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林素兰;宋江美;夏慧玲;蔡雯;热比古丽·热合曼;张向阳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外酒精性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模式的转变,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该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13年11月对乌鲁木齐市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调查.严格按照文献[2]的标准诊断NAFLD.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在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变化

    作者:吴泽倩;谭雷;刘婷;李向永;赖菁;柯伟民;高志良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后的血清HBsAg水平在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动态变化情况. 方法 对144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两两比较肝组织炎症1、2、3和4级以及Ⅰ、Ⅱ、Ⅲ和Ⅳ期纤维化时血清HBsAg的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HBsAg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肝组织炎症1、2、3、4级时血清HBsAg水平(COI/ml)分别为6 036.4±2 729.4、6 704.6±2 457.5、6 332.2±2 409.0和6226.2±2 716.0,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摊前=0.564,P=0.640);但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后,肝组织炎症1、2、3、4级时的血清HBsAg水平(COI/ml)分别为9 174.8±4 142.0、10743.1±3950.3、11 078.0±4 230.0和11 540.5±5 058.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摊后=27.354,P< 0.01).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时血清HBsAg水平(COI/ml)分别为6 222.1±2 665.4、6 706.8±2 623.8、6 004.5±2 625.5和6 455.6±2 344.4,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摊前=0.768,P=0.513);但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后,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时血清HBsAg水平(COI/ml)分别为9 417.5±4 034.2、10 093.3±4 183.4、10 177.1±4 445.0和12 166.6±4 418.5,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摊后=57.077,P< 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后的血清HBsAg水平,而非血清HBsAg水平,随肝组织病理进展而不断增加.

  • 乙型肝炎病毒Y(I/V)DD变异与前C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生物信息研究

    作者:阎丽;王介飞;王战会;孙剑;周彬;侯金林

    目的 分析HBV反转录酶区(RT)rtM204位点Y(I/V)DD变异与前C及C基因启动子(PC-BCP)变异关系. 方法 应用MEGA4对来自GenBank/EMBL/DDBJ的人类2 849株HBV全基因序列序列重新排列,分析Y(I/V)DD变异与PC-BCP变异及模式相关性. 结果 rtM204(I/V)DD变异株217株(8.0%); PC-BCP变异株1 543株(54.2%),有(1)G1896A、(2)G 1899A、(3) G1896A+G1899A、(4) A1762T/G1764A、(5) A1762T/G1764A+G1896A、(6)A 1762T/G 1764A+G1899A、(7) A1762T/G1764A+G1896A+G1899A 7种变异模式; Y(I/V)DD与PC-BCP联合变异165株.YMDD与PC-BCP双变异率高于单纯YMDD变异率(76%比24.0%,x2=45.283,P=0.000);YIDD与PC-BCP双变异率高于YVDD与PC-BCP双变异率(85%比64.9%,x2=11.836,P=0.000)及使用LAM致YMDD与PC-BCP双变异率高于未使用LAM预存YMDD与PC-BCP双变异率(89.3%比58.9%,x2=27.084,P=0.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仅对YIDD有影响而对YVDD无影响的PC-BCP变异模式有G1896A-G1899A(P=0.000,OR=7.573)、A1762T/G1764A-G1899A(P=0.000,OR=6.539)和A1762T/G 1764A-G 1896A-G1899A(P=0.000,OR=6.596). 结论 YMDD变异与PC-BCP变异相关;PC-BCP变异模式的差异与YI/VDD变异选择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颜成果;姚云清;毛晓琴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陛,探讨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 慢性HBV携带者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12、24、48周血清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与突破率的差异,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第4、12、24、48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14.9%、51.1%、76.6%和97.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17.4%、63.0%、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部分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42.6%、57.4%、85.0%和100.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7.8%、65.2%、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阴转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2.1%、4.3%和8.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4%、8.7%、13.0%和21.7%,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慢陛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0、2.1%和6.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0、4.4%、10.9%和17.4%,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阴转率与血清学转换率,两组各观察时段均为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第4、12、24、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26.1%、65.2%、91.3%和97.8%.两组患者均无病毒学突破和生物化学突破病例.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肾毒性、骨髓抑制、横纹肌溶解或其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HBV携带者近期疗效好、安全.

