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病机构建与治则探讨

    作者:郝媌;于俊生

    基于“络病”学说和“风邪”理论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长期运用与实践,构建以“肾络瘀阻,脾虚风动”为主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故认为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脾肾衰败为本,因“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形成“肾络瘀滞”证,而风邪是导致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进展的重要因素.脾气虚弱,外风乘袭,潜伏于肾,鼓动肾络;脾肾衰亏,阴血乏源,阴不敛阳,阳亢化风成为病机关键.临床应重视调整脾胃之气、补肾健脾、益气扶正,建立“和络泄浊,培土宁风”为主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辨治拓展新思路.

  • 论清透养三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综合应用

    作者:段颖;王浩中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在里,其治则不外“清、透、养”三法,即清泄里热、透邪外出、养阴生津,是针对温病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其运用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适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的治疗.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清、透、养”三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的病变特点灵活搭配、主次分明,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中医“督-肾-骨失调”病机理论研究

    作者:谢晚晴;郑洪新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腰椎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分析本病的病机理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故首先引中医古籍原文阐述督-肾-骨三者的关系,三者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联系为一体与本病密切相关;其次分析本病的病名、症状和病机,从这三个方面说明本病与“督-肾-骨失常”密切相关;后结合中医经典、作者的导师及其他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从补肾-壮督-强骨的中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论证腰椎退行性病变应从“督-肾-骨”论治.

  • 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大便异常等,其中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胆腑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其兼具参与情志和消化活动等功能.故从胆失决断、情志不宁,胆失和降、便泄异常等两方面,以探讨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为中医学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开拓思路.

  • 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

    作者:陈旭;陈瀚宇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病的发生不仅与肾脏相关,与肝脾两脏的关系亦为密切.其中肝虚筋失所养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方面,脾虚失其健运、生化乏源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病因,肾精亏虚、骨减髓空是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应着眼于肝、脾、肾三脏,同时在补肾、健脾、疏肝等方法的基础上兼顾痰、瘀、寒湿等合邪犯病,注意化痰、温阳化湿、利水渗湿等药物的运用,使肾精充盈、脾得健运、肝得疏泄、气血调和,如此才能达到标本同治、内外兼顾、正胜邪却的临床疗效.

  • 隐症与治未病再探讨

    作者:王涛丽;魏晓玉;徐强;李小娟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以及将来治未病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医者意也”考

    作者:范崇峰

    “医者意也”观念形成已久,历代学者说解不一,语义不明.从“医”“意”的上古音节构成考证其语源义,发现这两个词声韵所表达的运动状态相似,语义相近.根据“医”“意”二词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具体运用,发现“医”的内涵随时代变化而改变,但精神、思维、情志等“意”的活动一直是医疗活动的必要因素,并在医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内经》中“意”对“医”的主导方式主要是通过心意调节,不医而医;不假砭石汤药,以意医病;通过思维能力诊治疾病,把握患者心意治病.

  • 论筋性脏腑病

    作者:苏鑫童;刘琪;薛立功;刘元石

    经筋病包括经筋痹病与筋性脏腑病,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多局限于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缺乏系统的认识,使筋性脏腑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经筋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经筋痹病的诊治,亦可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并不等同,需严格区分.故旨在通过经筋理论从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探讨此类疾病,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筋性脏腑病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正确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

  • “升阳解毒”治疗慢性湿疹刍议

    作者:苏化;杨川;周新颖;刘渊;杨越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作者:盖晓丽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1组反复发生在月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躯体、精神症状(包括情感和行为)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三四十年才引起重视.今人多从脏腑论治此病,强调经前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其中尤以肝的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上以调肝为主.然而笔者以奇经八脉为突破点,对冲脉的循行路线、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冲脉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强调发病时冲脉的病理变化,指出其病机的关键是冲气上逆,提倡从调冲降逆的角度论治本病,为PM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 中医“头痛”与“头疼”辨析

    作者:曹克刚;付高爽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与西医对其理解存在差异.中医领域中,“头痛”与“头疼”的使用较为混乱,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查阅《阴阳十一脉灸经》至《中医内科学》的大量医籍,从病名由来、发病部位、起病特点、病名演变4方面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头痛”作为病名使用,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期已经较为成熟;中医“头痛”的内涵较广,包含西医的“头痛”和“面痛”;头痛起病特点各异,伴随症状多样,对于一些特殊的头痛临床当引起重视;“痛”和“疼”有不同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从“头痛”到“头疼”有其特定历史演变过程,“头痛”更适合作为病名.

