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合酶亚基2对肝癌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童婷;李康;陈埏芳;李劲;杨敬源;刘雄秀;林琳;薛增福;黄卫

    肝癌是当今世界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进展快、预后不良,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1-2].肝癌是多基因、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探索影响肝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基因和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合酶亚基2 (PDSS2)基因是近年新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的16.3-21区域(6q16.3-21),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全长约30 kb[3].PDSS是人体重要的内源性泛醌(COQ10)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在哺乳动物体内起着决定泛醌侧链长度的重要作用[3],PDSS2编码PDSS的第二亚基,是COQ10生物合成的必需基团.近年的研究发现,PDSS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且其异常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早期复发转移、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3-4].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王卫东;侯思楠;陈栋;江雄鹰;倪嘉延;陈耀庭;孙宏亮;骆江红;许林锋

    肝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大多数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处于肿瘤发展的中晚期阶段,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1].既往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显示TACE可明显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2-3].然而栓塞引起的肿瘤缺血缺氧会反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升高,进一步刺激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而导致肿瘤复发转移;这些局限致其远期临床疗效仍不理想[4].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难度大,目前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索拉菲尼是一种多靶向性的全身抗肿瘤口服药物,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5].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独索拉菲尼治疗或TACE治疗且安全耐受[6-7].故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目前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为进一步评估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确定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资料,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何首乌再激发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

    作者:邵幼林;张锁才;吴剑明;郭风彩;黄泽宇;柳龙根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人群不规范用药较为普遍,应用传统中药等较为随意,近年由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逐渐增加.药物再激发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发生DILI后,再次使用该药物导致DILI的再次发生,是临床上诊断DILI的重要依据之一[1].由于使用“保健”类药物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导致该类患者成为再激发DILI的高危人群,本研究对5例何首乌再激发DILI患者资料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建立

    作者:刘国旺;唐克诚;李谦;陆伟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以脂肪肝、乙型肝炎家族史、年龄、性别、饮酒史、HBsAg、HBeAg、log10 (HBV DNA)、总胆红素(TBil)、CD4/CD8、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变量,观察患者抗病毒治疗144周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 198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6.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x2=35.377,P<0.001)、乙型肝炎家族史(x2=15.687,P< 0.001)、HBsAg(t=3.454,P< 0.001)、HBeAg (t=5.034,P<0.001)、log10 (HBV DNA) (Z=4.651,P< 0.001)是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变量.经过多因素分析,乙型肝炎家族史、脂肪肝、log10 (HBV DNA)、HBeAg是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ogit(P)=9.623-1.228×乙型肝炎家族史-1.726×脂肪肝-0.764×log10 (HBV DNA)-0.146×HBeAg,ROC曲线下面积0.875.判断界值为-0.9350,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70%、75.50%、83.22%. 结论 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家族史、脂肪肝、log10(HBV DNA)、HBeAg可作为抗病毒治疗14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

  • 持续及间断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病毒耐药变异概率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淑红;苑晓冬;刘晓燕;王蕾;白瑞;庞婷;鲍中英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LAM)或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持续服药与间断服药(抗病毒治疗12周后,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及HBV DNA转阴,患者自动停药,12周或24周后因HBV DNA>104拷贝/ml,排除耐药后再服原药治疗)出现病毒耐药变异概率的情况.方法 收集近6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单药持续服用LAM或ETV与间断服用LAM或ETV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概率及相关因素的差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2检验.结果 初治时HBV DNA≥105拷贝/ml的患者,无论是持续服药或间断治疗,病毒耐药变异比例均大于HBV DNA<105拷贝/ml的患者;持续与间断治疗的患者比较,间断治疗患者的病毒耐药变异率高于持续治疗的患者.同时,间断治疗的患者,第1年、第2年LAM的病毒耐药变异率以及第1、2、3年ETV的病毒耐药变异发生率远远高于持续治疗的患者(P<0.05).间断治疗患者的停药次数与病毒耐药变异发生比呈正相关.LAM及ETV在患者中的应用无个体差异及药品差异性.结论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无论是持续或间断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有可能发生耐药.两者相比,间断性用药更易导致病毒耐药变异发生.

