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중국감염여화료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3.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708
  • 国内刊号: 31-196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86
  • 曾用名: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汪复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世界卫生组织:新型禽流感H7 N9为“致命的”流感病毒之一

    作者:范亚新(摘译);张菁(审校)

    2013年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表示,在中国 H7N9禽流感病毒已造成22例患者死亡,该病毒是此类病毒中“致命的一种”,比2003年以来曾造成数百人死亡的 H5N1病毒更容易向人类传播。
      自今年3月以来 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已感染112例。目前尚不清楚人类是如何感染该病毒的,但专家表示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将持续在人际传播。

  • 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作者:盛滋科(摘译);王明贵(审校)

    为评估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MDRE)对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收集比利时91所医院2010年1-4月临床分离的 MDRE 菌株。用 Vitek 2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替加环素的 MIC,并根据2011年 EUCAST 建议的标准判定结果。本实验共纳入501株非重复的 MDRE 菌株,包括284株大肠埃希菌(其中89.7%的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72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73.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72株产气肠杆菌,33株阴沟肠杆菌,19株产酸克雷伯菌,21株其他肠杆菌科细菌。根据微量肉汤稀释法,大肠埃希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的 MIC90值分别为0.5 mg/L 和2 mg/L;而根据 Vitek 2法,两种菌株对替加环素的 MIC90值分别为0.5 mg/L 和8 mg/L。根据 EUCAST 折点,微量肉汤稀释法和 Vitek 2法的结果符合率(MIC 值和敏感类别)在大肠埃希菌高(97.2%),而在非大肠埃希菌菌株中均较低,其 MIC 值和敏感类别的符合率分别为81.1%和59.4%。本研究结果提示,Vitek 2法可以作为测定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合适方法,而在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中微量肉汤稀释法应优先使用。

  • 抗真菌药物在宿主细胞膜内的浓聚:预防真菌感染的新机制

    作者:樊星;胡炯(摘译)汪复(审校)

    近20年来,高危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概率呈显著升高趋势,IFI 是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 IFI 确诊困难,而延迟抗真菌治疗导致 IFI 相关病死率增高,因此对于 IFI 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的临床研究能够降低 IFI 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的预防药物包括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泊沙康唑在体外有极好的抗真菌活性,有较强亲脂性,其血药浓度在较低水平(<0.5~1 mg/L)时即能发挥良好的预防真菌感染作用。

  • 重症监护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不足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吴真(摘译);徐晓刚(审校)

    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曲霉病为 ICU 和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重要死因。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现已成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伏立康唑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视觉障碍、中毒性脑病、肝酶升高等。伏立康唑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并主要经肝脏由细胞色素 P450酶系代谢,因此其代谢受年龄、基因等因素影响,而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影响该药物的体内代谢。不同患者该药的药动学特点可有很大差异,从而影响临床疗效或导致毒性增加。

  • 预测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病死率的有关因素: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宋晓蕾(摘译);王明贵(审校)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播散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其治疗也给临床带来挑战。在3所意大利教学医院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确诊为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血流感染的125例患者进行分析。检测从初次血培养阳性开始,统计30 d 内的病死率。通过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确定病死率的预测因素。结果发现,30 d 总病死率为41.6%。单一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替加环素、黏菌素、美罗培南联合治疗组(前者病死率54.3%,后者病死率34.1%,P =0.0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30 d 病死率与血流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OR:1.04;95%CI :1.65~31.03;P =0.008)、不合适的起始抗生素治疗(OR:4.17;95%CI :1.61~10.76;P =0.003)、高 APACHEⅢ评分(OR:1.04;95%CI :1.02~1.07;P <0.001)有独立相关性。联合治疗组病死率为12.5%,明显降低(OR:0.11;95% CI :0.02~0.69;P =0.01)。

  • 甲型禽流感 H7N9病毒在中国暴发流行

    作者:盛滋科(摘译);王明贵(审校)

