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房定亚分期论治痛风性关节炎浅谈

    作者:韩淑花;杜丽妍;周彩云;王鑫;李斌;唐今扬

    痛风性关节炎是以血尿酸升高沉积于关节引起的急性关节炎,根据其发作情况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中国中医科学院房定亚教授为著名的风湿病专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分期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即急性发作期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时治宜清热利湿,以自拟痛风方加减,并配合自制外敷药清热消肿;慢性缓解期宜从本论治、补益脾肾,常选清宫寿桃丸;若合并出现尿蛋白者以芡实合剂加减,并认为瘀血贯穿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始终,治疗需活血化瘀,可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薛己对易水学派的贡献

    作者:王泷;郭彦麟;孙钰;任北大;张保春

    金元时期,张元素以脏腑辨证和杂病内伤辨治为主要学说特点创立了易水学派.易水学派学术影响深远,研习者众多,在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薛己多被现代人作为温补学派的医家研究,常常忽略其在易水学派中的作用和贡献.薛己继承易水前人的脏腑辨证思想和脾胃学说,强调明确疾病病位及固护脾胃阳气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发展了肾命学说,提出脾统血的学术观点,对后世医家完善肾命学说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且促进了温补学派的产生.故通过对薛己著作思想的研究,探究薛己对易水学派学术理论的贡献.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语词考释四则

    作者:朱鹏举

    借助训诂学、文字学等传统手段,结合异文语料、碑刻俗字等材料,尝试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寒变”“白露”“独沉”“铸锥”四语词进行考辨与训释并终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变”有呕吐之义,故“寒变”犹言寒呕,指的是呕吐病证中以呕吐物清冷为主要表现者;二是“白露”是“甘露”之异形词,亦可写作“日露”,而今当以“甘露”为典正,其义为甘美的露水;三是“独沉”当从《太素》校作“浊沉”,而“沉”亦可作“黕”,其义则为滓垢、污浊、浊垢、污垢;四是“铸锥”之“锥”当系“兵”字之误,考其致误之迹,疑因“兵”俗体作“(兵)”“(兵)”“(兵)”诸形,传抄刊刻中,或受“铸”字影响,或思“兵”乃金铸,又妄增“金”旁,遂形近于“錐”,故终致此误.

  • 《黄帝内经》尺肤诊理论的内涵

    作者:邓慧芳;陈子杰;翟双庆

    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诊法理论中,尺肤诊法独具特色却至今仍阐释不明.故将综合历代医家的注释,详细解读《内经》尺肤诊理论的内涵.首先,阐明尺肤切诊的部位范围有广狭之分,广者从掌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狭者从寸口三部脉之关脉开始到尺泽穴之间.其次,尺肤诊的诊察内容包括尺部皮肤(尺肤)的(缓急、小大、滑涩)寒热、燥湿,尺部肌肉(尺肉)之坚脆以及尺肤下脉象(尺脉)的缓急、小大(盛衰)、滑涩等.后,《内经》尺肤诊法常与寸口脉法、人迎脉法、色诊法合参,用于诊断疾病、判断预后并指导相应治疗措施的选择.由此可深入揭示尺肤诊法的具体内涵和诊疗意义,为《内经》尺肤诊法的现代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也为《内经》诊法理论的研究及现代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编写提供参考.

  • 《金匮要略》麦门冬汤治疗阴虚痰饮咳喘探析

    作者:殷娜;吴洁

    阴虚痰饮证是咳喘中的一个特殊证型,从阴阳失衡、气机失调、脏腑失和等方面探讨阴虚痰饮咳喘之病理机制.分析《金匮》麦门冬汤原文及方药特色,认为其金土同医有通津涤饮之功.又虚热肺痿与阴虚痰饮咳喘证机有相通之处,作为治疗虚热肺痿的代表方麦门冬汤可用治阴虚痰饮咳喘.并结合古今医家经验,探讨麦门冬汤化裁治疗一些肺系病证的临证运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相关病证提供思路.