  •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PI3K/AKT/mTOR/p70S6K通路调节肝祖细胞的迁移

    作者:濮雪华;李飞;缪小莉;叶纪录;陆伦根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体外对肝祖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两步灌注法分离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肝祖细胞,用不同浓度TGF β刺激,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TGF β对肝祖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表达谱测序和信号通路磷酸化抗体检测TGF β对肝祖细胞调控涉及的信号通路,并检测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及各信号分子在肝祖细胞中的定位.两组间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f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TGF β使肝祖细胞由卵圆形变为长梭型,划痕实验显示24 h对照组和2 ng/ml TGF β、10 ng/ml TGF β组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6.48%±4.37%、57.35%±4.60%、73.14%士5.02% (F=65.87,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24h对照组和2ng/ml TGF β、10 ng/ml TGF β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27±16)个、(230± 18)个、(385±36)个(F=94.99,P<0.01).表达谱测序结果表明TGF β调控肝祖细胞基因表达,其差异表达基因参与H3K/AKT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磷酸化抗体芯片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GFβ能调控肝祖细胞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同时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磷酸化(p) 70S6K、pAKT1和PI3K与F-肌动蛋白共定位. 结论 TGF β能通过PI3K/AKT/mTOR/p70S6K通路促进肝祖细胞迁移,p70S6K、pAKT1和PI3K信号分子参与调控肝脏祖细胞的形态改变和迁移.

  • 人工肝支持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成功完成肝移植14例分析

    作者:王艳红;朱翔;冯定云;吴本权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方法(CVVHDF)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评估其作为肝移植手术前准备措施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内科重症监护室采用血浆置换联合CVVHDF模式大剂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1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有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成功完成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于治疗前后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动脉血pH、动脉血乳酸及血氨等指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神志恢复时间.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4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9.43,P<0.01)、血清肌酐(t=3.40,P<0.01)、血氨(t=10.64,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t=9.19,P< 0.01)及血清乳酸(t=9.25,P<0.01)等均有明显改善;心率(t=4.47,P< 0.01)、平均动脉压(t=4,41,P< 0.05)、呼吸频率(t=6.01,P< 0.01)、APACHEⅡ评分(t=7.19,P<0.01)明显改善(P<0.05).8例Ⅲ期肝性脑病患者经过间断血浆置换联合CVVHDF治疗3~ 14d后神志转清,6例Ⅳ期患者转成Ⅲ~Ⅱ期.1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短等肝时间为3d,长为1个月.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CVVHDF能够明显改善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的肝肾功能,降低血氨水平,改善神志;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创造稳定的内环境,为肝移植的手术前准备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争取肝移植赢得时间.

  • 缺血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本强;董立谦;麻勇

    缺血性肝炎,也称为缺氧性肝炎或休克肝,是指在没有任何已知的急性肝炎病因的情况下,肝细胞出现损伤,表现为急性、短暂的转氨酶水平升高(高于正常值的20倍).该病的发病率为2.5%~ 10%,住院病死率大于50%.当前研究认为该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全身性低血压、低心输出量、败血症及呼吸窘迫等,但终会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即肝衰竭.低血压是其高死亡率主要的原因,治疗的关键是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问题.现就缺血性肝炎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关键词: 肝炎 肝衰竭 缺血 休克
  • 影响肝癌与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杨亚;张宝华;龚建平

    肝细胞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认为,糖尿病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与肝癌关系密切,但糖尿病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和机制相当复杂,尚存在争论.胰岛素抵抗、糖代射及脂质代谢紊乱、炎性介质异常释放等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现通过探讨核受体助激活蛋白5、TCF7L2、糖原合成酶3、Toll样受体4、趋化因子CCL5和CXCL14基因对糖尿病及肝癌的影响,阐释两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关联,为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 肝细胞 基因
  • 细胞命运决定子Numb调控肝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新瑞;孙杰;王晶;陆荫英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人数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细胞命运决定子Numb作为一种膜相关蛋白,其不对称分布对细胞分化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报道Numb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几年其在肝癌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学者重视.现就Numb分子的结构、Numb与肿瘤发生,Numb调控的肿瘤的分子机制,以及Numb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进展

