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相应方剂考证

    作者:李楠;曾凤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有大量重复内容,经比对发现两书相同方剂药味组成基本一致,但在主治病证、炮制表述方式、方中药物剂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且无任何文字标注.通过分析两书版本源流与文字内容,结合唐宋之际时代背景,推测孙思邈在编写《千金翼方》时对方剂主治病症与疾病分类等认识与早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宋人统一修改《千金要方》中药炮制表述方式,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之际中医药学术发展与药业兴起的状况;两书药量的较大差异目前难以得出明确结论,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 对“肝病实脾”相关问题的思考

    作者:祝建材;苏新民

    “肝病实脾”早见于《难经》,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提出的重要治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肝脾在生理上关系密切,故病理上肝实也好、肝虚也罢常易传脾.领会“肝病传脾”与“肝病实脾”的涵史,对于掌握肝病的传变规律,推测疾病的转归意义甚大.但历代医家对于“肝病传脾”与“肝病实脾”的认识仁智互见,故笔者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以期提高肝病的治疗效果,更好地领会中医治未病的精髓.

  • 略论《医碥》与《嵩厓尊生》的渊源

    作者:王国为;杨威;徐世杰

    清代医家何梦瑶富于著述,《医碥》为其代表作.当前研究多认为《医碥》是以王肯堂《证治准绳》为蓝本整理而成.通过研读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医碥》除参考《证治准绳》外,还重点引用了清代医家景日昣的《嵩厓尊生》.在医论部分,《医碥》通过标注进行引用的有5处:卷一的“血”“寒热”与“瘘”,卷二的“肺痿肺痈”和“疝”;未标注而直接引用的有“瘟疫病论”“七方”“十剂”和“服药法则”等,引用篇幅均较大.在方剂部分,《医碥·诸方》直接从《嵩厓尊生》引用的方剂至少有45首,仅次于《证治准绳》.通过对《医骗》和《嵩厓尊生》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理清何梦瑶在医学上的继承和创见,对当前岭南医学等相关研究也有所助益.

  • 病邪兼化理论探讨

    作者:卢红蓉;胡镜清

    刘完素提出病邪兼化学说,病邪兼化临床常见,包括病邪相兼和病邪转化2种形式.病邪相兼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病邪相兼致病,病邪转化则指2种或2种以上病邪在疾病过程中病邪性质相互转化.外感、内伤疾病均有病邪兼化现象存在,病邪如何兼化不仅与病邪性质相关,同时与患者体质、病情长短、病情轻重程度都有密切关系.病邪相兼可细分为外邪相兼、内外邪相兼、内生之邪相兼,病邪转化也有外邪转化、内外邪转化、内生之邪转化之分.有些内生之邪相兼与转化同时存在,新生之邪与原有内生之邪相互裹挟,形成复杂的病因因素.

  • 《黄帝内经》对人体日节律的认识

    作者:张立平

    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素问·藏气法时论》《素问·玉机真藏论》《素问·金匮真言论》,以及《灵枢·卫气行》《灵枢·营气》《灵枢·五十营》等相关论述,从阳气消长、藏气主时盛衰及营卫气血运行3个角度对人体日节律进行探析,并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揭示.

  • 《景岳全书》痛风相关诊治研讨

    作者:谢平金;邓铭聪;柴生颋;刘成丽;吴栩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病变,造成急性炎症反应性滑膜的反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历代中医对其病名、病因病机论述不一.《景岳全书》是明·张景岳所著,熔其毕生临床心得、处方体会、用药特长于一炉,其中属于现代痛风范畴的中医病名如风痹、脚气、历节、骨痹、热痹等具有独特的见解.笔者通过对《景岳全书》中有关痛风范畴的中医病名相关诊治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总结其中与痛风相关的论述,为痛风的早期预见性诊断、干预治疗及其预防调护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痛风 景岳全书 防治
  • 论《黄帝内经》“和态健康观”

    作者:杨志敏

    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阐释,构建以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一体的和态健康观,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应是“和”.“和”是在其变化过程中内外及其内部之间互相作用、不断发展、保持和谐有序的状态,强调人体本身内部脏器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协调、和谐、统一,是中医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的高概括.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共同构成的和态健康观,是《内经》的核心健康观念,是中医学佳的健康模型,是生命活动追求的高境界.

