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大青龙汤方证辨析

    作者:张亚星;关婷婷;郑入文

    通过梳理古代医家对大青龙汤证的注解,阐释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两感”的传统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风寒两感”的内涵,提出“风寒两感”指的是先中风后伤寒或者先伤寒后中风,并以此观点解释了《伤寒论》第38、39条中存在的脉症不相符等疑问;大青龙汤本质是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此二方一以治寒一以治风,这样的治法与“风寒两感”的病机认识在“理法方药”的逻辑上是融洽的,并能得到《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他篇章论述风水、肺胀治疗方法的印证.

  • 从肠道菌群探讨肥胖从脾论治的机理

    作者:孔畅;陈东峰;赵泉霖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能量吸收、激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从脾论治行之有效.脾主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消化吸收,二者生理功能相似,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中医从脾论治肥胖提供了新思路,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论治肥胖的机理.

  • 《脉法赞》文本性质与学术思想初探

    作者:谢洲;沈澍农

    《脉法赞》为关于诊脉法的短篇韵文,收录于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进行中医脉学史整理、研究独诊寸口法的重要早期文本.故从文体风格、思想内容等角度时《脉法赞》的撰作年代、文本性质、学术源流各方面进行考证和探讨,认为其系汉末魏晋之际所撰对“脉法”文书进行总结的文字,内容或与涪翁《诊脉法》相关;其时中医寸口诊脉法理论体系的发展成熟、寸口分部与脏腑对应关系的确立有很大贡献,其学术思想与扁鹊学派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 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再探“阴火”

    作者:何伟峰;李舒婷;黄显伟

    关于“阴火”理论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以及李东垣相关著作的研究,认为李东垣之阴火理论是在继承《内经》《难经》基础上的一次理论整合与创新,并提出“阴火-三焦-脾胃-元气”模式,将阴火与脾胃、元气、三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对阴火理论概念进行了阐明.

  • 辨证论治发展历程的思维演变

    作者:肖厥明;孟庆云

    张仲景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为理论基础,因脉证而论治用方,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称“平脉辨证”,以此开辩证论治先河.此后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方式又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金元时代刘完素和李东垣把病机发展成病机学说,使辨病机的理念运用于辨证论治,提出病机辩证和气化的升降出入;第二次是近代在引进现代医学病名而同时辩证论治的实践中,引进微观辨证、影像学等临床技术,逐渐蕴发了弊病与辨证相结合,使医者的临床思维方式得到变换提升.

  • “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袁平;马静;贾承明;王玉珍;薛松妍;姜铭;刘阿庆

    探讨“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从“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等方面探讨“心病治肾”的生理和病理基础,从阴虚火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肾虚血瘀等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等方面探讨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临证应用.提出肾中精气亏损导致阴阳失调引起心肾不交是心血管病证发生的主要病机,治肾是其主要治则之一的观点,不仅为“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推广应用,而且为提高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证的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

  • 五脏者气化之器也

    作者:烟建华

    中西医内脏目视所指相同或相近,但概念却有根本差异,中医五脏概念是困扰业界一个世纪的难解谜团.故重点剖析五脏概念形成的过程、方法和概念内涵,提出古人对五脏的认识,即从脏之形器入手,取其物象而比类,由意象而法象,是一个特有的功能概念,并进入精气-阴阳-五行推理模式,形成五脏理论.因其由器而名,行气化之实,而其实又寄之于器,故五脏可称气化之器.此外,还对气化之器的名实作了深度理论解析和临证实用之探讨,指出“气化之器”重在气化,而“器”之意则使功能稳定化、结构化,因而五脏是一种结构性功能概念,其实质属于系统概念,并成为中医系统生命观的核心.至于应用既可引导我们运用“以象”法则熟练、准确地辨识五脏的病机、病证,提高诊治水平,又有助于深入把握生命的气化法则,升华业界的医学境界.

