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试述李东垣“胆气春升论”

    作者:魏丽

    胆气春升论是李东垣脾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受《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及张仲景少阳证启发,创少阳春升论.认为少阳甲胆为五运六气之首,少阳枢机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元气的敷布有赖于胆气的升发、脾胃的升降、三焦的气化乃至人体阳气之升发,气机之出入皆有赖胆气之升发相助,阴火的产生与胆气的升发不足也关系密切,故在临床用药中时时顾护少阳春升之气.自拟方剂中近半为升阳方剂,善用羌活、升麻、防风、柴胡等风药,服药方法以荷叶裹烧饭为丸,主张春天适当应用风药,使潜藏一冬的阳气得以伸展.

  • 特应性皮炎病名古今研究

    作者:吴偲;王彬;陈秀华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发病率高、临床特征明显、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特应性皮炎是现代医学术语,古代医学并没有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名,古文献只是记载了类似的疾病但命名繁杂.故主要对多部古籍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医古籍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从古代病名的源头、发展、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归纳古代相关皮肤病证与特应性皮炎的异同,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从“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探析“瞑眩”

    作者:华金双

    通过分析瞑眩表现特点、发生机理与药物毒副作用的区别,指出瞑眩是包括药物、针灸等治疗领域在内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反应现象,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短暂性的特点,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瞑眩现象发生后,其病均能迅速好转或快速痊愈.瞑眩反应尤其应与药物毒副作用相鉴别.当病情为瞑眩时要顺应病情,不要逆势而为;当病情为药物毒副反应时,更要诊断正确,采取急救措施,尤应避免轻易断为瞑眩而贻误治疗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针灸 药物 瞑眩 副作用
  • 《黄帝内经》方位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彭鑫;刘洋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论述的五行理论体系有两种,即生克五行理论和方位五行理论.生克五行理论中,五行关系是互相生克守恒的,各自地位是平行相同的;方位五行理论认为中土为上,调控其他四行,中央控四方,四方对应四时.并分析了方位五行理论在《内经》之后对于中医学发展和应用,《伤寒杂病论》、道家丹道学说以及后世诸位医家等关于五行方位理论的理解与阐发,进而论述了方位五行理论对水火理论、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和脾胃论学说的启发和影响.

  • 卑惵源流探析

    作者:连松;陶春晖

    卑惵是中医古籍中记载的一种情志疾病,以自卑愧疚、惊恐回避为主要临床表现.古代文献中关于卑惵的记载较为零散,其名首见于《伤寒论》,其因机证治散见于后世诸家.故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三方面对卑惵的源流进行考证,探本溯源,理清源流,并总结了历代医家对卑惵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卑惵的治法方药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拓宽临床思路,对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有所裨益.

    关键词: 卑惵 源流
  • 孙思邈养老思想探析

    作者:张玉娜;金香兰

    孙思邈一生聪明博达,独异于人,医术高湛,泽润中外.其自幼体弱多病,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博览医籍,并根据自身经历及临床所见,总结出独到的养生保健养老理论并身体力行,享寿百余岁.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对老年人如何健康的安度晚年、延缓衰老有详细论述,为老年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故试从七情平和、精神内守,百行周备、道德日全,导引按摩、合理运动,顺应自然、适常起居,推崇食养、提倡服饵,慎护其情、子孙有责6个方面分析阐述其关于老年人如何保健的细则提供借鉴.

  • 《回回药方》脾胃病诊治特色探讨

    作者:李卫强;魏雪红;朱西杰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脾胃病病因病机的分析,得出脾胃病在发病方面以脾胃寒湿、气血亏损为主,久则可以及肾.治疗一方面注重运用香药、温药以温阳散寒化湿,促进黄黑体液消散;另一方面善用动物类血肉有情之品温补精血,提升脾经、胃经气力.同时在用药剂型方面内服侧重于应用膏剂即舐剂,外用侧重于应用拓药,内外兼治,提升脾胃病的治疗效果.