  • 试论杨栗山三焦伏邪观与分消双解法

    作者:冯哲;叶放;周学平;薛博瑜;吴勉华

    杨栗山论温疫禀吴又可杂气之说,认为此类病证与感受时气的行邪不同,具有先伏而后行的伏邪特征.但与吴又可邪伏膜原表里九传的伏发现不同,杨栗山持杂气伏郁三焦化毒发出的伏发观,认为其多为杂气流布伏郁三焦,化火毒而发出,致三焦表里俱病阴阳并传所致.故虽在治疗上同样以逐秽为第一要义,但与吴又可开达膜原攻下逐秽的方法不同,而是基于其特有的三焦伏邪观,创制了分消逐秽双解解毒的分消双解系列治法,以三焦上下分消化邪配合解利逐秽,同时表里双解郁热、气血双清火毒.

  • 痛风病常见证候的发展变化规律

    作者:刘湘玲;韩德军;曹克光;杨锡燕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病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治疗瘿病刍议

    作者:周博文

    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出发,认为肺胃之气失于清降敛藏,肝脾之气失于温升健运,导致滞气、浊痰、瘀血壅遏颈前,是为瘿病之源,法当培中气以调升降,使肺胃右行以潜藏相火、肝脾左升以行散气血,方选黄氏“柴胡芍药汤”.然瘿病又有气瘿、肉瘿、石瘿等区别,故论治时应在此方基础上各有侧重,如气瘿侧重温升肝脾、行散气血,肉瘿侧重温健脾肾、降泄浊阴,石瘿侧重清上温下、培中补虚.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准确判断气机郁滞的环节,从而采取标本兼顾的诊治之法,可为临床防治瘿病提供新的思路,所以具有较为实用的参考价值.

  • 急喉风从痰论治探讨

    作者:林琪家

    急喉风为临床常见的喉科危急重症,以发病迅速、痰涎壅盛、呼吸困难、汤水难下为主要特征,西医学称急性喉梗阻.现代临床多以气管内插管、气管切除术等器械介入治疗,易给患者带来痛苦.纵观古代医籍,整理归纳急喉风病因病机为风热疫毒邪气侵入,风痰或痰火上逆于喉间,而“痰涎壅盛,喉窍闭阻”是导致呼吸困难危急证候的主要因素,故治疗以“祛痰开窍”为主,治疗方法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分“泻火解毒,祛痰开窍法”及“祛风散邪,祛痰开窍法”,外治法分探吐法、吹喉法、灌喉法、外敷法、滴鼻法、针刺法等.急喉风从痰论治理论清晰,疗效确切,治法多样,若能灵活运用中医治法处理危急状况,也能减轻患者痛苦,相信对于提升医疗品质及临床疗效有极大帮助.

  • 涤痰汤源流探析

    作者:丁瑞丛;杨怡然;刘玲;王平

    涤痰汤是中医治疗痰证的一首古方,经过历代医家的加减应用和演化,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但对本方的来源众说纷纭,通过历代文献的研究,认为涤痰汤早记载于《奇效良方》.对于涤痰汤、导痰汤、温胆汤、二陈汤之间的关系,经过文献研究及方证对比,认为导痰汤和二陈汤同源于温胆汤,而涤痰汤同时受导痰汤和温胆汤的影响,属于这两个方的子方.由于二陈汤变化繁多、治证广泛、影响较大,人们把含有陈皮、半夏的方剂归结为二陈类方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食积病证治汇补

    作者:梁昊;曾逸笛;肖晓霞;周小青

    食积是中医病名但却作为证名散见于中医内科学各章节中尚不成体系.根据历代对食积的记载及现代对食积的认识,我们将其概念、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补充:食积可以定义为多种原因所致饮食停留于胃肠难以运化,以纳差、呕恶、泄泻/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病因病机主要有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情志不畅等;诊断方面主张病证结合,在探明病史、舌脉表现的基础上,以辨新食与宿食、冷积与热积、本证与变证为要点;治疗方面新食当以消为主,宿食则以下为主,若冷积则以温下为主,热积以寒下为主.综上,形成了简明的临床路径,对该病在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 西医东渐视野下中医对“胰”认识的衍进

    作者:杨奕望;王颖晓

    中医典籍先涉及胰腺组织的是《难经》所述之“散膏”.明清西学东渐,催化了我国医界对“胰”的进一步认识.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图谱《钦定格体全录》是首部描绘胰脏解剖结构的入华西学著作,此后合信《全体新论》、德贞《全体通考》等描述胰脏的形态、功能,产生之影响更为广泛.从散膏到甜肉,从(月臣)至膵,中医对于胰的认识有着动态变化、逐步发展的过程.建议在中医传统脉络下,基于脾胃理论的整体框架,拓展胰的属性、脾胰关系、胰与命门等问题的学术研究.