    作者:宁会彬;刘俊平;肖二辉;李宽;尚佳

    自2014年全口服不含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方案在美国、欧洲陆续获批准,基因l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提高到90%以上,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第一个全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组合,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于2015年经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安全性好,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对该治疗方案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胸苷酸合成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郭飞宇;杨军;熊书名;朱茂群;高森;李建平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胸苷酸合成酶(TS)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对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1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中EGFR和TS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计算EGFR和TS的相关系数;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EGFR和TS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行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和TS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准确度. 结果 EGFR和TS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4.15%、39.02%,EGFR和TS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和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有关(P值均< 0.05);TS和肝癌患者的组织分化有关(P<0.05).EGFR对患者生存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S对患者生存率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HR=0.210,95% CI为0.052 ~ 0.852,P=0.029;表明TS相同时,EGFR阴性患者死亡的风险为阳性患者的0.210倍,EGFR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TS的HR=2.496,95% CI为1.325 ~4.701,P=0.005;表明在EGFR相同时,TS每增加一级,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2.496倍;TS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EGFR曲线下面积为0.553,其95%的近似参考置信区间为(0.355,0.751),表明EGFR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TS曲线下面积为0.695,其95%的近似参考置信区间为(0.513,0.878),表明TS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EGFR和TS在肝癌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EGFR和TS的表达呈正相关;EGFR和TS均对肝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影响;EGFR和TS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且TS可能协助EGFR起作用.

  •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

    作者:钱相君;许强;姚明解;关贵文;陈香梅;张玲;鲁凤民

    目的 探究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对肝癌(HCC)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630例HCC患者资料.根据A/G的正常下限值将患者分为低值组(A/G<1.5,简称L组)和高值组(A/G≥1.5,简称H组),并观察其分布特征.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所有患者和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A、B、C各期低值组和高值组的生存趋势.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G(P=0.007)、甲胎蛋白水平(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P=0.006)、红细胞计数(P=0.014)、国际标准化比值(P=0.009)、术前BCLC分期(P<0.00l)及肿瘤数目(P=0.003)、术中输血(P<0.001)状态是H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在630例患者中,L组总生存(OS)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5个月,显著低于H组的42个月(P<0.001).分层分析显示:A/G高值组患者的近期生存优势仅限于BCLC A期患者(P<0.001),在B期和C期患者中消失(P>0.05);而远期生存优势则存在于BCLC A(P<0.001)和B期中(P<0.05),在C期患者中消失(P>0.05).结论 术前A/G能够预测HCC患者预后,指导早期HCC患者的治疗,是一个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

  • 特殊的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1例

    作者:赵荣荣;邓永东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是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也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常见的原因,约占甲亢病因的80%以上.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相应的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损害,甲亢性肝损伤就是其中之一.1例初始考虑由抗甲状腺激素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在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后,虽经积极保肝治疗,但肝功能恢复欠佳,后续再次选用另一种抗甲状腺激素药物同时辅以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 药物性肝损伤合并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颜欣;迟宝荣;胡玉琳;徐艳玲;张端;金晶兰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间断乏力半月余,发热l周,发现目黄、面黄及周身黄染3d”入院.患者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伴恶心,自觉未影响生活未诊治,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39℃,伴畏寒及寒战,每日2次,于我院门诊就诊,给以阿糖胞苷静脉滴注后,仍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 ~ 39℃,口服布洛芬20 ml后体温降至正常,近2d未发热,3d前患者发现目黄、面黄及周身黄染,为系统诊治入我院.

  • 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肝脏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刘炉香;王树民

    一、病例资料患者王某某,男性,34岁,皮革厂工人,从事皮革加工10余年.因“反复右上腹隐痛1年,发现肝内占位5d”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患者2015年无诱因下开始出现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不剧,能忍,与进食及体位无关,腹痛能自行缓解.2016年8月24日腹痛再发,院外查腹部B型超声示肝回声改变,肝脏多发稍强回声团.2016年8月26日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增强CT发现肝内多发占位(图1),遂门诊以“肝内占位性质待查”收入住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尚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无皮疹,肝掌阴性,蜘蛛痣阴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初步诊断:肝内多发占位:首先考虑肝脏肿瘤.入我院后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30×109个/L,红细胞4.53×1012个/L,血红蛋白130.00 9/L,血小板94.00×109个/L.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7.0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5.00 U/L、碱性磷酸酶143.00 U/L、谷氨酰转移酶102.00 U/L.凝血功能正常.

  • 成功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肺曲霉菌感染2例

    作者:郭瑞雪;魏思忱;田树英;史晓盟;孔郁;魏新亮

    一、病例资料病例1:64岁女性,腹胀伴憋气l周入院,既往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口服恩替卡韦0.5 mg/d.查体:体温36℃,心率8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0mmHg,神清,肝病面容,自动体位,结膜无明显苍白,皮肤及巩膜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扑翼样震颤阴性,右下肺呼吸音消失,未及哕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膨隆,未见明显腹壁静脉曲张,触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未及,脾略大,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02 g/L、白细胞2.6×109个/L、血小板45×109个/L;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示白蛋白26 g/L、总胆红素55 μ mol/L;凝血常规示凝血酶原时间17.5 s;胸腹部CT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肝硬化、腹水、脾大,初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 C级)、腹水、右胸腔积液,后查胸腹水均为漏出液,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胸腔引流等治疗症状减轻.

