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黄帝内经》“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新议

    作者:陈龙娇;李裕思;黎敬波

    通过考证《素问·平人气象论》“少阳脉至,乍数乍疏”的文献,认为“少阳”是后天脾胃之气萌发之初,“乍数乍疏”是少阳时期脉律的生理性变异.区别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病理性脉律不齐,“少阳脉至”应具有从容和缓的特点.与病理性与西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进行比较,发现二者非常相似,年龄均多见30岁以下、常兼窦性心律过缓、均为生理性变异.据此推断《内经》中“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是有关平脉脉律生理性歇止的论述,可能也是中医对RSA的早描述.

  • 《本草纲目》“酱”释名及食疗作用辨疑

    作者:周路红;王蓓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博综典籍,穷究物理,历时27年三易其稿,以一己之力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考古证令,引用文献数量浩繁,不免会留下白璧微瑕.本文依据历代辞书和本草著作所载文献,辨析《本草纲目》“酱”引用文献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本草纲目》引用辞书释词、引述本草文献著作说明“酱”的食疗作用中穿凿失真、虚设增字的情况加以辨析,其次根据现代酱类食品营养研究阐释《本草纲目》“酱”的食疗保健作用及其认识的局限.

  • 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

    作者:许胜杰;潘志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阻血脉、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而渐成微型癥瘕.笔者就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作以阐述,以探讨癥瘕、器官纤维化的病机诊治.

  • 风药理论探赜

    作者:吴曦;叶瑜;冯全生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运用风药独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风的特性、风邪的特性、风药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证进行论述.风为气也,无孔不入,无处不到,风胜则动,致病万千,病状不一,有“百病生于风”之说.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同气相求、顺势利导、生克承制、顺承逆转等4个方面.其适应证根据风与风邪的特性、人体结构和精神情志、生理和病理物质、疾病分科、发病新久等不同角度而各不相同,概及形、神、质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有“风药疗百疾”之功.

  • 论泻初补正纳支法是合理的补母泻子纳支法

    作者:罗本华

    目的:探寻合理的补母泻子纳支法.方法:基于高武和现行纳支法临床运用的实际矛盾,从时间治疗学基本原理分析其内在矛盾的根原;结合临床认识,从补泻时机、时间性原则等方面探讨克服诸种纳支法矛盾和提高疗效的合理纳支开穴法.结果:泻初补正纳支法均在流注时辰内开穴,解决了诸种纳支法补泻的内在冲突,完整、高效地实现了高武“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纳支法的本意,更好地实现了调和阴阳的方法.结论:泻初补正纳支法是合理的纳支法.

  • 劫胃水法探析

    作者:王俊杰;魏凯峰

    “劫胃水法”是叶天士用以治疗寒湿伤脾阳所致诸证的独特方法,此法是以理中汤为基础,用刚燥之药直劫胃肠之湿,是叶氏胃阴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法与滋养胃阴法相对应,用以治疗胃阴或虚或实两方面.胃阴之虚则用养胃阴之法,胃阴之实则用劫胃水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叶氏胃阴学说中的两大基本方法,主要治疗寒湿下血及其他因寒湿聚于胃肠所造成的症状.此方法代表了叶氏脾胃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在中医理论及实践方面的重要贡献.

  • “舌色”源流考

    作者:杜松;刘寨华;于峥;张华敏

    “舌色”为中医舌诊的重要名词术语之一,故从“舌色”一词源流出发,考证其规范名,明确其定名依据,同时从字面含义及内涵等方面详细讨论“舌色”这一名词术语的演变过程.并根据其名词演变追源溯流,明晰“舌色”这一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和准确含义.认为“舌色”一词从字面上看,从元代至今尚无明显变化,但从术语内涵上看经历了舌苔色、舌质色混称和明确区分的过程,至近现代“舌色”这一名词术语被准确定义而专指舌质颜色.

  • 明代海南丘氏家族医学事迹及著作考述

    作者:余泱川;尹明章;于挽平

    琼山丘氏是明代海南的名门望族.该家族入琼之初,族人多有医学事迹或医学著作见诸史志,医学传承绵延四代.本文以丘普、丘濬、丘敦为代表人物,以正史、地方志、医籍等文献中的记载为史料来源,初步考证该家族第二代丘普任职医学训科时的业绩和其在家族医学传承方面的贡献,介绍了第四代名宦丘海所撰三部医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和版本流传情况,评述第五代太学生丘敦之遗著《医史》的体例特色及其中蕴含的医学思想和观点.