  • 中老年高血压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丹;方锐;段吾磊;周骞;唐路军;谭元生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随机抽取长沙市5个社区,筛选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398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对其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血压水平、病程、症状/体征等资料,采集血标本检测血脂、内皮素、外周儿茶酚胺(CA)与血浆雌二醇(E2),观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98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出现频率高的前10位症状依次为眩晕、头痛、失眠多梦、夜尿频、耳鸣、腰酸、急躁易怒、口干、心悸与健忘,中医证型构成比>10%的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和瘀血阻络证,不同证型分布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与舌下脉络存在差异,且以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瘀血阻络证危险因素之间差异更明显.结论:“虚、风、痰、瘀”贯穿长沙市中老年高血压痛始终,虚、瘀、风证与其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 基础心率慢而早搏频发的西医治疗现状及中医药治疗特点

    作者:吴弘文;陈岭;经蕾;张伟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药物和手术是现阶段西医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多样但对于基础心率慢而又早搏频发的患者,往往因绝大多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会降低心率,使得本已心率慢的患者不能耐受,而手术安装起搏器虽然疗效确切,但具有创伤性、价格昂贵、患者不易接受的问题,故西医对此类早搏有其治疗的局限性.而纵观中医学历代医家对基础心率慢且早搏频发在症状、病因、病机上的相关论述,可见其独特的认知,并通过各家多年以来的积累和实践对本病的认识更趋完善,以运用有效的组方、常用中成药为例,介绍中医药防治的现状及作用机制,说明中医药治疗在基础心率慢且早搏频发的应用,填补了西医在该类型早搏治疗中的空白.

  • 加味金水六君煎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岳斌;何晓华;李占林

    目的:探讨加味金水六君煎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N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金水六君煎,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的CD3+、CD4+、CD8+、CD4+/CD8+、WBC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WBC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金水六君煎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

  • 从脉络学说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微血管保护的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深;魏聪;吴以岭

    脉络学说是对中医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首次形成对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并提出其核心内容即营卫理论.基于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及微循环在解剖形态学上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微血管、微循环的认识,提出“孙络-微血管病变”概念.结合近年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孙络-微血管病变”、营卫交会生化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及通络药物干预作用,提出“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保护微血管主要是通过保护缺血区微血管结构和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而实现,对指导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从而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新途径.

  • 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崔学军;姚敏;刘书芬;田子睿;施杞;王拥军

    益气化瘀补肾方是施杞教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采用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行为学评分、炎症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血液流变学,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对该模型的治疗效果.益气化瘀补肾方能提高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少炎症因子PGE2和PLA2的释放,从而抑制脊髓型颈椎病神经炎症反应的作用,减轻脊髓损伤,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还能增加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表达,促进神经修复.

  • 基于1H-NMR技术寻找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差异代谢标志物

    作者:李若瑜;苗宇船;苏赵威;贾飞;李明磊;刘杨;郭继龙;关伟;张冉冉;何丽清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 H-NMR)寻找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NAFLD肝郁脾虚证模型,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尿D-木糖排泄率生化指标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验证模型,1H-NMR检测大鼠血清的代谢产物变化,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找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血脂升高,血清5-HT和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肝组织明显脂肪变性;在2组大鼠的血清中找到23种代谢产物,从模型组血清中发现丙酮、丙氨酸、甜菜碱、α-D-葡萄糖、甘油、异亮氨酸、α-酮戊二酸、苏氨酸、赖氨酸等9种差异代谢物.结论:血清代谢产物可从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与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NAFLD的部分发病机制.

  • 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诱导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双;李澎;张昱;杨斌;李刘生;许勇钢;郝伟;赵晋宁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以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制作足细胞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加味黄芪赤风汤高、中、低剂量组(简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足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足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EXP032v1.2软件分析足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足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上升,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早期凋亡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及替米沙坦组早期凋亡率均明显下降,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空白组足细胞明显皱缩、胞浆内细胞器减少,染色质边集、凝聚成块、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中药各组及替米沙坦组较模型组凋亡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对AD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方能够抑制足细胞的过度凋亡有关.