  • 塞流、澄源、复旧在鼻衄中的运用

    作者:王雷;兰艳;彭星;王振兴;王飞

    鼻衄是鼻科多发病和急重症,其治疗学内容弥足丰富,但对鼻衄一病尚缺乏完整、规范的辨治思路.笔者结合明代医家方约之的治崩三法和鼻衄的临床证治经验,指出“塞流”“澄源”“复旧”亦是治疗鼻衄的基本治则和根本大法,也是鼻衄一病的完整辨治思路.塞流即截流止血、固摄精微,澄源即辨证审因、澄本清源,复旧即调和阴阳、通畅元真.临床施治当在辨证论治与整体观指导下,灵活运用此三法,出血期治疗以“塞流为主,澄源为要”,血止后治疗以“澄源为主,复旧为要”.

  • 中医学精理论源流初探

    作者:曹姗;赵紫薇;周萱;徐芳;李德杏;王泓午

    中医学诸多理论的形成都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精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故从哲学及中医学典籍的相关论述着手整理归纳精的含义,旨在探究精理论与两者的联系及其发展.通过理论梳理得出,中医学精理论既是对哲学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与其存在质的转折,突出表现在对人体“精”、“气”关系的认识.

  • 《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哲学思想比对研究

    作者:赵心华;李海峰;鲍计章;倪红梅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分别是中西医两大不同医学体系的发端.通过对《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哲学思想的比对研究,可以发现中西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早期哲学思想的异同,进而为我们正确看待目前两者的差异以及分析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 《伤寒论》朱雀方之新考

    作者:蒋莉娅;唐正利;江淑秋;赵弘卿

    青龙、白虎、朱雀及玄武上应天象,张仲景将其创造性地用于命名汤方治疗伤寒类疾病,创立了四象方阵并被后人沿用至今.青龙、白虎及玄武汤在《伤寒论》中均有明确记载,而有关朱雀汤的存在与否及具体何方,学术界主要持5种观点:一是朱雀汤本就不存在或已散逸;二是朱雀汤为群方说;三是朱雀汤为十枣汤;四是朱雀汤为黄连阿胶汤;五是朱雀汤为四逆汤类,并一一进行了阐述.

  • 微汗法治疗肿瘤的理论探析

    作者:郑川;严然;由凤鸣;杨亦奇

    基于对现代人体热力学结构及对“人身阴阳和而后汗”理论的现代解读,“汗”是包含阴阳2种属性的一种特殊所在,故选择“汗”作为衡量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一个标准;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人体热力学结构理论分析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即肿瘤的实质是体内津液“阳化气”不足,日久积滞而形成有形之体.故采用以激发、疏布阳气为目的的微汗法进行治疗,进而形成一个关于“微汗法”完整的理论体系.

  • 益气温阳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研究

    作者:全日城;张姗姗;杨晓红;许勇刚;胡晓梅;刘锋;麻柔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法临床疗效及免疫疗效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直接免疫法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探讨CITP病人免疫紊乱状态及疗效机理.结果:本研究治疗组总病例数28例,完全反应4例(14.29%),有效8例(28.57%),总有效率42.86%.治疗前平均Plt计数(23.02±13.69),治疗后平均计数(46.18±50.47),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制研究提示,治疗后显著降低NKT细胞、CD3DR+活化T细胞比值;升高CD19+ CD5+/CD19+比值、CD4+ CD25+ Treg细胞和Th2细胞,起到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作用.结论:益气温阳法通过降低NKT细胞、CD3DR+活化T细胞,提高CD4+ CD25+ Treg细胞和Th2细胞,显著改善免疫紊乱状态,改善外周血小板水平.

  • 龙牡清心合剂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陈秀峰;肖臻

    目的:研究龙牡清心合剂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肝旺型儿童ADHD60例,试验组30例给予龙牡清心合剂,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均治疗6周,对治疗前、治疗6周后主要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及学习困难经Mann-Whitney U检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障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除了改善精神发育障碍外,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经Mann-Whitney U检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龙牡清心合剂临床疗效优于小儿智力糖浆,能明显改善神疲乏力、自汗盗汗、脾气急躁等症状.

