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细胞周期蛋白Y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施凯舜;唐翠兰;茹清静;黄洁

    我国肝癌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位居第5位,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占所有癌症死因第3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1].此外,由于肝癌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肝癌已发生转移,导致肝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30%左右[2].因而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近年来,一种新的周期素蛋白Y (CCNY)被发现可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超级家族中的CCNY是高度保守的细胞周期蛋白,一个CDK14的调控子单元,能调控细胞周期和转录[3].虽然肝癌已被广泛研究,但肝癌与CCNY的关系尚鲜见报道.本研究比较了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株中CCNY的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进一步讨论了CCNY的表达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姜黄素联合防粘连膜经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兔VX2肝癌及其对残癌组织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杨传玉;徐政;柯恩明;聂凯;刘荣亮;王小文;刘静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患者首选的非治愈性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姜黄素是中药姜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可降低肿瘤的发生,并抑制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2-4],已成为国内外抗肿瘤研究的热点[5-6].目前可吸收防粘连膜主要用于术后防止组织粘连[7].本实验在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栓塞阻断的基础上,研究姜黄素联合防粘连膜对VX2肝癌兔肝功能和生存时间以及对残余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蛋白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转染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纤维化

    作者:吴旭玮;翁智远;王艳丽;朱金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也是脂肪性肝硬化形成的早期和必经阶段,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Paizis等[1]发现肝纤维化与肝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密切相关,RAS系统调节失衡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作为RAS系统重要调控因子,其参与RAS介导的肝损伤的逆调节反应;Ferrario[2]报道提高ACE2活性可减少肝纤维化发生.本研究通过高脂喂养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并予以体内转染慢病毒重组ACE2基因,观察ACE2过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部分应答的乙型肝炎患者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获得HBsAg消失:New Switch研究

    作者:胡鹏;尚佳;张文宏;龚国忠;李用国;陈新月;江建宁;谢青;窦晓光;孙永涛;李玉芳;刘映霞;刘国珍;毛德文;池晓玲;唐红;李晓鸥;谢尧;陈小苹;江家骥;赵平;侯金林;高志良;范慧敏;丁继光;张大志;任红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很少能实现HBsAg消失,但通过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可能改善.对接受NAs治疗出现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8周和96周的Peg-IFN α-2a治疗,评估其HBsAg清除的情况. 方法 将接受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并出现HBeAg消失且HBV DNA<200 IU/ml的既往HBeAg阳性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2个治疗组,分别接受48周(n=153)或96周(n=150)的Peg-IFN α-2a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治疗结束时的HBsAg清除率. 结果 在第48周和第96周治疗结束时,NAs治疗序贯Peg-IFN α-2a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4.4% (22/153)和20.7% (31/150)获得HBsAg清除.不论既往NAs治疗种类或基线是否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其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第48周和第96周治疗结束时HBsAg清除的患者中,分别有77.8% (14/18)和71.4% (20/28)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48周仍维持HBsAg清除.基线HBsAg<1 500 IU/ml和第24周HBsAg<200 IU/ml,与治疗第48周和第96周的高HBsAg清除率相关(分别为51.4%和58.7%).将治疗从48周延长至96周能使更多的患者(48.3%,14/29)获得HBsAg清除. 结论 长期接受NAs治疗但难以实现治疗目标的患者通过Peg-IFNα-2a序贯治疗可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将疗程从48周延长到96周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HBsAg清除率,尽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及治疗期间的HBsAg水平可能可以预测Peg-IFN α-2a治疗的HBsAg清除.