  • 愈癫汤对MK-801致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Glu-DA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

    作者:赵玉萍;柴剑波;高潇;于明;赵永厚

    目的:基于谷氨酸(Glu)-多巴胺(DA)神经递质系统角度,探讨愈癫汤干预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2只,其中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应用0.1 mg/ml浓度的地卓西平(MK-801)腹腔注射造模,空白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行相同方法腹腔注射连续14 d;于第15天进行干预性给药,对照组给予0.036 mg/mL利培酮悬浊液灌胃,治疗组给予0.92 g/mL愈癫汤水煎剂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4d,检测各组大鼠额前脑组织一氧化氮(N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mRNA、DA、Glu的表达.结果:愈癫汤能显著降低NO活性、MDA含量、nNOSmRNA表达、DA表达,显著升高Glu的表达.结论:愈癫汤可通过抑制额前脑组织NO活性及MDA含量,从而发挥其稳定Glu-DA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目的.

  • 基于络病学毒损肠络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胡勇;邢玉瑞

    从络病毒损肠络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因机证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和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损是UC的发病之本,肠络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毒损肠络是致病的病机关键,故提出“脾虚络瘀毒损”是UC的基本病机;根据“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提出“益气活血,通络透毒”的治法,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益气活血透毒汤”的方药组成与配伍意义及加减,以期对开拓UC的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 从“土郁夺之”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作者:许文忠;朱叶珊;肖宝玉;李医芳;白鹏飞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学虽无该病病名的具体记载,但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均有详细记载.笔者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土郁夺之”理论为突破口,根据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立法的选择、方药的配伍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其辨证思路及治疗策略.总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准“土郁”之证,根据“湿浊”“肝郁”“血瘀”之病机,采取“夺之”治则,在经典理论指导下开阔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方法.

  • 温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作者:左露;丁兆辉;万丽玲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临床多见气阳虚弱、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故治以温肺祛邪.本文讨论的两则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案中,根据发病特点疾病性质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阳虚弱贯穿于疾病的各个阶段,初期邪盛为主治以温宣温散,中期本虚标实治以补虚泄实,后期气阳虚弱为主治以温补气阳.全程运用温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温法和温药为主线,达到温肺散寒、助阳祛邪的目的,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复发率.

  • 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解毒法的运用

    作者:郭梅珍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相应治则治法为临床辨证提供思路.方法:对慢性肾脏病毒邪致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毒损肾络”中医治法进行具体阐释,并搜集临床相关病例进一步论述.结果:阐述并总结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常用治法有温补脾肾法、行气解毒法、利水消肿法、活血化瘀法、清利湿热法、通腑泻浊法、收敛固涩法等7种方法,在临证之时常将上法并用已达良好疗效,以上述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明显好转,疗效显著.结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解毒之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医有着独特优势,且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 王彦刚运用浊毒理论从胃论治咽异感症的经验

    作者:集川原;王彦刚;吕静静

    探讨胃与咽的关系进而说明临床难治性咽异感症与胃癌前状态的关系,对此王彦刚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病因为湿热浊毒,病机为浊毒困阻中焦胃脘,日久循经犯咽,病位在胃,与脾、肝等脏相关.治疗以化浊解毒为大法,以胃为本,根据邪气的偏盛对不同证型的咽异感症辨证论治,分别予以降胃气、祛胃湿、清胃火、通胃络、排胃痈、养胃阴6种治法,临床擅用对药与角药,注重药性与功效的结合每收良效,可化解胃中浊毒,缓解咽异感症,阻断胃癌前病变.

  • 夏小军从毒、郁、痰、瘀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作者:刘守海;连粉红;夏小军;段赟;郭炳涛;张建梅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甲状腺疾病,多以病毒感染为诱因,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本文主要介绍甘肃省名中医夏小军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瘿痈、瘿肿”范畴,外感风温疫毒是其主要诱因,毒、郁、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毒、郁、痰、瘀进行论治,采用解毒、治郁、化痰、行瘀四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屡获良效,值得推广和应用,并附以经典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 针灸结合整脊治愈颈源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

