗组(75例)(128.3 ± 95.19 ng/ml)的血清GP7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60%的患者中,有81.82%(9/11)的患者血清GP73> 150 ng/ml.结论血清GP73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良好标志物之一.血清GP73水平与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程度有关,而与药物性质无关.

  • HBV对肝内TGF-β1蛋白表达和人肝星状细胞系LX-2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香梅;乐晓华;徐六妹;苟继周;张明霞;王敏;唐奇远;刘赛云;何清

    目的 探讨HBV对肝内TGF-β1蛋白表达及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HBV阴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组织内TGF-β1的表达;采用细胞培养、Western blot、MTT和Transwell实验体外观察HBV对LX-2细胞形态及活性的影响.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组织内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 4.2268、P= 0.00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TGF-β1在肝纤维化处于S1~S2期的肝组织内表达较高,与肝纤维化S3~S4期肝组织内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 6.9107、P= 0.000).HBV可引起LX-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增加其增殖和运动迁移能力.结论 HBV主要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形成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HBV感染可引起肝组织内TGF-β1蛋白表达增加和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的形态改变和活性增强.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祖模;金嘉琳;王森;黄河清;石勇明;陈林;张文宏;翁心华

    目的 评价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一种全血γ干扰素释放检测试剂盒QuantiFERON-TB gold in tube(QFT-GIT)对4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性结核组)进行检测,同时选取5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均通过调查问卷排除结核病接触史.结果 本研究活动性结核组患者和对照组QFT-GIT阳性率分别为93.8%和11.1%,QFT-GI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和88.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和94.1%.活动性结核组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1).随着抗结核化疗疗程的延长,活动性结核组中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释放的γ干扰素水平逐步下降(P< 0.05).结论 QFT-GIT用于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个案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张敏;闫明霞;李友良

    目的 探讨个案化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实验组32例,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个案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低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依从性、满意度和住院日数等方面,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个案化护理在依从性、满意度高低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并缩短住院天数,体现整体化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

    作者:林春;周锐;黄祖雄;郑彩霞;张冬青;孙芳;黄水文;林勇;潘晨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8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至少12周.入组患者每2周随访1次直至12周,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基线时肝功能指标、HBV DNA定量、HBV表面标志物水平以及每2周随访时的HBV DNA定量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共76例,占70.4%,未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32例,占29.6%,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族史、TBil值、AST水平、基线HBV DNA定量是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有效预测因素.结论 影响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主要因素有家族史、TBil、AST和基线HBV DNA载量.

  • 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作者:白冰;何清;赵连三

    目的 系统性评价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BM、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个研究,共6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文献均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未实施盲法.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①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24周时联合用药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时联合用药在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BsAg转阴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单用干扰素α比较,治疗24、48周时联合用药在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但随访48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转阴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组比较,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研究显示,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ALT、病毒学指标、病毒学应答的改善较单药治疗有效,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尚需更大量的文献支持.

  • 399例重症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段忠辉;李侗曾;杜晓菲;梁连春

    目的 比较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的区别.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重症HFMD患者共399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V71,按EV71 RNA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EV71感染组和其他E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天数、是否伴神经系统受累、发病至神经系统受累天数、发热天数、发病至入院的高体温、是否需入住ICU治疗、住院天数和转归、入院时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主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99例重症HFMD患者中EV71(+)者182例(45.6%).与其他EV感染组相比,EV71感染组患者发热天数更长、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肌酸激酶水平、血糖水平、入住ICU比例(17.6%)和病死率(4.9%)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V71为重症HFMD患者常见的病原体,EV71感染所致的重症HFMD患者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 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妇女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振华;解宝江;张艳丽;张丽菊;易为;伊诺

    目的 评价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妇女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血清HBsAg及HBeAg阳性、肝功能正常,且HBV DNA≥106拷贝/ml的晚孕妇女分为替比夫定组(自孕28周至产后6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150例和对照组(未服药)100例.观察孕妇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检测孕妇孕28周以及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分娩时替比夫定组患者HBV DNA水平较孕28周时下降>102 拷贝/m1,即抗病毒治疗有效率达100%.分娩时替比夫定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43,P< 0.001).分娩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8.95,P< 0.0001).替比夫定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 拷贝/ml)HBV感染妇女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抑制血清HBV DNA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斌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存在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治疗 12、24和3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载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确切,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 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谱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安宁;王俭;杨训;周晓辉

