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过表达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对HepG2细胞代谢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煜;李文;李卫红;张海燕;丁美;任锋;安威;段钟平

    HepG2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增殖力、并且能分泌多种血浆蛋白等优点,而它的某些合成代谢功能远不能满足生物人工肝的要求.

  • 吲哚菁绿滞留测试对肝储备功能的评价

    作者:刘义荣;范作鹏;杨薇;高原;陈煜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常见的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70%[1].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生化检查不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和储备功能.

  • 37 nm非计量点氧化铁颗粒致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居会祥;戴真煜;孙明忠

    本研究以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为对象,观察37 nm粒径磁性纳米非计量点氧化铁颗粒(FeOx)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对其增殖,凋亡的影响,旨在为FeOx用于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乳腺癌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防治的效果

    作者:丁佩佩;何纲

    HBsAg阳性肿瘤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期间或之后有21%~53%发生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再活动,病死率达40/0~41[1].

  • 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相关性

    作者:邬宇美;骆子义;张红梅;彭劲甫;刘赛云;王敏

    目前造成肝损害常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是异烟肼,其主要通过N-乙酰化酶代谢,后者由NAT2(N-acetylteansferase 2)基因编码.

  • 基于核酶自剪切机制稳定分泌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模型

    作者:王盛;安小平;米志强;刘大斌;张宝中;闾军;周育森;童贻刚

    目的 利用核酶自剪切机制建立稳定分泌HCV的细胞膜型.方法 以HCV感染性克隆的全基因组cDNA重组质粒为基础,在基因组两侧引入核酶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JFH1-核酶,并转染入HepG2细胞,加入G418溶液筛选整合有该质粒的细胞克隆.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Westrn blot、透射电镜等技术挑选稳定分泌HCV的单细胞克隆.结果 成功筛选到稳定分泌HCV的单细胞克隆,该细胞克隆能够有效产生HCV相关蛋白,上清液中HCV滴度达到1×107拷贝/ml,电子显微镜观察HCV直径为55 nm,上清液中病毒滴度随干扰素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结论 利用核酶自剪切机制可建立稳定分泌HCV的细胞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抗HCV药物的筛选.

  • CD14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在内毒素致肝炎重型化中的意义

    作者:程晓宇;张伦理

    目的 探讨CD14和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LPS)诱导机体炎性因子分泌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乙型肝炎重型化的机制.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检测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CD14水平及CD14 mRNA,TLR4 mRNA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动态浊度法测定患者血浆LPS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 β,IL-6的含量.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完成,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Nemenyi法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D14表达水平: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为74.2%±12.3%,慢性乙型肝炎组为63.6%±11.8%,对照组为60.3%±7.20/;CD14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92±0.67和1.86±0.45,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34±0.51和0.93±0.18,对照组分别为0.92±0.58和0.73±0.16,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F值分别为11.473、85.037和102.32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LPS、IL-l,IL-6水平: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87±1.61)Eu/ml,(0.96±0.16)pg/ml和(68.34±48.30)pg/ml,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0.11±0.11)Eu/ml、(0.19±0.02)pg/ml,(19.28±4.65)pg/ml,对照组分别为(0.03±0.03)Eu/ml、(0.15±0.01)pg/ml、(12.01±3.88)pg/m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2.065、83.472、36.236,P值均<0.01.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为(19.78±9.25)pg/ml、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7.26±6.52)pg/ml、对照组分别为(4.15±4.06)pg/ml、F=35.092,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LPS水平与mCD14、CD14:mRNA,TLR4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n=0.865、r2=0.415、r3=0.524,P值均<0.05.结论 LPS可能通过以CD14和TLR4为主的LPS受体激活及其信号传导,刺激炎性因子分泌的途径,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短程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黄湛镰;赵志新;邓洪;张宇锋;卢翠容;高志良

    目的 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开始治疗,在治疗12周时,若HBV DNA或HBeAg转阴,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至52周(A组),未达到上述条件者(B组)分为B1组及B2组,B1组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B2组继续单独用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有58例患者入组,8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出现HBV DNA或HBeAg转阴,单用干扰素完成52周疗程,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8/8、6/8、0/8及8/8.B1组患者24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2/24)、38%(9/24)、4%(1/24)及63%(15/24);B2组患者26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1%(8/26)、27%(7/26)、O(0/26)及35%(9/26).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患者治疗52周的应答率高;通过对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干扰素的疗效,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序贯治疗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动力学

    作者:刘霖;汤影子;李俊刚;周吉军;王小红;王宇明

    目的 研究HBV准种群体在拉米夫定(LAM)与恩替卡韦(ETV)序贯治疗过程中的动态演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2例采用LAM-ETV序贯治疗出现不同临床结果的患者进行了近4年的随访,用多聚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的方法研究HBV准种组成的长程动态演变,用大似然法建立遗传进化树分析代表序列的遗传进化关系,结合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分析HBV准种演变与临床过程的关系. 结果 2例患者均出现了LAM耐药病毒学突破,采用ETV治疗后,1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另一例患者在ETV治疗72周时又出现病毒学突破.病毒学突破均发生在原有对药物敏感的优势准种被耐药株替代时,ETV耐药与rtL180M+S202G+M204V三联突变株成为优势准种密切相关,准种动力学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提示LAM治疗筛选出的rtL180M合并M204V联合突变株在HBV种群中的累积与此三联突变株的出现有直接关系.结论 HBV准种组成与核苷类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LAM耐药株可进一步演化为ETV耐药株,对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HBV准种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反向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