  •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长喜;杜娟;徐益敏;韩继啸;朱忠伟;毛玉山;郭传勇

    目的 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开展的HbA1c和NAFLD间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为基础研究队列,获取基线调查对象资料,并于2013、2014年及2015年进行3次随访.排除基线期患有NAFLD者以及因搬迁、死亡等原因造成的失访者后,共有2 811名调查对象被纳入本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bA1c及其他因素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连续性变量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分类资料率的检验用x2检验.结果 2811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8.2±9.8)岁,男性1664名,女性1 147名.HbA1c水平异常组的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及γ-谷氨酰转移酶、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组,HbA1c水平异常组NAFLD发病率(25.4%)高于正常组(14.9%),而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次随访间隔期内,新发NAFLD病例440例,男性285例,女性155例,累积发病率为15.7% (440/2 811).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HbA1c水平升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较高(HR=1.796,95% CI为1.335 ~ 2.418,P<0.01);校正性别、年龄、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因素后升高的HbA1c水平仍是NAFLD发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0,95.0% CI为1.161 ~2.152,P<0.01).结论 升高的HbA1c水平对NAFLD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转化生长因子β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文青;顾广祥;夏强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中常见的病理反应.在肝损伤的病理过程中,不同细胞因子通过与肝纤维化有关的信号传导途径分泌,介导肝细胞的修复、增生以及肝脏的纤维化.在这些途径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和活化中起关键作用,并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反应发生,这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还包含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分子增生以及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TGFβ和STAT3分子相关信号通路介导成熟上皮细胞失去上皮表型和基因表达,使其转变为间充质细胞,并有对肝细胞产生抗凋亡和促进HSCs增殖作用.然而,STAT3和TGFβ分子对肝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相关机制尚未明确.拟通过综述了解有关TGFβ和STAT3分子介导潜在的肝纤维化机制,并探讨它们在促进HSCs生成和上皮间充质转化反应过程中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 肝癌分子发病机制中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准;崔巍

    原发性肝癌是从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到非典型增生结节,终形成恶性肿瘤的过程.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肝癌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其中,表观遗传学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染色质重构、组蛋白修饰等.现就近年在肝癌分子发病机制中非编码RNA的主要研究进展,着重阐述其在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 肝硬化合并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

    作者:李霞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发现糖尿病9个月,饮食控制.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有输血史.有大量饮酒史20多年.于2013年出现纳差、乏力等症状,经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胆囊炎.此后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间断有烦躁不安、多言多语,伴有计算力、定向力、记忆力障碍,多次诊断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性脑病,经治疗好转.2014-9-30为戒酒住某医院,予以镇静治疗(具体不详),10月6日出现鼻出血,伴有意识障碍、呼之不应,转入我院ICU.行肺部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伴双肺膨胀不全,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耳鼻喉科予以鼻腔填塞压迫止血,之后鼻出血停止,同时抗感染、保肝、降低血氨治疗,行1次血浆置换,之后患者意识好转,能回答简单问题,拔除气管插管并脱离呼吸机.随后出现吞咽困难,进餐及饮水呛咳,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轻度曲张(F2 CB Li).治疗期间未出现电解质紊乱,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8~ 12 mmol/L.2014-11-4转入消化科.

  • 肝放线菌病1例报道

    作者:黎伟政;蔡福庆;吴长亮;彭鹏;黄杰安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右上腹胀痛、体质量减轻1个月于2017年9月入院.个人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右上腹肋下5 cm及剑突下3 cm可触及肝脏,肝区叩击痛,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7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43×109/L,血小板计数394×109/L,血红蛋白135.5 g/L,C-反应蛋白39.69 mg/L.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大便找寄生虫卵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提示肝S4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纤维肉瘤?),侵犯右侧腹膜、腹内斜肌(图1).肝穿刺病理学检查:(肝)慢性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形成.临床诊断:肝脏占位:纤维肉瘤可能性大.

  •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肝衰竭1例

    作者:苑喜微;崔璐瑶;刘领弟;杨杨;韩芳;张玉果;南月敏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5岁,主因“乏力、食欲不振、眼黄、尿黄6d”于2018年1月9日入院.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伴有眼黄、尿黄,偶有咳嗽、无咳痰,间断低热,体温36.3 ~ 37.9℃,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9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77 U/L,总胆红素200.1μmol/L,直接胆红素126.4 μmol/L,乳酸脱氢酶l 255 U/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30.2 s,凝血酶原活动度13.4%,国际标准化比值2.61;血氨94 μmol/L;外周血常规:白细胞2.41×109个/L,中性粒细胞1.00×109个/L,淋巴细胞1.17×l09个/L,单核细胞0.23×109个/L,嗜碱性粒细胞0.01×109个/L;红细胞5.32×1012个/L,血红蛋白137 g/L,血小板49× 109个/L.给予保肝、退黄、抑酸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肝功能衰竭原因待查?”收入院.

  • 第八届全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李晓鹤;饶慧瑛;魏来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承办,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办的“第八届全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学术会议”于2018年6月22-23日在天津市召开.全国从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的450名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出席此次盛会.本次会议主题是,新指南,新形势,新研究.分为,跟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试验、中国研究、酒精对多系统的影响、新指南四个模块.主要特点是,突出介绍中国学者自己的研究.

