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检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中骨密度异常调查

    作者:温小恒;张彪;姜艳;李翠平;王惠君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异常情况.方法 对2009年7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进行健康查体的体检者的甲状腺功能[按照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亚甲亢组和亚甲减组]、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有继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疾病者以及有相应的服药史的体检者.结果 共纳入6884人,其中女性3726人,男性3158人,平均年龄为(50.74±10.41)岁.亚甲亢组血钙低于正常组,亚甲亢组、亚甲减组血磷均高于正常组,亚甲亢组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组,P<0.05.男性正常组、亚甲亢组和亚甲减组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6.10%(1049/2906)、29.27%(12/41)、27.01%(57/211),亚甲亢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01,P<0.01).其中,男性亚甲减组中40~49岁亚组骨密度异常率为15.07%(11/73),低于相应正常组[33.33%(367/734)](χ2=10.4618,P<0.01),其余年龄段男性亚甲减组与对应的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甲亢和亚甲减三组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8.81%(1286/3314)、45.83%(33/72)、40.88%(139/340),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异常率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能是血清学异常出现在先,骨骼的形态学变化在后.更敏感的、能够代表骨代谢状态的检测项目有待发现.

  • 右锁骨尤文氏肉瘤一例

    作者:李志;冯文岭;梁忆

    患者,男,12岁。因右锁骨肿物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意发现右锁骨肿物,鸽蛋大小,无疼痛,肿物生长较快,但疼痛不明显。经外敷中药、热敷、理疗等治疗无效。查体:T36.7℃,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右锁骨外1/3处肿物高出皮面,皮肤不红,无静脉曲张,约4cm×3cm×3cm大小,质较软,边界清楚、不活动,压痛不明显。X线示:右锁骨外1/3上缘皮质不规则,呈毛刺状突出,有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而考虑为右锁骨肉瘤。血碱性磷酸酶158u/L。行右锁骨中外1/3切除术,术中见瘤体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质软,剖面暗红色。病理报告:右锁骨尤文氏肉瘤。

  • 热敏点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对患者BMD、S-AKP、U-Ca/Cr的影响

    作者:李丰;何忠锅;涂国卿;孟羽;曹耀兴;黄小平

    目的:比较热敏点灸与口服盖天力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差异,探讨其相关治疗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盖天力组,每组30例.热敏灸组在足三里、脾俞、肾俞、命门穴上及附近寻找热敏化点,施热敏灸治疗;盖天力组口服盖天力片,每次3片,每天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S-AKP)、尿钙/尿肌酐比值(U-Ca/Cr)的变化.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盖天力组的76.7%(23/30)(P<0.05).治疗后热敏灸组腰推(L2-L4)骨密度均值较治疗前提高(P<0.05),S-AKP、U-Ca/Cr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盖天力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热敏点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口服盖天力片,其机制为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强度,使骨代谢趋于正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增加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

  • 左胫骨近端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

    作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患者,女性,43岁左小腿痛性肿物6月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胫骨上段疼痛,可触及1小包块,红肿压痛,生长缓慢、逐渐增大. 2个月前局部肿胀疼痛加剧. 10年前因输卵管结核曾作手术. 血RBC 4.07×1012/L;WBC 5.5×109/L;ESR 23mm/h;血碱性磷酸酶:47μ/L谷草转氨酶:20μ/L,谷丙转氨酶12μ/L;尿本周蛋白阴性.

  • 左胫骨近端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

    作者:

    患者,女性,43岁左小腿痛性肿物6月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胫骨上段疼痛,可触及1小包块,红肿压痛,生长缓慢、逐渐增大. 2个月前局部肿胀疼痛加剧. 10年前因输卵管结核曾作手术. 血RBC 4.07×1012/L;WBC 5.5×109/L;ESR 23mm/h;血碱性磷酸酶:47μ/L谷草转氨酶:20μ/L,谷丙转氨酶12μ/L;尿本周蛋白阴性.

  • 彩超诊断弓形虫肝损伤1例

    作者:王丹;夏要友

    患者女性,49岁.因右上腹痛2个月,伴发热1个月余入院.既往无肝炎、结核、血吸虫等病史.查体:剑下压痛,肝下缘于右肋下2 cm,剑下4 cm可触及.肝功能检查,白蛋白33.6 g/L较正常降低,球蛋白35.1 g/L较正常升高.血碱性磷酸酶288.4 μ/L、血谷氨酸转酞酶152.5 μ/L,均明显升高.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占59%,明显升高.

