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诊法探析《黄帝内经》热病

    作者:陈易;徐琬梨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基础,是辨病识证并作出疾病诊断的依据。诊法始于先秦时期,奠定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1]67。以自我的正常状态对比患者的异常情况,从外部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状况,以局部微小征象测知邪气之结聚,这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断思维[2]。《灵枢?热病篇》通过司外“数惊,而狂……癫疾毛发去”表现[3]336,揣度其内在病因是热邪,因热邪易扰心神,且诸躁狂越属于火。《素问?刺热篇》凭肝热病“热争”症状断言患者“庚辛死”[1]335,可谓以微知著,看到热邪入脏,肺金克木,正气逆乱的病机。《素问?玉版论要篇》云:“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1]155,以至真如一的不变准绳揆度奇异变化的症状,是以常知变的推测思维。《素问?热论篇》“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一般邪气祛除后,脉静热退,此时遗有复热,是“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造成的[1]332。热病诊断是在诊法理论指引下,与具体不同的诊法手段相结合识病诊疾的。《难经?六十一难》提出“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其诊法理论在《黄帝内经》已基本完备,热病中面诊、舌脉诊、汗络诊、尺肤诊等诊法都是在辨证逻辑结合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共同形成热病的诊法。

  • 《黄帝内经》成书于唐代的考证研究与分析

    作者:邓杨春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界的经典之作,成书年代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近人任应秋先生说是“战国至东汉一段时间”,郭霭春也基本上同意他的说法.笔者研究发现,从《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在隋朝大业年间主修的《诸病源候论》甚至没有《黄帝内经》的字样,《伤寒论》也未提及《黄帝内经》,只说《素问》九卷,阴阳大论,故而可知,《汉书·艺文志》所谓的《黄帝内经》十八卷早已亡佚.文章通过古代医书成书的情况,藏书的规律,现行版《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汉代的记载之间的出入等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亡佚的证据,并得出相关的意见,现行版《黄帝内经》(以虞舜点校《黄帝内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为参考)之成书也应该在唐代.

  • 《灵枢·骨度第十四》源流考

    作者:李沛;黄攸玉

    <灵枢·骨度第十四>中所述之尺寸,所用度制取于何时何制,折合尺寸如何,一直令历代医家困惑不解.一般认为,从成书年代看,<灵枢>和<素问>一样,基本上是成书于战国时代,只是个别的篇卷掺入了汉代的内容.据此,似可认为经文中之尺制源于战国的可能性为大.

  • 《咽喉脉证通论》的成书、版本及学术特色研究

    作者:郭强

    《咽喉脉证通论》世传为宋代异僧所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病名、喉证分类的分析,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十二年(1807)之间.通过对该书不同版本序跋的比较,考辨出该书几个版本的关联性,指出其中的所谓费伯雄审定本很有可能是他人托名.同时总结出该书强调脉证合参,辨证精详,治疗注重下气、消痰、清火、凉血,治喉慎用桔梗汤、升麻、半夏以及老姜等主要学术特色.

  • 再识《中藏经》成书于汉

    作者:于峥;王志华;李彦知

    关于<中藏经>成书时期,也是众说纷纭,后世多遵孙星衍之说认为<中藏经>为六朝后人伪作.现存<中藏经>有六朝后人手笔是不可否认的,但就此肯定该书是六朝后人伪作也是不能成立的.

  • 关于汉简《万物》中所载药物基原的思考

    作者:谢宗万

    阜阳出土汉简里有一些关于医药、物理、物性的残简约1 30余片[1],这些汉简,原无书名,初曾有人以《杂方》[2]名之,后来整理者根据其内容,并参用W001号汉简中"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一语,定名为《万物》[1].据报道,《万物》有可能是战国或更早的春秋时期[2]的书,它比《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要早得多.因为,它是收载我国药物早的一部文献,对研究我国医药发展史和自然科学史,特别是对考证这些药物早的文献出处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力的依据.

  • 从五行学说看内经成书年代

    作者:苏启建;尚发全;范友

    五行学说是内经的基本理论之一.五行学说形成于战国时期,由初的五行配属为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的心配土说,到东汉演变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的心配火说;由初的哲学思想,到西汉初运用到医学,均有一定的时间性.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来探讨黄帝内经的主要部分成书于东汉时期.

  • 《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成书年代考论

    作者:田芮凡;梁永宣

    日本现存早医书《医心方》所载《葛氏方》是葛洪医方的重要传本,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辑佚方面,尚无对成书年代的专门讨论.本文从内容、避讳、词汇三方面对此书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对照传世医籍,发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文本含有陶弘景的补阙内容,全文不避隋、唐国讳,所用量词"过""枚""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传世文献中被改为隋唐时期的新兴量词.由此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底本与陶弘景所增补《补阙肘后百一方》存在一致,其成书上限在南朝梁,下限在隋以前.