  • 从《黄帝内经》肝主筋论慢性疲劳病因病机与证治

    作者:衷敬柏

    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与前贤论述为基础,从肝主筋论述了慢性疲劳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一是“肝主筋”明确指出筋与肝在生理上的关系,人的运动源自筋力,筋得肝气滋养则柔顺有力;二是“肝气衰,筋不能动”则从病理上指出筋不能动是由于肝气衰所致;三是肝气衰的原因有情志过极、饮食失调、劳神过度等;四是肝气衰的临床表现分为肝主疏泄的异常及肝主筋的异常,即表现为精神情志的异常与疲乏无力;五是治疗当以补肝气、调气机为其基本治法,生黄芪为补肝气之要药,重者用生晒参以补元气达到补肝气的目的.本研究拓展了慢性疲劳辨证论治的思路,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受累人群的慢性疲劳中医药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 芍倍注射收敛化瘀法加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春晖;冯大勇;冯月宁;王进宝;白志勇;王茜;安阿玥

    目的:观察比较芍倍注射收敛化瘀法加改良外剥内扎术与单纯改良外剥内扎术对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病例63例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组31例采用芍倍注射收敛化瘀法加改良外剥内扎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对环状混合痔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芍倍注射收敛化瘀法加改良外剥内扎术并发症更少、患者疼痛更轻.

  • 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

    作者:黎迎春;黄健

    目的:探讨根据“治未病”思想使用中药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方法:将2012、2013和2014年8月份因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在门诊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教育和中药口服治疗组和单纯教育对照组.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及推荐方案》中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症状,采用发作累计时间和次数评估发作情况,采用血清总IgE检测评估实验室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当年11月份(秋季)临床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随访期间发作累计时间和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当年11月份(秋季)血清总IgE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治未病”思想使用中药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能减少患者发作累及时间和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从中医体质入手开阔艾滋病证候研究思路

    作者:王丹妮;徐立然;郭会军

    中医药疗效与中医辨证的准确性息息相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增强免疫、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机会性感染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并有群众基础,被寄予厚望,但证候研究一直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故从体质较证相对稳定、体质决定证的发生、体质影响证的性质、其他疾病的体质与证候相关性研究的借鉴等方面来阐明通过体质进行艾滋病证候研究的依据,并对通过体质进行艾滋病证候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想法进行了探讨,期望从中医体质入手开阔艾滋病证候研究思路,对艾滋病中医证型、证候标准的建立等有所突破.

    关键词: 艾滋病 体质 证候 中医
  • 基于现代文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作者:徐飞;崔文强;刘宝君;董竞成

    目的:挖掘现代文献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医证型和证素的研究,为临床“辨证论治”IPF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文科技核心所收录的关于IPF证型研究的现代文献,并对其证型、证素以及证素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F共有31种证型10种证素,气阴两虚、痰瘀阻肺型,气虚痰瘀型和气虚血瘀型为常见的3种证型,气虚、血瘀、痰浊和阴虚为分布广的4种证素.结论:“气、阴、痰、瘀”是IPF四大致病因素,IPF是一种多证候相互混杂的疾病,治疗时要从多方面考虑,以求准确辨证治疗.

  • 祛痰方和祛痰化瘀方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袁晓雯;乔艳雪;李蕊;姜楠;陈冰;张剑平;胡镜清;马雅銮

    目的:观察和比较祛痰方和祛痰化瘀方调控ApoE--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化,祛痰方和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体外调控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亚型分化,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12周龄ApoE--雄性小鼠,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同时给予祛痰方和祛痰化瘀方干预,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采用祛痰方和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干预原代培养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表面受体CD206表达(CD206+ M2型)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M1型因子Nos2和M2型因子Arg1的表达.结果:12周龄ApoE-/-小鼠高脂喂养4周后,外周血炎症型单核细胞(Ly6Chi)的比例增高,定居型单核细胞(Ly6Clo)的比例降低;祛痰方具有降低Ly6Chi和增高Ly6Clo比例的趋势;祛痰化瘀方干预显著降低Ly6Chi的比例,提高Ly6Clo的比例.祛痰方含药血清增加巨噬细胞Arg1的表达,但仅轻度提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可提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和Arg1的表达,抑制Nos2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ox-LDL促进M2型泡沫细胞分化;祛痰方含药血清仅轻度提高M2型泡沫细胞比例;祛痰化瘀方含药血清进一步提高M2型泡沫细胞比例,但没有明显改善Arg1和Nos2的表达.结论:祛痰方调节单核-巨噬-泡沫细胞分化作用不明显,而祛痰化瘀方通过调节单核、巨噬、泡沫细胞的功能性分化,可能是祛痰化瘀方减缓、抑制As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环节之一.

