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护场理论探微

    作者:于秀辰;孟艳娇;丁千;雷超奇;赵谏

    护场理论是中医外科判断疮疡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种理论.本文依据电子版中华医典检索结果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进行核对,对扩场理论的提出、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整理,归纳护场形成后的临床表现,讨论护场与应、应候、满天星之同的关系,探讨围刺治疗在促进护场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 护场 应候 围刺
  • 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 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 张锡纯“大气下陷”理论探析

    作者:张玉辉;杜松;尹玉芳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氏宗经典之旨,结合临床经验完善了“大气”理论体系,从中西医汇通角度阐述大气生理功能,详细分析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类证鉴别,并提出大气下陷证的治疗方法和常用方药,为指导后世治疗多种内科痰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 《内经》气病理论探幽

    作者:田丙坤

    《内经》将气病分为气郁、气逆、气乱、气消、气闭、气下六类,在不同篇章论述了其发生机理及表现,认为情志内伤是气病发生的主因,气病关乎五脏与血病常并见,此为后世气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内经 气病 病机 治法
  • 试论象思维在探索脾藏象现代物质基础中的应用

    作者:曹继刚;邹小娟;刘娇萍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从象思维的功能象着手,由“意象”反推“物象”,即从中医脾的功能象来探索其现代物质基础并得出结论:中医脾藏象的现代物质基础应该包括参与一切撮入体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食物、水、药物等)在体内代谢的全过程的物质总和,即与之密切相关的消化和吸收系统以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 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老年齁喘证浅谈

    作者:马杰

    清代医家黄元御,潜心研悟岐黄之术,精研古圣经典,在其学习和临床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性,而其关键在于中气的升降.“中气一亏,阳衰土败,脾虚寒湿,则升降悖逆,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清浊相干,或水火不交,从而诸病丛生”.具体来讲对齁喘病证的诊治就有其这些学术特点的体现,认为齁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治疗用自拟方剂紫苏姜苓汤,治疗效果极佳.

  • 张仲景脉学特色探讨

    作者:杨运高

    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依据,阐述了其脉学精华,包括诊脉当取太过不及、以脉辨证、凭脉用药,以脉言病机、病证,以脉定六经、脏腑,以脉断预后、难易,脉有真假等内容.

    关键词: 脉诊 诊法 脉学 张仲景
  • 浅析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

    作者:王燕

    目前国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这些药物在控制流感流行和减轻疾病进程方面仍有许多不确定牲[1].而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数千年的丰富经验,其优势不仅在于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无毒副作用,普济消毒饮一方以配伍得当、用药精准著称,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

  • 解读“在卫汗之可也”之“卫”、“汗”

    作者:杨晓慧

    “卫”、“汗”为卫分证治疗的关键词,常与《伤寒论》中表证、发汗等同,通过对《伤寒论》、《黄帝内经》类似词句对比研究,认为“在卫汗之可也”之“卫”应释为温邪初犯人体、肺卫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证候类型,“汗”应解为辛凉、清解疏卫法.

  • 《黄帝内经》人体骨数浅议

    作者:苏永强;刘斌;董福慧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黄帝内经》人体骨数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医家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人体骨特有的认识,正视并正确理解这一观点,是立足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中医骨伤科学术的关键所在.

  • “痰迷心窍”证的病机及治法探析

    作者:李瑶;潘桂娟

    “痰迷心窍”即痰浊内蕴、蒙蔽心神而致神志昏蒙的病理变化,常见于癫、狂、痫、痴呆、健忘、中风等病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于对“痰迷心窍”含义的考证,探讨“痰迷心窍”证的病机及治法.认为其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心神不守,痰浊乘心,闭阻神机;治疗以祛痰开窍、补虚安神为基本法则,临证时须根据病势缓急、标本虚实情况,祛痰开窍以救其急,顺气清火以平其势,补虚安神以固其本.

