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黄帝内经》"和法"研究概况

    作者:吴大洲;田永衍;李兰珍;王一心;高建平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的"和法"是古代哲学"和"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属于广义"和法"范畴."和法"是《内经》治则治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内经》"和法"包括"和天人之法""和阴阳之法""和脏腑之法""和气血之法""和营卫之法""和情志之法"等."针刺"是《内经》"和法"主要的治疗手段, 此外还包括"药物""饮食""情志"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 以重整体、重平衡、重协调为特征的"和法"对于涉及多因素、多系统的复杂性疾病以及病理未明确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许润三论治卵巢早衰经验

    作者:黄娟

    卵巢早衰是一种由多病因导致的卵巢功能提前衰退性疾病, 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因其可导致月经失调、性器官萎缩、不孕不育等, 对年轻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极大的痛苦, 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传统中医没有"卵巢早衰"的病名, 但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归属于"月经量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经断前后诸症"范畴.对本病的认识, 多从"女子以血为用"出发, 凡影响经血产生及排泄的因素均可作为病因, 常分虚实两端.许润三教授研修中医妇科数十载, 临证经验丰富, 认为卵巢早衰的产生肾虚是根本, 与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治疗以补肾为主, 攻补兼施, 调整脏腑, 分期施治, 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 "食疗"名考

    作者:卞雅莉;范崇峰

    "食疗"一词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该书中另有"食治"一词和"食疗"语义相同, 但由于避唐高宗李治的讳, 多称为"食疗".此前《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中有"食养"的概念, 与其含义相同.唐宋以来随着食疗发展日趋兴盛, 又出现了食补、药膳、饮膳等同义词, 其表达的基本含义均为通过饮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现代食疗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食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食物的不同性味, 通过饮食调理或运用食物与药物配伍而成的膳食, 以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 食疗 食养 名词
  • 个体化治未病思想研究

    作者:闫文士;蒋力生;叶明花

    探讨分析个体化思想在当代医疗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 尤其是在治未病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即个体化思想在精准医疗和"特制"养生防病方面意义重大;个体化治未病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养生防病的个体化现象更明显, 因此从个体化入手治未病将更加精准;以体质为切入点研究个体化治未病思想或可事半功倍, 体质分类有助于掌握同类个体的相似体质和生理状态, 使个体化治未病更加简单易行;个体化与标准化不是不可调和、完全对立的, 恰恰是统一互补的关系, 而且必须统一起来.

  • 意义建构理论视角下中医知识概念形成的思维特征分析

    作者:王睿;魏鲁霞;申俊龙

    概念是思维的原点和逻辑的起点, 概念的定义方法决定了知识的特征和知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东西方知识体系的差异源于概念的形成方法不同.中医学起源于中国,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概念定义方法, 形成了独有的知识概念体系, 中医知识概念形成后又影响中医药临床实践者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实践技术系统.本文运用现代意义建构理论诠释中医知识概念形成的思维特征, 并对其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展开讨论, 以期深入解释中医知识系统的独特性.

  • 肾主生殖与他脏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贾雪雷;吴承玉;杨涛

    生殖类疾患在中医藏象学上多由肾所主, 肾中精气是其主生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生殖繁衍之本.根据古今中医文献, 对"肾主生殖"的内涵、肾精与生殖、肾精与天癸进行阐述, 运用"中医藏象辨证体系"列述生殖与五脏的相关性, 总结出精血的生成与秘藏是多脏腑、多环节、动态调控的过程."五脏之虚, 穷必及肾", 揭示出生殖虽由肾所主, 亦常与他脏关系密切, 他脏均能各自通过肾脏来主生殖, 临诊当注重结合他脏辨治, 审证求因, 以治其要.