    关键词: 肝硬化 肺曲霉菌
  • 磁共振成像细胞外容积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盛若凡;金开璞;汪禾青;纪元;陈财忠;曾蒙苏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细胞外容积(ECV)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10月行肝脏手术获得肝组织病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Gd 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计算肝脏ECV分数.比较ECV与肝纤维化分级及炎症活动度间相关性,明确其对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66例患者,肝纤维化F0级13例、F1级4例、F2级13例、F3级10例、F4级26例.ECV数值具有高观察者间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60).不同肝纤维化分级间EC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02,P< 0.001).ECV与纤维化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01),其与炎症活动度呈弱相关性(r=0.332,P=0.007);纤维化分级是决定EC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对于诊断纤维化分级F≥1、F≥3和F4,EC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846和0.873,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15%、92.31%,77.78%、80.00%和88.46%、72.50%.结论 MRI-ECV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级具有较大价值,可为纤维化分级诊断、疗效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 血晶素通过调控血红素加氧酶-1/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抗肝纤维化

    作者:杨慧;张丽;张晓倩;张晓华;赵龙凤

    目的 观察血晶素(Hemin)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周模型组、6周模型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干预组、Hemin干预组,在复合因素构建肝纤维化模型过程中,干预组自第4周起开始给予隔日腹腔注射ZnPP-IX或Hemin干预2周.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HO-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核转录因子-KB (NF-κB)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O-1及α-SMA定位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胶原前肽及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 (TGF 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各组样本均数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min的干预同模型组及ZnPP-IX处理组相比可显著促进肝组织中HO-1的mRNA表达(P<0.01)及蛋白分布,而α-SMA的mRNA表达(P<0.05)及在汇管区、纤维间隔与肝窦周围分布明显减少,Hyp含量及血清中透明质酸、Ⅲ型胶原前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Hemin干预组NF-κB p65的mRNA表达及其下游TGF β、IL-6的产生也受到抑制(P<0.05).结论 血晶素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该作用同其上调HO-1表达,进而抑制NF-κcBp65的活性及下游炎性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 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对HSC-T6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史云;吴雅锋;龙翠珍;何萍;谷俊莹;杨蕾;王豫萍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AM124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的作用及其对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法分别检测0、20、50、80μmol/L) AM1241和0、10、20、30、40 μ mol/L AM630干预24h下HSC-T6的存活率,根据实验所测得的细胞存活率选择佳的用药浓度.将HSC-T6随机分成对照组、氧化应激组、AM1241干预组、AM12;41+AM630拮抗组共4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用含100 mU/L的葡萄糖氧化酶(GO)的低糖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12h制备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然后AM1241干预组用含50 μ mol/L AM1241的低糖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12 h,AM1241+AM630拮抗组用大麻素CB2受体拮抗剂AM630 (20 μmol/L)干预2h后,再用含50 μ mol/L AM1241的依氏低糖完全培养基培养12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HSC-T6培养液上清液中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HSC-T6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SC-T6中CB2受体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量.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AM1241各浓度组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且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80 μ mol/L时抑制作用大,细胞存活率为41.61%士3.13%(P<0.05).AM630各浓度组对HSC-T6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各组中的HSC-T6可以表达CB2受体,与对照组相比,AM1241干预组CB2的表达量有所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组ColⅢ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AM1241干预组Col Ⅲ的表达较氧化应激组明显减低(P<0.05),而AM1241+AM630拮抗组Col Ⅲ的表达与AM1241干预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与氧化应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组HO-1、GSH含量有所升高(P<0.05),AM1241干预组GSH、HO-1含量较氧化应激组相比有所升高,而AM1241 +AM630拮抗组HSC-T6中HO-1 、GSH含量较AM1241干预组明显下降(.P<0.05),与氧化应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AM1241可抑制HSC-T6的增殖与活化,其机制可能与AM1241结合HSC-T6大麻素CB2受体,激活HSC-T6 Nff2转录到细胞核内,启动了抗氧化酶HO-1、GSH蛋白表达量上调,增加HSC-T6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