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叩诊法的发明

    作者:姜琳

    当你躺卧在检查床上露出胸廓时,医生常将左手指贴放在你的胸壁上,用右手中指头轻叩左手指,细细辨析胸廓发出的声音,以帮助诊断心肺有无疾病--这就是胸部叩诊法.发明这种叩诊方法的,是18世纪奥地利医学家约瑟夫·奥安勃鲁格.

  • 为何我们要学习舌诊知识(上)

    作者:罗大中

    从今天开始,我会系统地与大家聊聊舌诊知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总结出了很多保护健康的方法,其中舌诊是大家一定要学的.我们中医诊断的时候,诊法有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里边就有望舌.望,包括望面、望舌、望形态、望神、望气等等.比如"望面",就包括了望患者脸上不同的部位,长了什么异常的东西?颜色如何?明暗如何等等,望出来的不同问题,代表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疾病,这些诊法很关键.在中医历史上,很多大师都擅长望诊.

  • 心脑血管疾病早知道——反射区望诊法的初步应用

    作者:袁路云

    望诊作为四诊之首,一直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望诊方法虽然已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到了今天,却仍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一些中医大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望诊方法.如王鸿谟提出的面诊、刘剑锋提出的手诊、王晨霞提出的掌纹诊等.

  • 五联切诊法揭密健康

    作者:袁路云

    中医有云,痛则不通.痛点和阳性物的出现,都是疾病的征兆.使用以按压身体表面为手段的切诊法,找到身体里的压痛点和阳性物,就找到了疾病.现在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部位的切诊方法,但不同专家提出的切诊方法多而散,不太方便大家学习.于是我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中选出手、脚、耳朵、夹脊穴、背俞穴等为自诊部位,组成五联切诊法.这个方法既准确、又简单,甚至一学就会,而且特别适合老年人使用.用五联切诊法自检身体,能够做到有病早知道、早就医.

  • 高克俭主任医师与"八诊"

    作者:李衬;高克俭

    高克俭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多种疾病50余载,其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他以"西学中"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开创性的"望、闻、问、切、触、叩、听、仪"八诊之诊法,通过该方法可尽可能多获取患者信息,然后把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找出适合于中医传统的创新结合点.八诊的提出,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之优势,又融合了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能大限度的对患者充分评估病情,为中医的"真正的整体观"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及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结合诊法辨证规律

    作者:傅晓晴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现代中医注重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深化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法辨证规律认识,切实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

  • 从诊法探析《黄帝内经》热病

    作者:陈易;徐琬梨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基础,是辨病识证并作出疾病诊断的依据。诊法始于先秦时期,奠定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1]67。以自我的正常状态对比患者的异常情况,从外部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状况,以局部微小征象测知邪气之结聚,这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断思维[2]。《灵枢?热病篇》通过司外“数惊,而狂……癫疾毛发去”表现[3]336,揣度其内在病因是热邪,因热邪易扰心神,且诸躁狂越属于火。《素问?刺热篇》凭肝热病“热争”症状断言患者“庚辛死”[1]335,可谓以微知著,看到热邪入脏,肺金克木,正气逆乱的病机。《素问?玉版论要篇》云:“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1]155,以至真如一的不变准绳揆度奇异变化的症状,是以常知变的推测思维。《素问?热论篇》“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一般邪气祛除后,脉静热退,此时遗有复热,是“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造成的[1]332。热病诊断是在诊法理论指引下,与具体不同的诊法手段相结合识病诊疾的。《难经?六十一难》提出“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其诊法理论在《黄帝内经》已基本完备,热病中面诊、舌脉诊、汗络诊、尺肤诊等诊法都是在辨证逻辑结合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共同形成热病的诊法。

  • 浅谈《黄帝内经》对月经病的论述

    作者:朱玲;陈蔚峰;李爱平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辨证、治疗均有系统论述,是“医家之宗”,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医临床各科之源头,其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病证诊法及治法方药等各方面。《黄帝内经》论及月经病的机理与诊治较详实,现归纳总结如下。

  • 中医心理学特色诊法之提纲式作业

    作者:汪卫东;李桂侠;王亚娜

    提纲式作业是现代中医心理学临床特色诊法之一.提纲式作业主要包括"①痛苦、伤心、委屈的事情;②担心、害怕、恐惧的事情(听到或看到);③性与情感方面难以启齿的事情(听到或看到);④信赖、依赖、难忘的人及原因;⑤轻松快乐、幸福的时光及原因"5方面内容,其来源于中国古代情志理论和现代中医心理治疗实践,目前在中医心理特色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可帮助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情况,成长经历,方便临床治疗.

