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学术评析

    作者:李楠;万芳;侯酉娟;侯如艳

    民国时期,随着中医药科学化的进程,中药辞典逐渐兴起,代替大型综合本草而成为中药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名医陈存仁编纂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当时具影响力的中药辞典,该书收词目约4300条,汇集古今中外相关资料,极具文献价值与实用价值.作为早期大型中药工具书,虽然书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与错误,但可以理解.

  • 尤在泾辨治咳嗽特色探析

    作者:林亭秀;杨钊田;夏小珣;杨卫彬

    咳嗽是内科常见症状,清代名医尤在泾将治疗咳嗽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其治咳善用温法,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中阳亏虚、痰饮犯肺证,以黄芪建中汤治疗中阳不足、肺脾两虚证,以金匮肾气丸、都气丸等治疗肾阳不足、摄纳无权、气逆犯肺证.他还巧用润法,以桑叶贝母方、阿胶补肺汤加减治疗温邪化燥、灼伤肺阴证,以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燥火劫伤肺胃津液证,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阴火上炎证等.尤在泾治咳方剂中不独治肺,而是脾、肝、肾同调,理法方药不囿于宣肺止咳,而是圆机活法,不拘一格.

  • 基于文献对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治则分析

    作者:杜松;彭鑫;李菲

    在系统收集整理60年来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基本治疗思想和治疗原则,分析名老中医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疗经验,总结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诊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为应用中医疫病理论防治其他新型传染病提供宝贵经验.

  • 《礼记》病症名词“鼽”、“咳”考释

    作者:刘勇;赵鸿君

    探讨《礼记》记载的40多个病症名词,对“鼽”、“咳”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黄帝内经》及历代相关医籍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鼽”本义是鼻塞不通,后世医籍又加两义:一是指颧骨处,二是鼻流清涕.现代鼻鼽为病名,指鼻流清涕.“咳”表示咳嗽之义时本写作“欬”,因长期混用遂以咳为通用的正体,而本来表示咳嗽义的“款”成为异体字.

    关键词: 礼记
  • 浅谈内经中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

    作者:李黎;邵祺腾;王昊;张振华;王克勤;杨秋莉

    中医学对于睡眠是采用宏观角度认识的,《内经》运用阴阳学说阐释睡眠产生的机制,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寤寐的交替循环即是阴阳的动静变化,因此阴阳变化与睡眠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 《四圣心源》论治泄泻的辨治特点探微

    作者:王德辉

    《四圣心源》为清代御医黄元御所著,该书理论观点独特,体系完整.书中以重阳、重中气思想为线索,阐述了病机及治疗思路,在治疗泄泻方面亦有明显的温阳、调中色彩.其对泄泻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清阳不升于左”,治疗则相应为升达左路阳气,使一气周流恢复正常,如此则疾病自愈.

  • 壮医病因学说初探

    作者:莫清莲;林怡;戴铭

    “毒虚论”是壮医的病因学说,认为“毒”邪和体“虚”是导致一切疾病原因,不重视情志致病之因.其“毒”的涵义宽泛,涵盖了除情志致病之外的中医病因.故从壮医毒虚论的起源入手,联系壮族的人文心理,对壮医“毒虚”病因学理论的形成进行深入探讨,对完善壮医病因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 皇甫谧天人相应思想探讨

    作者:田丙坤;邢玉瑞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的编撰中,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论述生理天人相参,认为人体脏腑经脉气血阴阳与自然界息息相应,倡相顺而治;缕析病理天人相应,认为季节、晨昏变化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曰相逆而乱;指导诊疗,顺天之时,按季取穴、择时用针,而病可期,从而构建了独特的针灸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系统探讨.

  • 《虚劳要旨》学术思想探赜

    作者:夏洁楠;侯江淇;王国为;张琰琨;徐世杰

    通过对清末名医张生甫先生著作《虚劳要旨》进行整体分析和归纳,探赜其对虚劳病证的认知及其诊疗特色.其撰用内、难、金匮诸书,以劳倦、情志久伤脏腑阴阳气血为虚劳主要病因.诊治虚劳以甘温为大法,从五劳七伤立论,以心脾肾为大端,精研脉法,详论虚劳脉证,并在虚劳治疗中提出以情志相胜之法论治,注重静守调养对虚劳向愈的作用.其学术思想对虚劳病证及其他疾病的认知和诊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浅论“脾体阴而用阳”

    作者:叶瑜;莫志红;莫智旭;欧志斌

    从三个方面探讨唐容川“脾体阴而用阳”的观点,即从易理论探讨脾具有坤卦之德,其体属阴,脾之用如乾卦之健,其用属阳;从脾的生理特性、功能特点探讨脾体属阴,其用为阳,强调脾阴脾阳紧密相关;从临床遣药制方论探讨治疗脾病方剂,多润燥得当,以平为度.