    关键词: 痰迷心窍 病机 治法
  • 从《内经》脾病“脉道不利”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

    作者:张会永;崔家鹏;杨关林

    脾病“脉道不利”之说出自《内经》,历来医家鲜有发挥.本文试分别阐述“脉道”、“脉道不利”、“脾病”的含义,探讨脾与脉道的联系.《内经》中记载的脉道,即血脉,强调脉的形体,特指运行气血的管道,如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脉道不利”的病理表现.脾运化水谷的必经途径为脉道,脉道须脾的滋养维持贯通.“脾病”可以概括为脾虚或脾实,均可导致“脉道不利”.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为心脉痹阻,为“脉道不利”的特殊表现,其发病与脾运化失常密切相关.因此以《内经》脾病“脉道不利”理论,可以指导冠心病的治疗,为“从脾论治”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辨证方法论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病因病机

    作者:赵进东;方朝晖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IGT进行早期干预属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采用不同辨证方法综述IGT的中医病因病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试论妇科疾病与肝脾肾的关系

    作者:张冰;付强

    妇科疾病的发生率高、病种繁多、治疗困难,一直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自中医药技术得到发展后,涌现出诸多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近段时间有学者指出,妇科疾病与人体的肝、脾、肾三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故从肝脾肾的生理病理与妇科疾病的关系、从肝脾肾论治的常见妇科疾病等方面对妇科疾病和肝脾肾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妇科疾病 关系
  • 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作者:宿英豪;苏奎国;马蕴蕾;杨梅

    目的;探讨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益肺肾、化饮通络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2组治疗3个月后对中医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有效率、急性发作次数、再次住院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体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血气和肺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作者:高玉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疗效.方法:纳入妊娠合并ITP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疾病疗效、中医证候改善以及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均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亦有改善趋势(P =0.05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妊娠合并ITP病情,改善中医证候,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 陈崑山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思路及临证经验

    作者:戴琦;陈崑山

    陈崑山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年近八旬,行医50载,是我国首届中医本科生,江西省首批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0年来对内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慢性乙肝、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显著,获得江西省中西医同道的广泛认可.笔者跟随老师近20年,现将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证经验报道如下.

  • 张士舜辨证辨病治疗癌症经验

    作者: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红;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张士舜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是第三、四批全国、第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肿瘤专业50年,专著6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3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兹将其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整理如下.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防治缺血性中风初探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丁彩霞;盛蕾

    缺血性中风病机虚实夹杂,证候繁杂多变,治法繁多不一.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现有研究,提出“气虚、阴虚为本,瘀血闭阻脑络为标”的病理基础,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功效的脑心疏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来抑制血栓形成,防治缺血性中风.

  • 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福祖

    目的:探讨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洗1号方,治疗期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显效18例,好转64例,总有效82例(97.62%);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56例,总有效66例(78.57%).实验组恶心1例,头痛1例,总发生率2.38%;对照组恶心4例、消化道出血3例、头痛3例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47%(13例).治疗后实验组总体健康、积极感受等生活质量均相对于对照组得到一定的提高.结论: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 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永强

    目的:探讨从炎症因子角度分析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的68例符合中医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3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处理(对照组),另外34例则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具有清热化痰的痰热清治疗(观察组),从中医疗效、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6.5%,总有效率58.8%,死亡率20.6%;观察组治愈率52.9%,总有效率82.3%,死亡率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MMP-9、IL-6、TNF-α等炎症指标以及心率、氧合指数、呼吸机使用时间、Murray肺损伤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刘志国;刘丽;李国勤;李磊;金在艳;赵婷;胡镜清;边永君

    目的: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代表方评价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中药的临床合适剂量.方法:在6个中心选取流感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给予金花清感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或安慰剂治疗5d,进行双盲对照评价.结果:观察有效病例136例,统计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常规剂量组(n=45)的退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n=47);中医综合疗效在用药3d、5d后常规剂量组都优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组(n=44)疗效与常规剂量组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3组间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花清感颗粒所推荐的常规剂量是其合适剂量,增大剂量并不提高疗效.