  • 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激素补充疗法对其影响

    作者:李冰;金菊英

    为了解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雌激素补充疗法对其影响.我们测定了绝经后妇女80例及绝经前期妇女30例空腹血碱性磷酸酶(ALP)及空腹晨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YP/Cr).并测定了20例绝经妇女补充雌激素3个月后空腹血ALP及空腹晨尿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YP/Cr)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糖尿病患者血清BGP与TrACP测定的意义

    作者: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林敏;陈平;吕月婵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骨代谢异常,但其发病原因及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骨钙素(Osteocalcin,BGP)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激素样多肽,是反映骨代谢的一种特异、敏感的生化指标.本实验测定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GP水平作为成骨细胞的标志,同时测定了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活性作为骨吸收的标志[1],以及其他部分骨矿物质代谢参数:血钙(Ca)、血磷(P)及血碱性磷酸酶(AKP)等,从而对糖尿病骨代谢紊乱的机理作一些探讨.

  • 髂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一例

    作者:屈昭慧;高雪梅;程敬亮;吕晓婷;黄梦月

    患者女,11岁,以“双髋、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3周”为主诉入院。患者3周前活动后出现双髋部疼痛,伴双膝关节疼痛、双下肢乏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夜间疼痛明显。骨科专科体检示双髋及臀部压痛、叩击痛,疼痛放射至双膝关节,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4”字征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血碱性磷酸酶(ALP)1058 U/L(参考值0~300 U/L),血磷(P)0.74 mmol/L(参考值1.29~2.26 mmol/L)。

  • 以全身骨质疏松和骨软化为主要表现的Wilson病一例

    作者:刘湘源

    患者男,21岁.因关节疼痛9年,乏力2年,手抖1年,于2000年9月入院.患者自1991年开始双膝和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1995年作颅骨、腰椎及骨盆等部位的X线片检查,显示:骨密度降低,广泛骨小梁模糊,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骨密度扫描有骨质密度降低.1998年出现双下肢乏力.1999年出现双手粗大颤抖,以紧张时明显.家族史:一个姐姐有类似症状.体格检查:消瘦,肋骨软骨交界处有轻度串珠状改变,脾肋下可触及,双手平伸有粗震颤.实验室检查:尿钙8.02 mmol/24 h,血清铜蓝蛋白8.45 mg/dl, 血清铜37.36 mg/dl, 尿铜103.2 μg/24 h,血碱性磷酸酶174.3 U/L,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清甲状旁腺激素、T3、T4、TSH、血沉、血电解质和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均正常.眼裂隙灯检查:双眼周边角膜后弹力层可见棕黄色颗粒状浑浊.头颅CT:双侧丘脑区有对称性低密度区,侧脑室前角、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麻醉1例

    作者:孟庆永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2个月,无放射痛,能触及左肋下肿块,2000年7月14日入院.查体:皮肤及球结膜呈暗红色,脾肿大肋下平脐.实验室检查:RBC 6.81×1012/L,HCT 59.9%,血红蛋白195g/L,血小板429×109/L,WBC 24.2×109/L;骨髓象:粒系、红系、血小板均增生活跃;RC 1.8%;血碱性磷酸酶,血乳酸脱氢酶,血尿酸均增高.腹部CT示:脾占位,怀疑肉瘤.考虑患者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怀疑脾肉瘤.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前4d在监测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下静脉放血400ml,并输入平衡液500ml.手术当日入室后在监测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下再次静脉放血400ml并输入晶体液.麻醉以依托咪脂、司可林快速诱导插管,1%普鲁卡因、0.08%司可林混合液、安氟醚、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正常,手术历时2h,术毕待患者清醒后拨出气管导管,安返病房.