  • 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作者:崔家康;姜泉

    风湿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内外邪合而伤人, 脏腑功能失调, 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 气滞津停血阻, 久致痰瘀互结之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 尤其是中晚期阶段往往是痰瘀相互胶结、顽固难化, 治疗十分棘手.故从痰瘀互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表现疼痛、麻木、肿块结节等临床共性, 杂合寒、热、湿等邪而成的临床个性, 辨证论治要点以及相对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探讨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运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从湿阻中焦证探讨中医脾病及肾之病机

    作者:陈芳;张丰华;张凯文;王琦越;杨旭;黄秀深

    以中医文献中水液代谢和湿阻中焦的相关论述为依据, 结合古今临床医案对湿阻中焦脾病及肾的病机进行探讨, 并以课题组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平台, 实验结果作为佐证, 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脾病及肾的病理机制.通过实验检测大鼠肾脏典型水通道蛋白含量及尿液生成调节激素含量, 揭示肾脏调节湿阻中焦证水液代谢的相关机制, 探究湿阻中焦脾胃损伤后是否会影响肾脏功能, 有利于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医学的原创思维, 从而促进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 清代医家辨治头痛规律探析

    作者:李祯;陶晓华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中医药治疗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历代医家总结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清代时期诸多医家结合历代医家辨治头痛的规律, 在辨治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都已经相当成熟, 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挖掘空间.现就清代医家对头痛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脉象、治法和方剂加以分析、整理、归纳、总结, 探讨清代医家辨治头痛的规律.

  • 《黄帝内经》论心之开窍

    作者:孙欣;任红艳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非一时一人之作, 而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医学经验和理论汇集, 故就同一问题常会有不同论述.鉴此, 本文以《内经》原文为基础, 对藏象学说内容之一的脏腑开窍中的心之开窍问题进行整理研究, 以期梳正理论渊源, 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经研究发现, 在《内经》中就心的开窍问题有"心开窍于舌"说、"心开窍于耳"说及"心开窍于目"说."心开窍于舌"者, 因心与舌经络相通, 心主藏神以助舌言;"心开窍于耳"者, 因心与耳经络相通, 心主血脉以使耳聪;"心开窍于目"者, 因心与目经络相通, 而心主血脉、藏神志, 故神精则目炬.

  • IgA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张惜燕;邢玉瑞

    系统梳理中医药诊治IgA肾病的相关文献, 对其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总结.风邪扰肾是IgA肾病发病的首要因素, 伏邪为患是IgA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 "咽→肺 (胃) →肾"是外邪入侵的主要途径, "肾络"是病邪损伤的基本病位.IgA肾病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 其中热伤血络是尿血的主要病机, 湿邪是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 瘀血贯穿于IgA肾病始终, 毒损肾络、三焦气滞是影响IgA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 故在常规扶正祛邪基础上, "从风论治""从毒论治"、疏利三焦是重要诊疗思路.

  • "脾藏意主思"的现代心理学内涵

    作者:于迎;宁艳哲;贾竑晓

    "脾藏意主思"是中医脾的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内涵, 特别是从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生理心理诸方面, 为多种精神活动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焦虑症、强迫症以及记忆力障碍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常见病症, 在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时候, 其病位往往在脾, 从脾论治会常常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而"脾藏意主思"的病理心理学内涵也对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真实世界疑似清开灵注射液致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桂倩;谢雁鸣;王连心;王群;贾萍萍;凤博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疑似清开灵注射液致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 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的医疗电子数据仓库, 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疑似出现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 采用SOMTE抽样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结果: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患者患肝硬化或伴有电解质紊乱, 或合并使用胸腺肽、硝苯地平、胰岛素时疑似易导致肾功能异常.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与上述疑似危险因素联合使用时应加强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开展机制探索与临床验证.

  • 天麻钩藤饮与钙通道阻滞剂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蔡银河;鲁可;孙伟鹏;吴智兵

    目的:系统评价天麻钩藤饮与钙通道阻滞剂相比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万方和CBM, 分别用Stata 14.0和TSA v0.9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90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钙通道阻滞剂相比, 天麻钩藤饮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增加31% (RR=1.31, 95%CI (1.22, 1.40) ) .试验序贯分析提示天麻钩藤饮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 证据充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 对照组为7.5%.结论:天麻钩藤饮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钙通道阻滞剂, 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不良反应较少, 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支持验证.

