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道至简何乐不为——观舌色知病情

    作者:周一冰

    中医认为,舌好似外表露于口腔的脏器组织,是观察内部脏腑的窗口,舌诊是不可缺少的诊病方法.中老年人若学会观察自己舌质的颜色形态,就可以及时发现舌色的异常变化,交结身体的亚健康变化或疾病的病情变化.观察舌色诊察疾病的方法十分简便,非常易于大众自我保健、自我辅助治疗.

  • 14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客观化研究

    作者: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刘文兰;钱英;张秋云

    目的 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 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各证型均数比较.结果 面色、唇部、手掌及舌质RGB值比较,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阴毒内结证;阴阳兼证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唇部RGB值及舌质R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阳毒内盛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阴毒内结证与阴阳兼证舌苔G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色、唇部、舌象RGB值特点,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辨证的参考指标.

  • 试论"临证望色"的意义

    作者:朱立;齐文升

    色诊是观察病人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在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对色诊的重视还不够.文章综述了中医经典中有关色诊的概念、源流与作用,并通过五则五色所病的医案,介绍了色诊的意义及临证中运用望色提高辨证准确性的方法.

  • 青年与老年面部色度差异性研究初探

    作者:郑冬梅;戴振东;弓娟琴

    色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标准光源环境中采集了30例青年人和53例老年人的面部图像,使用研制的色诊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不同色部在RGB和Lab颜色空间的色度数据,统计表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面部色度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为中医色诊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特征数据,是下一步对色诊图像进行疾病识别的基础.

  • 中医色诊客观化方法研究*

    作者:郑冬梅;宋文爱;戴振东;王鸿谟

    目的:为了进行传统中医色诊的客观化研究,本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中医色诊定量系统。方法: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一个标准光源环境的图像采集装置,软件对采集的中医色诊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与人体五脏对应色部区域的色度值。结果:系统研制完成后,采集并处理了100例中医色诊图像。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在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可作为中医色诊客观化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医色诊学定位与红外热象数字化研究

    作者:王鸿谟;张栋

    中医色诊学是通过观察颜面气色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由于色诊一直停滞在目测水平,加以可见光波范围甚窄,使之受到极大限制,以致近代濒于失传.笔者分别用中心座标法定点、自然标志法分区,改进传统明堂色部和颜面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式,为仪器测量奠定了可靠基础.使用瑞典AGA782红外热像仪摄取46例健康青年红外面图,对经改进的传统色部即时温度进行数据测试和数理分析.通过数理分析,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故依据中医学理论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可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 中医五色的基础与色诊的光学过程

    作者:曾常春;李丽君;刘汉平

    中医色诊中以青、赤、黄、白、黑为五个基本色,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与辨证.文章简单论述了中医五色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中医色诊过程中机体组织在自然光条件下色彩信息的形成过程,比较了中医五色与色彩类别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医五个基本色中黑与白的亮度变化以及青、赤、黄的减法混合的三原色特性,对色度学引入中医色诊中参数的量化方法 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光谱法在中医五色计量化应用过程中的拓展与前景.

  • 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作者:郑冬梅;戴振东;王鸿谟

    总结中医色诊客观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阐述色诊的色部定位方法、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新进展、色诊客观化实验所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结果,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望诊遵经》色诊理论探析

    作者:杜松;张玉辉;杨威;于峥;张宇鹏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持论悉遵经义,兼采各家之说,且内容丰富,提纲挈领,切合临床,堪称中医望诊的一部佳作.《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则为其重中之重,故系统论述了《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内容,包括正常人的气色、面部望诊所对应的部位、色诊的具体内容等,详细地阐明了气色与病证的关系,并对其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评价.

  • 中医色诊法思维及理论特色探讨

    作者:杜松;张玉辉

    色诊属中医望诊的范畴,为望诊中的独特诊法之一.其诊法思维和理论特色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望诊法思维和理论的特点.笔者详述了中医色诊理论诊法思维,其独特之处在于对五行归类理论、五行生克理论的应用,以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为主要思维方法,其理论特色包括全息诊法、时间诊法、体质诊法、预后诊法以及地域诊法等.

    关键词: 色诊 诊法思雏 诊法
  •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

    作者:曾常春;王先菊;李子孺;刘颂豪

    简要地阐述了中医色及色诊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以及目前中医色诊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进展,探讨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色诊中的应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光子学技术促使色诊技术向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医诊断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探求新的方向与前景.

  • 中医藏象理论在色诊中的应用

    作者:丁成华;齐南;王莉;方华珍;曹晓瑞;盘莉;周志刚

    为了探讨中医藏象理论在色诊中的应用,从色见于外,脏应于内;色以察其外,脉以知其内等方面分析中医色诊的理论渊源;从面部色诊分属脏腑、依色诊判断脏腑精气盛衰、凭色诊推知脏腑病性病位、用色诊进行脏腑辨病辨证和据色诊推断脏腑重症危症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及"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出了藏象学说奠定了中医色诊的理论基础,而"色脉相合"是其根本原理的学术观点.