  • 岭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作者:蔡海荣;赵帅;黄永莲;黄炬明;陈伯钧

    目的:探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的岭南地区中老年人群,对比分析3种体质之间血压、尿酸、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痰湿体质血压、尿酸、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气虚质和平和质,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气虚质和平和质.结论:痰湿质是岭南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集的危险体质,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

  • 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作者:罗仕娟;佘世锋;朗建英;刘凤斌

    目的:考评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使其能够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方法:在广东省广州、深圳、中山、番禺、东莞5个地区选择慢性肝病和健康人各250例进行调查,并计算该量表的信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等.结果:492份问卷进入结果分析,量表大部分方面及领域的克朗巴赫α系数大于0.7,大部分条目与领域的相关性较强,量表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CFI)大于0.9.不同组别的量表得分采用成组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症状量表具有区分健康人与病人的能力.结论: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是一份用于测定和评价肝病临床疗效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月宁;王爱兵;佟琳;安阿玥

    目的:比较分析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对静脉曲张型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患者为笔者2年会门诊或住院诊断静脉曲张型混合痔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7例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芍倍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间临床疗效,注射前、术后3d及7d采用肛镜观察痔核黏膜变化情况,术后随访并观测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80.70%)显著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痔核黏膜变化上,2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d、术后7d均存在显著变化,观察组术前与术后3d、术后7d均存在显著变化,2组间在术后3d、术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变化上2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与术后24 h存在显著变化,2组间术后24 h存在差异;对照组随访(6.45±2.37)个月,观察组随访(6.51±2.4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硬结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直肠狭窄、坏死出血及肛门疼痛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芍倍注射液对静脉曲张型混合痔效果及安全性远高于消痔灵,值得临床推广.

  • 益气复脉合剂抗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研究

    作者:武乾;李昊娲;石晓路;孙明杰;林谦;李岩

    目的:利用膜片钳技术阐述益气复脉合剂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利用膜片钳方法考察益气复脉合剂抗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作用.结果:益气复脉合剂可显著缩短乌头碱所致动作电位时程APD、APD50、APD90的延长,对静息电位、超射、幅度及大上升速率并无明显改变.结论:益气复脉合剂抗乌头碱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室肌细胞的Ca2+内流以及K+外流有关.

  • 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一婕;王永辉;张晓圆;周然

    目的:探讨风湿宁胶囊(FSN)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血清干预24、48、72 h后对CIA-FLS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血清干预48 h后对CIA-FLS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CCK-8法结果表明,在24 h,FSN各浓度(20%、10%和5%)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在48 h,20% FSN含药血清和10%FSN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的增殖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在72 h,FSN各浓度(20%、10%和5%)含药血清对CIA-FLS细胞增殖均可见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20%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效果好.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结果表明,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各浓度(20%、10%和5%)组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细胞总凋亡率,其中20%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组对CIA-FLS细胞凋亡促进作用强.结论: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对CIA-FLS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的促进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五苓散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作者:江宏;钱林超;奚胜艳;彭立;杨宗保;赵玉芹

    目的:观察五苓散降压作用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模型组、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替米沙坦组各10只,选择10只Wistar京都大鼠作为正常组,测量大鼠用药前后2、4、6、8周的血压、心率以及体质量.测定给药8周各组血清中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mRNA的表达.结果:用药后第4周起五苓散各剂量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以及体质量均有降低作用;用药8周后,五苓散高、中剂量组血清中Renin、AngⅡ、ALD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五苓散各剂量组心肌组织中AT1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ACE2 mRNA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结论:五苓散能够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RAAS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

  • 健脾消癌方对大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晓;蒋益兰;李勇敏;谭小宁;简小兰;罗星

    目的:研究中药健脾消癌方对大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索其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肝转移裸鼠模型,将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脾消癌方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并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情况,测定其肝组织中MMP-9、TIMP-1表达量.结果:健脾消癌方组肝转移率低于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肝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MMP-9/TIMP-1比值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而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消癌方可抗结肠癌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及TIMP-1表达、保持二者间的动态平衡有关.