  • 魏绍斌病证结合辨治不孕症经验

    作者:尹小兰;王梅;刘慧婷;魏春兰;魏绍斌

    总结四川省名中医魏绍斌教授病证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经验.认为不孕症的辨治需病证结合, 总结出种子先调经、助孕必治带、病证同相参、怡情适交合的方法治疗不孕症, 简称"十五字口诀", 其中调经以太过、不及分类论治, 助孕治带以化湿祛浊、扶正祛邪为主, 病证结合, 审证求因, 分清排卵、输卵管、免疫异常等不同病因辨治, 同时注重调节情志, 把握氤氲时机, 特色鲜明, 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借鉴.

  • 基于内质网应激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调节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钙化机制研究

    作者:陈芳;马飞;刘亚美;王丹;沈晓君;魏群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对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 诱导的猪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 (porcine valvular interstitial cells, VICs) 钙化模型内质网应激 (ERS) 因子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VICs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 应用ox LDL建立细胞模型, MTT法筛选佳丹参酮IIA磺酸钠干预浓度, 茜素红染色测量钙化结节, 免疫印记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RS通路中BIP、Chop、Runx2及Osteocalcin蛋白及基因表达,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表达, 应用MCP-1中和抗体观察MCP-1在成骨化中的作用.结果:在成功建立ox LDL诱导的VIC细胞模型基础上, 茜素红染色显示丹参酮IIA磺酸钠组钙结节形成较ox LDL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丹参酮IIA磺酸钠可抑制BIP、Chop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抑制Runx2及Osteocalcin蛋白表达, 同时可抑制IL-6、IL-8及MCP-1炎症因子的表达, 其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MCP-1中和抗体对成骨化因素影响较小.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可抑制ox LDL诱导的VIC炎症反应及成骨化, 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ERS通路有关.

  • 强精片对弱精子症大鼠精子鞭毛结构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培海;李广森;常德贵;蔡剑;曲晓伟;黄晓朋;陈帝昂;尤耀东;俞旭君;张磊

    目的:探讨强精片对弱精子症大鼠精子鞭毛结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精片高、中、低剂量组5组各20只.采用奥硝唑灌胃造模, 蛋白印记法测定睾丸组织中TCTE3、MDHC7表达, ELISA法测定血清TUBB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 模型组a、b、c级精子比例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 强精片高、中、低剂量组a, b, c级精子比例随强精片剂量增加而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 强精片高剂量组MDHC7、TUB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强精片剂量增加, 睾丸中MDHC7、TCTE3及血清TUBB表达量逐渐增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精片增加精子尾部鞭毛结构蛋白TUBB、DMHC7表达, 进而增加精子活力.

  • 脾虚对哮喘大鼠脂质介质水平影响及捏脊法的干预效应研究

    作者:熊英;樊璞;沈楚楚;周瑞鹏;陈骁

    目的:观察脾虚对哮喘大鼠脂质介质水平的影响以及捏脊法的干预效应.方法:将44只SD雄性幼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在脾虚基础上建立大鼠哮喘模型, 并运用捏脊法对脾虚进行干预, 以HE染色、ELISA检测观察肺部病理及BALF中脂质介质水平.结果:与哮喘组比较, 脾虚哮喘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更严重, LXA4/CysLTs比值显著降低, PGE2显著上升;与脾虚哮喘组比较, 捏脊脾虚哮喘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轻, LXA4/CysLTs比值显著升高, PGE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捏脊法可减轻脾虚哮喘炎症并促进消退, 这可能是其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 参藤三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周小琳;冯晟楠;林美娇;欧阳竞锋

    目的:探索参藤三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的作用机制, 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复制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参藤三黄汤高、中、低剂量组, 连续12周后取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血糖、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组织Nrf2、ARE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的血糖、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增加, 体质量显著降低, 肾脏病理改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 参藤三黄汤组、厄贝沙坦组大鼠血糖及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 肾脏功能有所恢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参藤三黄汤具有调节Nrf2/ARE信号通路分子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参藤三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rf2/ARE信号通路分子蛋白表达有关.