  • “病为本,工为标”的临床启示

    作者:张彩勤;张雪亮

    中医标本理论认为,病为本,工为标,病人及其疾病是本,医工及其治疗措施是标,医生的治疗措施能否发挥治疗作用,取决于病人的神之“使”与“不使”.所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以病人中心,形神兼治,顾护患者的神机、正气,发挥病人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标本 神不使 病为本
  • 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

    作者:金华;金钊;张蕾蕾;颜春鲁;徐厚谦

    通过分析高血压西医研究现状以及高血压与消化系统的联系,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认为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靶器官损害与“脾胃”相关;指出气机升降异常是高血压的病机关键,脾胃是调节高血压气机升降异常的契入点,并联系镇肝息风汤方药特点和名医经验分析了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

    关键词: 高血压 脾胃 机理 中医
  • 罗天益治疗中风思想研究

    作者:任艳芸;杨景锋;文颖娟

    罗天益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秉承李东垣之学,博采众方,其在中风论治时首倡中脏腑与中经络之不同,将脏腑病机与六经辨证相结合,突出调和气血的地位,同时对中风进行了分期辨证,针灸药物相辅相成,配合功能锻炼,疗效颇佳.

  • 孟河医派的形成与学术思想浅谈

    作者:苗苗;李燕;余婧

    近代中医的一大流派-孟河医派起源于江苏常州,其传承脉络清晰,门人弟子众多,名医云集,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其学术特色明显,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 丁樱治疗小儿蛋白尿经验

    作者:都修波;丁樱;闫永彬

    介绍丁樱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探讨小儿蛋白尿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郁不舒、风邪外感、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证型进行辩治.治疗上别具一格,从肝论治,重视对肝的调理;善用藤类药物,畅通肾络,去除络中病邪;注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强调活血化瘀贯穿于蛋白尿治疗的始终.

  •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作者:张相安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厚朴排气合剂.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4d内恢复肠鸣者26例,7d内恢复肠鸣音者17例,10 d内恢复肠鸣音者4例.梗阻缓解时间一般为7-14d,多数患者于2周内治愈.1例因腹部腹胀、腹痛、呕吐明显被误诊为机械性肠梗行2次手术探查,致使肠管受损,于术后7d出现肠瘘,在院治疗70余天方治愈出院.结论:厚朴排气合剂配合西医常规可有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且临床疗效显著.

  • 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肺炎效果分析

    作者:袁方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小儿慢性肺炎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拉啶+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拉啶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RP值和胸片病灶阴影大小.结果:组间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RP值和胸片病灶阴影直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传统西医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疗效确切,能够在短期内控制肺部炎症,值得探讨.

  • 芪桂升板方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抗体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雪娟;王春秀;赵伟娥;姬红

    目的:观察自拟芪桂升板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抗血小板抗体及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均于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抗体、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了解芪桂升板方的作用机制.结果:芪挂升板方可能通过上调调节性T细胞功能,减少自身血小板抗体产生,达到提升血小板的目的.

  • 舌形诊法辨识患者脏腑归属的中医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春勇;姜良铎;康雷

    目的:研究舌形特征,判断中医脏腑归属,探索舌形诊断方法的中医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舌形尖和舌体胖大患者共340例,记录患者舌象信息,归纳患者主诉的脏腑归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对舌型尖、舌体胖归属心、脾两系分组比较,舌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形尖和脏腑辨证心系关系密切,舌形胖大同脏腑辨证脾系关系密切,因此舌象特征有临床诊疗意义.

  • 痛风性肾病的中西医诊治思路

    作者:尉万春;李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和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性肾病也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疾病之一.故对痛风性肾病的中西医诊治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中西医诊治思路.

