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作者:敖俊红;杨蓉娅;李瑛;张洁;郭京敏;宋克敏

    2000年4~10月我院收治一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该病是一种由酵母样真菌-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所致的系统感染性真菌病.国外虽有毛孢子菌皮肤感染的个例报道,但均继发于白血病或肿瘤基础上,且患者均死亡.[1]动物实验模型中可见由该菌感染内脏器官的报道, 本例系统播散性感染患者及其致病菌均为我国首次发现,[2,3]临床救治获得成功, 现将其综合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小鼠模型中的动态研究

    作者:杨冬倩;敖俊红;廖勇;杨蓉娅;王瑞丽;夏志宽;田艳丽;韩秀峰

    目的:观察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并探讨其在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尾静脉分别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悬液和生理盐水,接种后3 d、7 d、14 d、21 d及28 d,对小鼠肾脏载菌量进行测定;取小鼠内眦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血清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脾脏IL-10 mRNA和TGF-β1 mRNA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试验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肾脏载菌量与血清IL-10、TGF-β1、脾脏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 mRNA表达量、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 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种后3 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菌量为(69.5±9.1)cfu/mg,接种后7 d,小鼠肾脏载菌量达到峰值,为(120.3±11.4) cfu/mg,其后载菌量逐渐降低,接种后28 d为(2.0±2.5)cfu/mg。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与TGF-β1表达水平在7 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接种后7 d、14 d、21 d,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种后7 d、14 d、21 d,小鼠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脾脏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在7 d逐渐增高,14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接种后7 d、14 d、21 d,小鼠脾脏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mRNA、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 mRNA表达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接种后7 d、14 d、21 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菌量与血清IL-10、TGF-β1表达水平及脾脏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而接种后3 d和28 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菌量与血清IL-10、TGF-β1表达水平及脾脏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10和TGF-β1可能参与了小鼠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且表现为先增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可能减弱了机体清除T.asahii的能力,为T.asahii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 侵袭性毛孢子菌病的实验室早期诊断进展

    作者:田艳丽;廖勇;吕雪莲;杨蓉娅

    侵袭性毛孢子菌病是由毛孢子菌属所致的系统性感染,报道逐年增多,病死率高达50%~80%。实验室早期快速检测此类病原菌是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该文就侵袭性毛孢子菌病血清学、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早期检测的进展作一综述。

  • 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病原菌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DNA序列分析

    作者:杨蓉娅;李大伟;敖俊红;王文岭;赵建花;白逢彦

    目的鉴定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病原丝孢酵母菌AS2.2174,并探讨将DNA序列分析用于病原酵母菌快速鉴定的可行性.方法丝孢酵母菌株取自1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的皮肤病损处.用简易微量DNA提取方法从病原酵母菌株中提取细胞总DNA,用PCR方法扩增26S rDNA D1/D2区域,纯化后用热循环测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测定了菌株AS2.2174的26S rDNAD1/1D2区域的604个碱基序列,并将该序列登录于GenBank(登录号:AF337949).通过与丝孢酵母属所有种模式菌株D1/D2序列的比较分析表明,AS2.2174与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的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在表型特征上与Trichosporon asahii难以区分的另外3个丝孢酵母菌种或变种分别相差3~8个碱基.结论确定菌株as2.2174属于Trichosporon asahii,并显示DNA序列分析在病原酵母菌鉴定方面具有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快速和准确.

  • 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病原菌分离成功

    作者:杨蓉娅

    北京军区总医院(100700) 杨蓉娅等报道 该院皮肤科从1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体内,成功地分离出我国首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1例由该菌所致的系统性感染患者.

  • 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秀丽;朱敬先;林元珠

    阐述了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流行病学、分离现状、感染部位、临床类型以及微生物学的特征,复习有关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文献,发现阿萨希毛孢子菌是毛孢子菌属中重要的临床致病菌.此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治疗进行了探讨.

  •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作者:杨蓉娅;敖俊红;李若瑜

    本文阐述了毛孢子菌及其分型,以及毛孢子菌的临床特征,指出阿萨希毛孢子菌是毛孢子菌属中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对毛孢子菌与深部播散性感染的关系以及毛孢子菌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

    作者:郑岳臣;陈善娟;冯爱平;张;毛叶红;孟赤;黄文英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外伤后右腹股沟溃疡3年、外阴部溃疡5个月,伴疼痛2个月,于2005年12月8日入我院.3年前患者因车祸致右侧腹股沟外伤,在当地医院行伤口清创缝合后很快愈合.