  • 试析奔豚及其治疗

    作者:丁德正

    探讨并论述经典医籍记述奔豚所属之疾病与证候及其治疗,认为奔豚是见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1组症状群,临床上宜全面审析其所属之疾病与证候而治之.除《金匮要略》外,还应重视《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对奔豚的记述,这样方能全面认识奔豚.同时对奔豚提出了治疗方药与针灸疗法,对奔豚之防复亦提出了个人见解及巩固治疗方法.

  • 益气解毒软肝法治疗肝硬化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吴松柏;艾素玲;暴宏伶;刘金侠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软肝法治疗肝硬化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根据2组患者病情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组采取益气解毒软肝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球比值(A/G)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G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软肝法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在治疗肝硬化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 观察解郁活血法对伴焦虑抑郁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莫薇;张留超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加黛力新抗焦虑,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方剂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心绞痛、心电图、焦虑抑郁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较好,既可减轻心绞痛症状又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 从气、血、水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东彦;赵琛;饶向荣;王丽;张改华;占永立

    目的:以中医气、血、水理论为指导,观察“气血水膜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方法: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气血水膜肾方“,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比较2组患者组间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动能及其他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相当,试验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2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ALB)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显著上升.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很好疗效,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以清肠宣肺化湿方为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雅婷

    目的:探讨清肠宣肺化温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肺宣肺化湿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在症状积分和结肠镜积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效果方面,对照组愈显率60%,总有效率75.6%;观察组愈显率76.4%,总有效率为90.9%;在组织学分级方面,对照组0级和Ⅰ级分别为22.2%和40%,观察组0级和Ⅰ级分别为47.2%和3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清肠宣肺化湿方及其衍化方剂辩治溃疡性结脑炎可迅速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国民;莫新民;黄娟;刘鹤群;宁炯杰;李筠芝;刘慧萍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及VEGF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胃黏膜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的新生修复有关.

  • 桂枝茯苓丸及其组方药抗子宫肌瘤作用的研究

    作者:闵冬雨;魏新智;张立德;王清华;于艳;孙科峰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及其各单味药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以人子宫肌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桂枝茯苓全方组、各单味药组和米非司酮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小鼠雌激素负荷模型,分组同上,以子宫系数、病理形态学、雌孕激素为观察指标.结果:全方及赤芍对子宫肌瘤有抑制作用,病理形态学改善明显,对孕激素有降低作用.结论:桂枝茯苓丸全方和赤芍对子宫肌瘤具有抑制作用.

  • 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杨晓军;苗文丽;裴林;于素静;郑惠军

    目的:观察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a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作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模型,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TNF-a.结果:中药中高量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降(P <0.01,P<0.05),且IL-1、TNF-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的IL-1、TNF-a含量发挥作用.

  • 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大鼠外观表征的影响

    作者:李聪;谢鸣;赵荣华

    目的:观察比较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及给药、脾虚模型及给药、肝郁脾虚模型及给药组.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和体质量变化.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均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质量的显著降低.较之于对应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肝郁脾虚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疏四君汤对各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外观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的改善作用优,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大.

  • 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吕静;杨冠琦;张君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CP-1含量的影响,证明此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蓖麻油合并四氯化碳混合物,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复制实验性IgA肾病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总多糖低剂量组,总多糖高剂量组,替米沙坦组,检测各实验组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MCP-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肾组织MCP-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连续给予肾康颗粒总多糖后,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MCP-1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减少MCP-1在肾组织中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丹田降脂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作用分析

    作者:徐筱跃

    目的:探讨丹田降脂九对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50只高脂血症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丹田降脂丸4 g/kg、2 g/kg和1 g/kg,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设立正常组作为对照研究.治疗30 d后对每组大鼠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耳廓微循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30 d后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且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丹田降脂丸对HDL-c水平影响较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30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耳廓微循环指标(输入输出管径比和血液流速)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和耳廓微循环指标改善呈丹田降脂九剂量依耐性.结论:丹田降脂丸可显著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对治疗高脂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柴胡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凯麟

    目的:探讨柴胡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并评价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临床证候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6%,对照组7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75.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芍药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千金方》之肝气不足证与胆虚寒证之我见