  • 基于线粒体凋亡途径探讨纳达合剂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李勇;阙任烨;沈艳婷;林柳兵;陶智会;钱春美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纳达合剂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纳达低、中、高剂量组和麦滋林组各10只.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胃黏膜ATP含量变化,Tunel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胃黏膜Bax、p-Bcl-2、Bcl-2、caspase-3、cleaved-easpase-3、caspase-9、cleaved-caspase-9片段的表达.结果:纳达合剂可显著保护大鼠胃黏膜受损,并能显著提高胃黏膜ATP含量,虽能使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达合剂能够显著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提高胃黏膜p-Bcl-2的表达,降低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的表达,且p-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结论:纳达合剂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 伞形科辛味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

    作者:郭宇飞;杨洪军;王燕平;黄颖;于国华;何子龙

    目的:评价常用伞形科辛味中药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分别制备伞形科辛味中药提取物的含药肠吸收液,采用比浊法观察不同药物浓度肠吸收液(生药材浓度40、20、10、5、2.5、0 mg/ml)对体外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水提物与模型组比较,羌活、独活、南鹤虱、防风、盐小茴香、藁本、积雪草、当归水提物肠吸收液组均对血小板聚集无显著影响;蛇床子、前胡、白芷水提物肠吸收液组对血小板的聚集率显著降低;醇提物与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独活、盐小茴香、南鹤虱、积雪草的醇提物肠吸收液组对血小板聚集无显著影响,藁本、防风、前胡、白芷、羌活、当归醇提物肠吸收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结论:伞形科中药藁本、防风、前胡、白芷、羌活、蛇床子和当归具有共同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 菩人丹改善高糖波动状态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分子机制

    作者:白颖慧;杜子亮;陈书;鲁碧楠;庞宗然

    目的:考察菩人丹改善高糖波动状态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置于含33.3 mmol·L-1和11.1 mmol·L-1葡萄糖RPMI1640培养液内12h交替培养,持续培养5d构建高糖波动细胞模型.分别以5%、10%菩人丹含药血清对高糖波动状态下INS-1细胞干预24 h,并以二甲双胍含药血清作为阳性对照.正常对照组细胞以含11.1 mmol· L-1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大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测定胰岛素分泌量,Western blot 分析IRS2、Akt、mTOR、P70s6k和PTP1B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波动能够显著降低INS-1细胞活力及胰岛素分泌量,下调INS-1细胞的IRS2蛋白质表达水平,提高IRS2磷酸化水平,降低INS-1细胞Akt、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上调PTPlB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菩人丹含药血清能增加INS-1细胞活力及胰岛素分泌量,上调IRS2蛋白质表达,抑制IRS2磷酸化,促进Akt、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下调PTPlB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菩人丹调控高糖波动诱导的INS-1细胞IRS2、Akt、mTOR、P70s6k和PTPlB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改善高糖波动状态下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 参附强心丸对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Bcl-2/Bax抗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王梓;郝迪;吕楠;王蕾

    目的:基于大鼠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模型,探讨参附强心丸对CRS大鼠心肾部位Bcl-2/Bax蛋白表达及抗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合并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肾综合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附强心丸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对照组6组,给药4周后测定血液中脑钠肽、醛固酮、肌酐等,计算左肾、心室脏器指数,TUNEL法测定心、肾凋亡,免疫组化测定心、肾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脑钠肽、醛固酮、肌酐、心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肾素活性、左肾指数明显降低,组织凋亡明显.参附强心丸中剂量组脑钠肽、肌酐降低明显;高剂量组醛固酮明显降低,可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及左肾坏死萎缩状态,上调大鼠心肾组织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降低心、肾细胞凋亡率.结论:参附强心丸高、中剂量组可以改善CRS大鼠肾功能、水钠潴留状态,通过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降低心肾组织凋亡,起到对心肾的保护作用.