  •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解析与应用

    作者:赵家有;宋春生;张颖

    读《临证指南医案》须重视书中附论注释和所载案例互证.故从“肺胃同调”“喜用鲜药,巧用陈药”“脾虚夹痰,扶正祛邪”“温通脾阳,化湿祛邪”“药寓食疗”5个方面解析《临证指南医案·脾胃》,5个方面均贯穿着叶天士重视脾胃及脾胃分治的理念,并附两则应用案例.

  • 吴颢昕治疗糖尿病经验

    作者:徐达;吴颢昕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常常累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吴颢昕教授认为现代的糖尿病与古代消渴病的证型已有所不同,临床辨证不可拘于一格,应突破三消辨证,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认为气阴两虚、脾肾俱亏为糖尿病发病之本,且伏热为标、瘀滞为变,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佐以清泻伏热、活血化瘀并贯穿始终.

  • 车葛楂苓汤治疗60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袭雷鸣;金喻

    目的:观察自拟“车葛楂苓汤”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车葛楂苓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蒙脱石散、庆大霉素颗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5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车葛楂苓汤对小儿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儿童 中医药 腹泻
  • 金实治疗乳糜尿经验

    作者:袁晓琳

    中医临床将乳糜尿归于“尿浊”范畴,病机多为湿热犯肾、脾肾不足.金实教授认为乳糜尿总治则是祛邪与扶正兼顾,但尤重清利湿热.辨治乳糜尿应分期论治,早期宜清利湿热,中后期宜标本兼顾;具体治法运用上,清利湿热应侧重化湿泄浊,且利湿不伤阴;遇乳糜尿迁延易复发者,在清利下焦时如能加入化瘀和络药物则疗效更著;若精微过泄,宜运用莲须等兼顾涩精固肾,此外加入水蜈蚣和飞廉可增强分清别浊功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史宏中医辨治少弱精子症经验

    作者:陆良喜;王文杰;陆杰;胡小利;陈忞超

    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史宏教授诊疗少弱精子症紧扣中医特色,注重中西医结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精室,肾虚是贯穿其始末的基本病机,或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或肺肾阴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阻碍精子的发生发育,抑制精子的活动,使精子密度减少、活力降低,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治疗主张“治病必求其本”,补肾乃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根本大法,以滋补肝肾、健脾益肾、润肺补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法.创有“红黄仙子饮”、“参术仙子饮”、“乌黄仙子饮”、“丹七仙子饮”等经验方,并运用“阶梯疗法”治疗复杂性少弱精子症,临床取效显著.

  • 沈绍功应用“加减二仙汤”临证经验

    作者:贾海骅;李玉波;李志更;张治国;韩学杰

    沈绍功教授在“二仙汤”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尊重原意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加减二仙汤”并扩展其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的功效.针对临床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更年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闭经、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病属肾亏阴阳两虚、虚火上炎等一系列病症有治疗价值.方中当归、益母草调冲任,进而协调肾阴肾阳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谓精妙,阴阳之药易格拒,此组药物却可促成阴阳药物的相互融合.

  • 方家选运用中医宗气理论治疗获得性皮肤松弛症经验

    作者:陈吉全;张方毅;方家选

    方家选教授认为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属于中医“皮痿”范畴,病机多属宗气亏虚、风湿热外邪入侵所致,治疗以补益宗气,同时驱风清热祛湿,故在使用消风散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黄芪施治.其中大剂量黄芪峻补宗气,宗气得补,在里可托举脏器,在外可固摄皮毛,此外宗气得补不但可使消风散中驱风清热祛湿之品驱邪有力,且使其久用而不伤正气,如此施治邪去正安,宗气固摄有力,则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可治,以此为指导成功医治此病1例.

  • 丁元庆辨治湿热头痛经验

    作者:胡春雨;赵丽丽;杜世豪;丁元庆

    总结丁元庆教授从湿热辨治头痛的经验,认为目前湿热头痛因于外感者少,湿热多源于内生,病在中焦阳明气盛或太阴脾气不足.当精神紧张或过食肥甘厚味则精微物质不归正化,易生湿化热.病机主要为湿热致气机阻滞、经脉不畅,湿热内蕴可化生痰浊,形成瘀滞、耗伤阴液,产生头痛、头重、颈项拘急、记忆力减退、体胖、脘痞、大便不爽、溏垢挂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临床表现,并形成夹气郁证、夹痰证、夹瘀证、夹阴虚证等不同证型.治疗以清热利湿、调气通络利窍为主,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详细介绍了方中主药葛根、黄芩、黄连、土茯苓、滑石的用药特色,并举验案一则说明湿热头痛的辨治过程.