  • 小明为什么会得“O”形腿

    作者:梁黎

    小明,18个月大的男孩,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2千克,奶粉喂养.出生后13个月开始学走路,近2个月经其他家长提醒后,小明妈妈发现儿子走路与其他小孩不同,行路时左右摇摆,故来就诊.医生对小明进行了体检:体重9.5千克,身高82.5厘米,前囟平,未闭合,大小0.5×0.5厘米,心脏和肺部正常,肋骨外翻,双下肢呈“O”型.实验室检测血碱性磷酸酶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医生诊断其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不同中药制剂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作者:邬波;柳椰;马旭;翟良全;杜明昌;谭成波;杨政博;付恂

    目的:观察琥珀丸和壮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琥珀丸组和壮骨片组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口服钙尔奇-D片进行治疗,琥珀丸组和壮骨片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琥珀丸和壮骨片,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视为有效,观察治疗前后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33%,琥珀丸组为80%,壮骨片组为91.66%,琥珀丸组和壮骨片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0,P=0.03).治疗前各组血钙、ALP、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53,P=0.954;F=0.236,P=0.790;F =0.345,P=0.709);治疗后各组血钙、AL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12,P=0.057;F =0.771,P=0.464);治疗后各组B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967,P=0.021).各组治疗前后血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21,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琥珀丸组及壮骨片组治疗前后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琥珀丸组及壮骨片组治疗前后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0).结论:琥珀丸和壮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钙浓度,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结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神经母细胞瘤误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坏死2例

    作者:张捷生;邹燕

    我院儿科1975~1997年共诊治神经母细胞瘤19例,其中2例因早期延误诊断,而使病情恶化.为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例1.男,3岁6个月.主因发热伴双侧腿痛半月余,在外院诊断不明而于1989年3月入院.查体:体温38.9℃,血压12.3/9.1kPa,中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颌下可及数个1.0cm×0.5cm淋巴结,活动良,无压痛.胸骨轻压痛.心肺正常.肝右肋下3cm,脾肋下1cm.四肢活动尚可,神经反射正常.末梢血检查,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7.7×109/L,中性0.41,淋巴0.57,单核0.02,血小板140×109/L.于髂后上棘两次骨穿,吸出黄白色粘稠物,镜检未见各种造血细胞,抽取液送培养未发现菌落生长.两侧髂前上棘各1次穿刺均为干抽.X线检查双侧骨盆及双下肢未发现明显异常.血碱性磷酸酶296mmol/L,血沉61mm/h.诊断为骨髓坏死.静滴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等药物,半个月后体温恢复正常,双侧腿痛明显减轻.但患儿贫血症状未见改善.肝脏较入院前肿大,在肋下4.5cm,质稍硬,表面有1~2个结节.再次髂后上棘穿刺,骨髓在低倍镜下于片尾及其周边部,可见成堆的瘤细胞,部分呈菊花样排列.油镜观察细胞大小悬殊,胞浆量少,胞膜不清楚.同时两次做尿香草基杏仁酸(VMA)均在24h尿150~195mmol/L(正常值24h尿7~85mmol/L),腹部B超显示右侧肿物,可见结节.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治疗采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等药物化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4个疗程后骨髓肿瘤细胞基本消失.末梢血象恢复正常,患儿自动出院.

  • ECT联合血ALP、血钙的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莹;谢家政

    目的:回顾分析行骨扫描(ECT)的肺癌患者生化检测项中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水平,评价两者监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1例肺癌骨转移、43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血ALP、血钙水平和ECT检查结果,比较2组血ALP、血钙水平变化;将肺癌骨转移组分级,分析各级的血ALP、血钙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联合检测来评价其监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1)肺癌骨转移组血ALP、血钙水平高于肺癌无骨转移组(P<0.01);(2)肺癌骨转移分级后,Ⅲ级血ALP水平明显高于Ⅰ级、Ⅱ级(P=0.003),Ⅰ级血钙水平高于Ⅱ级、Ⅲ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癌患者血ALP、血钙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69;通过平行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至70.4%,特异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ECT联合血ALP、血钙水平对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作为一种初筛及监测方法。