  • 以脑能量转运蛋白为靶点研究通络醒脑泡腾片的抗痴呆作用

    作者:付文君;胡勇;任香怡;魏江平;付昆;徐世军

    目的:通过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后MID模型大鼠海马主要能量转运蛋白表达揭示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微血栓诱发的MID大鼠模型,给予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9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评价大鼠海马GLUT-1、MCT-1和MCT-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显著缩短MID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进入有效区域次数并延长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显著促进模型大鼠海马GLUT-1、MCT-1和MCT-2表达.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改善MI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与其促进增强海马能量转运蛋白GLUT-1、MCT-1和MCT-2的表达有关.

  • 秦月好从风痰瘀论治女性偏头痛经验

    作者:苏泽琦;陈聪;彭莉;王停

    总结秦月好主任医师治疗女性偏头痛的临证经验,认为女性偏头痛以风、痰、瘀为要,病位主要在肝胆,并与脾胃相关,其核心痛机为“内风上扰、痰阻血瘀、脉络不通”.结合临证经验对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剂散偏汤进行化裁,以川芎、炒白芍、白芥子、白芷、土茯苓、丹参、白僵蚕、苍耳子组成散偏汤化裁方,遵核心病机治以“祛风化痰,活血止痛”,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 “相对穴”艾灸临床验案举隅

    作者:杨志新;刘丁丁

    “相对穴”是指身体各部位阴阳相对的2个腧穴,同时取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其理论核心是阴阳学说.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相对穴作为一种新的配穴方法,阴阳或阴阳表里相配,在调理阴阳方面可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起到阴阳同调、阴阳相济之妙用.艾灸在针灸治疗疾病和日常防病保健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穴艾灸在调节阴阳、疾病防治等方面具有取穴少、疗效好、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应用范围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 叶放基于复合病机理论辨治“多病杂陈”状态临床经验

    作者:梁冰;叶放

    临床广泛存在“多病杂陈”状态,此类疾病多病情复杂,不同疾病之间互相影响,病性上多虚多实:既有虚实错杂、寒热错杂,又有上下错杂、内外错杂,病理因素之间互相转化,复合为患,属于“复合病机”范畴,专科医生在治疗上往往难以兼顾.叶放教授主张应从整体上把握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内科疑难病症“复合病机理论”,擅长采用病机辨证方法,临证在明确多种疾病轻重缓急的基础上,首辨病性之虚实、寒热,次辨涉及脏腑病位和病理因素,再进一步分析其标本主次,采用“复法制方”疗效较为满意,故总结其治疗验案三则以供参考.

  • 从“肾虚邪伏”理论论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黄群;张传涛;刘业方

    “肾虚邪伏”是温病伏气学说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素体肾虚体弱,邪气伏藏,伺机而作.临床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肾虚邪伏”具有相似的疾病特征,“肾虚邪伏”理论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提出治疗上以“温肾祛邪”为基本治则,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初探“清上畅中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侯波;黄陈招;鲍健欣

    痤疮为皮肤科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群体,古今医家常以火、热论之,泻火、清热是其主要治法.而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现代青壮年痤疮患者由于受阳盛体质、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因素影响,往往上焦肺热、中焦脾胃失调的病理状态同时存在.临床可见皮肤油腻,颜面、颈项、胸背部散在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损害.伴口臭、大便黏滞、排便不畅等症状.若仅以热论之恐失偏颇,仅以清热法治之则难奏全功.故试分析此类痤疮的病因病机及特点,提出清上焦肺热、畅中焦气机的并治之法,自拟清金畅中饮运用于临床,使上焦热清、中焦湿化,从而达到改善皮损的目的.