  • 《黄帝内经》中"百姓"含义考

    作者:李书田

    "百姓"一词在古书中有"百官"与"平民"两个含义,<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百姓"所表之义应属前者,这是上古时期的用法,年代应在战国之前.由此传递出的信息是:<黄帝内经>中某些篇章的成书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它的出现要早于<论语>、<孟子>等古书;同时,根据对现存一些文献资料的分析,战国之前应当是已经产生了医学书籍,从而进一步说明<黄帝内经>中的某些篇章出现在战国之前是完全可能的.

  • 杜文燮《药鉴》浅识

    作者:黄斌

    <药鉴>2卷,明朝杜文燮撰,是专为指导临床用药而作的一部歌赋体医书.杜氏是明代宛陵仙源(今安徽太平县)名医,比李时珍稍晚.他一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但著述不多,足迹亦不远,故后世知之者不多.<药鉴>的成书年代不详,但刊刻时间确切,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刘乔山刊刻发行.

  • 本草三书小考

    作者:张灿玾

    考证现存重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纲目》三书之著者、成书年代、版本及内容所及等问题.可知《神农本草经》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终成编疑在后汉末期;蒙古定宗钦淑皇后元年平阳府张存惠晦明轩刊印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一书,为今存宋本草中之佳本;明万历年间金陵版《本草纲目》,较好地保存了李时珍著本的原貌,当为诸刊本之祖本.

  • 《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解析

    作者:张维波;高也陶;李宏彦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医经七家",其中的《黄帝内经》18卷并非今本《灵枢》和《素问》.今本《灵枢》和《素问》构成的《黄帝内经》可能完成于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和毫针制造技术的成熟是其形成的前提条件.《黄帝内经》有2次大的集成,第1次有扁鹊、秦太医令等医家的参加,以战国时期的语言编著学术理论为主,奠定了该书的基本框架;第2次编簒是东汉朝廷的第2次校书活动(100-110),主要是文字整理和进一步的集成,将"医经七家"包括扁鹊医学等内容合成为《灵枢》《素问》,并增加了绪论性质的《九针十二原》篇的新内容.

  • 《宋略》成书年代考

    作者:陈红梅

    《宋略》的作者裴子野,是齐梁时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在史学领域,他因成就了可与沈约的纪传体《宋书》齐名的编年体《宋略》,而与他的曾祖裴松之和祖父裴骃并称"史学三裴".然而《宋略》已经在南宋末年就亡佚了.为了更深入详细地了解裴子野的一生,釐定裴子野的行年,考查《宋略》的成书年代已成为一个关键点.

  • 《胎息经》解说

    作者:林书立

    早记述胎息的文字是<胎息经>,它是道家修为的重要经典之一.作者及成书年代已无考,东晋葛洪著的<抱朴子·遐览>中即有著录,可见成书当早于东晋.该经虽然对具体修持方法述写不详,但已揭明胎息的几个重要特点和基本修习途径.后代诸多有关胎息的著作.皆肇源于此.

  • 古墓奇书--汉墓中的中医宝典

    作者:岐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说上古时期古老的典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中“三坟”是指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三大圣人之书。古代有不少学者认为《黄帝内经》就是上古“三坟”之一,是黄帝之书;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著作。但是,近代以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存的《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并没有那么早,现代一般将其成书年代定为西汉,甚至认为部分篇章写成于唐代。

  • 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东汉的一条佐证

    作者:傅海燕;李君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 《太素》撰写时代考

    作者:高媛;马迁

    <黄帝内经太素>为唐初杨上善所撰著.在此书中,杨氏首将<灵枢>、<素问>按内容分类进行类编,并加以注释与考证,共三十卷.<太素>从成书,辗转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已成为<内经>学术研究领域中具重要意义的著作之一.有关<太素>的考证,以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所述为信实,循而习之,现仅从<太素>撰写时代方面加以总结.

  • 《六十病方》地名略考

    作者:赵怀舟;和中浚;李继明;王一童;谢涛

    老官山汉墓医书《六十病方》的正文和文献出处中包含有一些地理名称,比如废丘、济北、都昌等信息.分析研究相关地名信息与其书具体内容、书法特征,初步确认《六十病方》中包涵着秦甚至先秦的学术内容,其文书形成或改定于西汉早期.

  • 《金匮要略正义》考述

    作者:胡頔;黄作阵

    《金匮要略正义》为清代医家朱光被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注释类专著,收录于《近代中医珍本集》.从版本流传史、成书年代和训释特点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整理,考述其作为回流书籍的流传情况、成书年代,以及书中的训诂内容和写作特色.

  • 王好古《此事难知》成书年代考证

    作者:刘景超;李具双

    从王好古现存著作的成书年代、其他著作对王氏著作的引用情况及同门师兄弟的生卒年代诸方面入手,考证《此事难知》一书的成书年代当为1232年.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