  • 苓桂术甘汤对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邹亚兴;吴文宇;罗莉;龙奉玺;郭斌;陈杰;王倩;陈志平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运用多柔比星腹腔注射 (2.5 mg/kg/次, 2周内注射6次, 总量15 mg/kg) 建立心力衰竭模型, 然后给予苓桂术甘汤水溶液 (0.2 g/m L) 灌胃治疗2周.结果:苓桂术甘汤显著改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 降低HW/BW比值, 抑制AMPK磷酸化, 降低游离脂肪酸, 增加ATP含量.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改善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 具有抗多柔比星心肌毒性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MPK活化和脂肪酸氧化实现的.

  • 益气养阴固冲方及其拆方对无排卵性功血气阴两虚证大鼠子宫内膜MMP-9、TIMP-1的影响

    作者:包红桃;王婷;武权生

    目的:探讨分析益气养阴固冲方及其拆方对无排卵性功血气阴两虚证大鼠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宫血宁组、益气组、固冲组、养阴组、全方组, 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检测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MMP-9活性降低, TIMP-1活性升高,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组MMP-9活性均升高, TIMP-1活性均下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治疗组子宫内膜MMP-9表达升高, TIMP-1表达下降, 以全方组和益气组改变更为明显, 说明该方可通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而达到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作用.

  • 五苓散治在三焦辨

    作者:李奇;林洪生

    五苓散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为太阳病篇表里双解法代表方剂之一, 广泛应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然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病机病位的认识不尽相同, 使得后世学者难得探其幽微.笔者结合《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经旨, 参阅相关古籍、文献, 提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 其病机为气化失司、水饮内停, 通过调整三焦气化功能使人之水液代谢重归平衡.临床应用时不应局限于是否伴有表证, 也不必兼备口渴与小便不利, 凡是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蓄病证均可加减化裁, 关键在于谨守病机, 知常达变.

  • 运用三辨治癌理论治疗肺腺癌用药经验

    作者:张士舜

    笔者运用独创的三辨治癌理论 (辨病理、辨证、辨病位), 充分吸收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 将长春花、三尖杉、喜树果等一线药作为抗肺腺癌君药, 美登木、天龙、重楼、炙山甲、皂刺、三棱、莪术等二线药作为抗肺腺癌臣药, 佐药为辨证论治中药, 如绞股蓝、沙参、灵芝、内金、川贝等, 以桑白皮、甘草引药入肺为使药, 君臣佐使合理配伍, 运用三辨治癌理论进行整合, 从而使中医药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不断提高.

  • 从"肾虚血瘀"论原发性痛经病机

    作者:温利丹;马建伟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以月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痛引腰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以"肾虚血瘀"探讨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 肾气未盛, 冲任气血调和能力较弱, 对于经期及经行前后气血的急骤变化不能疏通调达, 致使发生痛经.本病以肾气亏虚为本, 血行瘀滞为标, 临证治疗以"补肾调周、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强调以补肾为治疗之本, 从化瘀血入手治疗本病, 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 姜良铎应用角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用药规律探讨