  • 肝纤维化从肾论治探讨

    作者:陈春宇;于峥;陈小野

    肝纤维化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应从肾论治.中医认为“虚极及肾”,从病程、肝细胞再生能力、肝细胞端粒长度、卵圆细胞、肝细胞EMT现象、甲胎蛋白、白蛋白、肥大细胞、TGF-β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方面看,肝纤维化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转而弱于间质的增殖修复能力,说明肝细胞生机不足;肝组织开始出现胚胎化特征,说明已“损及胎元”,所以肝纤维化应从肾论治.目前对肝纤维化的辨证主要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温热中阻和气滞血瘀,从肾论治为主者极少.在肝纤维化病理中,如果主要着眼于“纤维”就会更注重“实证”;如果主要着眼于“肝细胞”就会更注重“虚证”.尽管肝细胞占肝脏细胞总数超过80%,但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一直被忽略.即使目前重视程度提高,但主要也集中在其产生纤维方面的作用,而相对忽视其衰老和增殖修复能力下降.

  •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痞到积的病理演变

    作者:曹奇;姜树民

    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络病范畴,从络病学角度出发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为“胃络瘀阻,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根本,病程后期脏腑失于濡养,胃阴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痞至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导师姜树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络病理论,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特点及微观辨证学具体情况辨证论理,以“散瘀通络、畅达中焦,滋阴补虚、和胃宁络,开瘀散结、消坚化积”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慢性萎缩新胃炎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 《黄帝内经》中“汗”的内涵简析

    作者:于晓飞;王醊恩;董正平;王斌胜;王科军

    为在教学和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汗”的相关理论,系统梳理、分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关“汗”的记载,归纳了“汗”的5种内涵,分别是人体生理、病理产物、病因、预后依据及治法.作为生理、病理产物,影响汗出量多少的原因很多(其中病理性汗出的病因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等),但从发生机制来看,都影响了汗出来源津液、动力阳气、通路腠理三要素.相较于表里,以三要素为纲目归类病理性汗出的病因更符合临床诊断思路.因此,后人将《内经》中描述脉象及汗出表现的“阳加于阴谓之汗”赋予汗出机制的新内涵.另外《内经》非常重视汗出动态变化对疾病发展的影响,并作为诊断、预后的重要依据,而这部分现今很少被提及,值得今人重视.

  • 固本与筑梦——中医经典文献的医史观新论

    作者:王进

    医史可涵述中医经典文献延展的轴心轨迹,亦是中医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基石.中医经典文献兼备多重特性且互为结构,是“神、心、体、技、觉”合一的学问.故以医者视角分析“固本”“筑梦”在中医经典文献中的内涵,通过解析医史语境下的问题进路、史家固本与医者筑梦的耦合之道以及中医经典文献的医史和合之境三个面向来彰显中医经典文献的医史观,在固本与筑梦两者之间,史家赋予医学史完整无缺的躯体,医家则为其注入完满圆融的生命.

  • 基于决策树的中医人格体质对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的预测研究

    作者:吕航;王昊;刘媛;杜渐

    目的:运用决策树模型探讨中医人格及体质类型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检测测定85例T2MD患者的中医人格及体质类型并收集其临床指标,运用决策树方法建构中医人格及体质类型预测T2MD患者伴发NAFLD的风险模型.结果:以少阴人格、平人质体质为主要分类节点变量构建的NAFLD患病风险模型经10折交叉验证预测准确度为87.1%,准确率较高,并得到3条预测NAFLD患病风险规则.结论:运用决策树模型可以根据中医人格、体质类型较准确地预测T2MD患者伴发NAFLD的患病风险,有助于中医疾病预测的客观化.

  • 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

    作者:杨翠;陈亮;江丽杰;靳杨;王春畅;刘燕;赵亚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异质性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体现在急性加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急性加重患者的个体化诊治十分重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将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外寒内饮、痰浊阻肺、痰热郁肺、阳虚水泛和痰蒙神窍5种证型,对认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思路.按照中医证型特点给予辨证施治,开展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有利于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6例临床观察

    作者:江鹏;齐保险;谈佳佳;范春云;张心怡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络阻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阴两虚络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观察2组耱尿病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脂、尿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糖尿病肾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UAlb、UCr、ACR、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UAlb、ACR、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疗效.

  • 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症中医治疗辨析

    作者:孙毅;尹强;尹东辉

    尿毒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虽能有效地延长患者寿命,但是对于尿毒症期并发症不能显著缓解,而临床观察发现对透析患者采取适宜的中医疗法治疗不同的并发症,可操作性强、副作用小,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大量临床实践,针对血液透析阶段尿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结合中西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及中医疗法进行了中医治疗尿毒症期并发症的分析和探讨.