  • 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迁

    作者:王慧如;刘哲;王维广;梁艳;翟双庆

    教材作为现代中医理论的共识性文献,代表了现代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探讨现代中诊理论辩证体系的变迁,本文搜集整理全国统编《中医诊断学》1~9版教材,主要以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理论表述内容、概念的变化为研究内容,比较其变化并对其进行提炼、梳理出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与比较发现,脏腑辨证成为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中医辨证体系逐渐“实体化”趋向及临床实践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辨证体系的变化与发展.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治则探微

    作者:魏景景;张立平;赵凯维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五运之气变化与人体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五郁郁甚治则.“五郁”概念的提出言简意深,历来各家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发挥.本文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结合运气学特有的时位特点,探讨“五郁”治则的内涵及应用要点,拟揭示“五郁之发”的预防及“五郁之证”的治疗意义,以更好地诠释“五郁”之治“防”“治”结合的双重指导意义.

  • 黄连解毒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刘颖;韩宪忠;徐美玲;何瑶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毒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试验组使用水飞蓟宾胶囊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对照组单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周期为12周,检测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静脉超声频谱图、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以及内毒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组内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在血脂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方面试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组内比较试验组内毒素、IL-1、TNF-α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照组内毒素、IL-1、IL-6和TNF-α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毒素、IL-1和TNF-α方面改善更为显著.结论:黄连解毒汤在调节血脂、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以及降低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 戟天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郭明冬;李秋艳;韦云;李小黎

    目的:观察戟天健脑方对轻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轻度VD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戟天健脑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口服,2组均观察用药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测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ADL),并对患者血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hransferase,CHAT)进行检测.结果:2组治疗后MM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DL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认知能力总有效率82.5%,对照组6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80.0%,对照组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血清Ach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2组血清AchE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血清Ch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结论:戟天健脑方能够有效改善轻度VD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提高轻度VD患者Ach及ChAT活性,同时降低AchE活性.

  • 傅氏调经方药归经与女性内分泌轴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云鹏;武密山;李渡华;杜惠兰;郝瑞森;侯芳洁;邢志峰

    目的:对《傅青主女科》调经方药的用药特点、归经趋向、对内分泌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深入进行文献研究,建立调经方药数据库,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傅氏调经方药药性平和,以补益药为主,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月经病的治疗大法;方药归经不同,对内分泌轴具有不同选择性调节,主要有降低T,增高E2、P,促排卵以及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结论:傅氏调经方药通过调理肝脾肾功能,起到对内分泌轴的调节作用,并对女性内分泌轴调节有一定的选择性.

  • 王孟英辨治血证特色探微

    作者:洪靖;张佳乐;刘永尚;王鹏;姜瀚;李董男

    目的:探究温病医家王孟英血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选取《重订王孟英医案》治疗血证的医案复方,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王孟英治疗血证的64个处方中选129味中药,用药总频次648次.在药物类别上补虚药和清热药使用频次高,常规用药中石斛、金银花、知母、竹茹等23味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49.53%,按药性划分使用频率较高依次为寒性药64.97%、温性药16.20%、平性药占13.12%,按药味划分使用频次较高依次为甘味药39.07%、苦味药35.69%、辛味药10.45%,按归经划分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经19.86%、胃经17.45%、肝经12.69%、心经占12.14%.结论:王孟英治疗血证时,遣方用药特点符合“辛凉甘润、顾护阴液、保养元气”的原则,并在治疗中重视肝脏,处方轻灵活泼,善用药食同源之物,为血证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研究

    作者:王朔;蔡雪朦;邓兵;毛美娇;杜廷海;李彬;杨宝平;于研;张虹;张世姝;毛静远;王贤良;徐强;张蕾;宋光明;田莉;边育红;王丽;闫丹丹;高杉;李琳;高树明;潘晔;胡镜清;徐一兰;于春泉

    目的:探讨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3倒,脱失6例,终纳入受试者77例,其中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采用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方法,调查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并做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肥胖程度、职业、血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病程、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与凝血功能、脂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结论:痰瘀互结证患者在上述一般情况与炎症因子、脂代谢相关因子、凝血功能方面存在一定联系,应注重指标问的交互影响与变化,对于临床中医证候的诊断尤其是冠心病指征的辨识及患者病情改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从痰瘀论治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鸿婕;曾江琴;谢谢;吕琨;杨倩;江波;从泽伟;孙勤国;郭乃燕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从“痰瘀”论治对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单盲法(对受试者设盲)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前及治疗2周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测定血清CRP、Hcy.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患者血清CRP和Hcy水平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能协助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及患者血清CRP和Hcy水平.

