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单克隆天然抗角蛋白抗体3B4抑制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的研究

    作者:安金刚;李巍;付萌;邢影;刘玉峰

    目的 观察单克隆天然抗角蛋白抗体3B4与白念珠菌结合及对芽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单克隆天然抗角蛋白抗体3B4与白念珠菌结合,并将抗体与真菌共孵育,检测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的变化.结果 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发现3B4可以与白念珠菌结合;相对于同型对照组,3B4作用组真菌芽管生成率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克隆天然抗角蛋白抗体3B4可以与白念珠菌结合并抑制其芽管生成,提示天然IgM在机体抗真菌天然免疫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 冠状耳霉引起虫霉病一例

    作者:杨秀敏;王毓新;耿素英;李娅娣;周晓谦;刘红刚;杨庆文

    目的 报道1例由冠状耳霉感染引起的虫霉病.方法 病史及全面临床检查包括鼻部X线、CT、核磁共振(MRI)、鼻内镜等,排除其他肿瘤性疾病;病变部位组织活检,真菌直接镜检、培养、病理检查;临床用药治疗观察.结果 组织病理检查见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多核巨细胞内可见横断的壁薄而宽的菌丝,周围有(PAS染色)嗜酸性物质包裹(Splendore-Hoeppli现象).组织真菌培养可在平皿培养基背面见到与菌落形状相同的映象(弹射孢子形成的),显微镜下看到球形孢子囊,锥状顶圆乳突,较多的小孢子囊冠及长柔毛孢子囊.经口服10%碘化钾20~30 mL每日3次,联合增效联磺片1.0 g每日2次,治疗半个月后,瘙痒消失,皮损缩小.证实为冠状耳霉引起的虫霉病.结论 冠状耳霉引起虫霉病为国内首报,碘化钾联合增效联磺片治疗有效.

    关键词: 接合菌病 耳霉属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在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严小枫;涂亚庭;林能兴;黄长征;刘志香;邬炎卿;张德美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在小鼠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以RT-PCR及ELISA方法检测小鼠阴道及腰淋巴结中MCP-1及CCR2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雌激素对MCP-1及CCR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所有感染组小鼠阴道组织MC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其CCR2 mRNA水平亦相应升高;与之相反,所有感染组小鼠的引流腰淋巴结MCP-1的浓度与基础水平相比无明显改变,而雌激素处理感染组小鼠CCR2在接种后7~21 d明显升高.结论 MCP-1及其受体CCR2可能在局部阴道黏膜白念珠菌感染中起一定的作用.

  • 从足部溃疡分离出林生地霉及其实验研究

    作者:黄文明;樊翌明;白逢彦;吴国凤;章强强;李文;赖宽;陈嵘祎

    目的 报道1例足部溃疡分离菌株的真菌学研究结果.方法 采用真菌直接镜检与培养、扫描电镜、API 20生化鉴定试验和DNA序列分析,对1例男性患者足背溃疡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作小鼠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皮损分离菌株27℃培养见表面平坦、不湿润、无粘性的乳白色酵母样菌落;镜检见粗大、透明、分隔菌丝,有方形、矩形孢子.API 20C AUX试剂盒检测,提示为帚状地霉;DNA序列分析,与林生地霉模式菌株UFMG-354-2的D1/D2区碱基同源序列具有99.1%的相似性,而与MTCC39474具有99.8%的相似性.该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克霉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高度敏感.小鼠接种试验显示该菌株有致病性.用伊曲康唑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结论 此例足部溃疡分离菌株为林生地霉,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 PCR检测深部致病真菌感染的研究

    作者:刘军;沈永年;吕桂霞;陈伟;刘维达

    目的 探讨PCR在可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60份临床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真菌培养以及真菌通用引物PCR和三重PCR检测.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共19份,其中白念珠菌10份、烟曲霉2份、新生隐球菌2份、其他菌株5份(包括光滑念珠菌2份、热带念珠菌2份、克柔念珠菌1份);真菌通用PCR检测共有21份阳性,经三重PCR检测共有15份阳性,分别为白念珠菌10份、烟曲霉3份、新生隐球菌2份.PCR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检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标本快速简便,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理想,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

  •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增效作用

    作者:李丰霞;张宏

    目的 探讨体外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参照微量稀释法确定汉防己甲素对白念珠菌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并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汉防己甲素时对16株白念珠菌的MIC.结果 在终质量浓度≤40μg/mL汉防己甲素的作用下,白念珠菌的存活率>95%.其中汉防己甲素(30~40μg/mL)可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氟康唑单独作用时,对16株白念珠菌的MIC值为0.250~64μg/mL;与汉防己甲素(40μg/mL)联合时,氟康唑对受试菌的MIC值降至0.125~16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结论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有增效作用.