  • 受控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的临界值初探: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沈峰;郑瑞丹;宓余强;施军平;陈国凤;陈建能;徐良;潘勤;徐雷鸣

    目的 评价受控衰减参数(CAP)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的临界值及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5个中心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成年(>18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32例,按病理学标准将肝脂肪含量分为S0(<5%)、S1(≥5%)二个等级.使用FibroScan-502机型及M型探头完成CAP值测定.绘制CAP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采用大Youden指数判定佳临界值,并计算此值时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等. 结果 332例患者中NAFLD组67例,年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IQR)为39.0 (32.0 ~ 50.5),CHB组同样年龄中位数及IQR为37.0 (28.0 ~ 45.0),男性46例;CHB组共265例,年龄IQR为(28.0 ~ 45.0)岁,中位数为37.0岁,男性18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体质量指数(BMI)及肝脂肪变程度与CAP呈独立正相关.CAP在S0组IQR为(190.0 ~ 241.0) dB/m,中位数为215.0 dB/m,S1组IQR为(255.0 ~ 325.5) dB/m,中位数为294.0 dB/m,S1组显著高于S0组,P< 0.01.BMI<25(kg/m2)时,CAP诊断5%脂肪变的AUROC为0.853,佳临界值为244.5(dB/m);BMI≥25(kg/m2)时,CAP诊断5%脂肪变的AUROC为0.835,佳临界值为269.5 dB/m. 结论 CAP可以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适用于脂肪肝的无创诊断,但需要对BMI进行校正.

  • 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肠道防御素-5、分泌型磷脂酶A2和溶菌酶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作者:黄娟君;李小鹏;程晓宇;程娜;刘娟;雷弯;刘碧霞;张伦理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肠道防御素-5(RD-5)、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溶菌酶(Lysozyme)表达变化及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方法 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急性肝衰竭模型组40只,模型组再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8、16、24、48、72 h组.模型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诱导ALF.取各组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匀浆进行细菌培养;肝组织和末段回肠组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检测各组末段回肠RD-5、sPLA2、Lysozyme mRNA及sPLA2和Lysozyme的蛋白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用D-氨基半乳糖成功诱导ALF模型.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脏器细菌培养阳性,模型组24、48、72 h脏器细菌移位率分别为8.3%、37.5%和58.3%,但72 h小鼠模型的末端回肠结构尚完整,未见黏膜上皮细胞明显脱落坏死情况.模型组大鼠回肠黏膜潘氏细胞RD-5、sPLA2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早期逐渐升高,16h上升至高峰分别为1.291 ±0.153、1.131±0.128,与对照组的0.725±0.116、0.722±0.112比较,t值分别为69.25、95.7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5、sPLA2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在72 h分别为0.415±0.104、0.425±0.076,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55、44.9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ysozyme mRNA相对表达量为0.853±0.093,模型组早期亦升高,8h上升至高峰为1.211±0.107,随后逐渐下降,72h为0.704±0.10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4,P<0.01).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sPLA2和Lysozyme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83±0.121和0.650±0.093,高于模型组72 h的0.327±0.086和0.382±0.057,t值分别为12.28、15.83,P值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查结果相一致. 结论 ALF大鼠模型的回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随着潘氏细胞RD-5、sPLA2和Lysozyme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脏器细菌移位率增加,且不伴有明显肠黏膜损伤的发生.

  • JNK抑制剂XG-10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胡迎宾;彭娜;雷德利;程方雄;陈以莲

    目的 观察JNK抑制剂XG-102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通过手术对48只雄性SD大鼠建立经皮肠系膜上静脉给药通路,10d后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其中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同时给予JNK抑制剂XG-102(1 mg/kg)经皮肠系膜上静脉注射治疗4周.16周末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FFA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phospho-c-Jun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对照组ALT、AST、TC、TG、FFAs、HOMA-IR和TNF-α分别为(41.3±4.8) U/L、(96.9±9.8)U/L、(1.11±0.19) mmol/L、(0.74±0.11) mmol/L、(353.1±36.4) μmol/L、3.20±0.39、(6.74±1.21) pg/ml,模型组分别为(118.3±11.6) U/L、(163.9±16.2)U/L、(3.45±0.49)mmol/L、(1.89±0.25) mmol/L、(613.2±64.1)μmol/L、6.97±0.72、(25.01±5.37) pg/ml,治疗组分别为(86.5±8.3) U/L、(130.6±13.4) U/L、(2.62±0.32) mmol/L、(1.14±0.19)mmol/L、(512.1±51.9)μmol/L、4.34±0.48、(19.96±4.19) pg/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TC、TG、FFAs、HOMA-IR和TNF-α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ALT、AST、TC、TG、FFAs、HOMA-IR和TNF-α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组织phospho-c-Jun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61±0.014和0.165±0.013,模型组分别为0.406±0.035和0.548±0.051,治疗组分别为0.226±0.021和0.341±0.029.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hospho-c-Jun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phospho-c-Jun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JNK抑制剂XG-102能够改善脂质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 基于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量表的药物性肝损伤140例诊治分析

