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饮食致病机理探讨

    作者:贾海骅;赵红霞;李燕

    均知脾胃之性为升清降浊,亦知饮食致病首伤脾胃,饮食不节是饮食致病的根本原因.然饮食致病之机为何,这是探讨的要谛,也是提出饮食之性顺乎脾胃逆则生变为其总病机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论证.

    关键词: 饮食致病 机理 脾胃
  • 从肝在体合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病理机制

    作者:赵永华;项平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循环系统的一个常见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逐年增多,动脉压的持续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受损,因此被称为"无形的杀手".中医将原发性高血压多归入"头痛"、"眩晕"等病证范畴进行诊治,病机一般归结为阴虚阳亢兼有风、痰、瘀、火等之不同,但未有详细系统论述其病理机制.我们通过研习古今医籍,结合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理机制的认识,从传统理论"肝在体合筋"角度分析,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理机制主要是肝主筋的功能失调,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 心脏"阴阳自和"与心肌细胞自噬

    作者:李欣志;韩笑;秦思;刘建勋

    心肌细胞自噬是一种心脏处于自组织调控下的稳态(阴阳自和),可以消除受损的细胞器,产生新的营养物质,协助细胞度过缺血期.本文围绕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的心脏阴阳失和时心肌细胞自噬作用进行综述.

  • 论运气理论对寸口脉诊"六部"形成的影响

    作者:陈曦

    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的问题,根据文献记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现在临床上大致认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候肾.这6部的分布初如何确定?从脉学经典<脉经>开始,似乎没有太多的文献加以记载,历代也很少有人讨论.笔者认为,脉诊"六部"的形成,并非盲目划定,而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 金元医家对温病理论的创新

    作者:曹洪欣;赵静;张志斌;张华敏

    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将金元医家对温病论治不同观点的整理、总结,展示温病理论在金元时期的发展创新情况.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汤液经法》图试读

    作者:李具双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

    作者:梁茂新;高天舒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原则>)是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遵循的范本.1987年到2002年间,已经多次修订.1993年、1995年和1997年出版了1-3辑,囊括各科225个病证.2002年版收载病证明显减少,但也新增部分病证.除外重复,<原则>共收载西医疾病171个,中医疾病50个,独立脏腑证10个,总计231个.本文全面分析了中西医疾病所辖脏腑诸证,可了解脏腑证的总体构成,把握脏腑诸证间关系,发现潜在问题,以便再度规范时借鉴.

  •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探析

    作者:倪红梅;何裕民;沈红艺;方盛泉;吴艳萍

    作为人机能状态存在的一种形式--亚健康状态,对其研究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以及人与自然界和社会适应性的研究,这类研究也是现代科学背景下,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又一交叉点.亚健康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涉及到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因素和素体因素的影响作用,其中的素体因素主要就指中医的体质因素.本文就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进行梳理和分析.

  • 《素问·六节藏象论》写作年代考释

    作者:孙非;张其成

    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六节藏象论>或第一段或全文是<内经>中成文较晚之作.本文从岁首、置闰法与<左传>的引用关系,以及其九藏理论等4个方面对该篇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是其成文于公元前五世纪之前.

    关键词: 岁首 子正 置闰法 九藏
  • 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扶正培本法

    作者:张华东;赵冰;王映辉;王波;刘保延;李大奇;张润顺;朱建贵;焦拥政;周雪忠

    谢海洲教授是我国中医风湿界临床大家,对于风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经验有深刻的理解,颇有造诣,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谢老提出的"治痹三要(扶正培本、祛湿健脾、利咽解毒)四宜(寒痹宜温肾、热痹宜养阴、寒热错杂宜通、久病入络宜活血搜剔)"学术思想已经广为国内外中医风湿界流传并接受.

  • 基于2型糖尿病数据挖掘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模型建立研究

    作者:李建生;胡金亮;王永炎

    目的:以2型糖尿病数据挖掘结果的研究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调查资料1134份.其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糊系统(fuzzy system,FS),构建基于动态Kohonen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模型.通过Fisher-iris数据检验模型可靠性.后用该模型对临床数据挖掘,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获得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诊断标准,并通过测试数据检验其合理性.结果:证候诊断标准与原始数据诊断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6%.结论:该模型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合理.

  • 天生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急性脑出血TNF-α、HSP7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雷;何泽云;黄仁发;陈丽;邵颖

    目的:观察天生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急性脑出血TNF-α、HSP70表达影响,探讨天生饮对大鼠急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手术组,采用两肾一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在无菌条件下行左侧肾动脉狭窄术,术后4周可形成稳定高血压.在此成功模型基础上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生饮组,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组内再随机分成1d、3d、5d、7d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术前禁食,正常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模型组、天生饮组各组每天灌胃1次,直到处死为止.用HE染色方法观察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出血侧脑组织TNF-α、HSP70的表达.结果:天生饮组术后大鼠神经病理体征减轻明显,术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受损较轻,细胞结构较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肿周围区TNF-α、HSF70表达均显著增多,模型组和天生饮组各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生饮组各时间点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天生饮对大鼠高血压无明显影响,可明显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区TNF-α、HSP70表达均显著增多,但天生饮增强HSP70在上述区域的表达,下调TNF-α在上述区域的表达.