  • 系统性白念珠菌病患者血清中芽管抗体的检测

    作者:钱丽洁;朱敏;李莉;朱利平;章强强;王家俊

    目的 探讨一种诊断深部白念珠菌病的新方法.方法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中芽管抗体的滴度,并与常规真菌检测结果及菌株磷脂酶活性相比较.结果 血清中芽管抗体检测与常规检测方法(镜检+培养)阳性率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1).磷脂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分离株较定植组的磷脂酶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脂酶活性与芽管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 检测白念珠菌芽管抗体在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改良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筱芳;沈永年;陈伟;陈辉;吕桂霞;刘维达

    目的 对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DTM)作适当改进,筛选出佳配方.方法 ①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单因素分组试验对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量和质的优化组合,筛选出改良培养基.②将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菌悬液倍比稀释,接种于DTM和改良培养基上,测定检出灵敏度.③将3属18种皮肤癣菌和11属14种非皮肤癣菌的丝状真菌接种于DTM和改良培养基上,比较特异性.结果 培养基的氮源、碳源、pH值和指示剂的调整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经济和早期判断颜色是否改变的难易程度考虑,确定改良培养基主要配方:0.5%大豆蛋白胨,0.5%葡萄糖,指示剂为溴百里酚蓝.DTM和改良培养基的检出灵敏度均为103 cfu/mL(10 cfu/培养基).所有受试的皮肤癣菌均能使两种培养基变色,相对变色时间(开始变色时间-开始生长时间)DTM为-2~0 d,改良培养基为-4~0 d;绝大多数受试的霉菌也能使两种培养基变色,相对变色时间DTM为1~5 d,改良培养基为1~6 d.结论 改良培养基的配方比DTM经济,较DTM更易观察到早期颜色的改变.

  • 小型无绿藻性脑膜炎及其真菌学研究

    作者:章强强;翁心华;朱利平;李莉;王家俊

    目的 探讨1例罕见的小型无绿藻性脑膜炎,研究致病菌的特征.方法 对致病菌做直接镜检、培养、温度试验、放线菌酮耐受及碳源同化、电镜鉴定及药敏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 菌种鉴定为小型无绿藻,动物感染模型证实菌株具有致病力,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结论 小型无绿藻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感染免疫系统正常的患者,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有效.

  • 犬小孢子菌入侵头发模式及其体外生长繁殖的观察

    作者:郑岳臣;邬焱卿;陈辉

    目的 探讨犬小孢子菌入侵头发的过程、体外生长繁殖规律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方法 取20例脓癣和白癣患儿断发、鳞屑标本,20%KOH制片,直接镜检;作病理切片PAS染色镜检;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培养分离原代菌落,再转种到米饭培养基上,25℃~28℃下培养,2 d后观察.结果 直接镜检发现头屑内有菌丝,还有大小分生孢子.断发毛髓质外除有镶嵌式孢子以外,还有大分生孢子,或者自外向内依次为毛小皮层(护膜)、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毛髓质内也有大分生孢子.病理切片显示,菌鞘部的病原菌形态与分布和断发残端及发根部完全不同,前者毛小皮层内侧有大量密集的圆形小分生孢子,而后者毛皮质和毛髓质内有大量菌丝及大小分生孢子.米饭培养基上,犬小孢子菌生长4 d开始长出大分生孢子,其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分生孢子器→早期大分生孢子→成熟大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内长出新的一代菌丝和分生孢子器→新生的大分生孢子继续生长发育,再产生新一代.结论 犬小孢子菌作为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其侵入毛发各层内的菌丝和孢子破坏毛发组织,造成断发.犬小孢子菌在米饭培养基上大分生孢子的生长繁殖是以大分生孢子内产生新一代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器为特征.

  • 枝孢样枝孢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作者:桑红;吕桂霞;沈永年;吴波;王卫萍;张敏;李岷;郑稀;刘维达;何威

    目的 报道国内首见枝孢样枝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 患者女,49岁,右臀部肿块近2年,瘢痕纤维化的同时有新的肿块形成,并形成囊肿坏死、窦道形成,皮肤表面破损,大量渗液,触痛明显,皮损边界基本清晰.从患者皮损取材、涂片及培养,并经致病性研究重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培养菌落呈绒状,橄榄绿到橄榄棕色,反面为橄榄黑色.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梗末端和外侧可产生枝状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柠檬形,壁光滑.根据直接镜检和培养的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大小、形态、排列及培养温度试验等特征,鉴定为枝孢样枝孢.结论 该病例为国内首报的由枝孢样枝孢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希清;席丽艳;鲁长明;李军;张军民

    目的 探讨1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2-2004年来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1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临床症状除非特征性的表现如发热、消瘦、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外,8例合并有皮疹;3例有消化道症状,其中2例腹痛,1例腹泻、排红色糊状便;1例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5例有呼吸系统症状;1例关节痛;2例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4例骨髓、1例痰、1例血涂片、8例皮疹刮片或分泌物涂片、2例淋巴结和皮肤病理活检切片中可见成堆的PAS染色阳性的圆形或腊肠形分隔孢子.11株分离株经形态学、培养皆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其中4株分离株经DNA分析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 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伴有皮疹.

