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CD81介导丙型肝炎病毒入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贾战生;杜德伟;刘秋平;王春雨;秦鸿雁;魏欣;赵甫涛;李光玉;韩骅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3%,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的5倍[1].约70%HCV感染者转化为慢性,并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迄今为止,对于HCV的嗜肝性尚无合理解释,参与HCV识别、黏附及入胞的肝细胞表面分子还不完全清楚.CD81属于四次跨膜超家族成员,能够与HCV包膜糖蛋白E2结合,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是HCV的特异性受体[3].为验证CD81介导HCV包膜蛋白及HCV颗粒入胞能力,我们构建含人CD81基因及HCV包膜蛋白E2661与人IgG1-hcγ1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真核表达.将HCV包膜蛋白或HCV阳性血清与稳定表达CD81的细胞株共同孵育,检测细胞内HCV包膜蛋白及HCV的mRNA,观察了CD81介导HCV包膜蛋白及HCV颗粒入胞能力.

  • 三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比较及其假阴性原因分析

    作者:王火生;陈心春;李美忠;韩红星;张红梅;王敏;徐六妹;周伯平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一个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的患者体内HBV DNA亦较高.有报道所有该类标本均可检测到HBV DNA,且绝大部分(83.33%)的HBV DNA滴度高于106拷贝/ml[1].然而,我们在对临床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该类血清标本不能检测到HBV DNA或检测结果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为了排除所用试剂盒缺陷造成的可能,我们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常用的三种HBV 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之间的关系

    作者:魏红山;黄玉波;宋淑静;董庆鸣;李国立;成军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1].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 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作者:饶慧瑛;魏来;费然;王江华;蒋栋;张权;丛旭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 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1].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 42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齐俊英;宋世会;邢铭友;徐三清;方峰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隐袭,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若能早期(尤其是出现症状前)诊断和治疗,常可获得与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现将本院一年来收治的4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总结如下.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损伤机制的探讨

    作者:谭塔林;王红梅;张建龙;马琪;孙湛;马小娟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全身性反应,某个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其他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即远隔器官的次级损伤.研究表明,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不仅导致肝功能衰竭,也可引起心、肺、肾等脏器的损伤,且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阶段[1-5].脑组织是易受影响的器官之一,肝I/R可引起脑组织损伤[6,7].本实验旨在观察肝I/R损伤时c-fos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脑组织中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并以琥珀酸脱氢酶(SDH)、三磷酸腺苷(ATP)酶、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D)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肝I/R损伤时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

  • 短发夹状双链RNA抑制丙型肝炎病毒IRES介导的基因表达

    作者:陈维贤;单林娜;陈娟;张祯祯;张秉强;黄爱龙

    目的研究载体表达的短发夹状双链RNA(shRNA)对丙型肝炎病毒(HCV)IRES介导的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构建HCV IRES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IRES-GFP)和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5′UTR-Luc),以及针对HCV IRES的shRNA表达载体(pshRNA-HCV),共转染HepG2细胞,于转染后24、48、72 h观察绿色荧光的强弱,用Western blot检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GFP的mRNA水平,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虫荧光素酶活性.结果pshRNA-HCV作用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干扰组,GFP蛋白表达量及虫荧光素酶活性降低60%~70%,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pshRNA-HCV导致了GFP基因mRNA水平的降低.结论针对HCV IRES的shRNA能够显著和特异地抑制该区域调控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水平,该研究结果为利用RNA干扰技术治疗HCV感染进行了初步探索.

  • 乙型肝炎病毒RNA上La蛋白结合位点缺失对S基因mRNA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林园园;林菊生;谢娜;周秀敏;宋宇虎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RNA上La蛋白结合位点的缺失对S基因mRNA在细胞内稳定性的影响,评价HBV RNA上这个位点对HBV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从而寻找新的抗HBV靶点.方法构建HBV突变载体,使其转录出来的HBV RNA缺失La蛋白结合位点;计算机预测突变后这个位点所在的HBV RNA片段的二级结构;将未突变的HBV载体和HBV突变载体分别瞬时转染HepG2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S基因的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La蛋白结合相关位点部分碱基缺失的HBV突变载体--pHBV-mLa;突变后的HBV RNA二级结构同突变前的比较,完全改变;转染细胞后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发现,突变后HBV S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t'=12.703,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突变引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下调(t=44.648,P<0.01).结论HBV RNA上La蛋白的结合位点以及局部特殊二级结构的形成,影响着自身转录后的稳定性,对于HBV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