    作者:吕宜民;徐强

    《内经》论肝为将军之官,主生发,其生发之性应有“太过~不及”之虑.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载有肝气虚证,治以补肝汤、补肝散,胆虚寒证宜服温胆汤.我们在临床上也数见此类证型,如“肝气不足、肝胆虚寒”型胆囊炎,以温肝理气、散寒定痛之方治疗,效果明显.“肝肾虚寒型”膀胱尿道炎,治以温补下元、通利水道,疗效确切,认为肝气不足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宁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松花;蒋安平;焦金森

    目的:评价宁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112例符合NASH合并M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宁肝组用宁肝汤治疗,对照组用益肝灵、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压(BP)、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血脂和肝脏超声积分.结果: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宁肝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Vs 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肝汤对NASH合并MS有良好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临床观察

    作者:申保国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5.5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5.51%,优于对照组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互补优势.

  • 参虎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5例

    作者:马纯政;张明智;刘培民;黄莉;杜炜玮

    目的:探讨参虎饮增加中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机理.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将75例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加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周期数≥2,然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瘤体变化、主观症状变化、患者体质量变化、毒副反应、免疫功能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虎饮加味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胃癌临床缓解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庆利;洪敬党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气逐水中药粉外敷神阙穴;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B超观察脾厚及腹水等情况.结果:中药外敷法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肝胆脾彩超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 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36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解春湘;祁芙蓉;慧艳;解滢禾

    目的:观察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2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68例,治愈266例,显效68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结论: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是有效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作者:许新庄;雍艳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维生素C、E、猴头菌、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口服,以养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要改善临床症状,胃镜复查胃黏膜变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二者具有互补性和相加性,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从医案辨析王执中针灸诊疗思想

    作者:岗卫娟

    通过分析王执中医素以探讨其针灸诊疗思想,主要体现为诊断时重视运用按诊法以找寻受病处,受病处多为相应脏腑的背俞穴、病证局部或经验穴;治疗过程中,选穴一方面重视受病处的选取,另一方面重视类证腧穴相应,同时强调辨别疾病本质如先病后病、病位及新病久病等因素,随证治之.

    关键词: 医案 针灸 诊疗 王执中
  •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浆CCK、神经肽Y的影响

    作者:盛建文;范惠珍;尹卫华;杨小芹;易静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胆囊收缩素(CCK)、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100例F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足三里穴和内关穴,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 bid)、盐酸依托必利(50 mg tid)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月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Nepean Dyspepsia Index)、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FD Symptom Index),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CCK、神经肽Y水平.结果:疗程结束时及治疗后1月随访,电针治疗组症状指数NDSI(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与FDI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指数NDLQI(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CCK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肽Y出现明显的上升(P<0.05),而对照组神经肽Y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足三里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可能与电针刺激能降低血浆CCK水平、同时提高血浆神经肽Y水平有关.

  • 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雪瑾;王正心

    目的:探讨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共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和氧自由基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和氧自由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愈率62.8%,总有效率82.8%;观察组显愈率80%,总有效率94.3%,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辩治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明显.

  • 预知子研究与专利的现状

    作者:任红艳;方肇勤;梁超

    目的:阐述预知子研究及专利的现状.方法:以主题词“八月札”或“预知子”为条件检索1957至2013年期间CNKI教字化超市,生物、医药卫生专辑.结果:共得文献240篇,论文99篇,专利132项,科技成果9项;文献内容以复方临床治疗为主,实验研究少见,其中单味药效及机牵研究仅2篇;132项专利中仅1项系单味药专利;复方临床应用以恶性肿瘤治疗为主,肝癌多见.结论:预知子单味药的研究与专利文献很少,与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提示应加强预知子单味药效及其在复方配伍中作用的研究.

  • 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

    作者:黄亚林;杨志秀

    疳积是小儿常见病,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和生长发育,并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其中有可资临床借鉴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11月龄,来诊时肋骨凹陷,胸骨突起如鸡胸,腹部膨隆如蛙腹,皮肤光亮,青筋暴露,头发枯黄稀疏,不能取坐姿,项软头倾;食量少,精神差,每夜哭闹多次,每日排便4~5次,大便呈红油状或片状,体质量一直停留在满月时的4 kg水平.