  • 六气开始时间考辨

    作者:田合禄

    五运六气推演的始点,目前广为热议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正月朔日说和后世的大寒说、立春说3种,故逐一剖析《内经》、王冰注说及气候变化说的理论源流.正月朔日说源出《内经》正文,分别从一年之六气论、六十甲子历说、测病灾实例、从运说,辨析天气始冬至、地气始大寒、人气始立春的历法内涵.王冰次注《内经》,涉及运气推演的艮南说始于寅、立春说始岁首、大寒说候脉气.气候变化说诠释了五运六气知常达变及太阳历主寒热变化、阴阳合历主风雨气候等,并辨析立春、始春之异,探讨气象资料分析方法的数据偏移问题.综观而论《内经》正月朔日说是正确的六气开始时间.

  •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作者:陈梓越;李奕诗;周红;黄绍刚;胡延滨

    《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繁杂,使得后世对于厥阴病的认识亦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故认为厥阴病既以“厥阴”为名,从“厥阴”一词的含义入手探究厥阴病的病机当有其合理性.认为厥阴的含义,一为阴寒凝盛,一为阳气待发,综合两者可知厥阴病之病机在于阴寒闭郁阳气,阳气当发而不发,故厥阴病主证当为寒凝阳郁证,其主方应为当归四逆汤,而当归四逆汤进一步演变则成为乌梅丸.同时基于对“厥阴”含义的探究得出,厥阴病阴极阳生的变化以阳气不虚为前提,故厥阴病并非六经病之后阶段.

    关键词: 厥阴 厥阴病 病机 主方
  • 探析中医象思维之思维步骤

    作者:刘娇萍;袁昌劲;曹继刚;邹小娟;卢威;刘礼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深受王永炎院士的启发,并结合自身对象思维的理解,将象思维的内涵概括为象思维是在获取自然界万物之物象和意象的基础上,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事物进行归类,然后建立或运用象模型,根据象模型中内部关系来分析不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已知事物和认识未知事物的思维方法,具体的思维步骤为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建立(运用)象模型→象以尽意.

  • 心力衰竭的古病名探究

    作者:祝珍珍;袁灿宇;袁智宇;孙天福;张建文;李西云;袁海波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 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戚畅;刘炘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增加中药方剂内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止咳平均时间、气喘消失平均时间、湿罗音消失平均时间、退热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L-6、TNF-α水平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作者:郑攀;潘丹萍;陆相朋;卢婷婷;张建奎;冯斌;郑启仲;郑宏

    目的:研究郑启仲教授风池、气池诊法经验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并分析肝风证、咳嗽、泄泻、厌食4种疾病各30例,每种疾病选取2个证型.结果:肝风证中脾虚肝亢证气池色泽以色青、色紫多见,痰火扰神证气池以色赤、色紫多见,咳嗽中风寒咳嗽气池色泽以淡红、色青多见,痰热咳嗽气池以色赤、色紫多见,泄泻中脾虚泻气池色泽以色黄多见,湿热泻气池以色黄、色赤多见,厌食中脾失健运证气池色泽以色黄多见,脾胃温热证以色赤、色紫多见.同一患儿风池常表现出同气池一样的色泽改变,其中气池色泽变化较风池出现频率更高、色泽变化更明显.结论:不同疾病不同证型风池气池变化有一定规律,对中医临床辨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池气池望诊法是小儿望诊的一大特色,弥补了儿科诊法的不足.