  • 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

    作者:郭进军;黄英;张君;黄爱龙

    目的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ela细胞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mRN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IP-10基因调控区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干扰素γ可以诱导IP-10活化,使其mRNA水平显著升高;随着IP-10基因的激活,其调控区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位点的组蛋白H4发生了去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抑制或阻断这两种变化.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引起的组蛋白H4去乙酰化与干扰素γ激活IP-10基因有关.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丙型肝炎病毒C基因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重阳;刘为纹;陈东风;王军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丙型肝炎病毒C基因(HBV X-HCV C)共表达HepG2细胞模型,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XT1-X,得到完整的HBV 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 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鉴定HBVX和HCV C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结果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共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单独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明显升高.结论HBV X-HCV C共表达能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提示HBV、HCV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 大鼠库普弗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作者:柳枫;朱继业;李涛;冷希圣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大鼠库普弗细胞(KCs)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大鼠肝脏离体链酶蛋白酶E消化和胶原酶循环灌注消化,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Histodenz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KCs.采用ED2 CD163、兔抗大鼠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AMP2)免疫细胞化学,latex-beads吞噬实验和电镜观察来鉴定KCs.结果KCs得率为5×107个,活率为98%,经鉴定ED2阳性细胞大于98%,LAMP2阳性细胞大于99%,吞噬试验及电镜观察证明分离所得为KCs.结论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稳定、高效,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可溶性PD-1和4-1BB配体在体内联合表达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邱惠;张慧;冯作化;耿辉;张桂梅

    目的了解4-1BB配体(4-1BBL)治疗小鼠实验性肝癌时可能引起的负调控因素,以及可溶性PD-1(sPD1)与4-1BBL协同治疗肿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按照5×105/只的剂量将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实验性肝癌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pcDNA3.1组、p4-1BBL组和pPD-1A组分别注射质粒pcDNA3.1、p4-1BBL和pPD-1A;p4-1BBL+pPD-1A组为联合治疗组,同时注射质粒p4-1BBL和pPD-1A.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检测两种基因在瘤周组织中的表达,对各组小鼠残存瘤细胞进行表型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结果单独或联合转染4-1BBL基因和sPD-1基因均显示出抗肿瘤作用,尤以联合转染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效果为明显,该组有42%的小鼠肿瘤被完全抑制(其他各组完全抑制率为0);至实验第6周,联合转染组小鼠存活率达到100%,明显高于pcDNA3.1组(30%)、p4-1BBL组(65%)、pPD-1A组(6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p4-1BBL组残存瘤细胞上负调节性分子B7-H1和B7-D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瘤细胞,联合治疗组小鼠瘤周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4-1BBL在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同时,也会引起负调节因素的上调;sPD-1可与4-1BBL产生协同治疗效应,增强机体抗肿瘤作用.

  • 膜-细胞骨架联接分子ezrin对肝癌细胞系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岩;胡美玉;陈碧华;王志军;吴伟忠;周康;刘康达

    目的探讨膜-细胞骨架联接蛋白ezrin在肝细胞肝癌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zrin和骨架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选取高转移潜能SF7721(SMMC-7721经转基因后稳定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从而获得高转移潜能的细胞系)和MHCC97-H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SF7721和MHCC97-H细胞系中ezrin蛋白的表达,观察其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伪足;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结果免疫荧光显示ezrin和骨架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且双色荧光证实两者存在共表达;高转移潜能细胞系SF7721,MHCC-Ⅰ、MHCC97-H ezrin和骨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系SMMC-7721、Hep3B、HepG2细胞(χ2=13.277,P=0.010;χ2=21.815,P<0.01).β-肌动蛋白在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ezrin蛋白表达后,SF7721和MHHC97-H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结论ezrin和骨架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的转移潜能相关,通过下调ezrin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MHCC97-H细胞的增殖和运动侵袭能力.

  • 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过表达抑制磷脂酶Cγ1磷酸化及转位

    作者:李亚丽;邵彦华;刘之力;夏泉;马克里

    目的探讨转染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PEMT2)基因抑制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转染PEMT2基因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磷脂酶Cγ1(PLCγ1)磷酸化及在细胞内转位的影响;同时观察转染PEMT2基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自身磷酸化活化的影响.结果转染PEMT2后,质膜结合的PLCγ下降,为对照组的45%,膜结合的磷酸化PLCγ1约为对照组细胞的27%,同时c-Met磷酸化程度显著下降,约为对照组细胞的32%.结论转染PEMT2基因可抑制细胞PLCγ1磷酸化及由胞浆向质膜转位,抑制c-Met自身磷酸化活化,从而下调CBRH-7919细胞c-Met/PLCγ1信号转导途经.

  • C-met-siRNA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谢斌;唐德国;董家鸿

    目的探讨c-met-siRNA对肝细胞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pSuppressorRetro/c-met-siRNA导入包装细胞Phoenix A中获得含c-met-siRNA的逆转录病毒颗粒,进一步感染靶细胞MHCC97-H,Westemblot检测c-Met的表达,通过生长曲线、运动试验及侵袭试验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运动及侵袭能力.结果肝细胞癌MHCC97-H细胞中c-Met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的生长、运动及侵袭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c-met-siRNA能抑制肝细胞癌细胞MHCC97-H的生长、运动及侵袭,这对肝细胞癌的生长、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实验性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嗜碱性小细胞病灶的癌变趋势