    作者:骆政杰;陈朝明

    近年来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肯定,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动眼神经麻痹多由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颅内感染、动脉瘤、糖尿病等损伤或压迫动眼神经而致,故介绍1例颅内无器质性病变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推测由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而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以致后循环缺血、微血管缩窄、大脑视觉中枢血流量减少而出现动眼神经支配的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的症状,现将针灸结合整脊治愈1例颈源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 针刺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作者:赵凯;许蔚;陈卓阳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水化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术前3d至术后4d每日2次.针刺选择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水道、太溪、复溜穴位,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3d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蛋白(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尿白介素-18(IL-18)含量,比较2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大部分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例患者中共发生CIN 9例(8.74%),其中针刺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CIN的发生率有所下降(5.77% vs11.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术后Scr峰值及其与基线Scr的差值(△Scr)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术后24 h针刺治疗组的尿KIM-1、NGAL、IL-18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针刺治疗对行PCI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CIN发生有保护作用.

  • 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王东岩;邢继杰;董旭

    目的:观察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40 min/次,共治疗4周.于首、末次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0 min、20 min、30 min采集表面肌电信号(sEMG),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后2组大振幅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组MAX、IEMG治疗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治疗前,与首、末次治疗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末次治疗后MAX、IEMG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本组首次治疗同时间点;首次治疗后2组MAX、IEMG半衰期约为10~20 min,末次治疗后2组MAX、IEMG半衰期≥30 min.结论: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中存在残效期和累积效应,累积效应使残效期延长、半衰期后延.

  • 合谷穴针刺深浅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作者:潘友灿;付丹丹;许能贵

    现代针灸医师在施行针灸操作时,对于针刺深浅的把握多从穴位本身的解剖结构出发,而较少考虑针刺深浅与疾病的关系.故从中医古文献入手探讨针刺的深浅影响针刺疗效、针刺深浅决定针刺的作用层次和针刺合谷穴深浅的区分.结合临床实践,针刺合谷穴的深浅因病因、病证、病位而异.虚证、表证、阳证、热证多浅刺,实证、里证、阴证、寒证多深刺;头面部(耳鼻喉科)疾病、皮肤性疾病多浅刺,胸部疾病、上肢不遂及胸部内科疾病多中刺,胃肠、妇科疾病、下肢不遂多深刺,拓展提高了针刺合谷穴疗效的思路,对提高合谷穴的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低频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

    作者:吴娇娟;程凯;嵇波;赵国桢;游敏;王丹;严明娜;孙晓敏;白红新;戴健;路雅雯;刘翼天;葛云鹏;苏杭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测低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后相关经穴内关及非相关经穴足三里、阳陵泉皮肤温度的变化及规律性.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将24只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平均分配在模型组、低频电针内关穴组、低频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8只.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区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在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时相关经穴内关、非相关经穴足三里穴区温度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经穴治疗后相关经穴内关穴区温度显著升高.结论:与非相关经穴相比,相关经穴在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且低频电针“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肌缺血诱发的相关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对比推拿联合针刺穴位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作者:刘俊娥

    目的:推拿联合针刺穴位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对比及分析.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维生素基础上,观察组行推拿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D4/CD8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基于真实世界原则的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张烨;杨昕婧;王思涵;马学红;鲁雨荍;李晶;赵冰骢;图娅

    目的:观察电针与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SSRI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两种干预措施的疗效特点.方法: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研究(RWS)原则,纳入60例抑郁症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电针组(35例)和西药组(25例),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作为主穴,随证配穴,西药组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治疗8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选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电针组痊愈率为57.14%,西药组为12%,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AMD-24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干预手段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领域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躯体疼痛、生理机能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电针和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与SSRIs均能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其中电针对躯体疼痛改善作用明显,SSRIs对生理机能和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效果明显.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古代抗衰老方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张敏;赵江鹏;张雪亮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古代抗衰老方组方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收录方剂530首进行性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候选新方的分析.结果:古代抗衰老方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高频药物以补虚类为主,并演化得到候选新处方17首.结论:衰老是生命过程中肾中精气不断耗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亏虚的本质,揭示了抗衰老方组方规律,选方用药多以温平润养、形神共养、阴阳平补之品,为新方的研发提供了线索和参考.