    目的 胆道感染常全身播散而发生菌血症,本研究通过了解本院近年来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谱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共237例,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204例,共培养出22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3株(67.7%),革兰阳性菌67株(29.6%),真菌6株(2.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5/226,24.3%)、肠球菌属(40/226,17.7%)、葡萄球菌属(25/226,11.0%)、肺炎克雷伯菌(21/226,9.2%)和铜绿假单胞菌属(17/226,7.5%),其中混合感染率为10.8%(22/20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 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和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 4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钠等耐药率较高(> 40%).结论 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等为主,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上需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以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效控制胆道感染.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赵书平;马华;宗桂珍

    目的 调查本院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存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PCR法检测OXA23组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所收集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OXA23组基因阳性、6株(13%)IMP基因阳性,其余基因检测均显示阴性.结论 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以OXA23组为主,其次是IMP基因.

  • 抗-EV71阳性血浆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远征;贾素华;李翠萍;周衍慧;薛卫红;马长利;张秀铮

    目的 探讨抗-EV71阳性血浆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以评价抗体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71例 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热毒宁、大剂量维生素C清热解毒,利巴韦林抗病毒,甘露醇,白蛋白脱水,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86例)给予抗-EV71阳性血浆联合小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00 mg·kg-1·d-1)治疗,B组患者(85例)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1 g·kg-1·d-1)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和神经系统病理征缓解时间,脑脊液、脑电图、MR复常率及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和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79,P< 0.05).A组患者中有1例有弛缓麻痹后遗症,治愈率为98.83%,B组患者中有2例有弛缓麻痹后遗症,治愈率为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297,P< 0.05).另外,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脑脊液、脑电图和MR复查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抗-EV7阳性血浆联合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显著缩短症状的改善时间,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姜梅杰;包健;孙树玲

    目的 研究本地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发生率及接合子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同耐药水平的发生机制.方法 筛选2007年7月~2008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共57株,采用PCR法检测qnrA、qnrB、qnrS和aac(6')-Ib阳性菌株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测序.以大肠埃希菌J53为受体菌,通过接合试验从aac(6')-Ib-cr和(或)qnr阳性菌株中获得接合子,采用E-test方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所分离的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ac(6')-Ib基因阳性菌12株,经测序全部为aac(6')-Ib-cr基因,阳性检出率为21.1%;qnr基因阳性菌25株(43.9%),其中3株(5.3%)含qnrA基因,21株(36.8%)含qnrB基因,20株(35.1%)含qnrS基因; aac(6')-Ib-cr、qnrA、qnrB和qnrS均阳性菌共3株(5.3%),qnrB和qnrS均阳性菌共13株(22.8%).本研究中共有14株菌株接合试验获得成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接合子的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25~0.5 μg/ml和0.25~1 μg/ml;接合子与受体菌的MIC值比较结果显示,环丙沙星耐药性提高了31~63倍,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提高了17~63倍.结论 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携带率很高,部分菌株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MIC值升高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或)qnr有关.

  • 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融冰;万钢;孙凤霞;江宇泳;周桂琴;王晓静;林连生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将本院3个肝炎病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投入临床使用的前期(1996~1998年)、早期(2004~2006年)和普及期(2008~2010年)共3个时段的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性别、高发年龄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普及,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3个时段的成功率分别为38.0%、63.1%和82.4%.本研究观察时间段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患者例数之比为4.1:1~4.4:1,男女治疗无效数量之比3.9:1~3.1:1.3个时段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是38.2、42.6和40.6岁,均以中青年为主.平均住院天数逐步减少,3个时段分别是40.4、37.3和26.1 d.外埠进京患者比例逐年增多,3个时段分别占就诊患者总数的24.7%、33.0%和45.2%.结论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显著提高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节约了卫生资源.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张利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分布,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9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合Giemsa染色判断HP感染.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分布.结果 HP阳性者TGF-β1表达(78.6%)显著高于HP阴性者(36.4%)(P< 0.05),胃癌患者HP感染与TGF-β1的表达相关.临床Ⅰ期与Ⅱ、Ⅲ、Ⅳ期患者以及浸润深度为T1与T2、T3、T4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印戒细胞胞浆频繁出现TGF-β1强阳性染色.结论 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TGF-β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TGF-β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F-β1可成为早期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分子标志,HP可能通过TGF-β1信号转导通路而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者令;殷璐;柳富会;侯青顺;钟进义;尹衍玲