    关键词: 藏象理论 色诊
  • 疮疡色诊辨证标准化研究

    作者:王伏声;王和天

    目的 为疮疡色诊辨证探求客观依据和标准.方法 将现代色彩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引入疮疡色诊辨证过程,尝试辨色与辨证的数据表达.通过相关性检验,寻求影响辨色的决定要素和解读辨证的数据基础,并探求辨色与辨证之间的数据关联.结果研究获取了疮疡的现代辨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实现了辨色与辨证过程从主观经验到客观数据的转变.饱和度和色相是影响辨色的决定要素,皮质醇激素、经皮氧分压、C-反应蛋白、D-二聚体作为解读辨证的数据基础.其中,皮质醇激素主要影响色相表达,C-反应蛋白主要影响饱和度表达.结论 运用现代辨色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疮疡色诊辨证的数据化.疮疡色诊辨证可以从现代辨色数据和对实验室检测的解读中获得客观依据,有助于疮疡色诊辨证客观标准的逐步建立.

  • 色彩学说在医学美学中的应用

    作者:熊邦林

    色彩在医学上的作用十分广泛,自古以来倍受医学界的重视,如何在临床医学和美容医学中巧妙地应用色彩,是医学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色彩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1.传统医学中的观色诊病:在关于观色诊病方面,早有人体脏器和肢节的信息点在面部的分布位置及其与五色相配关系的论述,如"色者青黑赤白黄”."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1].通过体察五色在面部的表现,推知内脏疾病的变化,如:"肺热者色白,心热者色赤,肝热者色苍,脾热者色黄,肾热者色黑”[2]."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沉浮,以知深浅;察其泽夭,以观成败;观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1].说明了五色在面部的表现有一定的部位,与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 光学信号分析中医色诊三原色主生主死特性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郁靖;曾常春;孔猛;刘汉平

    目的 对中医色诊三原色(青、赤、黄)的主生主死特性的样品进行反射光谱分析,探讨其生死色的特异性差别,以促进中医色诊的客观化、系统化发展.方法 实验中以翠羽、草兹、鸡冠、衃血、蟹腹、枳实,以及正常人群的鼻准与额头进行反射光谱分析,也是应用光谱的方法 进行色的记录,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 显示,主生的青(翠羽)、赤(鸡冠)、黄(蟹腹)3个光谱分析体现出反射色谱波峰单一,体现了其色的鲜艳性;而主死的青(草兹)、赤(衃血)、黄(枳实)3个光谱分析体现出其反射色谱由多重色组成,也就是以复合色为主,表现了色的晦暗;正常人群的色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红黄微隐与气血的充盈.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记录的中医色诊结果的正确分析,明确色的鲜艳性或晦暗性可以反映生死色的差异性,将有助于中医色诊的客观化发展.

  • 中医色诊的现代科学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作者:曾常春;刘汉平;刘颂豪

    中医色诊,以青、赤、黄、白、黑五色推演于五行内合于五脏,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与辨证,其临床应用价值及理论意义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邓铁涛国医大师与刘颂豪院士提出中医学与光学的交叉学科建设时,就以中医望诊作为突破口,建议应用光子学技术从模糊性思维与定量科学之间的关系着手,促进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发展[1].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色诊客观化研究

    作者:胡建华;李秀惠;钱英;姚乃礼;刘文兰;张秋云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 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两样本(阳毒内盛证与非阳毒内盛证)均数比较.结果 阳毒内盛证面部RGB值均高于非阳毒内盛证,两组面部RG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毒内盛证唇部RGB值均高于非阳毒内盛证,两组RGB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阳毒内盛证舌质RGB值均高于于非阳毒内盛证,两组舌质R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舌质GB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面部、唇部、舌质RGB值变化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参考指标.

  • 慢性肝炎患者面部色部区位点色度学差异性研究

    作者:马赟;汪晓军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与慢性肝炎人群面部脏腑不同区位点色度学的差异.方法 应用Lab颜色法和面部整体-自然标志分区-中心坐标定点三级色部定位法,测定面部心、肺、肝、脾、肾各区位点的Lab值,分别对健康人群与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与慢性肝炎患者面部心、脾、肾、肝、肺各区位点色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人群各区位点L值均高于患者群,a值均低于患者群(P< 0.001),健康人群心、脾、肝、肺区位点b值均高于患者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肾区位点两组比较未见差异.结论 健康人群和慢性肝炎患者不同脏腑面部色部区位点色度值有明显的差异.慢性肝炎患者面部各区位点色泽明度(L值)较健康人群降低,脾、肝、肺区b值(蓝色或黄色感觉)较健康人群升高.

    关键词: 中医 色诊 慢性肝炎
  • 阙、明堂色诊初探

    作者:赵全兴

    阙分上、中、下三部,现指眉间;明堂指鼻部,本文从《内经》《伤寒论》和清代《望诊遵经》论阙、明堂色诊的出处、重要性,并谈一下自己的临床运用经验。

    关键词: 明堂 色诊
  • 略述《内经》色诊

    作者:杜松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关键词: 诊法 望诊 色诊 内经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