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

    作者:刘平;陈蕾;刘丽芳;张力

    目的 了解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水平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尿白蛋白正常组,对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r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AASI等进行比较.根据AASI水平分为AASI≥0.55组与AASI< 0.55组,对两组间性别、年龄、BMI、FPG、TC、TG、eGFR、ACR水平及ACR阳性率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ACR、eGFR与年龄、BMI、AASI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年龄和AASI显著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1),而eGFR、24 h平均舒张压(24 h ADBP)显著低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1).AASI≥0.55组的年龄、ACR水平、ACR阳性率显著高于AASI< 0.55组(P< 0.01),而eGFR、24 h ADBP显著低于AASI< 0.55组(P<0.01).ACR与年龄(β=0.351,P=0.000)、AASI(β=0.450,P=0.000)呈显著正相关;而eGFR与年龄(β=-0.150,P=0.037)、AASI(β=-0.587,P=0.00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刘平;陈蕾;张龙方;张力;苏日格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28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将其分为老年组140例和中青年组88例,老年组根据内膜中层厚度(IMT)又分为IMT增厚组81例,IMT正常组59例.与正常对照组2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分别对各组AASI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ASI与IMT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ASI,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158,P<0.001),老年组显著高于中青年组(t=8.939,P<0.001),IMT增厚组显著高于IMT正常组((t=4.112,P<0.00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ASI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213,P<0.01).结论 AAS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有关,并对动脉硬化程度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曹瑞华;叶平;秦爱梅

    目的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可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新指标,研究AASI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335例,其中男119例,女216例,年龄36~85岁,平均(66.94±7.47)岁,检测身高、体重、心率、体重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等指标.采用Mediech ABPM-04型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出AAS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AASI与年龄、24h平均脉压、高血压呈正相关,与身高呈负相关;AASI值女性高于男性[(0.54±0.10)vs (0.51±0.1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ASI与年龄(β=0.009,P<0.001)、性别(β=0.214,P<0.001)、身高(β=-0.27,P<0.001)、高血压(β=0.051,P<0.001)、24h平均脉压(β=0.001,P<0.05)独立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ASI作为一种新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与年龄、身高、性别、高血压有关.

  •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研究现状及对中医脉诊研究的启示

    作者:王蕾;尚倩倩;钱鹏;郭睿;王忆勤;燕海霞

    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及时准确的了解血压状况,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延缓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进程.从2006年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被提出至今,其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日益深入.笔者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降压治疗、中医证型等方面近5年的研究进展人手,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及中医脉诊的相关性,并对进一步开展高血压病脉诊研究的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菲;林谦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病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4例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的24h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中医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血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将各型与对照组AASI比较,瘀血型较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I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与血瘀型关系密切.

  • 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评价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菲;李琳;黄力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评价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 测定36例高血压患者,3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24 h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中医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DM/IGT组的AA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I在心血管疾病与卒中疾病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SI与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血压均呈正相关(P<0.05),与24 h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瘀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各型与对照组比较,瘀血型AA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硬化程度高于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AASI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与瘀血型关系密切.

  •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与早期肾脏损害

    作者:寇惠娟;牟建军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 h平均脉压(24 h PP)、动态脉压指数(PPI)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预测早期肾脏损害的意义.方法 对104例中老年EH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不同24hPP、PPI、AASI、肾小球滤过率(GFR)、微量白蛋白尿(MAU)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24hPP、PPI和AASI在预测肾脏功能早期受损的意义;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肾脏功能早期受损相关因素.结果 以24hPP≥55 mm Hg、PPI≥0.36及AASI≥0.30为切点,高血压患者的GFR水平明显低(P<0.01);24hPP、PPI和AASI的ROC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AASI、PPI和24hPP;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09)和高血压病程(P=0.008)与GFR的变化密切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病程的延长,GFR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FR与年龄(r=-0.367,P=0.001)、高血压病程(r=-0.371,P=0.001)、24hPP(-0.254,P=0.009)、PPI(-0.262,P=0.007)及AASI(-0.316,P=0.001)呈负相关.结论 动态脉压相关指数是预测中老年EH患者早期肾脏功能受损的有用指标,年龄和高血压病程是预测EH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

  •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徐尚华;和会静

    背景 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但MAU与AASI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MAU与血压昼夜节律、AASI等动态血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MAU阳性因素的高血压患者400例,其中MAU阳性患者(MAU组)98例,随机抽取302例MAU阴性患者中30例为对照组(NMAU组),分别测定其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MAU测定,计算AASI和昼夜节律,进一步在MAU组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AU阳性率为24.5%(98/400).MAU组患者高血压病程、总肌酐、夜间脉压、AASI水平显著高于NMAU组(P<0.05).MAU组中77例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改变,占78.6%,明显高于NMAU组的60.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MAU与AAS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β=0.75,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MAU阳性与动态血压脉压增加、昼夜节律改变、AASI值增大相关联.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作者:孔羽;蔺洁;匡泽民;余振球