  • 梅国强拓展“通阳不在温”辨治思路

    作者:周贤;方方;邢颖;许乐思;刘松林

    探析梅国强教授拓展“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法运用于杂病辨治的思维方式和临证经验.围绕通阳法,以“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为切入点,结合梅国强拓展通阳法思路,运用于辨治杂病的认识及其辨治各科病证的验案进行分析.从通阳不在温,然非尽在利其小便,并将其拓展至清热祛湿(痰)、淡渗利湿、活血化瘀、化痰(饮)宣痹等法以通阳来阐释其拓展运用思路.

  • 陈士铎论治虚汗证医案三则及方药探析

    作者:范红江;闫海峰;刘厚涞;王克林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虚汗证的辩证治疗有独特见识.故在探讨陈士铎所著《辨证录》治疗虚汗证三则医案的用药特色和病因病机,进而总结出治疗虚汗证“补阴摄阳、滋肾水兼清心火、补肾滋阴”的学术思想,并发现陈士铎在治疗虚汗证的三则医案中尤为固护肾水的重要性,肾水足则五脏阴阳调和,五脏阴阳调和则汗液止.陈士铎治疗虚汗证的重要思想为我们临床治疗虚汗证提供了明确的辩证思路,对临床虚汗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路志正临证经验选介

    作者:王秋风;刘宗莲;路洁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为人谦和,医术精湛,在学术上学兼各家,博采众长,尤重脾胃学说,其学术风格独特,临证经验丰富,笔者试从调治杂病宗脾胃、辨证论治重湿邪、三因制宜尚整体、以平为期察阴阳、综合防治倡养生5个方面对路志正教授的临证经验做粗浅分析,并附病案说明.

  • 电针穴位对分娩大鼠镇痛效应及5-HT 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秋燕;王美丽;李丽;李艳林;王梦莹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大鼠分娩的镇痛效应及其中枢5-HT、2A受体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方法:120例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电针三阴交穴组、电针合谷穴组、电针合谷加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穴组及药物组.热水甩尾观察镇痛效应,ELISA法检测血清5-HT水平,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中枢5-HT及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大鼠痛阈值治疗前(f=0.7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216.3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5-HT、大脑、脊髓5-HT及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不同穴位由低至高依次为空白组<血海组<合谷加三阴交组<合谷组<三阴交组<药物组,不同程度降低血清5-HT表达水平,提高大鼠痛阈值及大脑、脊髓5-HT及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电针不同穴位产生不同针效作用与电针不同程度降低血清5-HT表达水平及提高中枢5-HT、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相关,揭示5-HT及2A受体参与电针穴位镇痛的作用机制.

  •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

    作者:邱科;周兴兰;孙睿睿;曾芳;谢涛;江章华;梁繁荣

    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中惟一缺少的一条,其循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故拟以绵阳双包山汉墓“人体经脉漆雕”与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中刻画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为重点,梳理、探寻手厥阴经脉循行的演变过程.

  • 壮医药理论对“痧”的认识和治疗探究

    作者:唐汉庆;黄岑汉;郑建宇;李克明;黄秀峰;窦锡彬;李晓华;赵玉峰

    “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的病因病机理论,“三道两路”学说是壮医理论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病因素是导致“痧”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痧”症的医学知识和治疗用药经验.其中有关“痧”症的辨证分型和针刺放血疗法、刮痧疗法、药物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医药理论和应用的特色.通过总结和归纳壮医药理论对“痧”症的认识和治疗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壮医药理论和壮药应用的认识并促进交流,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并找到更多的治疗效验方法,从而丰富壮医治疗学内容.