    作者:刘彦辰;张文露;胡源;赵丽;赖国旗;胡接力;杨凤;黄爱龙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与临床特征

    作者:马丽娜;何智敏;曹振环;张永宏;陈新月

    目的 研究HBV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与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58例慢性HBV携带者和3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年龄、性别、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将患者按ALT水平分为低酶组(ALT≤20 U/L)34例和高酶组(20 U/L40岁)28例;并将58例慢性HBV携带者根据HBeAg阳性与否,分为HBeAg阳性组23例和HBeAg阴性组35例;分别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两组连续变量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慢性HBV携带组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患者年龄分别为(24.7±4.8)岁和(35.2±7.6)岁,两组比较,t=2.576,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程度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SO期2例(6.2%),S1期7例(21.9%),≥S2期23例(71.9%),慢性HBV携带组S0期23例(39.6%),S1期20例(34.5%),≥S2期15例(25.9%),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重于慢性HBV携带组,两组比较,χ2=23.2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炎症程度比较,慢性HBV携带组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程度:高酶组G1期26例(46.4%),≥G2期30例(53.6%),低酶组G1期26例(76.5%),≥G2组8例(23.5%),高酶组重于低酶组,两组比较,χ2=7.82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程度:高酶组S0期10例(17.9%),S1期14例(25%),≥S2期32例(57.1%),低酶组S0期15例(44.1%),S1期13例(38.3%),≥S2期6例(17.6%),高酶组重于低酶组,两组比较,χ2=14.30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程度:高龄组G1期9例(32.1%),≥G2组19例(67.90),低龄组G1期43例(69.6%),≥G2组19例(30.4%),高龄组重于低龄组,两组比较,χ2=10.94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程度:高龄组S0期1例(3.6%),S1期6例(21.40%),≥S2期21例(75%),低龄组S0期24例(38.8%),S1期21例(33.8%),≥S2期17例(27.4%),高龄组重于低龄组,两组比较,χ2=21.2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程度:HBeAg阴性组Gl期14例(40%),≥G2组21例(60%),HBeAg阳性组G1期19例(82.6%),≥G2期4例(17.4%),HBeAg阴性组重于HBeAg阳性组,两组比较,χ2=10.27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程度与HBeAg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年龄较大、ALT接近正常及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应推荐行肝活体组织学检查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胰岛素对人肝细胞L02水通道蛋白9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通路

    作者:刘卉;梅浙川;肖蒲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人肝细胞株L02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调控及其调控通路. 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肝细胞L02,分别给予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丝/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A-4-43654,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0580及不同浓度胰岛素干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AQP9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从胰岛素100 nmol/L开始,AQP9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降低(分别为0.55±0.08和0.59±0.08),胰岛素浓度为500 nmol/L时降低明显(分别为0.39±0.05和0.40±0.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胰岛素作用后3 h开始,AQP9转录逐渐降低,12 h时抑制作用明显,AQP9的In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08和0.54±0.08(P值均<0.05).PI3K抑制剂LY294002及AKT抑制剂A-443654能有效阻断胰岛素对AQP9表达的影响;而MAPK抑制剂SB2030580则对胰岛素刺激AQP9表达无明显作用. 结论 人正常肝细胞膜上AQP9的表达受胰岛素调控,且与PI3K-AKT通道相关.

  • 落新妇甙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荣凯;张诚华;慕宁;姚清勇;董少良;艾秋宝;王全兴

    目的 观察落新妇甙对热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肝脏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落新妇甙小剂量(10 mg/kg)干预组和大剂量(40mg,/kg)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 h分别给予10mg/kg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建立70%部分肝I/R模型.收集肝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TNF α、IL-10 mRNA的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与I/R模型对照组比较,小、大剂量落新妇甙干预组肝组织中TNF α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与TNF α mRNA的半定量RT-PCR结果 相符(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4±O.12与1.56±0.09、0.82±0.12,P值均<0.05);而IL-10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与IL-10 mRNA的半定量RT-PCR结果 相符(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08与1.11±0.17、1.47±0.08,P值均<0.05).结论 落新妇甙干预能抑制I/R损伤肝组织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的高表达,同时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李异玲;杨淼;孟晓丹;贺小虎;王炳元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选取NAFLD患者6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60名为对照组,ELJSA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并检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多因素相关性用Spearman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NAFLD组分别为(12.37±1.99)μg/L和(12.69±2.83)mg/L,对照组分别为(5.20±1.03)μg/L和(22.83±4.61)mg/L,t值分别为24.661和14.516,P值均<0.01;HOMA-IR,NAFLD组为4.86±0.63,对照组为1.91±0.41,t值为30.451,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与腰臀围之比、HOMA-IR、空腹血糖呈独立正相关,β值分别为8.175、0.974和0.564,P值均<0.01;脂联素与HOMA-IR、体质量指数呈独立负相关,β值分别为-0.495和-0.314,P值均<0.01.结论 NAFLD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 慢性肝病患者应用他汀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李光明;范建高

    目前日益增加的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血脂紊乱的慢性丙型肝炎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常有应用他汀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指征.

