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场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京;吴冬云;梁彬;王芳

    当今时代,人民生活品质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导致人们对幸福感的需求上升.医疗技术手段作为新时代的热议话题受到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也与现今的科技水平保持同步,越来越多医用仪器已经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骨挫伤作为骨质损伤的一种,对于医疗检测仪器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看重,磁共振技术作为当代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在应用与研究中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发现,利用低场磁共振技术在骨挫伤的检测中十分便捷,并且采用梯度回波序列可以很敏感的对骨挫伤部位进行检测.

  • 低场MRI头颅矢状位FSET2序列参数优化组合

    作者:丁长青;孙迎迎;张玉娜;王琛

    目的 优化低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头颅矢状位FSET2不同参数配置,实现高性价比扫描.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的视野(FOV)24~40 cm、层厚4~8 cm、小激励次数(NEX)1~4次等参数组合进行扫描,记录每次扫描参数、所用时间,重点观察扫描所得的图像.以0.35T MRI厂家设置的原始参数扫描出的图像为对照,观察较大FOV、稍薄层层厚(slice thick)、小NEX 优化组合后对图像及成像速度的影响.结果 较大FOV(33~35 cm)、较薄层(d =5 mm)、小激励次数(NEX=1)组合方案,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适中,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又能常规将颈部一并显示,性价比高.结论 实现低场MRI头颅矢状位FSET2参数优化组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低场磁共振应用在脑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方红雷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应用在脑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疑似脑部肿瘤患者80例,采用低场磁共振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在80例患者中,经低场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部肿瘤阴性25例,脑部肿瘤阳性55例,病理学检查诊断脑部肿瘤阴性24例,脑部肿瘤阳性56例。结论:低场磁共振应用在脑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 低场磁共振对跟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秋莉;乔聚义;席彬;刘艳

    目的:探讨跟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跟腱完全性撕裂和部分性撕裂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完全性撕裂11例,部分性撕裂5例。完全性撕裂显示跟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分离,跟腱远端内见条片状等T1、稍长T2信号,肌腱断端交错呈“毛刷状”或回缩呈“杵状”改变,在T1WI、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部分性跟腱撕裂表现跟腱局限性增粗,宽径/前后径比例减小,在T1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性的。结论:低场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跟腱撕裂的位置、程度、周围软组织改变,以及是否合并骨髓水肿,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低场磁共振成像在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体会

    作者:刘俊佐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在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94例,回顾其CT、磁共振的影像检查资料。对比两种方法的脊柱骨折损伤的检出率、椎块移位、脊髓受压以及椎间盘的病变情况。结果:低场磁共振对于外伤性脊柱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出效果优于CT。低场磁共振能发现特殊部位的脊柱损伤,较CT更敏感,能准确定位并显示受伤脊柱的部位裂缝、骨折线及移位情况,且能更清晰更大范围地显示损伤部位的具体情况。结论:与CT相比,低场磁共振能够更准确地提高外伤性脊柱骨折、脊髓及韧带损伤的检出率。

  • 低场磁共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浩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早期脑出血患者38例,进行低场磁共振扫描和 CT 扫描,分析早期脑出血的 MRI 特征。结果:CT 对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均为100%,T1WI对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8.9%、85.7%和93.3%,T2WI上述指标分别为88.9%、78.6%和86.7%,CT与T1WI、T2WI对脑出血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脑出血诊断的首选措施之一。

  • 低场磁共振在临床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建华

    目的:观察和分析低场磁共振在临床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骨挫伤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MRI诊断,对照组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T1W1为76.78%,T2W1为42.16%,STIR为98.67%,对照组的T1W1为63.14%,T2W1为37.36%,STIR为67.31%,观察组患者不同序列下病灶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低场磁共振应用到骨挫伤的临床诊断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病灶部位的显示率,同时通过MRI检查清楚的了解患者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及形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低场磁共振FLAIR序列在少量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立坚;时忠先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诊断少量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初诊为SAH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进行常规T2WI、T1WI加权像及快速FLA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FLAIR显示病灶清晰,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优势,特别可显示常规磁共振加权像未能显示的颅底池及脑表面的小出血病灶等.结论:低场磁共振FLAIR序列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常规应用.