  •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Meta分析

    作者:刘春霞;姚小健;赵龙;田金徽

    目的:定量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30日,纳入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GRADE方法对各结局指标包含的证据体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5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完全缓解率(OR =2.05,95% CI:1.04-4.03,P=0.04),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OR =0.44,95% CI:0.21-0.94,P=0.03),二者在感染发生率(OR =0.72,95% CI:0.19-2.82,P=0.64)和全因病死率(OR =0.24,95% CI:0.01-6.19,P=0.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 藏药如意珍宝丸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罗亚敏;刘振权;任小巧;宋慧荣;仁青加;陶晓华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偏头痛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统计分析藏药如意珍宝丸对脑电功率谱百分比数值的影响,并得出与正天丸药效性差异频段波.结果: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明确抑制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引起的δ频段百分比下降,α1、α2、θ、β频段百分比升高等病理性脑电图变化,于偏头痛发作期表现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显著性改变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异常频段波,其中较阳性药而言,藏药如意珍宝丸高、低剂量均对θ频段波的减弱性较为敏感,可以考虑其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正天丸全面,止痛作用较为明显.

  • 风湿宁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的转录组测序研究

    作者:王一婕;王永辉;刘佳维;周然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风湿宁胶囊(FSN)治疗RA的关键基因.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CIA、复合模型、FSN-CIA低、中、高及FSN-复合低、中、高、Tofacitinib、塞隆风湿组各12只,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FSN每日1次28 d,通过关节肿胀度、关节病理、相关炎性细胞水平观察FSN治疗效果;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分析正常、CIA、复合模型、FSN-CIA高剂量、FSN-复合高剂量5组大鼠,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关节红肿减轻、关节病理特征改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共检测9070个新转录本,GO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在细胞进程、代谢、免疫等;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在遗传信息进程、人类疾病等,复合模型与其给药组、CIA与复合模型组、CIA与其给药组差异基因分别上调54、1和65个以及下调30、2和0个.结论:FSN胶囊可明显改善CIA大鼠相关生理指标及关节病理特征,YB-1可能为FSN胶囊治疗RA的关键蛋白之一.

  •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出血灶周围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赋;胡少敏;黄达;王兴文;吴飞燕;冯清春;吴碧莹;彭美娟;黄宏敏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其对出血灶周围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脑出血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各24只,另取24只SD大鼠建模期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建模后腹腔注射8 mL/(kg·d)黄芪注射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干预1周,比较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出血灶周围炎性病变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7d,模型组及实验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干预3、7d实验组低于模型组;干预1~7d模型组及实验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IL-10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升高,TNF-α阳性细胞数量逐渐降低,且干预2、3、7d实验组IL-10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干预1、2、3、7d实验组TNF-α阳性细胞数量低于模型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调节其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炎性因子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海马Ng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红;胡必成;王顺;钟新生;谭璐;马军;马威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Ng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32只)饮水中添加0.02%醋酸铅,60 d后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8只/组):中药高、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以3.0g·kg-·d-1、0.6g· kg-1·d-1灌胃中药)、阳性对照组(依地酸钠钙50 mg·kg-1· d-1肌注)及模型组,连续60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再检测血铅,WB和RT-PCR检测海马组织Ng、CaMKⅡ、PSD9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铅增高,各治疗组血铅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及高剂量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潜伏期降低;模型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高剂量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结论:健脾解毒中药可改善铅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大鼠脑海马组织Ng、CaMKⅡα表达有关.

  • 新活络效灵丹对ApoE基因敲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小鼠Cav-1、 SR-BI的影响

    作者:耿涛;房玉涛;张云;刘桂芳

    目的:观察新活络效灵丹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面积及对Cav-1、SR-BI表达的影响,探讨新活络效灵丹抗早期AS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AS模型,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西药组、模型组、新活络效灵丹组,另将10只C57BL/6J小鼠设为空白组,连续给药13周后测量计算各组斑块面积及斑块/管腔面积比值(PA/ALA),检测各组主动脉Cav-1 mRNA、SR-BI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斑块面积显著缩小,PA/ALA显著降低;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斑块面积、PA/ALA均有显著改变;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av-1 mRNA、SR-BI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西药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中药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西药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活络效灵丹具有预防AS斑块形成的作用,是提高AS小鼠主动脉组织Cav-1 mRNA、SR-BI mRNA表达机制之一.