    2013年3月底,我们获悉在中国有3例患有危及生命的甲型(H7N9)禽流感患者的出现,而此前 H7N9禽流感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第1例在2013年2月底患病。截止4月21日,共102例被感染;绝大部分病情危重,已有20例死亡。以上数据与日俱增。相比之下,甲型禽流感 H5N1主要感染有家禽暴露史的儿童,而 H7N9禽流感病例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4岁)。H7N9禽流感病例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出现,多在华东地区。其中一些患者有明确的禽类暴露史,但很多病例并无禽类暴露史。还没有明确人传人的证据。在人患禽流感地区,H7N9病毒已从菜场内鸡、鸭和鸽子中分离到。

  •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与SCCmec 分型的关系

    作者:陈春辉(摘译);王明贵(审校)

    既往研究认为暴露于万古霉素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RVS)的危险因素,RVS 主要是抗生素选择压力作用的结果。然而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MRSA菌株的微生物学特征并不明确。作者等主要研究血流感染 MRSA 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与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 mec)分型的关系。

  • 静脉注射头孢吡肟引起红人综合征

    作者:陈春辉(摘译);王明贵(审校)

    头孢吡肟是一种广谱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肺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常见不良反应为局部反应,如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等,其他如恶心、腹泻、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1%。本文报道首例由静脉注射头孢吡肟导致的红人综合征,出现于静脉输注头孢吡肟30 min 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瘙痒,面部、颈部和躯干上部出现细小红斑和丘疹,不良反应症状缓解8 h 后再次单独使用头孢吡肟,患者再次出现相同的症状并在静脉使用抗组胺药二甲茚定后症状迅速缓解。

  • 奈诺沙星在肺炎链球菌体外感染模型中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作者:赵苗(摘译);张菁(审校)

    奈诺沙星是一种新型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包括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均有抗菌作用。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体外 PK/PD 模型模拟空腹单剂(100 mg、250 mg、500 mg、750 mg)和多剂(125 mg,每6小时1次和500 mg,每日1次)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的药动学过程,观察不同给药剂量下对2株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MIC 分别为0.015 mg/L和2 mg/L)、中介耐药肺炎链球菌(PISP, MIC 为4 mg/L)和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MIC 为8 mg/L)的杀菌作用,并分析 PK/PD 参数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奈诺沙星的 MIC 值为0.06 mg/L 或0.25 mg/L时,fAUC0-24/MIC 为更好的药效指示参数,据此,奈诺沙星给药方案宜为500 mg,每日1次给药;当 MIC值为2 mg/L 时,f %T>MIC 为更好的药效指示参数,每日剂量宜分次服用。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复发1例