  • 1950例急性中风发病节气高峰期的圆形统计分析

    作者:何明丰;梁章荣;张继平;高振和;莫少庸;张英俭;申放;陈子星;蔡丽云;香卫红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发病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包括1597例缺血性中风与353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气,做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高峰期,观察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的特点.结果: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在发病节气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P>0.05).急性中风患者在春分至谷雨为相对低发节气,其中缺血性中风在春分至立夏为相对低发病节气,出血性中风在谷雨至夏至为相对低发病节气.结论:急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发病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急性中风的发病率.

  •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作者: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兔药前血小板聚集率,根据体重及血小板聚集率将家兔分为6组.后灌胃给药7d后,测定各组家兔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各组药前与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汤剂优于有效组分组(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胶原、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对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冠心Ⅱ号各组无明显差异.

  • 加味小柴胡汤对顺铂、阿霉素致大鼠肝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应柯;董红兵;张喜卿;刘尚岭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素的致肝肾损害机制及加味小柴胡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顺铂组生理盐水+顺铂(腹腔注射,下同);阿霉素组生理盐水+阿霉素;实验1组加味小柴胡汤+顺铂;实验2组加味小柴胡汤+阿霉素.给药后观察肝肾组织结构、功能及过氧化反应的变化.结果:给大鼠顺铂或阿霉素,皆可导致肝肾功能与结构损害,SOD及GSH-px活性及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应用加味小柴胡汤则可明显减轻肝肾功能及组织损害,升高T-AOC、SOD、GSH-PX活性及GSH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顺铂与阿霉素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与其引发的过氧化反应有关.加味小柴胡汤的肝肾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肾上腺切除的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

    作者:卢德赵;沃兴德;施孟如;沃立科;唐利华;李毅

    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功能广泛、作用特殊,有主宰生命之概念,故历代医学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阳虚证是指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

  •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晓梅;张云;吴广均;王荣梅;吴振宇

    目的:了解不同应激时间的慢性复合式应激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72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3周组、应激3周组、正常5周组、应激5周组、正常7周组、应激7周组.将心理应激、束缚、尾悬挂、站台、夹尾搏斗5种应激方法(纯心理应激、心理和生理复合应激)随机安排到各应激时间内,制作慢性复合式应激动物模型,于末次应激后第2天,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进行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睾酮(T)检测;取睾丸、附睾称重,进行精子计数、摄像(精子质量分析)和精子内pH值检测;并进行睾丸切片,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5种应激方法组成的复合式应激方式能显著降低动物的体重增长率、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精子内pH值及血清FSH、T水平有不同程度地降低.病理分析睾丸生精上皮的排列、层数、管腔精子数等也不同程度地改变.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小鼠的体重增长率、精子内pH值等都呈上升的趋势.结论:5种应激方法组成的慢性复合式应激方式能显著改变雄性小鼠与生育有关的生理特性,降低其生育能力;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部分指标可以出现可逆性变化.

  •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冯玲;曹洪欣

    治疗性血管新生为冠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这种被形象地称之为"药物促进心脏自身搭桥"的方法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西医用基因重组的bFGF、VEGF蛋白或其基因导入在实验研究中己被证实,对缺血心肌具有确切的促侧支循环形成和血管新生作用,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也己进入试用阶段,但其价格昂贵,且可能有引起致命性低血压、促进肿瘤生长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副作用,目前尚不能在临床广泛地推广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疗效肯定,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和心肌缺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促血管新生可能是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另一机制.既往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具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3],我们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AM),观察了此法指导下创立的温心胶囊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以期从另一个层面阐明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

  • 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TβR Ⅰ/Ⅱ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寿宁;王振常;梁尧;何磊;郑身宏;韦刚

    目的:研究中药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TβR Ⅰ/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壮肝逐瘀煎灌胃,取血清及肝组织做检测,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组织TβR Ⅰ/Ⅱ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6周后,与病理模型组大鼠比较,壮肝逐瘀煎治疗组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TGF-β1及TβR Ⅰ/ⅡmRNA明显降低(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够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肝逐瘀煎抑制TGF-β1及TβRⅠ/Ⅱ mRNA表达有关.