  • 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

    作者:雍亚云;李伟伟;林兴旺;王妃;陆婷婷

    李伟伟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和小儿咳嗽病因主要感受寒邪,致风寒外束、肺脾失调、气逆于上,自拟宣白散疗效颇佳.其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茯苓、细辛、射干、南山楂、炒麦芽、山药,主要治疗小儿咳嗽外感风寒夹痰证,适用病证为风寒咳嗽、脾虚痰浊、鼻窍不通、咽红咽痒等.本文主要介绍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为小儿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

  • 郑钦安扶阳理论运用四逆汤之体会

    作者:庄灿;李红;孙云广

    四逆汤是《伤寒论》少阴病篇的主方,其主要功用为回阳救逆治疗寒厥证,这是目前中医界的主流观点.笔者通过学习火神派医家郑钦安思想,认为对该方的运用要注意阴寒内踞、隔阳于外而产生的虚阳浮火病机,不必非到纯阴无阳才可使用,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均可使用;对于该病机的辨识笔者重视脉象的诊察,提出“沉取不过尺”“撞关散”等辨识要点;在用药上,笔者通过实践以制附片30 9、干姜40 9、炙甘草50 9验之临床,多有良效.通过列举临床应用四逆汤治疗内寒隔拒所致虚阳证验案两则,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四逆汤脉证体系的讨论.

  • 《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探析

    作者:阳国彬;刘松林;梅国强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迭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辩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蔡连香治疗宫腔黏连的思路与经验

    作者:朱馥丽;关煜;辛雪艳;蔡连香;黄欲晓

    蔡连香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全国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女性不孕不育及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宫腔黏连可致女性不孕,治疗棘手.目前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是标准治疗方式,然而如何预防术后再黏连及促进内膜再生修复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故其针对宫腔黏连的病因和病机,以化瘀通络、扶正祛邪为治则分阶段施治,疗效显著.

  • 盖国忠察舌下辨治瘀滞验案两则

    作者:栗蕊;盖美辰;盖国忠

    舌诊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望闻问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家历来重视舌诊,然大多都注重舌质舌苔的变化,忽略对舌下改变的观察.盖固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望舌必看舌下,对于难治性疾病、缠绵难愈的疾病、常规治疗不见效的疾病伴有舌下络脉增粗色暗瘀滞者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往往能收到奇效.本文通过对盖国忠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汗证、失眠伴有瘀滞验素两则的临床诊治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舌下络脉瘀滞的临床意义.

  • 李祥云补肾祛瘀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经验

    作者:李雪莲;李祥云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母体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是决定胚胎顺利着床的关键因素.全国名老中医李祥云教授认为“肾虚瘀阻”是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之根本,肾气不足则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内生,日久则脏腑功能失司又加重肾虚;治疗以“补肾祛瘀”为基本原则,用活血祛瘀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同时根据“肾虚”和“瘀阻”的侧重并兼顾月经周期微调用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穴规律分析

    作者:王坤;唐纯志;田小婷;赖新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Fang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乌体林斯对OVA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影响

    作者:梁志娟;耿立梅

    目的:使用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乌体林斯治疗慢性持续期OVA哮喘大鼠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卵蛋白(OVA)致敏并连续激发制作哮喘Wistar大鼠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哮喘组、贴注组、布地奈德雾化组、联合组5组,治疗1个月后ELISA法测定血清中lgE,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中IL-4、IL-5、ET-1,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NF-κB表达,并分析NF-κB的IOD值.结果:模型组血清lgE,肺组织IL-4、IL-5、ET-1水平,肺组织NF-κB/p65活化情况、IOD值均高于正常组,各治疗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较2单独治疗组降低明显.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可能通过两方面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下游细胞因子IL-4、IL-5的活性来抑制哮喘炎症的发生,降低ET-1的产生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作者:王丽;韦丹;刘一然;李佳;余乐;黄伟;张艳佶;周仲瑜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收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文献筛选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患者共108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推并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针灸和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 =5.45,95% CI(3.50,8.51),Z=7.48,P<0.00001];与单纯针刺比较,针灸联合推拿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方面有优势[基底动脉血流速度:OR =4.11,95% CI (2.97,5.25),Z=7.07,P<0.00001].结论:证据表明,针推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优势,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等,研究证据强度不够,今后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做深入研究.