    作者:吴建国;刘彦伶;贾蓓;黄文祥

    临床资料
      患者男,79岁,罹患结肠癌6个月。入院前66 d在甲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造瘘还纳术+肠粘连松解术”,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头孢菌素(具体不详)抗感染,术后6 d 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高41℃,予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细菌及血培养为“金葡菌”,当日即给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联合替考拉宁治疗。6 d 后查胸片示“左下肺感染”,同时导管、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示“金葡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故诊断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脓毒血症、肺部感染”,并根据药敏结果予以万古霉素1 g 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续7 d 治疗,患者体温、进食及大、小便正常,3 d 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出现间歇发热(未测体温),伴双下肢水肿,间歇性腹泻,每次腹泻持续3~5 d,间隔数天类似发作1次,无腹痛,无明显腹胀、呼吸困难,对症处理后可好转。入院前11 d,患者再次出现明显畏寒、发热,体温39.5℃,伴头昏、乏力及腹胀,于乙医院住院治疗,查胸腹部 CT 示“右肺中叶、左肺舌段炎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腹腔积液”,白蛋白28.3 g/L,血常规示 WBC 8.3×109/L,N 0.79,Hb 82 g/L,血培养提示“金葡菌”(药敏结果未出),给予头孢呋辛(每日2次,剂量不详)治疗7 d,发热无缓解,双下肢水肿加重,伴腹胀、活动后呼吸困难,尚可平卧。入院前5 d,患者畏寒、寒战明显加重,体温高40℃,遂再次入住甲医院治疗。该院考虑患者仍可能为“金葡菌感染”,给予亚胺培南1 g,每12小时1次,联合万古霉素1 g,每12小时1次治疗,同时行血培养。入院前4 d,患者发热症状缓解,体温波动于36~38℃,无畏寒、寒战,但双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加重。因乙医院及该院血培养药敏结果均提示:MRSA 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故继续原方案抗感染治疗。入院前2 d,行右侧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微浊胸水400 mL(培养阴性,未见报告),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入院前1 d,血培养仍提示 MRSA 生长(未见报告)。在甲医院抗感染治疗5 d 后,体温波动在37~38℃,为求进一步治疗,转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T 37.3℃,P 110次/min,R 19次/min,BP 130/80 mmHg。神清语弱,乏力明显,睑结膜苍白,口唇发绀,咽部轻度充血,右肩胛下区及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齐。腹部饱满,可见数条陈旧性手术瘢痕,均愈合良好。全腹轻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可闻及肠鸣音。腰骶部可见水肿,双下肢膝关节以下Ⅱ度水肿。入院时所取血培养、尿培养、粪便培养及痰培养均无细菌生长。降钙素原:0.07 ng/mL;血常规:WBC 7.41×109/L,N 0.79;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左房、右房增大室壁搏动减弱伴左室功能减退;胸腹部 CT:①双肺下叶炎症;双侧胸腔积液,邻近肺组织压缩不张;②未见明显肠梗阻及占位表现,腹腔及盆腔积液;③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表现。给予万古霉素1 g,每8小时1次,连续9 d 后减量为1 g,每12小时1次,连续15 d,考虑到患者腹腔手术后,腹腔感染不能除外,故给予亚胺培南1 g,每8小时1次,9 d 后改为头孢西丁1 g,每8小 时 1次,连续15 d 治疗。复查血常规:WBC 4.03×109/L,N 0.68,BUN 6.5 mmol/L,Cr 58μmol/L。体格检查: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拔除 PICC 管,复查胸片、腹部 B 超、血培养、血常规、血糖均正常出院。随访1个月无复发。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华;庄少侠;陆国础;刘洁;袁民宇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呼吸科共收治6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41~64岁,平均(50±9)岁。确诊前:3例先后被误诊肺炎、肺结核2~3个月;1例误诊肺炎、肺脓肿3个月;2例误诊肺癌1~3个月。

  • 55株解脲脲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姜森;李荷楠;王辉;严薇;刘文云

    目的: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疑似非淋球菌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标本130份,分析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耐药状况,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疗效。方法对130份标本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比色法)(Mycoplasma IST2)进行支原体的检测、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共59份,检出率为45.4%。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 Uu 联合 Mh 的阳性率分别为42.3%(55份)、1.5%(2份)和1.4%(2份)。Uu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多西环素(100%)、四环素(98.2%)、交沙霉素(89.1%)、克拉霉素(87.3%)等。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73.4%),其次是氧氟沙星(47.3%)。结论在支原体导致的非淋球菌尿道炎中,主要由 Uu 引起(93.2%,55/59);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

  • 上海市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谢伟林;管剑龙

    目的:调查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致病微生物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住的2452例活动性 RA 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并对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进行描述。结果共有503例患者(20.51%)发生721例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40.97%、尿路感染22.35%皮肤和软组织感染8.58%。主要致病微生物为常见病原菌(623株,86.40%),包括大肠埃希菌226株(31.35%)、铜绿假单胞菌40株(5.55%)、鲍曼不动杆菌48株(5.42%)、肠球菌属144株(16.25%)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15株(2.08%)、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阴性葡萄球菌(MRCNS)7株(0.97%),其他为真菌(74株,10.26%)、疱疹病毒(16株,2.21%)和结核分枝杆菌(8株,1.10%)。结论活动性 RA 患者常见医院感染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等耐药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spa分型和耐药特征研究