  • 针害病案三则

    作者:张慧;刘婷;刘建武

    “针害”古代又称之为“害针”、“针之害”,是指针灸治病过程中因误诊、误治而致疗效不显著甚至加重病情的临床现象.经络辨证正确、选穴合理、刺灸手法适宜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关键.临证时做到辨别虚实、知调阴阳、识病深浅,方能避免或减少针害的发生,否则就会导致虚虚实实、损不足而益有余、逆调阴阳、疾浅针深、疾深针浅等针害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三则针害病案发生原因的分析,为临床避免针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针害 胃痛 眩晕 腰痛
  • 督脉对比夹脊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下肢功能恢复作用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李波霖;周宾宾;金昕;杨程程;崔俊武;李振兴;黄树武

    目的:比较督脉电针与夹脊电针对于脊髓损伤(SC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为SCI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视角.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4月23日,纳入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的大鼠SCI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督脉电针组、夹脊电针组、模型对照组中2个及以上组别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以BBB功能评分为结局指标,使用Revman 5.3及GeMTC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含506只SCI大鼠,对纳入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督脉电针和夹脊电针均可以显著提高SCI大鼠的下肢功能恢复程度,且夹脊电针的疗效等级概率排序高于督脉电针组.结论:夹脊电针对SCI大鼠功能恢复作用优于督脉电针,但是产生这种差异的现代医学机制仍未能完全明确,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行深入探索.

  • 内关穴的文献研究探析

    作者:李佳;吴松;黄伟;王华

    内关乃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络,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一穴贯连三经,故内关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价值.通过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内关穴的论述,试图从穴位文献出处、释义、本经经脉络属关系与奇经八脉交会关系,以及穴位的双向调节和主治病症方面进行初步文献整理,总结内关穴的应用规律,归纳其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内关穴提供文献依据,为今后临床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内关 穴位 双向调节
  • 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Meta分析

    作者:朱贻霖;肖姮;蔡嘉洛;阳仁达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筛选,终确定8篇文献符合标准,将其作为Meta分析对象,并采用Review Manage5.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先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x2 =1.53,自由度为7,表明8篇文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分析.OR合并后经Z检验:Z=6.26,说明电针与其他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样本量有限、方法学质量偏低,可能产生偏倚,对于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故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 针刺内关预处理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实验效应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珩;肖宁;邵明璐;李洋;谭奇纹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验证针刺内关预处理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有效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有关针刺内关预处理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利用Revman5.2.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0篇文献纳入评价,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扎冠脉后心电图ST段电位值升高,以及实验后血清LDH值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结扎冠脉后心电图ST段电位值明显升高幅度小(MD =0.08,95% CI[0.05,0.11],Z=5.51,P<0.00001),再灌后心电图ST段电位值显著减低(MD =0.09,95% CI[0.06,0.13],Z=5.09,P<0.00001),血清LDH值明显降低(MD=2.94,95% CI[0.93,4.95],Z=2.87,P=0.004),心梗面积明显减小(MD =7.84,95% CI[3.12,12.56],Z=3.25,P=0.001),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MD=-61.99,95%CI[-112.86,-11.13],Z=2.39,P=0.02).结论:冠脉结扎再灌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病理变化过程,针刺内关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NO含量有关.

  • 止晕三针治疗颈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顾春蕾;宋红;朱思刚;刘文波;陈学军;戴嘉庆

    目的:探讨比较止晕三针与针刺、药物对颈性眩晕(CV)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方法:将180例CV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刺人迎穴、风池穴加额中线)、针刺组(针刺颈夹脊穴、风池、百会)和药物组(静滴川芎嗪加口服西比灵)各60例,经TCD检测CV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量(Vs)、平均血流量(Vm)、舒张期血流量(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3组治疗后LVA和BA的Vs、Vm、Vd明显升高,PI、RI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RVA的Vs、Vm、V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I和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RVA的Vs、Vm、Vd、PI与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止晕三针在改善CV患者RVA的Vs、Vd、Vm和PI值方面均优于针刺和川芎嗪加西比灵的作用.