  • 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

    作者:黄海福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30例,常规给予唑来膦酸基础上服用独活寄生汤,对照组31例只给予唑来磷酸治疗,观察增加服用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发生SREs的几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实验组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实验组与对照组PFS比较实验组能改善生活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KPS评分比较.结论:增加服用独活寄生汤可以降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并能控制肿瘤进展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解读

    作者:胡镜清;许伟明;王传池;林明欣;江丽杰;张伯礼

    在系统回顾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群决策,结合多轮研讨与论证,确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指标及其权重赋分.历时三年余,逾百名临床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于2017年8月24日正式发布.该标准包括3项主要指标(3分/项),即舌胖边有齿痕、苔腻、苔滑,2项次要指标(2分/项),即胸闷、脉濡或滑,8项其他指标(1分/项),即肢体困重、口黏、体胖、大便黏滞、脘腹痞满、面色晦浊、嗜睡、纳呆,符合现代医学冠心病诊断标准,临床见上述指标累计赋分≥6分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痰湿证.本标准可以与冠心病其他证诊断标准合并使用,并推荐用于冠心病痰湿证诊断,是否可以用于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评价有待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李丽芸辨治不孕症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温丹婷;张茜;张戈;欧爱华;曹立幸;王小云;徐珉

    目的:分析李丽芸教授辨治女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对本痛的临床辩证论治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药检索、专家阐释、类方查找、专家认证过程,对其临床验方进行方理及类方比较研究,应用频数统计、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治疗的137例不孕症病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对742张处方统计分析中发现,使用频率高的方为8、3、1方,补血药、补阳药、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率高>10%,30~40岁患者常用25、19、2方,排卵障碍患者常用19、16、26方,月经期擅用10方,卵泡期撞用3方,黄体期擅用8方,并挖掘出8个常用药对.结论:李丽芸教授辨治不孕症重视肾与命门,次及脾胃,以肝为先天之思路,善用分期、分时结合治疗模式辨治.

  • 基于SNAP-25表达的肾虚质大鼠突触可塑性实验研究

    作者:孙理军;孙耀光;孙瑜嬬;张琪;刘熙如;柏云飞

    目的:通过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的表达,揭示肾虚质致突触可塑性降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猫吓鼠”造模法恐吓受孕母鼠,待产子后继续恐吓仔鼠,从而建立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复合型肾虚质仔鼠模型.补肾药物左、右归丸治疗3个月后,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SNAP-25蛋白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模型组潜伏期、总路程、首次穿越目标区时间较空白组长,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改善;NE含量: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升高;SNAP-25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上调.结论:肾虚质仔鼠突触可塑性能力减退与SNAP-25表达相关,补肾药物左、右归丸具有改善和提高作用.

  • 野蔷薇根醇提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周红艳;李开言;黄霞;孙为;张薇;王守富;李秋凤;陈阳春

    目的:观察YT对大鼠AS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YT低、高剂量组、AL组,灌胃给药90 d,每2周称摄食量和体质量,调整灌胃量;空白组喂标准饲料,其余组高脂饮食联合注射维生素D3并加免疫损伤造成AS;末次给药1h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比色法检测血清中SOD、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CD40L、ADNP、IL-18、IL-16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YT低、高剂量组明显改善AS大鼠主动脉壁增厚、脂质沉积,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及淋巴细胞浸润;YT低剂量组体质量增加幅度、MDA水平显著降低,摄食量显著增加,YT高剂量组IL-18水平显著降低.结论:YT可通过调节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改善AS.

  • 护脉散对静脉炎小鼠血管内皮E-selectin、I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邱敏;刘莉;邹文娟;孙科

    目的:观察护脉散对长春瑞滨致静脉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长春瑞滨致小鼠静脉炎模型,采用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给予低、中、高剂量护脉散,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为阳性对照药物,比较各组小鼠鼠尾肿胀度变化,观察各组小鼠尾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表达变化.结果:不同剂量护脉散均能减轻静脉炎小鼠鼠尾炎性肿胀,疗效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小鼠E-selectin和ICAM-1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护脉散高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给药前后各组小鼠P-selectin及VCAM-1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E-selectin和ICAM-1参与了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护脉散”能抑制长春瑞滨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从而有效防治静脉炎.