    目的 探讨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分别取不同浓度(50 mg/L、100 mg/L和200 mg/L)的葡萄原花青素各0.25 ml,以1:1的比例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共孵育4 h后检测其HBsAg和HBeAg的含量,并以生理盐水孵育组作为对照组.体内研究选择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组(对照组)和阿德福韦酯联合葡萄原花青素治疗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失访1例).阿德福韦酯剂量为10 mg/d,葡萄原花青素剂量为100 mg/次,3次/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观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体外3个浓度葡萄原花青素组与HBeAg阳性血清共孵育后HBsAg和HBeAg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 0.05).体内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BeAg定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 0.05).结论葡萄原花青素对HBsAg和HBeAg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春翊;徐逢敏;郭晓楠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2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即口服中药,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血祛湿.西医治疗即予以抗病毒、预防感染治疗及对症光疗,给予更昔洛韦5 mg/kg静脉滴注,1次/d;有继发细菌感染症状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窄频中波紫外线(NUVB,311 nm)照射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患儿单独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静脉滴注,1次/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详细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和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76,P< 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儿手足口病安全且有效.

  •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蒙;付贤云;王丽娜;安勇

    目的 观察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对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和双歧杆菌.第0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LPS、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应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后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LPS、TNF-α和IL-6水平升高,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中LPS、TNF-α和IL-6的含量.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对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难愈合感染性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荣志东;王凌峰;巴特

    目的 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难愈合感染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生活质量、行动能力和情绪状态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自评表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评分(HAMA)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治疗难愈性感染性创面,并大幅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368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贺长江;范学兴;王登文;李艳辉

    目的 分析迁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以指导烧伤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烧伤病房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入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共368例,进行创面病原微生物种类鉴定和烧伤感染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调查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职业、烧伤原因及其烧伤面积等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 入组368例患者中共检出10种病原菌,共94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28株(32.2%),革兰阴性菌600株(63.5%),念珠菌9株(1.0%)和酵母菌7株(0.7%).亚胺培南对所筛选出的各种病原菌的敏感率均保持在50%以上,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他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不够理想,庆大霉素对各类病原菌敏感性均低于50%.讨论 本院烧伤患者存在多种感染,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单独使用对病原菌敏感性较低,应加强烧伤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检测,烧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联合用药为宜.

  • 药物对美罗培南抑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

    作者:于亮;王梅;姜梅杰;李玉臣;刘爱华

    目的 探讨体外药物对美罗培南抑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法对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大蒜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小抑菌浓度值(MIC),计算大蒜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与美罗培南两药联用的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IC).检测维生素C联用美罗培南和单用美罗培南的抑菌率.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IMP、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扩增阳性.大蒜素、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分别为512 mg/L、128 mg/L和1024 mg/L,大蒜素联用美罗培南的FIC值为0.25,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的FIC值为1.25.亚抑菌状态下,相同浓度美罗培南联合维生素C后,其抑菌率显著降低.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美罗培南对本研究组中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无协同作用;大蒜素联用美罗培南对本研究组中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体外协同作用;维生素C可降低美罗培南的抑菌率.