  •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观察

    作者:宋高峰;尹燕耀;万勇;范培;贺柯庆;宗亚力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每周检测肝功能(ALT、AST、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MELD评分及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PTA各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肝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及MELD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能够显著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改善肝功能,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杨丽;王树庆;王海霞;李泉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6例,探讨各证型的发生频率、中医治疗效果、性别、病因和疗次的分布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证型的发生频率比较,肾阳虚型92例39%,肾阴虚型66例28%,肾阴阳两虚型78例33.1%;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肾阳虚组总有效率80.43%,肾阴虚78.79%,肾阴阳两虚组5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患者中医分型作为因变量,以肾阴阳两虚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因、疗次,而肾阴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程、病因和疗次.结论:年龄、病因、疗次是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永生;黄海华;廖军;危伸;刘升凡;罗敬福;刘海生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经胃镜确诊为PHG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Tanoue分类法记录PHG分级及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PHG的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的81例PHG患者中,各证型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顺序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湿热内蕴型>肝(脾)肾两虚型,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Ⅰ级改变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和肝(脾)肾两虚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Ⅱ级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以Child A级和Child B级分布为主(分别占48.1%和34.6%),在肝郁脾虚型中以Child A级为主占62.5%,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脾)肾两虚型中以Child C级为常见占55.6%,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hild B级中,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以及列联表进行分析,PHG患者中医各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HG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胃镜下表现的分级、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确立治法的客观依据.

  • 纳音五行于中医体质分类的应用探析

    作者:彭颖君;史桐雨;谢平金;洪碧琪;林智勇;刘成丽

    “纳音五行”是由六十甲子和五音相配合所形成的五行,有着更为丰富的生克关系,将其运用于中医体质分类可试验性地补充五行体质学说,以求提高对各行人生理病理特征之描述的准确度.其次,可尝试利用其在命理学方面的作用,预测个人远期会发生的疾病种类和大概的时间.故笔者在文中探析对“纳音五行”的认识和作用,以供学者们在临床上能对“纳音五行”进行相应借鉴.

  • 从肠道菌群多样性探讨越鞠丸对ApoE-/-小鼠血脂的影响

    作者:李玉波;郝改梅;贾海骅;王国为;黄媛;李志更

    目的:观察治疗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对血脂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 poE-/-小鼠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用越鞠丸和辛伐他汀分别对高脂饲料饲养的ApoE-/-小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脂含量,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越鞠丸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越鞠丸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HDL-C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越鞠丸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模型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越鞠丸能降低TC和LDL-C,其机制与辛伐他汀不同,越鞠丸可能通过抑制红蝽菌科等4类细菌和促进双歧杆菌科等5类细菌的生长来降低TC和LDL-C.

  • “肾主骨”机理研究——左归丸对Hepcidin、Fpn1及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佳莹;李岳泽;刘红;李艳;潘静华;赵宏艳;王少君;汪文来;张治国;鞠大宏;刘梅洁

    目的:从Hepcidin对其下游OPG/RANKL通路调节的角度,初步探讨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并为进一步揭示“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36只共3组,造模组大鼠实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结束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OVX组、E2组、左归丸组,每组各12只,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给药3个月后,检测大鼠胫骨骨量(TBV%)、骨吸收(TRS%)和骨形成(TFS%、OSW、MAR、mAR)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及胫骨骨髓中Fpn1、OPG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OVX组大鼠胫骨TBV%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而TRS%、TFS%、OSW、MAR、mAR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增高;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TBV%显著增高,而TRS%、TFS%、OSW、MAR、mAR水平明显低于OVX组.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肝脏中Hepcidin的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大鼠胫骨骨髓中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增强,OPG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胫骨骨髓中OPG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下调.结论:左归丸可通过提高Hepcidin水平,增加与受体Fpn1的结合,进而对下游OPG/RANKL信号通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OPG表达上调而下调RANKL的表达,从而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这是其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 清开灵注射液对老年痴呆小鼠血液、脑组织Aβ含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常佩芬;唐蓓蕾;郭宁;赵红霞;赵勇;高永红;朱海燕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老年痴呆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以及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0)水平的影响,探讨清开灵防治老年痴呆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基因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 P8模型,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清开灵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以正常老化小鼠Sam R1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清开灵注射液1个月后比较各组血清及脑组织中Aβ水平,并检测脑组织中Ach、NO含量.结果:清开灵可明显降低痴呆小鼠血液中Aβ含量,增加脑内神经递质Ach、NO水平.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改善老年痴呆的作用可能与清除血液中Aβ、增加神经递质Ach、NO水平有关.