  • 菩人丹调控ob/ob小鼠胰腺组织信号传导机制探索

    作者:陈书;苏冷高娃;张耀丹;白颖慧;鲁碧楠;庞宗然

    目的:应用信号通路磷酸化广谱筛选抗体芯片技术探索菩人丹调控ob/ob小鼠糖尿病前期病变,减缓T2DM进程的可能信号通路及具体调变位点.方法:以肥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ob/ob小鼠为糖尿病前期模型,利用信号通路磷酸化广谱筛选抗体芯片分析筛选空白组、模型组及菩人丹干预组胰腺组织的磷酸化修饰差异蛋白.结果:菩人丹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共筛选发现61个同空白组趋势一致的磷酸化修饰差异蛋白,PANTHER软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类,发现多参与机体的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生物调控、发育过程及免疫系统过程,DAVID软件进行Pathway通路富集,导入Cytoscape 3.2.1软件进行通路间关系网络互作分析,确认了ob/ob小鼠糖尿病前期的部分磷酸化修饰差异蛋白所涉及的关键通路.结论:菩人丹干预糖尿病前期病变,延缓T2DM病程发展,主要与胰岛素信号、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凋亡、自噬通路及Ca2+通路等密切相关.

  • 翻白草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裴玲燕;张纯芳;刘伟志;柯愈诗;王琳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并探讨翻白草治疗UC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翻白草低、中、高剂量组6组.连续给药14 d后水合氯醛麻醉,取病变结肠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镜下观察,剩余结肠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TLR4及NF-κBP65.结果:DAI指数及病理形态变化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翻白草低剂量组治疗效果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翻白草给药组均能下调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论:翻白草能通过调控NF-κBP65表达水平以发挥对UC的治愈作用.

  • 脾虚1号方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肝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的影响

    作者:吕林;王凤云;唐旭东;马祥雪;尹晓岚;石啸双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 Ⅳ)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脾虚1号方干预.方法:70只10d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FD模型组(单模型组10只)、脾虚型FD模型组(50只).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FD模型组和脾虚型FD模型组均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蔗糖溶液灌胃,0.2 mL/只·d,连续6d.脾虚型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d;造模结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药物干预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COXⅣ蛋白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双模型组大鼠肝脏COX Ⅳ mRNA表达量和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与双模型组比较,脾虚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肝脏COX Ⅳ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脾虚型FD大鼠存在COX Ⅳ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现象,脾虚1号方可能是通过上调COX Ⅳ蛋白与mRNA的表达提高脾虚证大鼠能量代谢.

  • 刘玉洁运用调更解郁方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经验

    作者:韩佳;苏莉莉;闫昕

    总结刘玉洁教授运用调更解郁方治疗热郁少阳型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经验.围绝经期抑郁症(Menopause Depression)是处在围绝经期的女性常伴发的一种精神情感障碍.在这一特殊时期,女性可能经历来自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转变,长期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极易造成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终发展为围绝经期抑郁症.刘玉洁教授认为情志不遂、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以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为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 李发枝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治疗

    作者:陈莉华;吴涛;李政伟;王丹妮;蒋自强;郭会军

    介绍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即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以疼痛为表现,以肾虚为根本,感受风、寒、温等外邪为诱因.对于肾虚同时又感受寒湿之邪的患者选用阳和汤合乌头汤、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对于气血亏虚感受风邪的患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补精益髓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并附两则医案予以说明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经验.

  • 经方验用二则

    作者:顾文哲;沈政洁

    经方用药精当、组方严谨、药少效专,凭借其独特魅力流传至今.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抓主症及分析病因病机方法,在临床上分别运用改良煎煮方法的苦酒汤治疗失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腰痛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飧同道.

  • 通腑泄热灌肠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作者:李同达;黄烨;林先毅;杨志旭

    通腑泄热法在临床急症中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代表性治法.本法可透过肠壁吸收,起效迅速,直捣病灶,也可调畅脏腑气机,给邪气以出路,达到泄热祛邪、恢复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本法在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急性肾孟肾炎、急性阑尾炎等急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根据组成药物的不同可发挥通腑泄热、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故以急性肠梗阻、肺部感染和急性胰腺炎3个典型临床验案说明通腑泄热灌肠法的具体应用.