    作者:邹自英;韩黎;熊杰;卢中一;孟祥兆;张雨龙;赵静雅;韩雪琳;田曙光;陈勇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金葡菌的耐药性和分子特征。方法对2011年5-11月在成都某医院分离的56株金葡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检测菌株携带 mecA 基因和 pvl 基因情况,并进行 spa 基因分型分析。结果56株金葡菌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21株(37.5%),其中 mecA 基因阳性20株(95.2%);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35株(62.5%)。与 MSSA 相比,MRSA 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率显著降低(P <0.05),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全部敏感。MRSA 分为6个 spa 型别,以 t030(66.7%)为主,MRSA-t030、MRSA-t002具有突出的多药耐药特征。MSSA 共分为18个 spa 型别,以 t189、t377和 t034列前3位,分别占14.3%、14.3%和11.4%,并在脓液标本检出1株新 spa 基因型 new1。检出5株杀白细胞毒素(PVL)阳性菌株,其中3株为MSSA-t189。结论t030是医院 MRSA 临床分离株中的 spa 优势型别,具有突出的多药耐药特征,在医院内广泛传播。MSSA 遗传多样性高,以 t189、t377和 t034列前3位。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

    作者:李陈;蒋纯;刘敏;王振宇;王弘略;杨昌贵;刘坤明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的构成及感染影响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贵州省铜仁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362例 NICU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感染部位、感染诱发因素、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可能的影响因素等并作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5%,8.2例/1000床日,高于同期医院其他科室的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疾病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分别为58.2%和34.3%;共检出病原菌22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3株(46.8%),革兰阳性球菌96株(43.6%),真菌21株(9.5%)。金葡菌除对万古霉素呈敏感外,对其余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0.0%,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1.1%外,对其余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0.0%。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是否机械通气、侵袭性操作、H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有关。结论NICU 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集中,影响因素复杂,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加强病室管理,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减少住院期间的交叉感染等。

  • 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5年前后耐药性变化

    作者:周芬芬;吴湜;徐少华;黄海辉

    目的:了解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5年前后核糖体分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和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甲硝唑等10种抗菌药物对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PCR 法检测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 tcdA、tcdB、cdtA 和 cdtB ;核糖体分型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07年8月-2008年7月与2012年8月-2013年7月分别获得艰难梭菌产毒株74株和64株。5年前产毒株中 A+ B+和 A- B+分别占66.2%和31.1%,二元毒素(A+ B+ CDT+)占2.7%;5年后 A+ B+和 A- B+菌株分别占65.6%和34.4%。5年前细菌核糖体分型以017型多见,占24.3%,5年后以 H 型(18.8%)多见。所有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高度敏感,但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夫西地酸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5年前上升。对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呈多重耐药的菌株从28.3%上升至32.8%。结论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中 A+ B+菌株仍约占2/3,但核糖体分型由017型多见转为以 H 型多见。所有艰难梭菌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敏感,但对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5年前增高。

  • 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张小江;张辉;窦红涛;朱任媛;谢秀丽;王澎;赵颖;宋红梅;王贺;王瑶;杨启文;孙宏莉;陈雨;徐英春

    目的:了解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6662株非重复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 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采用 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662株非重复的细菌中革兰阴性菌4446株,占66.7%,革兰阳性菌2216株,占33.3%。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9.9%和73.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发现少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0%、25.7%和27.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为1.1%~2.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3%和13.6%。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8%和75.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43.5%(330/759)。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高趋势,特别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应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524株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殷怡华;冯令达;孙静;张贤华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 ,Mh)对目前常用具有抗支原体活性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1238例女性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238份标本中 Uu 阳性492份(39.7%),Uu+Mh 阳性31份(2.5%),Mh 阳性1份(0.4%),总检出率42.3%(524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 和 Mh 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率高,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Uu 和 Mh 对常用抗支原体药物耐药率增高,经验治疗应首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 不同皮肤准备方法术后切口感染的研究及预防