  • 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斌;刘柏林;王永实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叭3年2月118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和温肾健脾方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在肾功能和微循环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从肾功能情况看,2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在BUN、Scr、Ccr分别为(6.73±1.03) mmol/L、(145.24±12.94) μmol/L、(63.95±16.93) ml/min;观察组则分别为(6.13±0.67) mmol/L、(131.32±10.74) μmol/L、(71.63±17.81) ml/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微循环上看,对照组治疗后正常例数为13例,所占比率21.67%,轻度、中度、重度异常例数分别为19、17、11例,所占比率为31.67%、28.33%、18.33%;观察组治疗后正常例数为38例,所占比率为65.52%,轻度、中度、重度异常例数分别为11、7、2例,所占比率为18.97%、12.07%、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襞(甲襞是人体内构型简单的毛细血管,甲襞微循环观察是临床常用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所显示的微循环清晰度、流速、流态及其微血管周围状态等,都是反映微循环灌流状态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循环状态)微循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辨治能改善糖尿病肾功能,提高微循环效果.

  • 当归注射液辨治对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新年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辨治对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影响情况,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90例肺纤维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注射液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表现,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超微结构和肺间隔宽度、单位面积上肺间质所占百分比、血MDA和肺匀浆MDA、血Hyp和肺匀浆Hy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当归注射液可延缓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的发生发展.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聚类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祁建国;邹全;梁晓鹰;张震中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侯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05例符合纳入要求的患者行颈部彩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粥样斑块)和生化指标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记录病史(高血压痛、糖尿病)和采集中医辨证信息,以证候聚类等方法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及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1)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频次为气虚(19次)、血虚(38次)、血瘀(25次)、痰瘀(47次)、肝肾不足(34次)、肝肾阴虚(62次)和其他(10次);(2)气虚(相关系数0.49,P=0.023)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具有相关性,血虚(相关系数0.38,P=0.042)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具有相关性;痰瘀(相关系数0.55,P=0.012)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肝肾阴虚(相关系数0.51,P=0.024)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3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脑梗死占53例,脑小血管病占21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占多数,以本虚标实为多见;本研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内膜增厚与气、血虚有一定相关性,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肝肾阴虚、痰瘀有一定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脑梗死多,其次是脑小血管病.

  • 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预后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

    作者:朱明霞;成娟

    目的:探究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颗粒,对照组(n=29)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R21例,PR3例,总有效率82.8%,对照组CR14例、PR5例,总有效率65.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明显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改善其免疫功能,而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强化化疗治疗,并在病情缓解后稳定期进行骨髓移植,保证其生存质量.

  •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

    作者:于晖曜

    目的:观察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肝补肾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增生发病与肝肾亏虚有关,从肝肾论治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 肾性蛋白尿从络病论治的理论与运用

    作者:谢有良;徐翠香;高希言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表现,也是导致肾脏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运用中医“络病学说”指导肾性蛋白尿的治疗,认为其病位在肾络,治病因素主要为正气不足和邪毒损伤两个方面,基本病机为湿、虚、毒、瘀痹阻,提出其不同证型的治法治则及常用方药,以期为肾性蛋白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中药健脾益肾方辨治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峥;王旸;饶石磊;齐书然;余杰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辨治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收入的恶性肿瘤患者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放疗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方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25.71%,总有效率77.14%;观察组临床控制率57.14%,总有效率9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在中医症状积分上差异明显(P<0.05);在骨髓抑制上,在0°、Ⅱ°、Ⅲ°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Ⅰ°、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辩治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 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皮质酮的影响

    作者:傅金英;于胜男;徐萌萌;李瑞丽;杜蕾

    目的:观察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和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中药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模拟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的模型,连续药物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去卵巢大鼠的体质量及血清CORT水平显著升高,益肾填精中药“坤安煎剂”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及血清CORT值下降(P<0.05).结论:实验大鼠去卵巢后体质量增加、分泌CORT增多,益肾填精中药“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血清CORT水平有调节改善作用.

  • 眩晕宁片的降压和抗眩晕作用研究

    作者:常华;何胜旭;张陆勇;江振洲;邹节明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的降压作用及对眩晕的影响.方法:①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无创尾套法测量清醒肾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RHR)尾动脉收缩压;②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降压作用;③以氯仿引起的眼球震颤潜伏期和持续时间评定药物对眩晕的影响.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眩晕宁片实验组及卡托普利组对RHR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实验组各剂量间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给药2周后,眩晕宁片明显降低SHR的血压,但其降压幅度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灌胃不同剂量眩晕宁片后,氯仿引起的豚鼠眼球震颤潜伏期均有延长和持续时间缩短.结论:眩晕宁片有明显的降压和抗眩晕作用.