  • 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病一例

    作者:郑岳臣;陶娟;冯爱平;曾敬思;毛叶红;朱里;陈靖

    目的 报道1例阿萨希毛孢子菌血症播散性消化系统及皮肤感染,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年多的病史及其就诊的多家医院诊治资料.反复取多个部位溃疡坏死组织分别做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学检查,取血、尿、粪行真菌培养,并作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将培养菌落作rDNA ITS序列测定.作腹部B超、肝胆核磁共振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及时联合应用足量的抗真菌药物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结果 病理检查发现坏死组织内大量成团孢子、少许菌丝、关节孢子及芽生孢子.坏死组织压片镜下发现大量菌丝、桶状关节孢子、芽生孢子.血液和多处溃疡组织培养均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测序结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溃疡坏死组织及十二指肠乳头部炎性肉芽组织内均有菌丝、关节孢子.影像学检查及肝胆核磁共振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内外胆管炎、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炎.确诊为阿萨希毛孢子菌血症--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予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联合治疗,后改为伊曲康唑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结论 在诊断复杂的疑难病例时,特别是在按结核、结节病等久治无效反而加重时,应及时考虑深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应早期足量,随病情好转后渐渐减量,直至各部位炎症痊愈时才停药.

  • 阿萨希毛孢子菌致小鼠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实验和治疗研究

    作者:杨蓉娅;王文岭;敖俊红;张洁;郝震锋;王聪敏

    目的研究阿萨希毛孢子菌致小鼠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感染条件及脏器播散情况.方法于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前3 d及接种后第7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抑制;根据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的途径将75只昆明鼠随机分为免疫抑制+静脉接种组(n=15)、免疫抑制+皮内接种组(n=7)、免疫抑制+胃肠灌注组(n=8)、免疫抑制+静脉接种+治疗组(n=15),对照组为非免疫抑制的健康小鼠,分别进行上述接种.治疗组给予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治疗.对死亡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结果免疫抑制+静脉接种组12只小鼠中有10只至少有1个脏器分离出阿萨希毛孢子菌;而非免疫抑制+静脉接种组14只小鼠中有2只分离出该菌.免疫抑制+皮内接种组7只小鼠中有2只仅于接种部位出现皮损,而无其他脏器感染.其余3组非静脉接种小鼠均未出现脏器感染.治疗组小鼠的死亡只数、系统感染及受累脏器数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1).感染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及肉芽肿性炎症,组织中可见关节孢子及菌丝.结论阿萨希毛孢子菌为一种机会致病菌,可致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宿主的皮肤或脏器感染,但对健康宿主并非绝对不致病.主要受累脏器依次为肝、肺、肾、脾、心.脂质体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可有效抑制该菌的感染和扩散.

  • 阿萨希丝孢酵母引起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国内首例报告

    作者:杨蓉娅;敖俊红;王文岭;李大伟;李若瑜;王端礼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阿萨希丝孢酵母( T. Asahii)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1例。方法全面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多部位皮损组织及肝穿组织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皮损组织、口腔假膜、阴道及鼻腔分泌物、尿、粪、肝穿组织及皮损表面痂皮多次真菌培养、直接镜检证实为系统性真菌病;菌种与标准菌株对照进行培养、生化试验、菌种鉴定及 DNA序列分析;临床系统抗真菌治疗观察。结果发现皮肤、肝、肾、肠道、口腔、阴道粘膜等广泛受累,组织病理发现在感染性肉芽肿损害中有大量真菌孢子。真菌学培养均为同一菌落生长。菌落呈乳白色至淡黄色,表面褶皱,暗淡,边缘有菌丝长出。镜下见大小不一的矩形关节孢子及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出芽或不出芽,并见分支分隔菌丝。菌种经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同化硝酸盐试验、温度试验及碳源同化试验等终鉴定为阿萨希丝孢酵母 (No. AS 2.2174 ), DNA序列分析证实该菌与阿萨希丝孢酵母的模式菌株在核糖体 D1/D2区域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经脂质体两性霉素 B联合氟康唑治疗 5个月后病情显著好转,各种真菌学检查阴性。结论阿萨希丝孢酵母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为国内首见;阿萨希丝孢酵母所致皮肤、粘膜、肝、脾、肾、肠道等系统损害,范围广、病程长,且基础病变不明,实为罕见。脂质体两性霉素 B联合氟康唑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敖俊红;杨蓉娅;王文岭;宋克敏;郝震锋;张洁

    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spp.)是一种机会致病真菌,可引起皮肤局限性及系统性感染.近年来国外有关该菌在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中引起播散性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1,2],但也有报道由该菌所致的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无免疫性或肿瘤疾患存在[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10(IL-10)是单核细胞抗感染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行多种生物学活性.本实验通过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与人单核细胞的混合培养,观察该菌对单核细胞产生TNF-α、GM-CSF、IL-10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因子在阿萨希毛孢子菌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感染中的作用.