    作者:郝坤艳;于乐成;何长伦;汪茂荣;王寿明;李鑫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构成及临床和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诊断为DILI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UCAM量表评价药物应用史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并分析药物种类构成、DILI的临床类型及预后特点.结果 引起本组患者DILI的前3位药物为中药87例(62.1%)、解热镇痛药14例(10%)、抗生素7例(5%).男女性别比为1∶1.69.>40 ~ <60岁患者71例(50.7%).患者RUCAM分值均≥3,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细胞损伤型DILI多见,共72例(51.4%),胆汁淤积型43例(30.7%),混合型25例(17.9%);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的中位年龄(55.6岁)较肝细胞型(47.1岁)及混合型DILI (49.9岁)高.药物性急性肝衰竭患者占7.86%.结论 本研究患者中因中药引起的DILI所占比例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DIL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老年患者相对易出现胆汁淤积.绝大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家兔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肠腔大肠杆菌、肠黏膜Toll样受体4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作者:王海昆;高鸿亮;姚萍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家兔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肠道大肠杆菌、肠黏膜Toll样受体4(TLR4)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并分析TNF α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14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处死.取回肠组织行电镜检查,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长度及宽度的变化,采静脉血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 α,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黏膜TLR4的定位及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变化.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血清TNF α与肠腔大肠杆菌数、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长度、肠黏膜TLR4表达量之间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肠上皮紧密连接缩短[(0.377±0.045) μm对比(0.518±0.059) μm,t=5.031,P<0.01]且间隙增宽,肠腔中大肠杆菌数量增多[(54.767±28.467)拷贝/g对比(14.299± 11.400) log10log10拷贝/g,t=-3.492,P<0.01],肠黏膜TLR4表达升高[0.042±0.014对比0.015±0.01,t=-44.089,P<0.01],血清TNF α升高[(0.289±0.016)pg/ml对比(0.210±0.013)pg/ml,t=-17.768,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肠上皮紧密连接、肠黏膜TLR4与TNF α明显相关(F=17.773,P<0.01),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0.842;血清TNF α水平与紧密连接呈负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385),与大肠杆菌和TLR4呈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32和0.427).结论 NAFLD家兔肠道物理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的破坏与TNF α水平关系密切,且免疫屏障对TNF α的影响更为显著.

  • 白细胞介素-33的生物学功能与肝纤维化

    作者:许嘉彬;安海燕

    白细胞介素(IL)-33是2005年新发现的一个细胞因子,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目前已知IL-33具有多种免疫学效应,在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纤维化肝脏中检测出IL-33,提示IL-33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1].因此,研究IL-3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一、IL-33的生物学特点1.IL-33的命名:IL-33初被认为是蛛网膜下出血性疾病中调节大脑动脉痉挛的DVS27因子.后来Schmitz等[2]发现DVS27因子含有与IL-1样蛋白和FGF样蛋白相同的p三叶草结构,而且其受体ST2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W 2,ST2)具有与其他IL-1类受体相似的Toll样结构域.因此将其作为IL-1家族中的第11种细胞因子,命名为IL-1F11,即IL-33.

  • 启东地区肝癌生存率长期趋势分析

    作者:姚海蓉;陈豪;陈建国;朱健;张永辉

    目的 对江苏省启东地区1972至201 1年全人群肝癌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启东地区1972至201 1年全人群肝癌登记病例资料,生存(死亡)情况随访截止于2012年4月.用SURV3.01软件计算1至15年观察生存率(OS)及1至15年相对生存率(RS).结果 共收集28 398例登记病例资料.肝癌1、3、5、10、15年OS分别为15.18%、6.23%、4.26%、2.79%及2.39%,1、3、5、10、15年RS分别为15.47%、6.60%、4.69%、3.41%及3.29%.其中男性1、3、5、10、15年OS分别为14.95%、6.05%、4.06%、2.67%及2.26%,1、3、5、10、15年RS分别为15.23%、6.41%、4.47%、3.26%、3.12%;女性1、3、5、10、15年OS分别为15.89%、6.79%、4.87%、3.17%及2.80%,1、3、5、10、15年RS分别为16.20%、7.20%、5.37%、3.87%、3.82%,男女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岁~≤35岁,>35岁~≤45岁,>45岁~≤55岁,>55岁~≤65岁,>65岁~≤75岁及>75岁各年龄组的5年RS分别为4.42%、4.29%、4.96%、4.67%、4.67%、6.35%; 10年RS分别为3.17%、2.98%、3.44%、3.47%、3.75%、11.27%.20世纪80年代以来,肝癌1、3、5、10、15年OS均有上升趋势.结论 启东地区全人群肝癌登记病例总体生存率在逐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可能是肝癌生存率提高的影响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肝癌生存率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仍有提高的空间.