  • Th17/Treg平衡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娟华;李莹;王珊;胡敏涛;朱银芳;周敏;汪铮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数量,探讨Th17/Treg平衡在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细胞癌组、肝癌治疗后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共92例、检测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CD3+、CD4+、CD8+、CD4+/CD8+、Th1、Th2、Th1/Th2、Tc1、Th17、Tc17、Th17/Tc17、Treg和Th17/Treg等多项T细胞亚群细胞计数;比较组间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转氨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患者间CD3+、CD8+、ALT和AS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患者较对照组CD3+ T细胞数减少,Th17、Tc17和Treg细胞数增多;较慢性肝炎组CD3+、CD8+ T细胞数减少,Th17和Tc17细胞数增多,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较肝硬化组患者Th17细胞数增多,Th17/Tc17比值升高;较肝细胞癌治疗后组Th17细胞数减少.Th17和Tc17在肝细胞癌时升高,治疗后回落,Th17/Tc17在肝细胞癌时向Tc17极化,治疗后进一步向Tc17极化;Treg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时均升高,肝细胞癌治疗后回落,Th17/Treg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向Treg极化,肝细胞癌时向Th17极化,治疗后再次向Treg极化.各项免疫指标与转氨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肝炎-肝硬化-肝癌进程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多项指标发生改变,其中Th17/Treg平衡与肝癌预后关系密切.

  • γ干扰素释放分析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帆;张月秋;刘晓清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1].早期准确地诊断有助于控制结核病疫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可侵犯全身各系统导致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往往病变部位隐匿,临床表现多样,难以早期准确诊断.

  •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研究领域应用浅析

    作者:向维;仇春健;魏穷;陈松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严重危害我军广大官兵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着部队的有生力量,而HBV感染也是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据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全军医疗信息管理系统2000年部队所有驻军以上医院住院病例病案数据库首页显示,乙型肝炎在部队的经济负担排名中居首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因此,攻克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直为军队"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1].

  •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春伍

    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卒中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20%以上,是卒中的主要死亡原因[1],而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占卒中后并发感染的首位.有研究表明,卒中相关性肺炎约占肺炎的15%,而卒中相关性肺炎死亡人数约占总肺炎死亡数1/3[2].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对预后影响大,值得引起关注.

  • 丙型肝炎病毒与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全敏;王琦;成军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分子,以及作为固有免疫应答的一部分来清除入侵病原体的一个动态连续的生理过程.自噬相关蛋白参与其吞噬底物的双层膜结构(double membrane vesicles,DMVs)的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自噬溶酶体的成熟,由自噬溶酶体来终完成降解底物的过程.多种因素可诱导自噬发生,如饥饿、药物、受损细胞器以及病原体等.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自噬已演变为一种应激反应,能调节细胞内能量和监控细胞器质量;同时自噬组件得到更高的分化,功能得到更好的完善,与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并参与调节应答应激反应的多种防御机制.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下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

    作者:成镀;蒋永芳;肖新强;龚国忠

    目的 萤虫素酶探讨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HCV NS5A)对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 表达HCV NS5A的质粒(pCNS5A)转染QSG-7701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HCV NS5A蛋白的表达.构建PTEN启动子驱动的萤虫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TEN-Luc,并与pCNS5A共转染QSG-7701细胞,萤虫素酶实验检测HCV NS5A对PTE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分别观察HCV NS5A对PTEN mRNA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转染pCNS5A的QSG-7701细胞胞浆中可见HCV NS5A蛋白表达.PTEN-Luc与不同剂量的pCNS5A质粒共转染QSG-7701细胞,HCV NS5A表达组的PTEN-Luc相对活性下降,且转染HCV NS5A质粒的剂量越大,PTEN-Luc的相对活性越低.转染pCNS5A的QSG-7701细胞内PTEN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且随着HCV NS5A质粒剂量增大,PTEN mRNA和PTEN蛋白表达下降更明显.结论 HCV NS5A通过抑制PTEN启动子的活性而抑制PTEN基因的转录和PTEN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HCV所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 苗药香囊对正常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IL-2、IL-18水平的影响

    作者:孟庆志;程明亮;张权;王豫萍;李绍臣

    目的 观察苗药香囊对正常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IL-2、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玉屏风颗粒组(阳性对照组)、香囊持续吸入组、香囊间断吸入组和香囊持续吸入+玉屏风颗粒组(香+玉组).连续用药1个月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灌洗液及血清中IL-2、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 香囊持续吸入组肺泡灌洗液IL-2和IL-18的含量分别为(90.99 ± 10.27)pg/ml和(175.29 ± 71.60)pg/m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54.08 ± 23.49)pg/ml和(85.66 ± 28.1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苗药香囊能够增加正常小鼠呼吸道中IL-2和IL-18的含量,进而增强正常小鼠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免疫功能.