  • 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Current guideline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cirrhosis is grounded on the published evidences and panelists' consensus.This guideline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vert and 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and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screening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s.In addition,it also stresses that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s are the means to know the prognosis.The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a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prompt removal of the cause,and recovery of acute neuropsychiatric abnormalities to baseline status.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淑芳;刘志英;阿依夏木古丽;郑嵘炅;张跃新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对比两种移植途径的疗效,以及对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84只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后两组通过尾静脉、门静脉注射同种异体大鼠BMSCs.于移植后24、72、120、168 h收集血液样本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BMSCs移植前后各组肝功能的改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肝组织VEGF、SDF-1 α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秩转换后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尾静脉移植、门静脉移植组中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于移植后24h达峰值,分别为(134.60±58.08)U/L、(179.20±86.68) U/L和(131.00±54.47) U/L、(173.50±93.10) U/L;于移植后168h降至(46.10±8.40) U/L、(95.67±13.80)U/L和(19.30±1.30) U/L、(54.30±6.00) U/L.在BMSCs移植120、168h后,尾静脉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中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1,P值均<0.01).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显示:两种BMSCs移植组中SDF-1 α、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随肝功能的好转逐渐升高,在移植后120、16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69,P值均<0.05).尾静脉和门静脉移植组间肝组织SDF-1 α、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中SDF-1 α、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23,P<0.05). 结论 BMSCs移植能够促进ALF大鼠肝功能的恢复,减轻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BMSCs移植可以促进VEGF的分泌、促进肝组织修复.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与预后

    作者:吴娟;贾琳;李元元;李娟;于红卫;朱跃科;胡中杰;孟庆华;王福生

    目的 应用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估(CLIF-SOFA)评分评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器官衰竭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LIF-SOFA评分评估患者有无肝内和肝外器官衰竭,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连续性变量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 Wallis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应用x2或Fisher精确检验,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和Z检验比较各种预后评分的预测效能. 结果 316例HBV-ACLF患者的年龄为(45±11)岁,男性占87.3%.78.8%的患者基础肝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 d、90 d和180 d无肝移植病死率分别为20.5% (63/307)、36.7% (110/300)和39.2% (116/296).根据CLIF-SOFA评分,89.9%的患者(284例)在基线时有器官衰竭,其中97.5%的患者有肝脏衰竭(总胆红素≥12 mg/dl),只有2.5%患者在无肝脏衰竭的情况下出现了凝血、肾脏、循环或呼吸衰竭.除肝脏器官衰竭外,肝外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依次是凝血(23.1%)、肾脏(5.7%)、脑(3.8%)、循环(1.3%)和呼吸(0.3%).随着器官衰竭数量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渐增加,2个和3个及3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90 d病死率分别为69.6%和69.2%,显著高于单个器官衰竭和无器官衰竭的患者(分别为27%和6.9%,P<0.001).肝脏衰竭合并凝血衰竭(国际标准化比值≥2.5或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预后差,90 d病死率高达75%. 结论 根据CLIF-SOFA评分,我国HBV-ACLF患者主要的器官功能衰竭是肝脏衰竭,2个及以上器官衰竭的患者3个月病死率高达70%,需及时考虑肝移植.

  •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作者:钟珊;王娜;赵静;张莉;罗玲;曾维琼;石小枫;王志毅;蔡大川;张大志;周智;胡鹏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吸附与单纯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以来收治的经人工肝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51例.比较不同模式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并发症的变化情况,并追踪近期疗效.据资料不同用t检验、Pearson x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早期肝衰竭,低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 (83.7%)和等量PE联合DPMAS治疗有效率(84.0%和82.1%)明显优于单纯的足量PE (55.6%) (P< 0.05).中晚期肝衰竭,各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的胆红素下降率、胆汁酸下降率均明显优于PE组(P<0.05).低置换量PE联合DPMAS (LPE+DPMAS)组,先PE后DPMAS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率,白蛋白改善率均明显低于PE组(P<0.05).先DPMAS后PE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率和白蛋白改善率与P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较单纯PE而言,PE联合DPMAS既能提高早期肝衰竭治疗有效率,还能减少血浆用量.先行DPMAS治疗后行PE治疗,能改善DPMAS对凝血功能和白蛋白水平的不良影响.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