  • 三叶人字草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及其抗氧化研究

    作者:罗丹;荆生龙;赵宏艳;许慧慧;周晓峰;肖诚

    目的:研究三叶人字草(Ks)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尾根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CIA大鼠模型,Ks低、中、高3个剂量(4 g、8 g、16 g生药/kg)于第1次免疫后14 d开始灌胃进行干预.在给药后第0、5、10、15、20、25 d对大鼠左右后足关节红肿程度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定,28 d后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水平.结果:Ks高剂量组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肿胀,降低血清中MDA水平,升高T-AOC、T-SOD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同时病理检查发现,可以改善局部关节炎症状,抑制C1A大鼠滑膜细胞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Ks可以缓解CIA模型的关节肿胀程度,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朋;杨明会;李绍旦;霍旺;刘毅;张俊修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进行证候属性评价.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单一因素大剂量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冠心痛心绞痛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心电图和心肌微循环等指标变化,对模型的证候属性进行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唇周、爪子颜色紫暗、体温下降等体征;心电图显示ST段显著抬高、心率减慢;心肌活体微循环检测显示,心肌微静脉收缩,红细胞流速明显减慢;血浆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模型宏观表征和微观指标的辨证分析,认为冠心痛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成功建立.这种在西医疾病基础上进行证候属性判定方法构建的病证结合模型客观性强、可信度高,更符合临床诊疗思路.

  • 传统中医药熏蒸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乔东鸽;姬霞;程红

    目的:应用中药熏蒸法对患有产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产后尿潴留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尿潴留处理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通尿方熏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尿潴留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尿潴留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产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通尿方熏蒸法对患有产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艾儒棣从脾胃论治银屑病经验

    作者:尤雯丽;艾儒棣

    探讨艾儒棣教授从脾胃论治湿热型白疙的思路,认为本病痛机以脾虚为本、湿毒为标,久则入于血分而外发于肌表.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应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疗用四君子汤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养阴益肺.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84例临床研究

    作者:张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即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肌肉注射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即用中药正容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针刺睛明等穴位以疏通局部经脉,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椒目栝楼汤化裁辨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例临床研究

    作者:宿英豪;杨梅;苏奎国;梅建强

    恶性胸腔积液是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姑息治疗、缓解压迫症状为主,主要方法有间断胸腔穿刺、放置胸腔引流管、化学药物注入固定胸膜及胸腔镜或开胸剥脱胸膜等[1].但是因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年龄大、症状重、基础疾病多等特点,加之恶性肿瘤本身为消耗性疾病,一些患者甚至出现恶病质,导致多数患者并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治疗.临床发现,以椒目栝楼汤为基础方化裁辨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促进胸腔积液的吸收,大大提高肿瘤晚期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举隅一二,述一得之见.

  • 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

    作者:李畈龙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骨科门诊患者112例,按病例尾号随机分为2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指地距离(FF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改良JOA指数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3%,对照组5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FD、VAS评分、JOA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FFD、VAS评分、JOA情况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可有效改善OA患者的VAS、FFD及JOA指数,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

  • 穴位埋线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郭爱松;李爱红;陈鑫;朱振杰;孙丽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F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点个数变化,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纤维肌痛影响调查表(FIQ)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患者痛点个数、疼痛程度VAS值及FIQ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改善FM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工作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耳甲部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摄食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作者:冉红星;唐青青;王茵萍

    目的:观察耳甲部电针刺激对肥胖鼠体质量、摄食、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4周SD雄性大鼠独笼饲养,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正常食物喂养,余50只高脂食物喂养8周后,36只大鼠体质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体质量平均数的10%,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Model组)、耳甲部电针刺激组(EA-ACR组)、非耳甲部电针刺激组(Sham-EA-ACR组),每组12只.观察肥胖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胃排空、内脏脂肪质量和棕色脂肪质量的变化.结果:与Model组比较,EA-ACR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2),睾周脂肪减少(P=0.02),棕色脂肪含量增多(P<0.05),肾周脂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1):Sham-EA-ACR组大鼠体质量下降不明显(P=0.65),睾周脂肪减少不明显(P=0.47),棕色脂肪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脂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摄食量高脂饲料各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脂饲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EA-ACR组比较,EA-ACR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有意义(P<0 05),睾周脂肪减少(P=0.01),肾周脂肪减少(P<0.05),棕色脂肪含量增多(P<0.05).结论:耳甲部电针刺激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肪代谢产生减肥的效果.