  • 升麻增效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大鼠模型的研究

    作者:金钊;郑涛;严航;艾黄萍;左渝陵

    目的:研究升麻对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大鼠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溃疡散组、溃疡散+升麻组,除空白组外,以NaOH晶体化学烧灼法建立溃疡模型,检测各组溃疡面积、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IFN-γ和1L-6含量,Western-blot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大鼠溃疡明显,周围组织红肿;给药后溃疡面积缩小,其中口腔溃疡散联合升麻组在溃疡面积、IFN-γ、IL-6和MMP-2、MMP-9表达水平上较单独用药组均显著降低.结论:升麻增效口腔溃疡散发挥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有关.

  •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小鼠VEGF、胰腺氧化应激、胰岛形态的影响

    作者:宋莹莹;王长明;张赓;杨进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SPF级C57 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10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120mg/kg)及结扎股动脉、股静脉建立DF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3周,检测干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干预后血清VEGF、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实验末摘取胰腺,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胰岛结构.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显著降低FBG,上调VEGF,提高胰腺SOD、GSH活性,降低MDA含量.胰岛HE染色提示益气养阴通络方高剂量组形态学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降低血糖,调节血清VEGF浓度,增强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胰岛病理形态,从而促进血管再生,阻止或延缓胰腺功能的损害,加速足部溃疡愈合.

  •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冰;林雅军;马雅銮;李玉梅;薛欣;胡镜清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ox-LDL损伤HUVEC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UVEC ox-LDL损伤模型,采用MTT检测法、AnnexinV-FITC/P1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法,观察方药对HUVEC增殖率、凋亡率及与增殖、凋亡相关蛋白VEGFR、P66、P53、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增殖方面,祛痰化瘀方能增加HUVEC吸光度,祛痰方、祛痰化瘀方可上调HUVEC VEGFR的表达水平,ox-LDL作用下4种方剂均可增加HUVEC吸光度并上调VEGFR表达水平.在细胞凋亡方面,祛痰方、化瘀方和祛痰化瘀方均能降低P66的表达水平;ox-LDL作用下,HUVEC Bcl-2表达降低,BAX、P66表达升高;祛痰化瘀方等4种方剂对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都有极大改善,且均可降低BAX的表达水平;祛痰方组、化瘀方组和祛痰化瘀方可降低P66的表达水平,祛痰化瘀方可提高Bcl-2的表达水平,Ox-LDL及4种方剂均对P5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及基础方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促进增殖、抗凋亡达到对抗HUVEC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中祛痰化瘀方的效果显著.

  • 民国时期中药学教材特点及对中药理论体系发展之影响

    作者:孙鑫;钱会南;何流;张标

    民国时期是近现代中医药教育传承方式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对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中药学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秉持传统中药基本理论体系框架,或融会中西体现中药科学化萌芽,或注重临床用药实用性,或研究对象具体化,逐渐促成中药学学科分化.这些教材体现了近现代中药学教育模式的思路,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药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对建国后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启示意义.

  • 胡荫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作者:赵敏;杨元斐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肌痹”范畴,国家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并认为血瘀贯穿肌痹整个发病过程.治疗上活动期清热除湿,多选健脾化湿之剂以达培土固本之效,缓解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使生化有源、分肉得养,并将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通补并用、化瘀扶正;同时善于辨证施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遣方用药擅长运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类激素作用的中药药对治疗,疗效显著.

  • 曹洪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作者: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

    曹洪欣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证候演变规律见解独到,善于动态把握疾病变化而综合调治疗效显著.他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应从滋阴润燥入手,更当注重痰湿、瘀血、毒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阴虚血瘀、湿热蕴结、实邪郁久化毒的复杂病变机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会厌逐瘀汤、上中下通用病风方、解毒活血汤等经方化裁,平中见奇.故结合验案总结导师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规律,以飨同道.