  • 抓病机,识体质,应对无症可辨;察舌脉,重微观,丰富中医诊法

    作者:赵进喜;贾海忠;王暴魁;李海松;刘宝利;关秋红;赵虎康;朱立;肖永华

    "无症可辨"是指许多疾病缺少典型症状的情况,也是许多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加深对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把握核心病机,重视体质、发病节气等情况. 其次要发挥中医特色,强调察舌按脉. 同时,开展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完善微观辨证,丰富中医四诊的内涵.

  • 舌下络脉诊法及其在血瘀辨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朦;胡镜清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所记载和应用。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和色泽,可用于了解气血的运行,亦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正常人舌下络脉常隐现于舌下,不增粗,无曲张,多为淡紫色。对于异常舌下络脉的判别,现有等级分度法和评分法两种类型。近年来,逐渐证实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癌症等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 中医知识体系对诊法研究的重要影响

    作者:梁嵘;王召平;李菲

    目的:探讨中医知识体系在现代诊法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特点,对诊法研究的思路、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理解传统中医的诊法价值评价标准,提取四诊法中的核心知识,重视辨证论治体系的分层知识结构三点,是制定诊法研究的总体规划中需要重视的因素.结论:发掘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合理要素,对保证诊法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黄帝内经》中诊法理论体系概要

    作者:杨杰;杜松

    诊法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分析<灵枢>、<素问>中有关诊法论述74篇,归纳<黄帝内经>中涉及的脉诊、色诊、尺诊等近50种诊法,分析诊法的内涵外延,建立一种恒动整体观、双向判别、三因特色、四条途径的中医诊法理论框架,构建"形-神-运气"的诊法模式,和现代语言诠释的"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四维中医诊法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 何谓"刺家不诊"

    作者:胥荣东;李辉

    在<素问·长刺节论>有"刺家不诊,听病者言"的著名论述.历代医家多将"刺家不诊"解释为"不必待诊"或"不必诊脉".纵观<黄帝内经>全书,无时不在强调诊脉的重要性,在此突然出现此语,如果解释成"不必诊脉",则与全书思想相悖.况且,"听病者言"本身就属于"诊法"的内容之一.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书中有诸多文字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如<灵枢·经脉>在十二条经脉的每一经脉之后,都有类似的脉诊论述:"……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而在<灵枢·终始><灵枢·逆顺><灵枢·禁服>等均有关于脉诊的详尽论述.

  • 《黄帝内经》目诊理论探讨

    作者:杜松;张玉辉

    中医目诊理论是中医望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详细记载且颇受重视,其中虽无目诊专篇,但从散见于该书各篇中有关目诊的内容来看,其论述甚为全面而精辟.本文试从目诊理论基础、目诊诊法内容、目诊临床意义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黄帝内经》目诊理论,认为《黄帝内经》目诊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法中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的整体诊断思维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目神、目色、目态、瞳子、目下、目之赤脉、目之功能等,其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目诊来判断不同的病位,反映不同的病因病机,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因此有着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 《金匮要略》趺阳脉诊法探析

    作者:李霞

    趺阳脉诊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趺阳脉,即足阳明胃经冲阳穴所在部位,在足背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趺阳脉,候胃气,主脾胃病,对诊断脾胃病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 疫病诊法理论探讨及其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

    作者:杜松;彭鑫;李菲

    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在中医疫病理论与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普通诊法理论相比较,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从望、闻、问、切诊4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医疫病诊法理论特点,认为中医疫病诊法主要特点为,重视望诊,尤重舌诊;通过望诊和闻诊重视对神志的诊察;通过望诊、闻诊、问诊重视对津液耗伤的判断;通过脉诊、舌诊重视对疾病传变的判断,指导临床用药等等.并系统总结各诊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应对疫病及新发突发疫病提供理论与临床上的借鉴,并进一步丰富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内容.

  • 《黄帝内经》望诊的理论探讨

    作者:杜松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出物等,发现异常表现,收集病情资料,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本文拟探讨<内经>望诊诊法理论特点及思想内涵,以追溯望诊诊法理论之源流.

    关键词: 望诊 诊法 黄帝内经
  • 张仲景脉学特色探讨

    作者:杨运高

    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依据,阐述了其脉学精华,包括诊脉当取太过不及、以脉辨证、凭脉用药,以脉言病机、病证,以脉定六经、脏腑,以脉断预后、难易,脉有真假等内容.

    关键词: 脉诊 诊法 脉学 张仲景
  • 中医色诊法思维及理论特色探讨

    作者:杜松;张玉辉

    色诊属中医望诊的范畴,为望诊中的独特诊法之一.其诊法思维和理论特色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望诊法思维和理论的特点.笔者详述了中医色诊理论诊法思维,其独特之处在于对五行归类理论、五行生克理论的应用,以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为主要思维方法,其理论特色包括全息诊法、时间诊法、体质诊法、预后诊法以及地域诊法等.

    关键词: 色诊 诊法思雏 诊法
13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