    作者:吴建军;张莹雪;孙博;于小佳;刘静;姜良铎;焦扬;张晓梅;王建云

    角药配伍就是3味药的组合.角药思想是建立在从状态论治的临证思维下合理把握整体状态, 根据宏观与微观、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动态病理变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状态选用多个由3个药物组成的组合进行诊疗的组方规则.姜良铎教授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常采用杏仁、丹参、紫菀, 栝楼、赤芍、白芍, 贝母、知母、丹参, 杏仁、黄芩、紫河车, 杏仁、苏子、苏梗, 栝楼、知母、黄精等角药组合, 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痰、补益肺肾, 临床疗效卓著.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上肢关节围刺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李唯溱;杜元灏;韩月宇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上肢多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进行康复锻炼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 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多关节围刺治疗.结果:2组患者经治28 d后其上肢动度增加, 关节疼痛度降低, 手部水肿度改善, 治疗组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 治疗组各项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上肢关节围刺治疗肩手综合征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 推拿在胃下垂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曹方;宋柏林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 可引起腹胀、腹痛、便秘、嗳气等消化道不良症状, 病势缠绵难以尽愈, 西医对此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推拿对其治疗效果显著, 相比西医治疗方法副作用小、易于患者接受.本文综述了推拿在临床上治疗胃下垂的应用情况, 以及推拿结合针刺、中药、耳穴、艾灸、医疗体育等治疗胃下垂的操作方法.提出未来应在推拿手法种类、频率、力度等方面开展规范研究, 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辨证施治, 将推拿与中药、针灸、医疗体育锻炼结合, 多疗法开展胃下垂治疗, 促进推拿临床应用的推广.

    关键词: 推拿 胃下垂 临床 应用
  • 《黄帝内经》归来——试论中医针灸临证思维模式

    作者:殷克敬;李敏

    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包含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临证应用规范, 针灸临证中也将其充分融入.中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医者就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和主导者, 故根据《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理论, 以中医观点为指导, 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总结出中医针灸的临床辨证应遵循通过四诊、经络诊察、审证求因、阐明病机、立法治疗的基本诊断治疗原理, 即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思维模式.同时结合临证病案探究予以佐证, 进一步提高中医针灸临床诊疗水平的方法, 推动中医溯本求源、继承、创新和发展, 使中医药、针灸在继承、创新、研究中精细化.

  • 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抑郁状态疗效分析

    作者:郝玉杰;董燕飞;冯绍明;魏雪涛;王文玉

    目的:观察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透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 治疗组给予口服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 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结果: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AMD及SD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结论:百忧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合并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明显, 可以明显降低HAMD及SDS评分, 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且安全可靠.

  • 隔物灸干预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吕晓东;刘勇明;庞立健;刘创;刘妍彤;王斯涵;石岩

    目的:系统评价隔物灸干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 、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WANFANG DATA), 检索年限至2016年7月, 以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 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152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隔物灸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RR=1.14, 95%CI:1.10~1.18);在减轻PD患者痛经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1.16, 95%CI:-1.46~-0.87), 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率 (OR=0.01, 95%CI:0.00~0.11);对于血PGF2α/PGE2、ET-1/NO含量变化改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隔物灸能够有效减轻PD患者的疼痛, 改善痛经症状,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 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 《千金翼方》经穴使用规律分析

    作者:黄昆;韩晓宇;徐金龙;杨增荣;郭太品

    孙思邈以"药王"著称, 也是针药结合的倡导者, 其晚年著作《千金翼方》包含大量针灸内容, 对其中用穴规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千金翼方》针灸部分加以提取、归纳、分析, 发现其用穴主要为特定穴, 以五腧穴、交会穴、背俞穴和募穴居多, 常用腧穴为间使、关元、人中、大椎、三阴交、肝俞、肾俞, 常用的经络为膀胱经、胃经、任脉和督脉.同时还发现《千金翼方》与《千金要方》用穴迥异, 有待进一步研究.