  • 热敏通道与辛味中药的解表原理

    作者:杨桢;汪文来;刘珍洪;高蔚;杨阳;安致君;赵红霞;Michael Xi Zhu

    表证是外感病邪引发的一类初期综合表现,以恶寒、发热、苔薄、脉浮为主,常常伴随疼痛、咳嗽或腹泻.恶寒、寒战是对外邪初期的抵抗,其本质是诱导产热,从而诱发骨骼肌的颤抖高效产热,为发热做动员.发热不利于病邪(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而有利于人体正气的增强,但高热会危及生命,人体有相应机制应对.辛味中药中的TR PV1激动剂在早期使用,可以成功抑制寒战,阻止产热;在发热期使用可以迅速使得腠理开泄,汗出热退且不易反弹.此外,这些激动剂也有优良的止痛、止咳作用,对外感证有全面的疗效.辛味中药在解表时优先考虑其辛散作用,至于其温凉之分的分子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热敏通道激动剂的消炎作用并非杀菌或病毒,而是阻止其病理产物不良信号的传递.由于感染的复杂多样性,应将解表法与其他治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 张仲景龙骨配伍特点探析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

    对张仲景经方中含龙骨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家方论和文献资料,揭示张仲景辨证组方中龙骨的配伍特点,其中以配桂枝为常见,占含龙骨方的85.74%,二药配伍可以在补阳固阴、解外安内等方面起到协同促进疗效的作用;其次是以之配牡蛎,占含龙骨方的71.4%,二药配伍可以在镇惊安神、收敛固涩、平肝潜阳等方面相须为同;还有以龙骨配蜀漆者,其配伍之奥义足以资临床借鉴.

    关键词: 龙骨 配伍 张仲景
  • 归脾汤中木香作用探析

    作者:周玄;周琦

    归脾汤出自宋·严用和的《济生方》,时至今日仍是临床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所引起心悸失眠等症的常用方剂.方中木香的作用自古多有讨论.通过对木香功效的考据与分析以及比较历代医家对归脾汤中木香的认识,提出木香在归脾汤中作用的新观点,遵照《神农本草经》等本草著作所记载的木香“久服不梦寤魇寐”,认为归脾汤中用木香不仅可理气醒脾,更应有安神的作用.并进一步结合其他方剂论述了木香可安心神的观点.

    关键词: 归脾汤 木香 方解 安神
  • 防己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

    作者:张丽艳;梁茂新

    通过对古代本草、方剂及2005版《中国药典》中防己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中国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治疗诸痫、中风手脚挛急、口面喎斜、主肺气喘嗽、膈间支满、散留痰等功能,以及古代含防己复方治疗中风、风痱、中风半身不遂、偏风、喘嗽、喘促、诸咳嗽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综合古今,初步确认平肝息风、止咳、化瘀消癥、宁心安神、明目是防己的潜在功用.

  • 中医亚健康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作者:张冀东;何清湖;孙贵香;孙涛

    中医亚健康学是近年来中医学与亚健康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08年开始创立到现在,已经初步完整地构建了中医亚健康学的学科体系构架.本文对近年来中医亚健康学学科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重点从教材的编写、科研平台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学科基地的建设以及学术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对中医亚健康学的建立做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以期对中医亚健康学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 肺卫之气年节律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林燕;王亚利;张明泉;王鑫国

    目的:运用血浆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肺卫气虚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以探索伴随肺卫之气年节律的潜在标记物.方法: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设为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干预,60 d为1个疗程.同时每个季节设对应健康组,并分别对健康组及疾病组治疗前后采集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3组的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偏小二乘法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季推测出不完全相同的肺卫气虚证的潜在标志物;推测并反证了半胱氨酸、L-蛋氨酸是伴随肺卫之气年节律的潜在标记物.结论:四季发现不完全相同的潜在标志物与肺卫之气的节律性相关,推测半胱氨酸、L-蛋氨酸是伴随肺卫之气年节律的潜在标记物.

  • 2016(丙申)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

    作者:李俊龙;李燕

    2016(丙申)年,是继金运之后的水运太过之年,而其气候的偏向性当以风和火热为主,所以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火热经常与寒肃作平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木火同德,上应莹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

  • 近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演变

    作者:王利;曹继刚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学教育的基石,在中医药教学中起重要作用.自1960年我国第一版中医课程的全套试用教材出版至今,我国先后已有七版全国中医药院校通用教材、双语教材以及多种中医学基础辅助教材出版.故就近现代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演变,与当时的中医药发展政策进行论述,阐述了中医学在国内外的普遍发展形势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具体关系.由此可见新中国中医政策的改变推进了中医教育的逐步发展与完善,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应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改进.