  • 段富津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久痹经验

    作者:张绍峰;徐世杰;李冀

    段富津教授认为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久痹作用缓和,是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时常加味药物为羌活、姜黄、生黄芪、威灵仙、汉防己、木瓜、焦白术、制附子、葛根等,减味药物为干地黄、芍药、人参等,对其临床如何加减运用这些药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加味药物的功用、临床常用剂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后选取典型病例附以按语,对其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久痹的思路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代临床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久痹有借鉴指导意义.

  • 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意义分析及应用

    作者:周滢;舒承倩;唐欣;曾志华;杨军宣

    山药和黄芪均为临床常用中药,故基于药对配伍原则、药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度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黄芪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山药和黄芪配伍在补脾滋阴、补气升提和固精止泻、补肺滋阴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消渴、胃病、泄泻、咳嗽及气喘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希望这一结论能对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运用及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药 黄芪 配伍 运用
  • 从《金匮要略》虚实异治思想论治风湿病

    作者:夏淑洁;王义军

    从《金匮要略》虚实异治思想出发,结合临床实际,系统论述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等,总结风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亏虚,主要有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等,以实邪侵袭为标,病理因素如风湿、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治疗前当剐虚实,并将辨证论治思想贯穿始终,以虚为主,缓则治本,应先扶正,分别给予补益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治法,适用于正气亏虚严重和疾病缓解期;以实为主,急当治标,应先祛邪,给予祛风除湿、清热燥湿、利小便、微发汗、活血通脉等治法,适用于邪实正未虚、疾病初期、慢性疾病加重期;虚实夹杂者应根据虚实轻重与多少,分别以扶正兼祛邪、祛邪兼扶正、同时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此型在临床上常见.后,通过列举临床病案深化对虚实异治思想的理解与临床应用.

  • 魏雅川运用—贯煎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案探析

    作者:刘理想;赵庆;李志更;徐静;李淑莉;卢贺起

    通过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例1例,患者服药9个月后指骨骨质损害得到明显修复,其他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从而取得标本兼得的临床疗效.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截指作为终治疗选择.本案之所以取得较好效果,关键在于坚持中医治疗观,在中医肝肺“气交”等理论指导下,辨证准确,遣方得当,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本医案在治愈皮肤症状的同时相关骨质损害也得到明显修复,表明中药治疗骨质损害的效果应值得肯定.

  • 益肾蠲痹法治疗痛风漏诊脊柱关节病案例分析

    作者:顾冬梅;蒋恬;江汉荣;朱婉华

    脊柱关节病是一组有一些共同特定临床特点并与HLA-B27等住基因相关的疾病,是目前临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一大类风湿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尤其是以外周关节炎起病的不典型患者临床常易误诊、漏诊.故报道1例因痛风病史而漏诊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的病例,经益肾蠲痹法联合泄浊化瘀法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本案漏诊原因,并总结朱婉华教授对脊柱关节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的线索及临床治疗经验.

  •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失眠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秀敏;郭会军;张敏;刘志斌;金艳涛;许前磊;李政伟;张丽;刘静静;刘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在艾滋病相关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艾滋病失眠诊断标准患者272例,给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7、14、21d和28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疗效评定.结果:272例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CD4细胞计数在(201 ~300)cell/mm3的患者失眠风险是在100 cell/mm3患者的0.632倍,CD4细胞计数在(301 ~400)cell/mm3的患者失眠风险是在100 cell/mm3患者的0.652倍,> 500 cell/mm3的患者失眠风险是在100 cell/mm3患者的0.679倍.结论: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珩;肖宁;邵明璐;李洋;谭奇纹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有关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项研究纳入评价,通过分析发现针刺所选用的腧穴以内关、心俞、膻中为主,位置临近心胸,经络联通心胸,具有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与常规西药组比较,针刺联合常规西药组心绞痛缓解率显著提高,心电图有效率显著提高,动态心电图平均心肌缺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以“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为指导的针刺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远期预后的作用尚待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本配穴”电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改善作用及肾脏SIR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何文娟;陈丽;舒晴;周焕娇;王雅媛;高炎;陈瑞;吴松;唐宏图;梁凤霞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功能、超微结构的改善作用及肾脏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Zucker fa/fa大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及非电针刺激组、电针治疗组,另选其同窝瘦鼠(Zucker+/?)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非电针刺激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治疗3周,于治疗后第21天测其4组大鼠的饮水量、进食量、体质量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治疗3周后大鼠处死,观察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血尿氮、肾脏超微结构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标本配穴”电针治疗组大鼠进食量减少,体质量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降低,血肌酐、血尿素、血尿氮水平降低,肾脏超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SIRT1蛋白表达增多.结论:“标本配穴”电针能够改善糖尿痛肾病肾功能和超微结构,可能与其上调肾脏SIRT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研究