  • 从脉象探讨小柴胡汤用于小建中汤治疗腹痛机理

    作者:马丽亚;陈亚南

    在《伤寒论》中, 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都能够用于治疗腹中痛, 但将两方先后用于同一腹痛患者, 并以脉象作为主要诊断依据的条文只有一处.本文将以脉象为主对文中腹痛的辨证论治机理进行探讨, 在多数医家提出以"浮沉"分阴阳来阐释原文脉象的基础上, 提出以"上下"分阴阳以把握原文脉象的观点.且以脉象为基础, 对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的方药、证治以及在原文中的先后使用问题逐一分析探讨, 综合得出切合张仲景本意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脉象特征, 希望能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

  • 固本止咳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黏膜上皮创伤修复机制研究

    作者:唐诗环;敬岳;曹乃芹;廖强;张洪春

    创伤修复是在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协调有序过程, 可分为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质沉积及组织重塑4个时期.围绕"正气卫外"和"肺在体合皮"等中医理论, 学者们探讨了中医药影响呼吸道上皮的创伤修复功能.目前基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证据支持, 中医诊疗用药可以修复已损伤的呼吸道黏膜结构, 改善支气管黏膜完整性, 提高黏膜免疫的机械屏障的防御作用, 增强呼吸道的免疫能力.故从"正气卫外"和"肺在体合皮"理论角度探讨中医药与创伤修复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固本止咳中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改善, 终达到治疗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

  •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具有祛湿功效食物探析

    作者:刘兰;沈涛;周祖兵

    王士雄是清末著名温病学家, 其集历代医家之大成, 不仅擅长温病与内伤杂病的治疗, 对饮食疗法也颇有研究.王士雄著《随息居饮食谱》一书, 其中共收载饮食物300余种, 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实、毛羽、鳞介等7类[1].故分门别类地论述了食物类药物的性味、功用、主治等, 且其论述之食物多采摭自古代有关方剂与个人经验, 颇切实用.本文分类摘录了书中较常用且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并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校正日常生活中食疗祛湿的饮食误区, 以及指导现代人的日常保健饮食习惯.

  • 基于明清医案数据分析的便秘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张淼;周雪明;关子赫;隋方宇;曲苗;旺建伟;常惟智;孙敏;徐颖

    便秘既是多种疾病的兼伴症状, 亦多为患者的主诉, 构成独立疾病, 有其独立的病因病机, 在临证中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便秘的古籍医案, 借助对高频药物的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总结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 并归纳滋阴增液、和血润燥、益气启秘、温通开闭等治疗9法, 从中探求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及规律, 同时引发对便秘辨治过程中为何及如何运用"下法"和"风药"的思考, 以期能够完善并发展便秘的中医理论认识, 同时为临床诊疗便秘提供较为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 周超凡对中药常用量与超大剂量应用的认识

    作者:刘理想;赵凯维;张玉辉;于峥;杜松;赵红霞;金香兰

    中医药学家周超凡先生强调中医临床要精准用药, 对中药常用量与超大剂量应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治病的有效剂量大都是常用剂量, 所以在治疗一般疾病时首先要选择应用药物的常用量.在病情需要与患者体质允可的情况下, 可适当加大剂量乃至超大剂量, 药物剂量好逐渐增加.不同剂量范围的中药, 其治疗作用往往也有差异.中药常用量与超大剂量应用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对一些常被人忽视副作用的中药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尤其在超大剂量的情况下, 即使是补益类中药的应用也应十分谨慎, 必须对症.

  • 张仲景治痹方中桂枝的配伍应用特点探析

    作者:梁裕琪;袁立霞

    "痹症"一名早见于《素问·痹论》, 是在人体元气亏虚的基础上, 兼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僵直、变形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反复发作性病证,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张仲景十分重视桂枝在痹症治疗中的配伍应用, 通过对《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的继承和发展, 创立了多首应用桂枝配伍的治痹经方.本文从张仲景治疗痹症经方中的桂枝药对配伍的角度入手, 以营卫、气血、肾阳、筋津、枢机等观点探讨桂枝配伍在痹症治疗应用中的证治规律.