  • 以弥漫性脱屑为主要表现的难辨认体癣一例

    作者:张国毅;曾学思;孙建方

    患者男,16岁.全身弥漫性脱屑伴瘙痒2年.于1999年10月3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2年前双下肢起甲盖大小、皮色、淡褐色脱屑样皮损,伴瘙痒;当地医院拟诊为瘙痒症,经对症治疗,瘙痒有所减轻,但脱屑增多,面积逐渐扩大至双上肢及躯干,偶有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先后到各医院就诊多次,拟鱼鳞病、接触性皮炎、疥疮、干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也曾自购"达克宁"外用.用药时,感瘙痒减轻,但脱屑呈进行性加重,扩大并累及全身,偶仍有红色丘疹.瘙痒呈阵发性,无昼夜之分,发作时多不能耐受,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患者否认有水疱、脓疱,否认有季节性,否认发热、乏力、关节痛,否认哮喘、咳嗽、腹泻及进行性消耗病史.

  • 新生儿水痘死亡一例

    作者:许飏;陈德宇;张丰正;薛梅;詹凌;何渊民

    患儿女,出生后4 d,面部、躯干出现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水疱,伴搔抓、摩擦动作.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物过敏,给予地塞米松2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3 d后,皮损明显增多、加重,泛发全身,并出现发热,很快发生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死亡.

  • 婴儿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作者:李家锋;刘素琴;余德厚;季福玲;何勤;宋守荣

    患儿男,6个月.因颜面、臀部及四肢起皮疹,伴发热、咳嗽、腹泻2月余,于2005年4月12日收治我院.2个多月前颜面部出现红色米粒至黄豆大的丘疹、结节,伴有发热、咳嗽、腹泻,体温在38℃~39℃之间,大便为黄色稀水样,每日4~10次,曾反复就诊于外省及当地医院,先后按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病毒疹治疗,效果不佳,皮疹渐增多,波及颈、臀、外阴、四肢,部分皮疹破溃.入院前3 d,渐出现呼吸增快,面色发绀,伴高热.出生史:无特殊.

  • 甲肥厚伴不完全甲剥离一例

    作者:马国安;王宝娟;刘丽霞;孙精荣

    患者女,17岁.因双足拇趾甲肥厚来诊.4个月前患者双足拇趾甲无明显诱因开始变厚,无自觉症状,以后双足拇趾甲逐渐增厚,生长速度很快,甲质地坚硬,不能修剪,即使很宽松的鞋子双足拇趾也有压痛感.无趾甲外伤史,否认家族银屑病史,无毛囊角化病史,无系统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 伴有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的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

    作者:季福玲;刘素琴;余德厚;何勤

    患儿男,6岁.因面部皮疹伴发热3个月,咳嗽、腹胀10余天于2005年5月5日就诊.3个月前前额出现几个散在绿豆大丘疹,伴有发热和耳后淋巴结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水痘.对症处理后热退,皮疹却不断增多,波及整个面部、双上肢,部分皮疹破溃结痂.就诊前10余天,逐渐出现咳嗽、腹胀,伴低至中度发热,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体健,其邻居家饲养大量鸽子.出生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误诊为头皮糠疹的泛发性白癣一例

    作者:青春;冉玉平;熊琳;代亚玲;周光平

    患儿女,8岁,因头皮丘疹3年,加重伴脱发2年就诊.3年前头顶部出现绿豆大淡红扁平丘疹,外用尿素软膏等无效,丘疹增多并融合为大片斑块,渐累及整个头皮,瘙痒明显.

  • 新生儿胎传梅毒性肾病一例

    作者:蔡宝萍;陈凤琴;于哩哩

    患儿男,14 d,因出生后不久呼吸急促、口周青紫14 d入院.其母孕35周第1胎第1产,apgar评分1 min 9分,胎盘、脐带未见异常.在当地诊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早产儿,治疗14 d无好转转入我院.患儿入院前曾多次静脉输入白蛋白.