    作者:林葆睿;周小军;魏福垣;何希俊

    目的:探讨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将57例自然态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1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经络检测仪对2组人群十二经脉特定五输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生成的能量柱状图分析2组人群的经络虚实特征.结果:鼻咽癌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经络体现在肝经、脾经和肾经,其中肝经表现为实证,脾经和肾经为虚证,而其余9条经络在2组人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存在着特征性经络改变,表现为肝经的实证和脾肾经的虚证.

  • 补肾益脑灸法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作者:邓雪;任路;冷雪;张囡;王旭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观察补肾益脑灸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和艾灸组5组,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结合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连续治疗28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动情周期、体质量及糖水消耗实验结果,运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GFAP、Tuj-l、GSK-3β、β-catenin,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GSK-3βmRNA、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遣模后其他组较空白组表现出抑郁行为,而治疗后抑郁行为好转,西药组、艾灸组及假手术组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GFAP、GSK-3β及GSK-3βmRNA的表达量增加,Tuj-1、β-catenin及β-catenin mRNA表达量有所减少.结论:补肾益脑灸法可以通过调节海马Wnt通路GSK-3β、β-catenin的表达调控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对围鲍经期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

  • 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口服雷公藤甲素药动学及肝损指标的影响

    作者:肖燕;张皓然;陈昊;顾一煌;洪汉青

    目的:为电针联合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同时减轻TPL所致的肝损提供增效减毒的实验依据.方法:RA模型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建立,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大鼠血浆TPL浓度,试剂盒测定肝匀浆中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结果:针药组大鼠足趾肿胀改善情况好,药物组次之,再者为电针组;在同一时刻电针刺“足三里”后的血药浓度高于单独口服TPL的浓度,TPL的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提前,峰浓度(Cmax)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提高;针药组ALT、AST含量及MDA活性均较药物组降低,SOD活性则升高.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减轻RA大鼠足趾肿胀,提高TPL的血药浓度,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同时还可减轻TPL对RA大鼠肝组织的损伤,提高其抗氧化应激能力.

  • 刺老苞根皮含药血清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依香叫;王松月;李金诚;燕梦云;裴凌鹏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刺老苞根皮含药血清对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给予蒸馏水、刺老苞根皮水煎剂高、中、低3种剂量浓度,连续灌胃7d制备含药血清.各组合药血清干预培养成骨细胞,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并计数,流式PI单染法检测成骨细胞周期.结果:在干预培养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化结节数有所升高,中、高剂量组高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剂量组G0/G1期、G2/M期明显下降,S期和G2/M+S期明显升高.结论:刺老苞根皮含药血清可通过延长原代成骨细胞S期,促进其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作用.

  • 栝楼果实贮藏过程中糖分与质量的动态分析

    作者:王银娣;孙文;王淳;吴翠;马玉翠;巢志茂

    目的:测定栝楼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外现、5-羟甲基糠醛和糖分的动态变化,探究贮藏对栝楼加工的科学机理.方法:按照山东道地栝楼的加工方式,在阴凉处贮藏栝楼果实,定期描述果实的外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分的含量.结果:栝楼的新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得到了干燥,由基本成熟到完全成熟,内部逐步形成焦糖色,糖分含量快速升高并趋于平衡,但不产生5-羟甲基糠醛.结论:通过阴凉干燥处的贮藏,可以使栝楼果实得到干燥并变得成熟,有利于耱分的积累,达到道地优质栝搂“糖味浓者为佳”的物质特征,建议栝楼果实采收后采用阴千方式.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方药规律研究