  • MicroRNA-30a-5p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代航;康冰;左的于;左国庆

    目的 探讨转染miRNA-30a-5p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miRNA-30a-5p模拟物、miRNA-30a-5p抑制物瞬时转染入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CC-772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及肝癌细胞株SMCC-7721转染后的miR-30a-5p的mRNA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各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建立BALB/c-nu裸小鼠肝癌模型并观察miRNA-30a-5p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未转染组及正常肝细胞株L02相比,肝癌细胞株SMCC-7721在转染miRNA-30a-5p模拟物后,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转染miRNA-30a-5p抑制物的mRNA表达明显受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CC-7721在转染miRNA-30a-5p模拟物后,细胞活性、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与miRNA-30a-5p抑制物转染组、未转染组及正常肝细胞株L02相比,相对减弱(P<0.05),miRNA-30a-5p模拟物转染组凋亡率,高于miRNA-30a-5p抑制物转染组、未转染组及正常肝细胞株L02 (P<0.05),细胞周期出现S期阻滞.裸鼠肝癌模型中,实验组裸鼠瘤体质量及体积明显小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 0.05).结论 上调miR-30a-5p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CC-7721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其迁移、侵袭能力,并且抑制裸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

  • 肝移植术后激素冲击治疗急性排斥反应诱发1例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作者:周健;袁小鹏;鞠卫强;郭志勇;邰强;巫林伟;王小平;韩明;焦兴元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HNKHC)是一种极少见的、严重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高血钠、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1].本病目前的病死率高达11%~ 16%[1-2].肝移植术后并发HNKHC,迄今国内鲜见报道,本中心于2011年7月成功救治1例HNKHC患者,现报道如下.

  •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致缺血性肠病2例

    作者:魏君锋;康谊;曾艳丽;尚佳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丙型肝炎的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可清除50%以上患者的体内病毒.IFN不良反应较多,如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腹泻、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而缺血性肠病也是IFN治疗过程中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共有2例发生缺血性肠病,现予以报道,以提高感染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相关专科医生对此特殊情况的认识.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HLA-Ⅰ类基因的高分辨多态性及单体型分析

    作者:赵丹彤;廖慧钰;张欣;刘燕敏;张海萍;黄春洋;孙丽梅;闫惠平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等位基因的高分辨多态性及单体型特征. 方法 采用基于序列测定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BT-PCR)对146例PBC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Ⅰ类基因高分辨分型,比较Ⅰ类基因及单体型在PB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差异.对PB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基因频率进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PBC患者HLA-A、B、C座位分别检出26、51和21个等位基因,其分布频率在PB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PBC患者A*11:01-B*40:06和A *02:01-B*15:01单体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7.53%对比1.40%,P<0.01,OR=5.38;6.85%对比2.00%,P=0.003,OR=3.425). 结论 PBC患者有独特的HLA-A*-B*单体型,可能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 PKH26标记示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大鼠体内的迁移

    作者:薛改;李建立;刘建芳;吴红海;侯艳宁

    目的 用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观察PKH26标记的hU CMSCs在肝硬化大鼠体内的迁移情况. 方法 hU CMSCs经复苏培养后,用PKH26对细胞进行标记,测定标记率和单次标记后荧光可检测时长;显微镜下观察标记后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将PKH26标记的hU C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分别移植给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48 h后取肝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CMSCs在大鼠体内的迁移情况.数据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组均数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PKH26对hUCMSCs的标记率为100%,标记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与未标记细胞无明显差别,均为长梭形成纤维样细胞;两组细胞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未见明显影响;第3~5天细胞生长速度快,为对数生长期,在对数生长期中,对照组的细胞倍增时间为(2.22±0.04)d,标记组的细胞倍增时间为(2.20±0.04)d,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体外单次标记后荧光至少可维持20 d;移植给大鼠后,PKH26标记的hUCMSCs主要分布于硬化肝脏的汇管区、血管及假小叶周围,脾脏、肺亦有少量分布.结论 PKH26是标记hUCMSCs的理想荧光染料,PKH26标记技术可用于hU C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时的细胞示踪研究.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作者: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 献身新中国医学发展致力中西医结合创新

    作者:游苏宁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一向是令人向往的收获季节.然而,今年初秋的首都,医学界的同仁无暇以顾窗外的美景,都沉浸在失去一位医学大家的悲恸之中.2014年10月11日,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原院长王宝恩教授于米寿之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关键词: 纪念 王宝恩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