  • 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症1例

    作者:陈梅

    患儿女,7天,因咳嗽,吃奶少,右上肢活动不灵3天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8周顺产.查体:T 36.6 ℃,P 140次/分,R 40次/分,一般状况差,面色口唇略发绀,呼吸急促,颅骨软,左颞骨外突,前囟3.5 cm×3.5 cm,平坦,后囟1.5 cm×1.5 cm,前后囟勾通,矢状缝及冠状缝未闭,缝宽约2.0 cm,巩膜蓝染,咽充血,双肺底偶闻中小水泡音,心音有力,心率140次/分,律齐.四肢短、粗,双下肢似蛙肢,屈曲,右上肢活动受限,右肱骨中段可扪及骨擦音,双大腿肿胀,左股骨下1/3处可扪及骨擦音,双小腿弯曲成角,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4×109/L,RBC 4.96×1012/L,HGB 140 g/L, PLT 146×109/L,肝功正常,血钙、磷正常,血碱性磷酸酶20 U/L(正常值40~150U/L).全身骨骼X线摄片见右肱骨中段骨折,双股骨骨折,双胫骨弯曲成角,左锁骨骨折,左胫骨骨折,头颅骨板菲薄,脊椎骨密度减低,胸部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头颅CT左颞骨骨折.脑干诱发电位听力正常.入院诊断: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症,新生儿肺炎.经抗炎、对症治疗10天后新生儿肺炎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诊4个月仍存活.

  • 血清IGF-1和IGFBP-3及ALP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和特纳综合征中变化水平的观察

    作者:王琳;麻宏伟;王丽波;胡曼;任爽;谭迎花

    目的 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特纳综合征(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7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浓度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IGF-1与IGFBP-3明显升高,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与IGFBP-3的比值治疗后显著升高(F =6.739,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ISS和TS患儿经rhCH治疗后血清ALP也明显上升,3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ALP与IGF-1和IGFBP-3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水平均升高,并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较IGFBP-3升高更为明显;治疗起始3个月血清ALP反应敏感,血清ALP尚不能作为替代IGF-1和IGFBP-3监测rhGH治疗疗效的指标.

  • 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雪琴;张璋;熊虹

    目的:探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的早期诊断标准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15例MBDP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其生后4周时血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水平.结果: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严重时可发生骨折,给早产儿的脏器功能和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观察组血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升高(P<0.05),血磷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之间血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DP的防治应以适量的钙、磷、维生素D的摄入为主.结论:早期检测早产儿血碱性磷酸酶、血磷值有助于MBDP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是改善患儿预后的有效方法.

  •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一例

    作者:闫红英;李尚明;王丽静

    患者女,19岁,10天前无意中发现颈前偏右有一大小约3 cm×3 cm包块,未觉疼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未觉胸闷及呼吸困难,无心悸、多汗、多食、消瘦,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未觉疲劳、虚弱、烦躁、多尿、便秘、肌痛、骨痛及肌无力。9天前于行彩超检查示:甲状腺右侧叶实质内可探及一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以实性成分为主,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质,大小约2.5 cm×1.8 cm×2.9 cm;CDFI示实性部分内可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甲状旁腺区未及明显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双侧锁骨上区及颈部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回声。为行手术治疗于2014年10月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体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软骨右上方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 ×3 cm包块,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听诊包块处未闻及血管杂音,颈静脉无怒张。实验室检查:FT3、FT4、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均正常,尿钙正常范围,血碱性磷酸酶( ALP )776 mmol/L(正常参考范围40~129,下同),血钙2.93 mmol/L (2.15~2.55),血磷0.82 mmol/L(0.87~1.45),进一步检查25-(OH)-维生素D 54 ng/ml(30.1~100),甲状旁腺素(PTH)2253 pg/ml(15~68.3);双肾、输尿管及膀胱超声检查未见结石。初步诊断: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甲状旁腺腺瘤?于10月30日全麻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术中扪及甲状腺右侧叶上极有一约3 cm×2 cm×3 cm包块,质韧,将肿块连同周围少量正常腺体组织一并完整切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病变符合甲状旁腺腺瘤。11月1日复查:血钙1.98 mmol/L,血磷1.47 mmol/L,ALP 74 mmol/L,PTH 32 pg/ml。予10%葡萄糖酸钙20 ml/d静推,血钙渐恢复正常,于11月7日出院。随访至今3个月,各项指标未见异常。

  • 托吡酯和卡马西平对癫痫患儿血碱性磷酸酶及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连娜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为控制癫痫发作,患儿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AEDs),但近60%服抗癫痫药物的患儿会伴随骨量减少,如长期服用肝药酶诱导剂卡马西平等药物会引起骨质疏松[1].托吡酯(TPM)作为新兴抗癫痫药,碱性磷酸酶(ALP)是常用的成骨作用的生化指标,为了解其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PM与卡马西平(CBZ)对照比较2种药物对癫痫患儿骨量、骨密度(BMD)及血清生化指标情况,现报告如下.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