  • 利拉萘酯对常见病原性丝状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作者:章强强;李莉;郝玉杰;邵惠;王家俊

    利拉萘酯(liranaftate)为新一代硫代氨基甲酸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近年来,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不断增多[1-3],但对丝状真菌而言,目前仍以2002年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颁布的M38-A方案[4]为标准.本文参照此方案,以微量稀释法对251株皮肤癣菌、孢子丝菌、暗色真菌等作了体外敏感试验,观察利拉萘酯对上述菌种的抑制作用.

  • 几种常见皮肤癣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

    作者:牛桃香;骆志成;武三卯;李文竹;周晓黎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年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价值[1-4].本实验采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几种常见皮肤癣菌进行了基因鉴定,同时对30株红色毛癣菌进行了种内基因分型,探讨DNA型别与感染来源、传播及感染部位之间的关系.

  • 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评价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与尿液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的关系

    作者:李军;李希清;席丽艳;张选红;鲁长明;张军民

    真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上的重要意义正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1].阿拉伯糖醇是真菌代谢产物之一,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关系密切.

  • 白念珠菌临床株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作者:秦晓峰;吴建华;贾鑫明;顾军;姜远英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逐渐增高,其中以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感染为常见.由于氟康唑的生物利用度高(>90%),不良反应小,常被作为首选药物,广泛用于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随着氟康唑的长期、大量使用,念珠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白念珠菌主要耐药机制包括,细胞对药物外排能力的不断增强、药物作用靶点编码基因突变或高度表达等.本研究针对编码药物外排泵蛋白的FLU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的FLU1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 免疫活性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反应

    作者:康克非

    在真菌中,除浅部真菌外,念珠菌仍然是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由于它常在机体免疫机能受损情况下感染,又归为机会致病性真菌.引起致病的念珠菌一直以白念珠菌居首位,根据近年来的报道[1],引起念珠菌血症的除白念珠菌(40%~60%)外,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20%~30%),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和光滑念珠菌(C.glabrata,<5%),有些念珠菌也偶能致病如克柔念珠菌(C.krusei).虽然抗真菌药多年来有所增新,如氟康唑(fluconazol)、伏力康唑(voriconazol)、米卡芬净(micarfungin)等,由于药物的毒性及菌株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因此了解和认识机体对菌体的反应,提高宿主对念珠菌的免疫能力,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由此也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与控制对策

    作者:李春阳;李颖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指一年中发生4次或以上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1].以往的资料显示,约75%的已婚妇女一生中要罹患一次VVC,其中约一半要发作2次,而在这些患者中,约5%发展成RVVC[2].由于病原菌和机体双方面的多种因素,使该病顽固难治,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RVVC的易患因素、发病机制和控制对策等几方面作简要阐述.

  • 巢式PCR检测阿萨希丝孢酵母DNA

    作者:赵逊;杨蓉娅;王文岭;敖俊红;郝震锋;张洁;王聪敏

    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是引起毛孢子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我们在2000年报道了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其后在另一家医院也发现肺部T.asahii感染.该病不仅可有广泛的皮肤损害,还可引起肝、脾、肾、肺等内脏损害,死亡率高达80%以上.由于该病少见,临床医生很少将皮损活检标本及肝穿组织直接送做真菌培养,而多首选普通病理检查.在患者需要补充检查和回顾性诊断时,蜡块组织往往是惟一可以得到的标本.因此,如能通过蜡块组织扩增T.asahii DNA特异性片段来诊断T.asahii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马尔尼菲青霉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作者:刘红芳;席丽艳;李希清;鲁长明;张霞;黄庚史

    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25℃表现为菌丝相,37℃为酵母相.近几年随着免疫缺陷患者逐渐增多,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也逐年增多,流行区域不断扩大[1].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提取高质量的RNA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马尔尼菲青霉致病性研究的基础.我们将Rneasy Plant Mini试剂盒、Trizol、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RNAex试剂分别应用于马尔尼菲青霉总RNA的提取,以找出一种方便、快速的方法,为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 PCR法快速检定模拟体液中致病真菌的研究

    作者:王英;沈永年;陈伟;吕桂霞;顾军;刘维达

    研究表明,念珠菌已成为所有真菌感染菌种的第1位(78.3%)致病菌,隐球菌为第2位(7.3%),曲霉为第3位(1.3%)[1].另据统计,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从被检测出到死亡普遍少于14 d[2],因此迫切要求我们不仅要早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病,还要在短的时间里将致病菌鉴定到种,以选择敏感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 奶牛场暴发人畜共患疣状毛癣菌感染的报告

    作者:普雄明;伊力夏提;郭松森;吴丽峰;张慧;冯艳燕

    2005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市医院皮肤科门诊陆续接诊到25例体癣患者,他们均来自同一奶牛场.接到报告后,我们去现场对职工及牲畜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近1年的跟踪调查.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