    目的 研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10-2013-05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3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RH患者179例,非RH患者12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ASI(1-舒张压对收缩压回归直线的斜率);通过“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公式评估肾功能;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LVMI;测定baPW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结果 与非RH患者比较,RH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2±4.1)比(25.1±3.6) kg/m2]、高血压病程[(13.3±1.2)比(9.0±1.7)年]、24 h收缩压[(134.8±13.6)比(119.7±9.4)mm Hg]、24 h舒张压[(81.4±12.2)比(74.1±14.4)mm Hg]、24 h脉压[(53.2±13.1)比(45.7±10.2)mm Hg]和AASI[(0.56±0.20)比(0.24±0.10)]较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SI与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脉压、baPWV呈正相关(均P<0.01);与舒张压、eGFR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收缩压、高血压病程和baPWV是AAS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他汀类药物和24 h舒张压增高是AASI增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RH患者的AASI水平明显增高,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动脉硬化和肾功能损害相关.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作者:王雅琼;胡亚蓉;李燕;李华;初少莉;朱鼎良;高平进

    目的 探讨住院高血压患者24 h,白天和夜间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444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清学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AASI定义为1减去24 h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回归系数.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男性尿白蛋白肌酐比≥22 mg/g,或者女性尿白蛋白肌酐比≥31 mg/g.根据24 h AASI四分位数分为4组(AASI<0.34组,≥0.34且<0.44组,≥0.44且<0.54组和≥0.54组),观察4组之间的差别,并分析24 h、白天及夜间AASI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AASI增加,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均增高[分别为8.1(5.5~16.6),10.4(6.7~25.4),12.8(7.3~31.5),16.3(8.5~45.2);14.3%,24.5%,30.6%,37.8%;均P<0.01].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4 h、白天及夜间AASI均偏高(0.48比0.42,P<0.01;0.51比0.46,P<0.01;0.44比0.40,P<0.05).在未校正其他因素的分析中,24 h,白天和夜间的AASI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相关(β值分别为0.216,0.172,0.150,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只有24 h AAS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独立相关(P=0.014),而白天或夜间AAS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无相关性(均P>0.05).24 h AAS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14个单位),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风险增加33.7%(P=0.048).结论 24 h AASl,而不是白天或夜间AAS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相关,可以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

  • 正常高值血压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舒健;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孙尚文;潘慧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MCP-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0-03-05在山东省章丘农村进行调查,按血压水平选取理想血压者84例,正常高值血压者96例,高血压患者11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中MCP-1 mRNA表达,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结果 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39±0.054),(0.411±0.038)和(0.525±0.05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理想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颈动脉IMT[(0.79±0.05),(0.89±0.08)比(0.70±0.07)mm]及AASI[(0.58±0.05),(0.64±0.05)比(0.45±0.05),均P<0.01]均增高;与正常高值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颈动脉IMT及AASI均增高(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CP-1与颈动脉IMT、AASI均呈正相关(r=0.475,0.440,均P<0.01).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MCP-1与颈动脉IMT、AASI均呈正相关(r=0.371,0.272,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CP-1、收缩压和年龄是颈动脉IMT和AA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者动脉僵硬度增加,MC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动脉硬化程度与MCP-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MCP-1mRNA表达水平升高参与了正常高值血压者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白细胞介素6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

    作者:石桂良;邓新桃;潘闽;郑金国;耿海华;朱建华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初次门诊或住院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148),测定AASI(1-舒张压对收缩压回归直线的斜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L-6水平.将AASI>0.55定义为AASI增高(研究组,n=63),AASI≤0.55为对照组(n=8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ASI、颈动脉IMT和IL-6三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AS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质量指数[(25.2±1.5)比(24.6±1.3)kg/m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0.4)比(3.1±0.5) mmol/L]、IL-6[(15.4±5.2)比(11.8±4.8)ng/L]、24 h平均收缩压[(124.7±9.3)比(118.1±8.8)mm Hg]、24 h平均脉压[(49.0±12.6)比(42.4±10.2)mm Hg]较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6与AASI、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64,r=0.219)(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分级、LDL-C、24 h平均收缩压是AASI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AASI除与家族史、血脂增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相关外,还与IL-6有关.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

    作者:谢艳秋;郭志军;吴玉婷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微量白蛋白尿(MAU)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2-03-2013-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脉压等指标,并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体质量指数(BMI)、肌酐、尿素氮等.依据U-MA值将其分为MAU阳性[MAU组,U-MA 30~300mg/(g·Cr),n=60]和MAU阴性(n=140),从MAU阴性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NMAU组),比较两组间各参考指标的差别,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AASI与MAU、夜间脉压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入选病例中MAU阳性率为30%(60/200).MAU组与NMAU组间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MAU组比较,MAU组患者高血压病程、肌酐、白天脉压和AASI水平较高[分别(5.6±2.2)比(4.9±1.1)年,(88.3±13.8)比(83.8士6.2)μmoI/L,(63.6±14.4)比(56.6±18.5)mm Hg和(0.59±0.04)比(0.40±0.0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SI与MAU相关(β=0.761,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AASI水平高于MAU阴性者.AASI增加与MAU相关.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