    关键词: 苗药香囊 流感 小鼠
  • 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uh7细胞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影响

    作者:李晓光;洪源;王琦;张锦前;成军

    目的 探讨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uh7细胞基因组表达模式的影响.方法 重组B或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pHY106-BHBV和pHY106-CHBV)转染Huh7细胞,以pHY106空载体为对照,48 h后进行芯片杂交,筛选出表达差异值Gy5/Cy3> 2或< 0.5的基因.pHY106-BHBV、pHY106-CHBV分别转染Huh7细胞48 h,以pHY106空载体为对照,应用real-time PCR对基因芯片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pHY106-BHBV转染Huh7细胞48 h后,从4097个基因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60个;pHY106-CHBV转染Huh7细胞48 h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120个;real-time PCR证实pHY106-BHBV转染Huh7细胞48 h后,IFNGR2、GPR125、DDEF2和PI3K 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调,pHY106-CHBV转染Huh7细胞48 h后,EEF2和INF592表达下调,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uh7细胞表达谱改变的影响明显不同,表明其对机体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方式.

  • 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添皇;何宗运

    阿德福韦酯是新型的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5年3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FDA)批准上市.其抗病毒疗效已得到前期药效学和全球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可使患者获得病毒学、肝脏功能和组织学的改善[1-3].本文主要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动态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 丙型肝炎患者抗-HCV阳性与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的相关性

    作者:韩凝;陈永川;胡成进;王燕;徐军;尹秋霞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具有包膜的单正链小RNA病毒,HCV感染可导致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甚至会发展为肝细胞癌[1].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球人群抗-HCV阳性率约为3%,约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增感染者约300万~400万例[2].而在我国,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800万人[3].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史昌河;王者令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2000年9月~2011年2月于本院住院的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0例,男性13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41.1 ± 8.7)岁,其中轻度者22例,中度者79例,重度者96例;治疗组患者200例,男性13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40.5 ± 7.2)岁,其中轻度者20例,中度者82例,重度者98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与分型标准[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肝功能各项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

  • 某市无偿献血者血液HIV筛查与确诊情况

    作者:赵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HIV-Ab)的检测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为防止经输血传播艾滋病,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所有献血者血液及血液成分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1].本文对本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鼠伤寒沙门菌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致败血症一例

    作者:翟如波;张昊;孙跃岭;邱广斌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胃肠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为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1],混合感染引起败血症的病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一、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er cancer,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但未作深入具体阐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延缓HCC的发生.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召开了三次专题讨论会,系统收集分析了现有HCC综合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回顾了HCC治疗中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进展,依据现有病毒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资料,综合部分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分级的GRADE系统(表1)进行细化和补充,针对这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达成共识,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供国内同道参考,以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依据新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修改和更新,进一步完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实施.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作者:参加乙型肝炎耐药讨论会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 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

  • HIV/AID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代京;文静

    目前,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7000万,其中我国感染者约84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HIV感染者日异增多,部分合并外科疾患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也显著增加.HIV主要侵犯人体CD4+ T淋巴细胞,引起其数量减少及功能缺陷,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增加[1].目前,对HIV感染尚无治愈方法,故医患双方对手术均存在恐惧心理.本院外科自2004年以来为HIV/AIDS 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多种外科手术,总结出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为HIV/AIDS患者术后的护理研究内容提供了客观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 检验科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作者:闫昕伟;李华信

    医院感染也称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所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易被病原微生物所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均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严格的消毒灭菌管理和准确的医院感染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2].医院感染监测中检验科应密切配合感染控制科做好微生物的监测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监测及报告,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