  •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的Meta分析

    作者:陈绩锐;余小江;胡小利;张婷;马丽;艾军;方显明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相关文献并采用RevMan5.0.25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进行统计量合并,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进行统计量合并.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WeeFIM评定儿童功能独立性提高[OR =4.09,95% CI(1.93 to8.66),P=0.0002]、[MD=14.30,95% CI(6.23to2.36),P=0.0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肌肉痉挛程度降低[MD=-0.70,95%CI(-t.06to-0.35),P<0.0001];GMFM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改善[MD =3.62,95% CI(1.53to5.72),P=0.0007];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提高[MD=5.00,95% CI(2.32to7.68),P=0.0003].结论:针剌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 尺胫针刺激点探析

    作者:张卫华;刘彦丽;雷寿清;李芳琴;郭新荣

    目的:阐明尺胫针疗法之刺激点与针灸理论的关系及其特点.方法:从尺胫针刺激点与十二经脉、相关皮部、标本、经穴的关系以及该刺激点所具有的区带性、浅刺性、针刺的数量、特殊“得气”现象、点线面结合的立体行针手法和临床疗效加以论述.结论:尺胫针之刺激点以针灸理论为指导,是泛化了的腧穴,是尺胫部局部与十二经脉系统这一整体全息的体现,其操作简便、安全、起效速,对躯体软组织损伤痛治疗效果显著.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1的影响

    作者:杜旭;王瑞辉;王孟林;张晓芹;胥冰;胡薇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Slit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只.建立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模型.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日1次,7d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以免疫组化法、RT-PCR法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 Slit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Slit1及其mRNA在第1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治疗组与模型组始终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中Slit1及其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

  •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付钰;刘寨华;王宝凯;陈晟;谭程;朱琦;赵吉平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针灸选穴,观察针刺肺经穴和大肠经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针刺1组(肺经穴组)、针刺2组(大肠经穴组)、针刺3组(肺大肠经穴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4个组均按需吸入万托林,前3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剌1组取中府、尺泽、列缺等,针刺2组取曲池、合谷、天枢等,针刺3组取尺泽、列缺、合谷、天枢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各针刺组FEV1、PEF、FEV1/FVC、FEF25、FEF50、FEF7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针刺1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FEV1、PEF、FEV1/FVC、FEF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2组对FEV1、PEF、FEF50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F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改善,FEV1、FEV1/FVC、FEF2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从肺、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且肺肠合治的改善作用更明显,说明肺经穴与大肠经穴具有协同作用.

  • 穴位埋线治疗青年妇女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

    作者:丁杰;刘树军;王瑛;薛庆海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青年妇女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天枢、左侧水道、左归来、上巨虚、足三里、肝俞、膈俞进行埋线治疗,对照组选取天枢、左侧水道、左归来、上巨虚、足三里进行埋线治疗.治疗1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青年妇女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埋线穴位加入肝俞、膈俞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 从《黄帝内经》看腧穴蕴义

    作者:苏妆;鞠宝兆

    《黄帝内经》是经络腧穴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标志着针灸从医疗实践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时代.从《内经》成书时代开始,对腧穴的形象运用了多种名称加以描述,如《灵柩·本输》之“输”、“腧”,《动输》之“输”,《背俞》之“俞”、“腧”,《素问·气穴论》之“气穴”,《气府论》之“气府”,《骨空论》之“骨空”,其他篇章中还有“节”、“会”等,均从《内经》经文及文字发生学两方面重新审视了腧穴的蕴义与内涵.

  • 浅谈当归在月经病中的应用

    作者:袁雪菲;曹阳;张婷婷

    归纳近年来当归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止血调经止痛,女子以血为本,在治疗血虚、血热、血瘀、血寒型月经病等方面应用广泛.现代药理表明,当归中多项成分可以调和血液平衡,如多糖与抗贫血作用相关,因此当归被历代医家尊为妇科要药.

  • 益母草注射液有效部位提取及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小梅;彭成;熊亮;谢晓芳

    目的:探索益母草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对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提取分离,然后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凝血4项值、血小板聚集率和纤溶活性,探索益母草注射液及其提取物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凝血4项值测定结果表明,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体外给药能明显延长PT、APTT,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生物碱部分体外给药能明显缩短APTT,两者均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和明显延长TT.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益母草注射液两大部分均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尤以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强,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纤溶实验表明,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生物碱部分未见明显的纤溶活性.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同时具有活血与止血的作用,止血作用机制与缩短内源性凝血时间有关,活血作用机制与延长内外源性凝血时间、抗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有关.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是益母草注射液活血化瘀的主要部分,该提取分离方法对益母草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藤梨根含药血清对鸡胚尿囊膜微血管生长的影响