  • 李鲲运用病络学说辨治黑苔经验

    作者:张学彬;李鲲

    黑苔指舌苔呈现黑色,临床黑苔多见于疾病的慢性阶段或急危重症阶段,目前对黑苔的诊治还在探索阶段.王永炎院士认为病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病机,是邪气侵袭络脉或正虚以及络脉本身的癌变,导致络脉的形质改变或功能异常,造成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种基本病机.笔者整理导师从病络的角度辨治黑苔的验案,以期为病络学说在临床疑难病的诊疗中提供依据.

    关键词: 病络学说 黑苔 经验
  • 肝主语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作者:王香存;杨健坤

    “肝主语”理论散见于历代典籍记载,是肝藏象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临床常见的谵语、错语、多语、少语、失语、语迟等“语病”病症提供一个从肝论治的新思路.故从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常见语言疾病从肝辨治以及个人治疗经验等角度阐释了“肝主语”理论的合理性及其临床应用,并举验案探析该理论在临床失语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但为避免偏颇之嫌,亦应重视发音与五脏的关系,明其原委,分其阴阳,审其虚实,五脏同调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王国斌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经验

    作者:车志英;谈佳玮;何磊;樊尊峰;崔利宏

    乳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乳癖.王国斌教授认为乳癖虚证多因素体阳虚、肾阳不足、气血亏虚导致寒凝痰滞、乳络不通,治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化痰通络,运用阳和汤化裁治疗乳癖临床疗效甚佳,现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 扬刺临床研究与分析

    作者:王兵;胡静;张宁;焦玥;刘天怡;吴中朝

    扬刺为十二刺之一,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所载针灸治痹的主要方法.在现代临床研究中,扬刺的主治范围、选穴组方、操作方法等即秉承古法又各有特点,临床疗效也大相径庭,有关其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也相对较少.故通过对扬刺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古今扬刺方法的异同、疗效特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扬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扬刺 临床研究 分析
  • 扶正通腑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第三型腹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杜进龙;曹玉平;齐建华;王丕;陈俊平;王晓琳;杜渐

    目的:探讨自拟扶正通腑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时第三型腹膜炎(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TP患者做回顾性研究,其中21例西医常规治疗,采用手术引流、肠内外营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22例中西医综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自拟扶正通腑汤胃管注入、保留灌肠,配合电针、艾灸、芒硝外敷等,比较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入住ICU天数、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发生率、死亡率等差异.结果:2组入住ICU天数、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死亡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拟扶正通腑汤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第三型腹膜炎可降低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尚洁;许焕芳;白田雨;尹雅倩;高德强

    目的:观察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从大椎穴至腰腧穴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的火龙灸治疗,1周治疗1次,共治疗8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疗效,次要结局指标为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入组后、第4周末、第8周末时2组进行评价.结果: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有效率82.14%(23/2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时均明显低于入组后,第8周末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阳虚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作者:李卫国;付星;杜渐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目前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等方法.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其机理.总结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荆秦;林卉;任路

    目的:研究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各12只;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药物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选择“百会”“三阴交”和“肾俞”.检测阴道图片,比较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DA、5-HT和Caspase-3含量,通过尼氏染色法观察DG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海马DA和5-HT含量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DG区神经细胞数目增多,胞浆内尼氏小体总面积、积分光密度和平均黑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疗法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症状,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修复和新生.

  • 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金华;赵叶;李双;韩君萍;虞跃跃;樊志忠;崔建美

    目的:探讨针刺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各10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肺功能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呼吸功能测定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顺应性降低,肺弹性阻力升高,较空白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改变明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示模型组PI3K蛋白表达较空白组、针刺组、阻断剂组升高;针刺后PI3K蛋白表达降低,阻断剂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降低大鼠肺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以减轻气道重塑,改善和恢复肺功能.