    作者:张丹丹;马锦地;李庆磊;孙曙明;蔡永敏;李建生

    目的:基于现代百年名老中医经验文献,挖掘名老中医治疗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甘草、连翘等,常用药对有苦杏仁与石膏、金银花与桑叶等.肺气阴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和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有太子参、杏仁、薏苡仁、麦冬等,常用药对有太子参与麦冬、太子参与苦杏仁等.湿热内蕴证常用方剂有三仁汤和升降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半夏、蝉蜕等,常用药对有黄芩与苦杏仁、黄芩与半夏.邪入少阳证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常用药物有半夏、苦杏仁、黄芩等,常用药对有柴胡与黄芩、柴胡与苦杏仁.气虚湿困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有白术、半夏、党参等,常用药对有半夏与白术、苦杏仁与白术等,痰热壅肺证常用方剂有泻白散,常用药物有川贝母、栝楼、竹沥等,常用药对有川贝母与栝楼、黄芩与桑白皮.结论:通过对名老中医有关风温肺热病的数据挖掘,归纳出常见证候的方药规律,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范冠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唐咸玉;谢雯雯;范冠杰;孙璐;何柳;何嘉莉

    目的:研究范冠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用药规律,总结归纳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病例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数据库,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结果:范冠杰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薏苡仁、土茯苓、车前草、百合、土贝母、忍冬藤,居于前列的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结论:范冠杰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用寒性药佐以温通,辅以平和之品.药味上甘苦辛淡合用以发挥缓急止痛、清热除湿、行气活血之功,多从肝论治、补肝和血及舒筋和络.

  • 出生日期与疾病研究

    作者:菅庆林;张洪钧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发表了有关出生日期与疾病相关性的文章,虽在研究理论及方法上未达成共识,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共性,如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冬季出生者相对于夏季出生者更易患肺系疾病.中医学者从运气禀受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既符合临床实际,又可进一步深化运气理论的临床应用,因此对国内外部分出生日期与疾病易惠相关性研究的文章做简要概述.

  • 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探讨与研究

    作者:苏传琦;王旭东;佘侃侃;崔成韵;王珍

    信息视觉化是视觉设计领域中近年被越来越关注的新领域,中医基础理论的视觉化,把抽象的中医内涵和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打破人们了解和学习中医的阻碍.故研究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表现的现状,比较视觉化的不同实施方向,包括图片展示、视频录制、动画制作等,发觉动漫的形式在表现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有着可塑性强、元素丰富、通俗易懂、视觉识别率高等优势,因此利用动漫形式表现中医基础知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此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可行性和多种设计思路.

  • 感染后咳嗽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壮健

    通过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年版)》《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等权威文献以及学术界近10年发表论文中有关感染后咳嗽辨证状况的比较分析,指出在感染后咳嗽的辨证中存在权威文献辨证分型标准的使用率不高,自拟辨证标准的分型过多、离散度太大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感染后咳嗽辨证分型的规范性以及探索其不同阶段证型分布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 冠心病血瘀证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光;高嘉良;刘咏梅;王阶

    从表现遗传学研究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实质,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两个方面.DNA甲基化的调控方式具有整体、可逆、间接的特点,而非编码RNA的调节方式具有广泛、多样、复杂的特点.总体而言,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明显,调节方式相对间接,充分体现基因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其中渗透着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思想,为研究中医证候实质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合作平台.

  • 中医含数字方剂名称英译探讨

    作者:崔娜;田杨;胡永;曲倩倩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首先,本文分析归纳了含数字的方剂名称英译现存的主要问题,如译名数量极有限、译语混乱不一致、译名冗长不达意、文化层面的误译等.其次,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的特点及对外推广的角度,对比剖析了一些常见含数字方剂名称的英译版本,以此抛砖引玉,旨在探讨既能体现方剂名称的医理内容,又能凸显中医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从而推进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中医”“中药”“中医药”的英译探析——兼论其对新内涵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英译的启示

    作者:任秀兰;赵霞

    目前“中医”“中药”“中医药”存在多种译法.由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内涵也反映了中医药的发展趋势,涵盖中医药新学术理念.怎样在翻译中医基础核心术语时既保持中医药传统理念,同时又反映中医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也是中医英译的重要命题.故通过对“中医”“中药”“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的语义辨析,研究其英译,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提出概念细化的翻译原则,以期对中医基础核心术语新内涵的英译提供借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