  •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穴规律的文献分析

    作者:邢家铭;盛雪燕;赵耀东;赵中亭;孙鹏云;朱田田;严兴科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选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199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录于万方、雏普、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的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分析总结穴位埋线对其治疗时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21篇文献中,采用辨病结合辨证选穴的文献有4篇占19.05%(4/21),采用辨病选穴的文献有14篇占66.67%(14/21),采用辨证选穴的文献有3篇占14.29% (3/21).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分别为足三里(21/21,100%)、中脘(19/21,90.48%)、胃俞(14/21,66.67%)、脾俞(12/21,57.14%)、肝俞(9/21,42.86%)、天枢(8/21,38.10%)、太冲(7/21,33.33%)、内关(5/21,23.81%),使用腧穴广泛、频次多的经脉有膀胱经、胃经、任脉.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辨病选穴为常见,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常用经脉多集中在膀胱经、胃经和任脉.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王一清;杨会生;冯欢欢;李友琼;彭晓艳;肖晨汐;吴松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估.方法:依据1995至2015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计算机检索并纳入其所有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RCTs.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名研究人员运用Stata13.1软件和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内容包括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结果:共10篇文献总计783例中风偏瘫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纯药物治疗或单纯康复训练,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结果存在明显优势,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来进行验证.

  • 中药复方治疗心悸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顾平;刁凤声;张晓华;隋怡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复方治疗心悸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各大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建立心悸中药复方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类别频次.结果:纳入文献532篇,涉及处方132首,共计中药105味1328频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中药18味.频次高的前18味分别是炙甘草、桂枝、丹参、麦冬、黄芪、茯苓、党参、当归、生地、酸枣仁、龙骨、牡蛎、白术、远志、半夏、五味子、川芎、赤芍,累计使用654频次涉及药物类别16类,前4位为补虚药(924次)、安神药(605次)、清热药(513次)、活血化瘀药(502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心悸以益气养血为主,辅以宁心安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要的核心药物为炙甘草、桂枝.

  • 珍珠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分析

    作者:林江;韦明婵;莫明月

    珍珠作为药用在我国具有两千年的应用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等功效,主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疮疡不敛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满意.珍珠通过与安神药、补虚药、化痰药配伍,安神定惊功效增强;与清热药、开窍药配伍,其明目消翳功效得到更好地发挥;与收湿敛疮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配伍,其解毒生肌功效增强.但珍珠复方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 赵国岑运用对药经验

    作者:张俊萍;毕广宇;赵一;赵国岑;魏征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2味药组方治病.笔者长期跟师赵国岑教授,其擅长使用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效果甚佳,言谈身教,潜移默化,印象深刻.总结栝楼与蒲黄、白菊花与槐花、佛手与陈皮、芡实与石榴皮、白茯苓与车前子、荜拨与赤石脂、黑豆与羊肾、姜石与血竭8组对药在历史渊源、功能主治、配伍搭配及临床运用方面,以资探讨.

  • 《武威医简》68,86甲乙及唐以前麻风病用药特点讨论

    作者:段祯;王亚丽

    《武威汉代医简》简68所载内容及其与牍86甲、乙的关系,学界鲜有讨论.故结合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张家山汉简《脉书》以及《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等传世文献的相关论述对上述诸简进行了研究,认为简68与牍86甲、乙皆与麻风病的诊治有关.并就简68的内容与牍86甲、乙所载之“恶病大风方”,结合《周礼》《本草图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传世文献对唐以前治疗麻风病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发现自两汉以迄隋唐运用以石药为主的方剂攻治麻风病是医界通例,为进一步研究《武威汉代医简》和运用古代麻风病的诊治提供了资料借鉴.

  • 六气变化与鼻鼽发病相关性探析

    作者:刘健;张国霞;袁卫玲;李伊娜;李媛媛

    探讨鼻鼽的发病机制以及外感与内伤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归纳为六气与人体气机升降的关系.从六气的特点和六经升降出发,将鼻鼽分为六淫直中于肺和六淫引动六经致病.并在经络表里关系和六气从化理论基础上,对六气、三阴三阳和经络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进一步了解“天人相应”的深刻内涵和自然界影响人体气机的机制,为鼻鼽病在临床上的论治和用药提供更丰富、更系统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鼻鼽 六气 气机 发病
  • 《伤寒论》“消息”的诠释学研究

    作者:刘超武;张涛;王泓午;张国骏

    《伤寒论》“消息”一词作“斟酌”解释,为学界所公认;然而借助词汇学研究成果,发现“斟酌”义项应出自西晋,而“起居”义项则“不晚于东汉中期”.另外,应用语文学方法,《伤寒论》原文387条的“消息和解其外”,“消息”以名词,作主语时,其合适的解释应为“起居”也非“斟酌”.在诠释学理论指导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出一源,《金匮要略》“疟病篇”的“以饮食消息止之”也应作“起居”,以完成诠释学的融合.