    关键词: 肝病 治疗学 他汀
  • 4种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段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比较

    作者:马燕凌;孙建海;晏菲;李黎;刘莉

    目的 通过体外杀伤试验,比较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段PLFQVEPV[hAFP(137~145)],FMNKFIYEI[hAFP(158~166)]、GLSPNLNRFL[hAFP(325-334)]和GVAL,QTMKQ[hAFP(542~550)]修饰树突状细胞(DC)后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 方法 选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成熟DC;合成4种hAFP抗原表位肽段分别修饰和诱导DC,体外刺激CTL,通过流式细胞仪法和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该修饰后的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片段均能在体外修饰和诱导DC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这些成熟DC在体外均能诱导特异性CTL,CTL对SMMC-7721细胞均可产生杀伤效应.其中FMNKFIYEI[hAFP(158~166)]肽段诱导的CTL在效靶比分别为80:1、40:1及10:1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达到了78.1%±9.8%、43.9%±5.9%和28.2%±4.9%,比其他3种肽段的杀伤效应高(P<0.05). 结论 短肽段具有单独体外诱导特异CTL的作用,其诱导效果和杀伤效果均优于完整hAFP蛋白,其诱导的CTL有特异地杀伤SMM C-7721细胞的作用.

  • E-选择素及其配体表达对肝癌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钱世鹍;陈德;李悦;杨学伟;邓武坚;李强;林航;胡海;肖骏琦;陈松伟

    目的 探讨E-选择索(E-selectin)及其配体在肝癌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和二者表达的临床意义;并筛选可能阻断黏附作用的药物. 方法 收集7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selectin、sLeX、sLeA、CD44v6的表达情况,按临床特征分组并比较各组E-selectin、sLeX、sLeA、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体外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ED25、ECV304两种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黏附实验检测肝癌细胞HepG2与ED25、ECV304两种内皮细胞的黏附活性,并检测不同药物对黏附作用的影响.对临床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Wilcoxon检验;对体外实验计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E-selectin在肝癌病灶内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51%,sLeX、sLeA、CDJ44v6在肝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0%、69.23%、62.90%.sLeX、sLeA、CD44v6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显著长于阳性患者(P值均<0.05).有门静脉癌栓、术前肝外转移、卫星病灶、术后3个月内复发各组E-selectin、sLeX、sLe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均与E-selectin、sLeX、sLeA的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病理分级Ⅲ~Ⅳ级组与Ⅰ~Ⅱ级组的E-selecti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44v6的表达特点是术后3个月内复发者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卫星灶者阳性率也较高.E-selectin和ICAM-1可高表达于活化后的ED25和ECV304细胞;且能介导HepG2细胞与ED25和ECV304细胞的黏附,地塞米松,丹参酮ⅡA都具有较强的抗黏附能力,且抗黏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E-selectin、sLeX.sLeA、CD44v6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门静脉癌栓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和术后早期复发的评估依据.E-selectin、ICAM-1及其配体可增强肝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肝癌转移;地塞米松、丹参酮ⅡA可阻断其黏附作用.

  •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检肝癌血清差异蛋白质并分离鉴定阿朴脂蛋白AⅡ

    作者:蒋智华;张志勇;何敏;覃健;王琪;韦霄;农炳金;刘斐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质.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33例肝癌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筛选肝癌的差异蛋白;用等电点沉淀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一系列方法分离鉴定差异蛋白质.肝癌组与正常组蛋白质峰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结果 肝癌组与正常人组血清蛋白质图谱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10 000范围内,有65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组建的诊断模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97%其中包括8706.5 M/Z和8579.2M/Z(t值分别为2.562和2.783,P值均<0.05),经分离鉴定其为阿朴脂蛋白AⅡ. 结论 阿朴脂蛋白AⅡ是肝癌的差异蛋白之一,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任红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重大传染病.尽管经过推广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使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下降至7.18%,但我国仍属HBV感染较高的地区.

  • 《中华肝脏病杂志》征订征稿通知

    作者: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因素及疗效预测

    作者:柳雅立;陈新月

    我国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药物共有两大类.包括普通干扰素(IFN)、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以及数种核苷(酸)类似物(NAs).

  • 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预测

    作者:窦晓光;丁洋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10余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由于它们不能在短期内彻底清除病毒,特别是肝组织中的cccDNA,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需要长期应用.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的一些实际问题

    作者:高志良;黄湛镰;崇雨田;陈幼明

    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复活动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终发展为肝硬化,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细胞癌、重型肝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