  • 低场磁共振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攀

    目的:分析膝关节外伤后的MRI表现,探讨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膝关节外伤患者60例,进行低场MRI检查,分析、总结膝关节外伤的MRI表现.结果:骨挫伤12例,半月板损伤45例,韧带损伤8例,多合并关节积液.结论:低场MRI可以清楚的显示膝关节腔内结构,能很好显示出损伤情况,与普通X线片和CT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 低场磁共振对垂体瘤的诊断分析

    作者:刘红权;于山

    目的:低场磁共振对垂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6例为垂体大腺瘤,2例为垂体微腺瘤;信号大多为长T1长T2,其中2例病灶内可见出血,呈短T1高信号;1例病灶有囊变.8例病灶浸入双侧海绵窦.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垂体大腺瘤价值较大,而对于微腺瘤诊断有一定局限.

  • 脊椎转移瘤的低场MRI的影像诊断

    作者:孟亮廷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中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病灶明确的40例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单发椎体病例12例,多发椎体病例28例.T1WI上呈低信号及稍低信号的病例40例,T2WI高信号29例,等信号病例9例,低信号2例.单纯椎体部分破坏的病例19例,椎体合并椎弓根破坏15例,椎板及棘突破坏4例,其中椎旁软组织肿块12例,椎管狭窄16例.增强扫描后32例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转移瘤的诊断,MRI具有更高的检出性和敏感性.

  • 低场磁共振对急性颅脑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傅晓琴;郭威;李彩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病变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2例急性颅脑病变患者MRI影像学特点.结果:32例患者中,有28例发现病灶,阳性率87.5%(28/32).结论:MRI是急性颅脑病变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具有自主科技创新的中国首台"MRI图像导航介入治疗系统"落户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叶慧

    2006年7月2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了"低场磁共振新技术研讨会暨北京协和医院新奥博为磁共振成像系统开机仪式".新奥博为研发的国内首台"MRI图像导航介入治疗系统"正式落户北京协和医院.

  • 低场磁共振对筋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赵书英;耿进朝;程桯;周宇;崔莹;王宁

    目的:分析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urance Imaging,MRI)对筋断裂伤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完全断裂和部分撕裂)中各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低场MRI对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ACL损伤病例43例43膝.放射科医生采用单盲法分析、记录低场MRI图像中ACL损伤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出现率,对其在ACL完全断裂及部分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别进行评价.结果:ACL断裂时,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信号中断、ACL信号全部或部分缺失,ACL走行异常,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PCL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胫骨前移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敏感性虽不高但特异性很高.ACL部分撕裂时,直接征象中ACL信号增高、ACL形态异常(增粗或变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骨折、骨挫伤敏感性低,但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完全断裂和不完全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可作为诊断依据,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儿童脱髓鞘病的低场磁共振诊断

    作者:徐焱;李晶晶;陈波

    目的 探讨儿童脱髓鞘病的低场磁共振诊断.方法 对35例儿童脱髓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硬化2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5例;低场MRI检查全部异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结论 低场MRI对儿童脱髓鞘病变敏感性极高,是检查儿童脱髓鞘病变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提供诊断性意见.

  • 低场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初探(附40例分析)

    作者:黄尧生;刘锦文;孟悛非;黄旭东;赵敏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在40例骨骼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对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SE序列T1W、T2W和STIR序列的病灶检出评分为1.95±0.32、2.03±0.28和2.50±0.64;病灶对比评分为2.10±0.67、2.45±0.64和3.63±0.49;病变边缘和范围评分为1.88±0.76、2.28±0.72;3.73±0.45;STIR与SE序列T1W、T2W比较的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国产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对病灶检出、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以及病灶边缘和范围的描述上,STIR较常规SE序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 脑脓肿低场MRI10例分析

    作者:郑大伟;宋正容

    为了提高对脑脓肿的低场磁共振表现的认识,收集我院MRI检查诊断,并经手术或抗感染治疗证实的10例脑脓肿,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分析.

  •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血管造影应用初探

    作者:孙先普;徐厚梅;王开平;窦斌;安百芬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是继时飞法和相位法2D磁共振血管成像后新近开发的MRA技术,中高场磁共振CEMRA技术应用较成熟,而在低场磁共振的应用报道较少.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对28例颈、体部血管行CEMRA检查,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其分支成像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低场MR FLAIR、Gd-DTPA强化与常规扫描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

    作者:狄玉进;徐金法;白敏;赵秀勤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病死及病残率是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收集1997年6月~2001年10月5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MR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颅内急性血肿的低场MRI诊断

    作者:胡智斌

    随着低场MRI在县市级医院的普及,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而实际为脑出血行MRI检查的患者日益增多.脑出血的MRI表现不仅与出血的时间有关,而且与机器的磁场强度相关.已有文献对高场MRI的脑出血表现描述较多,低场MRI的脑出血表现虽然也有论述,但各家描述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院近3年偶然发现的27例急性脑出血病例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低场MRI特征.

13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