    关键词: 诠释学 伤寒论 消息
  • 试论腧穴的生物学特性——敏化性

    作者:于宏君;蒋海琳;王富春

    机体在病理状态下时,腧穴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会增强,此时腧穴的反应性较高,呈现一种相对敏感的状态,即为“敏态”腧穴,敏态腧穴所具有的这种高反应性即为敏化性,主要表现为腧穴的痛敏化、热敏化、电敏化和光敏化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总结和探讨腧穴的敏化性,认为敏化状态下的腧穴具有传递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调控等重要作用,故具有生物学特性.深入全面地认识腧穴的敏化性,对掌握腧穴现代研究、丰富腧穴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不同呼吸形式对中脘皮温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峰;张海波;刘天君;黄晓红

    目的:以《诸病源候论》所载一条调理脾胃的导引法为研究对象,以中脘穴区皮温作为检测指标,观测不同三调技术搭配方案对中脘部位皮温的改变.方法:首先,在综合分析该书导引三调特征基础上,根据其文字描述分别还原出可能的三调操作技术,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发现不同呼吸形式对皮温的影响.结果:吸气后屏气上举与安静态比较,皮温变化的波动幅度更小,具有规律性,其穴区均温、穴点温度、穴区高温度和穴区低温度的波动幅度与安静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心和调息操作标准一致前提下,吸气后屏气操作,中脘穴区温度波动幅度更小,容易产生温热感.

  • “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有智;罗畅;赵益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要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其中“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的疾病预防思想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中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缺少客观的辨识方法和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上的实际应用,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普及教育和严谨的中医临床试验是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的必由之路.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地区痢疾发病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方易;苏颖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方法:选取2005~2014年10年的细菌性痢疾逐月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运用SPSS22.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单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公式计算异常积分,筛选出异常发病数据,分析异常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高发年份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前郭尔罗斯地区与平均低气温、平均高气温、极端低气温、极端高气温、平均气温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极端高气压、平均气压呈中度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气象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且在火运太过之岁和木运不及之岁火气来复之时细菌性痢疾异常高发.结论:岁运与前郭尔罗斯地区痢疾发病规律有一定关系.

  • 《千金方》对符咒的运用及其心理学内涵

    作者:陶乐维;陆灏

    通过分析《千金方》中对符咒的运用,探讨符咒的心理学内涵.符咒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却并不等同于迷信,它很好地运用到“意”,不仅动员了医者之意,坚定了医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也鼓舞振奋了患者之意,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念.其心理学内涵与“暗示疗法”相似,同时也与中医理论“心主神明,形神合一”的思想有密切联系.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运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孙思邈 符咒 心理学
  • 糖尿病辨证分型历史与现状

    作者:胡爱民;牛晓静;江勋

    对糖尿病辨证分型的历史资料和现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历史上,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是以三消分型论治为主,现以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相结合,尤其重视分期论治.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指南、标准、路径等陆续发布,促进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标准化的发展,对临床与科研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各“标准”间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临床推广与科研.今后的研究中,应尽可能地参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证候学调查,形成高级别循证证据;尽可能地提高各地专家参与度并形成广泛共识,终形成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突出中医特色且被业界认可、易于推广的标准,促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事业的发展.

  • 2012~2014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刊登的对照试验文献分析

    作者:张烨雯

    目的:通过对2012 ~2014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刊发的所有对照试验文献的统计分析,对中医基础性研究的现状及选题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人工检索及CNKI数据库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献的作者数、第一作者单位、所属基金项目、是否为针灸/推拿类以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发表的对照性试验研究文献数及引文量逐年增长,但是针灸、推拿及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小.结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在中医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有较稳定较高级别的作者群.中医药依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主攻方向,中医针灸、推拿以及多学科跨领域联合研究的潜力巨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