    作者:侯海霞;华琦;陈慧敏;刘荣坤;杨峥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0-06-2011-08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例,男性82例,女性87例,年龄(55±10)岁,所有入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AASI,收集生化检查结果并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依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两组[eGFR<90 mL/(min·1.73 m2),A组,n=23;eGFR≥90 mL/(min·1.73 m2),B组,n=146],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肾功能早期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 =-0.256,P=0.001)、AASI(r=- 0.161,P=0.038)与eGFR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24hSBP、24hDBP与eGFR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将年龄、性别、AASI、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24hSBP、24hDBP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发现,年龄、性别及AASI与eGFR独立相关.结论 AASI增加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独立相关.

  • 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探讨

    作者:张丁丁;刘芳超;姜雪;黄建凤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
      方法:共入选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且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研究对象2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出各血压变异指标及AASI。AASI计算方法为1减去24 h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系数。
      结果:28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0.4±13.3)岁,其中男性161例,高血压患者138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AASI与年龄(r=0.272, P<0.001)、24 h平均脉压(r=0.504, P<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334, P<0.001)和24 h舒张压波动性(r=-0.520, P<0.001)相关。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患者的AASI显著高于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与非杓型和超杓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晨峰者AASI显著高于非晨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后,24 h平均脉压(β=0.003, P<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β=-0.001, P<0.05)、24 h收缩压波动性(β=0.032, P<0.001)、24 h舒张压波动性(β=-0.064, P<0.001)和24 h心率波动性(β=0.006, P<0.001)与AASI独立相关。
      结论:AASI与血压波动性、夜间舒张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晨峰等多种血压变异指标相关,是反应动脉硬化和血压变异的综合指标。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刘群威;韩丽敏;杜秋帆;常凤;夏立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中国民航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9例。依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0.55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15μmol/L,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为Hhcy组(n=83),其中男性48例;B组为异常AASI组(n=84),男性54例;C组为Hhcy组+异常AASI组(n=80),其中男性56例及D组单纯高血压组(n=72),男性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①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与D组比较,C组、A组、B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eGFR有关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ASI、Hhcy 与 eGF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hcy 及 AASI仍与 eGFR 独立相关。结论 AASI异常、Hhcy分别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且异常AASI合并 Hhcy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

    作者:李明阳;陈蕾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探讨以AASI大小反应的动脉硬化程度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218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血肌酐水平基本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文献方法计算AASI,以AASI≤0.55或AASI> 0.55分为两组,比较各组间eGFR的差异,以及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GFR与AASI及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与AASI≤0.55组比较,在AASI> 0.55组中eGFR值明显降低(P<0.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AASI呈负相关(r=-0.624,P<0.001),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eGFR仍与AASI显著相关(r=-0.343,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 与肌酐水平、AASI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770、-0.240,P<0.001.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与eGFR呈独立负相关,AASI值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 踝臂指数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其福;赵伟丽;芦军;张丽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踝臂指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6例,测量其上肢及下肢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计算体重指数、踝臂指数(ABI)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结果 (1)中、重度动脉狭窄组的ABI值小于正常组及轻度动脉狭窄组(P<0.05),中、重度动脉狭窄组的AASI值高于正常组及轻度动脉狭窄组(P<0.05).(2)当中、重度动脉狭窄患者的AASI≥0.5时,其动脉狭窄程度与AASI大小呈正相关;当ABI≤0.9时,其动脉狭窄程度与ABI大小呈负相关.结论 中重度动脉狭窄患者的AASI≥0.5、ABI≤0.9时,其动脉狭窄程度与AASI和ABI大小关系密切,ABI和AASI可作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指标,尤其对中重度血管的狭窄有着较高的关联.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基华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8例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根据是否存在MAU分为:研究组,MAU阳性,共48例;对照组,MAU阴性,共50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ASI;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MAU、血脂及血肌酐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AASI、IMT、脉压、血脂及血肌酐明显较高(P<0.05),而GFR明显较低(P<0.05).AASI与MAU、脉压差、IMT及血脂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ASI仅与MAU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的AASI与MAU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

    作者:宋丽薇;沈小梅

    目的 探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尿酸(uric acid,UA)、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门诊及住院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6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高血压组(81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95例),并设正常血压76例为对照组.检测UA、hs-CRP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UA、hs-CRP与AASI的关系.结果 与杓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相比,非杓型高血压组病程长,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差大(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UA、hs-CRP、AASI较高(P<0.05),UA是非杓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UA与AASI (r=0.436,P<0.001)、hs-CRP与AASI(r=0.603,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随着UA和hs-CRP的升高,AASI越大,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