  • 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小波分析及其与五运六气关系的研究

    作者:杜绍龙;方泽南;丘宇慧

    目的:探讨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与五运六气学说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并预测登革热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采用复Morlet小波对广东省1981 ~2014年34年间登革热年发病率进行周期分析,探讨其与运气周期的关联性,分析波峰对应年份的干支特点.结果:登革热年发病率有9年和17年2个准周期.9年和17年时间尺度所对应的波幅都逐年下降,表明登革热的年发病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9年准周期和五运的10周期有一定的吻合,高发年份为土运和火运之年;17年准周期和六气中的18年准周期也有一定的吻合.在9年准周期中,登革热的发病高峰对应六气中的君火在泉.

  • 越鞠丸抗抑郁研究进展

    作者:任荔;吴颢昕;陈刚

    抑郁症是目前高发的精神类疾病,其部分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针对郁证“六郁”所设的越鞠丸,对抑郁症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故对近年来关于越鞠丸抗抑郁的理论探索及主要针对的临床抑郁症类型进行综述,并结合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越鞠丸抗抑郁研究对临床用药剂型和治疗范围的启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越鞠丸抗抑郁的中医临床运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中医药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进进;王宏伟

    不孕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并已成为生殖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优质卵泡的排出与孕卵的成功着床是影响妊娠的关键环节.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不孕主要的发病机制,补肾活血法正成为治疗不孕的研究热点,且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作用日渐突出.故就补肾活血法在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中如何促排卵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作如下综述.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诚;郭杨;董维;马勇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目前西医尚无确切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从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益气活血化痰法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新研究进展.

  • 中药取嚏法在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皓皓;杨学

    在梳理中医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中医学对喷嚏的认识、取嚏法的产生与发展、取嚏法的理论基础、取嚏法在防治上感中的运用以及使用注意,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取嚏法的作用机制.认为鼻交通肺与外界,在外感病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取嚏法能通过发汗和催吐痰涎达到畅达气机、解肌祛邪、通关开窍的治疗作用.同时由于鼻黏膜内血管丰富、渗透性高,所以经鼻腔给药的药物能有效地作用于全身且吸收程度、速度与静脉注射相当.以滴鼻法为代表的取嚏法在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中相对于一般药物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国内外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曾传;杨惠;张何骄子;吴巧凤

    与穴位特异性比较,有关穴位的非特异性效应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实际上,穴位非特异性效应可能是针灸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故从国内外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争论热点出发,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研究值得思考.从临床疗效等对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初步阐释了穴位非特异性的实质内涵,并分析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产生的基础可能包括皮肤结构系统、皮肤信号传导系统、针灸后穴位局部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中枢广泛效应机制等,为今后的穴位非特异性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

    作者:仇秀宇;赵丹;屠立平;许家佗;龚博敏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故对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对针灸推拿疗法、中药疗法、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进行分类分析和评述.其研究仍以针灸推拿疗法为主,主要进展表现在文献挖掘、规律性总结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新型特殊针法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涌现,超短波、红外射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入中医药治疗急性腰扭伤领域,并对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前景及不足进行了展望.

  • 从译文可接受性角度探讨《伤寒论》病证名的英译

    作者:白雅雯;麻春杰

    《伤寒论》中病证名的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伤寒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其具有多义性、抽象性、模糊性、文学性、专业性等文本特点.译者在翻译《伤寒论》的病证名时需要考虑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对译文可接受性的影响,灵活运用直译法、直译法结合注释法、意译法、音译法结合注释法等多元化的翻译方法,以准确完整地翻译词义进而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 中医学的认知方法——取象比类法

    作者:王娇娇;周荣易;高卫萍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取象比类法是中医学主要的认知方法之一,贯穿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之中,在中医思维中起到“黏合剂”的作用,是物质与意识的结合部,同时也是中医学讲求“悟性”的关键.它在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学的认识、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中医学方药运用等方面发挥着指导性作用.从方法学上剖析中医,有助于从逻辑上梳理和把握中医,从而使中医更易被理解和接受,进而对中医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裨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