  • 小儿推拿“五经穴”本态研究

    作者:桑佳佳;吴云川

    “五经穴”是小儿推拿临床与研究常用的穴位之一,因其与脏腑关系密切,故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但是古今医家对于其定位、补泻操作、功效主治等方面看法不一.故通过对古代小儿推拿经典著作及现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的归纳整理,力图从客观还原其思想背景的基础上,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学说为理论指导,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多角度探讨“五经穴”的“本态”,为今后正确选用该穴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及科研.

  • 灸法“治未病”理论的历史演变

    作者:周培娟;王乐;王爱成;宋佳杉;杨清华

    灸法用于“治未病”历史由来已久,其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批判-总结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发灸法保健,到唐代明确提出,宋元时期是其主要发展时期,其发展既包括理论的深入也包括治法的完善.可以说宋元时期是灸法“治未病”发展的鼎盛时期,随后到了明代,由于灸法“治未病”的滥用开始出现质疑,并在质疑中总结.在演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资料分散不易研究.本文按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对灸法“治未病”的几部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

    关键词: 古代 灸法 治未病 演变
  • 针灸对CTX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XRCC1和ADPRT的调控作用

    作者:于冬冬;牛云云;路玫;付雪鸽;滕迎春

    目的:观察针灸对骨髓抑制小鼠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ADPRT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质量(20±2)g,自由饲养3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并用CTX造成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施以针刺、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5d,于第6天取各组小鼠双侧股骨,用ELISA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DNA中XRCC1、ADPRT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XRCC1、ADPRT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XRCC1、ADPRT含量均升高,表明针刺和艾灸能够显著上调CTX化疗小鼠骨髓细胞DNA中XRCC1、ADPRT的表达含量,提高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减轻骨髓抑制.结论:通过针刺、艾灸促进骨髓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是针灸改善骨髓抑制的关键机制之一.

    关键词: 针灸 XRCC1 ADPRT
  • 麻黄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解析

    作者:邵家东;陈萌;都广伍;都广礼

    麻黄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发汗名方,方中麻黄、桂枝配伍是发汗的基本配伍,多数医家及中医《方剂学》教材中通行的观点认为桂枝的配伍意在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麻黄被誉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要药,既然麻黄有如此之强的发汗作用,为什么还要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作用呢?参考《伤寒论》使用麻黄发汗时强调不可太过的禁训,又“汗为心之液”、心之阳气是汗液化生的动力源泉,发汗太过则有损伤心阳之虞,而桂枝有温振心阳的作用,且《伤寒论》中每多运用桂枝治疗心阳不振导致的如心悸、脉结代、自汗、奔豚等病证.因此,麻黄汤中桂枝的配伍并非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而是振奋心阳以制约麻黄峻猛发汗而伤心阳之弊.

  • 基于决策树的蒙医方剂药物与主治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春生;图雅;李艳

    目前在中医方剂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应用决策树算法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决策树不仅是分类的好手段,而且挖掘结果所对应的决策树可直接生成关联规则,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有效方法.文中将C4.5决策树算法应用于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编制了使用方便的程序,可挖掘方剂药物组成与主治和功能的关系.采用《传统蒙药与方剂》中治疗“赫依病”的27个方剂进行实验,得到了决策树和相应的关联规则.蒙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尚未见到将决策树应用于蒙医方剂数据挖掘的文献,因此文中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 当归角药在妇科病辨治中的应用

    作者:巨晓绒;郭红莉;马永琦

    角药是3味中药的恰当组合,是对药的拓展,中医方剂基础,使各具性能的药味组成一个效增毒减之有机整体,增强疗效.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多重功效,为妇科常用中药,有“妇科圣药”之称.临证中当归与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及除湿化痰等诸药共成角药,用于妇科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病、不孕等疾病,临床疗效卓著.本文通过对当归角药临证应用的整理总结及探讨,以期有助于妇科诸病之治疗.

  • 桃仁膝康丸基于“温”“消”“补”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组方分析

    作者:罗石任;郭艳幸;张虹;魏立伟;刘培建;孟璐;刘晓红;秦娜

    目的:桃仁膝康丸作为医院制剂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故探讨桃仁膝康丸的组方特点,为更明确地了解桃仁膝康丸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对方中14味药进行功效分析.结果:桃仁膝康丸组方合理精当,选药简约质朴,为融合“温”“消”“补”为一体的中药复方,该复方在用药功效上突出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功效,活血化瘀贯彻始终.结论:桃仁膝康丸体现了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原则,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进一步推广应用.