  • 国内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杨蓉娅;敖俊红;王文岭;张洁;万喆;郝震锋;李若瑜

    2001年我们在国内报道了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并对其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DNA测序等,证实该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 ahii)[2].该菌是一种可致白毛结节病及甲真菌病的酵母样真菌,在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可致皮肤或脏器感染[3].我们曾对该菌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其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报道[4].根据Medline(1966-2002)、CBMdisc(1981-2002)、CMCC(2002-)、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大全等数据库检索,有关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超微结构研究,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有报道.现将该菌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超微形态结构观察报道如下.

  • 巢式PCR检测阿萨希丝孢酵母DNA

    作者:赵逊;杨蓉娅;王文岭;敖俊红;郝震锋;张洁;王聪敏

    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是引起毛孢子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我们在2000年报道了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其后在另一家医院也发现肺部T.asahii感染.该病不仅可有广泛的皮肤损害,还可引起肝、脾、肾、肺等内脏损害,死亡率高达80%以上.由于该病少见,临床医生很少将皮损活检标本及肝穿组织直接送做真菌培养,而多首选普通病理检查.在患者需要补充检查和回顾性诊断时,蜡块组织往往是惟一可以得到的标本.因此,如能通过蜡块组织扩增T.asahii DNA特异性片段来诊断T.asahii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1例

    作者:侯佳惠;曹俊敏;杨雪静;王原;曹毅

    患者男,28岁。2014年6月23日因“血三系低下6年,反复发热4月余”就诊,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收入我院。体检:体温39.9℃,脉搏140次/min ,呼吸20次/min,血压109/65mmHg;血白细胞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11.4%,淋巴细胞百分数86.9%,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12×109/L,C反应蛋白81.70mg/L,血糖7.24mmol/L,尿蛋白(++)。神志欠清,精神软,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广泛瘀斑,右眼角膜色白,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区明显压痛。双肺听诊呼吸音急促,双下肺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心率140次/min,律齐。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2014年8月5日患者血液无菌采集后放入 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需氧瓶60h报警,直接涂片见真菌孢子,转种血平板、沙保弱培养基,观察菌落形态;同时采用Vitek-2 Compact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YST卡对该菌进行鉴定,使用 Bruker质谱仪对纯培养物进行质谱分析;提取该菌DNA采用 PCR技术扩增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ST)区确定菌种,PCR反应的特异性引物参照 Rodriguez 等[1]文献设计,引物序列为:5′-TCCGTAGGTGAAC-CTGCGG。结果发现,血平板上呈白色干燥的菌落(见图1);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呈白色、粉尘状菌落,培养48h后菌落圆形、干燥、中心隆起,有细皱褶的酵母样菌落,以后菌落逐渐变灰,干燥,呈膜样,上有细绒毛(见图2);挑取菌落镜检,镜下见菌丝、关节孢子和多种形状的小分生孢子,细胞质内可见多量具有折光性的小泡。菌丝分支分隔,粗细不等,1~3滋m。关节孢子数目不等,长短不一,每一关节孢子多呈矩形,(2.4~4.8)滋m×(4.8~9.6)滋m,两端圆滑。小分生孢子多呈卵形(2.4~6.0)滋m×(2.9~9.6)滋m,出芽或不出芽,可见预生、间生或游离圆形厚壁孢子,直径3~6滋m(见图3、4)。Vitek-2 YST卡鉴定和Bruker质谱仪分析结果均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经PCR扩增,琼脂糖电泳检测,可得540bp的IST区目的片段(见图5),测序后再经Blast比对分析,其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序列号 gb|JX174411.1|)的符合率为99%,确定该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根据以上结果,诊断为阿萨希毛孢子菌血症--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病。立即静脉滴注伊曲康唑0.4mg/d ,后根据体外药敏结果改用伏立康唑0.4mg/d 和两性霉素 B联合治疗,后者首日1mg ,以后每日增量5~60mg。终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及多器官衰竭,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病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放弃治疗出院。

  • 毛孢子菌病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郝震锋;敖俊红;杨蓉娅

    毛孢子菌病是由酵母样真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spp)所致的侵入性真菌感染性疾病.毛孢子菌共分为卵形毛孢子菌(T. Ovoides)、皮瘤毛孢子菌(T. Inkin)、阿萨希毛孢子菌(T. Asahii)、星形毛孢子菌(T. Asteroids)、皮肤毛孢子菌(T. Cutaneum)及粘质毛孢子菌(T. Mucoides)6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