    关键词: 桂枝 配伍 痹症 张仲景
  • 皮科用药话轻灵

    作者:刘霞;李媛媛;张乐其;谭城

    吴门、孟河医派源出江苏大地, 用药尤善轻灵, 后世医家继承并发扬吴孟轻灵之道并将其用于临床各科.皮肤疾患有别内科, 其病在表, 方亦不可杂, 药更不可烈, 处方用量宜轻不宜重, 轻扬宣散、质轻味薄之品更易于直达病所, 利于祛邪外达.吴门、孟河地区地处长江之滨,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提供了"轻灵"之法的自然条件, 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皮肤科自身临床专科特点确定了其现实意义.故通过分析探讨皮肤科用药轻灵形成依据, 旨在总结归纳其辨证细腻、用药和缓, 顾护脾胃、质和为要, 化泻法巧、力拨千斤等临证特点.

  • 湖北某社区中老年人虚实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德;张松峰;胡镜清;吴亚平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人的中医虚实证候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 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社区中老年人的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采用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访者的虚实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该社区中老年人常见中医证候为肝血亏虚、心气血虚、肝经火旺、脾气亏虚、肺气不足, 累计占87.3%.以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 仅偶尔吃冷饮冷食、男性和无糖尿病可降低该社区受访者出现虚证的几率, 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103~0.559、0.135~0.812、0.01~0.762, OR值分别为0.24、0.331、0.088;经常冷饮冷食的受访者出现实证的几率明显增加, 95%的置信区间为2.501~244.548, OR值为24.731;而男性和偶尔冷饮冷食可降低受访者出现实证的几率, 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4~0.313和0.07~0.662, OR值分别为0.112和0.215.结论:该社区中老年人肝血亏虚、心气血虚、肝经火旺、脾气亏虚、肺气不足等证常见累计占87.3%.该社区中老年人的中医虚实证候与糖尿病、性别、冷饮冷食情况有关.

  • 疾病境遇与文化旨趣:中医经典文献中"烦"证的身体感探赜

    作者:盛红

    研究着眼于"身体感"探讨经典文献中"烦"证的作用场域、知觉现象及相应的符号系统."烦"不仅作用于意识层面, 更展演于口舌、肌骨、四肢等场域, 火、火邪、火气等概念与心中之烦、口舌之烦、肌里之烦、骨节之烦等"身体感"系两相涵括."烦"证的情绪、口感与肌骨之间的病位深度, 始终在自体或他体的处境中透过知觉体验而把握."烦"证的存在意义可经由医家体验而为人们重新把握, 其外部符号表达活动不仅为历代医家以及历代读者提供一种记忆辅助, 而且还使意义永存于整个外部符号系统, 使得载录于中医经典文献中的知觉体验得以承继于万千大众心中, 为中国传统医学在当代社会的固本开新开辟新的肇始端口.

  • 从《申报》视角看民国时期的医疗环境

    作者:丁雪华;陈丽云

    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医逐步被民众所接受.大众的医学知识与医疗行为亦发生了深刻转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民国其医疗环境如何?故以民国时期发行量较大的《申报》为史料, 给读者以较直观的历史印象, 分别从医药监管法律的建立、重视医德、医疗水平的良莠不齐、中西医的竞争、媒体的传播、医疗场所的变化等6个方面概述当时的医疗环境, 并以此为借鉴, 探讨当代社会的医疗模式以及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

  • 新生儿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作者:张刚;王文革

    新生儿处于体质发展的初阶段, 其体质基本由先天禀赋所决定, 受后天因素影响甚微, 可塑性大, 相对于成人而言易于调理, 是进行体质调理的佳时期, 因此进行新生儿体质研究对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 一些学者依据五脏有余不足或阴阳寒热偏盛进行新生儿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证实了新生儿体质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 以及通过一定的干预方法可以调理新生儿的体质.本文从新生儿中医体质分型、体病相关及体质调理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对新生儿体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郭齐;陈剑;王涛;李成;王琰帅;陆素云;王志国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为材料,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来源及数量、学科分布、被引用频次、下载次数、作者所属单位、作者发表的文献量、文献发表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文献的研究层次、基金资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期为准确、清晰地把握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研究现状提供参考, 并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