  • 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病情变化研究

    作者:高兴慧;陈婷婷;谢颖桢;王一战;韦敏敏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的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前的病情变化.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多具备高血压病、血糖异常、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久坐少动、喜食肥甘等多种危险因素.近期出现的头晕昏沉、口干口苦、近事健忘、急躁易怒等症状高度提示病情发生变化.结论: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导致高危人群易发生病情变化.普及危险因素知识,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时察觉病情变化,并早期进行中医辨证干预,对于缓解症状、截断病情进展、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从肝论治失眠症574例回顾性总结分析研究

    作者:张玲;冯蓓蕾;陆逸莹;王翘楚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上海市中医医院王翘楚教授失眠症相关疾病专家门诊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证候学等特点,并给予从肝论治基本方加减治疗并观察英疗效.结果:男女患者性别之间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间诱发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以情志不悦为主要因素,男性患者以精神过劳和情志不悦为主要因素.结论:从肝论治确实有较好疗效,与是否服用西药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菲;林谦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病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4例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的24h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中医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血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将各型与对照组AASI比较,瘀血型较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I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与血瘀型关系密切.

  •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古代名医的学术懿行

    作者:周路红

    中华传统文化累计了千百代人的创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富赡深邃.探讨从古代名医的道德追求和学术研究两方面,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古代名医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古代名医深厚的人文素养,他们敬德修业,重视伦理道德,笃守仁爱,修身克已,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人格,为天地立心的道德境界,他们的学术思想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启发,促进了中医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 糖尿病与肿瘤的相关性机制

    作者:李黎;崔丁鹿;李哲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常见痰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存在一定相关性.糖尿病导致肿瘤的主要机制包括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一些降糖药物.糖尿病对不同肿瘤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对胰腺癌、肝癌、大肠癌影响大,而恶性肿瘤也会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肿瘤 糖尿病 相关性
  • 抑郁症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周杰;苏芮;范吉平

    抑郁症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患者群体逐年增加.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疗法、跨颅磁刺激治疗及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等[1].本文重点综述抑郁症流行病学特点、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抑郁症 抗抑郁 郁证
  • 中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治疗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梅;杨曦明;王文霞;李宝萍;杭海燕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参与多种常见脑病,如缺血性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常见脑病中的神经破坏作用机制及中药对其激活的抑制作用.

  • 低场磁共振对筋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赵书英;耿进朝;程桯;周宇;崔莹;王宁

    目的:分析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urance Imaging,MRI)对筋断裂伤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完全断裂和部分撕裂)中各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低场MRI对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ACL损伤病例43例43膝.放射科医生采用单盲法分析、记录低场MRI图像中ACL损伤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出现率,对其在ACL完全断裂及部分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别进行评价.结果:ACL断裂时,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信号中断、ACL信号全部或部分缺失,ACL走行异常,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PCL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胫骨前移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敏感性虽不高但特异性很高.ACL部分撕裂时,直接征象中ACL信号增高、ACL形态异常(增粗或变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骨折、骨挫伤敏感性低,但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完全断裂和不完全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可作为诊断依据,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基于动态标准化技术的平人夏秋冬6节气脉图参数比较研究

    作者: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逯波;冯淑怡;陈岩

    目的:对正常人节气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认知.文章对夏、秋、冬3个季节6个节气的平人脉图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个月内的6个节气为时间点,采集231例次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小二来回归分类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人体随季节的变化可以在脉图上反映出来,说明脉随季节变化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②脉位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古人在认识中医脉象时强调要认清脉的位、数、形、势,且将脉位放在首要位置.研究结果证实脉位是对季节变化明显的参数,且与日照角度、气温等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本研究的意义在于:①说明传统中医将脉位列为位数形势的第一位的合理性;②为中医“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用现代科学数据提供了支持的证据;③对认知四时平脉有所帮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