    作者:刘德秀;王正芸;李家瑜

    目的:比较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和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的关系,探讨科学、有效、简便的手术后感染预防措施。方法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剃毛 A、清洁方式 B 和备皮时间 C 3个因素进行析因设计,共获8种搭配;分析总感染率及A、B、C 各组单独感染率。结果本次调查住院手术患者共1802例,发生手术感染146例,总感染率8.1%。其中,Ⅰ类手术978例,发生感染80例(8.2%),Ⅱ类手术824例,发生感染66例(8.0%);两种手术类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46例感染者中114例进行伤口分泌物、引流液病原微生物检查,送检率78.1%,共获得阳性病原菌65株,其中构成比前3位的是金葡菌(22.5%)、铜绿假单胞菌(15.3%)和大肠埃希菌(13.9%);不同手术部位中发生感染多的是胃肠道手术,42例(10.3%),其次为骨科手术,37例(10.1%)。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0,P =0.01),A1B1C1组(术前1 d 备皮,不剃毛,清水清洁)和 A2B1C1组(术前1 d 备皮,剃毛,清水清洁)感染率分别为12.4%和13.6%,高于其他组(P <0.05);A1水平(即不剃毛组)术后切口感染率8.5%,A2水平(剃毛组)术后切口感染率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1水平(清水清洁)术后感染率10.5%,B2水平(肥皂水清洁)术后感染率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1水平(术前1 d)感染率为9.8%,C2水平(术前2 h)感染率为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各组菌落总数进行方差分析,F=34.436,P =0.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B(清洁方式)、C(术前准备时间)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因素(剃毛与否)单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与 C、A 与 C 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1),A 与 B 之间无交互作用(P >0.05);A、B、C 之间存在二级交互作用(P <0.01)。结论手术前皮肤准备对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术前备皮时,应优先考虑皮肤清洁,大量肥皂水或消毒水冲洗,彻底杀灭皮肤表面暂居致病菌;同时缩短备皮准备时间,减少细菌在皮肤表面的繁殖,预防切口感染;在保证术野清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可以考虑剪毛或使用脱毛剂脱毛等方式,无须剃毛。

  • 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对烧伤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柳权;张立明;王润秀;蒙诚跃;欧斌贤;高兴新;赵丽丽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 CD64与 C 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烧伤住院患者76例,依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7例,局部感染组31例,非细菌感染对照组18例,入院后24~48 h 内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 CD64,蛋白分析仪检测 CRP,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并进行微生物培养,脓毒症组经常规抗感染治疗7 d 和14 d 后复查各指标。结果脓毒症组 CD64及 CRP 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 <0.01),局部感染组 CD64和 CRP 均高于对照组(P <0.01),CD64与 CRP 呈正相关;脓毒症组治疗7 d 后 CD64和 CRP 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 后 CD64和 CRP 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 <0.01)。检测 CD64联合 CRP、CD64、CRP、WBC、N、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23、0.904、0.756、0.728。结论中性粒细胞 CD64对烧伤脓毒症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无明显差异,联合检测 CD64与 CRP 可以提高诊断率。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胡田雨;曲俊彦;谢轶;吕晓菊

    目的:分析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菌部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非重复患者54例,细菌所致血流感染20例(37.0%)、胆道感染16例(29.6%)、腹膜炎6例(11.1%)、脑膜炎4例(7.4%)、胸膜炎4例(7.4%)、关节炎2例(3.7%)、心包炎1例(1.9%)、眼内炎1例(1.9%)。临床科室分布以 ICU 为主。54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7 d 者38例(70.4%);发病前曾行外科手术31例(57.4%);曾行侵袭性治疗27例(50.0%)、化疗5例(9.3%);使用糖皮质激素者2例(3.7%),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3.7%),所有患者均有以上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7.4%、9.3%、57.4%和81.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引起易感者多个无菌部位的感染,耐药性明显,治疗困难,积极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 小儿沙门菌肠炎344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杨晓华;谭南;林爱心