    作者:吴秋玲;刘竺华;李朝喧;周晓丽

    目的:探讨中药藤梨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以衡量其抑制或谤生新血管发生的能力.方法:采用CAM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藤梨根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数量和血管面积的影响.结果:藤梨根高剂量组与空白组、血清组比较,有较明显的抑制新血管生成能力,低剂量组无显著影响.结论:藤梨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基于规则降噪技术挖掘胰腺癌用药规律

    作者:徐洁;郑光;何小鹃;吕爱平;马超英

    目的:利用基于规则降噪技术优化文本挖掘结果,探寻胰腺癌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下载“胰腺癌”文献,采用文本挖掘构建降噪规则,探寻胰腺癌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及联用情况.结果:治疗胰腺癌的常用中药为雷公藤和人参,常用中成药为康莱特注射液和姜黄素,常用西药为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结论:利用基于规则降噪技术挖掘胰腺癌临床用药规律,为探索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论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实际问题

    作者:张丽霞;高健生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合理用药非常必要,但合理用药也有其局限性.为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临床中勇于创新,审慎探索药物的临床应用.

  • 国家、社会与文化对医学理论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海峰;陈正;赵心华

    通过分析古代东西方国家组织结构、祭祀与国家政权关系与医学理论建构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国家社会因素对医学理论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影响背后的推动因素——文化和社会思维方式,分析了它们与国家组织与医学理论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

  •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分布分析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茹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体质量表,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转化分较其他5种体质高;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年龄及遗传因素对3种体质转化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2型糖尿病人主要的体质类型,气虚、阴虚体质在女性患者的表现中更为突出.

  • 中国古代文字语言发展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

    作者:申俊龙;魏鲁霞;马洪瑶

    文字是文化的基因,语言是文化的工具,文字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文化的形态.东西方文字类型的不同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影响了思维方式,终导致东西方医学发展演化的不同方向、不同路径及不同的效果.

  • 类风湿关节炎与表观遗传学

    作者:巨少华;代渊;王平;徐世军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以慢性炎症为主的关节剧烈疼痛、肿胀以及关节损伤、残疾导致的关节破坏和功能的丧失.近年来,RA中表现遗传修饰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RA患者的关节滑膜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为RA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故从表观遗传学修饰与RA的密切关系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RA的临床、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研究近况

    作者:袁海霞;韩新民

    百日咳以痉咳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中医药运用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凸显其自身优势.查阅近10年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的文献,分别从证候分型、分期论治、治疗方法、多脏并治、特效药物、针刺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现状,并指出其现存问题及努力方向.

  • 发作性睡眠病中药治疗述评

    作者:冯帆;刘艳骄;汪卫东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发作性睡病有副作用少、疗效较好的优势.但在研究方面仍存在样本较少、诊疗标准不够准确等不足,故总结前人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经验,从辨证、用药等方面分析中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特点,并提出从痰、瘀、毒论治的观点.

  • 针灸治疗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媛;徐斌

    皮肤瘙瘁是许多皮肤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针灸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报道日益增多,特别是对针灸止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针灸止痒疗效肯定,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针刺、电针、温针灸、耳穴压籽、刺络拔罐、穴位注射、拔罐、艾灸、梅花针叩刺、刮痧等多种方法;体针取穴主要以血海、曲池、三阴交、合谷、足三里、风池、膈俞、肝俞、肺俞、大椎等穴位为主,且不同治疗方法的取穴侧重不同;针灸止痒的机理可能与抗组胺作用、减少瘙痒介质的产生、抑制局部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激活k-阿片肽受体和C类纤维、调节参与瘙瘁中枢传递的大脑网络等有关.

  • 从肝论治心系疾病古文献研究

    作者:王锦平;张京春;刘玥;赵莹科;邬春晓;张惠;吕长霞

    肝病易传变,古人云“肝为五脏之贼”.肝既可贮藏有形之血,又能调畅无形之气,其生理特性复杂,病理机制亦头绪纷繁,诚乃“肝病杂而治法广”.肝与心两脏关系密切,互为影响.故通过梳理古代文献中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众多医案,试从肝与心的生理联系、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初步探讨心系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与实践特点.

  •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鲁栋;庄子齐

    为总结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通过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选取国内外近20年来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lgE)含量、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降低鼻神经肽水平等途径对本病产生治疗作用,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针灸 鼻炎 机制 综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