  • 张锡纯对黄芪认识之探讨

    作者:余玮;金奕

    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常被用于治疗表虚体弱所致的自汗、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虚性水肿,中气下陷而致的子宫脱垂、脱肛及疮疡溃破等诸证,具有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述,且对黄芪的研究及应用也颇具特色.然而近代医学家张锡纯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独辟新义,认为黄芪不仅能利尿、补升脾胃大气,辨证得当还能补肝气.不仅如此,黄芪在祛外风、息内风、治疗肢体痿废、开寒饮以及滋阴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些独特的运药经验打破了惯有的思维,扩大了黄芪的临床运用范围.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黄芪独到的的功效、配伍以及用量作了详尽的阐述,在临床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用药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组方规律分析

    作者:刘惠;张平平;甘永康

    目的:基于近10年文献研究口服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口服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216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及新处方6个.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针对虚、风、热、瘀、湿等主要病机,应用的治法主要包括补虚、解表、清热、化瘀、祛湿等,通过数据挖掘所得新方也体现了相应的主要治法.

  • 中西医学肝硬化逆转问题探讨

    作者:张丽杰;申弘;胡萌;张均倡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的晚期阶段,肝纤维化可以逆转已得到公认.但肝硬化是否可以逆转目前说法不一,故通过分析整理古今中外关于肝硬化的文献资料,对肝硬化逆转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认为虽然对肝硬化逆转有不同的观点,但利用肝硬化逆转的狭义和广义概念去理解,可以有机统一对肝硬化逆转的认识,减少相关临床及研究工作中的争拗.

  • “上医治未病”在大健康时代中的学脉传承与实践开新

    作者:钱姝静;徐建云

    医疗科技进步、疾病形态改变、民众的健康问题也随之变化,使医疗形态逐渐由以医疗为主导转向预防保健的强调,“大健康”遂成为全球健康策略的重要趋势之一.“上医治未病”乃传统医学治病的高境界,除了预防胜于治疗,更有强化体质、积极促进健康的意涵.研究探求传统医学“上医治未病”的学脉源流,同时耕犁传统医学的健康防病养生之道,在如今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兼具的时代,中国医学如能秉持以此为基,更广泛地接纳与运用传统医学的健康法则,帮助人民大众以其贴近的方式促进健康,相信可以为中国医学的国际化开创一片更加贴近人心的空间.

  • 针刺调节失眠症睡眠结构和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品芳;周奇志;蔡定均;肖夏;何建才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其睡眠结构和中枢神经递质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针灸治疗失眠症独具特色和优势,临床、实验和文献研究颇丰,但目前尚缺乏针刺改善睡眠结构、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机理的分析报告.据此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和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特征及其针刺干预作用进行论述分析后发现,失眠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结构比例失衡,总体表现为浅睡眠增多,中深度睡眠减少,中枢单胺类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均可影响睡眠结构;针刺可能通过调节与睡眠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含量来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该研究为临床广泛运用针刺治疗失眠症提供了新的科学文献研究证据.

  • 谱效关系分析在中药组方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冯鑫;房德敏;周永梅

    中药谱效关系是在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基础之上,将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学研究结果通过化学计量学模型进行关联,建立起中药指纹图谱与疗效内在关系的一门学科.谱效关系理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有效成分分析与疗效研究相脱离的问题,为从复杂中药成分中挖掘出真正的疗效组分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近年来,谱效关系研究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质量评价、有效成分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制备工艺优选等诸多方面.本文综述汇总了近年来谱效关系在中药方剂及配伍药对方面的研究文献,分别从实验方法设计、数据分析方法和研究缺陷等方面阐述谱效关系在中药组方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以期为今后复方中药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黄帝内经》核心文化术语“神”的词性分类与语境差异化英译研究

    作者:李苹;张宗明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蕴含丰富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这些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是《内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之一,而且涵义深奥丰富.根据“神”所在的具体语境和搭配词语,分析《内经》中“神”的涵义并将“神”进行词性分类,如名词类、动宾类和形容词类.基于《内经》李照国英译本和Ilza Veith英译本,对“神”的语境差异化翻译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两个英译本对“神”的翻译策略,总结“神”的语境差异化英译方法,使用既有的“普通语言对应词”、借用汉语拼音音译加注释和词性转换法翻译,以期对中医文化术语的英译提供思路和方法.

  • 基于Glu/GABA分子系统的阴阳属性探讨

    作者:王生万;胡镜清

    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从分子基础阐释人体阴阳属性,对理解一些生命科学中复杂性问题有启迪借鉴作用.研究发现,Glu和GABA分子系统时空及其功能特征可以用中医阴阳属性来概括.

    关键词: 阴阳 Glu GABA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