    关键词: 针刺 哮喘 PI3K
  • 针刺早期干预脑卒中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作者:焦黛妍;邓海鹏;顾和燕;王璐;张若尘

    目的:探讨针刺早期干预脑卒中患者是否能够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针刺组选穴大椎、本神(双侧)、百会、悬钟(双侧)、神门(双侧)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无任何干预措施.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皆不使用抗抑郁药物,并在基线期、4周后、8周后使用HAMD进行评分.结果:2组受试者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受试者HAMD量表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2组受试者HAMD量表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行醒脑开窍针刺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 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Wnt10b、Wnt3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颖;赵万爽;张晓露;李迪;胡晓龙;李梦迪;陈金;王琪格

    目的:探讨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Wnt1o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足三里组,通过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制备肝癌模型,用RT-PCR检测各组Wnt3a、Wnt1ob表达量,观察肝细胞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Wnt3a、Wnt10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表达量降低;与阿霉素组比较,肝俞组、足三里组表达幅度下降;与肝俞组比较,足三里组表达量升高.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为正常肝细胞,模型组细胞有假小叶形成,阿霉素组有明显增生灶,肝俞组细胞核多形、核浆部分消失,足三里组纤维样变.结论: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有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Wnt1ob的表达量来实现的.

  • 双氢青蒿素含药血清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武;盛庆寿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组双氢青蒿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抑制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对照组、双氢青蒿素15 mg/kg组、30 mg/kg组和60 mg/kg组4个剂量组合药血清,以贝伐单抗为对照药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qPCR法检测细胞VEGF表达,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检测细胞VEGFR大结合容量和解离常数.结果: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双氢青蒿素30 mg/kg组和60 mg/kg组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且能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RT-qPCR结果显示,这2个剂量组的VEGF表达出现明显降低;VEGFR大结合容量出现明显降低,解离常数明显升高,结果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30 mg/kg剂量以上的双氢青蒿素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相关.

  • 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李亚红;杨桢

    探讨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中的运用.从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相关药物的功效出发,运用中医处方法中以方测证的理论,对该方的结构进行分析,推断该方对肺心病可能的作用,再引用现代临床实例加以证明.从病机上提出肺心病水肿属于心水,辨证从肺心脾肾论治,重点在肺与心.

  • 从方后加减看吴鞠通用药规律

    作者:王畅;董晓薇;徐建云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学三焦辨治纲领,丰富了温病的治法方药,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病条辨》中所载方剂之后的相关加减变化能够充分反映出吴鞠通的用药规律.他灵活运用辛凉清解、甘寒生津、成寒滋润、苦寒泻火、甘润化痰、辛温发表、苦辛通降、甘淡利湿8种方法对方剂进行有效化裁,展现出吴氏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以及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平,加减变化之后的方剂更加贴合临床实际诊疗需要,疗效也更加显著.故认真归纳总结吴鞠通的用药规律,对我们当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膏方用药特点探析

    作者:刘超;魏雅川;徐静;李淑莉;卢贺起

    中医膏方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且疗效确切,逐渐成为慢性、虚弱性疾病的首选方剂.以目前常用膏方和经典膏方为基础,重点介绍补益类膏方.认为补药为主、补治结合,阴阳互根、补辅相助,注重整体、重视脾肾,顾全兼证、药对提效,重视药性兼顾口感等是其组成配伍特点.在此基础上按补阳类、补阴类、补气类、补血类及其他分型,结合具体膏方的临床应用特性,分析其间的具体组成、配伍等,有利于发掘传统膏方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促进膏方广泛合理的使用.

  •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作者:余婷;肖苏;曹丰;刘丽梅

    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乏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本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病证有一定的疗效.

  • 古代医书脾胃疾病中脾胃气虚证的方药对比研究

    作者:王家琪;王彩霞

    脾胃气虚证是脾胃疾病中较常见的证候,古代不同时期对其症状描述及治疗各具特色.故选取《金匮要略方论》《华佗神方》《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脾胃论》《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和《医方集解》9部两汉至明清各时期代表性医书,通过对其中脾胃气虚证的症状及治疗方药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脾胃气虚证的症状描述逐渐向细化发展,治疗在补气的同时,汉晋时期多兼用温补药物,金元时期多兼用升提药物,明清时期多兼用利湿药物,各时期对于脾胃疾病中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及学术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 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概述

    作者:邓岚;艾玉珍;李鸣镝

    肥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需要引起临床关注.故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综合疗法以及动物实验几方面着手,就中医药在控制肥胖、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