  • 知母不同炮制品滋阴作用研究

    作者:郭志力;陆兔林;季德;王云峰

    知母是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知母(Anemarrla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用于外感热病和高热烦渴,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皂苷和芒果苷等.药理研究显示,知母具有抗衰老、抑制Na+ -K+ -ATP酶活性、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病原微生物等一系列药理作用[1].知母临床常见的饮片有生知母、盐知母.生知母苦寒滑利,长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盐炙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能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2].本实验以血糖、耐缺氧能力和心率为指标,对知母不同炮制品进行实验研究,为知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吴茱萸药组配伍规律探析

    作者:于峥;杨威;周艳华;孙明杰

    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性辛味苦,气温,有毒.<汤液本草>谓"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功善温经、止痛、理气、燥湿.<本经集注>记载吴茱萸"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关键词: 吴茱萸 配伍规律
  • 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的配伍比较

    作者:赵方田;于友华

    伤寒初起解表与温病初起解表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由于辨证体系的不同,其治则治法不同,伤寒以辛温解表,温病以辛凉解表,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在配伍上有诸多不同.本文对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进行了理、法、方、药等环节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辛凉 辛温 配伍比较
  • 浅谈《伤寒类方》中小柴胡汤类古方加减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刘志香

    药品管理法规定,除去药典收载的古方或成方(以下称古方),凡是"增加新治病证的药品",均属五类新药,要想推广使用,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否则被视为违法.然而,在中医临床实际中,又允许医师遵循辨证论治的法则,针对某病某证的个体差异,运用古方随证加减使用,不必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这不仅尊重了中医学"辨证论治"、"随证治之"的学术特点,而且对发挥医师的创造性,对进一步发掘新药、新方大开了绿灯.但是,运用古方只能"随证"加减,不能"随意"加减,更不能通过所谓的加减,把一个古方弄得面目全非而成为自己的"新方".

  • 简述中医论文数字用法的基本规则

    作者:杨英豪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1987年1月1日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并于1987年2月1日起试行.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要求1996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其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重排古籍、出版文学书刊等,仍依照传统体例.中医药学术论文在编辑出版时,也应严格遵循这些要求.为便于中医药工作者在撰写、编辑实践中学习、应用,特将中医论文在数字用法和数值修约时所应遵循的规则概述如下.

  • 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培训中的文化导入问题探讨

    作者:何阳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中医专业人才除了要精通中医知识外,还必须在实践和学习中树立文化差异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与发展.

  • 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客观化研究概况

    作者:李磊;刘建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居内科疾病之首.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血行不畅、心脉瘀阻为其基本病机.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血瘀广泛存在,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冠心病血瘀证的病证结合研究,涵盖了从中西医病理学到中西医诊断学的大量内容,其客观化研究有助于深入的认识疾病,并且可以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标.近年来,广大的医学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进行了深入的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现综述如下.

  • 中医解毒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概况

    作者:黄绮丹;李达

    目的: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方药、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解毒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情况.方法:诸多医家主张解毒法治疗再障,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结论:实验研究表明解毒类方药能够改善免疫异常,促进造血功能.但目前对解毒类中药治疗再障的研究仍较少,其治疗再障的作用及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口味异常的辨证论治

    作者:刘建平;孙玉信

    临床经常遇到口味异常的病人,诸如口臭、口苦、口成、口淡、口涩、口甜、口腻、口辛(辣)、口酸、口腥、口涩、口香等多种,分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口味异常 辨证论治
  • 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洪林;张卫华;李辉;邓永全

    原发性痛经(PD)是指生殖系统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青春期少女与未生育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20%~90%.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从毒论治脂肪性肝炎

    作者:徐燎宇;蒋会茹;周晴;徐杰男;张云鹏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均为现代医学的名称,但在中医学中有相关病症的记载,根据其症状特点和临证表现,可归属于"痰证"、"痞证"、"胁痛"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多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进而导致湿邪、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积于肝,日久肝脏受损.笔者在临床学习、实践过程中,跟随著名老中医张云鹏先生,对该病进行药食的综合调治,效果良好.张云鹏老师行医五十载,愈人无数,对该病的治疗尤有独到经验.张师认为该病是典型的内毒引发的炎症,有别于外毒引起的肝炎.其往往是由于过食肥甘,代谢产生毒物日积月累,阻滞肝络,导致肝络受损,在脂肪肝的基础上演变为肝炎.故在治疗上,张老师主张从毒论治、清解热毒,兼顾气血虚实.现将临床治疗的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 骨质增生从肾论治探析

    作者:谭邦华

    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好发于颈、腰、膝等大关节.临床上以眩晕、疼痛、肢体麻木为其特征,甚则不能站立行走,疼痛剧烈或掣痛,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病情多缠绵难愈且易复发,其发病多为内外相引,外为风寒湿邪侵袭,内为年老肾虚、房劳过度、重力损伤而致.其病机为肾虚精亏,筋骨失养,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脉.笔者认为,骨质增生病理基础在肾,其根本在肾,其治本亦在肾.临床实践证明,通过补肾壮骨、益气通络、温经散寒的治疗,确能提高疗效,消除易患因素,而对于远期疗效和预防保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中药配合梅花针治疗慢性湿疹92例

    作者:开雁

    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配合梅花针疗法治疗慢性湿疹9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药 梅花针 湿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