    目的:了解中山市区腹泻儿童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中山市博爱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沙门菌属344株,检出率为5.0%,采用 VITEK-2 Compact 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44株沙门菌属经血清学鉴定,鼠伤寒沙门菌185株(53.8%),斯坦利沙门菌43株(12.5%),肠炎沙门菌29株(8.4%)。男女比例为1.8∶1;<1岁的婴儿占6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属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有较高的敏感率,为88.9%~98.0%,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低,为39.2%。结论中山市区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属感染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斯坦利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1岁以下婴儿为易感人群,男性患儿较多。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选用抗生素。

  • 2011年中国 CHINET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艾效曼;胡云建;俞云松;杨青;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孙自镛;陈中举;汪复;朱德妹;胡付品;卓超;苏丹虹;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贾蓓;黄文祥;张泓;孔菁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5所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15所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89株,按统一方案及材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 CLSI 2011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监测的18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占93.3%;门诊患者分离株占6.7%。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分离株占62.9%,小于18周岁患者的分离株占8.2%。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是该菌的主要分离源,占82.6%;分离自血液、胸腹水、关节腔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菌株占4.2%。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6%、10.0%和1.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9.0%。血液及无菌体液分离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37.1%,高于其他标本分离株,与伤口及尿液标本比较,P 值<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及其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中,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但对 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亦有抗菌活性。应以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 抗菌新药左奥硝唑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

    作者:胡佳丽;吴湜;朱德妹;黄海辉;陈渊成;杨洋;张婴元;张菁

    目的:测定左奥硝唑对临床分离375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根据 CLSI 2012年版 M11-A8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左奥硝唑对375株临床分离厌氧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奥硝唑、甲硝唑和右奥硝唑3种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左奥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与甲硝唑、奥硝唑及右奥硝唑相仿或略强。左奥硝唑对厌氧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的抗菌活性强,其 MIC90值分别为0.5、1 mg/L;对厌氧革兰阳性杆菌中的艰难梭菌活性强、产气荚膜梭杆菌活性相仿,其 MIC90值分别为0.25、2 mg/L;对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中的大消化链球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 MIC90值为1 mg/L。但左奥硝唑和其同类药物对厌氧革兰阴性球菌中的韦荣球菌抗菌活性均较差。结论左奥硝唑对厌氧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甲硝唑、奥硝唑及右奥硝唑相仿或略强。提示左奥硝唑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应用前景。

  •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 HBV/HIV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邓晓军;阳辉;欧松;雷湘云;杨炼;郑煜煌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BV/HIV)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10月首次来我院门诊就诊的 HIV/AIDS 患者进行普查,筛选20例符合条件的 HBV/HIV 合并感染者入组,予以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抗病毒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完成48周观察期的15例患者 HBV DNA 全部阴转,2例出现 HBeAg 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正常;15例 HIV-RNA 低于检测下限,CD4+细胞计数平均增加(139.72±3.36)个/μL;肌酐、乳酸均正常,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 HBV/HIV 合并感染安全、有效,可作为 HBV/HIV 合并感染患者常规治疗方案。

  • 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张祎博;查庆华;倪语星;孙景勇

    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 ATB 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 ESBLs 的检测,结果按 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 WHONET 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ESBLs 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 降钙素原与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探讨附病例报告

    作者:骆俊;夏志洁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的前体。生理情况下,PCT 由甲状腺C 细胞合成,血浆浓度很低(<0.1μg/L)。细菌感染时,作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的一部分,甲状腺外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PCT 明显增多[1-5]。PCT 具有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被称为是一种激素因子(hormonkine)[2-3]。PCT 水平不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影响[6-7]。近年来,对血PCT 和感染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移植患者的排异反应)及局部感染患者,PCT 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或仅轻度上升,但在全身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 水平迅速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ICU近期收治1例患者,该患者为急性药物中毒,起病过程中不存在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但PCT 水平却极度升高,入院时PCT>100μg/L,现报道如下。

  • 非培养技术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石岩

    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1-2],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中也受到广泛重视。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郭勇;薛杨勇;唐建国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or baumannii )属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在自然环境及体表长期存活并迅速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一旦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病死率升高。因此引起了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各个环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中国感染与化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