    作者:王晓明;王宝恩;王泰龄;欧晓娟;尤红;马红;贾继东

    目的动态观察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肝细胞癌前期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癌变过程.方法1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质量体积分数为1%的二乙基亚硝胺60 mg/kg灌胃,每周1次,第12周后改为40mg/kg至14周后停药;正常对照以等渗盐水灌胃.于实验开始后第2、3、5、8、10、12、14、18周分批处死大鼠,剩余大鼠第26周全部处死.肝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过碘酸雪夫、谷胱甘肽-S-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动态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以寻找肝细胞癌前期病变的特点.结果肝癌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肝细胞损伤阶段(2~5周):主要表现为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坏死塌陷区少量细胞外基质沉积;细胞增生及肝硬化形成阶段(8~12周):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伴肝细胞异型增生,坏死塌陷区细胞外基质沉积,并逐渐形成肝硬化.肝癌形成阶段(第14周以后):此期有肝癌形成,18周成癌率为62.5%.从实验第10周开始,嗜碱性细胞灶明显增多,部分胞质内见苍白小体,嗜碱性小细胞改变从第12周出现,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染色呈阳性,部分小细胞改变,细胞质内含脂泡,向周围肝细胞间浸润生长.结论细胞质内含苍白小体和脂肪泡,证明嗜碱性细胞灶和小细胞改变与肝细胞癌有关,其向肝细胞间的浸润生长,进一步证明其可癌变.

  • 甲胎蛋白与热休克蛋白70融合DNA疫苗抗肿瘤免疫

    作者:兰英华;李用国;陈敏;唐俐;任红

    目的通过小鼠甲胎蛋白(AFP)与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融合制备DNA疫苗,研究该种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其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AFP与HSP70的融合表达载体,免疫实验共分5组:磷酸盐缓冲液组、pcDNA3.1组、pcDNA3.1-AFP组、pcDNA3.1-HSP70组、pcDNA3.1-AFP-HSP70组(融合疫苗组),每组7只小鼠.2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做杀伤实验,以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脾细胞释放的干扰素γ;体外培养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以每200μl 4×106细胞数在C57BL/6J小鼠右前腋皮下注射作荷瘤鼠模型,以融合疫苗免疫荷瘤鼠,观测肿瘤大小评价融合疫苗的治疗作用.结果AFP与HSP70的融合疫苗能诱导AFP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HSP70对于该反应有增强作用(P<0.05),杀伤率在效:靶比为50:1时为32%左右;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刺激后分泌干扰素γ约200 Pg/ml,融合疫苗组分泌高于其他组(P<0.05);融合疫苗组肿瘤小于其他组(P<0.05),生存时间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AFP与HSP70的融合疫苗能激发AFP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并且对肝癌移植瘤有治疗作用.

  • 肝癌临床研究之我见

    作者:汤钊猷

    原发性肝癌(大多为肝细胞癌)全球发病率高,我国占第一位,在我国癌症病死率中,肝癌占第二位,在全球占第三位[1].这个第一、第二和第三,提示我国肝癌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肝细胞 研究
  •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前瞻

    作者:张定凤

    乙型肝炎易于转变成慢性,终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及肝癌,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近年,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研究进展较大,如核酸类似物不断发展,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等.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 原发性肝癌化疗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王阁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有效手段.但由于80%以上的HCC手术时往往伴有严重的肝功能不全、肝内播撒和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率低,且手术后复发率高,故综合治疗(包括占重要地位的系统性化疗)一直是被公认的治疗模式.

    关键词: 肝细胞 治疗
  • 肝癌患者肝移植的选择标准

    作者:樊嘉;徐泱

    我国是世界肝癌发病率高的国家[1],而肝癌患者能够接受手术切除的不到10%[2],20世纪60年代肝移植的出现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是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保证极为宝贵的供肝资源得到公平有效利用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肝癌患者适合做肝移植呢?

  • 肝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激活与肝细胞癌变

    作者:姚登福;苏小琴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该基因转录的蛋白质.NF-κB是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免疫、炎症反应、病毒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1].激活的NF-κB参与癌症的启动、发生及发展过程,在炎症性相关的肝癌(HCC)发生发展中呈高表达,在肝细胞炎症与癌变间起桥梁作用,其中包括肝脏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肝炎病毒相关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2].在肝癌组织中异常激活,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存活,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

    关键词: 肝细胞 核因子-κB
  • 肝癌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叶胜龙

    肝癌患者病情复杂,宜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不同特点和适应证选择佳方案.治疗方法的选择应依据肿瘤的大小和数目、肿瘤侵袭的部位和范围、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情况、患者肝功能代偿程度以及全身状况(年龄、心肺功能、糖尿病、其他脏器病变等)而全面衡量决定.近年来,以外科治疗为中心与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优化组合的综合治疗日益发展,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新途径[1].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方面.肝癌的局部治疗一般指影象学导引下的介入治疗,根据其导引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治疗.

    关键词: 肝细胞 治疗
  • 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细胞癌诊断治疗推荐意见(摘要)

    作者:张海燕;罗生强

    美国Hepatology杂志于2005年11月刊登了由Bruix和Sherman共同执笔的美国肝病学会肝细胞癌(HCC)诊治的临床实践指南[1].现摘译指南中推荐的建议及部分重要的图表.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 治疗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