  • 《伤寒论》芍药之思辨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芍药是《伤寒论》方药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中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药味之酸苦及品种之赤芍、白芍两类分歧.本文从文献源流考证、性味得出规律及其功效、《伤寒论》中该药的主治病证三个角度,进行药味与方药主治病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认知之间的纵向对比研究,终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赤芍、白芍同用的概率较大,且其味以苦为主,进而在此基础上发挥破瘀逐痹为主的功效,此研究有助于指导学者对《伤寒论》中芍药相关方剂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应用.

  • 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规律

    作者:穆超超;赵志恒;崔俊波

    目的: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并初步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卷一至卷八治病方所使用的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其定义为规则,标准化处理后计算规则的频次和频率得到数据的支持度,继以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完成数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4类治病方174首药方3首汤解和3种治法,用药共计174味合995频次;支持度高的药物为白芍,次之甘草,再者山药;相似度由高到低居前4位的药对依次为乳香-没药、龙骨-牡蛎、牡蛎-乳香和乳香-龙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初步发现张锡纯的用药使用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期望张锡纯喜用的白芍在临床能得到重视.

  • 气候因素对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

    作者:李然;焦强;王燕平;梁秋会

    通过梳理中国13~17世纪气候特点,以对比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旨在研究气候因素对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并对当前气候环境下的疾病辨治提出建议.研究发现,伤寒与温病学派、寒凉与温补学派的转换和当时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相吻合.温补学派发展期间,气候处于冰间期向冰川期转化的过程中,气温的降低与温补学派重视阳气、顾护先天之火、善用温药等特征不谋而合,说明气候因素与温补学派辨治思路以及用药特征理论的形成有相关性,初步揭示了气候变化因素与中医学术思想发展的演进关系.

  • 论中医“治未病”与孕前保健

    作者:田梦菲;陈涤平

    “治未病”是中国古老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对健康的认识关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治未病”不仅要关注后天疾病的预防,也应注重先天的养护.孕前保健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先天方面的体现,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优生咨询、孕前检查、健康教育、孕前干预的模式结合中医体检、体质辨识、针灸膏摩、调体方药等技术对孕前女性进行疾病防护和健康调理,能减少子代“出生病”和“终生病”及母代“妊娠病”和“产后病”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 从中医文化视角探讨医案医话中的真善美

    作者:孙悦;王河宝;方华珍;郑绍勇;胡素敏;丁成华

    中医文化是中医学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上的综合体现,医案医话记录了医生的诊疗过程,体现了医生的诊疗思维和人文情怀.现从文化视角品读几则医案医话,发掘其蕴含的行文韵律和畅之美、医患和谐仁爱之美、辨证独具匠心之美、处方精致衡变之美,旨在引导医学生领略医家深邃的医学智慧、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求真、崇善、尚美的志趣,从而提升理论和临床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龚雁;廖燕红;郭晓红;陈安颖;陈侃;倪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盲的第四大因素,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近年来,中医学与西医学对本病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以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刺治疗等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以激光光凝治疗、光动力学疗法、手术治疗、皮质激素类药物、抗VEGF药物、抗氧化性营养素及基因治疗等为主,故对中西医治疗本病的目前常用临床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展望,以期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蛋白相关性研究现状

    作者:孙春霞;赵普辉;范焕芳;郭娜;李德辉;闫翠环

    通过文献整理将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蛋白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整理发现,当前研究中以下几种蛋白和基因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紧密,如MMP-9、TIMP-2、HER-2、RPL23、MDM2、Rb基因、Livin蛋白、VEGF、p53基因、CD151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辨证分型不统一、样本量少等.今后研究宜规范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大样本、多因素的研究,深入研究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蛋白相关性.

  •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黄帝内经》模糊语英译

    作者:谭重一;姚欣

    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中医博大精深的“模糊”思维,中医典籍中普遍存在的模糊语正是中医“模糊”思维的外在表现.本文以李照国版《黄帝内经》英译本中模糊语为研究对象,在翻译适应选择论视阈下,从中医一词多义的模糊性、中医语言隐喻的模糊性、中医委婉语的模糊性以及中医虚指数词的模糊性4个方面,分析在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应与之相对应的翻译生态环境,并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在目标语世界中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乃至多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中医模糊语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小型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构建研究

    作者:杜雪琴;窦川川;晏丽;龚妍

    目前,中医英语语料库已成为中医英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开发不仅为中医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口语语料资源,也为中医英语外向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与研究平台.本文指出构建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口语语料库的构建步骤从语料库的整体设计、语料的采集与整理、语料的转写与标注以及语料的检索与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自建小型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将其应用于中医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